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考点知识整理与技巧点拨 专题一 考点1哲学及其派别.doc
- 格式:doc
- 大小:92.50 KB
- 文档页数:3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考点1、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考点2、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考点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考点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考点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考点2、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考点3、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考点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考点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
2016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重点知识一、哲学的基本概念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存在和思维活动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人类意识的产生与发展、人类认识和价值观念等。
哲学的核心问题有三个,即存在问题、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
哲学的方法主要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唯心主义等。
二、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哲学思考生活和社会实践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人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是与自然界相互作用,并通过劳动获得物质财富的过程。
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人与自然界、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需要通过实践来改变实际情况。
人们通过不断的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逐渐认识和改造世界,也在实践中培养出丰富的感情和意志品质。
三、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对象。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反映物质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意识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发展引起的,反过来又推动了物质世界的发展。
四、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认识和实践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认识是人对世界的反映和认知,实践是人对世界进行改造和实际操作的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直接经验上升到抽象思维。
认识的发展又推动实践的发展,实践中的问题和反思又催生了新的认识。
五、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人类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实践活动的主体,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
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包括意识能动性和实践能动性两个方面,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人们通过实践来改造自然界、改变生活和社会实践,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六、人类自由的实现与发展人类自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人类自由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不受任何外部或内部的强制和束缚,能够自由选择和进行活动的状态。
人类自由包括思想自由、行动自由和选择自由等多个方面。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高考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整理专题一物质和运动20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02.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0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04.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205.规律不能被改变、消灭、创造。
206.人可以创造物质的具体形态,但不能创造物质。
专题二物质和意识207.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208.物质具有决定作用,意识具有反作用;209.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10.意识既可以正确反映客观存在,也可以错误反映客观存在。
211.意识是人脑在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意味着这种反应是被动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212.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213.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1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
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对人脑的模仿,不具有主观能动性。
215.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意识必须依赖于物质。
216.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217.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218.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19.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20.人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专题三实践和认识的关系221.实践决定认识。
222.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223.实践和认识的主体都是人。
22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科学理论都不能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225.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
226.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227.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
专题四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228.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中学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考纲知识点整理【知识结构】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辩证的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的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历史观 人生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3、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何为第一性有无同一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基本特征、发展) 可知论 不可知论 1、哲学与世界观2、哲学与具体科学唯物主义 生活智慧 与时代精神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划分的标准基本观点 基本形态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 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性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认识的无限性原理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关系 量、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 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原理 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1.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人们以世界观为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论。
(3)哲学与世界观: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A.哲学是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个别的规律和特征进行概括和升华,从而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专题专题一哲学思想与探索世界、追求真理考点一哲学及其派别在哲学的两个对子中,由于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因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核心发散】哲学概念及其相关知识(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哲学的缺陷以往哲学都存在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互脱离的局限。
以往哲学因为不懂得实践的观点,所以在人类社会历史领域都陷入唯心主义怪圈。
(2)关于哲学与时代精神及真正哲学的作用①哲学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②真正哲学的作用从对时代的作用看,真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可以预示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因此,真正的哲学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从对个人成长看,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义①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②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高中政治关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点复习【导语】政治是学生过学习的重要的科目,但是想要考好政治,学生需要知道哪些是考点,下面作者将为大家带来高中政治关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点的介绍,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探索世界与寻求真谛(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和基础。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掌控、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要求我们在尊重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物质与意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应,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增进作用,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正确意识,坚持求真务实精神,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革命热情和严谨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使主观与客观到达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挑选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增进事物发展,毛病意识阻碍事物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解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丧失斗志。
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正确意识,克服毛病思想意识。
(4)实践与认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真谛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我们要立足实践,调查研究,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人的实践活动有庞大推动作用,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到达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认识进程原理及方法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穷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辟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觉真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谛,不断深化认识、扩大认识、将认识向前推移。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汇总归纳————————————————————————————————作者:————————————————————————————————日期:23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注意:此处不能改成科学。
只能是学问)一.含义: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或关于世界观的学说)(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注意: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之间关系不能等同)二.产生:(1)产生于人们实践活动中;(1)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实践的反思三.哲学的功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注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让人们正确的认识与改造世界)(1)哲学与世界观:①区别:a 、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b 、世界观人从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c 、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四.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②:联系: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世界观和哲学一样有正确与错误之分)(2)世界观与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注意:在解题时时要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正确)五.哲学同具体科学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强调具体); 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强调抽象、一般)。
2.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六.哲学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具体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以此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以此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2.为什么:(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认识论二轮复习整理◎体系建构◎自主建立认识论知识体系:◎知识构建◎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创造出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不是孤立个体的活动。
历史性:任何人的实践活动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无论是亲身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还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推动着人们去研究和探索;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实践。
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如果正确的认识脱离了实践,那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3、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特点: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因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物质世界及其规律,获得和检验真理社会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真理是具体的。
真理是相对于一个特定的过程来说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所以我们应当不断丰富发展真理,如果不顾历史条件照搬照抄真理也会转化为谬误。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专题专题一哲学思想与探索世界、追求真理考点一哲学及其派别1.哲学的内涵在哲学的两个对子中,由于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因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3.马克思主义哲学(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核心发散】哲学概念及其相关知识(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哲学的缺陷以往哲学都存在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互脱离的局限。
以往哲学因为不懂得实践的观点,所以在人类社会历史领域都陷入唯心主义怪圈。
(2)关于哲学与时代精神及真正哲学的作用①哲学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②真正哲学的作用从对时代的作用看,真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可以预示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因此,真正的哲学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从对个人成长看,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义①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2016届高考《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归纳辩证唯物主义部分——包括: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1、【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归纳《生活与哲学》分为三大部分:总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总论:1、2、3课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4、5课);认识论(6课);辩证法(7、8、9、10课)历史唯物主义:(11、12课)第一部分:总论(1、2、3课)1、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人们在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论(3)二者的辩证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联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相互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揭示的是整个最一般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
相互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
(2)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5、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基本形态:唯物主义分为三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要了解前两者的局限性)唯心主义分为两种,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要明白两者的区别)(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P1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专题一哲学思想与探索世界、追求真理
考点一哲学及其派别
1.哲学的内涵
2.哲学的基本派别
【核心发散】哲学发展史上的两个对子
在哲学的两个对子中,由于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因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3.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核心发散】哲学概念及其相关知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哲学的缺陷
以往哲学都存在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互脱离的局限。
以往哲学因为不懂得实践的观点,所以在人类社会历史领域都陷入唯心主义怪圈。
(2)关于哲学与时代精神及真正哲学的作用
①哲学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②真正哲学的作用
从对时代的作用看,真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可以预示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因此,真正的哲学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从对个人成长看,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义
①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②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方法技巧】如何解答考查哲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试题
考查角度①:考查哲学的基本内涵和基本问题。
答题模板:世界观+方法论、哲学+具体科学、第一性+同一性
考查角度②: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分。
答题模板: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考查角度③:考查真正哲学的作用。
答题模板:更新观念+指明方向+动员群众+个人成长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分析]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所以哲学也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2.哲学是世界观的组合
[分析] 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能构成哲学。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分析] 哲学是具体科学发展的指导,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
4.真正哲学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分析] 真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