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2021届新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项训练(6)修辞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24.03 KB
- 文档页数:6
专题六修辞手法《2021年广东省一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中对此学问点的要求是“理解和运用常见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比方、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力量层次为B、C:理解、分析综合。
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要求推断选出修辞手法运用正确的一项或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在具体语境中考查同学运用修辞的力量。
学考《考试大纲》规定的九种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学考考纲明确要求的有以下九种:比方、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一般说,比方、夸张、比拟、借代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和设问是增加语气类。
这九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下面做简要归纳。
1.比方: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生疏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浅显、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方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方词。
(比方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方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方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比方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例句: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比方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
(朱自清《荷塘月色》)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是(比方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喻体)。
例句: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
(冰心《荷叶·母亲》)明喻在形式上是相像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消灭喻体,本体与比方词都不消灭。
例句:我好像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鲁迅《家乡》)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比方”即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专题六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探考情悟真题【考情探究】考点内容要求考题示例常考题型预测热度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选用句式:能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恰当的句式来更好地表情达意E级2018课标全国Ⅱ,212017浙江,52016山东,172015浙江,5选择题主观题★★★☆☆仿用句式:给定仿用“母句”,规定话题或情境,涉及修辞、句式、表达、照应等内容变换句式:能根据一定要求将所提供的句子准确变换为适应语境要求的句子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主要考查修辞特点、修辞效果分析解读 1.选用句式指按照题干的要求结合具体语境选用最恰当的句式来表情达意,除对句式有要求外,还要求语意准确,与语境协调。
2.仿用句式指给出一定的语境,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造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相似)、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或者另造一个或多个句式与例句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表达技巧、写作风格与例句一致,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3.变换句式是一种考查语言表达应用能力的常用题型,这种题型要求在保持句子原意的前提下,根据题干要求进行句式的变换。
4.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指积极地、随情应景地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极尽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使所说所写呈现出形象性、具体性和生动性。
做好修辞题的前提是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
虽然近五年课标卷考查很少,但高考题型无论怎样变化,不变的是对考生基本语言素养、基本表达能力的考查。
以考纲为纲、以语基为本扎扎实实地做好考点复习,这样就能以不变(考点)应万变(题型),也就不会因题型的调整而让我们顾此失彼、舍本逐末地打乱复习计划。
【真题探秘】破考点练考向【考点集训】1.(2019宁夏大学附属中学一模,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6分)示例:一枝一叶总关情,利民之事、兴民之业,以民为本是伟大复兴的康庄道。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项训练(6)修辞方法1.下列诗词中,不含借代的一项是( )。
A.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B.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C.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D.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3.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这时,具有惰性的传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时的包袱。
B.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分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
C.已到了春季,这些日子还像寒冬时一样冷得厉害。
D. 远远地看见一座椭圆型建筑,像是体育馆。
4.下列各句中,用了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B.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C.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D.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5.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B.土地说:我要接近天空/于是,山脉耸起。
C.我们将来也不满足,除非正义和公正犹如江河之波涛, 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D.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作“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6.下列诗句中没有采用即景起兴手法的一句是( )A.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B.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C.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D.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7.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8.下列俗话所有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弹打出头鸟A.化干戈为玉帛B.强扭的瓜不甜C.饭后三百步,不用进药铺D.半路杀出个程咬金9.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专题六修辞手法1.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②他像冬眠的蛹,沉睡在自己的天地里。
③他虽然没有上过几年学,但靠自修,肚子里的墨水也不少。
④剥削阶级是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A.①借代②比喻③借代④比喻B.①比喻②拟人③比喻④借代C.①借代②拟人③借代④借代D.①比喻②比喻③借代④比喻答案:A2.选出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②莫非中国式的历史论,也将沟通了中国人的文学论欤?③在中国,从道士听论道,从批评家听谈文,都令人毛孔痉挛,汗不敢出。
A.设问反问夸张B.反问比喻借代C.排比借代比喻 D.设问反问比喻答案:A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③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
A.比喻设问对偶 B.设问对偶比喻C.对偶比喻设问 D.对偶设问比喻答案:D4.下列句子在修辞手法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我们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B.区长的意思,要放长线钓大鱼,设法打进他们的组织里去。
C.小妹妹拉达,是一只雏凤。
D.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队伍又出发了。
解析:D句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其余句都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答案:D5.从采用修辞手法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A.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
B.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进的旅人。
C.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
D.塑像塑得精致、细腻,一个个都像活的。
解析:D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其余句都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答案:D6.下列对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②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6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C ) 我曾多次来过西安,也曾多次感觉到过,而且说出来过:西安是一块宝地。
在这里,中国古代文化仿佛阳光、空气一般,弥漫城中。
唐代著名诗人的那些名篇名句,很多都与西安有牵连。
谁看到灞桥、渭水等等的名字不会立即神往盛唐呢?谁走过丈八沟、乐游原这样的地方不会立即想到杜甫、李商隐的名篇呢?____________。
A.这里到处都是梦,神奇的梦;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B.这里是一个梦和诗的世界: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C.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D.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解析:这段文字主要是写弥漫在西安的诗,整体的思路是:从神往盛唐——想到杜甫、李商隐的名篇——处处是诗。
C项说“这里到处是诗”,对上文进行了小结,与上文的衔接最为紧密。
2.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B )不止一位先贤指出,一个人无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没有机会向他人讲述,他绝不会感到快乐。
一个人无论遭遇怎样的不幸,如果有向心爱的人倾诉的机会,他的痛苦自然会减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任何人倾听,绝对的孤独,快乐会成为失望,痛苦会成为绝望!A.没有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没有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B.没有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没有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C.痛苦没有人分担是最可怕的痛苦,快乐没有人分享的绝非真正的快乐D.快乐没有人分享的绝非真正的快乐,痛苦没有人分担是最可怕的痛苦解析:从连贯上讲,“没有……没有”是一致的句式表达;从意思和结构上讲,先说“快乐”再说“痛苦”是对前文的自然衔接和对下文的提示。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修辞手法)(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3年伊始,社会上出现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很多人废寝忘食地追电视剧《狂飙》。
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这部剧的收视率和口碑一路狂飙。
该剧采用正叙与倒叙交叉的手法,表现时代发展变迁下的社会图景。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与政法系统进步,黑恶势力在人情社会中崛起,在法治社会中覆灭,最终被一网打尽。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经历着社会的摔打,经历了良心的拷问。
创作者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抽丝剥茧地讲述黑恶势力不断攀附权贵,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以及一代代警察前仆后继,与黑恶势力搏击到底的经历,彰显出国家清除黑恶势力的决心,更昭示着弊绝风清的治国盛景已然到来,彰显了极强的现实意义。
众多实力派演员的演绎,赋予了角色鲜活的生命力。
他们身上都带着各自的社会身份特点与个人生活痕迹,无论是发型着装还是行为动作,都极其自然、贴合,同时又具有代表性,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同时,剧作营造了丰厚的、多层次的戏剧场景,提高了观众的代入感。
1.请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国家版本馆,开馆了!国家版本馆以“一总三分”的格局。
充分展现了大国形象和新时代的风采,俯瞰京华的中央总馆,北望渭川的西安分馆,放怀江南的杭州分馆,臂挽流溪的广州分馆,向普罗大众讲述文明的故事。
中央总馆“斯文在兹——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一件件弥足珍贵的展品,让人叹为观止。
有记载“版”字的商代版方鼎,有铭刻着“中国”的何尊,有苏轼行草楷书法的宋拓本《西楼苏帖》,还有刻着《长恨歌》的清代象牙扇骨,等等。
历朝历代的瑰宝荟萃一堂,彰显了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除了展示外,版本馆还具有保藏功能。
保藏区里收藏了数千年间各种类型的版本,如陶石、碧骨、金属、竹木、纸张、数字媒体等。
版本上所承载的信息反映出了丰富多元的社会风貌。
可见,建立专门的国家版本馆,征集、收藏各类图书典籍和具有文化与时代印记的资料、器物等,必能进一步彰显国家形象、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语用专题训练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打比方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来说明事物特水寒彻骨,浑身颤抖。
先砍去那些芦苇,那些世上最美的芦苇,那些离不开太湖、太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
我们从米芾的评论中可答案1.运用了比喻手法,用“树”为喻体表达植根、扎根情怀,呈现对黑土地的感情之深;运用排比手法,层层推进,呈现对黑土地的感情之强烈与不可抑制;四句喻体逐渐具体化,最终以“白桦树”为喻体,呈现黑土地独有的地域色彩,表达了只有而且唯有“黑土地”才是自己情感倾诉的对象。
2.句中“满载渣土的卡车”比喻“太阳系里飞驰的彗星或者小行星”,“其表面的尘埃、气体和水分”比喻“卡车在大街上掉下了渣土”,“流浪猫小白”比喻“我们的地球”。
原本比较抽象的流星雨出现的过程,通过打比方的说明方式,介绍得具体准确、生动形象,让我们有了比较具体清晰的了解。
3.将节令饮食比喻为写文章、练功夫,形象生动地阐述了节令饮食十分讲究时节的特点。
4.①三个“那些”构成排比,层层扩展,步步加深,点出芦苇的特点,表达作者对割去这些芦苇的不舍,增强语势。
②“离不开太湖、太湖也离不开它们”使用顶真,环环相扣,强化力度,突出二者彼此相依的紧密关系,含蓄地表明作者不愿破坏自然的态度。
5.“夏似蒸笼,冬似冰窟”将实验室夏天和冬天的环境分别比喻成蒸笼和冰窟,形象生动地写出实验室夏天酷暑冬天严寒的艰苦条件,赞美科学家不畏艰难困苦的科研精神;引用庄子“初生牛犊不怕虎”赞美了科学家邹竞年轻有为,急国家之所急,敢作敢为的奋发精神,语言典雅,增强情感表现力。
6.(1)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喻和比拟(2)表达效果:①“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颜真卿的字具有刚韧气质和雄浑气势。
②“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颜真卿的字具有“骨气”之美,也写出了颜真卿其人的刚烈雄壮。
2021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修辞手法题型指导+专项练习题一、比喻1.定义比喻又叫打比方,即用有相似点的某些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做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显特征,可分为三种。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体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老狐狸你不要灌迷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
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这种叫“博喻”。
4.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且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只看有没有“像、似、是”之类的词语。
下面几例都不是比喻句。
(1)她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作比较(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猜度(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项训练(6)修辞方法1.下列诗词中,不含借代的一项是( )。
A.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B.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C.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D.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3.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这时,具有惰性的传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时的包袱。
B.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分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
C.已到了春季,这些日子还像寒冬时一样冷得厉害。
D. 远远地看见一座椭圆型建筑,像是体育馆。
4.下列各句中,用了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B.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C.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D.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5.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B.土地说:我要接近天空/于是,山脉耸起。
C.我们将来也不满足,除非正义和公正犹如江河之波涛, 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D.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作“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6.下列诗句中没有采用即景起兴手法的一句是( )A.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B.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C.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D.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7.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8.下列俗话所有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弹打出头鸟A.化干戈为玉帛B.强扭的瓜不甜C.饭后三百步,不用进药铺D.半路杀出个程咬金9.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课时作业1.对下列对联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直上青天揽日月,欲倾东海洗乾坤。
(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追求光明、济世利民的热切心情,激情澎湃,气魄雄大。
)B.轮影渐移花榭下,镜光如挂玉楼头。
(运用借代手法,以轮、镜来替代月亮,描绘出一个如梦如幻的朦胧意境。
) C.诗堪入画方为妙,官到能贫乃是清。
(运用比兴手法,以诗之妙在入画,喻官之理在清廉,表达对为官者的鼓励和期望。
)D.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运用叠词手法,上联从横的角度写春天的美景,下联从纵的角度写岁月的漫长。
)2.下列对修辞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打印社广告:“不打不相识。
”②皮鞋油广告:“某某牌皮鞋油,为足下添光。
”③儿童牙刷广告:“我叫小白兔,小朋友如果喜欢我,就请到百货商店来找我。
”A.反复拟人夸张B.双关双关拟人C.双关比喻比喻D.反复拟人比喻3.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显“诗仙”李白的逼人才气和对盛唐诗歌的巨大影响。
B.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用比喻手法,说明看人不能被美化了的假象所迷惑,要看他们的气节、品质。
C.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出白洋淀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D.就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志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
4.对下面一则公益广告进行点评,不超过30字。
(4分)双面用,不丢面。
(倡导节约用纸广告)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5. 请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改写画线部分的句子,使段落结构完整,句意明确。
语言文字运用之修辞手法专题练习修辞手法是语文学科素养必备注知识,也是高考高频考点,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都可能涉及。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描摹刻画。
2、比拟:使表现的内容更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3、排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增强语势,突出强调。
4、设问: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引人注意、思考5、反问:加强语气,使表达的情感更强烈6、借代: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形象的效果。
7、对偶:形式上整齐对称,节奏鲜明,语言凝练概括,内容上表意集中含蓄8、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
9、反复:突出语意,强调情感,形式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有韵律美。
10、引用:或简洁凝练,或文采优美,或引出下文,或有力论证。
11、对比:对比突出,使特征更鲜明显著修辞答题能力点一是要找准修辞手法,这是大方向,不能错;二是对这一修辞手法的本质性理解,包括其作用,要有专业术语的识记;三是将修辞手法结合文句,进行内容和效果的分析。
句不离段,对某一句话修辞手法的理解,得把这句话代入原文语境,这才是分析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根本。
很多考生丢分,就是在这个地方。
这些可以称之为智力因素,老师不一定能教会,重要考生的“读”与“悟”。
将修辞手法具体到某一句话中进行考察,而不是对修辞手法的客观认定,体现出新高考改革的方向-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
语用修辞考点主观题答题“黄金三要素”一是明确指出修辞用法是什么(修辞名称),二是解读修辞手法有什么(内容解读),三是分析修辞手法效果(效果分析)。
专题对练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和列数字的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面对险情时冲锋在前,改进装备时研精覃思,鲁文贵用汗水与智慧为消防事业添砖加瓦,以火热青春谱写消防卫士的奉献之歌。
20多年来,他累计营救疏散遇险群众1300多人,抢救疏散的各类物资价值上千万元。
他曾深入火光冲天的仓库,凭借丰富的抢险救援经验成功救出10余人;他曾只身进入山体滑坡后的废墟深处,用手刨、指挖救出被困群众;他曾连续战斗24小时,为68名处理爆炸事故的指战员提供强有力的装备物资保障……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项训练(6)
修絆方法
1.下列诗词中,不含借代的一项是()。
A.九天闾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谎。
B.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D.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3.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这时,具有惰性的传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时的包袱。
B.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分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
C.已到了春季,这些日子还像寒冬时一样冷得厉害。
D.远远地看见一座椭圆型建筑,像是体育馆。
4.下列各句中,用了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市列珠巩,户盈罗绮,竞泉奢。
B.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C.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D.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
5.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B.土地说:我要接近天空/于是,山脉耸起。
C.我们将来也不满足,除非正义和公正犹如江河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D.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作“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跟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6.下列诗句中没有釆用即景起兴手法的一句是()
A.鸟何萃兮蘋中,境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B.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華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C.燕草如碧丝,秦朵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斷肠时。
D.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7.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一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无边落木莆莆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8.下列俗话所有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弹打出头鸟
A.化干戈为玉帛
B.强扭的瓜不甜
C.饭后三百步,不用进药铺
D.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9.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D.开轩而场圃,把酒话桑麻。
10.选出与“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修辞手法不
同的一句()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鸟抛软语丸丸落。
C.风来花底鸟声香。
D.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1.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
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
12.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
B.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C.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D.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石榴像一个球状的小口花瓶,皮是黄褐色的,剥开皮一看,一粒粒晶莹透明的果实排得整整齐齐。
B.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是人类思维的花朵。
C.他有一个大鼻子,但眉眼并未让鼻子挤去,鼻尖上生了几个酒刺,像未熟的草莓。
D.那记录的女生涨红了脸停笔不写,仿佛听了他最后的一句,自己就当众受到了侮辱。
14.下列诗词中,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韦应物《秋斋独宿》)
B.冷荤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赵秉文《和韦苏州》)
C.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苏舜钦《沧浪亭怀贯之》)
D.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
15.下列各项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斷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春天实在太冷,寒牛街的寒流,怎么能怪牡丹不按吋开花?(设问)
B.她像冬眠的蛹沉睡的自己的天地里。
(拟人)
C.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夸张)
D.我必须把我放在火炉里,看看我是不是块钢铁。
(借代)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借代是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事物。
A项用“衣冠”来代指文式百官。
'‘冕旎”,古代帝王及卿大夫的礼冠,用来代指皇帝。
B项中的“绿”,用颜色来代指树叶。
D项中的“烽烟”代指战争。
只有C项没有使用借代。
2.答案:D
解析:A项,对偶。
B项,互文,说的是谈笑往来都是鸿儒,无白丁。
C项,夸张。
3.答案:A
解析:其他三项有“像” “好像”,但不是比喻句。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这道题考的是借代手法的使用。
借代:指的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
类型:特征代本体, 指的是用借体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专名代本体,是指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作借体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具体代抽象,指的是用具体事物代替相关的抽象事物。
局部代整体,就是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代替。
D项,“檣橹”代指曹操的水军。
故本题选D项。
5.答案:C
解析:A、B、D三项都用了拟人的修辞,C项是比喻。
6.答案:B
解析:没有写到景,自然也就不是即景起兴手法。
7.答案:B
解析:'‘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一句用的是借代的修痒手法。
A、D两项用的是比喻,C项用的是对偶,只有B项是借代。
8.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絆手法的能力。
常见的修蒔方法:比喻、拟人、
2021年窩考语文一轮复习
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需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手法。
例句,比喻。
A项,"干戈""玉帛”分别借代战争、和平。
借代。
B项,“强扭的瓜不甜”比喻条件不成熟而勉企去做,往往不会有满意的结果。
比喻。
C项,夸张。
D项,意思是出了岔,措手不及,究如其来。
借代。
故选B。
9.答案:C
解析:C孤蓬喻远行的朋友。
A.朱门借代指王公贵族,冻死骨借代指死人。
B.管弦借代指音乐
D.桑麻借代指农事。
10.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对修辞的理解。
例句是通感的手法,把视觉转化为听觉形象。
C项是把听觉形象化为嗅觉形象;B项是把听觉形象化为触觉形象;D项是把嗅觉形象化为听觉形象;A项是比喻。
11.答案:B
解析:“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设问。
12.答案:D
解析:这是比拟,击本来是人的动作,现在用与鹰,翔本来是鸟的动作现在用于鱼。
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能力。
A项,将石榴比作“小口花瓶”。
B 项,将篇章比作“人类思维的花朵” °C项,将长酒刺的鼻子比作“未熟的草莓” °D项, 没有运用修辞方法,句中的“仿佛”表示猜测。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熟练掌握考纲中八大类修絆手法。
结合语境分析鉴别。
本题考察比喻修辞。
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本体和喻体是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别的事物,而且喻体必须是常见、易懂,能使人清楚地了解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比喻和被比喻的关系。
A.比喻,以烛喻月。
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B.借代,借“晕”代月。
“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
C.比喻,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予;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
D.比喻,你的爱如磐石一般厚重而不可动摇和转移,而我的爱如同蒲苇一般坚韧,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即使遭受强大的外力仍不会斷裂。
这句话表达了刘兰芝与焦仲卿追求爱情与婚姻的自由与自主的坚定信念和用生命捍卫爱情的决心。
15 •答案:C
解析:“巴掌大”与“天地”对比企烈,为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