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日本文学史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日本古代文学简史复习笔记摘要目录序章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学史 (1)一、日本历史分期 (1)1.早期历史 (1)2.封建社会 (1)3.近代社会 (1)4.战后社会 (1)二、日本文学史分期 (1)1.上古文学 (1)2.中古文学 (2)3.中世纪文学 (2)4.近世文学 (2)5.近代文学 (2)第一章上古文学 (3)一、散文 (3)1. 神话等 (3)2.祭祀文学 (3)二、韵文 (3)1.记纪歌谣 (3)2.《万叶集》 (3)3.汉诗文 (3)第二章中古文学 (4)一、散文 (4)1.物语文学 (4)2.说话 (4)3.日记文学 (4)4.随笔 (4)二、韵文 (5)1.汉诗 (5)2.和歌 (5)3.歌谣 (5)三、艺能 (5)1.雅乐 (5)2.田乐 (5)3.猿乐 (5)第三章中世纪文学 (6)一、散文 (6)1.物语文学 (6)2.说话 (6)3.随笔 (6)4.日记.纪行(游记) (6)二、韵文 (7)1.和歌 (7)2.连歌 (7)3.歌谣 (7)4.汉诗文 (7)第四章近世文学 (8)一、诗歌 (8)1.俳谐 (8)2.狂歌 (8)3.川柳 (8)4.和歌 (8)5.国学 (8)二、戏曲 (8)1.净琉璃 (8)2.歌舞伎 (8)三、小说 (8)1.假名草子 (8)2.浮世草子 (8)3.读本 (9)4.洒落本 (9)5.人情本 (9)6.滑稽本 (9)序章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学史一、日本历史分期1.早期历史旧石器时代(——约1万2千年前)绳文时代(约1万2千年前——公元前3世纪)弥生时代(前3世纪——3世纪)古坟时代(300——600)2.封建社会飞鸟时代(600——710)奈良时代(710——794)平安时代(794——1190)镰仓时代(1190——1334)南北朝时代(1334——1392)室町时代(1392——1573)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1江户时代(1603——1868)3.近代社会明治时代(1868——1912)大正时代(1912——1926)昭和时代前期(1926——1945)4.战后社会昭和时代后期(1945——1988)平成时代(1988——今)二、日本文学史分期1.上古文学以奈良时代为主,时间跨度主要在8世纪(<日>上代文学)。
日本文学史王朝文学(8世纪至1868年)近代文学(1869~1912)现代文学(1913~)王朝文学(8世纪至1868年)奈良时期(8世纪)《古事记》《日本书纪》《风土记》【神话传说,古歌谣】【日本国史】【自然状况,风土人情】汉诗集《怀风藻》标志着文人诗歌创作的肇始和歌集《万叶集》的编撰成功代表着日本诗歌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平安时期(8~12世纪)汉文学热持续一个世纪之久敕撰诗集《古今和歌集》恢复了日本民族诗歌的地位散文:《竹取物语》《伊势物语》开辟了传奇物语和歌物语的两条道路《宇津保物语》开长篇物语的先河,为《源氏物语》的诞生奠定基础《源氏物语》【紫式部沉郁、凄婉笔调】私小说:《蜻蛉日记》《和泉式部日记》《更级日记》女性散文:清少纳言随笔《枕草子》【观察敏锐细腻,纤柔清丽】散文:佛教说话集《今昔物语》历史物语《大镜物语》镰仓室町时期(12~16世纪)1205年《新古今和歌集》连歌和俳谐兴起【二条良基、山崎宗鉴】散文:军记物语【新兴武士生活】——《平家物语》【平清盛】反映了贵族社会向武士社会转变的时代本质僧人随笔——鸭长明《方丈记》吉田兼好《徒然草》能与狂言——日本戏剧开端江户时期(17~19世纪)町人阶段(市民阶层)作为社会的主体逐渐成为文学作品的欣赏者松尾芭蕉在贞门、谈林俳谐的基础上推出了世俗化的蕉风俳谐井原西鹤【町人的商业生活和享乐生活】,丰富了浮世草子(风俗小说)的创作内容近松门左卫门【净琉璃(木偶戏)】,社会下层人物生离死别、喜怒哀乐以俗为美→轻文学(戏作文学),给后世文学带来一定消极影响近代文学(1869~1912)明治时期(1868~1911)1868年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文学开始的标志坪内逍遥(1859~1935),小说理论《小说神髓》,具有近代文学启蒙的性质二叶亭四迷,近代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浮云》森鸥外相继发表近代最早的浪漫主义小说《舞姬》,确立了近代文学的发展方向砚友社作家群的代表尾崎红叶(1867~1903)《金色夜叉》是19世纪末最畅销的小说20世纪初,受西方影响,自然主义文学兴起。
日本文学史
日本文学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最早出现在《古事记》和《日本记》中,这些文字可以说是形式庄严而言情温文,把神话故事和具体的政治历史联系起来。
至公元704年,太宗大德开创了日本文学形式,建立了一种类似诗歌的文学形式,并采用一种叫做拗音的新发音。
此后,日本文学史进入坛歌文学(公元850至1185年)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主题围绕着传奇的出没、朝廷佩楯的赞美,以及个人的表白,坛歌受宫廷贵族统治,正德正直地展示出一种贵族文化和文学精神。
随后,日本文学史又进入到美人记(公元1185至1333年)与炼书(公元1333至1568年)的黄金时期。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世界级的伟大作家,他们创作出了著名的美人记(如晴明天子记)、炼书(如深月书)等多部尖端文学作品,对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此之后的江户时代(公元1568至1868年)就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作家,他们受到欧洲文学的影响,创作出了不少拟真和伪经赋体的文学作品,其中以榛名太郎、夏目漱石(也就是夏目漱口)为首的朱子集浪漫派尤其引起了极大关注,受到欧洲文学影响,记叙和抒情变得更加深刻。
20世纪以来,文学以及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日本摄影文学,实验文学,跨文化文学,新闻文学,科幻文学,写实文学等多种样式的文学出现,表达出社会的变化。
日本文学发展的历史虽然有限,却也本身具有极高的价值。
到今天,日本文学不断融入世界文化,得到了全球的认可。
日本文学史按照历史时代划分,最常见的划分方法:上古(大和、奈良时代)——文学萌芽期~迁都平安(794年);中古(平安时代)——迁都平安~镰仓幕府成立(1192年);中世(镰仓、室町时代)——镰仓幕府成立~江户幕府成立(1603年);近世(江户时代)——江户幕府成立~明治维新(1868年);近(现)代(明治、大正、昭和、平成时代)——明治维新~迄今。
第一节:上古文学概观1、特征:以“情”为主,主要指作者的情感;从阶级角度来讲,“贵族文学”。
2、两大时期:“口承文学时代”:专职叙古师“语部”;文学形式:以叙事文学为主;是后世日本“神话、传说、古歌谣”以及祭祀用的祈祷文“祝词”的原型。
文学作者:集体创作。
创作主题:对神灵和超人英雄的崇拜。
原始宗教色彩。
“记载文学时代”:公园4~5世纪,汉字传入日本。
宫廷贵族开始用汉字记载历史事件或文学作品。
表现形式:多元化。
“まことの精神”(清明诚挚之心)——万叶集中表现出来的纯朴真实、坦率雄浑的精神。
作者:个人或集体创作。
代表作:《古事记》《日本书纪》《风土记》的完成,标志着日本神话与传说的集成统一。
《万叶集》的问世,确立了日本诗歌的基本形式。
《怀风藻》:证明了作为外来文化之汉诗文的盛行。
“祝词”“宣命”的出现,表明了祭祀文学的形成。
《歌经标式》的问世,开创了《歌论》的先河;《日本灵异记》被视为“说话文学”的先驱之作。
《古语拾遗》、《高桥氏文》作为历史文献对上代部族神话传说的翔实记述。
3、最早的文学典籍是《古事记》、《日本书纪》及《风土记》。
前两部著作追记了日本国史,后一部则记载了日本各地自然状况、风土人情。
两者均收录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和生动的古歌谣。
稍后出现的汉诗集《怀风藻》标志着文人诗歌创作的肇始,而和歌集《万叶集》的编撰成功则代表着日本诗歌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日本文学史序说.上卷
日本文学史遥远而神秘,它从公元7世纪就汇集了日本历史上许多声望的文学作品。
它的
起源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古典文学、中古文学和近代文学。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是指以古代神话为主题的文学创作,主要代表作品是《日本百家和古代史诗》。
这些古典作品描绘了浪漫和傲慢的古代神话,内容涉及历史、哲学、宗教、自然,尤其是表达了日本民众对西方文化的看法。
中古文学是日本文学史序说的第二个阶段,主要有五种:摩尔经文、纪传文学、抒情诗、
楚辞歌话和舞蹈。
这些作品集中反映了日本从古代极端神话到中古神话的历史过程。
从唐
朝(710-794年)开始,许多中古文学作品被收录到著名的史诗《日本古典文学集》中。
近代文学是第三阶段,中国明朝统治下的日本开始演变出近代文学的样子,其中最著名的
是《石鱼传》,它反映了18世纪的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日本文学史序说是按照时间顺序推移来展示日本文学发展过程的历史文脉,它揭示了日本
文化及其发展经过的重要性,并反映出不断更新的文化思想。
第一章上代文学1、当时,日本没有独自的文字表达方式,所以歌谣、神话基本上都是依靠口头传承的。
这被称为“口承文学”。
2、在口承文学时代,要用异国的文字忠实的记录下日本本土的歌谣、神话,是极为困难的。
尽管如此,还是产生了所谓的万葉仮名,用以记录诗歌文学。
3、日本最早的和歌集是万葉集。
4、日本最古老的汉诗集是懐風藻。
5、日本现存最早的书籍是古事記。
6、《古事记》由上中下三卷构成。
上卷记录神代之事,也就是神话和传说;中卷记录了从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到第十五代天皇应神天皇之间发生的事情;既有神话,也有史实,不完全属于帝记;下卷记录了第十六代天皇仁德天皇到第三十三代天皇推古天皇之间发生的事情,基本上属于帝記。
7、《古事记》采用古汉语、变体汉文和假名注音相杂的“和漢混淆体”。
8、仿照中国历代正史而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被称为日本第一部敕撰正史的是日本書紀。
9、《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中收录了不少古代歌谣,这些古代歌谣总称为記紀歌謡。
10、就在《古事记》编撰的第二年,天明天皇下诏撰修各国的地方志。
目前仅存的只有五国风土记,即常陸風土記、播磨風土記、出雲風土記、肥前風土記和豊後風土記,其中只有出雲風土記保存完好。
11、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万葉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史的开端。
关于其编者,有学者认为是大伴家持。
万叶集收录和歌约4500首,其中短歌约4200首。
12、万叶集的和歌按照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类,即雑歌、相聞和挽歌。
第二章中古文学1、平安迁都以后,日本的传统诗歌“和歌”的地位逐渐降低,成为“私人空间”的文学。
此时编撰的三部敕撰集凌雲集、文化秀麗集、経国集反映了当时汉诗文兴盛的时代特征。
日本文学史上又称这个时期为国風暗黒時代。
2、第一部皇帝下令编撰的敕撰和歌集是古今和歌集。
3、假名的普及使日常语的自由变现成为可能,带来了色彩斑斓的假名文字散文文学。
其中主要文学成果是物語文学。
物语文学最初有两大形态,作り物語和歌物語。
4、第一部物语是竹取物語,被称作物語の出で来はじめの親(物语之始祖),是最早的虚构物语。
简说日本文学史日本文学史的分期日本历史经历了大和(三世纪至七世纪)、奈良(710—794)、平安(794一1192)、镰仓(1192一1333)、南北朝(1334-1392)、室町(1392—1600)、江户(1600~1868)、明治(1868—1912)、大正(1912一1926)、昭和(1926—1988)、平成(1989-)等朝代。
古代文学.包括奈良时代和平安王朝时代的文学。
这一时期古代处于奴隶制的社会条件下,经历了大和时代的口头文学,奈良时代确立起借用汉字汉文的书面文学。
氏族时代的英雄故事和传说说,在《古事记>》、《日本书纪》、《风土记》中被记录下来,同时创作了开日本汉诗文先河的《怀风藻》和《凌云集》等。
《万叶集》集录长歌二百六十余首,短歌四千余首,深刻地表现了大化革新前后日本社会变革的状貌,成为奈良文学的顶峰。
延历十三年(794),京城由平城京迁至平安京,文学随之进入王朝时代。
《古今和歌集》确立了日本短歌的基本形式,成为敕撰集之始。
除短歌外,物语在这一时代也有长足的发展、出现了《竹取物语》、《落洼物语》、《字津保物语》等“虚构物语”和《伊势物语》、《大和物语》等“歌物语”,以及集两者大成者的《源氏物语》。
这一时代随笔、日记文学也很发达,代表作有《枕草子》、《蜻蛉日记》等。
中世、近世文学,包括镰仓、室町时代和江户时代的文学。
日本中世纪是武士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时代。
武士阶级的兴衰也决定了这一时期的文学特征。
日本称镰仓、室町时代为“中世”,称江户时代为“近世”,前者以日本封建社会的确立与发展为标志,后者以封建社会由鼎盛走向衰落为标志。
镰仓、室阿时代表现武士阶级战斗历史的军纪文学流传甚广,出现了《平家物语》、《义经记》、《太平记》等。
随笔、纪行、日记文学受隐遁思想影响,代表作有鸭长明的《方文记》、吉田兼好的《徒然草》等。
镰仓时期在后鸟羽院主持下完成的《新古今和歌集》,表达了“余清”、“妖艳”的美。
日本文学史的分期
日本历史经历了大和(三世纪至七世纪)、奈良(710—794)、平安(794一1192)、镰仓(1192一1333)、南北朝(1334-1392)、室町(1392—1600)、江户(1600~1868)、明治(1868—1912)、大正(1912一1926)、昭和(1926—1988)、平成(1989-)等朝代。
古代文学.包括奈良时代和平安王朝时代的文学。
这一时期古代处于奴隶制的社会条件下,经历了大和时代的口头文学,奈良时代确立起借用汉字汉文的书面文学。
氏族时代的英雄故事和传说说,在《古事记>》、《日本书纪》、《风土记》中被记录下来,同时创作了开日本汉诗文先河的《怀风藻》和《凌云集》等。
《万叶集》集录长歌二百六十余首,短歌四千余首,深刻地表现了大化革新前后日本社会变革的状貌,成为奈良文学的顶峰。
延历十三年(794),京城由平城京迁至平安京,文学随之进入王朝时代。
《古今和歌集》确立了日本短歌的基本形式,成为敕撰集之始。
除短歌外,物语在这一时代也有长足的发展、出现了《竹取物语》、《落洼物语》、《字津保物语》等“虚构物语”和《伊势物语》、《大和物语》等“歌物语”,以及集两者大成者的《源氏物语》。
这一时代随笔、日记文学也很发达,代表作有《枕草子》、《蜻蛉日记》等。
中世、近世文学,包括镰仓、室町时代和江户时代的文学。
日本中世纪是武士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时代。
武士阶级的兴衰也决定了这一时期的文学特征。
日本称镰仓、室町时代为“中世”,称江户时代为“近世”,前者以日本封建社会的确立与发展为标志,后者以封建社会由鼎盛走向衰落为标志。
镰仓、室阿时代表现武士阶级战斗历史的军纪文学流传甚广,出现了《平家物语》、《义经记》、《太平记》等。
随笔、纪行、日记文学受隐遁思想影响,代表作有鸭长明的《方文记》、吉田兼好的《徒然草》等。
镰仓时期在后鸟羽院主持下完成的《新古今和歌集》,表达了“余清”、“妖艳”的美。
其后和歌诗坛出现了二条、京极、冷泉三家的长期对立。
室町时代和歌衰落,连歌兴起,出现了宗砌、心敬、宗祗、宗长等杰出的连歌师。
世阿弥的出现,推动了戏剧能的迅速发展。
出现于镰仓时代的五山文学,创造了中世汉文学的黄金时期。
江户文学始于十七世纪,延续二百余年。
这期间町人阶级成长起来,商品经济对文学的影响是深刻的。
井原西鹤的浮世草子《好色一代男》、《好色五人女》等,深刻地描绘了町人世界的生活状貌。
其后小说出现了洒落本、黄表纸、人情本、滑稽本、会卷、谈本等多种形式,杰出作家作品有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语》、山东京传的《江户产风流烤鱼串》、曲亭马琴的《南总里见八大传入十返舍一九的《东海道徒步旅行记》、式亭三马的《浮世澡堂》等。
俳谐经贞门、谈林两派,至芭蕉达于顶峰。
芭蕉死后,蕉门衰落。
其后与谢芜村、加藤晓台发动中兴俳谐,一度使俳谐恢复青春。
小林一茶、夏目成美扩大了俳谐的题材。
在俳谐流行的过程中,川柳与狂歌也发展起来。
和歌在江户前期出现了下河边长流、契冲、荷田春满等代表人物,后期有贺茂真渊、小泽芦庵等改革派及香川景材的桂园派。
江户戏剧的代表人物为近松门左卫门,在他推动下,净琉璃、歌舞伎发展成为最完备的古典戏剧。
镰仓、室町时代怫教影响最大,而江户时期儒家思想的影响最广。
藤原惺窝、新井白石的朱子学,中江藤树的阳明学,伊藤仁斋、获生祖徕的古学等,均对日本文学产生广泛的影响。
对儒学采取批判态度的国学在江户后期有很大发展,主要代表者为本居宣长。
近代文学,即明治时代的文学,始于明治维新,止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维新后最初二十年,文学处于启蒙阶段。
福泽谕吉、西周、中江兆民等最早将资本主义文明介绍到日本。
丹羽纯一郎的译著和矢野龙溪的《经国美谈》、末广铁肠的《雪中梅》等政治小说,在这一时期影响颇大。
1885年坪内逍遥发表《小说神髓》,1887年二叶亭四迷发表长篇小说《浮云》,表明了写实主义理论与创作开始在日本生根。
同期尚有尾崎红叶、幸田露伴、樋口一叶创作的写实主义小说。
1890年森鸥外发表浪漫主义小说《舞姬》,其后北村透谷发表的评论《内部生命论》、岛崎藤村发表的新诗《嫩菜集》等,都对浪漫主义的高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明星派及其诗人与谢野铁干、与谢野晶子等,也为浪漫主义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泉镜花的观念小说,系浪漫主义的晚期佳作。
日俄战争(19O4-1905)结束后,浪漫主义消退,自然主义崛起。
岛崎藤村的《破戒》、田山花袋的《棉被》,奠定了自然主义的基础。
此后自然主义向私小说发展.出现了正宗白鸟的《向何处去》、德田秋声的《新家庭》、岩野泡鸣的《放浪》等。
晚起的广津和郎等形成的奇迹派,为自然派的支脉。
与自然主义相联系的,尚有正冈子规的写生论,石川啄木、上歧善麻吕等人的和歌。
明治末期,反自然主义的作家与流派开始流行。
为首者为森鸥外与夏自漱石。
具有浪浸性格的鸥外创作了长篇小说《青年》、《雁》和历史小说《阿部一族》,表现了清醒的理智主义。
漱石发表了《我是描》,对资本主义文明提出了批评。
以后他又创作《三四郎》、《从此以后》、《门》等小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白桦派文学步入文坛。
武者小路实笃的《幸福者》、志贺直哉的《在城崎》、《暗夜行路》、有岛武郎的《该隐的末裔》等,表达了强烈的人道主义。
新思潮派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延续至二十年代初。
代表作家作品有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鼻子》、《河童》,菊池宽的《父归》、《恩仇必报》,山本有三的《杀婴》等,一方面追求理智,一方面讲求技巧。
唯美主义作家也是和自然主义敌对的,诗歌方面的代表有木下(上木下工)太郎、北原白秋等,小说方面的代表有谷崎润一郎、永井荷风、佐藤春夫等。
现代文学,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指大正后期、昭和年代及平成年代的文学。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初日本工人运动很发达,从而推动无产阶级文艺运动走向高潮。
叶山嘉树的《海上的人们》,小林多喜二的《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五日》、《蟹工船》,中野重治的诗集,德永直的《没有太阳的街》等,极大地鼓舞了广大革命群众。
与无产阶级文艺对垒的新感觉派,主要作家作品有横光利一的《太阳》、《机械》、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雪国》等。
其后新兴艺术派的井伏缚二、林芙美子等人,一度很活跃;新心理主义文学出现了堀辰雄、伊藤整等新人。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曾使很多作家卷进鼓吹能争的歧途。
侵略战争的失败,使日本获得了民主改革的机会。
战后初期阶段,民主主义文学发展很快。
宫本百合子的小说受到欢迎。
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对战争采取批判态度的战后派作家野间宏、椎名麟三、梅崎春生、中村真一郎、武田泰淳等登上文坛,其后尚有三岛由纪夫、大同升平、安部公房等第二次战后派登场。
五十年代中期,吉行淳之介、安冈章太郎、小岛信夫、庄野润三、远藤周作等第三代新人,以其城市生活题材引起人们注意。
五十年代后期,石原慎太郎、大江健三郎、开高健等人的反传统道德的小说开始流行起来。
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六十年代,有吉佐和子、水上勉、北杜夫、丸谷才一、清冈卓行等的作品受到欢迎。
七十年代前期在《作人》杂志周围,团结了关心社会问题的作家高桥和已、小田实、真继伸彦、柴田翔等。
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被称为“内向的一代”作家开始崭露头角,主要有古井由吉、后藤明生、黑井千次、阿部昭、小川国夫等人。
之后,“空虚的一代”登上文坛、代表作家有村上龙、三田诚广、立松和平、高桥三千纲、中立健次等。
战后,推理小说有很大发展,五十年代开始,松本清张以社会派推理小说赢得了广大的读者,其后出
现了佐野洋、三好彻、森村诚一等众多推理小说作家。
在大众化的文学中,将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统一起来的井上靖,创作了被称为“中间小说”的《斗牛》、《冰壁》等,受到欢迎。
战后大众文学中著名作家尚有大佛次郎、山本周五郎、新田次郎、立原正秋、五木宽之、星新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