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地图编制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3.34 MB
- 文档页数:58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1.专题地图的概念实质,与普通地图的区别和联系。
(P10)2.专题地图的分类。
(P10)3.专题内容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P10)4.十种表示方法的概念、特点,表示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5.专题地图的符号设计要点,分点状、线状和面状论述。
6.编制专题地图的过程和步骤,计算机环境下专题地图生产的工艺流程。
7.试述普通地质图、地貌类型图在内容分级、表示方法和设色原则方面的特征及其异同点。
8.举例说明政区地图与人口地图的特点与主要内容9.专题数据分级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P56)10.地图综合的三个重要方面11.地图注记的原则第一章绪论一、专题地图的基本概念地图按其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型。
专题地图的定义: 按照地图主题的要求,突出而完善的表示与主题相关的一种或几种要素,使地图内容专题化,形式各异,用途专门化的地图。
专题地图的基本特征:1,专题地图只将一种或几种与主题相关联的要素特别完备而详细地显示,而其它要素的显示则较为概略,甚至不予显示。
2,内容更加广泛多样。
专题地图上表示的内容,除了那些在地表上能见到的和能进行测量的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外,还有那些往往不能见到的或不能直接测量的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
3,不仅可以表示现象的现状及其分布,而且能表示现象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规律。
例如环境保护方面的地图,人口地图和经济预测图等。
二、专题地图的分类地图分类的标志很多,就专题地图而言,主要有按内容、按数据特征、按内容概括程度和按用途分类。
1、按内容分类专题地图按其内容的专题性质,通常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即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和其它专题地图。
每一类地图又可细分为若干种。
(1) 自然地图可分为: 地势图、地质图、地球物理图、地貌图、气象气候图、水文图、土壤图、植被图、动物地理图、综合自然地理图(景观地图或生态地图)等。
(2) 人文地图可分为:政区地图以反映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和国内行政区划及政治、行政中心为主要内容;人口地图包括人口分布、人口密度、民族分布、居民的自然变动、居民迁移以及居民的其它组成等内容;经济地图包括自然资源(动力资源、矿产资源)、各工业部门、农业部门、林业、交通运输(铁路、公路、航运、货物运输等) 、通信联系(电信、邮政等)、商业、财政联系、综合经济等内容;文化地图以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分布和机构设施为主要内容;历史地图表示人类社会的历史现象。
新编地图学教程电子教案第一章:地图学概述1.1 地图的定义与功能讲解地图的定义介绍地图的功能1.2 地图的历史与发展讲解地图的历史演变介绍现代地图的发展趋势1.3 地图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讲解地图学的研究内容介绍地图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地图投影2.1 地图投影的基本概念讲解地图投影的定义与分类介绍地图投影的特点与局限性2.2 常见地图投影类型讲解墨卡托投影介绍高斯-克吕格投影讲述其他常见地图投影2.3 地图投影的选择与应用讲解地图投影的选择原则介绍地图投影的应用实例第三章:地图符号与表示方法3.1 地图符号的基本概念讲解地图符号的定义与分类介绍地图符号的功能与作用3.2 地图符号的设计与表示讲解地图符号的设计原则介绍地图符号的表示方法3.3 地图符号系统的建立与应用讲解地图符号系统的建立方法介绍地图符号系统的应用实例第四章:地图编制4.1 地图编制的基本流程讲解地图编制的准备工作介绍地图编制的具体步骤4.2 地图数据处理与地图编绘讲解地图数据处理的方法与技巧介绍地图编绘的方法与技术4.3 地图产品质量评价与改进讲解地图产品质量的评价指标介绍地图产品质量的改进方法第五章:电子地图设计与制作5.1 电子地图的基本概念与发展讲解电子地图的定义与特点介绍电子地图的发展历程与现状5.2 电子地图设计与制作流程讲解电子地图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介绍电子地图的制作流程与技术5.3 电子地图的应用与展望讲解电子地图的应用领域介绍电子地图的发展趋势与展望第六章:地图视觉设计6.1 地图视觉设计的基本原理讲解视觉设计的概念在地图学中的应用介绍地图视觉设计的原则与方法6.2 地图色彩与视觉传达讲解地图色彩的选择与搭配介绍地图视觉传达的效果与优化6.3 地图版式设计讲解地图版式设计的基本要素介绍地图版式设计的技巧与实践第七章:地图数据分析与解释7.1 地图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讲解地图数据分析的概念与重要性介绍地图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技术7.2 地图空间数据分析讲解地图空间数据的类型与结构介绍地图空间数据分析的方法与实践7.3 地图信息的解释与表达讲解地图信息解释的原则与方法介绍地图信息表达的技巧与案例第八章:地图学应用领域8.1 自然地图学讲解自然地图的分类与特点介绍自然地图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8.2 社会经济地图学讲解社会经济地图的分类与内容介绍社会经济地图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8.3 城市地图学讲解城市地图的分类与特点介绍城市地图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第九章:地图学与现代技术9.1 遥感技术在地图学中的应用讲解遥感技术的原理与方法介绍遥感技术在地图学中的应用案例9.2 GIS技术在地图学中的应用讲解GIS技术的原理与功能介绍GIS技术在地图学中的应用案例9.3 地图学与互联网技术讲解互联网技术在地图学中的应用介绍地图学在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第十章:地图学project 与实践10.1 地图学project 的设计与管理讲解地图学project 的设计流程与管理方法介绍地图学project 的实践案例与分析10.2 地图学实践技能培养讲解地图学实践技能的重要性与培养方法介绍地图学实践案例与经验分享讲解地图学项目报告的结构与内容第十一章: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11.1 GIS 概述讲解GIS 的定义、组成与功能介绍GIS 的发展历程与现状11.2 GIS 数据讲解GIS 数据的类型、结构与处理方法介绍GIS 数据的获取、管理及质量控制11.3 GIS 空间分析讲解GIS 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介绍GIS 空间分析在地图学中的应用实例第十二章:地图学与遥感技术12.1 遥感技术概述讲解遥感技术的原理、设备与分类介绍遥感技术在地图学中的应用领域12.2 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讲解遥感数据处理的方法与技巧介绍遥感数据分析在地图学中的应用实例12.3 遥感技术在地图学中的未来发展探讨遥感技术在地图学中的潜在应用介绍遥感技术在地图学领域的发展趋势第十三章:地图学与互联网技术13.1 互联网地图学概述讲解互联网地图的定义、特点与分类介绍互联网地图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3.2 网络地图设计与制作讲解网络地图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介绍网络地图的制作技术及案例分析13.3 互联网地图的应用与挑战探讨互联网地图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分析互联网地图面临的技术与伦理挑战第十四章:地图学教育与研究14.1 地图学教育概述讲解地图学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方法介绍地图学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4.2 地图学研究与实践讲解地图学研究的领域、方法与技术介绍地图学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实施14.3 地图学学术团体与期刊介绍国际、国内地图学学术团体及期刊讲解地图学学术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性第十五章:地图学未来展望15.1 地图学发展的新趋势探讨地图学在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分析地图学面临的新挑战与机遇15.2 地图学技术创新与应用讲解地图学技术创新的领域与方向介绍地图学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15.3 地图学的社会影响与价值探讨地图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分析地图学在未来的社会影响与价值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新编地图学教程的电子教案,包括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历史与发展、研究内容与方法、地图投影、符号与表示方法、地图编制、电子地图设计与制作、地图视觉设计、地图数据分析与解释、地图学应用领域、地图学与现代技术、地图学project 与实践以及地图学教育与研究等方面。
欢迎大家来到中大网校,下面由我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测绘案例分析》这门课程。
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第四章的内容。
第4章地图编制§4.1 基本要求(大纲要求)(1)根据项目要求,确定地图编制的方法和原则。
(2)根据地图用途,收集地图制图资料,分析评价及合理利用地图制图资料,确定地图投影、比例尺、地图内容、地图表示方法、制图综合原则和设计地图生产技术流程等。
(3)根据技术设计书,分析评价实验样图,确定样图的符合性;分析评价制图过程和地图成果,评定地图质量。
(4)根据不同产品形式,确定地图制图后续工作,进行电子地图及导航电子地图的制作。
(5)运用地图数据库和现代地图编制与出版一体化技术进行地图生产。
(6)确定普通地图(集、册)、专题地图和特种地图编制的方法和步骤。
本章我们主要分析四个案例,普通地图编制案例、专题地图编制案例、电子地图设计与制作案例、地图集编制案例。
§4.2 普通地图编制案例4.2.1 背景材料1.任务概述1)任务来源根据中国地图出版社工作要求,计划编制出版9全张1:25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以下简称《全图》),全面表示我国领土区域范围内的自然条件、政区分布、交通网的空间分布和总体特征以及我国与周边邻国的联系,作为各级政府部门办公用图。
2)制图区范围制图区范围包括整个中国,由于地图采用的是矩形分幅,有些图幅还涉及邻国一些区域。
3)任务量与完成周期(1)任务量:地图设计、地图数据处理、地图制作。
(2)完成周期:要求2个月内完成。
2.制图区域地理概况中国北起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南至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约5 500 km;东起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西至新疆帕米尔高原,东西相距约5 000 km。
中国陆地边界长约22 800 km。
中国海岸线长约18 000 km,辽阔的海域上分布着5 000多个岛屿,总面积约80 000 km2,这些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在编制中应正确表示出这些岛屿。
3.政区概况截至2003年底的统计,中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1个地区(州、盟);660个市,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82个,县级市374个;1 642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845个市辖区。
全国乡镇总数38 290个,其中乡18 064个,镇20 226个。
从区域上分,中国可划分为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华南、西南7大块。
4.编图资料情况根据《全图》编制目的、内容设计和比例尺,选择收集了以下最新相关资料:(1)1:100万中国数字地图(2002年版);(2)国家测绘局2001年版的《1:100万中国国界线画法标准样图》,用于更新与校正中国国界;(3)1:25万中国数字高程模型,空间分辨率为3”×3”;(4)标有最新省界的1:100万MapGIS数据;(5)中国地图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1:25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以下简称“旧版挂图”);(6)中国地图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单位系列图》;(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3年版)以及国家民政部2004年2月公布的“2003年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8)中国地图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形图》(1:450万);(9)最新的界线资料;(10)最新的水系资料;(11)中国地图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世界分国地图》;(12)《中国山脉资料图》(1974年版);(13)《中国河流、水运资料图》(1973年版)。
5.地图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1)地图精度图上地图要素(地物)相对经线和纬线的交叉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为:图上±0.75 mm,最大不超过±1.1 mm。
2)地图规格(1)比例尺为1:250万,成图尺寸为2950 mm×2140 mm,印刷成品为9全张拼幅形式的超大幅面挂图;(2)采用矩形的分幅设计,版面由主区、邻区、图例、附图、图名、比例尺和图外要素组成,其中南海诸岛采用以1:500万的比例尺的附图形式置于图面的右下角,图例以矩形开窗形式配置在图面的左下角;(3)采用157 g铜版纸(787 mm×1 092mm)的CMYK四色印刷方式,装帧采用压膜后拼接加卷轴的精装挂图形式。
3)地图接边相邻图幅对应层的同名要素应接边,接边较差不应超过地物点平面中误差的2倍,不超过限差时可平均配赋,但应保持地图要素(地物)相互位置和走向的正确性;超过限差时应查清原因并注明。
6.地图设计要求1)地图投影设计要求《全图》要求地图要素平面图形变形小,为保证对全国疆土范围的正确认知、感受,采用双标准纬线等角圆锥投影。
附图投影方式和主图一致。
主图纬度范围:从北纬200到北纬560,中央经线1100。
附图纬度范围:从北纬10到北纬230,中央经线1140。
2)比例尺表示形式设计要求采用数字比例尺和复式比例尺相结合的方式。
3)地图内容的选择与表示要求反映我国陆地主要水系的空间分布和总体特征;正确反映我国海岸基本特征和海域的空间分布;用地貌晕渲法表示中国的地势走向、地貌形态,并用地貌符号表示出山隘、岩溶、沙漠、冰川、雪被、火山、砾漠、风蚀残丘等典型地貌形态,并标注山脉(按照山脊线标识)、盆地、沙漠、山峰、山隘等地貌名称;对我国县级以上居民地全部表示;对县级以下居民地优先选取乡镇;陆地交通主要由高速公路、建筑中高速公路、铁路、建筑中铁路、国道、省道、一般公路和其他道路组成;水陆交通只表示国际航海线及里程;境界表示国界、未定国界、地区界、停火线、省(自治区、直辖市)界、特别行政区界、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界;邻区内容与主区一致,要反映出我国与周边国家在自然与人文地理和行政区划的联系。
4)《全图》的符号、色彩和注记设计要求为满足垒数字地图制图需要,要设计地图符号系统,根据制图对象大的分类,分别采用不同的色系表示,色彩设计除了要尽最符合人们的习惯,合理地反映制图对象的分类系统外,还要考虑到符号色彩与彩色地貌晕渲的色彩搭配问题,使符号既要能够较为容易地从晕渲背景中区分出来,又要与背景协调一致。
对于地貌形态,利用DEM数据通过软件自动生成彩色地貌晕渲来表示,该软件牛成地貌晕渲的基本原理就是分层设色配合地貌晕渲来表达地貌。
分层设色采用越高越亮原则,海洋晕渲则采用蓝色系色彩。
5)全数字制图工艺方案设计要求《全图》采用基于DTP的彩色地图桌面出版系统进行全数字制图技术编辑制作。
数据处理和地图编辑过程中主要使用下列软件:(1)Arc/Info软件用于1:100万中国数字地图(2002年版)的数据格式转换、投影变换以及1:25万DEM的投影变换;(2)MapGIS软件用于对最新省界的1:100万数据进行格式转换;(3)Atlas3D软件用于彩色地貌晕渲的生成;(4)PhotoShop软件用于地貌晕渲的拼接和色彩调整;(5)Corell[)raw软件用于矢量要素的数字化、符号化及图幅分幅和拼接。
7.地图数据处理要求1)数据源内容的选取要求由于数据源和新编挂图在某些地图要素的分类分级上并不一致,而且受到比例尺、图幅范围和载负量等的限制,纸质地图能反映的信息量有限,需要利用数据源正确选取《全图》需要的内容要素。
2)投影变换要求1:100万中国数字地图(2002年版)矢量数据部分采用地理坐标记录空间数据,因此在格式转换的同时,需对其进行投影转换,把地理坐标转换成挂图所需要的平面坐标。
3)数据格式转换要求1:100万中国数字地图(2002年版)矢量数据以Arc/Info Library格式存储,而新编图要在CorelDraw软件环境下进行编辑和符号化,因此需将源数据转换成CorelDraw软件所能接受的数据格式。
8.地图制作要求按照目标要求对地图数据进行处理与编辑,包括地图要素符号化、地图注记配置、数字环境下地图制图综合、彩色地貌晕渲制作、图幅拼接、印前处理等,最后得到新编地图数据。
9.质量检查和措施要求1)检查验收依据(1)《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 1002—95);(2)《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3)本图幅技术设计书。
2)质量措施(1)参加作业的人员应认真学习技术设计书,新作业员应培训合格后上岗;(2)生产过程中各工序上交产品应经质量管理部门人员检查合格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3)加强工序管理,产品质量取决于作业的质量,作业人员应认真执行技术设计书;(4)严格执行组、部门的“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5)按技术设计书和有关技术规定对产品进行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
4.2.2分析要点普通地图编制的一般过程包括地图制图资料收集、地图设计、地图数据处理、地图数据编辑和制作等。
重点掌握地图、发计、制图工艺方案设计、地图数据处理和地图制作。
(重点)1.地图制图资料收集、分析和利用地图制图资料是编制地图的基础。
它的质量对于确保新编地图质量、加快成图速度、降低成本等有着重要影响。
一幅高质量的地图,首先它的内容要正确,要具有必要的精度和详细性,所表达的内容要与实地的现实情况一致。
按其在编图中的使用情况,需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基本资料、补充资料和参考资料。
1)基本资料及用途(1)1:100万中国数字地图(2002年版):作为新版挂图的主区矢量层数据的主要来源,它是国家测绘局基础测绘项目“全国1:100万数据库更新”研制的数字地图产品成果,全面反映当前中国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状况,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管理、规划、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地理资料,包括覆盖全国范围且比例尺为1:100万的政区、居民地、交通、文化、水系、地形、海洋等矢量数据和空问分辨率为30"×30"的数字高程模型、植被、土地覆盖、土地利用4类栅格数据。
(2)《l:100万中国国界线画法标准样图》(2001年版):用于更新与校正中国国界。
(3)1:25万中国数字高程模型:用于制作主区地貌晕渲,空间分辨率为3”×3”。
(4)1:100万MapGIS数据:标有最新省界,用于更新校正中国省界。
(5)1:25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中国地图出版社1997年出版,扫描后用于邻区矢量层要素的数字化跟踪底图,并作为制图综合的参考标准。
2)补充资料及用途(1)中国地图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单位系列图》:用于主区水系、居民地、交通网等矢量要素的更新与补充。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3年版)以及国家民政部2004年2月公布的“2003年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用于主区行政区划和地名的核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