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分数除法三|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272.00 KB
- 文档页数:6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除法(三)(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1. 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除法的含义,掌握“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 分数除以整数: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计算。
3. 整数除以分数: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2. 难点: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特别是当除数是假分数时,如何进行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计算器,教学视频。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分数除法的实际应用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互相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与分享:每组选取代表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板书设计1. 分数除法(三)2. 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典型例题。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2. 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分数除法的应用,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分数除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同时,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除法(三)》教学设计1.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师: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反馈:有6名同学在跳绳,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92。
师:看到这些信息,你们想知道什么呢?2.理解题意师:操场上参加活动的总人数是多少人呢?现在通过画一画、说一说来找一找好吗?师:有谁愿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反馈:我通过画图发现: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92是6人,那么91是3人,则操场上共有27人。
师:还能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师:你能用方程来解答此题吗?师:想想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师:我们可以利用哪一句话找出本题的等量关系呢?师:等量关系是怎样的呢?3.解决问题师:现在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并解答。
师:想一想,还能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师: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师: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解决的分数运用有什么特点呢?师:方程法是一种顺向思维,而算术法是一种逆向思维,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提倡用方程来解决。
4.完成试一试课件出示:“试一试”第一部分的信息。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写出等量关系吗?反馈:(1)踢足球人数×94=打篮球人数; (2)汽油的原价×2019=汽油的现价; (3)去年苹果产量+1200=今年的苹果产量 师:看来同学们能够利用分率句准确的找出等量关系,那么你能用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吗?课件出示:某月有9天休息日,休息日占这个月总天数的103。
这个月共有多少天?师:能说说这道题的等量关系吗?师:在练习本上,列出方程解答。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反馈并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1)弄清题意,设未知数,一般用x 表示;1.解方程。
2.一个书包打九折后是90元,这个书包的原价是多少元?画一画,想一想。
(1)打九折的意义是什么? (2)画一画。
(3)列方程解决问题。
3.看图列方程解答。
4.明家养60只鸭,鸭的只数是鸡的74,鸡有多少只?5.拓展提高明明看一本故事书,5天看了全书的52,第6天从第133页看起,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6.布置作业教材61页第2、3、4、5题。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除法(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2.掌握分数除分数的运算规律;3.能够通过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分数除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2.分数除分数的运算规律。
三、教学难点1.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问题转化为分数除法运算;2.分数除法的运用。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 概念导入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例如:1.如果每个学生分糖果时,每个人分得1/4颗,那么10颗糖果可以分给几个学生?2.如果5/6的巧克力被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能分得多少巧克力?2. 分数除分数的运算规律介绍分数除分数的运算规律,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例如:$\\frac{2}{3} ÷ \\frac{1}{4} = \\frac{2}{3} \\times \\frac{4}{1} =\\frac{8}{3}$3. 实际问题解决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例如:1.如果你有1/2公斤的糖果,你可以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请问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糖果?2.甲乘以1/2,得到的积是1/4,那么甲的数是多少?五、课堂练习针对所学知识的难点和易错点,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
例如:1.将2/3 ÷ 1/4 转化为乘法,答案是多少?2.1/4 ÷ 3,可以化成几个整数和几分之几?3.甲从500升多油中取出1/3,剩下的油的体积是多少升?六、作业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为下节课掌握更多知识做好准备。
七、板书设计分数除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分数除分数的运算规律实际问题的解决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引入分数除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到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在继续讲解分数除分数的运算规律时,通过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作为老师,需要把分数除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分数除分数的运算规律等知识点讲解得清晰易懂,同时也要深入了解学生对分数除法的掌握程度及掌握难度,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目,让学生真正掌握分数除法的知识。
《分数除法三》教学设计执教者:陇西县云田小学靳琳教学内容: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题意说出等量关系。
2、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能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能正确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是:确定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找出单位“1”的量,写出数量关系式。
1、全班人数的 4/7是20人。
关系式是()2、全场工人数的5/8 是女工。
关系式是()3、梨子的筐数是苹果筐数的3/4 。
关系式是()二、揭示课题、探究新知(一)出示本课学习目标(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多媒体呈现情景图(例题)。
师:同学们的课外活动真是丰富多彩,请大家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发言。
根据情景图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2.师指导同学们探索:(1)审题: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2)找出题目中的单位“1”。
(3)找出等量关系。
(4)尝试画出线段图并进行展示。
(5)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且解答。
3.汇报交流(1)师请同学们投影展示自己的做题过程,让其他同学指出问题并改正。
(2)小结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三、巩固新知1、操场上打篮球的有4人, 是踢足球人数的 4/9 , 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展示。
四、练习提升1.某月双休日共有9天,是这个月总天数的3/10 ,这个月有多少天?2.操场上踢足球的有9人,踢毽子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 1/3 ,踢毽子的有多少人?(1)分小组讨论。
(2)个别小组自评。
(3)老师评价并鼓励。
五、课堂总结解答单位“1”是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的基本策略是什么?单位“1”是未知量,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一种是方程解,另一种是算术解。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除法》(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除法》(三)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和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他们能够理解和转化整数除法到分数除法的思维过程。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思维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性和分析能力,他们对于分数的概念和运算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理解和应用分数除法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于分数除法的概念理解不清晰,对于除以一个分数的运算方法不够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这些认知困难,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除法的概念的理解和转化。
2.分数除法运算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的讲解,以及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练习纸和作业本。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情境,如分配物品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分配的物品的分数。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分数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过程。
《分数除法(三)》◆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思路说明《分数除法三》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本课的教学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主要引导探究法和观察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根据《新课标》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本节课学生主要以自主尝试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属于“数与代数”中这一领域,是在学过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学习分数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五年级的学生对分数有一定的理解,掌握了分数乘法、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认识了倒数,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解决问题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懂得学习数学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用方程解决有关简单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3 分数除法(三)》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3 分数除法(三)》是学生在掌握了分数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之后进行深入学习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分数除法运算的计算法则,并能灵活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除法基础知识,对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除法运算的计算法则,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过程。
2.能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除法运算的计算法则。
2.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分数除法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运算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包括教材内容、例题、练习题等。
2.教学案例:准备一些实际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道具,如图片、卡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道具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回顾分数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例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分数除法运算的计算法则。
3.操练(10分钟)根据例题的计算法则,让学生进行一些类似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3课时 分数除法(三)
教材第60~62页内容。
1.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3.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多角度、多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能应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能正确地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春季运动会马上就要举行了,你最喜欢哪项运动?你准备参加哪项运动?
师出示第60页课件图。
师: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们在参加什么活动?
同学们先观察后想一想,说一说。
引导学生观察后汇报,有6名同学在跳绳,是参加活动总人数的9
2。
二、新知探究
1.提出问题。
师:你们能根据情境图提出什么问题?
同学们思考后回答:操场上参加活动的总人数是多少?
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也可以让学生画一画,用图形表示题意。
师:6名同学是操场上活动总人数的9
2,也就是以活动总人数为单位“1”,6个同学占9
2。
6人 师引导学生看图回答:总数的92是6个人,那么9
1是3个人,活动总人数是9个9
1,也就是9个3,所以操场上共有9×3=27(人)。
2.列方程解决问题。
师出示课件教材第60页问题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师:请同学们根据教材中的情景图,说一说“跳绳人数是总人数的9
2”,是什么意思?
学生看图思考再指名学生汇报。
生1:跳绳人数是活动总人数的9
2。
生2:活动总人数的9
2正好是跳绳的人数。
生3:活动总人数的9
2,相当于跳绳的人数。
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引导学生找等量关系。
师:同学们现在能根据提出的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吗?
学生们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互相展示。
引导学生回答:参加活动总人数×9
2=跳绳人数 师:怎样列方程呢?
师让学生根据等量关系,独立列出方程。
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汇报,并请汇报的同学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
解:设操场上有x 人参加活动。
3.教材第61页“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完成问题一中的三个问题。
学生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指名学生汇报:
(1)踢足球的人数×9
4=打篮球的人数。
(2)汽油的原价×20
19=汽油的现价。
(3)去年的苹果产量+1200 kg =今年的产量。
师出示课件问题二。
引导学生读懂题意,题中有哪些量?它们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
要求学生画图寻找数量关系,做好后,小组内交流展示,指名学生汇报: 解:设这个月共有x 天。
答:这个月共有30天。
同学们根据上面的解题过程,想一想,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小结:
先根据题意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再找出未知条件,设为x,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最后写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1题。
(1)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再让学生根据题意画一画,想一想。
(3)要求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和画的图,找出等量关系。
(4)独立列出方程,小组内互相交流,指名学生汇报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2题。
(1)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读题,寻找题中的数学信息。
(2)根据题意,找出每小题的等量关系,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所找的等量关系,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3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课后练习
分数除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