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50
1.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2.认识温度的概念、测量工具和单位等。
二、过程与方法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了解温度的概念,能说出常见的温度值。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通过学习活动,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活动,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深不见底的井中,水温常年根本不变,冬天和夏天差不多,但不发人用手去触摸刚刚打上来的井水时,感觉却大不相同:夏天觉得冰凉,冬天觉得温热。
由此可以看出,单凭人的感觉来判断温度的上下是不可行的。
要想准确测量温度的上下,我们还需要借助专门的仪器——温度计。
本节我们就会学习温度计的相关知识。
教学活动本节分为三个教学板块:〔1〕认识水的物态变化;〔2〕测量温度;〔3〕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
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活动:制造云和雨介绍需要的器材:烧杯、湿沙子、酒精灯、盘子、冰。
学习酒精灯的使用:(1)绝对禁止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2)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加热。
(3)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帽盖灭,不能吹灭。
(4)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布铺盖。
讲解实验方法,并在大屏幕上展示需要观察的内容和思考的任务:(1)在加热过程中,在杯子口、盘子底面看到了什么?(2)烧杯上方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吗?(3)水是怎样“跑〞到上边去的?水“跑〞到盘子上的过程中水的状态有变化吗?可能是什么变化呢?开始分组实验,在大烧杯里铺上一层饱含水分的湿沙,杯子口盖一只盘子,在盘子里放些冰块。
给烧杯加热,烧杯中将出现各种现象。
认真观察,并讨论,每个小组写出自己的结论。
交流讨论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各小组实验。
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总结,教师给予肯定,总结不太好的要给予鼓励。
对于白雾,好多学生以为是水蒸气,要告诉他们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我们平时看见的“白雾〞或者“白气〞实际是小水滴,是液态的。
《温度》物态变化完美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物态变化中的温度问题。
教学内容主要依据教材《物理》第四章第一节“温度与热量”,详细内容包括温度的概念、温度对物质状态的影响、温度的测量以及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交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2. 培养学生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的基本技能,了解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
3. 使学生掌握物态变化过程中热量的吸收与释放,理解温度与热量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交换原理,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温度对物质状态的影响,物态变化过程中热量的吸收与释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温度计、热水、冷水、冰块、实验用玻璃杯、电子秤、热像仪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热水、冷水、冰块等物态变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2. 例题讲解:(1)计算不同温度下水的状态变化所需的热量。
(2)解释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水会结冰,而夏天水会变成蒸汽。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温度测量实验,并记录数据,分析温度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4. 知识讲解:(1)温度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物态变化过程中热量的吸收与释放。
六、板书设计1. 温度概念及测量方法2. 温度对物质状态的影响3. 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交换4. 相关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温度对物质状态影响的实例,并解释其原理。
① 1kg冰融化成1kg水需要多少热量?② 1kg水烧开成1kg蒸汽需要多少热量?2. 答案:(1)实例及原理见教材P4042。
(2)① Q=334J/g,所以1kg冰融化成1kg水需要334000J热量。
② Q=2260J/g,所以1kg水烧开成1kg蒸汽需要2260000J 热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温度对物质状态的影响,了解了物态变化过程中热量的吸收与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