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大面积烧伤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25
小儿烧伤如何护理_小儿烧伤的处理方法小儿烧伤如何护理_小儿烧伤的处理方法▎小儿烧伤常见护理方法一、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饮食对烧伤治疗的重要,同时需了解患者以前的饮食嗜好,习惯及以往的胃肠消化功能,以便科学的、合理的安排营养。
二、除休克期外尽量鼓励患者口服,合理安排进食与翻身的时间,减少餐前治疗,同时给予选择易消化的高蛋白饮食,饮食需色、香、味俱全以增加患者的食欲。
三、除一日三餐主食外,可根据患者氮平衡及全身营养状况,餐间给予牛奶、鸡蛋、酪蛋白、豆浆、水果等,尽可能做到少食多餐。
四、进食困难(口唇部、口腔粘膜烧伤)、食欲差及昏迷患者可予鼻饲,选择适合的胃管,插入后用纱带固定,做好鼻饲常规护理,同时应做到分次少量慢速灌入。
使用胃肠营养泵可维持于每小时100~150ml速度持续泵入,注意营养液的温度,并防止鼻饲管阻塞和滑脱。
▎烧伤如何处理1、万一发生烧伤、烫伤,首先不要惊慌,也不要急于脱掉贴身单薄的诸如汗衫、丝袜之类衣服,应迅即用冷水冲洗。
等冷却后才可小心地将贴身衣服脱去,以免撕破烫伤后形成的水泡。
2、冷水冲洗的目的是止痛、减少渗出和肿胀,从而避免或减少水泡形成。
冲洗时间约半小时以上,以停止冲洗时不感到疼痛为止。
一般水温约20℃左右即可。
切忌用冰水,以免冻伤。
如果烫伤在手指,也可用冷水浸浴。
面部等不能冲洗或浸浴的部位可用冷敷。
3、冷水处理后把创面拭干,然后薄薄地涂些蓝油烃、绿药膏等油膏类药物,再适当包扎1-2天,以防止起水泡。
但面部只能暴露,不必包扎。
如有水泡形成可用消毒针筒抽吸或剪个小孔放出水液即可;如水泡已破则用消毒棉球拭干,以保持干燥,不能使水液积聚成块。
4、烧新生表皮由于各种刺激,易发生松动,形成水疱,出现水疱后若不及时正确处理,往往发生感染,形成溃疡。
在出现水疱后,可用络合碘消毒皮肤,用无菌剪刀剪开水疱,引出积液。
一般应在水疱消退溃疡愈合后再实施抗疤痕治疗。
5、对于酸、碱造成的化学性烧伤,早期处理也是以清水冲洗,且应以大量的流动清水冲洗,而不必一定要找到这种化学物质的中和剂。
小朋友烫伤后日常注意事项小朋友烫伤后需要注意的事项非常重要,根据烫伤的程度和部位的不同,注意事项也可能不同。
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到您:1. 烫伤后立即处理:- 烫伤后立即将伤口放入凉水中,以便快速降低伤口温度,缓解疼痛,并减少烫伤的范围和程度。
- 避免使用冰块或极冷的水来处理烫伤,以免造成冻伤。
- 不要用创可贴或绷带直接覆盖烫伤部位,以免粘连伤口或影响散热。
2. 温水冷却:- 烫伤后需要用温水冷却伤口10至20分钟。
水温应控制在25度至30度之间,以免造成二次烫伤。
- 如果水流不便,可以在伤口附近放置湿润的毛巾或冰袋来缓解疼痛。
3. 防止感染:- 烫伤后要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
- 注意伤口周围的卫生,避免不洁物质接触伤口。
- 使用消毒药水或抗菌药膏来预防感染。
在使用之前,请先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4. 避免摩擦和磨损:- 烫伤后的皮肤非常脆弱和敏感,需要避免摩擦和磨损。
- 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过紧或合成材料,以免刺激伤口。
- 避免穿着粗糙的鞋子,可以选择轻软的拖鞋或鞋子。
5. 保持适当的温度:- 烫伤后的皮肤对温度敏感,容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刺激。
保持伤口周围的温度适宜,可以使用纱布或纱布裹住受伤部位。
- 避免暴露在直接阳光下或过度受冷的环境中。
6. 不要剥离脱皮的皮肤:- 烫伤后,受损的皮肤可能会脱皮。
不要剥离脱皮的皮肤,因为它有助于保护伤口。
如果脱皮的皮肤非常碍眼或影响正常生活,可咨询医生的建议。
7. 保持充足的休息和饮食:- 烫伤对小朋友的身体消耗较大,因此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饮食。
- 饮食中应包含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8. 观察伤口的变化:- 烫伤后,应定期观察伤口的变化。
如果伤口有明显的红肿、渗液、发热、疼痛或感染的迹象,应及时就医。
9. 避免使用过热的物品:- 烫伤后需要注意避免使用过热的物品,如热水袋、电热毯等,以免再次烫伤。
10. 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如果烫伤较严重或面积较大,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和护理。
烧伤的护理措施
烧伤的护理措施
一、急救措施
1、重要的是立即就地处理,及时进行冷敷治疗:将烧伤部位用温水冷敷2~3小时,或用凉毛巾轻轻擦拭。
2、如果出现呼吸困难或者血压急剧下降,应立即实施急救措施。
3、不要直接用棉花湿敷烧伤部位,也不能直接抹药物,因为这样可能加重病情,使伤口感染。
4、最好不要用洗涤剂或清洁剂清洗烧伤部位,这类洗涤剂可能会使烧伤更加严重。
5、如果烧伤是由热水烫伤导致的,应立即以冷水冲洗烫伤部位,以减轻烧伤症状。
6、尽量不要移动烧伤患者,若有必要,应尽快就医,最好在120分钟内就诊,以便及时处理和缓解症状。
二、护理措施
1、根据伤情大小,直接包扎烧伤部位,必要时用湿毛巾把伤口包住,以防止细菌感染。
2、将烧伤部位用温水洗净,晾干,然后涂抹抗菌药膏,以防止伤口感染。
3、如果烧伤部位出现污垢、汗液或脓液,应用温水清洗,洗净污垢,以免出现感染。
4、针对烧伤较大的患者,加强营养,可适当增加一些高蛋白、
高热量的食物,比如牛奶、鸡蛋、豆制品等。
5、要按时服用抗生素,以防止烧伤感染,应遵医嘱及时服用,以免耽误治疗效果。
6、每天要更换伤口敷料,以防止伤口感染,更换完敷料后,应涂抹抗菌药膏或抗生素软膏。
幼儿烫伤时的紧急救护措施
1. 立即将受伤部位放入凉水中,并将伤口浸泡在凉水中约10-15分钟,直到烧伤部位感觉舒适为止。
2. 切勿用冰水或冰块直接接触受伤部位,也不要用冷水浸泡,以免加重烧伤。
如果冰袋或其它物品可用,可以将其放入冰箱中冷却后用于敷在受伤部位。
3. 烧伤部位上可能有悬挂的衣服或首饰等,应立即将其清除,以避免扩散烧伤。
4. 如果烧伤部位已出现水泡,应避免将水泡割破,以免感染。
如果水泡破裂后出现脓液或呈现红肿感染迹象,应尽快就医。
5. 受伤者可以口服止痛药或使用局部消炎止痛药。
6. 如果烧伤部位大面积,或出现严重发热、虚弱、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
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护理措施一烧伤休克期护理防治烧伤休克的主要措施是输液治疗,大面积烧伤病员需快速输液,以恢复有效循环量和纠正功能性细胞外流量的不足,护理人员必须保护好静脉通道,掌握正确输液的知识,熟悉休克期常见症状的临床意义及观察和护理方法,利尿剂及冬眠药物的应用注意点。
休克期在静脉的同时,还应注意保暖,镇痛等措施。
休克期如果处理不当,病员除可以死于休克外,还有可能发生脑水肿,肺水肿,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休克期度过不平稳,易发生早期暴发败血症,因此休克的防治,不仅要使病员能渡过休克,而且还要求休克渡过平稳。
1.休克期病人取平卧位,注意保暖,由于创面水份蒸发,大量热量丧失,大都畏寒,必须保持室温在30~32℃。
2.液体的种类及安排:液体包括胶体(全血;血浆;血浆代用品),晶体溶液(生理盐水平衡液;碳酸氢钠),基础液(5%葡萄糖溶液)各种液体交替输入,注意不要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输入或口服大量水分,以免造成细胞外流稀释性低渗,引起肺、脑水肿,在小儿输液时,尤其要控制速度和输液种类的交替。
对休克期病人应准确无误地执行输液计划。
二静脉输液的护理⑴液体的分配:伤后第一个24小时,胶、晶体溶液总量的一半应在伤后8小时内输入,另一半在伤后16小时内平均输入,24小时基础量平均输入,伤后第二个24小时的输液量如无特殊变化应均匀输入。
⑵根据下列指征调节输液:①尿量:尿量是调节输液的重要指标。
如果肾功能正常尿量间接反映血容量的情况,尿量的减少常出现在血压下降之前,因此尿量是判断血容量是否足够的一个重要、简便、可靠;也是比较敏感的指标,尿量要求成人每小时尿量30~50ml,儿童15ml左右,婴幼儿10ml左右,如每小时尿量低于此指数,则表示血容量不足,须加快输液速度;反之则减慢输液速度;老人伤前有心脏疾患合并吸入损伤,肺部感染或颅脑损伤的病员,尿量要求低于此指数,电触伤者,有血红蛋白尿者尿量要求偏高,成人每小时应在50~100ml左右,留置导尿管应保持通畅,发现少尿或无尿时,应检查尿管是否堵塞。
小儿烧伤一般护理1、立即将病人送清创室,评估伤情、了解致伤原因、伤口处理经过、尿量、转运过程、准备清创器械灭菌物品,配合医生对病人进展早期处理、清创。
2、根据烧伤病人的病情安排病床,准备床单位。
3、病室需要消毒、隔离设施,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室温维持在28℃—32℃。
4、了解烧伤的原因、面积、深度等,对有面、颈深度烧伤者应备氧气和气管切开包,观察呼吸情况,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术。
5、大面积烧伤或危重病人应立即建立静脉通路。
穿刺困难者立即准备配合医生行深静脉置管术,同时抽血标本送生化常规和配血,留置尿管。
6、在病情稳定情况下,清洁安康皮肤、修剪指甲、头面部烧伤剃除毛发。
7、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操作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病室内每日用紫外线消毒器进展空气消毒两次。
向病员和陪护做好宣传工作,限制探视人员。
8、讲解胃肠道营养的重要性,根据病情早期进食及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9、心理护理:对较大病儿尽量讲明道理,消除恐惧,配合治疗,同时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其协助护理人员共同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烧伤休克期护理常规1、评估患者,合理安置病人,必要时床边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如:氧气、负压吸引器、监护仪、气管切开包、深静脉置管包等。
2、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每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次,根据病情应随时增加测试次数,熟悉烧伤休克期临床表现,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熟悉抗休克的补液知识,掌握补液方法,注意补液的质、量和速度。
4、输液是防治烧伤休克的最有效措施,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妥善固定,保持静脉通路通畅,躁动患者要做好约束,保证准确无误地完成补液方案。
5、尿的监测:留置尿管,保持尿管通畅,观察尿液的性质、量,发生少尿、无尿,应先检查尿管是否阻塞、脱出等,排除导尿管因素,再报告医生,记每小时尿量,必要时观察每15分钟或30分钟的尿量,小儿不少于1ml/kg/小时。
科普小儿烧烫伤护理
小儿烧烫伤护理是一个非常重要且需要细致处理的过程。
以下是关于小儿烧烫伤护理的科普知识:
首先,要迅速而安全地脱离热源。
如果孩子接触到火焰,应立即帮助其打滚扑灭火焰;如果是热液烫伤,应迅速去除浸透热液的衣服,避免继续损害皮肤。
接下来,要立即进行降温处理。
用清洁的流动冷水持续冲洗受伤部位,水流不宜过急,直至疼痛缓解。
冷水冲洗有助于带走热量,减轻皮肤损伤。
注意,不要使用冰块直接冷敖,以免温度过低造成冷冻损伤。
在冲洗过程中,要小心地处理衣物。
如果衣物与伤口粘连,应避免盲目撕扯,以免加重皮肤损伤。
可以使用简单剪刀将衣物剪开,并在医生指导下对皮肤进行进一步消毒处理,防止二次感染。
冲洗后,要对伤口进行适当包扎。
选取无菌纱布或干净毛巾覆盖伤口,保持伤口清洁,降低感染风险。
避免使用可能引起继发感染的物料,如酱油、牙有等,以免加大清创难度并留下疤痕。
在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烫伤部位的消毒和保护。
按时更换敷料,避免伤口沾水,以防感染。
同时,孩子的饮食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
此外,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调节,避免烫伤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
如果伤口出现脓包、出血或感染等现象,应及时就医检查。
最后,预防烧烫伤同样重要。
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避免其接触易燃易爆物品和高温物体,以减少烧烫伤的风险。
总之,小儿烧烫伤护理需要迅速、安全、细致地进行。
家长应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以确保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制表:审核:批准:。
小儿大面积烫伤的护理分析【摘要】小儿大面积烫伤是一种严重的伤害,需要及时有效的护理。
在急救措施方面,我们需要立即将烫伤部位置于冷水中降温,并避免破坏伤口。
伤口处理和包扎要做到清洁消毒,避免感染。
疼痛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采用药物和物理疗法缓解疼痛。
营养支持和水分补充也是关键,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并发症预防包括感染和瘢痕的防治。
小儿大面积烫伤的护理不仅关乎生命,还涉及到长期康复和心理护理。
团队合作是不可或缺的,医护人员需要密切配合,为患儿提供全方位的护理。
小儿大面积烫伤的护理不容忽视,需要全力以赴。
【关键词】小儿、大面积、烫伤、护理、急救、伤口处理、包扎、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并发症预防、重要性、长期康复、心理护理、团队合作。
1. 引言1.1 烫伤的定义和分类烫伤是指皮肤和组织受到热源或化学物质等外界因素的损伤。
根据烫伤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一度烫伤、二度烫伤和三度烫伤。
一度烫伤表皮受损,局部皮肤发红、肿胀、疼痛,但不破坏真皮层;二度烫伤不仅表皮受损,还可造成真皮损伤,伴有水泡形成;三度烫伤则是最严重的烫伤,不仅损害表皮和真皮,还可能伤及皮下组织、神经和血管。
小儿大面积烫伤通常指的是烧伤面积超过总体表面积的10%以上。
由于儿童的皮肤娇嫩且对外界刺激敏感,大面积烫伤对他们来说是极其危险的。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减轻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并预防感染。
小儿大面积烫伤不仅对孩子的生理健康造成影响,还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和长期康复困难,因此及时、正确的护理对于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
1.2 小儿大面积烫伤的严重性小儿大面积烫伤的严重性是不容忽视的。
由于小儿的皮肤娇嫩敏感,一旦发生大面积烫伤,其对患儿的影响常常比成人更加严重。
小儿大面积烫伤会引起严重的生理和心理损害,可能导致感染、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等并发症。
小儿由于生长发育未完全成熟,对创面愈合有一定的特殊需求,而大面积烫伤可能影响其皮肤的再生和功能恢复,给康复带来困难。
烧伤的护理要注意哪些事项1.烧伤护理的烧伤外科护理2.烧伤康复病人的皮肤护理怎么做3.住院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护理有哪些?4.孩子烧伤后怎么护理烧伤护理的烧伤外科护理1.预防感染入室应戴口罩、帽子,接触患者前应洗净双手,医务人员以穿短袖衫、套裤为宜,接触大面积烧伤患者时,须特别注意无菌操作。
2.病室要求病室内保持清洁、舒适,布局合理,便于抢救,减少交叉感染,室温28-32oC,湿度60%--70%。
重症烧伤,暴露疗法除外。
每日中午紫外线消毒1次,时间为lh。
3.心理护理针对烧伤患者不同时期病情特点及心理状态、思想活动,积极做好心理护理。
4.病情观察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并注意热型变化,心率、心律变化和呼吸频率。
深度,发现异常时及时通知医师,配合抢救。
5.晨、晚间护理严重烧伤患者做好晨间和餐后,口腔护理,头面部无烧伤的患者协助其漱口、刷牙,健康皮肤清洁每日1次,衣服宽松、柔软。
6.褥疮护理重视褥疮的预防,按时翻身,骨突处避免受压,保持床单位干燥、平整,潮湿应及时更换。
7.营养护理鼓励及协助患者进食,根据各阶段病情需要合理调节饮食。
8.做好静脉穿刺、输液护理注意保护静脉,并按要求做好静脉切开、套管针穿刺护理。
9.护理记录正确及时记录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出入水量、神志、情绪、食欲、大小便及创面情况。
10.康复护理尽早指导与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因搬痕增生引起的功能障碍。
烧伤康复病人的皮肤护理怎么做烧伤主要由沸水、火焰、热金属、沸液、蒸汽等所引起,主要分为三度。
工度烧伤主要表现为局部潮红、微肿、灼痛、无水泡。
Ⅱ度烧伤损害真皮,除伤区红肿剧痛外,还出现水泡。
Ⅲ度烧伤皮肤全层损伤,深达皮下,甚至伤及骨骼、肌肉等。
烧伤常见于面颈、手等外露部位,小面积烧伤对全身影响不大,大面积的严重烧伤可引起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救治措施:烧伤发生时,应尽快脱离致伤现场,使烧伤少一些,轻一些,然后马上用自来水冲洗伤处,冲洗时间要长一些,一直冲到局部没有疼痛时为止。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护理常规大面积烧伤患者经历休克期、感染期、康复期。
休克期护理1评估病人烧伤的程度:包括烧伤的原因、面积、深度、有无合并伤。
2迅速建立1~2条静脉通路,保持静脉通常,遵医嘱补充液体。
3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口渴程度、末梢循环、尿量的变化。
4吸氧2~4升\分。
5保暖,室温在28~32度。
6严格记录液体出入量,入量为静脉补液量和饮水量,出量包括尿量、呕吐量、引流量、蒸发量。
7严重口渴时可给予少量谈盐水,禁止饮用大量白开水及其他不含钠的饮料。
8监测呼吸节律、频率、呼吸音、动脉血气、痰液的性质。
9观察患者有无咽痛、声音嘶哑、烟灰痰、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10教授病人有效咳嗽的方法。
11吸氧2~4升\分。
12雾化吸入3~6次\每日.。
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
及时配合医生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主要护理问题1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大面积烧伤有关2体液不足(潜在体液的不足);烧伤炎症反正伴随蛋白和液体渗出有关。
3潜在窒息。
感染期的护理1接触患者前后认真洗手。
2对侵入性治疗严格无菌管理。
3定时翻身更换潮湿的淡垫。
4空气消毒、定时通风。
5限制必要的人群流动。
6早期进行肠道营养,伤后6小时开始给予流质饮食,逐渐向高营养过度。
7严密观察感染的临床征象a体温过高或者不升b呼吸急促c腹泻d场面颜色变暗、创缘水肿e精神行为异常8向病人讲解按时翻身的重要性9病情许可。
可卧翻身床,每日翻身4~6次,功能锻炼每日2次。
10保持床垫清洁干燥、松软、平坦。
11向病人说明曾加营养的重要性。
12与病人协商制定饮食计划。
13提供少量多餐的饮食。
14进餐前的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15当病人食欲好时可给予高干白、高热量的食物。
16如果病人达不到营养要求可行静脉营养、鼻饲等方法。
17记录体重和进食总量及食物类型。
主要护理问题1潜在的感染:与皮肤完整性受损、损伤呼吸道粘膜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
3营养失调;:与摄入和消化食物的能力降低、基础代谢率低、从伤口处丢失蛋白有关。
大面积烧伤护理(一)病情观察1、休克期护理烧伤后48小时内为休克期,尤其在前8小时。
评估意识、生命体征及有无口渴、恶心、呕吐等情况;评估尿液的色、量,评估末梢血液循。
2、感染期一般认为烧伤后48小时以后,直至创面愈合的时期。
评估生命体征,意识、精神状况,尿量,有无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
评估创面色泽、分泌物,焦痂脱落情况。
(二)护理要点1、休克期(1)呼吸道管理有头、面、颈烧伤,吸入性损伤未行气管切开者需密切注意呼吸情况,做好呼吸道管理,必要时做好气切准备。
(2)体液管理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输入液体,补充血容量,交替输入晶、胶体。
有心力衰竭、呼吸道烧伤、老年人或小儿,在补液时速度勿过快,(3)创面护理注意保护创面,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污染。
(4)饮食管理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应禁食,如无特殊原因,在第3天开始可给予少量饮水,以后根据情况给予少量流质、半流质饮食等。
(5)安全管理加强护理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坠床跌倒等。
2、感染期(1)呼吸道管理严密观察呼吸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2)创面护理保持创面清洁干燥,早期创面尚未结痂前,随时清除创面液体。
(3)饮食管理根据患者营养需要量,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等食物。
(4)体温异常护理寒战、高热或低温时,应立即采血培养标本。
体温超过39摄氏度,遵医嘱降温,用药后须严密观察出汗情况,防止虚脱。
出现低温时注意保暖,提高室温。
(5)安全管理加强护理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坠床跌倒等。
(三) 健康指导1、保持病房安静,减少探视人员。
2、保持创面清洁,外涂五黄油。
3、对于新生皮肤应予以保护,避免摩擦、搔抓,每日可用温水清洗局部,防止感染。
幼儿烫伤的急救方法1.快速冷却:将烫伤部位立即放在流动的冷水下冲洗,或用冷湿毛巾包住烫伤部位,以快速冷却并减轻疼痛。
2.轻松移除紧身衣物:如果幼儿的皮肤被某些衣物或首饰卡住,家长或保育人员应轻松地切断或拆卸。
3.保持清洁:将烫伤部位清洁干净,并覆盖无菌敷料,以避免细菌感染。
4.及时就医:如果烫伤的程度较为严重,包括烧伤覆盖范围较大、红肿和疼痛持续时间较长,或者烫伤涉及到脸部和眼睛,应及时就医。
5.不要使用家庭急救药物:不应在幼儿的烫伤部位上使用家庭急救药物,比如花露水、创可贴、化妆水等。
这些药物使用不当可能会加剧幼儿的烫伤伤害。
6.高温物品存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家长们需要将高温的物品如电熨斗、餐具等存放入儿童接触不到的位置,以避免幼儿的烫伤伤害。
7.对于化学物质引起的烫伤:如果幼儿被化学物质烫伤,包括酸、碱、烧碱等,应立即将相关化学物质冲洗,然后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在幼儿烫伤急救过程中,家长和保育人员首先需要平静下来;其次是迅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如快速冷却、切断紧身衣物、保持清洁和减轻疼痛症状。
如果幼儿的烫伤程度较为严重,应尽快就医。
家长们需要在平时让幼儿接触到烫伤的情况尽可能少,确保高温物品、化学物品等存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1.让孩子穿适合的衣物:幼儿穿着太过宽松的衣物容易卡在电器、水龙头等物品上,建议选购合适尺寸的衣物,以减少烫伤的可能。
2.电器的使用:电器设备应该放在没人的地方,并及时维护,以避免漏电或短路等安全隐患。
3.锅具的存放:锅具要放在幼儿拿不到、站不到的地方。
当在做饭和烹饪食物时,最好不要抱着幼儿,避免热气和高温使幼儿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4.规范用餐:幼儿在用餐时,保育人员应该将食物和饮料放在桌子上,避免幼儿围坐在地上,用餐时烫伤身体。
5.化学物品储存:保育人员需要妥善储存化学物品如清洁剂、肥皂水等,并确保只在成人监督下使用。
6.建立安全意识:在幼儿园内建立安全教育计划,让幼儿了解安全知识,提高幼儿对于烫伤伤害的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