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一下数学第四单元整理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3.08 MB
- 文档页数:15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 (12)-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加减法2. 认识人民币3. 认识时间4. 立体图形5. 解决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加减法、认识人民币、认识时间、立体图形、解决问题2. 教学难点:整数加减法的灵活运用、人民币的换算、时间的计算、立体图形的识别和解决问题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整理与复习: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3. 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 测试:进行阶段性的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 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4. 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2. 辅导资料:相关辅导书籍、练习册3. 网络资源:教育平台、数学论坛八、教学建议1. 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家长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九、教学反思1.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 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4节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巩固和深化对第四单元数学知识的理解,包括但不限于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简单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整理与复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增进彼此的理解和沟通。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 巩固第四单元所学的基本数学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
教学难点1. 对基本数学运算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2. 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1. 教师通过PPT展示第四单元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第四单元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第二阶段:知识整理1. 教师引导学生对第四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形成知识框架。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知识点的整理。
第三阶段:实例讲解1. 教师通过PPT展示几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第四阶段: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整理与复习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
板书设计1. 第四单元主要知识点梳理。
2. 重点与难点提示。
3. 实际问题解答示例。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整理与复习的重要性。
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目标1.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理解算理。
2.能正确口算、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培养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3.感受两位数加两位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加法的作用,培养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重点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的口算、笔算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的算理与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5捆6根,计数器1个。
学生准备:小棒5捆6根,计数器1个。
(四人小组一套)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引入新课1.口算练习。
(1)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口算加法,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抢答吧。
20+20= 3+2= 40+5= 30+20= 7+1= 50+8=40+20= 4+1= 60+5= 50+40= 3+1= 90+4=(2)小朋友们果然学得很好。
还想继续回答吗?2.看图填数。
(1)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根据图片上提供的信息填数。
(2)看来小朋友们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知识已经掌握的非常好了。
如果是两位数加不是整十的两位数,大家还能行吗?板书课题。
二、活动操作,探索新知1.情境呈现,梳理信息。
(出示例1的图片)(1)谁来说说图片里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2)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什么数学问题?板书:一共有多少人?(3)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2.活动操作,探索算法。
(1)口算。
23+22到底得多少?你们是怎样想的呢?口算:20+20=40,3+2=5,40+5=45。
④你们能说一说20+20=40,3+2=5,40+5=45分别表示什么吗?(2)竖式计算。
我们学习的加法,除了口算外,开可以用一种新的算法,就是用竖式计算,想学习吗?观察竖式,你发现了什么?3.课堂活动,积累经验。
(1)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得出了23+22=45,大家也认真倾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大家学得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第九单元:用1-10的数字根据要求组成数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组合的概念;2.通过编写程序,能够用1-10的数字组成符合要求的数字;3.能够较为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内容1.数字组合练习;2.加减乘除转换。
教学重点1.数字组合的方法;2.把运算转化为数字组合。
教学难点1.能够使用规定的数字组合符合要求;2.合理运用数字组合进行运算。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首先,通过幻灯片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初步的了解。
2. 导入数字组合让学生进入数字组合编程界面,让他们了解如何使用给定的数字(1-10)组成符合要求的数字,例如:给定数字1、3、6,要求组成比20大的数字。
学生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对于数字1、3、6进行全排列操作,得到所有可能的组合方式;2.对于每一种组合方式,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3.输出符合要求且最小的数字即为所求。
3. 运算符号的转换现在,我们要考虑如何把加减乘除转换为数字组合形式,例如:8 + 3 = 11这个式子可以转化为数字组合的形式:8 + 3 + 99 = 110这里的99是占位符,是为了凑齐两组三位数的形式,使得结果更加直观。
学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来进行乘法、除法的转换。
4. 课堂作业让学生在课上尝试完成以下练习:•给定数字1、2、4、5,组成的最小数字是多少?•计算 4 - 5 + 6 - 7 + 8 - 9 + 10 的值是多少?5. 课后作业布置以下作业:•在编程界面上继续练习数字组合方法;•完成课堂上的练习;•阅读课本相关章节,加深对数字组合的理解。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了数字组合和加减乘除的转换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们可以更加轻松地进行数学计算和程序编写。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一)测试题一、口算。
1.口算40+30= 78-6= 42+5= 6+53=53+40= 39-20= 7+42= 69-8=57-6= 88-40= 31+(46-40)= 57-30-7=25+20-13= 62-12+21= 35+2+30= 8-(27-20)=二、填空。
2.84-50,要先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算________+________,得数是________。
3.38+20要先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算________+________,得数是________。
4.65-(2+8),要先算________+________,再算________-________,得数是________。
5.45比32多________,23比37少________。
6.被减数是37,减数是21,差是________。
7.两个加数分别是23和32,和是________。
8.一个数加上40,再减去40,还剩40,这个数________。
9.在横线上填上“>”、“<”或“=”。
54-20________74 45+25________70 32+6________6 +3238-23________16 42+20________60 78-8________65+510.想一想,□、○、△各表示什么数。
□+○=16○-△=3 △+4=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看图回答把上面这些苹果每5个装一包,可以装满________包,还剩________个。
三、看图列式计算。
12.看图列式计算45-________=________36-________=________44-________=________四、竖式计算。
13.竖式计算①②③④⑤⑥⑦⑧五、根据条件和算式,哪个问题提得对,在括号里打“√”14.一(1)班有男生20人,女生22人.________?算式。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7: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第四单元的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表内乘法,能够熟练运用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与复习,提高学生运用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欲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表内乘法口诀的熟练运用。
2. 利用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第四单元知识点的总结与归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表内乘法口诀的熟练运用,第四单元知识点的总结与归纳。
2. 教学难点:利用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总结归纳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教材。
2. 学具:练习本、文具盒、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四单元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回顾:引导学生回顾表内乘法口诀,巩固基础知识。
3. 实例讲解: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掌握利用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一)2. 一、表内乘法口诀回顾3. 二、实例讲解4. 三、小组讨论5. 四、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家长签字,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3. 课后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辅导,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本教案共计2000字以内,符合题目要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一个两位数,个数上的数是4,十位上的数是6。
这个两位数是多少?()A. 46 B. 64 C. 602.36后面第5个数是()。
A. 31B. 40C. 413.在1—100中,个位上是9的两位数有几个? ()A. 1个B. 9个C. 10个4.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多4,这个数是()。
A. 15B. 20C. 515.从23到28一共有()个数。
A. 6B. 7C. 56.十位上是8的最小两位数是()。
A. 80B. 88C. 817.从40倒着数到1,数的第3个数是( )。
A. 3B. 43C. 388.三十八写作()。
A. 308B. 38C. 839.用表示10,用△表示1,下面的图形表示的数比30小的是()。
A. B. C.10.100以内个位和十位相同的数共有()个。
A. 8B. 9C. 1011.( )是个位上是7的两位数。
A. 17B. 73C. 712.100里面有()个十。
A. 1B. 10C. 100二、填空题13.在()里填合适的数,在○里填“>”、“<”或“=”。
(1)________________(2)56________65 7+40________70+4 55-50________25-20________>29>________14.________里面有________个十和________个一,再添上1是________。
15.82是由________个十和________个一组成的,4个一和6个十合起来是________。
16.看图写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86是由________个十和________个一组成的,再添上________个一就是90。
18.在横线上填上“+”或“-”。
《整理与复习》 本节课教学100以内数的整理与复习,是在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顺序以及20以内学习的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进行整理复习,关于有趣数的数以及生活中的100(百),进行巩固学习,让学生彻底掌握。
【知识与能力目标】1、 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更加熟练;2、比较大小更够迅速、高效。
【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进行师生交流,在生活中观察事物的能力;2、学会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进行整体复习,有趣的数。
【教学难点】比较大小的方法。
PPT 、花生、黄豆、卡片一、 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咱们到现在都学习了什么啊?学生:数的组成、读数、大小比较。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教师:对,咱们学习了这么多,现在咱们来复习一下,好不好。
学生:好。
二、讲授新课教师:同学们咱们来讨论一下,本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收获?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然后进行回答。
学生甲:学习了数100以内的数。
学生乙: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学生丙:我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师:很好,那我们看看下面的题,大家会做吗?教师进行展示ppt,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答题,提问一个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1)一个一个地数:从20数到33,从47数到62。
学生甲:20,21,22,23,24……33.学生乙:47,48,49……教师:(2)一十一十地数:从10数到100,从15数到95。
学生甲:10,20,30,40……学生乙:15,25,35,45……教师:回答的很好,同学们能够灵活数数。
一十一十地数,就是隔10个数。
教师:请同学们给他们一个掌声。
学生进行鼓掌。
教师:下面我们看看比较大小吧,谁还记得比较大小的口诀呢?学生:都是两位数时,先比较十位上的数,然后在比较个位上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