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物态变化与温度
- 格式:ppt
- 大小:2.53 MB
- 文档页数:23
第五章物态变化第一节物态变化和温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不同状态,知道水能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
2.酒精灯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3.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4.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和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水的三种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认识物态变化及物态转化的条件。
2.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和亲生体验来获得水的物态变化及温度测量等知识,让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90—95页,具体教学内容为:水的物态变化和温度。
⚫教学重点1.实验探究水的三种状态的变化,物态变化的概念及物态转化的条件。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摄氏温度的规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温度的记法、读法以及温度的实际测量。
⚫学情分析在进行本节教学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掌握了一些实验探究问题的方法。
对于水的三种物态变化,仅停留在认识阶段,通过实验能够让学生理解水的不同状态间的转化,从而理解物态变化的含义并得到转化的条件。
这些是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难点在于学生对温度的估计和实际测量上。
⚫教法分析本节课提倡采用探究式教学和教师讲授两种相结合的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即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观察、测量、制作、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提出模型和交流)进行学习,主动去获得知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概念、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积极态度的实践活动。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适时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从而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本节课具体教法入下:1.学生探究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设计方案——学生自主实验探究——教师从旁协助——总结归纳。
第一节物态变化和温度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思考:自然界的水存在的形式有哪些?固态:冰雪霜雾凇雹液态:水雨露雾“白气”气态:水蒸气二、温度: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三、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不能接触容器壁或容器底;(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四、体温计: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4、体温汁有特殊的设计,即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缩口。
每次使用前都要将体温计甩几下。
其他温度计不能甩。
四、物态变化:任何一种物质都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一、熔化;1、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的物质例如: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非晶体物质: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例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2、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熔化图象:晶体熔化特点:非晶体熔化特点: 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二、凝固 :1、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2、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第一节、物态变化和温度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
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3、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4、理解温度的概念。
5、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6、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常用温度计的结构。
2、通过探究温度计的原理、引导学生利用转化法的思想制作温度计。
3、通过学习活动,探究、使学生掌握常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2、在使用温度计的过程中,养成爱护仪器、实事求是的品格。
3、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重、难点: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2、正确使用温度计教材分析:从本节开始、学生进入物态变化的学习、因此要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水的三种物态的真实存在、尤其是水蒸气是看不见但真实存在。
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在一定条件下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即物态变化、引入这一章的学习。
接下来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引入温度的概念、讲温标、讲对温度的认识、讲准确判断和精确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的构造、温度计的原理及制作和正确使用。
在学习的基础上也测测体温、手心温度、测测冷水、开水温度和盐水结冰后的温度、为后面学习做准备、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很常见,学生对此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但真正去关注和研究过的少之又少、加之双流实验学校的学生能力素质不错,故设计较多探究和动手去测测、鼓励同学们大胆动手、敢于动手、敢于思考、敢于去钻研、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过程简述:从生活引入、现在的早晨容易看见大雾、大清早到地里容易观察到霜、再让同学们通过图片见证大自然神奇的物态现象、引出这些都与哪种物质有关?自然介绍水的三态、一张有水变少痕迹的夏天的照片引出水蒸气是看不见的、再通过雨形成的实验让同学们认识物态变化、自然引入三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任意转化、这一张就是讲物态变化、再引出温度的概念、重点讲1 ℃是如何定义的?讲了人体正常体温、讲了负的温度咋个读、提了华氏温标和绝对温标、因为演示温度计上有。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1.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状态.2.物态变化: 物质由向的变化成为物态变化。
3.物体的叫温度.常用字母表示, 单位 , 符号。
热力学温度用字母表示, 单位 , 符号。
4.0℃: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纯净的的温度定位0℃。
5.100℃: , 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位100℃。
6.要准确判断或测量温度, 就必须选用科学的测量工具是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内的液体多为、或等物质。
7.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8.体温计里装的液体是。
测量范围是;分度值是。
(1)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2)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和。
估计被测温物体的温度是否在温度计的量程内。
(3)温度计玻璃泡要 _____ __ 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或。
(4)待示数后再读数。
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读数, 看温度计是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一、熔化与凝固: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熔化。
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凝固。
二、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非晶体熔化时的特点:(1)晶体: 固体物质熔化过程中, 尽管不断 , 但温度却保持 , 即有固定的 , 这类固体叫做;常见的晶体有: 等。
晶体熔化时的叫做熔点。
常见晶体的熔点(1个标准大气压): 固态酒精 , 固态汞 , 冰 , 海波 , 萘 , 熔点最高的金属是。
影响晶体熔点的因素: 或。
(2)非晶体:固体物质熔化过程中, 只要不断 , 其温度就会不断 , 即没有固定的 , 这类固体叫做。
常见的非晶体有:等。
即: 晶体的熔化条件:晶体的熔化特点:非晶体的熔化特点:如何区别晶体与非晶体:三、凝固凝固点:晶体凝固的条件:晶体凝固的特点:非晶体凝固的特点:第三节汽化与液化汽化: 物质从变为的过程。
(一)液化: 物质从变为的过程(二)汽化-------沸腾、蒸发1)汽化的两种方式: 和;沸腾: 在一定下, 液体的和同时发生的的汽化现象;2)实验现象: 开始给水加热时, 在烧杯的出现了少许小气泡, 随着水的温度升高小气泡逐渐 , 并开始上升, 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 , 还没有到达液面就消失了, 同时听到吱吱的响声, 到达一定温度后, 烧杯底部出现大量 , 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 , 上升到破裂, 里面的散发到空气中, 这时水就沸腾了。
第一节 物态变化 温度冬天,我国北方地区会经常下雪,当下雪持续时间较长时会在地面上形成一层厚厚的积雪,雪是 态;天气放晴后,在阳光的照射下,雪会变成水,水是 态;再过一段时间,地面上的积水消失,地面变干,此时水变成了 态.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6.7℃B.冰箱冷藏室中未结冰的矿泉水温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D.考场内的室温约为40℃如图所示体温计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此时的示数是 ,测量原理是利用水银的 .任务-小明确温度许的.使用步骤在实验前要先明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按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步骤,将下列选项进行排序:A.选用合适量程的温度计B.估计被测水的温度C.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水充分接触E.取出温度计F.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齐平,读取示数任务二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1)实验室中有A 、B 、C 三支温度计,各自对应的测量范 围: A ——0 ~ 100 ℃;B ——-30~55 ℃;C ——35~42℃.应选用 温度计.(2)晓豫选择的温度计如图甲所示,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任务三温度计的使用晓豫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如图乙所示,该过程存在的问题是:;任务四读数在正确使用温度计的前提下,得到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示数如图丙所示,为℃;在实验结束后,晓豫使用另一温度计测量了冰的温度,如图丁所示,为℃,读作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9 ℃.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 ℃和40 ℃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A.38 ℃、39 ℃B.39 ℃、40 ℃C.38 ℃、40 ℃D.39 ℃、39 ℃下列常见物质中只具有固定体积而没有固定形状的是( )A.玻璃B.露珠C.空气D.霜某同学用一只如图所示的寒暑表测量下雪后室外的温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根据玻璃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B.它的分度值是0.1℃,量程比体温计大C.它此时的示数应读作“零下4摄氏度”D.它在测量气温前,必须拿着用力向下甩夏季,为满足不同乘客对温度的差异化需求,厦门地铁推出“强弱冷车厢”,实现“同车不同温”,车厢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强冷车厢”与“弱冷车厢”的温度差,下列最合理的是( )A.2 ℃B.10℃C.20℃D.30 ℃科学研究表明,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降温,温度也只能非常接近-273.15 ℃,不可能达到该值或比它更低.若把-2 73.15 ℃定义为0“度”,每上升1“度”与上升1 ℃是相同的(1“度”大小等于1℃大小),则用这种新方法表示的200“度”是( )A.-200 ℃B.-73.15 ℃C.73.15 ℃D.473.15 ℃如图是一款专业油温计,其背部有不锈钢探针,将不锈钢探针插入水、油等液体中,仪表盘指针会显示出液体温度,图中显示的温度为℃;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该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显示为。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主要涉及物态变化与温度的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物态变化的定义和分类,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和特点,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3. 理解温度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以及摄氏度的定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描述不同物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并能够说出各自的名称和特点。
2. 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通过对物态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态变化的名称和特点,以及温度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
难点:对物态变化现象的观察和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笔记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块融化、水蒸气凝结等,引导学生思考物态变化的现象。
2. 讲解:详细讲解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和特点,以及温度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
3. 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亲身体验不同物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六、板书设计:1. 物态变化的名称和特点熔化:固态→液态凝固:液态→固态汽化:液态→气态液化:气态→液态升华:固态→气态凝华:气态→固态2. 温度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温度升高:物态向液态或气态转化温度降低:物态向固态或液态转化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水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并解释这个过程为什么叫做凝固。
答案:水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在这个过程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分子运动减慢,逐渐凝结成固态的水,即冰。
2. 解释一下为什么二氧化碳可以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
答案:二氧化碳可以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这个过程叫做升华。
这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固态结构比较松散,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所以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可以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物态变化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物态变化知识点第一节:温度一.温度和温度计: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二.摄氏温度的规定: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分就是摄氏1℃.* 摄氏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用℃表示。
三.体温计的温度范围:35℃-42℃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细的缩口。
(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内)最小单位: 0.1℃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使玻璃管内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四.温度使用应注意:1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1选2 看温度的最小刻度值2看3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且不能离开被测物,等到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测(量)4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壁及容器底4 壁5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 读1..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
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示数为-2℃;用它测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103℃。
如果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9℃,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A.16.2℃B.18.1℃C.19℃D.20℃2.图2-1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
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乙的示数为。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B.冰的温度是0oC C.所有的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今年上海的最高气温可达摄氏40度4.下列关于温度计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摄氏温度的规定可知,只有标有100oC和0oC的温度计,其读出的温度才为多少摄氏度 B.-18.6oC可以读作零下18.6摄氏度或负18.6摄氏度 C.-18.6oC 可以读作摄氏零下18.6度或摄氏负18.6度 D.-18.6oC可以读作零下18.6度5.有两支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的水银一样多,但玻璃管的内径粗细却不相同,将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时,它们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的示数分别是() A.上升的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 C.内径细的升得高,但它们的示数相等 D.内径粗的升得高,它的示数大6.夏季将一杯自来水放了约1h,估计这杯水的温度最接近于()A.5C B.10C C.20C D.40C7.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室温下的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将()A.先增大后减小B.先减小后增大C.一直增大D.一直减小8.常用温度计玻璃泡里的液体通常是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不宜用它直接测量固体物块或颗粒的温度,而宜于用测液体、气体的温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_.第二节:熔化与凝固一.物态变化: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