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卢周来:要懂得穷人的经济学

卢周来:要懂得穷人的经济学

卢周来:要懂得穷人的经济学
卢周来:要懂得穷人的经济学

卢周来:要懂得穷人的经济学

——《世纪大讲堂》

1979年,著名的经济学家舒尔茨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在获奖演说当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大多数都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世界上大多数贫穷人又都是以农业为生计的,所以如果你懂得了农业,那么你就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穷人的经济学?在今天的中国,穷人的经济学又有着怎样的意义?今天的《世纪大讲堂》,我们就很荣幸地邀请到了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特约研究员卢周来先生。

卢周来,1970年生,安徽安庆人,青年经济学者,现任教于北京某大学,并担任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特约研究员等多种学术兼职,在《读书》、《书屋》、《天涯》、《博览群书》、《中国改革》等媒体发表随笔与札记百余篇,在《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战略与管理》、《二十一世纪》、《当代中国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或合作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已出版有《穷人经济学》(2002)、《游戏着经济学》(2004)、《边缘的言说》(2005)等随笔集以及《重建经济学伦理层面》(即出)等专著。

卢周来:市场化改革导致中国今天这个利益多元化格局以后,各种利益团体在今天中国这个利益博弈的舞台上都需要有自己的利益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我说了我是从农村中来,从穷人中来,所以我不敢说我有多高尚,但是我确实有一种本能的冲动,觉得我需要尽我的力量来为他们说一些话,做一些事。

卢周来:我演讲之前想请大家先看一个2004年年底在网络上流行的著名的动漫。

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些画面都是相关的,就是“要懂得穷人的经济学”。这个命题刚才主持人说了,是1979年美国的经济学家舒尔茨在他的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演说词中首先提出的,然后今年的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又特别引用了这段话,这段话现在大家已经算是耳熟能详了。

我在这里还想讲一下舒尔茨这段话的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在他看来,穷人的经济学就是农业的经济学,所以他的思想也主要是关于农业经济学的思想。我用最简单的话把他的农业经济学思想概括一下,实际上就三句话:

第一句话就是农业非常重要。在很多主流经济学家看来,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是工业化,农业只不过是为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提供原材料、提供资本积累、提供廉价的劳动力。但是舒尔茨不

这么看,他认为农业的现代化本身就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组成部分,而且农业本身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也非常重要。这是第一句话。

第二句话叫做要改变对农业的歧视性政策。舒尔茨讲,现在很多国家为了发展工业化,为了追求经济效率,就采取了一种工业和城市优先发展的战略,而对农业部门采取了一种歧视性的态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歧视性的政策。而正是这种歧视性的政策,导致了农业部门的落后和农民的贫困。所以他说,你要改变农业落后和农民贫困的现象,你首先要抛弃这种制度性的歧视。这是第二句话。

第三句话叫做要发展农业就要进行人力资源投资。他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土地是越来越少的,土地这种商品如果从经济学上讲它的供给是有刚性的,就是说只会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农业,传统的那种靠土地扩张的思路已经不行了。所以他说,发展现代农业主要靠人力资源投资,而人力资源投资中最重要是两块,一个是教育,一个健康。他说,人力资源投资造就了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的健康的农民,这才是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

以上就是舒尔茨关于农业经济学或者关于穷人经济学主要的思想,我给他概括了一下。这是我跟大家交流的一点。

接下来我想跟大家交流的第二点想法,就是说要懂得穷人的经济学,首先要懂得穷人为什么穷。有人说穷人之所以穷,首先是因为他们自身的素质低下、努力程度不够造成的,应该说这是对穷人经济学极大的误会。我这里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

第一种说法说穷人为什么穷?就是因为他们懒惰。这种思想在经济思想史上主要是流行在什么时候呢?是十六世纪欧洲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在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它就认为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懒。这种理论是有背景的。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背景呢?当时在英国开始了工业化运动,而工业化之前欧洲的农民是个什么样的状况的呢?哈佛大学有一个教授叫佩罗曼做过考察,他说在工业化之前,欧洲的农民一年之中只有1/3的时间用于生产,有204天是用来串门或者过节,所以说农民享受闲暇享受惯了。而工业化动力来源于哪里?是因为英国的羊毛纺织业在海外市场上非常红火,所以导致国内的圈地运动。圈地干什么?一个是养羊,一个是建纺织厂。结果土地也圈了,纺织厂也建起来了,后来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工厂里找不到工人。为什么?那些享受闲暇惯了的农民,他们失去了土地以后宁肯到街上流浪,也不愿意进当时的工厂,因为当时的工厂是血汗工厂,一天工作18个小时,还严格地监工,对于那些享受闲暇惯了的农民来说,这简直是不可忍受的,所以他们宁肯流浪也不愿意进工厂。所以这个时候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就说,你看那个农民,他穷到要饭的地步也不愿意进工厂,所以他们穷是因为他们懒惰。他们不仅这样说,而且当时支持英国的政府通过了一个奇怪的立法,叫做《惩治游惰者法律》,也就是惩治在

初级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法律基础

初级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法律基础 初级职称《经济法基础》科目共分为七章,面对陌生的知识, 大家可以分章节去复习,每天复习一个知识点,在预习期时间很充足,先人一步备考是明智的选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级会计职称考试 《经济法基础》法律基础,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知识点】:法和法律 (一)法和法律的概念 1.法的概念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2.法律的概念 狭义: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 范性文件 广义:法的整体,即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 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法的本质与特征 1.法的本质——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1)法不是社会各阶级意志的体现,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 的体现。 (2)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

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3)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 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4)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 国家意志。 (5)统治阶级的某个成员违反法律,也要受到法律制裁。 2.法的特征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 【初级会计考试知识点】: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 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或者说,是被法律 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内容和法律关系的客体三个要素构成。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 都不能构成法律关系。 (二)法律关系的要素 1、法律关系的主体 法律关系的主体又称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1)公民(自然人)。 (2)机构和组织(法人——全部财产承担责任;非法人— 分支机构(缔约能力、诉讼能力);职能部门)。 (3)国家。(特定主体)

卢周来:要懂得穷人的经济学

卢周来:要懂得穷人的经济学 ——《世纪大讲堂》 1979年,著名的经济学家舒尔茨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在获奖演说当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大多数都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世界上大多数贫穷人又都是以农业为生计的,所以如果你懂得了农业,那么你就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穷人的经济学?在今天的中国,穷人的经济学又有着怎样的意义?今天的《世纪大讲堂》,我们就很荣幸地邀请到了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特约研究员卢周来先生。 卢周来,1970年生,安徽安庆人,青年经济学者,现任教于北京某大学,并担任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特约研究员等多种学术兼职,在《读书》、《书屋》、《天涯》、《博览群书》、《中国改革》等媒体发表随笔与札记百余篇,在《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战略与管理》、《二十一世纪》、《当代中国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或合作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已出版有《穷人经济学》(2002)、《游戏着经济学》(2004)、《边缘的言说》(2005)等随笔集以及《重建经济学伦理层面》(即出)等专著。 卢周来:市场化改革导致中国今天这个利益多元化格局以后,各种利益团体在今天中国这个利益博弈的舞台上都需要有自己的利益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我说了我是从农村中来,从穷人中来,所以我不敢说我有多高尚,但是我确实有一种本能的冲动,觉得我需要尽我的力量来为他们说一些话,做一些事。 卢周来:我演讲之前想请大家先看一个2004年年底在网络上流行的著名的动漫。 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些画面都是相关的,就是“要懂得穷人的经济学”。这个命题刚才主持人说了,是1979年美国的经济学家舒尔茨在他的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演说词中首先提出的,然后今年的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又特别引用了这段话,这段话现在大家已经算是耳熟能详了。 我在这里还想讲一下舒尔茨这段话的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在他看来,穷人的经济学就是农业的经济学,所以他的思想也主要是关于农业经济学的思想。我用最简单的话把他的农业经济学思想概括一下,实际上就三句话: 第一句话就是农业非常重要。在很多主流经济学家看来,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是工业化,农业只不过是为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提供原材料、提供资本积累、提供廉价的劳动力。但是舒尔茨不

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读后感

《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读后感受世界经济形势动荡的影响,当下一些经济现象变得与我们的生活如此息息相关。经济学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渐渐变成了一门“显学”,正在流行。 著名经济学家王福重先生著的《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一书正是应和了这种时代特点,以令人熟悉的中国文化元素和当代经济形势为背景,用通晓流畅的语言,生动阐述了经济学的发展简史及基本原理,既容易理解又让人备感亲切,非常适合初入门人员阅读。 说实话,我一向是有点惧怕经济学的,总感觉经济理论太深奥,不敢奢而望之,什么边际效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准备金率、凯恩斯经济理论现象等一窍不通。对于国家出台的一些经济调控手段也经常是一头雾水,感觉自己就像滚滚经济浪潮中一片飘零的树叶,被动地随波逐流…… 直到有一天,在《青岛财经日报》上无意间浏览到了《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长篇连载,竟一发而不可收,简直像看一部精彩的多幕剧那么上瘾,看完这一幕,总是迫不及待地期盼着下一幕的隆重上演。最终,经受不住每天刊载一篇的“等待阅读”之苦,一日下班后,匆匆忙忙跑到新华书店把书买下,终得一口气全部阅读完为快。 读完此书,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立刻萦绕心头,原来自己也可以懂点经济,可以如此明了周围的世界。该书作者用散文般的语言,纵

横捭阖,条分缕析,化深奥艰涩的经济理论为浅显有趣的人文道理,笔触轻松流畅,幽默中孕育着智慧,使我们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汲取知识的营养。同时,该书以完整的经济学框架,结合目前世界经济现状,融会古往今来的经典故事,对当下的次贷危机、外汇储备、石油价格、货币和财政政策等都有独特、深入的剖析,引领我们对当前热门现象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有一个清晰、准确的理解。原来经济学并不遥远、艰涩,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近段时间,面对当前经济生活中的通胀现象,国家调整了银行人民币储蓄贷款利率。今年内,央行又先后5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其中11月份9天之内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实为历史罕见。著名经济学家吴敬链先生说,目前通胀现象的发生,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现在的各种调控手段、救市政策都是短期行为,必须把注意力和工作重点转向长期增长存在的问题,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提高效率等方面。 读完《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后,自我感觉对国家的经济调控政策及专家说的一席话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懂得了这些现象背后所蕴涵的经济学道理。原来自己也可以用经济学的视角去理解有关政策出台的背景、预期目的、实施效果了,甚至还可以有点像“经济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问题了。正如书中所说:“懂点经济学,你对世界的理解层次就会提升。”

经济学原理练习

上海财经大学跨校辅修(2011秋季) 《经济学原理》课程第一次作业 一、选择 1.经济学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 A) 减少个体损失 B) 证明市场经济优于计划经济,不论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 C) 谋求使稀缺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的选择 D) 决定社会最优产出 2.经济学家所谓的自利而理性是说人们 A) 想方设法增加他们的效用 B) 一般不大会考虑别人的兴趣 C) 遵循习惯 D) 是不可预测的 3.以下哪种情况不会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 A) 该国的人力资源素质得到了提高 B) 失业率大大降低了 C) 社会劳动力数量增加 D) 技术进步 4.以下哪个描述是实证的? A) 今天美元的汇率特别高 B) 现在的美国财政入不敷出,应该给富人加税 C) 中国和日本是目前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国家 D) 如果中国股市继续下跌,市场就要崩溃了,政府不能坐视不管 5.需求价格弹性意味着什么? A) 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B) 收入变化时需求曲线的移动程度 C) 需求曲线的斜率 D) 商品价格对于需求变化的反应程度 6.盐、米、油之类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一般是怎样的? A) 富有弹性的 B) 单位弹性的 C) 缺乏弹性的 D) 完全无弹性的 7.商品X的供给是富有弹性的,那么当其价格上升5%时,供给的变化可能是: A) 上升7% B) 上升5%

C) 不变 D) 上升3% 8.用同样的资源,日本可以生产30辆轿车或40台电脑,美国则可以生产40辆轿车或50台电脑,下面的哪个表述是正确的? A) 日本在生产轿车上有比较优势 B) 美国在生产电脑上有比较优势 C) 美国在生产两种商品上都有比较优势 D) 日本在生产电脑上有比较优势 9. 豆浆均衡价格和它的互补品油条的均衡数量上升,这更可能是因为: A) 大豆价格下降 B) 面粉和油的价格下降 C) 二者的原料价格不变,但作为它们替代品的皮蛋瘦肉粥价格下降 D) 二者的原料价格下降,但作为它们替代品的皮蛋瘦肉粥价格不变 10.假设德国生产所有物品所用的工人小时都少于法国,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如果两国进行贸易,它们的状况会变好 B) 从比较优势上说,法国所有物品的成本都低于德国 C) 从绝对优势上说,德国所有物品的成本都低于法国 D) 从比较优势上说,法国一些物品的成本会低于德国 二、判断 1.对事实的阐述是实证描述。 2.供给过度促使商品价格上涨,短缺则反之。 3.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生产者能接受的最低价格之差。 4.梵高名画《向日葵》的供给是完全无弹性的。 5.练习本需求增加提高了练习本的需求量,但没有增加练习本的供给。 6.一般来说,某种商品在消费者预算中占的比例很小,那么消费者对它的需求是有弹性的。 7.竞争市场上的价格下限将导致产品短缺。 8.一种没有无谓损失的税不能增加任何政府收入。 9.如果日本的技术进步降低了世界电视机价格,那么在作为电视进口国的美国,消费者剩余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而且,消费者剩余的增加大于生产者剩余的减少。美国的总剩余增加。 10.美国政府实施了两项影响香烟市场的计划。媒体宣传和贴警示语规定的目的是使公众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同时,农业部继续实行对烟农的价格支持计划,该计划使烟草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因此,香烟的价格上升。 11.物品的价格、买者的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买者的嗜好和预期决定买者对一种物品的需求量。 12. 经济学中的一个普通假设是,同一行业中不同企业的产品是无法区分的,这对于文学行业是不合理的,但对于葡萄酒行业和软件行业就是非常合理的。 13. 如果商品需求为单位弹性,那么价格下降虽然导致需求增加,却不改变总收益。 14. 当寒流袭击广西时,全国超市中蔗糖的价格上升,这意味着供给曲线左移,均衡数量

【精品】西方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选择题 1.一般认为,农产品的蛛网的形状是() A.收敛型B。发散型C。封闭型D。圆圈型 2.关于均衡价格的正确说法是() A.均衡价格是需求等于供给时的价格 B.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 C.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上的价格 D.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的价格 3。由于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均衡点的连线,称为() A。需求曲线B。价格—-消费曲线C。恩格尔曲线D.收入——消费曲线 4.所有产品的收入弹性() A。都是负值B.都是正值C.绝对值总大于1D。不一定 5。对化妆品的需求减少是指() A.收入减少引起的减少B。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减少C。需求量的减少D。价格下降 6.需求曲线是一条倾斜的曲线,其倾斜的方向为() A.右下方B。右上方C.左下方D.左上方 7.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A。都是由于一种原因引起的

B。需求的变动由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而需求量的变动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 C.需求量的变动是由一种因素引起的,需求变动是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因素引起的 D.是一回事 8。如果消费者消费15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0个效用单位,消费16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6个效用单位,则第16个面包的边际效用是()

A。108个B.100个C。106个D.6个 9。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A.消费X获得的总效用等于消费Y获得的总效用 B。消费X获得的边际效用等于消费Y获得的边际效用 C.曲线上任两点对应的消费品组合所能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D.曲线上任两点对应的消费品组合所能带来的总效用相等 10。根据基尼系数的大小,比较下列三个国家中哪一个国家的分配最为平均() A.甲国的基尼系数为0。1B.乙国的基尼系数为0.15 C。丙国的基尼系数为0。2D。丁国的基尼系数为0。18 11.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 A.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 B。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C.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 D。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等的 12.消费者预期某种物品将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的需求会() A。减少B.不变C.增加D.难以确定 13。需求完全无弹性可以用() A.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表示B。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表示

什么是穷人的经济学

什么是穷人的经济学? 主持人: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那个地点是思想的盛宴,那个地点是学术的殿堂。1979年,闻名的经济学家舒尔茨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在他的获奖演讲当中,他曾经讲过如此一句话,他讲世界上大多数差不多上贫困人口,假如你明白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就会明白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世界上大多数贫穷人当中,又差不多上以农业为生计的。因此假如你明白得了农业,那么你就真正明白得了穷人的经济学。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穷人的经济学,在今天的中国,穷人的经济学又有着如何样的意义。今天的《世纪大讲堂》,我们就专门荣幸地邀请到了国家进展与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特约研究员卢周来先生,您请坐。 主持人:您请坐,首先我想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卢周来先生。 我给大伙儿做一下介绍。 卢周来简历 卢周来,1970年生,安徽安庆人。青年经济学者。现任教于北京某大学,并担任国家进展与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特约研

究员等多种学术兼职。在《读书》、《书屋》、《天涯》、《博览群书》、《中国改革》等媒体发表随笔与札记百余篇;在《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战略与治理》、《二十一世纪》、《当代中国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或合作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已出版有《穷人经济学》(2002)、《游戏着经济学》(2004)、《边缘的言讲》(2005)等随笔集以及《重建经济学伦理层面》(即出)等专著,主译有《进展经济学的新方向》(2001)、《国防经济学手册》(2003)、《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欧洲的政府、社会与动员》(2005);主编有《非主流经济学家文选》(2001) 等多种文集。 我要尽力为穷人讲话 主持人:卢先生,我明白您今天演讲要紧是讲穷人的经济学,看您今天的那个模样,确信是算不上穷人。我不明白您从小到大,有没有哪一个时期,自己就身为一个穷人? 卢周来:我是出生于安徽农村的,从小是在穷困中长大的应该讲。应该讲只是后来考上大学以后才改变了我的命运,应该这么讲吧,因此我对穷人的生活状况有着切身的体会。

马克_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郭钰

[英]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经济学方法论》一书围绕“经济解释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展开,也就是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之间的确切关系是什么,这是本书最吸引我们的问题。全书大致分为四大板块:望而却步的科学哲学、从波普到新的异端、经济学方法论的历史以及最后的结论部分。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并剖析了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历史、不同学者对于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观点以及实证主义与规范主义的关系。文风简洁大气,逻辑思路非常严明。 作为一名研究生,广泛的深入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我们了解、掌握经济学知识、进行经济研究及创新非常重要。本书不仅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经济学方法论的历史、观点、方法,同时也对我的研究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我想着重谈两点关于本书的见解:一是关于证伪主义的思考;二是关于本书的结论以及对我研究写作的启示。 布劳格的经济学方法论是证伪主义方法论的捍卫者,证伪主义思想成为贯穿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的中心论点。甚至可以说他确定了上世纪80年代方法论研究的大部分议程,把波普尔证伪主义推向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者议论中心。所谓证伪主义,是英国哲学家K.波普尔创立的科学哲学理论。波普尔从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理论来自对经验归纳的观点出发,把科学理论看作是普遍命题,认为科学理论不断通过有限的,个别的经验事实而被证实,但个别的经验事实都能证伪普遍命题,即如果根据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假的,其前提必假。在他看来,一种理论所提供的经验内容愈丰富、愈精确和普遍,它的可证伪度就愈大,科学性就愈高。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之所以吸引经济学的运用,契合经济学这门学科方法论上的要求,原因在于证伪主义为经济学提供了一套容易接受的方法论规则,这种较简单易操作的方法论规则对于经济学家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然而经济学中的问题不同于研究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它牵涉的因素比较多,影响成分比较复杂,甚至包含个人的主观因素。因此将证伪主义引入到经济学理论当中难免有些局限之处。 1、经济学中证伪主义的困难首先来自奎因—杜恒的“不确定性”问题。该理论认为没有任何科学理论总是在孤立中被检验。经济学中“不确定性”例子比比皆是,经济学中简化人类行为的复杂性的假设,如“商品的多样性”等限制条件的非现实性;收益递减在逻辑上的不可证伪性;消费者选择理论的完全性假设,在逻辑上可证伪但在实践上的不可证伪。 2、证伪主义方法论遇到的第二个困难在于主流经济学家没有严格执行证伪主义标准,只会保护理论免于受证伪,采取防卫性的方法调整理论的假设或使用范围。现代经济学家把波普主义描述为难以吞咽的烈药,因为一旦证伪主义被严格的应用到经济学论证当中,许多经济学理论将无法存活,最后的结果就是防卫性保护。波普尔给予经济学家在众多理论中提出建议:选择那些最可证伪的命题,并试图去证伪它,如果该命题没有通过检验,就抛弃它。显然波普尔本人也在逃避这一点。 3、证伪主义方法论过于武断,即一次证伪成功便将该理论抛弃。如果将一种理论引入到时间序列当中,我们无法轻易地因为一次证伪而将它全盘抛弃,因为当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 一、以前我常常打车,就是1.2元/公里的时候。但是涨价后就很少打了。 上次南京出差,每次司机多收我一块钱的“燃油涨价费”,我恍然大悟,这才是聪明的办法。 为啥南京市政府能想到这么好的办法,而北京市政府的官员想不到呢? 双败的结局,是我这样的稍微懂一点经济学的普通人都能想到的, 而且,还有很多能人在报刊网络上有指出, 为啥我们的政府官员想不到呢? 二、为什么尺码不同的服装有一样的售价?尺码不同,原材料成本自然不同,为什么没有在价格上体现出来?解释: a.原材料成本相对设计、加工、流通等其他费用比起来,只占较小的部分,不同尺码造成的成本差异不大。 b.没有正规的包装袋,价格不同,不易于销售、存储时的管理。 c.涉嫌对大身材顾客的歧视。 三、背双肩包时,我们都知道同时背两边要舒服,为什么很多时候还是只背一边。解释: 两边轮流换着背,流换着休息。 四、最近发现一个奇怪的经济学现象, 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我住在北京的回龙观地区, 在回龙观地区有三个城铁站,龙泽,回龙观和霍营, 我家离霍营站比较近,离回龙观站比较远。 由于回龙观里很多小区离城铁站还有一定的距离, 城铁站门口总是有一些黑车营业。 有一次,我和晓波同学准备坐黑车回家, 晓波说,那我们在回龙观下吧。 我说,那不是更远吗? 晓波说,但是回龙观的黑车是5块的, 霍营的黑车是10块的,虽然霍营到我们家比较近。 我们就开始颇有兴趣的讨论起来了, 这是为什么。 晓波的观点是市场定价, 就是回龙观发展的早,黑车多,竞争激烈, 所以便宜。 霍营竞争不激烈,所以就贵。 这似乎有点道理,但是也可能和开始的定价就有关系。 开始定价就低(这个可能是竞争造成的) 所以单方面的提价很困难, 同样开始定价就高,单方面降价也有困难。 当然最有意思的是,如果从我们小区出来, 去比较近的霍营是10块, 比较远的回龙观是5-7块,

2020年从资资格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知识》每日一练(第68套)

2020年从资资格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18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5、答案与解析在最后。 姓名: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70题) 1.在大规模的抽样调查中,很有必要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A.分层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多阶段抽样 2.下列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项目中,应计入负债方的是( )。 A.国外资产 B.政府债权 C.对非金融性部门债权 D.储备货币 3.拉弗曲线是对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关系的形象描述,其形状是( )。 A.向右下方倾斜 B.向右上方倾斜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 4.一个国家经济运行处于低谷,经济增长率保持正值,但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的经济周期称为( )。 A.增长型周期 B.古典型周期 C.大循环 D.长波循环 5.下列会计概念中,属于会计记录方法的是( )。 A.记账凭证 B.复式记账 C.历史成本 D.会计报告 6.根据规定,合同生效的法律要件的说明错误的是( ) 。 A.限制行为能力人也可以单独订立合同 B.合同行为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 C.要求行为人的内心意愿自由产生,同时与其所表达出来的意思一致 D.合同的形式必须是合法的 7.( )是衡量短期债务清偿能力最常用的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风险的指标。 A.市盈率 B.总资产周转率 C.产权比率 D.流动比率 8.当经济繁荣、失业减少时,政府采取下列( )措施,可以缓解需求过旺势头。 A.扩大财政赤字规模

微观经济学试题库(含答案)

第一章引论 一、单选题(70题) 1. 下列哪一种资源是最不具有稀缺性的?() A.医生;B.苹果;C.铁矿石;D.空气; 2. 下列中的哪一个问题是最有可能被微观经济学家所研究的?() A. 一般物价的膨胀; B. 整个经济中的失业; C. 总产出的增长率; D. 汽车行业中的劳动就业; 3. 下列中的哪一个属于规范经济问题? () A. 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由什么引起的? B. 政府应该雇用所有失业的工人吗? C. 消费者如何对较低的价格做出反应? D. 收入与储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4. 经济学有时被称作社会科学的皇后,这是因为:() A.它强调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B.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经济学; C. 它的边际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 D. 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的区别。 5. 经济学家的理性行为假定:() A.仅仅在其提供有效预测的限度内才是有用的。 B.导致错误的理论,因为人们并非总是理性的。 C.只有当所有人都是理性的,才是有用的。 D.不管人们是否为理性的,都是有效的。 6. 微观经济学研究(),宏观经济学研究()。 A.现实的经济问题,抽象的经济理论;B.个量经济,总量经济 C.理性行为,非理性行为;D.企业行为,政府行为

7.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 C.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 D.个人的生财之道 8.“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A.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B.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 C.资源终将被耗费殆尽 D.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9.失业问题如果反映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图上,可记为() A.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一点 B.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一点 C.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外的一点 D.不在该平面直角坐标系上. 10.下列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外移?() A.股市持续走强 B.通货膨胀 C.有用资源被发掘或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下降. 11.一个经济体系必须作出的基本选择是()。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12.计划经济体制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方式有()。 A.分散决策 B.竞争生产 C.纵向传递信息 D.要素市场定价 13.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价格不发挥哪个功能()? A.激励功能 B.集中资源办大事 C.收入再分配功能 D.信息传递功能 14.下列哪个陈述不属于实证主义陈述( )? A. 1990年的海湾危机引起石油价格上升,并导致了汽油消费的下降。 B.穷人应该不纳税。 C.美国经济比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更快。

读《经济学是什么》一书有感_读后感

学了两年的经济管理专业(函授),虽然十几门课都勉强得以通过,但到头来扪心自问:什么是经济学?依然说不明,道不白。究其原因,固然有学习与考试两张皮的问题,这个暂且不提。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没有一本通俗易懂的、与社会实际乃至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经济学基础性读本,这一点,对于我这样的文化水平不高且不是直接从事经济工作的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说实在,经济学这个名词我们早已耳熟能详,许多在市场经济中拼搏的人都意识到掌握一些市场经济规律、了解一些经济学知识的重要性,就如我们这些并非直接从事经济工作的人也都深深感到,经济学知识的匮乏给我们的工作甚至日常生活带来的不利。然而现实的问题是,不是我们不想学习经济学,而是无学习经济学之门;或者说,无法以我们可以接受的成本获得经济学的知识。毕竟大多数人都不是专业搞经济学的,我们大家都有着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有点空闲还要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放松休闲一下,能够拿出来学习经济学的时间和资源是很有限的,根本无暇去拜读厚重的经济学经典。况且,如今的经济学已经不是谁想学就可以学的了的,它那些陌生而又生硬的术语、极为复杂而深奥的数学模型,让即使受过一般高等教育的读者也敬而远之,退避三舍。经济学因此成了少数经济学家课堂上和书斋里的阳春白雪式的欣赏品,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皇冠”。在大众迫切需要经济学知识,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为经济学有了这么广泛的接受对象提供了如此天赐良机的时候,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这次参加中青班的学习,有幸拜读了梁小民教授所著的《经济学是什么》一书,就好像交了一位好朋友,相信任何一个阅读了《经济学是什么》这本书的读者,都会佩服作者在书中表现出来的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功夫。这本书,就好像有人用一个个日常生活的例子与你拉家常,双方越谈越投机,不知不觉中,你就了解并熟悉了那些经常在经济学家口中蹦出来的术语。 比如,作者在书中谈到通俗歌手的数量与高昂的门票价格,谈到最先在成都出现的电影院xxxx票价的冲击波,谈到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当这些例子说完了,一个关于价格如何调节经济的问题,即经济学家常常说起的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就解释清楚了。从这里,我们不仅知道了什么是需求定理,什么是供给定理;也明白了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为何物;还懂得了需求弹性和供求弹性的作用。 再比如,作者在书中谈到一个人中彩票后的变化,谈到及时行乐的观念,谈到吃第三个面包和第一个面包的不同感受,谈到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些例子说完了,家庭决策方面的问题就解释清楚了。从这里,我们不仅知道了什么是效用;也明白了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为何物;还懂得了实现消费者均衡意味着什么。 又比如,作者在书中谈到曾经在农村风行一时的养鸡专业户,谈到“农夫山泉有点甜”这个家喻户晓的广告,谈到让所有老百姓受益的彩电价格战,这些例子讲完了,关于企业市场竞争战略的问题就讲清楚了。从这里,我们既了解了市场的不同类型,即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和垄断;又懂得了什么叫单一价格,何为歧视价格;同时,对博弈论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也略知了一二。 还比如,作者在书中剖析企业家的收入,以及现实生活中,一方面是几千万人尚未脱贫,另一方面是少数人开着宝马车去高尔夫俱乐部等现象,强调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就是解决效率与平等的问题,作者在这里把这一问题比喻成蛋糕,“既包括如何把蛋糕做大,又包括如何使蛋糕分得更平等一些。”例子讲完了,平等与效率得选择问题也就清楚了。从这里,使我们明白了企业家赚的是正常利润这一道理;知晓了如何用劳伦斯曲线、基尼系数等来衡量收入分配状况;懂得了用结果公平论和过程公平论来正确理解分配制度上的公平。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经济学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从经济学家口中蹦出来的各种术语和概念,让其他行业的人和普通百姓敬佩之余,又多少有些不明所以。《经济学是什么》这本书,把经济学和非经济学专业人士、甚至普通百姓的距离拉近了。也许在这之前,我们会觉得经济学术语和概念晦涩难懂,但是看完这本书,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术语和概念,原来很简单,并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有专家说,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善于经商的民族,当一个犹太人参观一家企业的时候,他一边听解说员讲解,他的大脑同时会像计算机一样高速运转,参观结束的时候,不仅这家企业经营的数据被他计算出来了,并且,如果他有意与对方合作,一整套的谈判策略已经成竹在胸。 我国正在进行市场经济建设,市场经济的大潮不可避免地使国人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我们也许达不到犹

各种经济学教材

一、入门教材: 1、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册,88元。梁小民教授翻译。曼昆为哈佛高才生,天才横溢,属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派,研究范围偏重宏观经济分析。该书为大学一年级学生而写,主要特点是行文简单、说理浅显、语言有趣。界面相当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报刊文摘,与生活极其贴近,诸如美联储为何存在,如何运作,Greenspan 如何降息以应付经济低迷等措施背后的经济学道理。该书几乎没有用到数学,而且自创归纳出“经济学10大原理”,为初学者解说,极其便利完全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人阅读。学此书,可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思维,常用的基本原理,用于看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可知经济学之功用及有趣,远超一般想象之外。推荐入门首选阅读。目前国内已经有某些教授依据此书编著《西方经济学》教材,在书中出现“经济学10大原理”一词,一眼便可看出是抄袭而来。 2、萨缪尔森《经济学》(Economics) 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1970年成为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研究范围横跨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多个领域,对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有独到的见解。目前经济学各种教科书,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及分析方法,多采用由他1947年的《微观经济分析》发展糅合凯恩斯主义和传统微观经济学而成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理论框架。他一直热衷于把数学工具运用于静态均衡和动态过程的分析,以物理学和数学论证推理方式研究经济。目前经济学理论数学化大行其道,此翁实始作俑者。《经济学》由美国麦格劳——希尔图公司1948年初版。现已出第18版,通行全世界。国内50年代由高鸿业教授根据英文第10版翻译,商务印书馆于1981年出版。市面之16版,是和诺德豪斯合写,由萧深教授翻译,并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单行本出版。全书结构宏伟,篇幅巨大。可谓博大精深。渗透老萨数十年经济学见解。字里行间,三言两语,每有深意。其中诸如“热情的心,冷静的头脑”、“相关未必因果”等言语,可谓经济学之《老子》。读完该书,可了解经济学所探讨问题在经济学体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对经济学有一个完备之认识框架。知识庞杂,有一体系框架,则适宜以后更进一步学习。学之愈深,愈知此框架之重要。尽管该框架在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方面仍有断层,但不失为一个好框架。此书国内有机工版发行之英文版。建议直接阅读英文版。 3、斯蒂格利姿《经济学》及系列辅助教材。斯蒂格利姿在信息经济学成就甚高,此书可作为前二者的补充,前二者所涉及经济学内容主要是以价格理论及边际分析为基础,不包括不对称信息经济学、不确定性分析部分。斯蒂格利姿之《经济学》可填充前二者之空白。尽管三位作者政策倾向不同,但教材体现凯恩斯主义的特征稍多一点,总体上讲,教材相当客观和公允。很适宜做入门教材。 4、《经济学、原理、问题与政策》及《经济学原理与问题》、〈经济学案例〉、〈经济学小品〉、《经济学悖论》、〈社会问题经济学〉等。此类书之特点是先提问题,再论原理,主要是针对社会习见问题,逐步解释原理,水平、内容大多较好,唯缺乏体系与框架,适宜略懂经济学者补充学习。 5、国内老师自行编写之《西方经济学》教材:目前国内各大学自己编写的直接冠以《西方经济学》或〈经济学原理〉均属入门教材。如高鸿业、历以宁、宋承先、梁小民、朱锡庆、尹伯成、司春林等等。然皆远逊外国教材。 说明: 1、越基础性之教材越需深入浅出,将复杂抽象的道理联系到生活实际上,才讲的透彻,又能调起初学者之兴趣。国外教材,形成一竞争市场,多极高明之著作,教材之撰写也充分考虑学生学习之便利,如曼昆之教材,以完全不带数学式而著称,又或更新换版本极快,以及时吸收新知识,如斯蒂格利姿《经济学》之增加不对称信息部分。低手所写教材自然被市场淘汰。故市面之基础教材,多为大高手所写就。

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讨论了经济学方法论中科学研究的逻辑;规范与实证;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溯因、归纳与演绎以及长期与短期等方面的基本问题。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讨论了经济学方法论中科学研究的逻辑;规范与实证;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溯因、归纳与演绎以及长期与短期等方面的基本问题。 【提纲】 小序 一、科学研究的逻辑 二、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三、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四、归纳、演绎与溯因 五、长期与短期 六、结论 “经济学方法论”是一个很大的题目,非一篇文章能够说清楚。在国内,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出版了许多经济学方法论的著作(注:这方面的专门译著,如马克·布劳格著:《经济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经济学方法论译丛》。中国学者的专著,如韩永进:《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另外,在许多著作中也有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专门章节,如张宇燕:《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章;黄少安:《产权经济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章.)。“经济学方法论”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有人分为两个层次,也有人分为三个层次(注:关于经济学方法论两层次的划分见石土钧为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中译本所写的“译者前言”,见《经济学方法论》,第13页;经济学方法论的三层次划分见黄少安(1995),第8页.)。这两种不同分法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都把具有哲学意味的一般方法论看作是最高层次,这首先涉及科学是什么或科学研究的逻辑问题。本文主要对科学研究的逻辑、规范与实证、方法论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溯因、归纳与演绎、长期与短期等基本问题进行讨论。 本文之所以选择这五方面,是由其重要性决定的:科学研究的逻辑属于科学哲学问题,回答的是“经济学如何才能够成为科学,或者从何种意义上经济学才是科学”的问题;规范与实证涉及到经济学研究的性质,是单纯的解释、描述,还是涉及价值伦理;方法论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涉及到认识问题的视角;溯因、归纳与演绎涉及到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内容;长期与短期会影响人之行为,在经济学研究中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研究的逻辑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的“前言”中对“知识”作了区分。他指出,古希腊哲学分为三个部分:物理学、伦理学和逻辑学,人们对这种分类只能加以补充,而很难再做出进一步的改进。全部的理性知识可以分为质料的和形式的。形式的知识,只涉及知性的形式,涉及理性自身,涉及思维的普遍规律,而不涉及对象的差别,这种形式哲学被称为逻辑学;而质料哲学按照所研究的对象及其所服从的规律,又可以分为两种:物理学和伦理学,物理学是关于自然规律的学问,而伦理学则是关于自由规律的学问。(注: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

经济学

1929经济危机中的倒牛奶事件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其一般特征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工人急剧增多,信用关系遭到严重破坏,物价下降,现金奇缺,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极端混乱和瘫痪之中。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个别企业的生产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但整个社会生产却处于无政府状态,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比例失调。同时,资本家为了追逐利润,一方面盲目扩大生产,另一方面拼命剥削工人,造成生产巨大增长的趋势同劳动群众有限购买力之间的矛盾。上述矛盾的发展结果,必然导致生产过剩危机。这种生产过剩,并不是绝对的过剩,而是一种相对的过剩,不是说生产出来的东西超过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而是同劳动人民的购买力相比,超过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所以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一方面大量商品堆积如山,卖不出去,为了维持农产品的价格,农业资本家和大量农场主叫喊生产过剩,大量销毁“过剩”的产品,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把棉花、布匹烧掉。另一方面,日益增多的失业工人家庭正在为得不到必要的食物营养而犯愁。 由此可见,“倒牛奶”只是为了解决经济危机。资本家的本质是没有限度地追求利润最大化,倒掉牛奶,只是因为此时牛奶的价格太低,而为了维护较高的价格,他们宁愿倒掉牛奶,等待价格回升再重新生产。 为何当年美国的奶牛场主把牛奶倒入海中,廉价卖给工人不好吗?至少还可以收回一部分成本,就是白送也比倒掉好嘛,至少落个好名声!为何倒掉呢? 一、汤姆把牛奶倒入了大海中 汤姆是生活在米国乌有城城郊的一位奶牛场主,不知何故,方圆数百里就这一家奶牛场,汤姆的奶牛场有2000头奶牛,每月产奶2000吨,这些牛奶供应乌有城的市民和周边农村的农民。牛奶售价是每吨500美元,每吨牛奶的生产成本是300美元。因此汤姆一个月可以赚40万美元。 在大学读MBA的儿子杰瑞正在对当地牛奶市场进行调查,这是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意在巩固并实际应用课堂上学到的供求理论。 经过一个月的调查,杰瑞向父亲指出了他的一个惊人发现:“这些年你平均每个月损失130万美元!”。 这话让老汤姆很不高兴:“危言耸听。” “我反复核实过了,情况的确如此。让我给你解释一下吧。” “说来听听。” “咱们每月生产的牛奶卖给乌有城市民1000吨,乡下的农民1000吨。乌有城市民平均收入是乡下农民的两倍多,对这些市民来说,牛奶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并且花在牛奶上的钱占其整个生活支出的比重很小。” “这我知道。” “我的市场调查表明:即使奶价翻两番,即每吨2000美元,乌有城市民对牛奶的需求也基本不会下降。” 汤姆了解乌有城居民的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凭多年的经验和生活直觉他觉得儿子的这个调查结果很可能是真的。不过他立刻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 “可乡下的农民很穷,根据我的经验,每吨500美元,也就是每公斤25美分,是他们能够

读《短缺经济学》有感

读《短缺经济学》有感 《短缺经济学》是匈牙利著名经济学家科尔内对社会主义传统经济体制长期研究的成果。这部著作以社会主义经济运动中出现的短缺现象为主线, 论证了产生经济短缺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预算约束软化问题, 揭示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短缺”,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选题。平凡,是因为它来自日常生活经验;伟大,则是由此上升到理论,得出普遍性结论。所有有过这种生活经历的人都会感到,把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归结为短缺,是多么准确,甚至会产生出熟悉和亲近感,而不是教条的、冰冷的理论。而之所以它被科尔奈抓住了,有一个原因是肯定的,那就是参照系,资本主义国度和布达佩斯近在咫尺。虽然科尔奈回避了政治和制度问题,但是谁都能从《短缺经济学》读出了它的政治意义。对于很多社会主义体制下的知识分子,这本书足以使他们改变世界观。 (1)“短缺”是社会主义国家常见的现象。资本主义经济基本上是需求限制型(即需求有限)的,经常“供过于求”;社会主义经济基本上是资源限制型(即资源有限)的,生产增长受资源的限制,上层决策者、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必然受到物资短缺的制约,“求过于供”。 (2)“短缺”根源来自国家与企业存在着“父子”关系。利润刺激的削弱、企业的预算约束软化、臃肿的官僚机构、对企业的大量的行政控制等是造成短缺经济的真正原因。社会主义企业存在着不断扩大再生产、追求产品数量的推动力。追求产品数量→囤积原材料→物资短缺,形成了一个互相加强、自行维系的过程。“投资饥渴”症,各级领导都力图为本部门争取尽可能多的投资份额,企业超支可以由国家财政补贴,投资风险主要由国家承担,也是造成短缺现象的重要原因。 (3)“短缺”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短缺”造就了一种“卖者”支配“买者”的社会关系,居民不仅要承受为得到物品去搜寻、排队、等待而付出的代价,还要经常忍受卖者或物资分配者的粗暴无礼和漫不经心。 (4)只有经济体制改革才有可能消除“短缺”现象。改革必须首先对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运行方式及其弊端有清醒的认识,并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消除“短缺”。短缺克服与否以及短缺的程度如何,是检验改革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科尔奈的这一经济理论,实际上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所具有的弊端的理论概括,从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 科尔内指出, 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特征是经济上的短缺。“短缺”一词是一组大量现象的概称, 它表现为纵横交错的四种短缺现象. 一是纵向短缺, 即资源产品或服务通过行政分配, 需求者的需求总量超过分配者的可供分配的数量, 企业总是讨价还价的力争,二是横向短缺,即卖者提供的商品不能满足买者的初始需求, 市场上出现买者为购买商品而搜寻排队等待,甚至实行强制代替,三是内部短缺,即企业内部由于缺少必要的原材料投入, 被迫停工停产或生产强制代替,四是生产能力短缺,即由于社会生产能力被高度利用, 国民经济中经常出现“瓶颈”部门, 或生产资料供不应求。 科尔内认为, 造成短缺经济的原因很多, 但第一位的原因是企业预算约束软化, 企业行为缺少制约。科尔内说. “传统社会主义企业预算约束是软的。如果亏损了,它也不会真正破产, 即停止营业。企业总会得到外来帮助,接受追加投资, 减免税收, 获得补贴, 或提高销售价格, 结果它最后总会摆脱财务困境。”这就是说,企业预算约束软化是向财政信贷制度、税收制度和价格政策软化紧密联系着的。由于财政、信贷制度软化,企业所需资金由国家无偿拨款,或由银行无偿贷款,企业出现亏损,由财政和银行包下来,把亏损转嫁给国家,由于税收制度软化,企业出现亏损,国家减免税收,把亏损转嫁给国家,由于价格政策软化,企业产品由国家统一定价, 产品质量好坏一样价, 把企业亏损转嫁给消费者。预算约束软化, 使企业几乎不受偿付能力的限制, 缺少内在力量去抑制企业的需求。企业作为买者, 总是力图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 1.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0.静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1.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2. 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4. 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5. 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