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病的液体疗法小儿腹泻病的液体疗法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8
小儿腹泻脱水液体疗法及案例分析林景晖小儿腹泻是指儿童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大便量减少、质地变稀等症状。
腹泻严重时会引起脱水,儿童脱水的治疗主要通过给予液体疗法来补充体液。
液体疗法是有效治疗小儿腹泻脱水的一种方法,包括口服补液和静脉注射补液两种方式。
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到中度脱水,主要通过口服复方等渗盐水、柠檬汤、米汤等来补充和维持体液平衡。
静脉注射补液适用于重度脱水,可通过静脉输液来补充体液和纠正电解质失衡。
案例分析:小明,5岁,因腹泻2天来就诊,大便次数约为10次/天,大便为黄绿色水样便,伴有少量黏液,伴有轻度腹泻,体温正常。
经体格检查,小明脱水程度为轻度。
根据小明的症状和脱水程度,可以选择口服补液为治疗方法。
首先,小明需要停止进食含脂肪、纤维素、卤化物等食物,以减少刺激肠胃的物质。
其次,小明需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可以给予小明口服复方等渗盐水,每次100毫升,每隔半小时一次。
复方等渗盐水内含有适宜比例的氯化钠、氯化钾、碳酸氢钠等成分,可以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此外,可以给予小明清淡的汤类,如米汤、面汤、柠檬汤等,以补充体液和多种维生素。
同时,家属可以给小明补充益生菌,如嗜酸乳杆菌,以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减少腹泻持续时间。
治疗过程中,家属需要观察小明的症状变化,包括大便次数、大便质地、脱水程度等。
如果小明的症状没有改善或者恶化,应及时就诊。
小儿腹泻脱水液体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在进行液体疗法时,需要注意给予适当的量,避免补液过多或过少,以免造成电解质紊乱。
同时,家属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变化,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和护理,以帮助患儿尽快康复。
婴儿腹泻液体疗法(1)
婴儿腹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很多妈妈会采用液体疗法帮助宝宝
缓解症状。
液体疗法是指通过饮食,让宝宝摄入大量液体,以增加宝
宝体内水分,缓解腹泻症状。
下面我们就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1. 什么是液体疗法?
液体疗法是指让患者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摄入大量液体,从
而补充身体内的水分。
对于腹泻患者,液体疗法能够有效缓解症状,
防止脱水。
2. 液体疗法的适用人群
液体疗法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腹泻患者,包括婴儿、儿童和成人。
3. 液体疗法的作用机理
液体疗法通过补充体内的水分,增加血容量,并维持器官正常的功能。
同时,可以排出体内过多的盐分和废物,缓解脱水症状。
4. 液体疗法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液体疗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适当的液体:普通食盐水、葡萄糖盐水、果汁等均可作为液
体疗法的选择。
(2)控制液体的温度:因为宝宝的肠胃比较脆弱,应将液体温度控制
在40℃以下。
(3)控制液体的摄入量:应以宝宝的年龄和体重为准,逐渐增加液体的摄入量,以防止“补水过多”的情况出现。
(4)注意营养的补充:在液体疗法期间,应注意给宝宝提供足够的营养,可以酌情增加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总之,“婴儿腹泻液体疗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以免对宝宝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希望家长都能够认真对待这一问题,为宝宝的健康创造更好的环境。
婴儿腹泻、液体疗法(一)婴儿腹泻是指出现频繁的水样或稀便,通常会伴随着腹部不适、发热、呕吐等症状。
它属于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对于宝宝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而在治疗婴儿腹泻的过程中,液体疗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方式。
以下,我们就来详细讲述一下液体疗法治疗婴儿腹泻的相关知识。
一、液体疗法的作用液体疗法是在保证宝宝有足够的水分摄入的基础上,根据宝宝的腹泻程度适当地调整口服液体的类型和摄入量,帮助宝宝充分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能量,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和生命活动,促进婴儿腹泻的早期缓解。
而且,由于婴儿肠道的结构和机能在生理上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婴儿的消化系统往往较为脆弱,经常失水后便容易发生电解质失调,引发其他并发症,因此液体疗法的重要性更不容忽视。
二、液体疗法的种类1、葡萄糖盐水:葡萄糖盐水是比较常见的口服液,其含水量较高,可为婴儿提供足够的水分,同时还能补充电解质和热量,并通过在小肠中吸收水分,增加胃肠道的容量,促进水分的吸收,缓解婴儿腹泻。
2、胶体溶液:胶体溶液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口服液,其主要作用是提供营养和保护肠道黏膜,在口腔和胃肠道缓慢溶解,从而起到减轻宝宝腹泻症状的作用。
3、乳糖酸钠口服液:乳糖酸钠是一种口服液,可以提供保护肠道黏膜的作用,同时达到改善婴儿微生态环境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三、液体疗法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液体疗法治疗婴儿腹泻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1、婴儿腹泻症状严重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在细心检查的基础上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静脉注射等治疗方式。
2、喝口服液时,注意控制口服液的量,一次不要喝太多以防止呕吐。
3、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口服液的种类和摄入量,切忌过度滋补。
4、避免在婴儿腹泻期间进食过多难以消化的食物,尤其是肚子容易上火和刺激肠胃的食物。
总的来说,婴儿腹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为了能够快速地缓解宝宝的症状,液体疗法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疗方式。
小儿液体疗法实施方案小儿液体疗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小儿疾病。
它通过补充体内液体,促进新陈代谢,加速废物排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在实施小儿液体疗法时,需要注意一些方面,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孩子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小儿液体疗法的实施方案,希望对广大医护人员和家长朋友有所帮助。
一、确定适用症。
小儿液体疗法适用于各种小儿疾病,如感冒发热、腹泻脱水、呼吸道感染等。
在实施前,需要明确孩子的病情,确保小儿液体疗法对其有益。
二、选择合适的液体。
在实施小儿液体疗法时,应选择适合孩子的液体,如葡萄糖盐水、口服补液盐溶液等。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病情,确定合适的液体种类和用量。
三、确定给药途径。
小儿液体疗法可以通过口服、静脉输液等途径给药。
根据孩子的年龄、病情和身体状况,确定合适的给药途径,确保治疗效果和孩子的安全。
四、注意给药速度。
在给药过程中,需要注意给药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给药引起不良反应。
根据孩子的情况,调整给药速度,确保治疗效果和孩子的安全。
五、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
在实施小儿液体疗法时,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如尿量、精神状态、体温等。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和孩子的安全。
六、注意饮食调理。
在实施小儿液体疗法期间,需要注意孩子的饮食调理,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证营养均衡,促进康复。
七、注意家长指导。
在实施小儿液体疗法时,需要做好家长的指导工作,告知他们治疗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配合治疗。
总之,小儿液体疗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小儿疾病。
在实施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液体、给药途径和速度,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注意饮食调理,做好家长指导工作,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孩子的安全。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广大医护人员和家长朋友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补液原则
一、概述
小儿腹泻一般与病毒细菌感染,气候变化过快,温差过大,受凉后导致肠蠕动增强有关,如果发现小儿腹泻的情况,家长们最好是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常规检查,小儿腹泻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很容易出现脱水的情况,一旦有脱水的情况,对小儿的身体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导致生命危险,今天大家来分享小儿腹泻液体疗法,补液体原则。
二、步骤/方法:
1、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主要是通过适当的途径,输入质、量的液体,实体业重新获得平衡的治疗方法,对小儿腹泻导致脱水的症状得到平衡,使体液的数量、分布和电解质成分发生变化。
2、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主要针对由于腹泻和呕吐,丢失大量的水和电解质,进行液体疗法,液体疗法能及时的补充脱水的症状,预防脱水,液体疗及时的平衡失调,补充累积损失量,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
3、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补液原则,首先要解决血容量,要以先盐后糖的原则,以先快后慢的原则,先浓后淡的原则随时的调整,治中有防,要根据患儿的身体情况来定量、定性,定时的补充。
三、注意事项:
小儿出现腹泻严重的话会引起脱水情况,一旦有脱水的症状,会让患者身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家长们平时为了预防小儿出现腹泻
的情况,要注意小额的个人卫生,要注意小儿的饮食,不要给小儿吃不新鲜的食物,以免导致腹泻的情况。
[转帖]小儿腹泻病的液体疗法小儿腹泻病的液体疗法方鹤松小儿腹泻由于频繁的腹泻与呕吐丢失大量的水和电解质,常伴有脱水、酸中毒与电解质紊乱。
脱水酸中毒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即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治疗及时正确则可使病情很快转危为安。
因此液体疗法从来就是腹泻治疗中的重点。
国内外曾对液体疗法作了许多研究,有的过于仔细,需要一定的条件与技术,在条件差的第三世界国家与我国边远农村地区难以实施。
因此研究出科学的、简单易行的液体疗法,成为腹泻病治疗中的迫切需要。
60年代初期基础医学的一大发现,发现1~2.5%的葡萄糖能促进肠道水和钠的最大限度的吸收(提高25倍),由此诞生了口服补液盐(ORS)。
世界卫生组织对此十分重视,并在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大力推广口服补液疗法。
每年可减少100万腹泻脱水患儿免于死亡,收到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现今世界各国口服补液疗法使用率一般都在60~80%。
而在我国由于受腹泻治疗旧观念的影响,口服补液尚未得到全面推广,使用率低于40%。
为此《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提出应该大力推广口服补液,尤其在农村。
对于重症难治性腹泻患儿常伴有复杂性脱水,基层治疗有困难,需转往上级医院治疗,因此作为上级医院的医生应掌复杂脱水的治疗。
今提出如下具体建议:1. 及时宣传腹泻病的防治知识。
得病之后特别要注意预防脱水,有了脱水要及时治疗,大力宣传推广口服补液疗法。
2. 预防脱水:腹泻初起即应给患儿口服更多的液体以预防脱水。
预防脱水最好是采用米汤加盐溶液,家长可以自己制备,该溶液为1/3张,最适合预防脱水,而且口味好,患儿爱服。
其他也可用糖盐水或ORS。
因糖盐水中有蔗糖为双糖,急性腹泻时常有双糖酶缺乏不易被吸改。
ORS为2/3张液体,适合用于治疗脱水,作为预防脱水张力太高,应用时要注意加服1/3白开水,防止出现高钠血症。
3. 合理治疗脱水:据统计,现今我国小儿腹泻引起的脱水大约90%是属于轻~中度脱水,最适宜采用ORS口服补液治疗,ORS对高渗、低渗及等渗脱水均适用,因为在轻~中度脱水时肾功能正常,可自行调节张力。
[转帖]小儿腹泻病的液体疗法小儿腹泻病的液体疗法方鹤松小儿腹泻由于频繁的腹泻与呕吐丢失大量的水和电解质,常伴有脱水、酸中毒与电解质紊乱。
脱水酸中毒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即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治疗及时正确则可使病情很快转危为安。
因此液体疗法从来就是腹泻治疗中的重点。
国内外曾对液体疗法作了许多研究,有的过于仔细,需要一定的条件与技术,在条件差的第三世界国家与我国边远农村地区难以实施。
因此研究出科学的、简单易行的液体疗法,成为腹泻病治疗中的迫切需要。
60年代初期基础医学的一大发现,发现1~2.5%的葡萄糖能促进肠道水和钠的最大限度的吸收(提高25倍),由此诞生了口服补液盐(ORS)。
世界卫生组织对此十分重视,并在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大力推广口服补液疗法。
每年可减少100万腹泻脱水患儿免于死亡,收到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现今世界各国口服补液疗法使用率一般都在60~80%。
而在我国由于受腹泻治疗旧观念的影响,口服补液尚未得到全面推广,使用率低于40%。
为此《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提出应该大力推广口服补液,尤其在农村。
对于重症难治性腹泻患儿常伴有复杂性脱水,基层治疗有困难,需转往上级医院治疗,因此作为上级医院的医生应掌复杂脱水的治疗。
今提出如下具体建议:1. 及时宣传腹泻病的防治知识。
得病之后特别要注意预防脱水,有了脱水要及时治疗,大力宣传推广口服补液疗法。
2. 预防脱水:腹泻初起即应给患儿口服更多的液体以预防脱水。
预防脱水最好是采用米汤加盐溶液,家长可以自己制备,该溶液为1/3张,最适合预防脱水,而且口味好,患儿爱服。
其他也可用糖盐水或ORS。
因糖盐水中有蔗糖为双糖,急性腹泻时常有双糖酶缺乏不易被吸改。
ORS为2/3张液体,适合用于治疗脱水,作为预防脱水张力太高,应用时要注意加服1/3白开水,防止出现高钠血症。
3. 合理治疗脱水:据统计,现今我国小儿腹泻引起的脱水大约90%是属于轻~中度脱水,最适宜采用ORS口服补液治疗,ORS对高渗、低渗及等渗脱水均适用,因为在轻~中度脱水时肾功能正常,可自行调节张力。
ORS既经济又方便,特别适合于基层农村;重度脱水大约占10%,因有低血容量休克,此时肾脏调节功能不好,故需要用静脉输液尽快纠正重度脱水,没有静脉输液条件的地方也可采用鼻胃管输液。
大约95%以上的脱水可以在基层处理。
对于更复杂的脱水与电解质紊乱,基层如没有条件可转到上级医院按以下方法处理。
本文对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作重点介绍。
一、简便、经济、实用的液体疗法适用于多数急性腹泻病患儿。
基层尤为适用。
(一) 脱水的评估对患儿应及时评估,发现脱水及时纠正。
(二) 治疗1.治疗方案一适用于有腹泻而无脱水的患者,可在家庭治疗,家庭治疗三原则:⑴腹泻一开始就要给患儿口服更多的液体以预防脱水:建议选用以下液体任何一种:米汤加盐溶液:配制方法:米汤500ml(一斤装酒瓶1瓶)+细盐1.75g(半啤酒瓶盖),随时口服,能喝多少给多少。
糖盐水:配制方法:白开水500ml(一斤装酒瓶1瓶)十蔗糖10g(2小勺)+细盐1.75g(半啤酒瓶盖)。
随时口服。
口服补液盐(ORS)溶液:每腹泻一次给服ORS液50~100毫升。
ORS为2/3张液体对预防脱水张力太高,应注意适当补充白开水。
⑵给患儿足够的饮食以预防营养不良原来吃过的东西都能吃,只要能吃鼓励多吃。
腹泻病儿禁食是有害的。
不用担心饮食不能被消化吸收。
实验证明吃进去的饮食大部份可被吸收(表2):⑶密切观察病情:如果患儿在家治疗三天内临床症状不见好转或出现下列任何一种症状,即应该去看医生:①腹泻次数和量增加;②频繁呕吐;③明显口渴;④不能正常饮食;⑤发热;⑥大便带血。
2.治疗方案二适用于有些脱水的患者(即轻~中度脱水),此类脱水约占90%,完全可用ORS纠正脱水。
既经济又方便,效果也很好。
纠正脱水最初4小时ORS液的用量:75ml×体重(kg)=ORS用量ml4小时后再评估一下脱水症状,如脱水已纠正,即可回家采用家庭口服补液,如方案一;如仍然有些脱水,则按方案二,再给一分ORS液纠正脱水。
ORS的原理:60年代初基础医学一大发现:1~2.5%葡萄糖(55~124Meq/L)能促进肠内水和钠的最大限度吸收(提高25倍)。
葡萄糖浓度>3%则会引起渗透性腹泻。
葡萄糖浓度<1%,则水和钠吸收不好。
旧配方中有碳酸氢钠容易潮解、变质、且味道苦涩。
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通和,建议各国废弃旧配方改用新配方。
新配方中以枸椽酸钠替代了碳酸氢钠,枸椽酸钠性质稳定不会变质,且味酸甜,便于小儿服用。
患儿要继续饮食。
3、治疗方案三适用于重度脱水(约占10%),因有低血容量休克,需用静脉输液尽快纠正。
纠正重度脱水需液量按100ml/kg计算,方法如下表:●等张液:※2:l液=0.9%氯化钠液:1.4%碳酸氢纳(或1/6M乳酸钠)※0.9%氯化钠液●2/3张液:※4:3:2液=0.9%氯化钠液:10%葡萄糖:1.4%碳酸氢钠(或1/6M乳酸钠)※1:1加碱液=0.9%氯化钠液100ml+10%葡萄糖100ml+5%碳酸氢钠10ml●l/2张液:※2:3:l液=0.9%氯化钠液:10%葡萄糖:1.4%碳酸氢钠(或1/6M乳酸钠)上述液体根据当地情况以供选择。
※补钾:重度脱水患儿一般需补充钾,给氯化钾,每日200~300mg/kg,分3~4次口服,或配成0.15~0.2%浓度由静脉均匀输入,速度切忌过快,并需待有尿后才能静脉给钾。
※补钙:佝偻病患儿在输液同时即给口服钙片或钙粉,每次0.5g,每日三次,若出现手足搐搦症,立即给10%葡萄糖酸钙1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
一旦患儿能饮水,应尽量改用ORS口服液,补液6~7小时后重新评估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案一、二或三继续治疗。
鼻饲管补液:如无静脉输液条件,可通过鼻胃管点滴ORS液20ml/kg/h,连续6小时(120ml/kg)。
二、复杂脱水与电解紊乱的诊断与治疗此类多见于重症患儿,尤其在小婴儿伴重度营养不良者。
或伴有全身性严重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休克、重症肺炎等。
治疗时需要有血生化与血气检查相配合。
基层没备条件不够,可转往上级医院治疗。
上级医院需具备更高的液体疗法知识。
今就腹泻时伴发的复杂的脱水与电解质紊乱介绍如下:(一) 诊断1. 等渗脱水等渗性脱水,水和电解质成比例地丢失,血清Na浓度正常,为130~150mmol/L。
一般腹泻引起的脱水多属于等渗脱水。
此类脱水细胞内液未变。
细胞外液损失,主要是损失血浆区和间质区的液体。
虽然腹泻、呕吐所丢失的并非等渗性液体,但人体的调节功能很强,在肾功能完好的情况下,肾脏可以调节水和电解质的平衡、使体液维持在等惨状态,因此临床所见的脱水多属此类。
等渗脱水临床表现:视脱水的轻重而异,中度以上的等渗脱水可出现口渴、皮肤弹性减低,口舌干燥,眼窝和前国凹陷;重度还可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四肢厥冷等循环衰竭症状。
(详见急性腹泻脱水评估)。
2. 高渗脱水与高钠血症高渗脱水:腹泻时水的损失多于钠的损失,血清钠>150mmol/L。
高渗脱水的病死率高,国外报告可达10%,不死者可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因而越来越受到国际学者的重视。
高渗性脱水常见的原因有:①腹泻、呕吐伴高热者。
②一小部分病毒性肠炎,大便中钠含量较低,失水多于失钠。
③口服或静脉输入过多的等渗或高渗溶液。
高渗脱水时,细胞外脱水,细胞内也脱水。
由于细胞外液钠浓度过高,渗透压因之增高。
临床表现:有剧烈口渴、高热、烦躁不安,口舌粘膜焦干,无泪,虽失水达体重的10~15%,但皮肤弹性仍较好,多表现轻~中度脱水体征。
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重症出现昏迷,角弓反张或惊厥。
脑细胞脱水时,水直接入血循环,颅压下降,脑脊液蛋白增高,潘迪试验阳性。
严重时发生脑出血或脑血拴,可危及生命或引起后遗症。
由于脱水后肾脏负担加重,既要尽量回吸收水分,同时又要把体内废物排出体外,如果脱水继续加重则会出现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
高钠血症:指血钠高于150mmol/L,不伴脱水者,可见于:①钠盐入量过多。
②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③医源性补钠盐过多,如大量口服ORS预防脱水而又未加服白开水者等。
高纳血症的临床表现:烦渴、高热、嗜睡、唤醒后烦躁不安、呼吸深、心率快、皮肤和粘膜干燥。
神经系统症状多,除上述表现外,烦躁严重、嗜睡重、共济失调、肌肉震颤、颈部强直、角弓反张、腱反射亢进,严重者可昏迷、惊厥。
有的并发心力衰竭。
确诊主要依据测定血钠增高、发病急剧、高热、繁频呕吐、可疑时应及时测血清钠、血气分析或二氧化碳结合力及血糖。
3.低渗性脱水与低钠血症低渗脱水:腹泻时失盐多于失水。
血清钠浓度<130mmol/L。
多见于①迁延与慢性腹泻伴营养不良的小婴儿。
②腹泻时口服大量清水或静脉输入大量非电解溶液。
临床表现为:①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水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内水肿,其中以脑细胞水肿症状最突出,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重症昏迷、惊厥,引起脑疝、病儿脱水虽重,但无口渴、口舌粘膜湿润。
早期肾功能好能调节表现多尿,严重时肾功能不全,不能自行调节,变为无尿;②胞外液脱水严重。
在细胞外液脱水基础上,由于低渗时部分外液进入细胞内,使外液脱水更加严重,故病儿表现循环不良:③神经肌肉应激性低下,因钠有保持神经肌肉应激性的功能,低钠血症时肌肉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心音低钝,腹胀,症状类似低钾血症。
低钠血症(亦称水中毒):指无脱水有低钠血症。
血钠<130mmol/L。
常见于:①重度营养不良伴腹泻患儿。
②严重感染如重症肺炎、休克等。
③脑部疾患如脑炎、脑膜炎、脑外伤等。
④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
⑤肾功能不全或不能正常排出水分的患儿如严重心力衰竭,肝肾功能衰竭。
⑥体弱小婴儿喂的奶过于稀释或饮水过多。
⑦溺水、巨结肠用大量清水灌肠。
4. 代谢性酸中毒原因:①腹泻时丢失大量钠、钾、钙、镁等碱性电解质。
②酸性代谢产物增加,脱水时无氧代谢占优势,各类营养物质代谢不完善,糖分解为乳酸,脂肪分解成酮体,组织破坏释放肌酸、尿酸、磷酸等酸性产物。
③酸性物质排泄受障:严重脱水时循环差,尿量少,酸性代谢废物排泄受障碍。
症状表现与分度:酸中毒可根据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来诊断。
二氧化碳结合力,正常值为40~60容积%。
pH正常值为:7.32~7.42。
(1) 轻度酸中毒:临床上不易看出症状。
二氧化碳结合力在30~40容积%。
(2) 中度酸中毒:可看出呼吸深、长、快。
二氧代化碳结合力为20~30容积%。
(3) 重度酸中毒:呼吸明显深、长、快。
可闻到酮味(烂苹果味)。
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20容积%。
(五) 低钾血症血钾正常值为3.5~5mmol/L。
低血钾的原因为腹泻时丢失大量钾,其次是进食少摄入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