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地图编制期末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11
名词解释:1.专题地图:是表示与某一主题有关内容的地图,按照地图主题的要求,只表示与主题有关的一种或几种要素.2.解析型图:也称分析型图,是指对表达的专题现象未经概括或很少概括,以其各自的具体指标来现实某方面特性的地图。
3.合成型图:也称组合型图,是指将几种不同,但相互有联系的指标进行组合和概括,以显示现象组合特征的地图。
4.比率符号:在专题地图上,一般以符号的大小来表示物体的数量指标,如果符号的大小与所表示的专题要素的数量指标有一定的比率关系,则称为比率符号。
5.点数法:用一定大小、形状相同的电子,表示现象分布范围、数量特征和分布密度的方法。
6.定位图表:是一种用定位于现象分布范围某些地点或均匀配置于区域内的一些相同类型的统计图表,表示全制图区域或沿某些现状分布范围内的呈周期性变化现象的方法。
7.质底法:是把全制图区域按照专题现象的某种指标划分区域或各种类型的分布范围,在各界线范围内涂成一颜色或填绘晕线、花纹,以显示连续而布满全制图区域的现象的属性差别。
8.范围法:使用轮廓、底色、晕线、注记、符号等整饰方法,在地图上表示某专题要素在制图区域内间断而成片的分布范围。
9.等值线法:是专题要素数值相等的连线。
10.动态聚类法:在初始状态给出样品概略的分类,然后基于一定原则在类别间重新组合样本,直到分类比较合理为止。
11.运动线法:是用运动符号和不同宽窄的带,在地图上表示现象的移动方向、路线及其数量、质量特征。
12.定性数据:是只描述现象的固有特征或相对等级、次序,即描述现象的定性特征而不涉及定量特征的数据.13.视觉变量:能引起视觉差别的最基本的图形和色彩变化因素。
14.视觉层次:是指采取各种图解手段,使图面各内容要素分别处于不同的感受平面上,使得原来是平面的地图产生一种假象,形成若干层面,有的图像现于上层,有的则引退到下层,达到地图内容的主次分明的目的。
15.视觉重力:地图上的图形,由于所处的位置,图形本身的大小、颜色、结构及其背景的影响,有的给人感觉重些,有的给人感觉轻些,这叫做视觉重力。
作者原图:在进行地图原图编绘以前,作者要根据地图主题和用途要求,拟定地图内容,确定表示方法和设计图例,并将设计的内容转绘到编制的底图上,这就是作者原图。
作者草图:如果仅属作者的初步设计,图上符号较简略,图形转绘精度也稍差,甚至比例尺与成图比例尺亦有出入,这样的图称为作者草图。
视觉层次:是指采取各种图解手段,使图面各内容要素分别处于不同的感受平面上,使得原来是平面的地图产生一种假象,达到地图内容主次分明的目的。
视觉平衡:就是指按照一定原则摆布各图形要素的位置,使之看起来匀称合理。
专题地图的基本概念:是表示与某一主题有关内容的地图,按照地图主题的要求,只表示与主题相关的一种或几种要素。
判别分析法:根据已掌握的历史上每个类别的若干样本的数据信息,总结出客观事物分类的规律性,建立判别公式和判别准则,判别该样品所属的类型。
系统聚类方法:依据是把相似的样本归为一类,把差异大的样本区别开来,成为不同的类。
专题地图数学基础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地图投影的选择与设计,制图网格密度的设计和地图比例尺的设计,等值线法的特点:1.等值线法用来表示连续分布于整个制图区域的各种变化渐移的现象。
2.在采用这种方法时,每个点所具有的数据指标都必须完全是同一性质的。
如:等高线必须根据同精度测量和化为同高程起算基准的成果,才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
3.单独一条等高线只表示数值相等各点之间的连线,不能表示某种现象的变化情况,只能组成一个系统后,才能表示现象的分布特征。
4.等值线的间隔最好保持一定的常数,这样有利于根据等值线的疏密程度判断现象的变化程度。
5.等值线和分层设色相配合时,各层的颜色随现象数值的变化改变其饱和度,冷暖和亮度等,以表示现象的质和量的变化特征及其明显性。
6.等值线直接加数量注记可以显示其数量指标,无需另作图例。
7.各种地图上等值线法不但反应了现象的强度,还反映了随时间变化的现象,现象的移动,现象的重复及或然率。
数据的分级处理的基本原则:1.客观反映数据的分布特征,以数据的集群性作为分级数的重要依据。
地图学复习资料地图的基本特征1、地图的数学基础2、使用了特殊的符号与注记3、实施了地图概括(制图综合)地图的基本矛盾是什么呢?第一是地图平面与地球曲面的矛盾第二个矛盾:缩小、简化了的地图表面与实地复杂现实之间的矛盾。
结论:解决曲面和平面矛盾的数学法则构成了地图的数学基础,这是地图的第一个基本特性。
自从人们将地球表面描绘到平面上来的时候,缩小、简化了的地图表面与实地复杂现实之间的矛盾就存在了。
解决这一矛盾,产生了地图表象的“抽象”法则或“综合"法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地图内容的符号化;二是地图内容的简化(选取、化简和概括).地图上的符号能起到定位、定性、定量的作用.1、能分类分级地表示复杂的事物和现象。
2、表示实地形体虽小,但有重要意义的物体。
3、表示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特征。
4、表示地面上被遮盖的物体。
5、表示无形的现象。
地图的基本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地理要素。
地图的功能1、地图的模拟功能2、地图的空间信息载负功能3、地图的空间信息传输功能4、地图的空间认识功能地图学的结构及学科分支: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西晋地图学家裴秀及其《禹贡地域图十八篇》朱思本的《舆地图》与元代前的地图明代的各种地图及《郑和航海图》地图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测量学、地理学、地名学色彩学与美学、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心理学符号学、地理信息系统、数学数学要素:坐标网:地理坐标网、直角坐标网控制点:(大比例尺图上)比例尺:地图相对实地的缩小程度定向:地图上图形的方向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当海洋静止时,自由水面与该面上各点的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个面叫水准面.在众多的水准面中,有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这就是大地水准面。
它实际一个起伏不平的重力等位面——地球物理表面。
它所包围的形体称为大地体。
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大地球体,这个旋转椭球体通常称为地球椭球体,简称椭球体。
《地图编制》课程复习提纲第一章地图与地图学一、名词解释1、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表面(或其他星体)上的空间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以可视化、数字或触摸的符号形式,缩小表达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模型,用以传递、模拟和认知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二、填空题1、地图构成要素:地理要素、数学基础、整饰要素。
2、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和应用地图学三个分支学科。
3、制作地图有两条途径:实测地图,编绘地图。
4、用传统方法编制地图可分为四个阶段:地图设计、原图编绘、出版准备和地图印刷。
5、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基本流程:地图设计、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图形输出6、地图的编号方法有自然序数编号法、行列式编号法和行列—自然序数编号法等三种。
三、简答题1、地图的基本特征地图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可量测性;由使用的地图符号系统表达事物产生的直观性;由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
2、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区别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中最基本的要素(如水系、地貌、居民地、交通网、境界、土质植被及其它人文标志)的地图;专题地图是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主题要素详细表示,地理基础要素概略表示。
3、简述地图的两种分幅方式和各自的优缺点地图的分幅方式有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两种。
矩形分幅的优点有:图廓为直线,便于拼接;分幅线位置的选择有较大自由度,可灵活避开重要地物;各图幅面积相对平衡,可充分利用纸张。
矩形分幅的缺点有:每幅图的地理位置(图廓坐标)不易确定;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变形可能较大。
经纬线分幅的优点:每幅图的地理位置(图廓坐标)非常明确;可分开多次投影,保持较小变形。
经纬线分幅的缺点:分幅线位置的选择无法避开重要地物;图廓多为曲线,不便于拼接使用;高纬度地区图幅面积缩小,不易充分利用纸张。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1、专题地图的基本特征(1)、专题地图只将一种或几种与主题相关联的要素特别完备而详细地显示,而其他要素的显示则较为概略,甚至不予显示。
(2)、内容更加广泛多样。
(3)、不仅可以表示现象的现状及其分布,而且能表示现象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规律。
2、专题地图的构成(1)、专题地图的数学要素(坐标网、比例尺、地图定向等)(2)、专题地图的专题要素(是专题内容的主体)(3)、专题地图的地理地图要素(如水系、居民地、交通网、地貌、土质、植被、境界等)3、专题地图的分类(1)、按内容分类: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其他专题地图(详细见课本)(2)、按数据特征分类:定性和定量2种(3)、按内容概括程度分类:解析型图、合成型图、综合型图(4)、按用途分类:通用地图和专用地图4、专题地图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与遥感(RS)技术的关系(利用遥感信息编制专题地图)遥感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专题地图编制从内容、形式到成图方法都有了根本性的突破。
第二章专题内容的分布特征及其表示方法5、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①实地上分布面积较小②呈线状或带状分布的③成离散的或连续的面状分布6、各种现象的时间特征①反映现象的特定时刻②反映现象的变迁过程③反映某一段时间的变花情况④反映现象的周期变化7、定点符号法:是采用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符号,表示各自独立的各个物体的数量与质量特征的方法。
8、(1)定性数据的符号表达:(通过形状和颜色实现,而形状又分为几何符号、文字符号和艺术符号)(2)、定量数据的符号表达:(通过符号的大小实现)a、符号的比率与非比率;b、绝对比率和条件比率;c、连续比率和分级比率9、线状符号:表示呈线状或带状延伸分布的物体符号10、布满整个制图区面状现象的表示方法:质底法和等值线法(1)、质底法是把全制图区域按照专题现象的某种指标划分区域或各种类型的分布范围,在各界线范围内涂以颜色或填绘晕线、花纹,以显示连续而布满全制图区域的现象的属性差异。
一、问答题1.简述专题地图与普通地图的异同2.专题地图的特点是什么?3.专题地图的分类方法有哪几种?请以简图方式描述其分类体系。
4.自然地图和人文地图的二级类型有哪些?5.专题地图的主要用途有哪些?6.专题地图的图型分类方法有几种,分别写出各类型的名称。
7.简述按专题内容的分布特点与结构形式所划分的地图图型的主要特征。
8.(2)专题地图的主要表示方法有哪些?(十种,只写名称)9.简述定点符号法的概念、特点与适用范围10.定点符号法的符号类型有几种?它们的特点是什么?11.简述等值线以及等值线法的概念及适用范围。
12.简述质别底色法的概念、特点与适用范围。
13.简述范围法的概念、特点与适用范围。
14.在点值法地图上,应当掌握什么样的布点原则?15.在进行点值法地图设计时,如何确定点值?简述其方法与步骤。
16.简述动线法的概念以及“结构式”动线符号的设计技巧17.(1)专题地图的基本制图方法有几种,分别说明其特点。
(对各种类型做简单表述)18.简述室内制图法与野外制图法的区别与联系。
19.简述综合制图法和遥感制图法各自的优缺点。
20.传统专题地图编制的主要工作程序是什么?21.现代专题地图的主要工艺特点有哪些?22.简述航空制图、航天制图的主要工艺差别。
23.专题地图制图综合的方式和内容有哪些?24.简述传统制图综合的实质及影响因素。
25.简述数字地图自动综合的特点。
26.选择专题地图投影的考虑因素有哪些?27.简述制图与印刷纸张的种类、规格、计量和开本方式。
28.坐标网选择的特点是什么?29.简述经纬线分幅的方式与特点。
30.论述按经纬线分幅的方法与步骤。
31.简述地图内分幅的考虑因素、方法步骤。
32.地图符号设计的原则有哪些?点状、线状、面状符号的构图特点有哪些?33.简述地图符号色彩设计与色彩库的内容。
34.专题地图图例设计应遵循什么原则?35.专题地图的图面配置与整饰有什么特殊要求?36.简述专题地图编图资料的主要类型。
新偏地囹样笈司资般考试题型:判断、填空、解释、简答题、问答题。
笛——音旦论1. 地图的基本特征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符号系统的运用。
2. 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3. 地图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摹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4. 地图的类型(1) 按尺度划分:大比例尺、中比例尺、小比例尺。
(2) 按区域范围划分:星球图、地球图、世界图、国家图、海湾图等等。
(3) 按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注:我国把比例尺1:100 万、1:50 万、1:25 万、1:10 万、1:5 万、1:2.5万、1:1 万、1:5 千这8 种地形图定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4) 按其他指标分类:用途(文化地图)、语言种类(汉字地图)、历史年代(古地图)、出版和使用方式(桌图、挂图)5. 《制图六体》 -----------晋朝、裴秀。
6. 地图的成图方法:实测成图和编绘成图。
7. 现代地图学:由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组成。
第二章地球体与地图投影1. 大地测量系统(1) 我国的大地坐标系统:1980 年国家大地坐标系(使用1975 年国际测量协会推荐的参考椭球体)、陕西安的大地原点。
(2) 大地控制网: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3) 全球定位系统:GPS\GLONASS\GALILEO\COMPASS\ (3S 是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2. 地图投影概念地图投影是指将地球表面展开成平面的理论和方法,是实现球面到平面的转换,就是地球体的数学模型。
3. 地图投影的变形长度(距离)、角度(形状)、面积等等4. 投影的分类( 1 ) 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类:几何投影(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非几何投[根据经纬线形状可以分为(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伪圆锥投影、多圆锥投影)]C2) 按投影变形性质的分类:等角投影、等积投影、任意投影。
地图制图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图的基本功能是什么?A. 导航B. 记录地理信息C. 艺术欣赏D. 以上都是2. 地图投影的目的是什么?A. 保持地图的美观性B. 减少地图的变形C. 增加地图的实用性D. 以上都不是3. 下列哪项不是地图的组成部分?A. 地图标题B. 地图图例C. 地图比例尺D. 地图的版权信息4. 地图的尺度指的是什么?A. 地图的尺寸大小B. 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C. 地图的颜色深浅D. 地图的复杂程度5. 地图的图例和注记的作用是什么?A. 装饰地图B. 说明地图上各种符号的含义C. 提供地图的版权信息D. 增加地图的美观性6. 地图的定向方法有哪些?A. 通过罗盘B. 通过地图上的指向标C. 通过地图的经纬度D. 所有以上7. 地图的分类方法有哪些?A. 按比例尺分类B. 按主题分类C. 按使用目的分类D. 所有以上8. 什么是地形图?A. 展示地形起伏的地图B. 展示城市街道的地图C. 展示交通路线的地图D. 展示海洋的地图9. 地图上的等高线表示什么?A. 地形的起伏B. 河流的流向C. 道路的走向D. 城市的分布10. 地图的符号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A. 符号的可读性B. 符号的美观性C. 符号的代表性D. 所有以上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地图的三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2. 地图的投影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3. 地图的比例尺可以表示为________或________。
14. 地图的定向方法除了使用指向标外,还可以通过________来实现。
15. 地图的分类方法中,按主题分类可以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请简述地图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17. 请解释地图的符号系统设计的重要性。
1、地图的基本特征:(1)地理信息的载体(多样性) :地图能够储存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
(2)数学法则的结构(可测量性)〔解决地球球面与地图平面的矛盾):地图总是以缩小的图形反映远大于视野的地信息,它通常需要将地球曲面上的景物和事物转化为平面状态表示,并且要准确的反映它与实体在位置属性间的关系。
(3)有目的的图形概括(一览性):〔解决了广阔而复杂的地理环境与地图幅片有限的矛盾〕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称之为地图概括。
(4)符号系统的应用(直观性):〔解决了逐一描绘各个地物的困难〕地理信息的图形表达借助地图符号,它便于空间定位以显示各种现象及其属性的相互关联。
2、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应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实践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3、地图的功能:(1)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2)地图的传递功能(3)地图的模拟功能(4)地图的认知功能4、地图的类型(1)按尺度划分大比例尺(1:10万地面范围小,内容详细)、中比例尺(1:10万—1:100万)和小比例尺(1:100万地面范围大,内容简略)(2)按区域范围划分①星球图、地球图②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③国家图、下属行政区(大区或省、市、县)地图④局部区域,如海湾图、流域图(3)按地图类型划分普通地图(地形图与地理图)、专题地图(4)按地图的维数划分平面地图(2维)、立体地图(3维)(5)按其他指标的分类⑴按用途:国民经济与管理地图(如人口、各种资源及其评价)、教育与科学技术地图、文化地图⑵按语言种类:汉字地图、外文地图、各少数民族文字地图、盲文(可触摸)地图⑶按历史年代:古地图、历史地图、近代地图、现代地图⑷按出版和使用方式:桌图、挂图、折叠、土地图集5、地图的构成要素:数学要素(骨架)、地理要素(图形要素)主体、图边要素(辅助要素补充说明)6、地图的用途:科学研究、国防建设、政治活动*国家基本比例尺:1:100万 1:50万 1:25万 1:10万 1:5万 1:2.5万 1:1万 1:5千7、实测成图法(1)野外地形测图:它是应用不同的仪器设备,如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直接在现场实测,获得测量数据,进行地形图绘制。
地图制图总复习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2.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只能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
(×)3.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图例等。
(×)4.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
(√)5.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毫米.(×)6.目前我国各地高程控制点的绝对高程起算面是1956黄海平均海水面。
(×)7.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8.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9.在地理学研究及地图学的小比例尺制图中,通常将椭球体当成正球体看,采用地心经纬度。
(√)10.球面是个不可展的曲面,要把球面直接展成平面,必然要发生断裂或褶皱.(√)11.长度比是一个常量,它既不随着点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也不随着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12.长度变形没有正负之分,长度变形恒为正.(×)13.面积变形有正有负,面积变形为零,表示投影后面积无变形,面积变形为正,表示投影后面积增加;面积变形为负,表示投影后面积缩小.(√)14.制1:100万地图,首先将地球缩小100万倍,而后将其投影到平面上,那么1:100万就是地图的主比例尺。
(√)15.在等积圆锥投影上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16.无论是正轴方位投影还是横轴方位投影或是斜轴方位投影,他们的误差分布规律是一致的.(√)17.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是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所创,所以又称墨卡托投影.(√)18.等积投影的面积变形接近零。
(√)19.等角投影能保持制图区域较大面积的形状与实地相似。
(完整版)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地图定义及编号地图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说明注记。
地图按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类。
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
专题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分为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
普通地图上的⾃然地理要素包括:⽔系、地貌、⼟质植被。
普通地图上⼈⽂社会要素包括居民点、交通⽹和境界线。
3.地图有两种分幅形式,即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
矩形分幅优点:①图幅间结合紧密,便于拼接使⽤;②各图幅⾯⾯积相对平衡,利于充分利⽤纸张和印刷机的版⾯;③可以使分幅有意识的避开重要地物,以保持其图形在图⾯上的完整。
缺点:制图区域只能⼀次投影,变形较⼤。
经纬线分幅:地图的图廓由经纬线构成。
优点:图幅有明确的地理位置;可分多次投影,变形⼩。
缺点:①经纬线被描写成曲线时,图幅的拼接不⽅便;②⾼纬度地区图幅⾯积缩⼩,不利于纸张的使⽤和印制;③经常会破坏重要物体的完整性。
4.地图的编号:常见的编号⽅法有⾃然序数式、⾏列式、⾏列—⾃然序数式等。
①⾃然序数编号法:将分幅地图按⾃然序数编号。
⼩区域的分幅地图或挂图(普通地理图、专题地图等)常⽤这种⽅法编号。
②⾏列式编号法:将制图区域划分为若⼲⾏和列,并相应的按数字或字母顺序编上号码,⾏和列号码的组合即为编号,⼤区域的分幅地图⽤此编号法。
③⾏列—⾃然序数编号法:它是⾏列式和⾃然序数式相结合的编号⽅法。
世界各国的地形图多采⽤此⽅式编号,即在⾏列式编号的基础上,⽤⾃然序数或字母代表详细划分的较⼤⽐例尺地图的代码,两者结合构成分幅图的编号。
采⽤⾏列式编号:⾏:从⾚道起,纬度每4°为⼀⾏⾄南北纬88°各为22横⾏,⽤罗马字母A,B,C,……V表⽰, ⾏号前分别冠以N和S,区别北半球和南半球;列:180°经线起算,⾃西向东6°为⼀纵列,60纵列,⽤1,2,3,…60表⽰。
“⾏号——列号”相结合,即为该图编号:地图投影及应⽤1.按投影辅助投影⾯的类型划分:⽅位投影、圆柱投影和圆锥投影。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注:这份材料源于两份纸质的材料,这份电子档是我临时打的。
斜线部分是纸质档上某人(可能是老师,也可能是某个学生)手写的附注,因为是手写的附注,格式上可能会有所出入(对此,还请大家见谅),对此有其它见解的同学可以找我复印纸质档的复习资料或者坚持自己的观点。
I’m a fighter! The only thing to be feared is fear itself.1.专题地图的概念实质,与普通地图的区别和联系。
(P10)2.专题地图的分类。
(P10)3.专题内容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P10)4.十种表示方法的概念、特点,表示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5.请说明三角形图表法的设计原理、步骤。
(P38)6.专题地图的符号设计要点,分点状、线状和面状论述。
7.编制专题地图的过程和步骤,计算机环境下专题地图生产的工艺流程。
8.试述普通地质图、土壤类型图和地貌类型图在内容分级、表示方法和设色原则方面的特征及其异同点。
9.为编制某省的林业图,已收集到下列资料:(应用——P216、P46)(1)各县森林覆盖率;(2)各县林地面积及构成(3)各县林木活蓄积量及构成;(4)各县人均林业用地;如果只编一幅图,你选择哪种指标,如何表示?10.分级统计法可以表示什么样的空间分布现象?一般说它主要运用相对指标,为什么?请举出3个相对指标的例子。
什么情况下,以运用绝对指标为好,请举出2个绝对指标的例子。
(人口密度、生产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某种茶叶种植面积,某行业从业人口)11.工业地图中反映工业生产数量的主要指标有哪些?反映工业效益的指标有哪些?如何表示?(P207)12.农作物图主要表示什么内容?如何表示?(P216)13.举例说明政区地图的特点(用途广泛、政治性强、现势性高),与普通地图相比,政区地图各要素(境界线、居民地、交通网、水系、地貌及其它)的表示有什么不同?与类型图相比,其在表达手段(比例尺、投影的选择、图面配置)上有什么特点?(P193)14.点数法的点值如何确定?它与地图比例尺有何联系?如果各分区密度对比差异不大时,用什么方法显示它们的差异对比?15.表示同样内容要素(如交通线路状况)的地图,能否由线状符号法转编为分级统计图法或分区统计图表法?如何转编,对地理地图有什么要求?对资料各有什么要求?(应用)16.试述图例设计的要点。
第一章1、地图的基本特征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地图的数学法则解决地图平面与地球曲面之间的矛盾。
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2)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地图的综合法则缩小、简化了的地图表象与实地复杂现实之间的矛盾地图内容的综合法则包括:1)地图内容的符号化;2)地图内容的选取、化简、概括。
另,我们把符号系统和制图综合统称为综合法则。
制图综合形成地图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就是地图概括。
3)地图作为客观世界的模型—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地图作为客观世界模型的特性,并且,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地图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特性以及地理信息的多维动态特性。
地图信息是由它所描述的对象的空间、时间、属性三元素构成的信息元组。
2、地图定义:地图是根据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综合法则将地球表面缩绘到平面上的表象,它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及其在时间中的变化和发展;现代地图定义:地图是根据由数学方法确定的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综合法则记录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载体,是传递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工具,它能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多维信息、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制约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和发展。
3、地图的基本内容(地图构成要素)1)数学要素包括与地图投影有关的坐标网(平面直角坐标网(方里网、公里网)、地理坐标网(经纬网))、比例尺、测量控制点等。
----基本要素比例尺:地图比例尺是图上线段与该线段在椭球面上的平面投影的长度之比。
表达方式:文字比例尺和图解比例尺控制点包括:三角点、埋石点、水准点、GPS(卫星定位)等级点、独立天文点等。
2)地理要素--(图形要素)是用地图符号表示的自然地理要素、社会经济要素以及其他要素的总称。
----主要组成部分3)辅助要素分为读图工具和参考资料。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地图:2、居民点:3、圆锥投影:4、大地水准面:5、地图概括: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空;每空1分,共10分)1、地图的构成要素有:_____ 、数学要素、辅助要素及补充说明。
2、70年代,德国地图学家佛莱泰格把地图学分为 ______ 、地图学方法论和地图学实践三个分支学科组成。
3、______ 奠定了中国古代地图编制的理论基础;《地理学指南》成为西方古代地图编制理论的代表。
4、椭球体三要素:长轴即赤道半径、短轴即极半径和_______ 。
5、中国的大地控制网由_____ 网和高程控制网组成,控制点遍布全国各地.6、GPS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即空间部分、地面支撑系统和_______ -7、地球球血投影到平血吋,产生的变形有长度、角度和面积三种,地图投影根据变形特征可分为:______ 、等积投影和任意投影三种。
8、地图符号的组成要素:颜色、形状以及_o9、地图注记分为名称注记、_____ 、数字注记和说明注记。
10、_________________ 普通地图分为和地理图两种类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开方根规律的基木特点是什么?2、地图符号的符号特征是什么?3、地图按比例尺是如何分类的?4、色彩设计应注意哪几个问题?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1、简述地图集的编制过程及其注意的问题?2、简述设计色层表的设计原则?五、计算绘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1、已知图幅编号为H-50-6-A,求其经纬度?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吋I'可和空I'可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居民点:是人类由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
第一章绪论一、专题地图的基本概念地图按其内容, 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型。
专题地图的定义: 按照地图主题的要求,突出而完善的表示与主题相关的一种或几种要素, 使地图内容专题化,形式各异, 用途专门化的地图。
专题地图的基本特征1 、专题地图只将一种或几种与主题相关联的要素特别完备而详细地显示, 而其它要素的显示则较为概略, 甚至不予显示。
2 、内容更加广泛多样。
专题地图上表示的内容,除了那些在地表上能见到的和能进行测量的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外,还有那些往往不能见到的或不能直接测量的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
3 、不仅可以表示现象的现状及其分布,而且能表示现象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规律。
例如环境保护方面的地图,人口地图和经济预测图等。
二、专题地图的分类地图分类的标志很多,就专题地图而言,主要有按内容、按数据特征、按内容概括程度和按用途分类。
1、按内容分类专题地图按其内容的专题性质,通常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 即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和其它专题地图。
每一类地图又可细分为若干种。
(1) 自然地图可分为: 地势图、地质图、地球物理图、地貌图、气象气候图、水文图、土壤图、植被图、动物地理图、综合自然地理图(景观地图或生态地图)等。
(2) 人文地图可分为: 政区地图(以反映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和国内行政区划及政治、行政中心为主要内容);人口地图(包括人口分布、人口密度、民族分布、居民的自然变动、居民迁移以及居民的其它组成等内容);经济地图(包括自然资源(动力资源、矿产资源)、各工业部门、农业部门、林业、交通运输(铁路、公路、航运、货物运输等) 、通信联系(电信、邮政等)、商业、财政联系、综合经济等内容);文化地图(以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分布和机构设施为主要内容);历史地图(表示人类社会的历史现象)。
(3) 其它专题地图:指不能归属于上述内容类型的专题地图,而适用于某种特种用途的地图。
如航海图、航空图、特种军用地图、城市地图、规划设计地图等,或者是用途广泛而内容包含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综合性地图。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普通地图:表示的是制图区域内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一般特征。
2.专题地图:按照地图主题的要求,突出而完善地表示与主题相关的一种或几种要素,使地图内容专题化、形式各异、用途专门化的地图。
二、填空题1.专题地图由三个方面构成,即专题地图的数学要素、专题要素和地理底图要素。
2.专题地图按其内容的专题性质,通常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和其他专题地图。
3.地图按其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型。
4.专题地图按照内容的概括程度可以分为解析型图、合成型图、综合型图。
三、简答题1.简述专题地图与普通地图的异同。
普通地图:是一种通用地图,图上比较全面地描绘一个地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
专题地图:又称“专门地图”或“主题地图”,是以普通地图为底图,着重表示某种或几种要素的地图,适用于某一专业部门的专门需要。
区别是普通地图是表示的制图区域内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专题地图是表示与某一主题有关内容的地图。
2.专题地图的特点是什么?①专题地图只将一种或几种与主题相关联的要素特别完备而详细的显示,而其它要素的显示则较为概略,甚至不予显示。
②内容更加广泛多样。
③不仅可以表示现象的现状及其分布,而且能表示现象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规律。
3.专题地图的分类方法有哪几种?请以简图方式描述其分类体系。
专题地图的分类方法有四种:①按内容分类:自然地图的划分,人文地图的划分。
②按数据特征分类:即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③按内容概括程度分类:可分为解析型图、合成型图和综合型图。
④按用途分类:普通地图的用途与比例尺有关;专题地图按用途分为通用地图和专用地图两大类。
4.自然地图和人文地图的二级类型有哪些?①自然地图:地势图、地质图、地球物理图、地貌图、气象气候图、水文图、土壤图、植被图、动物地理图、综合自然地理图。
②人文地图:政区地图、人口地图、经济地图、文化地图、历史地图5.专题地图的图型分类方法有几种,分别写出各类型的名称。
第一章绪论一、专题地图的基本概念地图按其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型。
专题地图的定义:按照地图主题的要求,突出而完善的表示与主题相关的一种或几种要素,使地图容专题化,形式各异,用途专门化的地图。
专题地图的基本特征1、专题地图只将一种或几种与主题相关联的要素特别完备而详细地显示,而其它要素的显示则较为概略,甚至不予显示。
2、容更加广泛多样。
专题地图上表示的容,除了那些在地表上能见到的和能进行测量的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外,还有那些往往不能见到的或不能直接测量的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
3、不仅可以表示现象的现状及其分布,而且能表示现象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规律。
例如环境保护方面的地图,人口地图和经济预测图等。
二、专题地图的分类地图分类的标志很多,就专题地图而言,主要有按容、按数据特征、按容概括程度和按用途分类。
1、按容分类专题地图按其容的专题性质,通常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即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和其它专题地图。
每一类地图又可细分为若干种。
(1) 自然地图可分为: 地势图、地质图、地球物理图、地貌图、气象气候图、水文图、土壤图、植被图、动物地理图、综合自然地理图(景观地图或生态地图)等。
(2) 人文地图可分为: 政区地图(以反映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和国行政区划及政治、行政中心为主要容);人口地图(包括人口分布、人口密度、民族分布、居民的自然变动、居民迁移以及居民的其它组成等容);经济地图(包括自然资源(动力资源、矿产资源)、各工业部门、农业部门、林业、交通运输(铁路、公路、航运、货物运输等) 、通信联系(电信、邮政等)、商业、财政联系、综合经济等容);文化地图(以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分布和机构设施为主要容);历史地图(表示人类社会的历史现象)。
(3) 其它专题地图:指不能归属于上述容类型的专题地图,而适用于某种特种用途的地图。
如航海图、航空图、特种军用地图、城市地图、规划设计地图等,或者是用途广泛而容包含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综合性地图。
2、按数据特征分类尽管专题地图所能反映的容非常广泛,但将它们表示在地图上,从其容的数据特征而言,无非是两种,即定性数据,定量数据(含分级数据)。
3、按容概括程度分类专题地图按其容在地图上概括的程度和繁复程度,可分为解析型、合成型和综合型三种。
第二章专题容的分布特征及其表示方法一、专题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分布特征1、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一般可归纳为三大类:1)实地上分布面积较小(按地图比例尺仅能定位于点)或呈点状的,如居民点、工矿企业中心;2)分布呈线状或带状的,如道路、河流、海岸等;3)呈离散的或连续的面状分布,可分为:①间断而成片分布于广大面积上的,如湖泊、沼泽、森林、某种矿藏的分布区等;②在大面积上分散分布的,如人口分布、某种农作物播种等;③连续而布满整个制图区域的,如气温、地质构造、土壤类型等。
前两种离散分布的有一定的相对意义,如散布的集群可视分为成片分布、而在大面积上大量的成片小块可视为散列,应相应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
2、各种现象的时间特征通常有四种情况:1)反映现象特定时刻的,如其一截止日期的行政区划状况或工业产值,可有历史、现状和未来三种状况;2)反映现象变迁过程的,如人口迁移、战线移动、货运等;3)反映某一段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两个时间的经济对比;4)反映现象周期变化的,如许多气候象,水文现象。
二、专题地图的十种表示方法的概念(强调表示手段、所表示现象的分布特征和指标特征)目前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一般有定点符号法、线状符号法、质底法、等值线法、定位图表法、围法、点数法、统计图法和运动线法。
表示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现象和物体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地图用途的要求(表示信息的精度及其使用的性质)。
定点符号法(以下简称符号法)是采用不同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符号,表示各自独立的各个物体的数量与质量特征的方法。
符号法以符号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反映物体的特定属性:符号的形状与颜色表示质量特征,即定性特征;符号的大小表示数量指标,即定量特征。
电子地图中利用符号的焦距、时间等变量反映现象的动态变化。
线状符号法:用线状符号表示呈线状或带状延伸分布的物体的质量特征。
线状符号在普通地图上的应用是常见的,如用线状符号表示水系、交通网、境界等。
线状符号除了表示上述要素外,常用来表示一定围专题要素的主要方向,如地质构造线(图2-8)、山脉的主要走向、气象上的锋、社会经济现象间的联系等。
线状符号可以用颜色和图形(形状),表示专题要素的质量特征,如区分海岸类型,区分不同的地质构造线(图2-8),表示某河段在不同时期河床的变迁位置。
线状符号一般不表示数量特征,符号的粗细只代表质量等级的差异,如主要和次要的区分。
质底法:是把全制图区域按照专题现象的某种指标划分区域或各种类型的分布围,在各界线围涂以颜色或填绘晕线、花纹(乃至注以注记),以显示连续而布满全制图区域的现象的属性差别(或区域间的差别)等值线:是专题要素数值相等的连线,例如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磁偏线、等震线、重力异常线等等。
围法:使用轮廓线、底色、晕线、注记、符号等整饰方法,在地图上表示某专题要素在制图区域间断而成片的分布围。
点数法:用一定大小的、形状相同的点子,表示分散分布现象的分布围、数量特征和分布密度的方法。
定位图表法:是一种用定位于现象分布围(整个制图区域或线状连续分布)某些地点或均匀配置于区域(或线状分布围)的一些相同类型的统计图表,表示全制图区域或沿某些线状分布围的呈周期性变化现象的方法。
分区统计图表:在制图区域各个区划单位(通常是以行政区为区划单位),按其相应的统计数据,描绘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以表示并比较各个区划单位现象的总和构成及动态,这种方法叫分区统计图表法。
统计图表通常描绘在地图上个相应的分区。
分级统计图法:是在整个制图区域的若干个小的区划单位(行政区划或其他区划单位),根据各分区资料的数量(相对)指标进行分级,并用相应色级或不同疏密的晕线,反映各区现象的集中程度或发展水平的分布差别。
运动线法:是用运动符号(箭头)和不同宽窄的“带”,在地图上表示现象的移动方向、路线及其数量、质量特征。
三、表示方法变种及其功能扩充表示方法与表达手段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表示方法和表达手段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两个科学畴。
(2)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3)两者互相配合以增强地图的功能。
(4)表示方法和表达手段是地图设计时应考虑的一个完整体系,它取决于地图用途、资料提供的可能等特点。
扩充方法:剖面法、解析图表法、金字塔图表法、三角形图表法、四、表示方法的比较(区别与联系)与配合,当相同表示手段的两种或多种表示方法配合时应怎样处理1、符号法和定位图表法联系:表示手段相近,都是用有定位意义的符号或图表表达现象的特征。
区别:(1)符号法反映呈点状分布的现象。
尽可能反映全部点的分布状况;定位图表法利用典型点上的现象来说明整个面上或线上现象的特征。
(2)符号法说明特定时刻的或某一段时期的现象;定位图表法主要用于说明周期性发生的现象。
(3)符号法每个点有较强的独立性,定位图表法表示一个点不能全面反映制图区域的现象。
2、符号法和分区统计图表法联系:两种表示方法表示的手段可以完全一样。
都可以表示现象的数、质量指标。
区别:符号法中的每个符号在地图上的位置代表具体物体的实地位置,它的大小表示该现象在该点的数量指标。
符号之间可以压盖。
其表示的是在空间呈点状分布现象的特征。
分区统计图表中的每个图形并不代表某一具体物体,而是代表某个区划单位某全部现象的总和,它可配置在区域的任一适当位置。
通常情况下图表之间不可以相互压盖。
其表示的是在空间呈点、线、面状分布现象的特征。
3、线状符号法与运动线法联系:线状符号法与运动线法均可用线状的符号表示定位于线(或两点间)的专题现象,有些图上两种方法形式上也颇相似。
区别:(1)线状符号法是表示实地呈线状分布现象的分布,是反映静态的现象;运动线法则反映各种分布特征现象的运动(或发展)状况,是反映动态的现象。
(2)线状符号法一般是反映现象的质量特征,如海岸类型、道路种类等等,运动线法则常用复杂的“带”表示现象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3)线状符号的结构一般比较简单,定位比较精确;运动线法的结构有时很复杂,定位亦不够精确,有时仅表示两点间的联系或概略的移动路线,在表示面状现象时,符号只表示运动的趋向,并无定位意义。
4、围法与质底法联系:围法与质底法都是反映面状分布现象的方法,并且都是以底色、晕线或花纹等形式反映质量特征为主的。
区别:(1)围法表示的是某一种或几种专题现象分布的具体围,几种现象的分布围可能会重叠,在围外无此类现象的地区成为空白。
质底法表示的是全制图区域按现象的质量指标进行的分区,分区不可能重叠,全区也无空白;围法能表示现象的渐进性和渗透性,而质底法一般不能表示现象的渐进性。
(2)围法往往是根据各具体现象的各自分布状况描绘它们的围轮廓,而质底法中的各区域则是在统一的原则和要求下,经过科学的概括而划分的。
所以,围法中各区域围是各自独立、互不依存的,不同现象的围轮廓的概括程度也不一定是同等的。
质底法中的分区单位间却有密切的联系,它们彼此毗连,有着同等的概括程度,如果这一分区围扩大,必然是另一区域缩小,不同的概括程度则会改变原来对分区指标的正确反映。
5、点数法与分级统计图法联系: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表示分散分布的现象的集中程度和发展水平。
区别:(1)表示的手段不同(2)分级统计图法能简单而鲜明地反映地区间的差别,尤其是反映各区域经济现象的不同发展水平,能得到各地区简单的相对数量指标的概念。
点数法能较好地现象分布的地理特征,它能反映现象的绝对指标。
(3)点数法比分级统计图法统计得详细,但分级统计图法更实用。
易于设计与制作。
6、分区统计图表法与分级统计图表法联系:分区统计图表法与分级统计图表法均是以统计资料为基础的表示方法。
他们都能反映各区划单元之间的数量差别,但不能反映每个区划单元部的具体差异。
区别:(1)分区统计图表法的分区比较固定,如以某一级行政区域为划分依据,分级统计图法则不然,它是以相对数量指标的分级为划分依据的(各级所包括的分区的数目不一定同等且不固定)。
当分级改变后,各色级的围也随之改变。
(2),当各个区划单元的数量指标值很接近时,从分区统计图表上很难看出它们的差别,而在分级统计地图上,只要适当地选择分级,就可清楚地表现出其微小的差别。
其次,在同一幅分区统计图表上,可以明显地反映出现象的几种指标的结构,分级统计图上则很困难。
但表示单个指标时,色级要比统计图表明显得多。
(3)分级统计图法可以与其他精确制图方法配合使用,但分区统计图表法较难配合,特别与符号法不宜一起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