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IP RAN网络技术要点
- 格式:pptx
- 大小:4.54 MB
- 文档页数:47
ipran 技术标准在撰写技术标准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1. 引言:引言部分应对该技术标准的目的和背景进行阐述,包括技术标准的适用范围、依据和相关术语定义等。
此部分应明确技术标准的编写目的,以及与其他相关标准的关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列出与该技术标准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其他技术标准等。
此部分的目的是确保技术标准与其他标准的一致性,以及便于读者查找相关文件来深入了解技术标准。
3. 术语和定义:对于文中使用到的特定术语进行定义和解释。
该部分应包括所有关键术语的定义,以避免在文中出现歧义或误解。
此外,对于一些常见概念或部件也应进行解释,以便于读者对技术标准进行理解。
4.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是技术标准的核心部分,描述了产品或系统需要满足的技术规范和性能要求。
此部分应该基于相关的技术知识和经验,结合实际应用需求,准确地描述产品或系统的技术要求,包括尺寸、材料、功率、性能等等。
5. 测试方法:为了验证产品或系统是否符合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此部分应提供详细的测试方法和步骤,并明确测试所需使用的设备和仪器。
测试方法的描述应尽量简洁明了,以方便读者理解和实施。
6. 验收标准:验收标准是确定产品或系统交付验收是否合格的依据。
此部分应详细描述如何对产品或系统进行评估和判定,并列出合格和不合格的判据。
验收标准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对于确保技术标准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7. 使用说明:使用说明是为了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和使用技术标准。
此部分可以包括一些示意图、图表或实例,以及对一些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
使用说明应该简明扼要,避免使用复杂的术语和长句,以便于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和应用。
8. 参考文献:列出了在编写技术标准时所参考的文献和资料,方便读者进一步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和背景。
在编写技术标准时,以上内容可以作为参考,以保证技术标准的准确性、可行性和可靠性。
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相关章节和内容。
论IPRAN技术特点及承载方式【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IPRAN技术的特点及承载方式。
在简要介绍了IPRAN技术的概述。
在详细阐述了IPRAN技术的特点,包括高可靠性、低延迟和灵活性等方面;同时分析了IPRAN的承载方式,包括以太网和MPLS等。
在展望了IPRAN技术的发展前景,指出其在未来网络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IPRAN技术的特点和承载方式,为其在实际应用中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IPRAN技术特点、IPRAN承载方式、IPRAN技术的发展前景、IPRAN技术概述1. 引言1.1 IPRAN技术概述IPRAN技术即Internet Protocol Routed Access Network,是一种新兴的接入网络技术,它采用IP协议作为承载协议,实现数据和语音业务的多业务融合传输。
IPRAN技术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分布式交换机构架构逐渐演化为集中式交换机构架构,从而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
IPRAN技术通过将网络服务和承载分离,实现了业务的灵活组合和调度。
IPRAN技术支持灵活的QoS(Quality of Service)策略,可以根据不同业务的需求进行优先级调度,保障关键业务的服务质量。
IPRAN技术具有高可靠性和弹性扩展的特点。
它采用双机热备份、双活接入等技术,保证了网络的高可靠性;IPRAN技术支持动态扩展,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随时增加网络资源,满足不同规模网络的发展需求。
IPRAN技术是一种高效、灵活、可靠的接入网络技术,将极大地推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和升级。
在未来的发展中,IPRAN技术有望成为新一代接入网络的主流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高质量、便捷的通信服务。
2. 正文2.1 IPRAN技术特点1. 灵活性:IPRAN技术具有灵活性强的特点,可以根据网络需求动态配置和调整网络资源,提高网络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2. 高效性:IPRAN技术采用先进的路由与交换技术,实现了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力,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
"IPRAN" 代表 "Internet Protocol Radio Access Network",是一种基于 IP 协议的无线接入网络。
它是一种用于实现无线宽带接入的技术,通常用于移动通信网络,特别是用于 LTE(Long-Term Evolution)和 5G 网络。
下面是关于 IPRAN 的一些基础知识:
1.IPRAN 架构:IPRAN 是一种基于 IP 的无线接入网络,它基于 IP 协议技术,
提供了高性能、高可靠性和灵活性。
它通常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网关和其他网络设备,用于处理数据包转发、路由、安全性和流量管理等任务。
2.功能:IPRAN 提供了对无线网络中数据流量的处理和转发功能。
它可以处
理大量的数据流量,并提供灵活的路由、转发和管理功能,以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和流量要求。
3.特点:IPRAN 具有高性能、高可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它可以支持大规模
的数据传输和处理,适用于处理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和大容量的数据流量。
4.应用:IPRAN 技术通常用于移动通信网络中,用于构建 LTE、5G 和其他无
线宽带接入网络。
它在提供高速数据传输、实时通信和多媒体服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5.发展趋势: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升级,IPRAN 技术也在不断发
展和演进。
它不仅适用于当前的 LTE 网络,还可以支持未来的 5G 网络,满足高速、低延迟和大容量的数据传输要求。
IPRAN 技术在现代移动通信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基于 IP 协议的网络架构,实现了对大规模数据流量的高效处理和转发,为移动通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和网络连接。
IP-RAN 接入技术RAN的全ip化是UMTS实现全IP架构过程的一部分。
在RAN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移动性管理。
原有的基于ATM的移动性管理技术在全IP的RAN架构中并不适用。
在分析全IP的RAN架构中对移动性管理的新的要求基础上,提出了结合MPLS技术和移动IP技术来解决移动性管理的新的开放的应用架构,并且描述了在这种应用架构下移动IP的协议过程;简要分析了这种应用架构带来的好处,提出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实现的技术难点。
关键词:移动IP;IP-RAN;MPLS;LSP一、引言从GPRS过渡而来的UMTS系统将系统分为2个部分:无线接入网路(RAN)部分和核心网部分。
传统的RAN的底层承载采用ATM 技术。
但是,整个UMTS体系有向全IP方向发展的趋势,RAN的全IP化过程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RAN中,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是移动性管理。
传统的移动性管理技术是基于ATM技术来实现,其基本过程为:(1)如果UE(用户设备)在同一个RNC的不同NODE B之间移动,RNC 控制旧NODE B释放原有无线链路,同时控制当前NODE B建立新的无线链路。
RNC将切换期间的数据缓存,导入到新的无线链路中传送给UE,达到无损的链路切换;(2)如果UE在不同的RNC的不同NODE B之间移动,由当前RNC 负责控制当前NODE B建立新的无线链路,原RNC负责控制旧的NODEB拆除原有无线链路。
原RNC将切换期间的数据通过Iur接口传送到当前RNC中,再由当前RNC传送给UE,达到无损的链路切换。
由此可见,Iur和Iub是解决UE的移动性管理的重要的接口,而且这种移动性管理是通过链路的无损切换(通过复杂的信令保证)达到的,所以也称为第二层移动性管理技术。
当RAN过渡到全IP的架构时,如果仍然采用第二层的移动性管理技术就需要将传统移动性管理的相关信令从基于ATM的信令改为基于IP的信令,同时要采取复杂的协议确保信令传输的可靠性与实时性,这样会使得移动性管理的架构变得很复杂,而且信令的开销很大。
IPRAN技术原理介绍1.技术起源RAN的传统传输方式:RAN传输新需求:1.1IP RAN概述IP RAN网络架构:2.I P RAN协议栈2.1Iu-cs接口IP传输协议栈Iu—ps接口IP传输协议栈Iu—r接口IP传输协议栈Iub接口IP传输协议栈3.I P RAN组网不同的Iub接口组网:4.I P RAN与PTN的区别IP RAN是用的L3+L2的技术,在核心汇聚层用L3VPN 在接入层用的是L2VPN。
这个技术偏向路由器属于2/3层的设备。
在核心层主流用ISIS协议,接入层用OSPF协议.业务采用多段伪线的方式.其倒换机制比PTN丰富安全,但存在路由重优化的时间缺陷。
PTN用的L2VPN技术,属于2层设备。
配置采用点到点业务配置方法,保护是基于隧道的保护方式。
传统IP RAN/PTN设备定义:长期以来,PTN阵营和IP RAN阵营互相诋毁,相互攻击对方的弱点。
如果从应用的角度来说,技术的优劣是次要的,关键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业务特征的技术,方便业务开展和维护。
传统IP RAN/PTN设备定义IP RAN/PTN原理比较长期以来,PTN阵营和IP RAN阵营互相诋毁,相互攻击对方的弱点。
如果从应用的角度来说,技术的优劣是次要的,关键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业务特征的技术,方便业务开展和维护.传统IP RAN/PTN设备定义IP RAN/PTN原理比较IP RAN对PTN的攻击点1.IP RAN设备安全性优于PTN:经过复杂Internet网络的洗礼,路由器具备更为丰富的设备安全防护特性2.PTN与现有IP、MSTP网络互通时,业务无法端到端建立3.PTN端到端必须用同一厂家设备,网络扩容、优化受限4.IP RAN是分组传送技术发展方向•标准化方面:T-MPLS已终止,MPLS—TP发布延迟•产业链:支持IP RAN的设备制造商比PTN多•互通性:IP RAN标准化程度高,互通良好;PTN设备间无法互通•应用:IP RAN在全球综合承载广泛应用;PTN适合纯移动回传;PTN对IP RAN的攻击点1.缺乏快速可靠的网络保护和OAM故障检测机制,网络监控困难。
论IPRAN技术特点及承载方式IPRAN技术是指Internet Protocol Radio Access Network,即基于IP传输技术的无线接入网络。
它将传统的无线接入网从基于传统电路交换的技术转变为基于IP网络的技术,实现了多业务融合和扁平化网络架构。
IPRAN技术的特点和承载方式对于无线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IPRAN技术的特点1. 多业务融合IPRAN技术采用了大量的IP技术,将语音、数据、视频等不同业务统一在一个网络平面上进行传输和交换。
这样可以实现多业务的融合,提高网络的资源利用率和业务的传输效率。
2. 扁平化网络架构与传统的无线接入网络相比,IPRAN技术可以实现网络的扁平化架构,即将核心网和接入网的网络层次减少到最少,简化网络结构,降低网络运维成本,加快网络的运行速度。
3.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IPRAN技术采用了虚拟化、自动化等先进的技术手段,网络资源可以实现动态配置和灵活调整,能够适应各种业务需求的快速变化。
IPRAN网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扩展和升级,可以很好地适应未来网络的发展。
4. 高效的传输和交换能力IPRAN技术使用IP数据包进行传输和交换,其处理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可以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力。
5. 高可靠性和安全性IPRAN技术采用了一系列成熟的安全和可靠技术,包括数据加密、认证、数据完整性保护等手段,保障网络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1. 语音传输承载IPRAN技术可以采用VoIP技术进行语音数据的传输承载。
VoIP技术利用IP网络进行语音的数字化编码和传输,能够实现高质量的语音通信,同时能够有效减少运营商的运营成本。
IPRAN技术能够支持大容量、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承载,可以满足各种数据业务的需求,包括互联网接入、企业网接入等。
IPRAN网络的扁平化结构和高效的传输能力,能够实现快速、可靠的数据传输。
随着移动视频业务的快速发展,IPRAN技术可以支持高清晰度、高带宽的视频传输承载。
IP RAN组网指导意见和设备配置规范为了更好地指导IP RAN网络建设,根据IP RAN网络组网原则和运维规范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IP RAN组网指导意见和设备配置规范”,请参照执行。
一、总体网络架构IP RAN网络结构按照“核心-汇聚-接入”三层架构组网,地市核心层部署ER设备,上联业务核心网络;汇聚层部署B设备对,口字型上联ER;接入层部署A设备,环形或链型上联B设备对。
网络架构图如下:二、IP RAN组网指导原则(一)核心层组网原则各地市核心层均部署RAN ER设备对,用于本地网基站、政企客户等业务的调度转接。
其中一般本地网暂设置2台RAN ER设备,特大本地网部署多台RAN ER设备。
1.承载LTE业务核心层城域RAN ER直接口字型上联EPC CE,汇聚ER至城域ER双归;其他地市核心层RAN ER口字型上联CN2 PE,通过CN2网络口字型上联EPC CE。
2.承载政企客户业务省中心部署1对政企专用RAN ER,实现跨地市政企客户业务端到端的配置及调度转接,各地市RAN ER均通过10GE链路口字型上联省中心政企RAN ER。
(二)汇聚层组网原则IP RAN汇聚层按照综合承载网规划结果部署B设备对,用于汇聚和转接区域内的移动、政企客户等业务。
具体原则如下:(1)B设备成对部署并口字型上联RAN ER;(2)现阶段B设备部署在城区,今后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再考虑下沉;(3)1对B设备接入宏基站数量控制在100个以内;(4)B设备上联ER和B设备互联链路应分系统或分路由承载;(5)汇聚层及以上链路流量达到预警值时需扩容链路,预警值为:峰值大于60%且忙时均值大于40%。
ER ERBB BB(三)接入层组网原则 1.城区城区IP RAN 接入层一般按照LTE 业务、政企客户业务独立组网进行建设。
(1)LTE 基站接入组网原则城区LTE 基站一般采取BBU 池方式建设, BBU 池设置A2设备,用于基站BBU (含室分)接入,一般每2台A2设备组成10GE 环上联B 设备对。
论IPRAN技术特点及承载方式IPRAN(Internet Protocol Radio Access Network)是一种在无线通信网络中采用IP 协议作为传输方式的新型无线接入网络技术。
它将无线通信和因特网相结合,实现了无线接入网络的高速传输和灵活性。
下面将介绍IPRAN技术的特点并讨论其承载方式。
IPRAN技术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 IP协议支持:IPRAN采用IP协议作为传输方式,实现了无线网络与因特网之间的无缝连接。
与传统的无线接入网络相比,IPRAN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2. 高速传输:IPRAN技术基于IP协议,可以实现高达Gbps级别的数据传输速率。
这使得IPRAN网络具备了处理大量数据流量的能力,适用于高密度用户的场景,如城市中心和人口密集的区域。
3. 灵活性和可伸缩性:IPRAN技术通过使用标准的IP协议和Ethernet接口,可以支持各种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如LTE、Wi-Fi、WiMAX等,以及适应不同厂家的设备。
IPRAN 网络还可以通过添加新的网络设备和扩展链路来扩展网络容量。
4. QoS支持:IPRAN网络支持多个业务的传输,可以根据业务类型和优先级对网络资源进行调度和管理。
这使得IPRAN网络可以提供适当的服务质量(QoS)保证,满足用户对不同业务的性能需求。
承载方式是指在IPRAN网络中传输无线接入网络流量的方式。
以下是IPRAN网络常用的几种承载方式:1. IP承载:IPRAN网络中的无线流量可以通过IP协议进行承载和传输。
这种承载方式灵活性高,适用于各种无线接入技术。
2. MPLS承载: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是一种在IP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
MPLS 承载方式可以提供更好的性能和服务质量,适用于对延迟和带宽要求较高的业务。
3. VPN承载:虚拟专用网络(VPN)是一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私有网络的技术。
IPRAN 网络可以将无线接入网络的流量通过VPN进行承载和传输,提供更好的安全性和隔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