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声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体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发声都能成为声源。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只不过有些振动比较明显,有些物体的振动不明显或者不容易被观察到。
3.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固体、液体、气体统一称为介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传声,真空中不能传声。
离开介质声音一定无法传播。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在固体中传声效果好。
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声源发出声音,也都可以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
4.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原因是液体也可以传声。
我们在生活中交谈时,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对方的耳朵中的。
大会堂、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得凹凸不平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主要是为了减弱声波的反射,从而减小回声,使得听觉效果更好。
5..声音的传播速度除了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之外,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一般来说,介质温度高时声音的传播速度大。
6.吹口哨、吹笛子、吹口琴时发出的的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发出的。
7.敲鼓时洒在鼓面上的绿豆会跳动,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其中水花、绿豆、纸屑的作用是分别放大鼓面和纸盆的振动,这种研究方法叫做转化法,即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
8.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声音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9.声速: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
10.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传播得最慢,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 固大于v 液大于v 气。
11.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会听到两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长钢管传来的,第二次声音是空气传来的。
声现象知识点复习第三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2、研究方法:(1)、转换法:将不易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其他物体以某种方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两种现象存在内在的联系,是因果关系。
(2)、应用举例:在研究声音的产生时,把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碎纸屑、泡沫、乒乓球的跳动或溅起的水花。
例题: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声音消失了,原因是手()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二、声音的传播:1、形式: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2、条件: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例题:“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发射标志着我国的空间站扶植正式开始,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空间站外工作时,必需借助电子通信装备才能进行通话,其原因是()A、太空中噪声太大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C、用通信装备对话更方便D、声音只能在地面邻近流传3、声速:1、大小:与介质的品种和温度有关。
15℃时空气的声速为340m/s。
2、声速的比较:一般情况下,v气体< v液体< v固体四、回声:1、反响:声音在流传进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
2、能够区分开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时,人们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若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就使原声加强。
因此,在屋子里讲话听起来比较响亮。
根据s=vt知,人耳要区分自己的反响和原声,人与障碍物间距离最少是s=340m/s××0.1s=17m。
3、回声的应用:回声的重要应用是测距,可以测定海水的深度、冰山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距离。
4、测量原理:s=5、121v声t,其中t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v声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声音的粗细)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分歧的发声体可以通过调整发声频率来发出相同频率的声音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响度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大小)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音色声音的特色、品质决定音色的重要身分是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当发声体的材料和内部结构改变时,音色也会随之变化分歧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声音的三种特性的比较:物理意义决定身分相应关系相关联系振幅大,则响度大振幅小,则响度小音调与响度毫无干系,是基本分歧的两个特性。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知识点物理学是一门令人着迷的学科,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声学。
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在八年级物理课程中,会学习到声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下面将介绍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知识点。
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是因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机械波,能够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在固体中传播时,声波的传播速度最快,而在气体中传播时,声波传播速度最慢。
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的外力推动,而是通过介质中分子的相互碰撞产生和传播的。
2. 声音的响度和音调声音的响度是指其音量大小,又称为声音强度。
响度受到声波振幅大小的影响,振幅越大,响度越高。
而音调则是指声音的高低,也叫做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常见的声音都是由多个频率的声波叠加形成的。
3. 声音的反射、折射和衍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
反射是指声波在遇到某个物体后反弹回来,经常会造成声音在封闭空间中的回声效应。
折射是指声波传播过程中遇到媒介的密度不同的边界时,发生了折射现象。
衍射是指声波在穿过一些小孔或者遇到边缘时发生的弯曲现象。
声音的反射、折射和衍射是声波传播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人类的耳朵也可以通过这些特性来分辨声音方向。
4. 声音的干涉与共振声波是可以相互干涉的。
当两个声波重叠在一起时,如果它们的相位差为零,则它们会互相加强,形成放大效应,就叫做共振。
共振时,声波的响度会比单个声波大很多。
当两个声波相位差为180°时,它们会互相抵消,形成消失效应,这也叫做干涉。
5. 声音的损耗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因各种原因而发生损耗,如吸收、散射、热扩散等等。
这些损耗会导致声音的强度逐渐减小并最终衰减。
对于长距离的声音传播,这些损耗非常重要。
为了减少损耗,可以采用一些声学材料,如声屏障来吸收和散射声波。
综上所述,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
了解这些概念和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从而更好地利用和控制声波。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声》知识点归纳整理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能够以声波的形式在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凡是能够传播声波的物质称为声的介质。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效果最好,液体其次,气体最差。
3.声每秒钟传播的距离称为声速。
声速与介质的性质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速由快到慢的排列顺序为:固体、液体、气体。
常温(15℃)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4.频率:(1)定义: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2)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
(3)物理意义: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5.人耳的听声能力:20 Hz~ 20000 Hz。
(1)低于20 Hz的声,称为次声;(2)高于20000 Hz的声,称为超声,(3)次声和超声人都听不到。
6.声音传递的是信息,是能量。
7.悦耳的声音称为乐音。
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
8.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音调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9.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
响度也叫音量。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还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有关。
10.音色:声音的特色称为音色,也叫音品。
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和不同人的声音,就是由于他们的音色不同。
11.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地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2.声音的等级: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分贝的符号是:dB。
13.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4.回声: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再次被人们听到的现象。
第三章声的世界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1,声的产生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不能说声音消失。
因:声音可以继续传播。
(3)发声一定在振动,但振动不一定在发声。
因:在真空中振动,无声音。
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1.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声音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同介质传播速度也不同:固体>液体 >气体;(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空气越稀薄,声音越难传播;(3)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4)声音传播就是能量传递的过程。
知识点3,回声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这种现象是声音的反射,俗称回音(回声)。
2.回声的应用:(1)测海底深度;(2)鱼群位置。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知识点1,响度、音调、音色1.响度(声音的强弱)(1)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2)声音的响度还与声音传播的距离和分散度有关。
2. 音调(声音的高低)(1)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2)物体振动的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表示,成为赫兹(HZ)。
3.音色: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1)定义(2)通过音色,可以判断不同的人说话。
1.乐音:有规律、好听悦耳、使人愉快的声音。
噪声:无规律、难听刺耳、让人心烦的声音。
乐音与噪声因人而异,不同人感觉不同。
(1)声音的强弱(可通俗理解为声音的大小)。
(2)(4)声音强弱的单位常用分贝(dB)表示。
三、超声与次声1. 超声(1)频率高于20000Hz。
(2)频率高、穿透能力强、传播时方向好。
(3)够能听50000Hz,蝙蝠能听十几万Hz。
(4)依此原理,发明了声呐。
探测:鱼群、暗礁、潜艇等。
(5)医疗上的应用:B超。
2. 次声(1)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第三章 声(复习)一、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真空不能传声,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声音速度单位是m/s ;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t s(15℃时,V 空气=340m/s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一般情况,温度一定时:V 固>V 液>V 气。
4、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波→鼓膜→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骨传导。
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5、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
包括:音调、响度、音色(这是乐音三要素)6、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符号是dB )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与距离也有关,距发声体远近、向一个方向传声(声音是否分散)也会影响响度大小。
7、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Hz )。
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厚薄影响音调。
8、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特色。
决定于发声体自身的材料、结构。
(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9、噪声定义: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律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
危害:轻则分散注意力,影响情绪;重则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
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符号dB ,超过90dB 会损害健康;0dB 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10、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1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将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见就成了回声。
第三章声
1认识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不能在____________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_。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________________m/s。
3.声音可以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在传播速度最快,在传播速度最慢。
2 乐音的三个特征
乐音的三个特征是、和。
1.物理学中,把声音的_____________叫音调,音调由声源振动的__________决定。
弹奏钢琴时,越往右侧的琴键,弹出的声音其音调越。
2.男同学的声音通常比女同学沉闷、浑厚,原因是男同学声带振动频率,音调较。
3.笛子和胡琴同时演奏一支曲谱,一听声音就能区别出笛子声和胡琴声,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_不同。
噪声
1.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声属于物体发生振动而产生。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把叫做噪声。
3.人们用(符号:)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人耳刚能听到的声音为,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4.噪声的控制方法有、、。
声与现代科技
1.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Hz,低于 Hz的声音是次声
波,高于 Hz的声音就是超声波。
2.蝙蝠和海豚是依靠导航和捕捉猎物的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停止发声也。
振动的物体叫。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 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合 km/h。
4.回声是由于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原理是:
二.乐音与噪声
5.音调:是指。
音调跟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频率越低音调。
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
频率单位符号。
6.响度:是指。
响度跟和有关。
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7.音色:由决定。
人们根据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8.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
指。
9.人们用(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
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10.减弱噪声的方法:、、。
三.超声与次声
11.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
12.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有、。
13.超声波具有的特点:、、。
14.超声波的应用有:。
15.次声波具有的特点:。
科学家靠次声波可、。
火箭发射、飞机飞行、汽车奔跑、火山爆发、台风、雷电等都能产生。
1.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米/秒,从某海面向海底发出声波,经4秒钟返回海面,求海水深度。
2.用激光测距仪测量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激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在激光从地球发射到月球后再反射回地球的过程中,所需时间为2.56s,求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多少?
3.汽车以20m/s的速度向山崖的隧洞口行驶,驾驶员鸣笛后3s钟听到回声。
他听到回声后,(1)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2)鸣笛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
(3)还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洞口?(声速为34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