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的油气集输工艺流程
- 格式:ppt
- 大小:8.11 MB
- 文档页数:160
油气集输流程之稠油集输流程我国生产的原油中稠油占一定的比例,如辽河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和新疆油田等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稠油区块。
由于稠油的密度大、黏度高、流动性能差,其集输方法较多,如掺活性水集输、掺稀油集输、掺蒸汽集输、高温集输、裂化降黏集输等,其中,稠油掺活性水和掺稀油集输流程前面已做介绍,下面介绍后3种稠油集输流程。
(1)稠油掺蒸汽集输流程这是目前国内常用的稠油热采工艺流程,每个采油周期可分为4个阶段:①注蒸汽阶段。
将一定量的高温、高压(350℃,17.5MPa)蒸汽通过热注管线从井口注人油层中,并关井一定时间进行热交换,使地层稠油加热降黏。
②高温生产阶段。
注蒸汽后的开井生产初期,油井产出物的温度一般可达150~180℃,需进行降温后才能进人正常的集输系统。
③正常生产期。
油井产物降至90℃左右时,进人正常的集输系统进行处理。
④低温生产期。
随着开采与集输过程的进行,温度逐渐降低,当进口温度降到无法维持正常集输过程时,再通过注汽管线掺蒸汽生产。
为了解决井口与计量站间的管线集输问题,可在井口掺蒸汽;为了解决稠油脱水问题,可在进站时掺蒸汽;为了改善井筒的油流状况,可向井下掺蒸汽。
这种流程比较适合于油层较浅、中高黏度的稠油开采与集输。
(2)稠油高温集输流程。
稠油高温集输流程省去了掺蒸汽集输流程中的降温和掺蒸汽环节,注蒸汽开井后的高温油井产物利用自身的压力和温度直接混输至计量接转站进行分离、计量、初步处理,并将分离与初步处理后的油、水、气分别输送至原油集中处理站、污水集中处理站和集气系统。
这种流程比较简单,且具有集输温度高,稠油黏度低,热能利用率高,动力消耗少的优点,但要求集输设备、管线、仪表等具有耐高温的性能。
(3)稠油裂化降黏集输流程。
稠油裂化降黏集输流程适用于稠油密度大(p20≥990kg/m3)、黏度高(μ50≥3400 mPa·s)且不具备掺和输送条件的场合。
由于裂化降黏的同时解决了开采与集输过程中的诸多难题,所以这种流程也称为稠油裂化降黏采、集、输一体化工艺技术。
油气集输的工艺流程及处理工艺分析摘要:在油田的加工过程中,原油和天然气是一种混合物,只有经过有效的分离,才能得到标准的原油和天然气。
通过对该工艺的不断优化,在油气集输过程中,我们应尽量降低投资,提高其处理效益,推动油田的平稳发展。
关键词:油气集输;工艺流程;处理方法前言为提高原油产量,优化原油集输、处理工艺,使原油水分的分离得到更好的利用。
通过优化油气集输工艺技术,可以充分利用高效油气水分离技术的优点,改善石油天然气水处理的质量,确保油气集输工艺的顺利实施,实现油田的最优输出。
一、油气集输的相关介绍(一)原油脱水从油井中提取出来的石油一般都有一定的湿气,如果含水量过高,就会影响到储运工作,造成很大的浪费,而且会消耗更多的设备;从含水量的角度来看,大多数是含盐的,这样会对设备和容器造成更大的腐蚀。
在炼油过程中,将水和原油一起加热,会引起水的蒸发和膨胀,使其压力增大,对正常的生产和产品质量都会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发生爆炸。
因此,在进行原油外运前,我们必须进行脱水操作。
(二)原油脱气通过下面的两个装置,即分离机和稳定器,将轻烃成分分离出来,这个过程就是原油的脱气。
符合有关规定的原油,经纯化后,含水量不能超过0.5%,1吨含气的原油不能超过1立方米。
当原油靠近井口的时候,随着压力和温度的变化,会形成一种气体和液体。
为了满足多个操作的要求,例如加工和储存,需要用不同的管道将气体和液体分开,这个过程称为物理和机械分离。
它是石油和天然气分离的高效装置。
即使是对于石油、天然气和泥沙,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按其形状,又可分为许多种,例如比较常用的垂直型分离机。
使气体产生汽化现象,使之与原油分离,就叫做原油稳定,使之与高压力组分分离,降低压力,从而达到原油的稳定性。
通常,它是最后一道加工工艺,当它达到了稳定状态,才能生产出商品油。
从国内原油的稳定性角度来看,主要是从C1到C4的分离,在稳定后,原油的蒸汽压力要低于这一区域的0.7倍,约0.071 MPa。
油气集输工艺油气集输概述摘要油气集输流程是油田地面工程的中心环节。
本文对油气集输概念以及工艺流程进行简单叙述,举例介绍了地面油气集输各个工作站的作用,以及加热设备、油气水分离设备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关键词:油气集输油气水分离加热设备一、油气集输的概念及任务油气集输是将油田开采出来的原油和天然气进行收集、储存、输送和初步加工、处理的生产工艺过程。
油气集输生产不同于油田物探、钻井、测井、修井作业及采油等生产作业。
它既有油田点多、线长、面广的生产特性,又具有化工炼制企业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工艺复杂、压力容器集中、生产连续性强、火灾危险性大的生产特点。
二、油气集输的工艺流程设计原则油气集输的一般全过程是油气井产出的油气,从井口到达外输站的全过程,要经过一系列的设备进行保温、分离、计量和净化工作,这些工作的先后顺序、衔接组合不同就构成了不同的矿场集输流程。
但是油气集输的整个流程,会因为油田内蕴含的油气物理及化学性质的差异,地理自然条件的制约,经济利用价值和方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油气集输方案。
通过相互对比,得出性价比相对最高的一种设计流程。
尤其技术流程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1、整个油气集输流程,尽量全程封闭,以减少油气在运输的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损耗。
2、最大限度地收集油田中所出产的油气资源,把油气资源最大限度地生产加工成为符合使用标准的原油、天然气等相关产品。
3、充分利用油田矿井中的流体压力,适当提高并控制整个流程系统内部的运作压力,以逐步扩大输出半径,减少中转环节,以避免中转环节造成的油气损耗。
4、合理利用系统中的热量,做好对整个油气集输流程的温度的整体控制,做好保温控制的同时,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热耗。
5、在同等条件限制下,采用相对性能较高,整体工艺及操作较为简便的系统,以提高整体效率。
三、油气集输各站点作用1、计量间主要进行油气计量,油气计量是指对石油和天然气流量的测定。
主要分为油井产量计量和外输流量计量两种。
浅析油气集输工艺流程【摘要】本文介绍了油气集输的发展历史,通过油气集输方法介绍和对比研究,深入分析各种方式的优缺点,根据各地的不同特点,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油气集输方案,在油田的开发中,能够最大化地利用资源,并油田的发展和国家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能源支持。
【关键词】油气集输工艺采油技术设计原则1 油气集输地位与历史油气集输即将各油井生产的原油和天然气进行收集、计量、输送和初加工的全过程的顺序。
1.1 油气集输的地位当油气的开采价值和地点确定下来,在油田地面上需建设各种生产设施、辅助生产设施和附属设施,以满足油气开采和储运的要求。
建设工程量和投资一般占整个地面工程的40%-50%,是整个地面工程的核心和龙头。
它能保持油气开采与销售之间的平衡,使原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汽油产品质量合格。
油田所采用的油气集输流程及工程建设规模及总体布局,都会对油田的可靠生产、建设水平、生产效益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1.2 发展历史油气集输和储运技术随着油气的开发应运而生。
早在中国汉代,蜀中人民就采用当地盛产的竹子为原料,去节打通,外用麻布缠绕涂以桐油,连接成“笕”,就是我们现在铺设的输气管线。
到了19世纪中叶以后,四川地区的这些管线总长达二三百里,专门从事管道建设的工人就有一万多人。
在当时的自流井地区,绵延交织的管线翻越丘陵,穿过沟涧,形成输气网络,使天然气的应用从井的附近延伸到远距离的盐灶,推动了气田的开发,使当时的天然气年产达到7000多万立方米。
直到20世纪末期,各油田相继进入高含水采油期,各油田在开采的同时开始注意节能降耗的问题,一批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效节能油气集输工艺流程相继研发成功,使我国在油气集输方面进入了高效时期。
2 油气集输系统的工作内容与分类:2.1 油气集输工作步骤(1)油井计量;(2)集油、集气;(3)将井流分离成原油、天然气、采出水;(4)脱除原油内易挥发成分,使原油饱和蒸汽压等于或低于商品原油规定的标准;将符合商品原油标准的原油储存在矿场原油库中,以调节原油生产和销售间的不平衡;(5)天然气净化,对分离出的天然气进行进一步的脱水,脱酸,脱氢等处理。
油气集输水处理工艺流程
油气集输水处理工艺流程:
① 来水接收:首先,从油气田生产现场收集含油污水,通过管道输送到水处理站。
② 粗格栅拦截:使用粗格栅去除污水中较大的固体悬浮物,如木片、塑料碎片等。
③ 调节池:将来水导入调节池,均衡水质水量,为后续处理提供稳定的进水条件。
④ 除油:采用浮选、旋流除油或重力沉降等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浮油和乳化油。
⑤ 精细过滤:通过砂滤池或核桃壳过滤器等,进一步去除较小的悬浮固体颗粒。
⑥ 混凝沉淀:加入混凝剂和助凝剂,促进微小颗粒聚集形成较大絮体,便于沉淀去除。
⑦ 气浮处理:可选流程,对难以沉淀的细小悬浮物和油滴,采用气浮技术提升去除效率。
⑧ 压力过滤:通过压力过滤器,使用特殊滤料深度净化水质,去除更细小的悬浮物。
⑨ 消毒杀菌:使用氯气、次氯酸钠或紫外线等方法,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⑩ 脱氧处理:如需要,进行脱氧处理,防止管道腐蚀,常用真空脱气或化学脱氧法。
⑪ 回收或排放:处理达标的水可直接回注地层作为驱油用水,或根据环保标准排放。
⑫ 在线监测与控制:整个处理过程中实施水质在线监测,并通过自动控制系统调节药剂投加量、处理单元操作参数等,确保处理效果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