生活与哲学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 格式:doc
- 大小:17.22 KB
- 文档页数:2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认识论部分)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考纲再现]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课误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考点突破]考点一实践与认识一、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提醒]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二、实践的特点及其关系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客观物质性这是实践活动与客观物质性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①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是客观的。
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手段是物质性的工具,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能动性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的区别所在①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物质生活资料。
③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社会历史性这是实践活动与孤立的个人活动的区别所在①实践的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②实践的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联系实践的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一 哲学的物质概念][记牢知识]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产生: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本质: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世界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练通小题]一、判断题1.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纠错:物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和属性。
2.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纠错: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
二、选择题3.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晚不再降落。
这是因为(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③世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④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解析:选D①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②错误。
4.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这句话表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解析:选D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高密五中2012级政治复习课教学案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No.332 29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编写:赵长荣 审核:邰杰 课时:1课时 使用时间:2014.3.18【体系构建】【考试考什么】(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高密五中2012级政治复习课教学案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No.3 42 43【易错易混点分析】易错点1.物质是具体事物的总和。
提示: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易错点2.精神、意识现象的存在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
提示: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因此并不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易错点3.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提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二者不能混淆。
易错点4.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
提示:规律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客观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也不能消灭规律。
易错点5.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提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有可能是对现实客观对象的虚幻、歪曲的反映。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学案编制:**** 编制日期:2008年9月8日★单元知识网络结构★自然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探究世界的本质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运动是物质的基本属性运动是有规律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的作用人能够能动能动地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求索真理的历程真理是客观的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高考考点解读★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组成部分。
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也没有的活动。
〖例1〗如果不顺应自然规律仅凭人们的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新的生态系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而且最终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生态系统是自然形成的,人们如果仅凭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生态系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这是因为A.人与自然界是难以和谐相处的B.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D.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1)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它们都是要求,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和的统一。
生产力是客观的力量,生产关系是关系,具有物质性。
人们既不能选择生产力,也不能选择生产关系。
〖例2〗(1)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不是由人随意规定的,而是由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这说明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C、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D、生产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2)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必须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探索世界与寻求真谛【导语】我们在政治必修四的课本中主要学习的是政治哲学生活,这也是政治众多课本中比较难知道的一部分。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探索世界与寻求真谛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知道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应的客观实在。
它的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与意知趣比而言);根本属性是运动(这是与物质的其他属性相比而言)。
※2、运动与物质的辨证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当者;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毛病的。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辨证关系:静止是运动的特别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知道规律的客观性及认识规律对生活和实践的意义: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人可以在认识和掌控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产生作用的条件和情势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第五课:掌控思维的奥妙※1、知道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控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的方法论。
辩证关系: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方法论:掌控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并不是否定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谛。
6第六课:求索真谛的历程※1、实践的概念与特点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从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角度知道“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知道真谛的客观性及真谛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谛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谛的最基本属性,真谛眼前人人同等。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三维教学目标识记:世界的物质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实践及其特点理解:意识的本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重点难点简单应用:运动是有规律的;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综合应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教法教具教法:知识点的识记与运用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特色教案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点解析】1.世界的物质性(识记):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物质体系。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识记):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简单应用):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
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同时人们还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意识的本质(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5.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理解):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6.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简单应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7.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综合应用):我们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这就要求我们: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③反
对唯意志主义和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8.实践及其特点(识记):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9.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综合应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0.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理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