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吨物料消耗计算依据及质量保证措施20100528
- 格式:doc
- 大小:139.00 KB
- 文档页数:11
机物料消耗定额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与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管理机物料的消耗定额,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合理消耗和有效使用。
同时,本制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以及行业标准进行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生产过程中机物料的消耗定额管理。
所有从事机物料消耗相关工作的部门和人员必须遵守本制度。
三、术语定义1. 机物料消耗定额:指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机物料消耗数量,包括原材料、配件、能源等。
2. 消耗比例:指机物料消耗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3. 工艺参数:指生产过程中影响机物料消耗的关键参数,包括操作规程、设备设置等。
4. 管理人员:指负责机物料消耗定额管理的责任人员。
四、机物料消耗定额的制定和调整1. 机物料消耗定额的制定(1)根据产品的实际需求和工艺流程,确定机物料消耗定额。
(2)参考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等,合理确定机物料消耗的消耗比例。
(3)机物料消耗定额的制定必须经过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审核和批准。
2. 机物料消耗定额的调整(1)定期评估和分析机物料消耗定额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2)机物料消耗定额的调整必须经过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审核和批准。
(3)调整后的机物料消耗定额应迅速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五、机物料消耗定额管理的责任与义务1. 管理人员的责任(1)负责机物料消耗定额的制定、调整和管理工作,保证机物料消耗定额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对机物料消耗的数据进行监控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3)对发现的问题和优化的建议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2. 部门的责任(1)按照机物料消耗定额的要求进行生产操作,确保机物料消耗定额的执行。
(2)及时上报机物料消耗的数据,配合管理人员进行数据分析。
(3)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和指导,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意识。
3. 员工的义务(1)遵守机物料消耗定额的规定和要求,不私自调整和更改机物料消耗的比例。
物料能耗管理制度一、总则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推动企业节能降耗,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物料能耗的业务活动。
三、管理原则1. 节约优先: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总量控制:通过设定能耗目标,控制物料的总能耗。
3. 制度约束:建立相应的审核、考核等制度,推动能耗的管理和控制。
四、管理目标1. 减少物料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2. 提高物料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3. 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低碳经济。
五、管理措施1. 设立专职能源管理岗位,负责物料能耗数据收集、分析和管理工作。
2. 建立物料能耗核算管理系统,实现对物料消耗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3. 制定物料能耗控制指标,对各个环节的能耗进行分解和控制。
4. 开展能耗审核,对物料消耗明细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节能意识和操作技能。
6. 定期组织能源管理评审,对物料能耗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
七、管理考核1. 建立物料能耗数据绩效考核体系,对各个部门的能耗情况进行绩效评估。
2. 根据考核结果,对能耗表现良好的部门进行奖励,对表现不佳的部门进行督促和改进。
3. 进行年度能耗核算,对公司全年的物料消耗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八、管理风险1. 需要防范数据造假风险,建立健全的数据核对机制。
2. 需要防范管理不到位风险,建立健全的管理规定,严格执行。
3. 需要防范员工培训不到位风险,加强员工培训。
九、管理效果1. 能耗管理工作落实到位,物料能耗得到有效控制,企业节能降耗效果明显。
2. 物料利用率大幅提升,资源浪费得到有效遏制。
3. 公司整体能源消耗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实现了环保要求。
十、附则本制度由公司物料能耗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物料能耗管理制度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物料能耗管理,提高物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各生产单位、部门和员工在日常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能耗管理活动。
第三条公司应当将物料能耗管理纳入企业管理体系,明确责任,采取措施,持续改进,提高物料能耗管理水平。
第四条公司应当加强物料能耗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物料能耗浪费行为,防止环境污染。
第二章物料消耗定额管理第五条物料消耗定额是衡量生产过程中物料消耗合理性的重要指标,公司应当根据生产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物料消耗定额。
第六条物料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当考虑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设备状况、员工技能等因素,以理论计算和技术测定为主,结合经验估计和统计分析。
第七条物料消耗定额分为工艺消耗定额和非工艺消耗定额:(一)工艺消耗定额包括主要原材料消耗定额和非主要原材料消耗定额;(二)非工艺消耗定额包括废品、材料代用、设备调整等消耗定额。
第八条公司应当定期对物料消耗定额进行评审和修订,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物料领用与回收管理第九条物料领用应当根据生产计划和实际需要进行,遵循节约、合理的原则。
第十条员工领用物料时,应当填写物料领用单,经部门负责人签字批准后,到仓库领取。
第十一条物料领用单应当详细记录领用日期、领用人员、领用数量、用途等信息,以备查阅。
第十二条物料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节约,防止浪费,提高物料利用率。
第十三条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边角料等,应当及时回收,防止污染环境。
第四章物料库存管理第十四条物料库存管理应当实行计划管理,确保库存物料的合理储备。
第十五条仓库管理员应当定期对库存物料进行盘点,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第十六条库存物料的存放应当遵循分类、分区、分层的原则,便于查找、使用和保管。
第十七条对于长期积压、过期、变质、损坏的物料,应当及时处理,防止浪费和环境污染。
机物料消耗定额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合理控制机物料消耗,并提高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制定的一套管理规范和操作流程。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机物料消耗定额管理制度,内容包括背景、目的、原则、制定与执行、主要内容、评价与改进等。
一、背景随着现代生产技术的发展,机物料的消耗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
为了合理控制机物料的消耗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机物料消耗定额管理制度。
二、目的1. 确定机物料消耗的合理标准,实现机物料消耗的合理化管理。
2. 提高机物料消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降低浪费和损耗。
3. 加强对机物料消耗情况的监督和控制,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4. 优化生产过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原则1. 合理性原则:机物料消耗定额应基于科学的数据分析和生产实际情况,确保合理性和准确性。
2. 规范性原则:机物料消耗定额应规范操作流程,明确责任和权限,防止违规行为和浪费。
3. 统一性原则:机物料消耗定额应在企业范围内统一执行,避免因个别人员差异导致消耗量变化。
4. 动态性原则:机物料消耗定额应根据技术进步和生产情况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保持适应性和灵活性。
四、制定与执行1. 制定机物料消耗定额的责任部门:由企业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机物料消耗定额。
2. 定额的制定流程:(1) 收集机物料消耗相关数据,包括生产工序、工艺流程、设备参数等。
(2) 进行数据分析和定量计算,确定机物料消耗的合理标准。
(3) 综合考虑生产效率、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等因素,制定机物料消耗定额。
(4) 定额经过部门审核和领导批准后,下发到生产岗位执行。
3. 定额的执行与监督:(1) 提供培训和指导,确保生产岗位人员理解并按照定额要求进行操作。
(2) 配备监督员进行现场监督,确保定额的有效执行。
(3) 建立机物料消耗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机制,及时掌握消耗情况进行监测和把控。
(4) 对定额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
企业物资消耗定额制度简介企业物资消耗定额制度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一套合理的物资消耗定额标准,用于评估和控制物资消耗的水平。
通过制度的实施,企业可以合理安排物资的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目的企业物资消耗定额制度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 评估和控制物资消耗水平; 2. 优化物资使用方案; 3. 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4. 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5. 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制度内容企业物资消耗定额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核心内容:1. 定额的制定企业需要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综合考虑生产工艺、设备条件、产品质量要求等因素,制定物资消耗的定额标准。
定额标准可以按照不同的物资种类、生产环节或者产品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掌握和管理物资消耗。
2. 定额的调整定额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整,以确保定额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调整定额的依据可以是生产数据的统计分析、技术进步的影响、物资市场价格的变动等因素,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数据分析,提高定额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定额的执行制定定额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确保定额的执行。
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和流程来监督和管理定额的执行情况。
可以通过定期检查、数据分析和绩效考核等手段,推动定额的执行,并对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改进。
4. 定额的评估企业需要定期对定额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物资消耗的实际情况、定额执行的情况、消耗效益的评估等。
评估的结果可以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参考,用于调整和改进定额制度,提高管理效果和经济效益。
实施步骤企业在制定和执行物资消耗定额制度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研究和分析企业的生产特点和需求,确定物资消耗定额制度的目标和范围; 2. 收集和整理相关的生产数据和物资消耗情况,对物资消耗进行统计和分析; 3. 制定物资消耗定额的标准和计算方法,并确定对应的执行机制和流程; 4. 推动定额的执行和监督,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5. 针对定额执行情况的问题和反馈,进行适时的调整和改进; 6. 维护和更新物资消耗定额制度,保持定额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物资消耗定额制定及调整办法第一条为准确核定物资需求量,编制物料需求计划,进行产品成本核算和经济核算,降低经营成本,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物资消耗定额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根据本厂生产的具体条件,结合产品结构和工艺要求,以理论计算和技术测定为主,以经验估计和统计分析为辅来制定最经济最合理的消耗定额。
第三条物资消耗定额分工艺消耗定额和非工艺定额两部分。
(一)工艺消耗定额:主要原材料消耗定额------指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消耗。
工艺性辅助材料消耗------工艺需要耗用而又未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
(二)非工艺消耗定额:指废品消耗、材料代用损耗、设备调整中的损耗等。
但不包括途耗、磅差、库耗等(此部分作仓库盘盈盘亏处理)。
第四条物资消耗定额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制定,分管副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第五条物资消耗定额必须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本着节约的原则制订。
第七条物资消耗定额一般一年修改一次。
由物资部提供实际消耗资料,生产技术部修订工艺消耗定额。
由于管理不善而超耗者,不得提高定额。
第八条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及时修改定额:(一)产品结构设计的变更;(二)加工工艺方式的变更,影响到消耗定额;(三)成品率变化;(四)生产消耗和定额差别较大;(五)成品率的大幅上升;(六)定额计算或编写中的错误和遗漏。
第九条生产技术部根据消耗定额,实行限额供料。
第十条 .限额供料范围:(一)产品用料,包括本厂自制件和外协加工件;(二)大宗的辅料。
第十一条限额供料的依据:(一)生产技术部提供的产品单件材料工艺消耗定额;(二)生产技术部和制作部门提供的月度生产作业计划;(三)半成品库提供的半成品盘存表;(四)车间提供的在制品、生产余料盘存表和技术经济指标月报表。
第十二条本办法由生产技术部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美文欣赏1、走过春的田野,趟过夏的激流,来到秋天就是安静祥和的世界。
秋天,虽没有玫瑰的芳香,却有秋菊的淡雅,没有繁花似锦,却有硕果累累。
物料能耗管理制度模板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加强物料能耗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各生产部门、车间、仓库等单位的物料能耗管理工作。
第三条原则(一)节约优先,合理使用物料;(二)科学管理,提高物料利用率;(三)强化监督,确保能耗指标的实现。
第二章物料能耗管理组织与职责第四条公司设立物料能耗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公司物料能耗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
组长由公司总经理担任,成员包括各生产部门、车间、仓库等单位的负责人。
第五条各生产部门、车间、仓库等单位应设立物料能耗管理岗位,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的物料能耗管理工作。
第六条物料能耗管理职责:(一)制定本单位的物料能耗管理措施,并组织实施;(二)监督、检查、考核本单位的物料能耗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三)定期向物料能耗管理领导小组汇报本单位的物料能耗管理工作情况;(四)组织本单位的物料能耗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
第三章物料能耗管理措施第七条采购管理(一)采购部门应根据生产计划和库存情况,合理制定采购计划,确保物料的及时供应;(二)采购部门应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选择具有良好信誉、质量稳定、价格合理的供应商;(三)采购部门应开展市场调查,掌握市场价格动态,合理控制采购成本。
第八条库存管理(一)仓库应合理制定库存计划,避免库存积压和缺货现象;(二)仓库应对物料进行分类、分区管理,确保物料的安全、整齐、便于保管和发放;(三)仓库应定期进行盘点,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第九条生产管理(一)生产部门应根据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合理安排生产进度,避免物料的浪费;(二)生产部门应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物料消耗;(三)生产部门应开展生产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节约意识。
第十条能耗监测与考核(一)物料能耗管理领导小组应定期对各单位的物料能耗情况进行监测和考核;(二)对物料能耗超过规定指标的单位,应要求其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实施;(三)对物料能耗低于规定指标的单位,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制度1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制度(一)总则1.物资消耗定额是国民经济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经济指标,是正确确定物资需要量,编制物资供应计划的重要依据。
是产品成本核算和经济核算的基础。
实行限额供料是有计划地合理利用和节约原材料的有效手段。
2.物资消耗定额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根据本厂生产的具体条件,结合产品结构和工艺要求,以理论计算和技术测定为主,以经验估计和统计分析为辅来制定最经济、最合理的消耗定额。
(二)物资消耗定额的内容3.物资消耗定额分工艺消耗定额和非工艺消耗定额两部分:工艺消耗定额;(1)主要原材料消耗———指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消耗,如六角钢、氧化铝等。
(2)工艺性辅助材料消耗———工艺需要耗用而又未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如石蜡、苏州土等。
非工艺消耗定额:指废品消耗、材料代用损耗、设备调整中的损耗等。
但不包括途耗、磅差、库耗等(此部分作仓库盘盈盘亏处理)。
(三)物资消耗定额的制定和修改4.材料工艺消耗定额由工艺科负责制定,经供应科、车间会签;总工程师批准,由有关部门贯彻执行。
非工艺消耗定额根据质量指标,由供应科参照实际情况制定供应定额。
5.工艺消耗定额必须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本着节约的原则制定。
6.物资消耗定额一般一年修改一次。
由供应科提供实际消耗资料,工艺部门修订工艺消耗定额。
由于管理不善而超耗者,不得提高定额。
7.凡属下列情况之一,应及时修改定额:(1)产品结构设计的变更;(2)加工工艺方式的变更,影响到消耗定额;(3)定额计算或编写中的错误和遗漏。
(四)限额供料8.限额供料是执行消耗定额,验证定额和测定非工艺消耗量的重要手段,是分析定额差异和提出改进措施的依据。
9.限额供料范围:(1)产品用料,包括本厂自制件和外协加工件;(2)大宗的辅料和能源。
10.限额供料的依据:(1)工艺科提供的产品单件材料工艺消耗定额;(2)生产调度科和车间提供的月度生产作业计划;(3)车间提供的在制品、生产余料盘存表和技术经济指标月报表。
施工物质消耗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施工过程中物质消耗的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施工项目的物质消耗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建筑、道路、桥梁、隧道、管道等工程项目。
三、物质消耗管理责任1. 项目负责人:负责全面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施工物质消耗管理工作,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2. 施工队长:负责具体施工现场的物质消耗管理工作,制定消耗计划、监控进度、报告消耗情况。
3. 施工人员:按照管理要求,严格执行物质消耗计划,遵守消耗管理规定,保证物资有效利用。
四、物质消耗管理流程1. 制定消耗计划:在施工前,根据工程量清单和工艺要求,制定物质消耗计划,包括消耗量、采购方案、使用要求等。
2. 采购物资:按照消耗计划,及时采购所需物资,注意保证物资质量和供应周期。
3. 使用物资:严格按照工艺标准和消耗计划使用物资,避免浪费和错用。
4. 监控消耗:定期对物资消耗情况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调整计划,保证消耗合理。
5. 记录统计:做好物资消耗的记录和统计工作,分析消耗状况,为后续施工提供参考。
五、物资节约措施1. 善用余料:及时整理和储存余料,有效利用在后续施工中。
2. 精简包装:减少物资包装的使用,避免过多的废弃物产生。
3. 合理调整用量: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调整物资的使用量,避免过量使用。
4. 定期检查:定期对施工物资进行检查,确保物资完好无损,避免浪费。
5. 倡导节约:加强施工人员的节约意识,倡导节约精神,共同遵守消耗管理规定。
六、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消耗管理制度的人员,将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者,将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2. 对于造成严重损失的违规行为,项目部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七、整改及总结1. 对于存在问题和不足的地方,项目负责人需要及时进行整改,并开展总结和倡导工作,确保施工物资消耗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
2. 对于物质消耗情况进行及时总结,为今后的施工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原辅材料消耗定额控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为进一步提高我公司的节能降耗水平,提升经济效益,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特制定本《原辅材料消耗定额控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我公司各车间,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原辅材料的消耗。
第二章原辅材料消耗规定1.PS版消耗控制按照每10万张印刷的消耗进行计算,要求合理使用并控制在10万印张以内。
2.油墨消耗控制2.1轮转机油墨消耗每万印张消耗不超过0.3公斤,车间使用的轮转机油墨桶必须确保没有任何残留墨迹。
2.2四色机油墨消耗每万印张消耗不超过0.42公斤,车间使用的四色机油墨桶必须确保没有任何残留墨迹。
3.纸张消耗控制3.1四色机纸张消耗印刷富余量控制在千分之三十五,包含后工序的纸张消耗。
每色加放千分之七的纸张,后工序胶订加放千分之十的纸张,骑订加放千分之五的纸张。
3.2轮转机纸张消耗每色加放千分之七的纸张,后工序胶订加放千分之十的纸张,骑订加放千分之五的纸张。
4.热熔胶消耗控制背胶消耗控制在0.26公斤/令,侧胶的用量为背胶用量的三分之一。
5.橡皮布消耗控制每一百九十五万印张消耗1张橡皮布。
第三章考核与激励机制1.原辅材料考核生产部负责对板材、纸张、油墨等各种原辅材料的消耗进行考核。
考核周期为每月一次,季度考核一次。
2.激励机制根据季度考核结果,对表现优秀的车间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奖金、荣誉称号、职称晋升等。
第四章管理要求1.部门责任各车间、生产部门负责严格执行本办法,确保原辅材料消耗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2.定期检查生产部门应定期检查各车间的原辅材料消耗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整改。
3.技术支持生产部门应积极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各车间掌握更高效的原辅材料使用方法和技巧。
第五章违规处理对于违反本办法的行为,生产部门将采取相应的纪律和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停工整改等,情节严重者将给予相应的法律处理。
第六章附则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并由生产部门负责解释。
合成计算依据:1、通过全部使用回收氯化氢合成三氯氢硅,不再使用氢气及外购液氯。
2、增加三氯氢硅合成产量,减少外购尾气回收:根据还原氢化工序提出的要求:1500t/a多晶硅还原尾气量:8483Nm3/h×120%=10180 Nm3/h1500t/a多晶硅氢化尾气量:7645Nm3/h×120%=9174Nm3/h,还原回收H2压力10kg/cm2。
现有系统达不到要求。
我们提出尾气处理方案:增加一套1500t/a多晶硅尾气回收系统回收-6(14000Nm3/h),用于接收还原尾气。
回收1、5接收氢化尾气(共10800Nm3/h)。
回收-2系统作为备用系统。
精馏蒸汽消耗量增加的依据及改造后产品质量保证的措施:按原俄罗斯设计,要使精馏产品达到电子级水平,精馏工段正常运行时,需要约30t/h蒸汽。
但由于天然气不足,锅炉能力限制等诸多因素,目前正常运行时,蒸汽消耗量大约为20t/h,各塔回流比均小于设计值。
技改后,精馏产品TCS在原基础上增加了91%(详见表1),特别是氢化回收料,增加了159%,若产量大幅度增加,而不增加加热蒸汽,必然会导致回流比进一步减少,大幅偏离设计回流比,造成产品质量下降。
表1 精馏产品TCS改造前后产量对比表为了保证改造后的产品质量,需要对部分蒸汽使用量严重偏低、处理量大幅增加的精馏塔进行改造,如8、9、10、11、13级塔,通过对上述各塔冷凝器进行改造,解决增加蒸汽使用量导致塔顶频繁泄压、跑料严重的问题,提高各塔蒸汽使用量,进而提高全流量,提高各塔回流比,保证提纯效果。
因此,改造后上述5个精馏塔蒸汽使用量共计增加9t/h。
同时还应注意到,在精馏产品TCS 总产量增加了91%的情况下,精馏塔蒸汽使用量仅增加了45%,且即使改造后,总蒸汽用量29t/h,也略低于设计消耗量。
在对精馏塔冷凝器改造的同时,为了进一步保证产品的质量,还对原工艺进行了合理的优化——将氢化回收料部分分流至8级塔、将9级、10级塔由原来的串联运行改为并联运行、利用原湿法除尘喷淋液提纯塔对合成产生的STC 进行进一步提纯。
通过上述两部分的改造,使得改造后各塔回流比接近或达到设计回流比(详见表2),从而保证了精馏产品的质量。
表2 改造后各主要精馏塔回流比比较表还原部分改造前后物耗分析1、还原直接电耗:目前常压还原炉平均直接电耗135kwh/kg-Si,通过对310#还原炉加压实验证明,还原直接电耗可以降到80kwh/kg-Si。
2、蒸发器蒸汽消耗量:目前共有6台TCS汽化器,4台STC汽化器,其中每台TCS汽化器按最大处理量为900kg计算,则需要消耗0.5Mpa的蒸汽为:900×46.8÷499.9=84kg/h·台,则6台TCS汽化器共消耗0.5Mpa的蒸汽为505kg/h。
STC汽化器按最大汽化量为2300kg计算,需要消耗0.5Mpa的蒸汽为:2300×42.02÷499.9=193kg/h·台,4台汽化器共计消耗0.5Mpa的蒸汽为773kg/h。
则技改前需要消耗蒸汽量为:1278kg/h。
技改后,由于蒸发器采用炉筒热水进行加热,不需要汽化器热水循环系统,则可节省蒸汽为:1.27t/h(不含开车临时蒸汽消耗)。
3、还原循环水量:◆炉筒水系统:目前还原共有三套炉筒水系统,9对棒一套。
12对棒两套,9对棒炉筒水循环量为:30t/h,共计350t/h,12对棒还原炉炉筒水循环量为:80t/h,共计800t/h,22台还原共计1150 t/h。
技改后,10台还原炉(24对棒8台,12对棒两台)采用两套炉筒水系统,每套对应5台还原炉和5台蒸发器热水,每台还原炉水量为80 t/h,蒸发器加热水为10t/h,则炉筒水共计900 t/h,则技改后可省水量:250t/h。
◆电极冷却水系统:目前22台还原炉电极水系统共有两套,9对棒还原炉一套,12对棒还原炉一套,冷却水量共计360t/h。
技改后,10台还原炉冷却水量为:18t/h·台(包含电气冷却水),共计180t/h;节省180t/h。
◆底盘冷却水系统:目前22台还原炉底盘冷却水系统共有一套,冷却水量为:272t/h。
技改后底盘水一套,冷却水量为:120t/h,节省152t/h。
◆电气冷却水系统:目前22台还原炉电气冷却水共计:66t/h;技改后,还原电气与电极共用一套冷却水系统,节省66t/h。
◆还原炉尾气冷却器冷却水系统:目前22台还原炉尾气冷却器冷却水量为:10t/h·台,共计220t/h·台。
技改后,以10t/h·台计算,共需100t/h,节省120t/h。
◆还原炉混合气预热器冷却水:目前还原炉没有混合气预热器,技改后,增加8台混合气预热器,冷却水量为3t/h·台,共计24t/h,增加24t/h。
◆变压器冷却水系统:目前22对棒还原炉变压器冷却水量为:240t/h,技改后,由于采用干式变压器,不需要采用冷却水进行冷却,故可节省水量为:240t/h。
综上述:技改后共可节省水量为:984t/h。
4、水泵电耗◆炉筒水冷却水泵目前22台还原炉共三套炉筒水系统,总的耗电量为:480kw/h;技改后,两套炉筒水系统,总的电耗为:400kw/h,节省80kw/h。
◆电极冷却水泵目前22台还原炉共电极水系统两套,总的电耗为:130kw/h;技改后,电极水系统一套,总的电耗为:75kw/h,节省55kw/h。
◆底盘冷却水泵目前22对棒还原炉底盘冷却水一套,电耗为:90kw/h;技改后,10台还原炉还是共用一套底盘冷却水系统,电耗为:45kw/h,节省45kw/h。
◆电气冷却水泵目前9对棒电气冷却水泵的电耗为:30kw/h,技改后,电气电极水为一套系统,节省30kw/h。
◆蒸发器加热水泵目前共有蒸发器加热水循环系统7套(包含氢化),总的耗电量为:74kw/h,技改后,采用炉筒热水进行加热,节省74kw/h。
◆变压器冷却水增压泵技改后,由于变压器采用的是干式变压器,不需要水进行冷却,则节省电耗为:44kw/h。
综上所述:冷却水系统水泵共节省的电耗为:328kw/h。
5、氢化用氢量◆从1000吨/年多晶硅氢化物料平衡中可以得出:氢化进气中的氢气量为:3168.12Nm3/h,回收的氢气量为:2978.02 Nm3/h,需要补充氢气为:190Nm3/h。
◆从1500吨/年多晶硅氢化物料平衡中可以得出:氢化进气中的氢气量为:5733.93Nm3/h,回收的氢气量为:5245.16Nm3/h,需要补充氢气为:489Nm3/h。
技改后,补充氢气比技改前增加299 Nm3/h。
6、氢化等得到的SiHCl3◆从1000吨/年多晶硅氢化物料平衡中可以得出:氢化得到的SiHCl3量为:1150kg/h。
◆从1500吨/年多晶硅氢化物料平衡中可以得出:氢化得到的SiHCl3量为:2200kg/h。
技改后,氢化得到的SiHCl3量比技改前增加1050kg/h。
7、氢化电耗按每公斤SiHCl3耗电为3.5kwh计算。
◆技改前:1150×3.5=4025kwh◆技改后:2200×3.5=7700kwh故技改后比技改前增加3675kwh。
8、氢化转化的SiCl4◆从1000吨/年多晶硅氢化物料平衡中可以得出:氢化进料中,SiCl4量为:8009.87kg/h,出料中:SiCl4量为:6568.38kg/h;,转化量为:1441kg/h。
◆从1500吨/年多晶硅氢化物料平衡中可以得出:氢化进料中,SiCl4量为:14505.47kg/h,出料中:SiCl4量为:11604.38kg/h;,转化量为:2900kg/h。
技改后氢化转化的SiCl4比技改前增加了1459kg/h9、C/C复合材料以目前氢化炉C/C复合材料的损坏情况统计,平均每炉C/C复合材料的年更换数量为:0.7套/年,目前11台氢化炉为:8套/年。
技改后氢化炉为15台,每年C/C复合材料更换数量为:11套/年,增加3套/年。
10、还原炉筒水热能综合利用炉筒水热能利用还是采用目前的闪蒸系统,闪蒸出0.15Mpa的蒸汽至精馏。
如果采用溴化锂机组,首先是热能只能利用40%,其次是产生的蒸汽为0.4Mpa左右,压力太高,不能满足精馏再沸器设备要求,还要将压力降至0.15Mpa;闪蒸的蒸汽量为:年产1500吨多晶硅,生产时间为8000h,则每小时产生的多晶硅为187.5kg/h,取还原直接平均电耗为75kwh/kg-Si,则产生的热量为:12093750kcal/h,炉筒带走65%的热量为:7860937.5kcal/h,闪蒸占70%,则闪蒸出的蒸汽热量为:5502656kcal/h,则闪蒸出0.15Mpa的蒸汽量为:10544kg/h后处理数据计算还原需要的硅芯数量为:1600×14+3307(硅芯料使用硅芯)=25707支/年。
硅芯长度:2.5m,横梁长度:0.27m。
横梁占硅芯比例:0.27/(2.5×2)=5.4﹪。
硅芯折损率按1﹪计算。
则要求硅芯产量为[25707/(1-5.4﹪)]/99﹪≈27449支/年。
生产多晶硅需硅芯单耗为:0.041511647 m/ kg(依据统计数据计算得来,见附录)生产1000t产品需要2.5m硅芯16605支/年。
则1500t产量2.5m硅芯用量:27449支/年。
1、硅芯炉用氢气:按拆除4台旧硅芯炉,安装4台新硅芯炉,新硅芯炉氢气消耗量为旧硅芯炉的1//4计算。
生产1000t产品需要2.5m硅芯16605支/年。
则1500t产量需要2.5m硅芯:27449支/年。
就硅芯炉生产硅芯占2/7,新硅芯炉生产硅芯占5/7。
氢气增加量为:25(单台月消耗量)*12(硅芯炉数量)*12*[27449/16605*(2/7*1+5/7*1/4)-1]=837 m3/年(p≈1MPa)≈1 Nm3/h。
2、电耗:依据实际生产,生产1000t产品需要2.5m硅芯16605支/年。
则1500t产量需要增加2.5m硅芯用量:27449-16605=10844支/年。
增加电耗为:10844×30=325320kW·h/年≈41Kwh/h3、硅芯料:单根硅芯重为0.45kg,硅芯料的利用率为80%,则硅芯料增加用量:10844×0.45/0.8=6099.75kg≈6000Kg/年4、产品整理物耗:整理破碎要消耗包装袋,设包装袋破损率为12%,以每年增加多晶硅产量500吨计算:内、外包装袋全年总的用量需要各增加56000个,共计112000个/年。
5、清洗腐蚀物耗:硅块清洗量按8%计算,增加清洗量为:500×8%+6.1×1.5(增加硅芯料、及硅芯清洗)=49.15t/年;超纯水的消耗量为87L/kg·Si,增加用量49.15×87=4276.05t/年;硝酸的消耗量为0.36L/kg·Si,增加用量49.15×0.36=17694L=88.47桶/年;氢氟酸的消耗量为0.11L/kg·Si,增加用量49.15×0.11=5406.5L=27.03桶/年;附录: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