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练习题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练习题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练习题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练习题

一、精彩补白

1.关于地球的运动,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的是“”。2.关于地球的运动,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是“”。3.不朽的名著《天体运行论》是的著作。

二、明辨是非

1.“地心说”主张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体围绕地球运动。……()2.“日心说”主张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围绕太阳转。()智慧大比拼

1. 托勒密的观点相当于我们模拟实验中的哪一种解释?

2.哥白尼的观点相当于我们模拟实验中的哪一种解释?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

2.哥白尼和托勒密的观点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优秀教学设计

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3)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4)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侯德榜事迹) 教具重点 1.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2.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3.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1.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2.归纳复分解反应及其条件。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多媒体电视。 学生用具: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漏斗、滤纸、剪刀、蒸发皿、酒精灯、火柴、纸、试管、带导管的塞子、滴管; 药品:粗盐、碳酸钠、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氢钠。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氯化钠。 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板书]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引导]复习溶解性表.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氯化钠的重要用途,那这三种盐又会有什么用途呢? [介绍](播放有关录像) 碳酸钠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碳酸钙大量用于建筑业,天然存在的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它们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许多柱子就是用大理石做的。碳酸钙还用作补钙剂。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 [提问]你能写出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说出它们的俗称吗? [回答]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碳酸钙:CaCO3。 [教师]我们知道:纯碱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那我国是不是最早生产纯碱的国家呢? [投影]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 纯碱工业始创于18世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制碱技术把持在英、法、德、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手中。1921年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先生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应爱国实业家范旭

部编本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部编本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 7 个生字;会写“鸳、鸯”等 12 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惠崇春江晚景》。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课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2. 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师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的想象)。 (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四、当堂小结,生谈感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单元测试卷

蓬塘中心小学 四年级第一单元学业测评() 时间:90分钟满分:100+10分 班级:____姓名:____成绩:____ 一,填空题:(20分) 1.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起第五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与“千万”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是( )和( )。 最左边的“7”在( )位上,表示7个(),最右边的7在( )位上,表示7个( )。 3.一个数由3个千万,4个十万,6个千和8个百组成,这个数写作(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 & 4.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万位,它是()位数,一个八位数的最高位是()位。 5.个、十、百、千、万……亿都是(),它们每相邻两个间的进率都是()。 6.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都是(),一个物体也没有,用()表示。 7.计算器上的( ))键。 8. 15 7654300≈16亿=() 9 750000≈1亿=()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一个数由3个千亿,6个百万组成,这个数是0000。() 2.[ 3.最小的自然数是0,最大的自然数是。() 4.小明在读3040907这个数时,将每个“0”都读了出来。() 5.算盘上,用一个上珠表示1,一个下珠表示5。() 6.万级包含的计数单位有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面个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数是()。

2.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等都是()。 , A.数位 B.位数 C.计数单位 3.一个数的千万位上的数是5,百位上的数是2,其他各位上的数都是0,这个数写作( )。 A. C. 4.在82中间添()个0,这个数就读作八百万零二。 5.下面各数中,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近似值是60亿的数是( )。 四,比一比;(12分) 1./ ○里填上“>”“<”或者“=”。(6分) 2.在 98706○100910 42050○51002 ○5050000 490万○490000 二十四亿○00 98523米○10万米 3.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6分) 50500 500500 500050 5050 60050 5005 五,把下面的表格填完整。(16分) 1.】 2.先写出横线上的数,再把它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6分)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案例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案例 麻乍中学韦修文 一、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对盐的相关知识作进一步拓展:课题 1 是从生活中的食盐拓展到化学意义上的盐类化合物,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盐的概念已经在第十单元酸、碱的化学性质中提出,本题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通过认识身边的碳酸盐的性质和用途,归纳总结酸、碱、盐等化合物的知 识,展现化学学科的魅力和价值。 本单元教案重点是: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生活中几种常见盐的组成及用途(碳酸盐的检验);化肥的种类及应用;酸、碱、盐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本单元教案难点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生活经验:零散的了解了些生活中常见盐的用途,有错误的概念,常把生活中的盐等同于化学概念中物质类别的盐。 三、教案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 .初步学会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初步学习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碳酸盐与酸反应的实验方案。 2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轻松愉快地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形成持续学习化 学的兴趣。 2 .体会到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价值。 四、教案重点:

1 .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活、生产中的主要用途。 2 .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五、教案过程

惠崇春江晚景 校本教案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背诵古诗,简介诗人 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晚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六、在拓展延伸中积累语言: 老师听你们的朗读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不但读出了声,更读出了情,你们已经把静止的画面读活了。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古人描写春天的诗还有很多,你搜集到了哪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大数的认识》单元测试题

《大数的认识》 姓名:________ 班别: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空。 1、6是一个()位数,最高位是()位。 2、一百万里面有()个十万;一亿里面有()个一百万。 3、在这个数中,从左往右数,第一个8表示8个(),第二个8 表示(),第三个8表示()。 4、一个数,千万位上是9,百位上是6,其余数位上是最小的自然 数,这个数写作(),读作()。 5、和3999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6、由7个百万、6个万、3个千、9个十组成的数,写作 (),四舍五入约等于()万。 7、自然数的个数是(),最小的自然数是()。 8、把下面各数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 =()万00=()亿 995000≈()万78≈()亿 9、00读作(),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是(),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等于()。 二、判断题。 1、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都是计数单位。() 2、亿位右边的一位是十亿位,左边的一位是千万位。() 3、读数与写数的时候,都应该从最高级开始。() 4、比800万多一万的数是810万。() 5、七亿零三十写作0。() 三、选择题。 1、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每()位为一级。 A、3 B、4 C、5 2、下面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是()。 A、5000500 B、 C、 3、七十万零二十写作()。 A、700020 B、 C、7000200 4、一个九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A、千万 B、亿 C、十亿 5、在5和6中间添( )个0,这个数变成了“五十亿零六”。 A、6 B、7 C、8 四、先分级,再读数。 0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0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练习题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1课时) 3、粗盐提纯的步骤: 4、过滤需要哪些仪器: 5、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二、合作探究 1、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可以通过什么方法 除去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呢? 2、过滤器的准备需要哪些仪器?滤纸如何使用?过滤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过滤后的液体仍浑浊的原因?产率偏低的原因? 8、下列粗盐提纯步骤中的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 A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B蒸发至固体完全干燥时停止加热 C滤纸边缘应该低于漏斗的边缘D滤液如果浑浊应再过滤一遍 10、小红同学在家做“粗盐提纯”实验,对其做法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将粗盐放入玻璃杯中加水溶解——粒子在不断运动 B、溶解时用筷子搅拌——加快溶解速度 C、用自制净水器过滤粗盐水——可将粗盐水变为纯净物 D、实验时不用一次性塑料杯或纸杯——保护环境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1.同学们在实验室对含有泥沙的粗盐进行提纯,实验的基本流程如下: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 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_ (2)操作①②③都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在操作③中,使用这种玻璃仪器的目的是______. (3)计算所获得的氯化钠产率,发现产率偏低,由实验不当导致的可能原因是______(只写一种原因). (4)用提纯所得的氯化钠溶液配制100g6%的氯化钠溶液,若实际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6%,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字母编号). a、称量氯化钠所用天平砝码沾有杂质; b、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 c、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 d、配制溶液的烧杯用蒸馏水润洗过 24.(8分)塘沽濒临渤海,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以下是对海水资源的部分利用。 (1)海水经结晶可获得粗盐。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铁力一小孟丽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l.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辉耀千秋。国学经典,穿透历史、跨越时空。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经典,学习一首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2.学诗方法 知诗人, 解诗题 ,明诗意,诵诗文,悟诗情。 3.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诵读诗句。 1.师:本诗是作者为《鸭戏图》题的诗,我们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2.师:我们在读古诗的时候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停顿,读出

诗的韵律。教师范读。 3.学生试着读诗。 三、深入探究 1.师:诗中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早春景色,接下来同学们就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请同学们按照要求自主学习: 内容: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流程:小组同学交流、汇报。 时间:4分钟 2.小组同学汇报。 3.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等植物。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4.哪句是诗中之景,哪句是作者想象的 (诗中之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作者想象:正是河豚欲上时。) 5.配乐诵诗:桃花初放,江暖鸭戏,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我们一起读诗。 一幅鸭戏图让我们感受到春的美丽,另一首《飞雁图》又是怎样介绍春天的呢 惠崇春江晚景

(完整版)大数的认识单元测试卷2含答案

大数的认识单元测试卷(2) 一、我来填一填(共30分,每空1分.) 1.(2分)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五位是_________,第九位是_________. 2.(8分)万级的计数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级的数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分)70050000是_________位数,最高位是_________位,7表示_________,5表示_________.4.(2分)比最大的八位数多1的数是_________,比最小的八位数少1的数是_________. 5.(4分)在横线里填上“>”或“<”. 99109_________157600 777000_________78万 100110_________999999 2662531_________2662513. 6.(4分)6200000=_________万 900000000=_________万 995900≈_________万 249999000≈_________万. 7.(2分)34□780≈35万,□里最大可填_________,最小可填_________. 8.(4分)有一个数,它的亿位和万位上的数字都是7,其余各位上的数字都是0. (1)这个数写作_________; (2)这个数读作_________; (3)这个数是_________位数,最高位的计数单位是_________. 二、我来评一评(共10分,每题2分.) 9.(2分)40803069的三个0都在中间,所以都要读出来._________.(判断对错) 10.(2分)100000﹣1<99999+1_________.(判断对错) 11.(2分)149900000≈1亿._________.(判断对错) 12.(2分)在数位顺序表中,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_________.(判断对错) 13.(2分)最小的九位数与最大的八位数相差是1._________.(判断对错) 三、我来选(共10分,每题2分.) 14.(2分)下面各数中,最大的数是() A.507043 B.500743 C.507034 15.(2分)个、十、百、千、万…是() A.计数法B.数位名称C.计数单位

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 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 惠崇春江晚景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 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释: 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归鸿:归雁。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依依:不舍之貌。归人:回家的人。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更待:再等;再过。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晓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同学展开想象 1、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在85后添加()个0,这个数就是八千五百万 A. 4 B. 5 C. 6 D. 7 2.在“19□789≈19万”中,□里最大可填()。 A. 5 B. 4 C. 9 3.下面各数只读一个零的数是() A. 30700080000 B. 5008500 C. 4009050 4.下面数学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 5000000≈500万 B. 284999≈29万 C. 307709<307900 D. 900000001=9亿5.在85后面添()个0,这个数是八千五百万。 A. 4 B. 5 C. 6 D. 7 6.一枚1元的硬币大约重6克。照这样推算,1000枚1元硬币大约重6千克,100万枚1元硬币大约重()。 A. 600千克 B. 6吨 C. 60吨 D. 600吨7.13□0000000≈13亿,□里最大可填() A. 1 B. 2 C. 3 D. 4 8.下面各数,()一个零也不读。 A. 30047000 B. 34007000 C. 3400070 9.下面哪个数与100万最接近()。 A. 99万 B. 1001000 C. 1000001 10.由6个百万,3个万和2个千组成的数是()。 A. 6302000 B. 6032000 C. 6320000 D. 6030200 11.在3和7中间加()个0,这个数读作三十亿零七。 A. 9 B. 8 C. 7 12.下面各数只读一个零的是()。 A. 3070008000 B. 5008500 C. 4009050 D. 1095002 二、填空题 13.横线上最大能填几?请把数填在横线上。 7________953≈8万5________1999008≈5亿 14.7064000是由7个________,6个________和4个________组成的。这个数读作________。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是________万。 15.最大的四位数是________,比它大1的数是________;最小的八位数是________。比它小1的数是________。 16.比最小的八位数少1的数是________,比最大的六位数多1的数是________。17.把188600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________。 18.在横线上填上“>”、“<”或“=”。 9990000________10000000 30560000________3056万 140×5________150×4 30090700________30900007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设计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青铜峡市第五中学学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②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③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④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分析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②了解前人的实际,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①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②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③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①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②归纳复分解反应及条件。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教学用具: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杯、漏斗、滤纸、蒸发皿、酒精灯、试管、带导管的塞子、剪刀、药匙、滴管、火柴。 药品:粗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课时:共两课时:第一课时:氯化钠及实验探究。 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巩固: 〔提问〕:什么是盐? 〔回答〕:在水溶液里能离解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 〔追问〕:与我们生活中说的盐是一回事吗? 〔讨论〕:学生回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70页。 〔介绍〕: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外还有好多种,如:硫酸铜、硝酸钾、亚硝酸钠等,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 中毒事件。 〔过渡〕:生活中的盐除食盐以外,常见的还有:碳酸钠、碳酸氢钠、石等。 本节课我们先来探讨有关食盐的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1 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公开课教案_8

惠崇春江晚景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惠、崇,蒌、蒿、豚”,了解重点字、词“竹外,鸭先知,蒌蒿,芦芽,欲、上”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能借助资料了解作者苏轼,并通过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景。 3.能背诵古诗,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培养对古诗的学习的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能借助书中注释和插图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学 习古诗的浓厚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诗人。 (1)谈话:在我国灿若星河的诗歌殿堂里,有这么一位大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属于四川)人,是中国北宋时期(公元960--公元1127年)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曾担任嘉佑进士等官方职位,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你猜出他是谁了吗?

(2)根据生的回答在屏幕出示诗人的画像,并在黑板板书:(北宋)苏轼 2.背古诗。 (1)我们以前学过他的两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和《赠刘景文》,谁还能背一背。 (2)请个别生背。 (二)新授 第一,诵读 1.大家背诵的多好啊!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看屏幕,齐读课题。 (《惠崇春江晚景》) 2.观察:图上画哪个季节?描写有哪些春天景物?这幅画作者是 谁? 3.惠崇是一个和尚的名字,他画了一幅画叫《春江晚景》,让苏轼题 的诗。 4.下面咱们就来读读这首诗吧,打开书第九课,自己读一读,注意要读准字音。提出读书要求。 5.接下来我们把这首诗的节奏划分一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咱们一起读一读。第二,学诗 1.好,下面同桌两个人就利用手中的资料来学习这首古诗,理解诗的意思。(同桌自学古诗意思) 2.学习任务完成了吗?谁来向大家汇报你的学习成果

(典型题)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典型题)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 析) 一、选择题 1.在67后面添()个0,这个数是六千七百万。 A. 4 B. 5 C. 6 D. 7 2.在85后添加()个0,这个数就是八千五百万 A. 4 B. 5 C. 6 D. 7 3.在3和300之间添上()个0,就读作三亿零三百。 A. 4 B. 5 C. 6 4.下列各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是()。 A. 6008008 B. 36007000 C. 12050043200 5.下列各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是() A. 808008 B. 800808 C. 88800 D. 8000080 6.今年国庆节,永定土楼共接待国内外游客约394300人次,这个数中的两个“3”分别表示()。 A. 3个十万和3个百 B. 3个百万和3个百 C. 3个十万和3个千 D. 3个百万和3个千 7.一个数由9个百万和67个一组成,这个数是() A. 9067000 B. 9006700 C. 9000067 8.2016年广州国际马拉松赛全部项目报名人数首次达到107417人,创下了广马历年报名人数新高,把横线的数据,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正确的是() A. 10万 B. 11万 C. 107万 9.关于式子37□1698<3756361,□里最大能填() A. 6 B. 5 C. 4 10.下列各数中,比78万小的数是()。 A. 784500 B. 7709000 C. 7798090 D. 78455 11.下面各数中,只读一个“零”的数是()。 A. 600606 B. 66600 C. 600600 12.一个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后近似数是3000,这个数最小是()。 A. 2900 B. 3001 C. 2451 二、填空题 13.一个数由6个百亿、5个十万和8个千组成,这个数是________,读作________ 14.最大的四位数是________,比它大1的数是________;最小的八位数是________。比它小1的数是________。 15.一座城市的人口数是744250人,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________人。 16.79□0269098四舍五入到亿位的近似数是80亿,那么□里最大能填________,最小能填________。 17.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惠崇春江晚景》优秀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晚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明确: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大数的认识》 姓名:________ 班别: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108879856是一个()位数,最高位是()位。 2、一百万里面有()个十万;一亿里面有()个一百万。 3、在80528580这个数中,从左往右数,第一个8表示8个(),第二个8表 示(),第三个8表示()。 4、一个数,千万位上是9,百位上是6,其余数位上是最小的自然数,这个数写 作(),读作()。 5、和3999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6、在算盘上,上方一颗珠子代表(),下方一颗珠子代表()。 7、由7个百万、6个万、3个千、9个十组成的数,写作(),四 舍五入约等于()万。 8、自然数的个数是(),最小的自然数是()。 9、把下面各数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 89000000=()万 5000000000=()亿 995000≈()万 7421305678≈()亿 10、4265480000读作(),写成用“万”做单位的 数是(),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等于()。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都是计数单位。() 2、亿位右边的一位是十亿位,左边的一位是千万位。() 3、读数与写数的时候,都应该从最高级开始。() 4、比800万多一万的数是810万。() 5、七亿零三十写作700000030。()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每()位为一级。 A、3 B、4 C、5 2、下面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是()。 A、5000500 B、50050000 C、50005000 3、七十万零二十写作()。 A、700020 B、70000020 C、7000200 4、一个九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A、千万 B、亿 C、十亿 5、在5和6中间添( )个0,这个数变成了“五十亿零六”。 A、6 B、7 C、8 四、先分级,在读数。(每题3分,共15分) 603000700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1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2 铁力一小孟丽娜 3 教学目标: 4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5 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6 教学重难点: 7 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8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9 教学流程: 10 一、导入新课。 l.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辉耀千秋。国学经典,穿透历史、跨越时空。 11 12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经典,学习一首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13 2.学诗方法 知诗人, 解诗题 ,明诗意,诵诗文,悟诗情。 14 15 3.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16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17 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18 写的。 19 二、诵读诗句。

20 1.师:本诗是作者为《鸭戏图》题的诗,我们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21 2.师:我们在读古诗的时候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22 教师范读。 23 3.学生试着读诗。 24 三、深入探究 25 1.师:诗中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早春景色,接下来同学们就结合注26 释理解诗意,请同学们按照要求自主学习: 27 内容: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8 流程:小组同学交流、汇报。 29 时间:4分钟 2.小组同学汇报。 30 31 3.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32 (1)认识蒌蒿、芦芽等植物。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33 34 芦芽:芦苇的嫩芽。 35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6 4.哪句是诗中之景,哪句是作者想象的? 37 (诗中之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38 作者想象:正是河豚欲上时。)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单元测试题(答案解析)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单元测试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在67后面添()个0,这个数是六千七百万。 A. 4 B. 5 C. 6 D. 7 2.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常用()。 A. 去尾法 B. 四舍五入法 C. 进一法 3.在47□438≈48万中,□里可以填的数是()。 A. 5~9 B. 0~5 C. 0~4 D. 1~4 4.下面数中,一个“零”都不读出来的是()。 A. 3021000 B. 3200010 C. 3201000 D. 3020100 5.一个数由9个百万和67个一组成,这个数是() A. 9067000 B. 9006700 C. 9000067 6.2016年广州国际马拉松赛全部项目报名人数首次达到107417人,创下了广马历年报名人数新高,把横线的数据,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正确的是() A. 10万 B. 11万 C. 107万 7.关于式子37□1698<3756361,□里最大能填() A. 6 B. 5 C. 4 8.13□0000000≈13亿,□里最大可填() A. 1 B. 2 C. 3 D. 4 9.下面三个数中,两个零都要读出来的是(). A. 300789456 B. 307089456 C. 378900456 10.十万位上的1比十位上的1多()。 A. 10 B. 10000 C. 99990 11.一个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后近似数是3000,这个数最小是()。 A. 2900 B. 3001 C. 2451 12.用2、4、6、8、0组成最小的五位数是()。 A. 24680 B. 86420 C. 20468 二、填空题 13.一个数由6个百亿、5个十万和8个千组成,这个数是________,读作________ 14.2068457620是________位数,它的最高位是________位,“8”在________位上,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________亿。 15.某一城市的人口总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90万,这个城市最多有________人,最少有________人。 16.要使5□9800000≈6亿,那么□里最小可以填________; 39□876≈39万,□里最大可以填________。 17.把188600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________。 18.三千零六十万四千写作________,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________万。 19.用0,0,0,1,2,3这六个数字组成一个零都不读的六位数,最大的是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 盐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知道一些盐的性质和用途。 2.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 3.认识复分解反应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2.通过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比较碳酸盐的相关化学方程式,能简单的归纳出相同点,为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 4.通过相关资料的阅读,增加课外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具体实验,既学会粗盐提纯基本操作,又消除了前面阅读整理知识的单一性,同时增加了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点:常见的盐的性质用途。 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课件:生活中常见的盐01 同学们在家有没有做过饭烧过菜烧菜过程中应加哪些调味品最主要的是加一些盐,厨房中的盐通常指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

同学们,我们化学中的盐是指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不仅仅指食盐,而且有些盐是有毒的,如我国曾发生过多起因误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当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生活中常见的盐有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高锰酸钾(KMnO4)和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等。 二、新课学习 播放课件:生活中常见的盐01 (一).氯化钠 指导阅读: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常见的盐,请大家阅读教材P70—71有关氯化钠的知识。 思考下列问题: ①通过阅读教材,你对氯化钠有了哪些进一步了解? ②你所知道的氯化钠的组成如何?身体每天对氯化钠的摄入量大约是多少为什么能否过多地食用食盐氯化钠有那些重要的用途它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怎样 1.氯化钠的组成 2.氯化钠的用途 3.氯化钠的分布 (归纳、总结要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一定要形成完整的概念。) 过渡: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可以通过什么方法除去泥沙等不溶性的杂质。 引导讨论: ①粗盐初步提纯需要那些步骤? ②过滤器的准备需要那些仪器滤纸如何使用过滤操作时应注意那些问题 ③整个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有那些? 播放课件:生活中常见的盐01——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4.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