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
- 格式:pptx
- 大小:4.43 MB
- 文档页数:67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课文原文及赏析
《古诗三首》包括《绝句》、《惠崇春江晚景》和《三衢道中》这三首古诗,下面我将为您展示这三首古诗的原文及赏析。
《绝句》原文: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赏析:
此诗抓住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燕子和鸳鸯等春天特有的景物,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明丽纷繁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喜爱之情。
《惠崇春江晚景》原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
这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三衢道中》原文: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赏析:
此诗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萌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
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包括《绝句》、《惠崇春江晚景》和《三衢道中》三首古诗。
本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对三首古诗的阅读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三首古诗,掌握诗中的生字和词语,理解诗的意思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对古诗的解读中,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其对古诗的鉴赏兴趣,陶冶其审美情操。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三首古诗中的生字和词语,理解每首诗的意思和意境。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领略其神韵,培养其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四、说教法与学法1. 教法:本课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学法:学生将通过朗读、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参与到对古诗的学习和理解中,以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优美的古典音乐和展示精美的古诗插图,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 朗读指导:教师先进行范读,再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以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
3.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对三首古诗进行解读,包括生字、词语、诗意等方面的学习。
4. 交流讨论: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全班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点拨。
5. 拓展延伸:通过引导学生对三首古诗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异同之处,培养其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同时,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古诗,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认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同时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对古诗的热爱和学习。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每首诗的意思和意境。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背诵内容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的背诵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 古诗三首:包括《绝句》、《惠崇春江晚景》和《三衢道中》。
2. 燕子:需要背诵第1\~3自然段。
3. 荷花:需要背诵第2\~4自然段。
4. 语文园地一:包括“日积月累”部分,其中有关于春天的诗句和成语。
5. 守株待兔:整篇文章都需要背诵。
6. 语文园地二:包括“日积月累”部分,其中有关于夏天的诗句。
7. 古诗三首:包括《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春日》和《咏柳》。
8. 语文园地三:包括“日积月累”部分,其中有关于春天的成语和诗句。
9. 花钟:需要背诵第1自然段。
以上是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的部分背诵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以教材为准。
《古诗三首》教案(读中感悟)【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三首古诗:《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
《绝句》是杜甫的一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
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的一首题画诗。
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
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
《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
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学习古诗有一定的基础,并知道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在读诗节奏、情感渗透方面还需要指导。
由于是四行诗句,学生在课堂上较易完成背诵。
在教学本课时,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融、燕、鸳”等生字,正确读写“鸳、鸯、惠”等生字。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绝句》。
3.感受诗文的意境,体会诗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能借助书中注释和资料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再现诗句描写的画面,进入意境,共鸣情感。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天,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课件:几幅春天美景图,配上音乐,让学生感知春天的美好)2.过渡:欣赏完了春天的美景,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有关春天的一首古诗,看看诗人们是如何通过使用手中的笔把美好的春景留住的吧。
(教师板书题目《绝句》,学生齐读。
)二、走进古诗,了解作者播放杜甫简介ppt,让学生了解作者生平。
请学生简单概括诗人生平。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代表作:“三吏”“三别”。
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有3首古诗组成,前两首描写的是春景、第三首描写的是夏景,展现了一幅幅轻快明朗的画面。
《绝句》一句一景,描绘了草堂浣花溪一带明丽和谐的春日景象。
《惠崇春江晚景》诗人由眼前之实景联想到“河豚欲上”,写出了画中无、情理中有的事物,引人遐想。
《三衢道中》“添得黄鹂四五声”以动衬静,为三衢山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
二、教学目标1.认识“鸳、鸯”等6个字,会写“融、燕”等12个字。
2.能读出诗句的节奏和语调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绝句》。
3.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4. 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逐步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1.能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2.通过诗歌传递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难点1.通过反复诵读古诗,感受大自然界中和谐美好的景象,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觉提高学习古诗的能力,不断增强积累古诗的兴趣。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视频导入,激兴趣1.教师导入:春天百花开,百鸟唱,泉水叮咚响,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好春光。
播放视频。
春天,自古以来就被文人墨客所歌咏,今天我们就一起追随诗人杜甫的脚步,去感受美丽如画的春光。
2.教师板书课题。
3.走进古诗和作者设计意图:通过春光烂漫的视频短片,既能具体感受春天的美好,吸引学生兴趣,又为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感受古诗意境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初读感知,识诗文1.自读古诗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古诗多读几遍。
提醒学生初读时应注意的事项。
2.学习生字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字词识记得如何呢?来吧,牛刀小试一下。
(1)我会认①正字音:出示生字,自读两遍,再指名读。
重点强调鸳鸯(yuān yān ɡ)读音。
②识字方法:按照形声字的规律进行归类识记(如:芦和芽、鸳和鸯),字理识字(燕)。
第一课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教学目标: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
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诗大意。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
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板书课题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1.出示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
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
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2.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
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诗中写到:迟日江山( ),春风花草( )。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
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4 .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
从而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第二课时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归类】高频考点【考点总结】1.课本背诵6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日积月累3首:《忆江南》《滁州西涧》《大林寺桃花》《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默写:《绝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识记作者,理解诗句意思及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分别写了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和重阳节的节日情景。
1.《绝句》①迟日江山丽,②。
③泥融飞燕子,④。
(1)把诗句补充完整。
知识精讲(2)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3)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迟日:。
丽:。
泥融:。
(4)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
2.《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
长恨春归无觅处,。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代诗人所写。
诗人登山前为春光逝去而遗憾,登山后发现大林寺桃花盛开又感到惊喜。
(3)诗人用(对比衬托)的写作方法,表现了自己发现山上桃花盛开的惊喜之情。
3.《元日》的作者是代诗人。
诗中描写了他在这一天看到的有趣的风俗,如:、和。
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绝句三衢道中教学目标: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
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课程:第一课时惠崇《春江晚景》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准备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
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一)①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2、学生自学。
3、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
①识字“蒌蒿”、“崇”、“轼”②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用“/”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
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古诗三首必考
近反义词及多音字
《绝句》是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了春日的草堂周围生机盎然的春色。
这首五言绝句,格调高远,意境清新,勾勒出一幅春天的图画。
自然流畅,不露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风神别具。
表达了对春天美好的赞美。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图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衢道中》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
诗作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近义词:
聚拢—聚集生机—生气俊俏—俏丽鲜艳—艳丽增添—增加
偶尔—有时偶尔—偶然仿佛—好像光彩夺目——五彩缤纷
反义词:
聚拢—分散活泼—呆板俊俏—丑陋乌黑—雪白轻快—沉重
多音字
行xíng(行走)háng(银行)得dé(得到)děi(我得)
地dì(地球)de(高兴地)。
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生字组词并造
句
《绝句》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前两句勾画背景,后两句点染出春天大背景下的极富生机的生物,展示出生机盎然的春天图画。
花草的幽香、轻盈的燕子、交欢的鸳鸯,构成了一幅清丽自然的春图。
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惠崇春江晚景》通过对竹外的几枝桃花、戏水的鸭子、满地蒌蒿和短短的芦芽的描写,再现了画中的江南早春景色,抒发了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三衢道中》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初夏时宁静的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以及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融融化通融雪在阳光下融化了。
燕燕窝?燕子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鸳鸳鸯枕鸳一对鸳鸯在水面上游动。
鸯鸳鸯?梁鸯看到这对鸳鸯了吗?
惠恩惠?贤惠我有一个善良、贤惠的好妈妈。
崇崇拜?崇高他从小就非常崇拜父亲。
芦芦苇葫芦这棵葫芦长得多好啊!
芽豆芽?发芽小树苗发芽了。
短短发?长短这件上衣长短不合适。
梅梅花腊梅这株腊梅长得真好看。
溪小溪?溪水小溪潺潺,流向远方。
泛广泛泛舟他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
减减轻?减少绿化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
古诗三首本课由《绝句》《惠崇春江晚景》和《三衢道中》三首古诗组成,第一首是五言绝句,后两首是七言绝句。
这三首诗描绘了春夏时节的景色。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描绘了草堂浣花溪一带明丽和谐的春日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诗句通篇写景,一句一景。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春天阳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使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的春日景色,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
后两句是工笔细描的特写画面,“泥融”“沙暖”呼应“迟日”,用“飞”和“睡”描摹燕子与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一忙一闲,相映成趣。
《惠崇春江晚景》是宋代诗人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所写的题画诗,再现了画中的江南早春景色。
前三句写了六种景物:竹子和竹外开放的桃花,江水和水上浮游的鸭子,布满地面的蒌蒿和刚发嫩芽的芦苇。
从江岸到江面再到江边,逼真地再现了画中江南早春的主要景物,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第四句写诗人的联想,诗人由满地的蒌蒿和几个芦芽,联想到“河豚欲上”,写出了画中无、情理中有的事物,引人遐想。
诗人紧紧抓住并突出自然景物在季节转换时的特征,以“三两枝”“鸭先知”“芦芽短”“河豚欲上”传神地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早春图。
“暖”“欲”两字借想象和联想点活画面,写出了视觉之外的春水方生的暖意和这股暖流之下“河豚欲上”的信息,写出了画家难画之状和未画之意,使全诗灵动鲜活,意境清新而自然。
《三衢道中》是宋代诗人曾几所作,描写了梅子成熟时节诗人游三衢山的见闻感受,展现了浙西山区明媚清丽的风光。
前两句写出游的天气和路线。
江南梅子成熟季节一般多雨,恰逢多日不见的连续晴天,所以诗人强调“日日晴”,“晴”为全诗赋予了明丽的色彩,奠定了明朗愉快的感情基调。
“却”是“再,又”的意思,道出了诗人高涨的游兴。
后两句写游玩归途中的所见所闻。
“绿阴不减”既表示归途中看到的景致并不比来时少,又写出了诗人游兴未减,兴致更浓。
“添得”和“四五声”衬托出深山的幽静。
古诗三首的笔记
古诗三首中《绝句》为我们描绘了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迷人景色;《惠崇春江晚景》让我们感受到了明媚的春光,暖暖的春意;《三衢道中》带领我们畅游了山清水秀的三衢,让人心旷神怡。
以下是对这三首诗的笔记:
一、《出塞》
作者:唐代诗人王昌龄
诗歌内容: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描述了边疆的明月和关隘,透露出历史悠久和战争的残酷。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表达了对于英勇将士的赞扬和对于外来侵略的坚决抵抗。
主题:本诗表达了对于保卫国家疆土的赞美和对于外来侵略的抵抗意志。
二、《凉州词》
作者:唐代诗人王翰或王之涣,具体作者尚有争议。
诗歌内容: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描述了凉州地区的葡萄美酒和精美的夜光杯,透露出浓厚的酒文化。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表达了对于战士们的慰问和对于战争的悲壮。
主题:本诗表达了对于凉州地区的赞美和对于战士们的敬意。
三、《夏日绝句》
作者:宋代诗人李清照
诗歌内容: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表达了人生在世应该做出伟大的事业,即使死后也要成为鬼中的雄者。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描述了历史人物项羽拒绝过江东的故事,透露出对于气节和荣誉的看重。
主题:本诗表达了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对于荣誉与气节的崇尚。
小结:
这三首诗都涉及到了国家、边疆、战争等主题,描绘了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表达了对于保卫国家、赞美英雄、抵抗外来侵略等主题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