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08 梦游天姥吟留别(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格式:doc
- 大小:119.5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练习与解析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瀛.洲(yíng)越人语天姥.(mǔ)倾.(qīng) 送我至剡.溪(shàn)C.渌.水荡漾清猿啼(lù) 脚著谢公屐.(jī)转.路不定(zhuǎn) 熊咆龙吟殷.岩泉(yīn)【解析】D中“殷”应为yǐn【答案】D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天姥连天向天横.横:遮断势拔.五岳掩赤诚拔:超出B. 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依据渌水荡漾清.猿啼清:清澈C. 云青青兮欲雨.雨:下雨虎鼓.瑟兮鸾回车鼓:击鼓D. 恍惊起而长嗟.嗟:叹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事:做事【解析】B中“清”应释为“凄清”;C中“鼓”是“弹奏”;D中“事”乃“服侍”的意思。
【答案】A3.对这首诗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瀛洲”,古代传说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方丈。
B.“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因”,依据。
“之”,指代前段越人的话。
C.“熊咆龙吟殷岩泉,要深林兮惊层巅。
”“殷”,雷鸣般震响,“栗”“惊”,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战栗”“使……震惊”。
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摧眉折腰”的“眉”指“眉眼”,这里指低眉顺眼;“折腰”即卑躬屈膝。
【解析】D中“摧眉”“眉”原指眉毛,这里指代“头”;“摧眉折腰”,低头弯腰。
【答案】D4.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诗一开头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云霓中时隐时现,胜似仙境。
以虚衬实。
突出天姥胜景,暗蕴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
B.“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炫目,光辉夺人!仙山的盛会正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小题狂刷08梦游天姥吟留别(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小题狂刷08 梦游天姥吟留别(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小题狂刷08梦游天姥吟留别(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全部内容。
梦游天姥吟留别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宣泄寒暄渲染喧宾夺主B.门扉徘徊悱恻文采斐然C.青冥沧溟薄暝死不瞑目ﻩD.谛听孝悌啼哭涕泗横流【答案】C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聒噪括号甜美舔犊情深B.救济霁月伎俩跻身文坛C.折扣拆穿析居山崩地柝D.渲泄煊赫萱草喧宾夺主【答案】B【解析】A项,舔—舐;C项,柝—坼;D项,渲—宣。
3.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相信ﻩB.迷花倚石忽已暝暝:迷茫C.虎鼓瑟兮鸾回车回:回旋,运转ﻩD.须行即骑访名山须:必须【答案】C【解析】A项,信:确实。
B项,暝:天黑,夜晚。
D项,须:等待。
4.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虎鼓瑟兮鸾回车B.栗深林兮惊层巅ﻩC.云青青兮欲雨ﻩD.对此欲倒东南倾【答案】D【解析】D项,倾,偏斜。
无词类活用现象。
A项,鼓,名词做动词,弹奏。
B项,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战栗。
C项,雨,名词做动词,下雨.5.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列缺霹雳,丘峦崩摧B.栗深林兮惊层巅C.青冥浩荡不见底ﻩD.失向来之烟霞【答案】A【解析】“列”通“裂”,分裂.6.下列各句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B.且放白鹿青崖间C.我欲因之梦吴越D.脚著谢公屐【答案】C【解析】A项,海客谈瀛洲,(大海)烟涛微茫(瀛洲)信难求;B项,且放白鹿(于)青崖间;D 项,(我)脚著谢公屐.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李白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第二单元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宣泄寒暄渲染喧宾夺主B.门扉徘徊悱恻文采斐然C.青冥沧溟薄暝死不瞑目D.谛听孝悌啼哭涕泗横流【答案】C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聒噪括号甜美舔犊情深B.救济霁月伎俩跻身文坛C.折扣拆穿析居山崩地柝D.渲泄煊赫萱草喧宾夺主【答案】B【解析】A项,舔—舐;C项,柝—坼;D项,渲—宣。
3.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相信B.迷花倚石忽已暝暝:迷茫C.虎鼓瑟兮鸾回车回:回旋,运转D.须行即骑访名山须:必须【答案】C【解析】A项,信:确实。
B项,暝:天黑,夜晚。
D项,须:等待。
4.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虎鼓瑟兮鸾回车B.栗深林兮惊层巅C.云青青兮欲雨D.对此欲倒东南倾【答案】D【解析】D项,倾,偏斜。
无词类活用现象。
A项,鼓,名词做动词,弹奏。
B项,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战栗。
C项,雨,名词做动词,下雨。
5.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列缺霹雳,丘峦崩摧B.栗深林兮惊层巅C.青冥浩荡不见底D.失向来之烟霞【答案】A【解析】“列”通“裂”,分裂。
6.下列各句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B.且放白鹿青崖间C.我欲因之梦吴越D.脚著谢公屐【答案】C【解析】A项,海客谈瀛洲,(大海)烟涛微茫(瀛洲)信难求;B项,且放白鹿(于)青崖间;D项,(我)脚著谢公屐。
7.请结合李白其人及其诗歌,为李白写一则颁奖辞。
要求:语言有表现力,形象生动,不少于100字。
【答案】李白灿烂了整个盛唐星空。
他飘逸,人生得意须尽欢;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用美酒挥洒自己的豪情,用诗歌抒发自己的胸怀!李白,在气势恢弘的大唐景象中舞动着洒脱浪漫、傲岸挺拔的动人身影!8.阅读下面的示例,选择屈原、李白两人,仿写两句话,使之与示例构成排比。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测试卷[基础巩固层次(A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导学号:46162029】天姥.(mǔ) 殷.岩泉(yǐn) 漂.白(piāo) 刨.床(páo) 剡.溪(shàn) 木屐.(jī) 威吓.(xià) 呼号.(háo) 澹澹.(dàn) 渌.水(lù) 起哄.(hōnɡ) 泡.货(pāo)【答案】 “漂”应读piǎo ,“刨”应读bào ,“吓”应读hè,“哄”应读hòn 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实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渌:清澈 B .失向来..之烟霞 向来:原来 须.行即骑访名山 须:等待 C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于是 D .恍.惊起而长嗟 恍:恍然,猛然 迷花倚石忽已暝.暝:天黑、夜晚【解析】 C 项,“因”,依据。
【答案】 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云霞明灭或.可睹一食或.尽粟一石 B.⎩⎨⎧陈陈相因.践华为城,因.河为池C.⎩⎨⎧且.放白鹿青崖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沛公安.在 【解析】 A 项,“或”,都为副词,或许。
B 项,“因”,动词,因袭;副词,凭借。
C 项,“且”,副词,暂且;连词,并且。
D 项,“安”,代词,怎么;代词,哪里。
【答案】 A4.名句默写。
(1)海客谈瀛洲,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姥连天向天横,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飞度镜湖月。
____________________,渌水荡漾清猿啼。
(3)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__。
青冥浩荡不见底,____________________。
一、【2017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二、【2015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鉴赏及译文答案《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是由李白所创作的,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唐代: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译文听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在烟波浩淼的遥远地方,实在难以找到。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霞的明灭掩映之间有时候能看见。
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姥山极为高峻,就连四万八千丈高的天台山,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想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身影,一直送我到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啼鸣之声。
无数山岩重叠,山道曲折,盘旋变化不定。
奇花异草,怪石林立,令人陶醉。
《梦游天姥吟留别》阅读答案及赏析《》是的诗作。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梦游天姥吟留别》及赏析。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这首诗是( )A.抒B.乐府诗C.叙事诗D.近体诗2.这首诗是按照“现实—梦幻—现实”的顺序写的,主体部分是梦幻,由梦幻到现实,用了四个过渡句,请找出来。
3.第二段写梦幻,是诗的主体部分。
这一段可分几层?各层大意是什么?4.诗的哪两句揭示全诗的主旨?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这种思想感情同梦境的描写有什么关系?5.诗人描绘天姥山,运用了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动词写其__________,又用天台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从侧面__________,勾出气势凌空、云霞明灭的天姥山轮廓。
6.作者描绘天姥山着眼在__________,写梦境着力写__________,写仙境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言声势之大;再用“青冥浩荡”“日月照耀”极言__________;最后用“霓衣”“风马”“虎鼓瑟”“鸾回车”极言仙人出场的__________。
梦游天姥吟留别测试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千岩万转路不定(zhuǎn )熊咆龙吟殷岩泉(páo )B.对此欲倒东南倾(qīng )送我至剡溪(shàn )C.渌水荡漾清猿啼(lù)脚著谢公屐(jī)D.海客谈瀛洲(yíng )越人语天姥(lǒo )2.对“梦游天姥吟留别”读法正确的一项是()A. 梦游/天姥/吟/留别B. 梦游天姥/吟留别C. 梦游/天姥吟留别D. 梦游天姥吟/留别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对此欲倒东南倾(倒:倒下)B.栗深林兮惊层巅(栗:使……战栗)C.列缺霹雳(列缺:指闪电。
列,同“裂”)D.忽魂悸以魄动(悸:心惊,心跳)4.以下对“之”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结构助词“的”)B.仙之人兮列如麻(衬音助词)C.惟觉时之枕席(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失向来之烟霞(衬音助词)5.对下列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势拔五岳掩赤诚”是说天姥山的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诚。
赤诚是南方一座山城的名字。
B.“一夜飞渡镜湖月”的意思是一夜之间就飞过了倒映着月影的镜湖。
镜湖又名鉴湖,“镜”“鉴”同义。
C.“谢公宿处今尚在”句中的“谢公”是指南朝诗人谢灵运,他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
D.“身登青云梯”一句的意思是自己登上了直上云霄的山路。
梯,指山路上的石阶。
6.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古来优秀的送别诗作不可胜数,而李白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无忧无虑温馨和睦的神仙世界。
B. 唐代诗歌继承了汉魏以来的五言、七言古体诗,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一首古体诗。
C.《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富有浪漫主义风格的长诗。
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美丽的神仙世界,塑造了幻想世界中的诸多形象。
这些形象活灵活现,令人眼花缭乱。
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他喝起酒来“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起文章来“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是五岳寻仙,浪迹山水;他是“梦长庚星而诞”,死又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
但政治上却屡屡受挫,他——就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这样的评价:“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美字体赏美文李白的月亮李白热爱明月,犹如热爱自己的生命。
明月,已经在天空等待亿万年了,它不怕时间的消磨,它不怕风雨的侵蚀,它经受了酷暑严寒,它阅尽了人间沧桑。
一代又一代人过去了,一代又一代人兴起了,可是没有人抬起头来,对它进行不懈地追求,没有人能够理解它的清洁它的浪漫它的情怀。
它如一个痴情的女子孤独地等待,日复一日地等待,终于,在亿万年之后,它等来了多情的诗人李白。
李白理解明月。
他的眼睛洞察苍穹,他的思绪在历史的天空飘荡,他知道这轮明月从远古时代就照耀着苍穹,他更知道明月的心中装满了历史感慨。
“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
手中电击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这轮明月照耀过厮杀的战场、将军的铁衣,可是征战的英雄却不解明月的情怀,只有李白看到了它照耀的千古豪气和慷慨。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这轮明月曾经看到过汉朝的昭君出塞,只有李白理解它心中的怜惜和感叹;“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这轮明月照耀过多少志士热血,也只有李白道出了它的理想和豪迈。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这轮明月见证过多少英雄报国无门空自幽怨,也只有李白知道它的同情和悲凉。
明月成就了李白,使李白坎坷漂泊的人生化成了宛转悠扬的乐章。
这篇恢宏的乐章经过了千年磨洗,至今还有无数人不断传唱。
李白也成就了明月,使明月由一个在苍茫宇宙中渺小荒凉的星球,变成了一个比温暖繁茂的地球还要温馨的家园,这个家园至今还在安慰着无数失意的灵魂。
梦游天姥吟留别本课话题——直面人生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世间”两句,是作者在当时的社会矛盾里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
李白认为,如同这场梦游一样,世间行乐,总是乐极生悲;古来万事,总是如流水那样转瞬即逝。
这种对人生的伤感情绪,表现了李白思想中消极的一面.但是我们决不能只看到这一面,还要看到,在李白的思想中,和“人生无常”相伴而来,不是对人生的屈服,不是跟权臣贵族同流合污,而是对上层统治者的蔑视和反抗,这也是他直面人生的表现.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史秋捡从出生起,就听不见任何声音了,到了上学的年龄,还不会叫一声妈妈。
12岁时,有一天,在电视里,他看到一个节目-—交际舞比赛,那如蝴蝶般翩翩起舞的人,飞进了他孤独寂静的心灵,从此他爱上了舞蹈.他参加了舞蹈培训班。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真正地涉足舞蹈世界,他才发现想要破茧而出,必须经历化蛹为蝶的痛苦。
同样是跳舞,在别人眼里只要跟着老师的动作,抓住音乐的节奏,表达出舞蹈与音乐共同传递的情感,就可以了。
可是,他不同,他比别人少了两样东西——嘴巴和耳朵。
下了课他借助懂哑语的老师跟教练交流.听不到声音,他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感受音乐.时间就在他无声的世界里静静流淌,他练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用心.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他成了班上进步最大的孩子。
后来,国际交际舞大赛在哈尔滨市举办。
他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了前六强,冲进了最后的总决赛。
史秋捡敢于面对自己的生理缺陷,不向命运低头,最终破茧成蝶.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一个人总是有些拂逆的遭遇才好,不然是会不知不觉地消沉下去的,人只怕自己倒,别人骂不倒。
——郭沫若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
——夏衍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易卜生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瀛.洲(yínɡ)谢公屐.(jī)剡.溪(shàn)渌.水(lù)訇.然(hōnɡ)澹.澹(dàn)鸾.鸟(luán) 暝.(mínɡ)长嗟.(jiē)霓.裳(ní)魂悸.(jì)(2)多音字姥错误!觉错误!横错误!殷错误!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列缺霹雳(“列”通“裂”,分裂)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欲错误!(2)行错误!(3)忽错误!(4)事错误!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对此欲倒东南倾(名词作状语,向东南)..(2)云青青兮欲雨.(名词作动词,下雨)(3)栗.深林兮惊.层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战栗,使……震惊)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烟涛微茫信.难求古义:的确,实在。
专题08 梦游天姥吟留别1.作者简介李白,字,号,唐代诗人,后人称之为。
著有《李太白全集》。
少年时代是在四川度过的,25岁时,出三峡,泛洞庭,冬游吴越,北上太原,开始了漫游生活。
天宝元年,李白应召入京,供奉翰林。
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仅一年多就被排挤出京,开始了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生活。
天宝四年,他将离开东鲁时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以答东鲁诸公。
2.创作背景本诗题目一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天宝三年(744),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在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
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有更高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
这首诗就是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此时李白在政治上遭挫折的愤怨仍郁结于怀,所以才在诗末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3.文体知识七言古诗简称“”。
“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
“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瀛.洲②天姥.③谢公屐.④渌.水⑤殷.岩泉⑥訇.然5.解释下列加线词的含义。
(1)烟涛微茫信难求(2)云霞明灭或可睹(3)天姥连天向天横(4)势拔五岳掩赤城(5)我欲因之梦吴越(6)渌水荡漾清猿啼(7)迷花倚石忽已瞑(8)栗深林兮惊层巅(9)水澹澹兮生烟(10)失向来之烟霞(11)且放白鹿青崖间(12)恍惊起而长嗟1.太白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仙 3.七古歌行体歌行体 4.yínɡ;mǔ;jī;lù;yǐn;hōnɡ 5.(1)确实;(2)或许;(3)遮住天空;(4)超出;(5)依据;(6)清澈,凄清;(7)天黑;(8)使……战栗,使……震惊;(9)波浪起伏;(10)原来;(11)暂且;(12)恍然,猛然。
专题08 梦游天姥吟留别1.作者简介李白,字 ,号 ,唐代 诗人,后人称之为 。
著有《李太白全集》。
少年时代是在四川度过的,25岁时,出三峡,泛洞庭,冬游吴越,北上太原,开始了漫游生活。
天宝元年,李白应召入京,供奉翰林。
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仅一年多就被排挤出京,开始了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生活。
天宝四年,他将离开东鲁时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以答东鲁诸公。
2.创作背景本诗题目一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天宝三年(744),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在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
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有更高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
这首诗就是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此时李白在政治上遭挫折的愤怨仍郁结于怀,所以才在诗末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3.文体知识七言古诗简称“ ”。
“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
“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 ”;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 ”。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瀛.洲 ②天姥. ③谢公屐.④渌.水 ⑤殷.岩泉 ⑥訇.然5.解释下列加线词的含义。
(1)烟涛微茫信难求 (2)云霞明灭或可睹 (3)天姥连天向天横(4)势拔五岳掩赤城 (5)我欲因之梦吴越 (6)渌水荡漾清猿啼(7)迷花倚石忽已瞑 (8)栗深林兮惊层巅 (9)水澹澹兮生烟(10)失向来之烟霞(11)且放白鹿青崖间(12)恍惊起而长嗟1.太白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仙 3.七古歌行体歌行体 4.yínɡ;mǔ;jī;lù;yǐn;hōnɡ 5.(1)确实;(2)或许;(3)遮住天空;(4)超出;(5)依据;(6)清澈,凄清;(7)天黑;(8)使……战栗,使……震惊;(9)波浪起伏;(10)原来;(11)暂且;(12)恍然,猛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品习题及答案【必修上册】题型:【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文】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翻译】海外来的客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寻求。
绍兴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霞光中有时还能看见。
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
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高一万(一万为正确版本,四万经考证为误传)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了绍兴,一天夜里,飞渡过了明月映照的镜湖。
镜湖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送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现在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的叫声。
山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天色昏暗看不到洞底,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
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
【关键字】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重点1:理清诗歌层次【要点解读】《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第二年写的,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
诗写梦游仙府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
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
全诗围绕“梦”展开,内容丰富曲折,堪称绝世名作。
【考向】理清诗歌层次【例题】全诗围绕“梦”展开,以梦为中心概括诗歌的主要情节。
【答案】入梦缘由→梦游历程→梦中仙境→梦醒时分→醒梦留别。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诗歌的层次。
考生可仔细阅读全诗,以“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来筛选信息,总结得出答案。
【名师点睛】古代诗歌讲究起承转合,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分析诗的结构思路,从大的方面说,必须把握诗句间的关系,是先写景后抒情,还是先叙事行抒情;从小的方面说,针对某句的总起、过渡、铺垫、照应等。
【对点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问题: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重点2:概括诗歌内容【要点解读】《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它感慨深沉,抗议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
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
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
梦境破灭后,人,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
【考向】概括诗歌内容【例题】诗人写了梦境中的哪些场面?请简要概括。
这些场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答案】场面:月夜——剡溪清幽白昼——山中壮美傍晚——洞外恐怖夜晚——洞中仙乐。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后习题及答案《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后习题及答案引导语:《梦游天姥吟留别》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
寄寓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的态度。
学完这首诗,我们需要做一些习题来巩固知识,这样才不会忘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后习题及答案,让我们一起来做题吧!课后练习题及答案1.下列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天姥(mǔ) 天台(tāi)觉时(jiào) 暝色(mínɡ)B.脚著(zhuó) 訇然(hōnɡ)澹澹(dàn) 渌水(lù)C.剡溪(shàn) 殷雷(yǐn)层巅(diān) 战栗(lì)D.木屐(jī) 鸾鸟(luán)魂魄(pò) 霓裳(ní)提示:A项觉时jué。
答案:A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B.忽魂悸以魄动(惊动)失向来之烟霞(先前)C.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虎鼓瑟兮鸾回车(驾驶)D.迷花倚石忽已暝(睡着)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响)提示:D.暝:天黑、夜晚。
答案:D3.对虚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觉时之枕席(独、只)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怎么)C.恍惊起而长嗟(表顺承)D.云霞明灭或可睹(有的人)提示:D.或:有时。
答案:D4.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与众不同的一句是( )A.云青青兮欲雨B.栗深林兮惊层巅C.越人语天姥D.虎鼓瑟兮鸾回车提示:B项使动用法,其余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B5.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安”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安在B.尔安敢轻吾射C.既来之,则安之D.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提示:B项语气副词“怎么”。
答案:B6.下列诗句在修辞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B.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D.指如削葱根提示:A、C、D三句为比喻。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2017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答案】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答案】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解析】题干要求“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这是针对诗歌的尾联和尾句设题,是江苏卷的常考题型。
首先分析“尾联”所使用的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效果。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尾联主要是写景,“明朝”说明这是想象之景,诗人想象自己明朝在烟雨之中于桐江岸边把小船系在“枫树”上去垂钓,画面很悠闲,反映了作者的愿望——隐逸,但结合颔联和颈联可以知道,这一愿望是建立在国土沦丧、战事连年、自己壮志未酬又中年多病的基础之上,故这一愿望中就饱含无奈和苦闷之情,诗人寓情于景,借景抒怀,把一个中年多病、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法施展的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二、【2015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
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答案】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题目要求对诗歌后两句所表达的情感及其在全诗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具体思考时,可以围绕作者的身份以及当时的环境进行。
面对那种荒凉的环境,作者仍然是满怀报国之志的,这是作者英雄的一面;而对家乡的思念,又是人之常情。
报国情怀重于思乡之愁,使诗歌多了一份豪迈,不至流于感伤,这种舍小为大的情怀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明确了这些,便可以得到准确的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烟雨桃花潭桃花潭早在神往之中。
每每由凝思进入幻境,将自己化成汪伦、李白,或岸上,或舟中,送人或被人送着,一样的难分难舍、别情依依。
真到桃花潭来了。
一个暮春的雨天。
雨是江南独有的,似雨似雾,丝丝缕缕;桃花潭也是江南独有的,在青弋江上,在蒙烟细雨和莽莽苍苍的历史之中。
穿过水东翟村,出踏歌岸阁。
面前是墨青色无声的青弋江,背后是青青的生满益母草的踏歌古岸。
我知道,在另外的时间,在另外一个桃花盛开的暮春,李白立在船头,就是那种江南特有的小小的梭子船,他的眼睛里有一滴雨一样亮的泪水。
汪伦在岸上,踏着江南特有的节奏,唱一首据说是很久很久以前就有的送别歌。
在他们身上,江水悠悠地流淌,桃花灿烂地盛开,小雨牵肠挂肚地下着。
李白再也忍不住了,那首《赠汪伦》的诗就顺口流出来,而且就那样平平仄仄脍炙人口地流传千载。
不见有潭,只有联袂而来、一版墨青的江水,原来春夏水涨,将对岸那潭与青弋江连为一体了。
桃花依然像古代那样开着,在岸边,在水里,在那种烟雨迷蒙的意境之中,静静地濡染着生命的嫣红。
我突然想起,江水和桃花和谐组合的桃花潭,似乎是在静静地等待着什么。
是等待我呢,还是等待大唐的李白?李白当时住在宣城,“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觉得没有什么意思。
但他忽然收到汪伦顺着青弋江漂来的书信。
信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
”李白就欣然溯江而来。
到翟村一看,并不似信中所言。
汪伦说他的信没错。
离此十里有个桃花渡,岂非“十里桃花”?对岸的万村有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家,募不是“万家酒店”?李白大笑,不仅笑中国文字机巧无穷,也笑江南人的机智和诙谐。
细雨霏霏,如小猫舌头凉凉地舔着面颊。
江水墨青地静,偶尔贴一朵无声的小旋涡。
江南的蒙烟细雨最是缠缠绵绵地难以招架。
那古意盎盎的水村山廓和许多心绪,也都湿漉漉让人难以招架了罢!雨丝子密密的,漫下轻丝罗帐。
翟村、万村和不远处的魁星阁都成了淡淡的影子,那雨莫不真个就是江南的情,江南的韵?此时,汪伦和李白都隐进乳白色的厚厚的帘幕,只有那潮湿的渡船苍黑着,在原来的地方,静静地,静静地若有所思。
乘船渡过江,上岸,于那一截老街中寻万家酒店,不见当日那酒垆和飘摇招展的牙边小酒旗,就寻在细雨之中飘逸千年的诗酒气氛吧。
酒能酣畅肝胆,亦可消解愁闷。
在长安城大呼“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在山水灵秀、春雨霏霏的江南,是不是依然那样狂醉?然而,此时的李白老矣,他胸中的激情,已经化作更多的忧郁,他的人生或许已经短缺了许多诗意的东西了。
他是那样的认真,那样的感恩,那样的脚踏实地地感受着真实的人间烟火。
所以他才真正地体味到了桃花潭和汪伦对于他的比桃花潭水更深的真情。
我总以为,青年李白与老年李白是迥然有异的两个人,就像迥然有异的石头和水。
岁月太能改变一个人,而且是从外到里深刻地改变。
有谁能风流倜傥一辈子?“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毕竟不比长安,人到老年的李白毕竟也不比年轻气盛的李白啊!蒙蒙烟雨依然无声无息,无声无息地编织着暮春的江南。
风有酒的气味,雨有酒的气味,青弋江有酒的气味,桃花潭那墨黑色的嶙峋的崖岸有酒的气味。
江水不倦地流,小旋涡似一朵朵水青色的小莲花,开在多少有些禅意的墨青色的江面上。
似乎有一叶小舟,倏地滑进烟雨,滑进迷蒙中的别离,从古到今,由远而近,招招手,惜别古人,惜别那诗意的陈年旧事。
逝者如斯,而烟雨中的桃花潭却留住了永远的小舟,和在踏歌的节奏中濡润出生命嫣红的桃花。
是谁在吟咏那首古诗呢?我听见水面上有些声音,平平仄仄,殷殷切切。
(原文有删改)1.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在桃花潭缠缠绵绵的蒙烟细雨中,在江南特有的景致感染下,李白的诗《赠汪伦》就顺口流了出来。
B.江南的细雨、江水和桃花和谐组成的烟雨迷蒙的意境,曾经让李白隐醉,现在也让作者心动。
C.在山水灵秀、春雨霏霏的江南,年老的李白,已没有了曾经的激情,他感受更多的是真实的人间烟火,生活中短缺了诗意。
D.这篇散文抓住了江南雨的特点,将自然与人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烟雨江南的美妙图景。
E.这篇散文笔调淡雅而又饱含深情,在细致入微的描写中勾勒出了江南的情韵和独有的文化气息。
【答案】A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
A项,“李白的诗《赠汪伦》就顺口流了出来”除了“在江南特有的景致感染下”,还有“汪伦在岸上,踏着江南特有的节奏,唱一首据说是很久很久以前就有的送别歌”,此情此景,让李白忍不住了,顺口流出了《赠汪伦》。
C项,“生活中短缺了诗意”不正确,原文中说“或许已经短缺了许多诗意的东西了”。
2.结合文意看,为什么说“桃花潭也是江南独有的”?【答案】(1)因为青弋江上的蒙烟细雨是江南独有的,而桃花潭正在青弋江上。
(2)因为桃花潭留下了汪伦送李白的文坛佳话。
3.作者认为,“青年李白与老年李白是迥然有异的两个人”。
请根据文意分别说明青年李白与老年李白各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1)青年李白激情四溢,胸怀壮志,渴望建功立业。
(2)老年李白激情减退,心存忧郁,渴盼人间真情。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首先找到画线句子所在段落,再从本段中抓住关键句子品析其特点,归纳青年李白与老年李白的不同之处。
从“在长安城大呼‘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在山水灵秀、春雨霏霏的江南,是不是依然那样狂醉”,可看出青年李白富有激情,满腔热情,渴望建功立业,狂放不羁。
从“此时的李白老矣,他胸中的激情,已经化作更多的忧郁,他的人生或许已经短缺了许多诗意的东西了。
他是那样的认真,那样的感恩,那样的脚踏实地地感受着真实的人间烟火”可概括出老年李白激情消退,内心忧郁,渴盼人间真情。
4.文章倒数第二段的“逝者如斯,而烟雨中的桃花潭却留住了永远的小舟,和在踏歌的节奏中濡润出生命嫣红的桃花”照应了前面的那句话?这种照应有什么作用?【答案】(1)它照应了“桃花依然像古代那样开着,在岸边,在水里,在那种烟雨迷蒙的意境之中,静静地濡染着生命的嫣红”这句话。
(2)作用:强调了汪伦送李白的文坛佳话所体现出的情韵之美,使文章的结构呈现出既疏朗又紧凑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第一问先从文中找到与之照应的句子,解题难度不大。
第二问关注“照应的作用”,要考虑到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从结构上看,照应上文,使文章结构更紧致。
内容上体现了汪伦送李白的文坛佳话所体现出的情谊之美。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不见①杜甫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②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③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①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许杜甫此时辗转得知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
②世人:统治集团中的人。
③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这首诗中,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杜甫对他有怎样的感情?【答案】李白是一个才华横溢但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的诗人。
“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怀才不遇、疏狂自放,“敏捷诗千首”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很有特色,请加以赏析。
【答案】①对比手法。
颔联通过“世人”与“吾”,“皆欲杀”和“独怜才”的对比,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的对立,表现出杜甫对李白的理解和同情。
②直抒胸臆。
这首诗采用倾诉心曲的写法,不装点景物,直接表达情感,情真意切,质朴自然。
【解析】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假藻饰。
杜甫往往打破律诗借景抒情或情景结合的传统写法,“通篇一字不粘带景物,而雄峭沉着,句律天然”,用倾诉心曲的写法,不装点景物。
他将口语、散文的成分入诗,剥落华藻,语言质朴自然。
诗歌语言看似平常,却情真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