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烧伤护理-医学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5.46 MB
- 文档页数:29
科普小儿烧烫伤护理
小儿烧烫伤护理是一个非常重要且需要细致处理的过程。
以下是关于小儿烧烫伤护理的科普知识:
首先,要迅速而安全地脱离热源。
如果孩子接触到火焰,应立即帮助其打滚扑灭火焰;如果是热液烫伤,应迅速去除浸透热液的衣服,避免继续损害皮肤。
接下来,要立即进行降温处理。
用清洁的流动冷水持续冲洗受伤部位,水流不宜过急,直至疼痛缓解。
冷水冲洗有助于带走热量,减轻皮肤损伤。
注意,不要使用冰块直接冷敖,以免温度过低造成冷冻损伤。
在冲洗过程中,要小心地处理衣物。
如果衣物与伤口粘连,应避免盲目撕扯,以免加重皮肤损伤。
可以使用简单剪刀将衣物剪开,并在医生指导下对皮肤进行进一步消毒处理,防止二次感染。
冲洗后,要对伤口进行适当包扎。
选取无菌纱布或干净毛巾覆盖伤口,保持伤口清洁,降低感染风险。
避免使用可能引起继发感染的物料,如酱油、牙有等,以免加大清创难度并留下疤痕。
在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烫伤部位的消毒和保护。
按时更换敷料,避免伤口沾水,以防感染。
同时,孩子的饮食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
此外,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调节,避免烫伤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
如果伤口出现脓包、出血或感染等现象,应及时就医检查。
最后,预防烧烫伤同样重要。
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避免其接触易燃易爆物品和高温物体,以减少烧烫伤的风险。
总之,小儿烧烫伤护理需要迅速、安全、细致地进行。
家长应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以确保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制表:审核:批准:。
小儿烧伤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 评估烧伤面积及深度。
2. 评估受伤部位皮肤情况。
3. 评估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4. 观察患儿的精神状况,有无躁动、多话、烦躁。
5. 观察全身皮肤情况,有无四肢厥冷,嘴唇苍白,发绀等情况。
6. 观察生命体征情况,密切观察有无心衰、高热、抽搐。
7. 密切观察尿量。
【护理措施】1. 补液护理注意要点:患儿烧伤面积超过 10%者就有可能发生休克,头面部烧伤的小儿烧伤面积<10%亦可能发生休克,而预防休克发生的重要措施是及时、有效、准确补充血容量。
因此对疑有休克症状出现的患儿,在入院后必须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如穿刺困难,应立即做静脉切开或中心静脉插管。
患儿在进行补液过程中,需注意如下几方面:(1)静脉切开或穿刺插管,固定要牢靠。
正确方法是约束肢体,防止针头脱出或拉出。
(2)严格遵医嘱按照输液计划进行输液,计算每小时输入量及每分钟需输入量,可应用电子输液泵或光电输液调速器,稳定补液滴速,保证液体均匀输入体内。
(3)胶体液、电解质溶液以及水分必须交替输入,防止单一液体在短时间内大量输入发生意外。
如大量胶体输入常用可引起患儿心力衰竭,大量水分输入可导致体液低渗引起肺、脑水肿。
(4)输入过程中,要结合输液临床指标的观察,判断输入速度和种类是否适当。
根据患儿临床反应及时予以调整。
2. 注意室温和保暖:(1)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易受周围环境温度影响。
要根据不同季节,灼伤的不同发展阶段,患儿的个体差异来调节室温。
(2)休克期中由于体液的大量渗出,带走大量的热量,故室温应升高,要求维持在 34~34℃。
(3)冬季应特别注意保暖,尤其是创面暴露的大面积烧伤患者儿,以免加重休克引起肺部感染。
(4)夏季应注意降温,以免引起高热惊厥、缺氧而加重病情,或因出汗多而致水、电解质紊乱,取皮区潮湿等不良后果。
(5)初生儿烧伤时用婴儿暖箱,可起到保暖、隔离作用。
3. 镇静止痛:(1)1 岁以内婴儿以及有呼吸道烧伤、颅脑损伤者,不宜用吗啡和哌替啶。
小儿烧伤处理手册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但是如果不小心被烧伤了,父母也不能光心疼地看着却不懂得烧伤的应急处理。
这里向大家提供小儿烧伤处理的手册。
(1)一般对10%以上的烧伤或头面部烧伤面积在5%以上者,要注意休克的防治。
补液的量应使病儿平稳度过休克期为准。
补液时不要集中输入同一种液体,胶体、晶体、水分应相互间隔,均匀分开,严格根据尿量及心肺情况控制滴速。
特别注意滴入水分时不要过快,以免发生肺水肿。
(2)小儿烧伤休克期高热、昏迷、抽搐常是严重休克或脑水肿的表现,要行紧急处理,需采取镇静止痉、降温等措施,脑水肿者行脱水或用激素治疗。
(3)小儿烧伤感染的发生率及因感染死亡率较成人高,因此,要早期使用强有力的敏感的抗生素。
对听神经及肾毒性较大的抗生素应慎用。
(4)小儿创面处理:因小儿体温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冬天可采用包扎疗法,夏天以暴露疗法为主。
创面清创应轻柔。
因小儿治疗不配合,特别注意镇静止痛。
对于深度创面,切痂范围一次不宜过大,以防出血过多引起休克。
一次手术时间以2小时为宜。
小儿烧伤的护理常规小儿最常见的是热液烧伤,其次为火焰烧伤、电烧伤或化学烧伤。
一旦发生烧伤,不仅威胁小儿生命,而且影响其躯体成长和心理健康。
【特点】一.小儿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轻微感染可引起高热。
而且其皮下脂肪少,体温容易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变化。
二.小儿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容易引起高热、惊厥和呕吐。
三.小儿皮肤薄,同样热力致伤,程度要比成人严重。
四.小儿呼吸功能较成人差,肺泡发育至2岁才健全。
小儿气管管径小,易引起梗阻或通气障碍,对氧的耐受力较差。
五.小儿相对血容量较小,容易发生休克。
六.2岁以下小儿肾功能未发育完善,尿稀释和浓缩功能较差,容易发生水电解质的紊乱。
七.小儿代谢快,营养需要比成人多,口服营养难以满足需要,且胃肠道功能容易发生紊乱,护理时尤其要注意。
八.小儿对药物耐受性差:如氨茶碱易引起中枢兴奋;吗啡对中枢有抑制作用,氯霉素易引起中毒;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易引起肾脏和听力损害。
对巴比妥类耐受则比成人好。
【小儿烧伤面积、深度评估和严重程度分类】一.小儿烧伤面积估计(2) 手掌法:同成人。
二.小儿烧伤深度估计三.小儿烧伤严重程度分类注:即使小儿烧伤面积未达到重度烧伤面积,但、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仍属重度烧伤:1、全身情况较重或已有休克;2、有严重创伤或合并有化学药物中毒;3、中、重度吸入性损伤;4、婴儿头面部烧伤超过5%。
【治疗原则】一.维持气道通畅二.液体复苏三.创面处理:尽量包扎疗法,妥善固定四.镇静止痛五.控制感染六.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护理措施】一.环境(1) 注意环境温度,室温28~32℃,湿度50%~60%。
(2) 保持安静,集中治疗,保证患儿休息。
(3) 注意约束,拉好床栏,防止坠床。
二.休克期护理(1) 液体复苏监测和护理。
①观察神志、尿量、足背动脉搏动是否有力、肢端温度、血压等。
②及时了解患儿情况,调整输液量和速度。
(2) 输液护理①保证液体输入,及时正确补充血容量。
如穿刺困难者立即静脉切开或深静脉穿刺,固定要牢靠,防止意外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