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三章声的世界-新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429.88 KB
- 文档页数:4
第三章声的世界【知识详解】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指的就是此值。
4.回音: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这种现象是声音的反射,通常称为回音(或回声)。
要点诠释:(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2)影响声速的因素:①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②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人耳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4)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典例分析】例1、(2020•苏州模拟)在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会看到水花飞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估测声音传播的速度 D.探究音叉发声音调的高低【答案】 A【解析】正在发生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中,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振动的,故选A。
【技巧总结】题目考查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利用“转换法”把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换成能够明显观察到的水的振动。
知识要点二、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知识详解】发声体发出声音→介质传声→耳朵听声。
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被阻断,都将听不到声音。
人耳听觉障碍如果是传导障碍,一般可用骨传导来帮助听到声音。
如果是神经性耳聋,不易治愈。
要点诠释:(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第三章《声的世界》知识点总结第三章声的世界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 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XX0Hz,高于XX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
第三章声的世界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笛子是由管内的、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 声音可以在、、中传播, 真空传声。
3.声音在常温下的空气中, 传播速度是m/s,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与和有关。
一般情况下, 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4.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的形式传播。
引起鼓膜振动, 然后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 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5.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回来的现象叫做回声。
6.(2014河南安阳六十三中期中) 如图3-1-1所示, 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 小球被多次弹开。
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图3-1-1A. 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B. 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C.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便于观察D. 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7.(2014安徽安庆期中, 13, ★★☆) 关于声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 真空可以传播声音D.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8.将正在响的鼓的鼓面用手一按, 响声立即就消失了, 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A. 声波传到鼓内去了B. 鼓面停止了振动C. 鼓的振动变快了D. 以上说法都不对9.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盆上跳动, 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 风吹树叶哗哗响, 树叶在振动。
这些现象说明了()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 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 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10. “隔墙有耳” 的意思是说, 在墙的一面说话时, 墙另一面的人也能听得到。
这个现象能够说明()A. 声音能够穿透墙壁传播B. 声音能够拐弯传播C. 固体、气体能够传播声音D. 耳朵有这个特异功能11.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 因为鱼听到人声会被吓走, 这说明()A. 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 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C.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D.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 声音的传播速度发生了变化12. 考试钟声敲响后, 同学们开始答题。
第三章声的世界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产生的,停止,发声也停止。
(不能叙述“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2.声音靠传播,中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在液体中较,而在气体中较;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米/秒。
声音以_______的形式向外传播。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1)发声体要振动,且振动的频率要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即每秒振动20-20000次)(2)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
(3)声音的响度要足够大。
4.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波→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5.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
(1)人耳朵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t≥2×17/340 t≥0.1秒)。
(2)回声的应用:A.加强原声 B.测距定位二、声音的特性1.乐音: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音调A.定义:指声音的高低。
人的主观感受:B.音调决定于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__越大,音调越高。
频率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
(2)响度A.定义:指声音的强弱。
人的主观感受:B.响度决定于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
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声音的分散程度有关。
C.声音的强弱常用分贝(dB)来表示。
声音的强弱不同,人们听起来的效果是不同的。
(3)音色A.定义:又叫______,指声音的__________。
B.音色决定于发声体自身的材料、结构等。
不同的发声体,_______一般不同。
2.噪声(1)定义: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讲,难听刺耳或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
第三章声的世界目录:狙击知识点狙击考点狙击知识点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_振动___产生的。
二胡、提琴等弦乐器是靠弓和弦的_相互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由_ 管内的空气 _、笛膜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__介子__的,它既可以在_气体_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_和__固体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真空_中传播。
声音在三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中传播速度的关系是_ v气<v液<v固 _。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 340 m/s __。
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1.___音调__、___响度____、_音色__是决定乐音特性的三个因素,_声音的强弱 __叫作响度,声音的响度与_物体振动的__ 幅度有关;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声音的音调与_振动的快慢有关。
2.减弱噪声的途径:从噪声的___产生__、噪声的传播___、噪声的__接收___三个环节进行。
知识点三超声与次声1.人耳的听觉范围是__ 20~20 000 _Hz,超声的频率大于__20 000_Hz,次声的频率小于20__Hz。
2.人类发不出超声,也听不到超声,有些动物能发出超声,还能听到超声。
受蝙蝠利用超声导航的启示,人们制成了超声雷达,又叫__ 声呐 _。
狙击考点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常考角度】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例1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敲鼓时,听到鼓声,鼓面不振动【思路点拨】物体振动一定发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是声音不一定停止,例如隆隆的雷声。
【自主解答】 C【解题技巧】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的传播需要时间。
变式训练: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2.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 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31 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1531_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 __。
第三章声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 发声也停止.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 发声也停止, 但声音可以继续向外传播,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一般情况, 温度一定时:V固>V液>V气.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声效果和速度都不相同.传声效果:固>液>气速度:固>液>气空气=340m/s 〔15℃〕一般讲, 温度越高, 传播越快4、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波→鼓膜→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5、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6、响度〔又叫音量〕指声音的大小〔强弱〕;是由振幅的大小和距离声源的远近决定的.振幅越小, 距离声源越远, 响度越小. 例:轻轻敲鼓和用力敲鼓振幅不同, 响度不同.7、音调是指声音的上下.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f〔振动的快慢〕决定的, 物体振动的越快, f越高, 音调越高. 例:女生一般比男生音调高, 小孩比大人音调高. 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厚薄影响音调.8、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每个物体发出声音特有的品质, 取决于发声体本身, 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 例:我们能区别出张三、李四或者各种乐器的声音, 都是靠音色实现的.9、噪声定义:从环保角度看, 但凡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律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危害:轻那么分散注意力, 影响情绪;重那么伤害身体, 甚至危及生命.10、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1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将被反射回来, 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见就成了回声.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S>17m).发生共鸣的条件:一个物体已经振动, 另一物体与振动物体固有频率相同且距离较近.a听出原声和回声的条件:t≦≧17m, 否那么使原声加强.b回声重要应用:测距离:S=1/2 声t, 其中t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 声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这个公式只能用在静止声源上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1小于20Hz的叫次声波, 如地震、海啸、台风、大象、水母.特点: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很小, 因此a能传播很远距离;b穿透能力极强, 破坏力极大○2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如海豚、蝙蝠.特点:有良好的定向传播性, 如声呐测距离;有较强的能量, 如医学碎结石;有较强的穿透力12、超声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 . 超声特点:方向性好;穿透力强;能量很大且非常密集. 超声波可传递信息, 也可传递能量.应用:B超、回声定位、超声波报警器〔信息〕、清洗机械零件、去结石〔能量〕等.第2章运动与能量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每题4分, 共32分)1.2008年9月27日16时43分, 航天员翟志刚随“神七〞载人飞船一起以78km/s的速度绕地球高速运动, 并实施出舱活动(如图). 他在舱外活动时间19min35s, 这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 他在太空行走了9165km, 这一距离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神七〞载人飞船 B.太阳 C.地球 D.月亮2.运动会上, l00m决赛, 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 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 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无法比拟3.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 假设说她是静止的, 那么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迎面走来的行人 8.路旁的树木C.小红骑的白行车 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4.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 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5.在行驶的列车上, 细心的妈妈叫几岁的小孩“别动〞, 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A.铁路边的树木B.小孩子的座位C.车厢里的流动效劳车D.铁轨6.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 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下图, 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s~8s内, 甲乙同学都匀速卣线运动C.0s~8s内, 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7.在学校运动会上, 小明参加的工程是百米赛跑. 起跑后, 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l2.5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小明在前50m一定用了6.25s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m/s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km/h8.一列车长200m, 以54km/h的速度通过长为1000m 的大桥, 那么需要的时问是( )A.约67s B.80sC. 约93s D.不能确定二、填空题(每空3分, 共36分)9.2010年2月25日, 中国滑雪运发动李妮娜在温歌华冬奥会上获得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赛的银牌. 如下图是她在空中飞跃时的情景, 在此过程中, 以滑板为参照物, 她是 _______的, 以________为参照物, 她是运动的.10.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 它们运动的图象如下图, 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经过5s, 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________.11.如下图, 在讨论“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这句话所涉及物体运动相对性的内容时, 认为云朵向西运动的同学是以____________为参照物;认为月亮向东运动同学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第11题第12题12.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运动, 其路程S跟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下图. 仔细观察图象, 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写出一条即可)13.节能电动车为上海世博园区的观光提供了绿色交通效劳. 假设一辆电动车在中国馆附近的水平路面上以8m/s的速度沿直线行驶了50s, 那么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m;假设此时车内的乘客以车为参照物, 那么中国馆是___________的(填“静止〞或“运动〞). 14.两岸同胞期待已久的空中直航2021年l2月15日正式启动, 空运航路的“截弯取直"使上海到台北的航程由原来绕飞香港的2075km缩短为960km. 上午8时, 东航MU2075航班从上海机场起飞直飞台北, 9时40分抵达台北机场. 那么该次航班飞行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km/h, 合___________m/s.三、实验探究题(共l2分)15.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 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问自动拍照一次, 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 如下图.(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___________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2)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 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________.(填图中的选项字母)四、综合题(共20分)16.(1 2分)心电图仪(如下图)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 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 医生通过心电图, 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 例如, 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 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 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假设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60次/min. 那么:(1)根据甲的心率为60次/min可知, 甲每次心跳时间问隔(即甲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时间)为 ____S;(2)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多少毫米每秒?(3)乙的心率为多少次每分钟?17.(8分)2009年1月1日9时整, 江西首条湖底隧道开通. 这条隧道西起阳明东路京九线隧道, 东至国威路和上海北路交叉口, 全长l965m, 双向6车道, 其中湖底暗埋段550m. 在湖底隧道口有一交通标志牌如下图, 交通标志牌七数字的含义是什么? 在遵守交通规那么的前提下, 一辆小车通过湖底暗埋段至少需要多少时间?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 共32分)1 2 3 4 5 6 7 8 9C C C B BD C B二、填空题(每空3分, 共36分)9.静止地面10.甲丙乙11.月亮云12〔略〕13. 400 运动14. 76 16015.〔1〕变速〔1分〕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等〔1分〕〔2〕C16.17. 答案:限速40km/ht=s/v=/40 km/h =0.01375h=。
第三章声的世界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笛子是由管内的、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答案]振动空气笛膜[解析](无解析)2.声音的传播需要, 声音可以在、、中传播, 真空传声。
[答案]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不能[解析](无解析)3.声音在常温下的空气中, 传播速度是m/s,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与和有关。
一般情况下, 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340温度压强大于小于[解析](无解析)4.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的形式传播。
引起鼓膜振动, 然后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 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答案]波声波[解析](无解析)5.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回来的现象叫做回声。
[答案]反射[解析](无解析)6.(2014河南安阳六十三中期中) 如图3-1-1所示, 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 小球被多次弹开。
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图3-1-1A. 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B. 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C.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便于观察D. 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答案] C[解析]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但振动不易观察, 为了观察到它的振动, 在音叉的一边悬挂一小球, 振动的音叉将小球弹开。
通过被多次弹起的小球的振动来反映音叉的振动。
7.(2014安徽安庆期中, 13, ★★☆) 关于声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 真空可以传播声音D.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答案] D[解析]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故选项A错误; 人说话是靠声带的振动发声的, 故选项B错误;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故选项C错误;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故选项D正确。
8.(2013安徽合肥长丰徐庙月考) 将正在响的鼓的鼓面用手一按, 响声立即就消失了, 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A. 声波传到鼓内去了B. 鼓面停止了振动C. 鼓的振动变快了D. 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 B[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将正在响的鼓的鼓面用手一按, 鼓面的振动停止了, 发声停止。
第三章声的世界
目录:
狙击知识点
狙击考点
狙击知识点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_振动___产生的。
二胡、提琴等弦乐器是靠弓和弦的_相互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由_ 管内的空气 _、笛膜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__介子__的,它既可以在_气体_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_和__固体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真空_中传播。
声音在三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中传播速度的关系是_ v气<v液<v固 _。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 340 m/s __。
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
1.___音调__、___响度____、_音色__是决定乐音特性的三个因素,_声音的强弱 __叫作响度,声音的响度与_物体振动的__ 幅度有关;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声音的音调与_振动的快慢有关。
2.减弱噪声的途径:从噪声的___产生__、噪声的传播___、噪声的__接收___三个环节进行。
知识点三超声与次声
1.人耳的听觉范围是__ 20~20 000 _Hz,超声的频率大于__20 000_Hz,次声的频率小于20__Hz。
2.人类发不出超声,也听不到超声,有些动物能发出超声,还能听到超声。
受蝙蝠利用超声导航的启示,人们制成了超声雷达,又叫__ 声呐 _。
狙击考点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常考角度】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例1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敲鼓时,听到鼓声,鼓面不振动
【思路点拨】物体振动一定发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是声音不一定停止,例如隆隆的雷声。
【自主解答】 C
【解题技巧】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的传播需要时间。
变式训练: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2.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 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31 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1531_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超
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 __。
考点二乐音的特性 (3年3考)
【常考角度】
(1)乐音的三要素;
(2)区别乐音的三要素
命题角度❶音调、响度、音色辨别
例2为迎接歌咏比赛,音乐教师将班内的学生分为“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进行排练。
这里“高”和“低”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思路点拨】音调对应声音的频率,产生高、低音的原因是物体振动快慢不同。
【自主解答】 A
【解题技巧】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性的含义不同,音调与声音的频率相对应;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声音的响亮程度);音色是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可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命题角度❷音调、响度、音色波形的辨别
例3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思路点拨】由图可知,它们的波形不同,即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两幅图中音叉、钢琴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振动幅度相同,因此响度相同。
【自主解答】 C
【解题技巧】频率是1 s物体振动的次数,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注意:乐音的三要素的区别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