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在哪里》教学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5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0.空气在哪里》课堂实录课前小游戏:师: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个小游戏好吗?请同学们捏紧鼻子,闭紧嘴巴,看哪些同学坚持的时间长。
好,开始.师:什么感觉?(找两个学生谈感受)。
师:空气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
赶紧深吸一口气。
好,开始上课吧。
一、导课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最近老师喜欢上了《小鲤鱼历险记》其中的一个片段,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师:看小鲤鱼吐的泡泡又圆又大多,好看吗?师:粉笔也能吐泡泡,你信不信?(手拿粉笔)师:看老师的!(将粉笔放到水槽中,有气泡冒出。
)师:你看到粉笔吐泡泡了吗?粉笔为什么能吐泡泡?生:因为里面有空气。
师:空气藏在哪里?(粉笔里)师:你真聪明。
除了粉笔里有空气,哪里还有空气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好不好?【板书:20 空气在哪里】二、快乐感受师:你知道哪里有空气嘛?你在哪里能找到空气?生:教室里、操场上、公园里、校园里。
(师可以拿起矿泉水瓶或烧杯暗示学生。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空气在哪里?生总结。
师总结:说得真好。
其实,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板书:周围到处都有】师:想不想找一找你身边的空气去玩一玩,感受一下?(想)师:为了方便大家找空气,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以下材料(扇子注射器气球塑料袋塑料瓶玻璃杯水槽水等)。
请看大屏幕。
(学生活动约3-4分钟)师巡视,提示学生怎么汇报。
师:同学们用这么多的方法找到了空气。
那么,空气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点啊?你想不想知道,现在我们就用眼睛看一看,鼻子闻一闻,舌头尝一尝。
看看你能发现空气的哪些特点?生汇报【板书: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三、快乐探究师:刚才同学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空气的一些特点,可是空气还有一些特点是我们不容易发现的,想不想继续探究?(想)看老师的提示:1.把塑料瓶的盖子拧紧,用手使劲捏塑料瓶。
2.把注射器的活塞抽出,用手堵住针孔,往里推活塞。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去试一试,想一想,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空气在哪里》课堂实录设计意图:《空气在哪里》主要使学生知道空气无处不在,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
空气的存在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但究竟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怎样正确地进行科学探究,对于三年级才刚接触科学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节课主要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和游戏活动,让学生用眼看到、用耳听到、用身体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并引领学生探究验证空气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目标:1、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利用简单的器材进行探究实验,懂得空气的有关性质,能对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
2、知道空气就在我们身边,懂得空气的有关性质,认识什么是气体。
3、培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喜欢大胆质疑,并敢于想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性质,认识气体;难点:进一步感知空气的流动。
教学准备:气球、塑料袋、扇子、卡纸、天平、烧杯、打气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大家昨天都看了视频,能躺谈你们的收获吗?生:水火箭好神奇呀!飞得那么高!生:我知道了怎样制作水火箭!生:水火箭真好玩!我也要做一个!师:看来大家的都有收获,那还有问题吗?请小组讨论总结,然后贴于黑板上。
(二)探究一组,五组,七组,九组:水火箭为什么会飞?二祖,三组,四组,六组:为什么要往“火箭”里打气?八组:它怎么飞,有窍门吗?师:我们集体来看看这些问题,有谁能他她们解答一下吗?生:我们能解答“为什么水火箭为什么会飞”,因为我们不断往饮料瓶里打气,空气越来越多,瓶子装不下了,所以“小火箭”就飞了。
大家同意吗?生:同意!师:你真了不起,能回答出这么难的问题。
瓶中的空气越来越多,瓶子的空间有限,那就说明空气?生:占地方。
师:那看来火箭能飞与空气有关是吗?那今天我们就先来研究一下空气。
(三)想办法找空气师:同学们,动动脑筋想一想,空气在哪里呢?生:我们教室里有空气生:我们校园里也有。
生:在地球上到处都有空气。
青岛版《空气在那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概念,知道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的概念、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 教学难点:空气的组成、空气质量的判断。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空气的奥秘。
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增强学生对空气知识的理解。
3. 融入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空气实验器材、PPT、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引发学生对空气的好奇心。
2. 探究空气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定义,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
3. 学习空气的组成:教师讲解空气的成分,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
4. 探讨空气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对人类和生物的作用,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5. 空气质量的判断:教师讲解空气质量的判断标准,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空气质量。
6. 环保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保护空气的建议。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空气的重要性和保护空气的意义。
10.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表现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拓展:1. 空气的利用:介绍空气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如气压、呼吸、氧气供应等。
2. 空气污染与防治:讲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空气污染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分享各自的见解。
2. 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八、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了解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
2. 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空气净化装置,并进行展示。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
20.空气在哪里教学目标1、能提出探究空气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验证试验;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能对空气提出想知道的问题;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
3、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空气,知道空气的性质,认识什么是气体。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空气的存在,空气的特点,空气能流动、空气占据着空间。
难点:能利用简单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验证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气球、塑料袋、针筒、石块、卡纸、饮料瓶、粉笔、吸管、透明玻璃杯(较矮的)、水和水槽、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提出问题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听《小猴子找空气》的故事,请同学们认真听,边听边想:空气都是躲在哪里的?师:小猴子和空气玩的多开心啊!通过听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空气都躲在哪里?生:肺里、皮球里、轮胎里、大森林里……(评价:听的真仔细!听得认真……)2、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对于空气这位隐形的朋友,你还想了解什么?能提出哪些问题?(为什么会有空气?空气是什么样子的/空气的成分是什么/空气有重量吗/空气有什么用?/没有了空气会怎样?……)(真是善于思考的孩子)3、同学们想知道的真不少,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得知道空气在哪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像小猴子一样找找空气,认识空气,研究空气。
(板书课题:空气在哪里。
)二、科学探究(1)找空气师: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在《小猴子找空气》这个故事中有这样几句话:(出示)让皮球跳得老高老高。
哧的一声。
在空中一跑就成风了。
微风拂面……师读。
师:这几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空气的存在,那你能像小猴子一样,想办法找一找空气,让我们大家也来感受一下吗?看,桌面上是老师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材料,你能利用这些材料找到空气吗?(慢慢说)先在小组内说说,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小组讨论汇报方案师:先讨论的到这儿,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你们的方法,注意:一个小组在汇报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认真倾听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空气在哪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0课《空气在哪里》【教学目标】1、能提出探求空气活动的大致思绪;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验证明验;能对探求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别人交换意见。
2、能对空气提出想知道的成绩;情愿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
3、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空气,知道空气的性质,认识甚么是气体。
【教学重难点】利用多种感官来感知空气无处不在【教学预备】分组实验材料:风车、塑料瓶、塑料袋、水槽、气球、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气球)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来了甚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甚么或听到了甚么?(吹大,再放气,再吹大)你认为是甚么东西使气球变大变小?(空气)如果是空气使气球变大,那空气又在哪里?今天这节课我们一同来研讨“空气在哪里”。
(板书课题)二、实验探求空气的存在及性质:下方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讨论,想一想办法,找找看。
活动一,工夫3分钟你找到空气了吗?谁情愿把你找到的空气给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或者让大家感受一下也能够。
生汇报。
【预设】材料方法1、身体上找空气:(1)往同桌的头上一吹,头发飘起来了。
(2)用手捏住鼻子闭上嘴巴。
(3)嘴对着手用力吹气。
(4)用吹管用力吹气。
2、(1)用书扇头发,头发动了起来。
(2)用扇子扇我的脸,有一股风,很凉快,空气在脸旁。
3、粉笔放入水中――有气泡――证明有空气。
4、把土慢慢放入水中,也有气泡――证明有空气。
5、蜡烛点燃,用手一扇蜡烛灭了,身旁有空气。
活动二:实验探求“杯子里有空气吗?”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找到了空气,让大家看到了也感觉到了,瞧,老师手中的瓶子里有甚么?(空气)如何确定瓶内有空气,你们有甚么好的办法证明吗?(小组讨论一下)老师也有个好办法,你们想知道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操作步骤提示,强调留意事项。
实验单:猜想:把这纸团塞到杯子底部,压实,如果把杯子竖直倒放入水中。
景象:杯子曾经完全浸入水中,纸团湿了没有?()将杯子在水中一歪,()跑了出来,()进去,纸(),(纸团会湿/不湿)。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在哪里》精品教案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在哪里》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能提出探究空气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验证实验;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能对空气提出想知道的问题;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
3、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空气,知道空气的性质,认识什么是气体。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出示气球)同学们看,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什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或听到了什么,(师吹大,再放气,再吹大)你认为是什么东西使气球变大变小,2、如果是空气使气球变大,那空气又在哪里,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在哪里”。
(板书课题)二、探究空气在哪里1、你们知道空气在哪里吗,这么多同学都知道,那小组内同学先相互说一说“哪里有空气”。
谁想说一说,哪里有空气,2、这么多地方都有空气,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证明空气的存在,不要着急,同学们,先让我们看看盒子里都准备了哪些材料,用这些材料你打算怎么来证明空气的存在,(1)小组合作交流。
(2)汇报交流。
谁来说说你的办法,3、汇报交流(1)粉笔、砖块、干土块里有空气,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
(2)吹起塑料袋,袋里面充满了空气。
(3)挥动小风车,感觉到空气在耳边流动。
(4)吹起气球,里面充满了空气。
松手后,能听到空气流出的声音。
(5)塑料瓶内有空气,用手对着脸用力捏,感觉到空气从瓶中被挤出……3、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能用这么多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通过验证,我们发现:教室里、瓶子里、气球里、砖头里、粉笔里、土块里等等都有空气。
由此看来,空气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生活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板书:到处都有)三、探究空气的性质1、既然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那么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捕捉”一些空气来研究,2、同学们手里都捕捉到空气了,那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研究,(1)小组交流讨论。
(2) 汇报交流。
20.空气在哪里教学目标1、能提出探究空气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验证试验;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能对空气提出想知道的问题;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
3、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空气,知道空气的性质,认识什么是气体。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空气的存在,空气的特点,空气能流动、空气占据着空间。
难点:能利用简单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验证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气球、塑料袋、针筒、石块、卡纸、饮料瓶、粉笔、吸管、透明玻璃杯(较矮的)、水和水槽、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1、师: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五颜六色的气球)问:气球为什么会鼓鼓的呢?(学生回答)师把里面的空气放掉,再问:空气跑到哪里去了?(生回答)2、引入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空气在哪里》。
(板书课题)二、科学探究(1)找空气师: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那你能想办法找一找空气,让我们大家也来感受一下吗?看,桌面上是老师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材料,你能利用这些材料找到空气吗?(慢慢说)先在小组内说说,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小组讨论汇报方案师:先讨论的到这儿,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你们的方法,注意:一个小组在汇报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认真倾听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准备怎样找空气?生1:粉笔放在水中,观察;(想用眼看到)生2:用卡纸扇我的脸,看看(你想用脸感受一下);生3:用袋子装空气。
(好办法)/用吸管吹气球;生4:把饮料瓶倒放入水中,用手捏瓶子,进行观察。
把吸管放在水中,用口吹;(想借助水来观察,好想法);生5:把气球吹大后,把气放掉(想用手感受一下)。
……想出的办法真多,看来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办法,这些办法能找到空气吗?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动手试一试?生:想师:方法有了,在玩的时候应注意什么?生:保护实验材料,不要把水洒到外面,边玩边观察。
青岛版《空气在那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概念,知道空气的存在。
2. 让学生掌握空气的组成,了解各种气体的含量。
3. 让学生探究空气的性质,如氧气的助燃性、二氧化碳的不助燃不支持燃烧等。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概念及存在2. 空气的组成及各种气体的含量3. 空气的性质(氧气的助燃性、二氧化碳的不助燃不支持燃烧)4. 实验操作:收集空气、检测氧气和二氧化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的概念、组成、性质以及实验操作。
2. 教学难点:空气的组成及各种气体的含量,氧气的助燃性、二氧化碳的不助燃不支持燃烧的实验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概念和存在。
2.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3.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明确氧气的助燃性和二氧化碳的不助燃不支持燃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概念和存在。
2. 新课:讲解空气的组成及各种气体的含量,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成分。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收集空气、检测氧气和二氧化碳。
4. 分析:对比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明确氧气的助燃性和二氧化碳的不助燃不支持燃烧。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空气概念和存在认识的程度。
2. 通过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对空气收集和检测方法的掌握情况。
3. 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空气组成和性质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气象学家或环境科学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大气层和空气质量的认识。
2. 组织学生进行空气污染调查,了解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
3.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空气在那里》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集气瓶、水、火柴、澄清石灰水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实验过程和空气成分图像。
20.空气在哪里教学目标1、能提出探究空气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验证试验;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能对空气提出想知道的问题;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
3、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空气,知道空气的性质,认识什么是气体。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空气的存在,空气的特点,空气能流动、空气占据着空间。
难点:能利用简单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验证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气球、塑料袋、卡纸、饮料瓶、粉笔、吸管、透明玻璃杯(较矮的)、(教师准备2个一样大小的集气瓶)课件毛巾玻璃片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谜语导入:2、提出问题:同学们一下就猜中了,看来同学们对空气还是比较熟悉的。
对于空气这位隐形的朋友,你想知道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会有空气?空气在哪里/空气是什么样子的/空气的成分是什么/空气有重量吗/空气有什么用?/没有了空气会怎样?……)3、同学们想知道的真不少,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空气在哪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找空气,认识空气,研究空气。
(板书课题:空气在哪里。
)二、科学探究(一)找空气1、猜想师:大家都知道动、植物的生存需要空气,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
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你认为哪里有空气?生:瓶子里,教室里、操场上、家里、公园里、、、2、探究体验师:空气好像就隐藏在我们的周围,那空气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能想想办法找到它吗?看,桌面上是老师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材料,你能利用这些材料找到空气吗?(慢慢说)先在小组内说说,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师参与小组活动,共同讨论找空气的方法,然后小组开始用自己设想的方法找空气)师:你们找到空气了吗?谁愿意给同学们分享一下你找空气的方法呢?同时也让大家感受一下你所找的空气。
生1:粉笔放在水中,观察;(想用眼看到了空气)生2:用卡纸扇我的脸,看看(你想用脸感受到了空气的存在);生3:用袋子装空气。
(封面)空气在哪里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小谜语,请同学们来猜一猜?“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动物植物都需要”师:你们知道空气在哪里吗?(板书课题)师:今天就让我们从“空气在哪里”开始研究吧。
学生有兴致的猜谜语。
学生猜测交流。
创设情景,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空气的探究兴趣,二、大胆猜想,实施探究实验导入:活动一:寻找空气1、借助各种媒介寻找空气师:空气对于我们非常重要,它在哪里?我们怎样找到它?2.、巡视。
帮助学生实验。
3、.交流反馈,总结寻找空气的诸多方法,感知空气的真实存在。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带着实验单到前面交流你们的收获吧。
3.教师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
4、用多种方法寻找一种物体中的空气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证明塑料瓶中空气的存在。
(实验材料二)5、对学生寻找空气的情况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到底在哪里。
活动二:空气有重量吗?1、师:刚才大家开动脑筋,想了许多办法,找到了我们的朋友——空气,那么它有重量吗?2、师: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测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设计一份研究方案吧!3、师:试着来执行你的设计方案,并在书上记录下你的研究结果。
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或设计也可以写在这里。
4、师:你愿意与大家交流一下刚才的实验设计和结论吗?学生交流。
5、师:好极了,在自己设计的实验中,你观察到了空气有重量。
活动三:能力拓展,空气能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一个杯子吗?1、教师提问“空气能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一个杯子吗?”2、教师实验,让学生观察,激起学生动手尝试的强烈欲望。
3、鼓励学生课后实验,将实验兴趣的激发延伸到学生课外之中。
4、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哪个发现最满意?你觉得哪位同学的想法最有创意?。
1、学生先自我猜想,然后在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组内制定方案。
2、.实验验证,探求寻找空气的诸多方法。
空气在哪里
教材分析
《我们周围的空气》主要使学生知道空气无处不在,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
本节课主要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和游戏活动,让学生用眼看到、用耳听到、用身体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并引领学生探究验证空气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引导学生经历运用感官或借助实验的方法。
观察与探究空气的流动与对其它介质的“扰动”过程,经历科学探究。
研究“空气”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的探究欲,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科学知识:
初步知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借助其它物体感觉空气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空气能占据空间,并且可以流动。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气球、塑料袋、纸、烧杯、水槽、水、粉笔头。
课件,微课视频。
学生准备:了解有关空气的知识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用手捏紧鼻子、闭紧嘴巴……好了!谁来说说刚才的感受?
生1:胸口发涨,感觉很闷。
生2:脸发热、发红。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3:因为呼吸不到空气,所以人很难受。
师:我们呼吸的是什么?
生:空气。
师:那你在哪里呼吸过呢?
生:我在操场上呼吸过。
我现在在教室里呼吸。
我在什么地方都呼吸的。
我在水里不能呼吸。
师:我们的周围有空气
二、自主观察:
师:好,今天我们就要把空气抓过来研究一下(师伸手抓空气)——能抓住吗?想办法。
实验一:找空气
师:请小组同学用保鲜袋装一包空气,借助自己的身体和其他实验材料玩一玩这包空气,看谁的玩法多,发现多!(有保鲜袋、水槽、水、大头针等)(学生小组活动)
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玩保鲜袋里的空气的?在玩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生1:我们用手拍打空气的保鲜袋,感觉很有弹性。
师:感觉到的是袋子的弹性还是空气的弹性?
生1:感觉到的是空气的弹性,因为拍能使空气压缩,压缩空气反弹产生弹性;而压缩塑料袋,塑料袋是不会反弹的!
师:玩法有创意,发现很新奇!其他同学呢?
生2:我们把塑料袋戳个小洞后放在水里用手一挤,看见空气在水里“吹”了许多泡泡。
师:这两种玩法很新颖,让看不见的空气“现了原形”!
生2:我们把塑料袋戳了个小洞后,洞口对着书,看到了空气在帮我“翻书”。
生3:我们把塑料袋戳个小洞后,对着手和脸,感觉很凉爽。
生4:我们把塑料袋戳个洞,放在耳朵旁用手使劲捏,听到了像风一
样的声音。
生5:我们把袋口握紧,用力一拍,听到了很响的声音,塑料袋坏了,空气全跑光了。
师: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6:空气向四面八方流动。
师:在活动过程中有没有闻到或者尝到空气的味道?
生(齐):没有。
师: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师:空气有颜色吗?
生:没有
师:空气没有颜色。
实验二:找空气
师:我们生活在空气的世界里,各种物体都被空气所包围,那么物体内部有没有空气呢?在同学们的材料筐里有粉笔、石块、钉子、橡皮,同学们可以借助水槽里的水来探究一下。
(学生小组活动)
生1:我把橡皮放进水里,没看见泡泡,说明橡皮里没空气。
生2:我把粉笔放进水里,看见了泡泡,说明粉笔里有空气,但很少。
生3:我把石块放进水里,看见少量很小的泡泡,说明石块里也有空气。
师:无孔不入
实验三:探究杯子里面有空气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的性质,知道空气就在我们身边。
那空气占
据空间吗?空气能流动吗?下面我们通过微视频来了解一下。
学生观看微课视频——我们周围的空气。
师:现在请你来回答一下刚才的问题。
生:通过观看微视频,我知道了空气是占据空间的,而且空气是流动的。
师:那你能用实验的方法亲自来验证吗?
生:能。
师:那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微视频中的实验方法来亲自验证一下。
学生边看微视频边做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和空气流动的实验。
三、收获与体会:
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找到了空气,并且也想办法验证了空气的存在。
现在你对空气有什么新的认识?
师:不错,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我们的周围到处充满空气,空气能占据空间。
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一种物体。
师: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空气跟水、木块、铁块等有什么不同呢?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把像空气这样的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物体叫气体。
除了空气是气体外,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也是气体?(氧气、氢气等)
师:所以,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四、拓展活动:
那么老师这儿有几个问题:空气是不是像水那样有重量呢?水里面有空气吗?月球上有空气吗?我建议大家课下想想办法,帮老师解决这些问题。
好!下节课我们再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
我们的周围有空气
向四面八方流动
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颜色、透明
无孔不入占据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