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 温度
- 格式:pptx
- 大小:5.00 MB
- 文档页数:14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的定义、单位、摄氏温度的规定、读法。
(2)知道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实例得出温度的定义及单位,摄氏温度的规定。
(2)通过实验操作,说明温度计的用途,并进一步的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温度的学习,知道温度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2)通过对温度计的使用的学习,能正确使用温度计。
二.教学重点: 1.温度单位、摄氏温度的规定、读法。
2.温度计的原理。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法。
五.教具准备:烧杯、热水、冷水、不同种类的温度计。
六.教学时数:1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相关,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一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
1、实验体会:①让学生摸自己身边的物体(比如桌子、地面、自己的额头)②提问:同学们所摸的物体,感受怎样?2、抽学生做书47页开篇实验,谈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3、通过学生回答(这些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同;两只手对同一杯“温水”的感觉也不同。
)进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温度的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1)、温度计的用途:准确测量物体温度的高低。
(2)温度计的原理、构造、种类:①师:(教师出示自制温度计)我这里有一只小瓶,大家讨论一下,能用这只小瓶分辨出桌面上的两杯水哪杯温度高?哪杯温度低?并认真观察它是如何辨别出两杯水温度高低的。
②实验、观察并得出:这只小瓶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判断的。
得出温度计的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③师:你能将小瓶进行改进,使它能测出具体的温度值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只要刻上刻度就可以了。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汇编第一节温度一、温度计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专用仪器。
测温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见下图)。
常见量程分度值原理所用液体特殊构造使用注意事项实验室用温度计-21℃~110℃1℃水银或煤油使用时不能甩(其他见下)寒暑表-30℃~50℃1℃酒精体温计35℃~42℃0.1℃水银玻璃泡上方有缩口①使用之前用力甩②可离开人体读数●温度计的使用:首先要看清量程,然后看清它的分度值。
●如果使用温度计时超过它的量程,后果:①玻璃泡胀破;②测不出温度。
二、摄氏温度1、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表示方法,摄氏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来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
3、某一温度为a℃,读作“a摄氏度”;若某一温度为-b℃,读作“负b摄氏度”或“零下b摄氏度”。
三、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1、选:先估计待测物体的大致温度,再根据测量要求精度选择适合量程和分度值的温度计;2、放:测温度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3、待: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后要稍等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到被测液体中,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四、体温计1、体温计是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2、分度值是0.1℃,量程是35—42℃;3、液体体温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个缩口,在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液柱不会自动退回玻璃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因此,每次使用前要用力向下甩,使玻璃管中的液体回到玻璃泡中,以保证测量的准确;4、除液体体温计外,还有电子体温计、膜状液晶体温计、非接触红外线体温计等。
其他类型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热敏电阻温度计、红外辐射温度计、热电隅温度计第二节熔化和凝固一、物态变化1、自然界里的物质一般存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2、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这种变化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第三章第一节《温度》教学设计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
察太过发散,对于重要细节(体温计“缩口”)反而没有注意到。
在学生做出正确观察(量程、分度值)没有及时板书。
在谈及体温计的特点时,语言条理性也有待提高,也没有相应板书。
实验操作设计有待完善:在“使用温度计”环节,我设计了估测和测量人体腋下温度、样品一、样品二三项。
在这个过程中,布置样品浪费了一些时间,并且没有设置学案,多数学生态度随便,效果一般。
如果设置学案,项目改为估测和测量人体腋下温度、当时气温、样品一的话,效果应该会好得多。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温度的概念以及温度的测量方法;2.掌握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换算方法;3.了解物质的升温和降温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2.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换算;3.物质的升温和降温过程。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课时:温度的概念与测量方法(40分钟)•第二课时: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换算(40分钟)•第三课时:物质的升温和降温过程(40分钟)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电脑和投影仪;•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温度的概念与测量方法1. 导入与启发(5分钟)•引入温度的概念,提问学生:你们平常怎么感受温度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到温度是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量,并解释温度的定义。
2. 温度的测量方法(15分钟)•学生回答温度的测量方法,引入温度计,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可使用投影仪展示温度计示意图,学生进行观察。
•教师给出示例,让学生通过温度计判断温度。
3. 温标的引入(10分钟)•引入摄氏温标的概念,解释其基本原理和特点。
•教师给出0℃、100℃两个温度点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摄氏温标的原点和刻度。
4. 温标的换算(10分钟)•学生回答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换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两种温标刻度间的关系。
•教师给出两种温标下温度值的换算示例,学生进行计算和验证。
5. 小结与扩展(5分钟)•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并提出本课的学习要点。
•布置作业:复习温度的测量方法,完成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换算1. 复习与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以及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换算方法。
2. 温标的巩固与拓展(15分钟)•引入绝对温标的概念,解释绝对温标与摄氏温标的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到绝对零度的意义,并与摄氏和华氏温度值进行对比。
3. 温度的换算(15分钟)•学生回答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和开氏温标的换算方法。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教课设计教课目的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温度的观点 .2.3.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察看、表达温度计的结构、量程、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 .2.经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丈量液体的温度,培育实验能力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教课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念,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平时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经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育学生爱惜公共财物的优秀品德和正确使用物理丈量工具的优秀习惯 .教课要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和实验能力.教课难点温度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教课方法教课器具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试管、投影仪、挂图、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课时安排1课时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引入课题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有亲密的关系 .在太古时代,我们的先人就学会了使用火,创始了人类的文明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日,人类的生产生活仍离不开热的利用 .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 .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有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 .大家希望认识什么内容?二、进入新课[生甲]什么叫温度?[生乙]我们凭感觉能知道物体的冷、热,感觉靠谱吗?[生丙]用什么仪器测温度?[师]既然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不行靠,我们怎么来考证.[生甲]很冷的冬季,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会感觉很冷,但是从外面走进房屋里的人会感觉比较温暖 .[生乙]我们经过实验也能得出.[想一想做做][生丙]我们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而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 .这时,我们感觉在左手感觉温水冷、右手感觉温水热 .[师]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是不同样的,这就说明人们的感觉只好大概区分温度,要正确地判断和丈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丈量工具——温度计(thermometer) .1.温度计[师]我们用桌上的东西自制一个温度计 .在广口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一端关闭的细玻璃管.把细玻璃管关闭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的空气跑出一些,快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 .大家做完了此后,将广口瓶放入热水里,认真察看细管中水柱的地点,再放入冷水里,察看水柱地点,得出结论 .[生甲]放入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上涨.[生乙]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降落.[生丙]这可能是因为液体热胀冷缩的缘由吧.[师]是的,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 .此刻我们看挂图和投影,来认识它们,(投电影课本图 3.1-2,挂图温度计的结构) .教师指导,学生互相议论 .[生甲]投电影上,甲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乙是体温计,丙是寒暑表 .[生乙]温度计的基本结构:玻璃外壳、液体泡、毛细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温度计的使用、液体、刻度、符号 .[生丙]温度计上符号为C[生乙]甲图的量程是-20 ℃— 110 ℃ , 最高温度是110 ℃ .最低温度是-20 ℃,分度值 1 ℃.[生戊]乙图的量程是35 ℃— 42 ℃,最高温度 42 ℃.最低温度是 35 ℃,分度值 0.1 ℃.[生己]丙图的量程是 -30 ℃— 50 ℃,最高温度 50 ℃.最低温度是 -30 ℃,分度值 1 ℃.师]如何才能正确读出所测的温度,并且不会破坏温度计?所测液体温度可否超出量程?[想一想议议][生甲]要正确读出所测的温度,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生乙]假如所测的温度过高,高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 .[生丙]假如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生丁]寒暑表所丈量的最高温度是50 ℃ ,最低温度是 -30 ℃,分度值是1 ℃,主假如依据我国大部分地域的常年温度范围确立的.[生戊]体温计所丈量的最高温度是42 ℃,最低温度是35 ℃,分度值是0.1 ℃,是依据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确立的 .110 ℃,最低温度为 -20 ℃,[生己]实验用的温度计所丈量的最高温度为分度值是1 ℃,依据实验中需要丈量的范围确立的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精采,同学们也注意到在温度计上有C(或℃ ),它是表示摄氏温度,还想认识什么?快提出来,让大家来解决![生甲]℃表示什么?[生乙]温度的单位是什么?[生丙]用什么符号表示温度?[生丁]如何读温度?[生戊]摄氏温度如何规定?[师]请大家互相议论来得出结论 .[生甲]℃是摄氏温度单位的符号,读做摄氏度 .[生乙]温度用符号 t 表示 .[生丙]摄氏温度是这样来规定的,把冰水混淆物的温度规定为0 摄氏度,把开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 摄氏度,在 0 ℃和 100℃之间分红 100 等份,每一份代表 1 摄氏度( 1 ℃).[生丁]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37℃左右,读做“ 37 摄氏度” .[生戊]北京一月的均匀气温是-4.7 ℃,读做负 4.7 摄氏度或零下 4.7 摄氏度 .[师]大家回答地很好 .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标度方法,温度的标度方法除了摄氏温度外,还有热力学温度,我们先来研究摄氏温度 .2.摄氏温度(板书)[师]我们看 P71想一想议议,可否把空白填上.[生甲]开水的温度是100 ℃[生乙]冰水混淆物的温度是0 ℃[生丙]人的正常体温是37 ℃[生丁]我国最低气温为-52.3 ℃(漠河镇)[生戊]鸽的体温为42 ℃[生己]南极洲( 1983 年)最低气温为 -89.2 ℃[生庚]火箭焚烧室内燃气约3400 ℃[生辛]液态氮沸点 -195.8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鼓掌进行鼓舞 .我们家庭中和医院常用体温计丈量人体温度 .认真看挂图、思虑 .提出问题 .[生甲]体温计与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结构有什么不同?[生乙]体温计的结构有什么特色?[生丙]体温计能够走开人体读温度,实验室用体温计不可以够,为何?[生丁]为何使用体温计先要甩甩?[师]问题出来了 .大家察看议论来得出结论.[生甲]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并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特别细的曲折缩口 .[生乙]玻璃管特别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细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有显然变化,因此更精准 .[生丙]读体温计示数时要走开人体,水银变冷缩短,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可以退回玻璃泡,所以仍指示本来的温度 .[生丁]走开人体,水银变冷缩短,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可以退回玻璃泡,从头用体温计时,一定拿着体温计使劲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不然丈量出温度不正确.3.体温计[板书][师]同学们对体温计认识好多,也会使用 .那么一般温度计将如何正确使用?请大家看图想一想议议 .[想一想议议][生乙]第二个图错误是把温度计玻璃泡位于容器侧壁.[生丙]第三个图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没有所有淹没在液体中.[生丁]还有可能发生的错误是:没有等候温度计的示数稳固后就读数.[生戊]读数时温度计走开了被测液体.[生己]使用温度计时还可能发生的错误是读温度计示数时眼睛没有平视.[师]大家知道了使用温度计常犯的几种错误,哪又该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呢?[生甲]要认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生乙]丈量时温度计玻璃泡要所有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但不可以碰容器底或容器壁 .[生丙]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固后再读数 .[生丁]读数时玻璃泡要持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野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的观点、摄氏温度、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的结构及正确使用的方法 .这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生活亲密有关,所以希望同学们要注意察看生活中有关的现象,进一步稳固和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四、部署作业阅读 P51科学世界P52着手动脑学物理: 1,2,3,4五、板书设计1.温度计2.摄氏温度3.体温计六、教课反省:。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一、温度: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1、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2、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3、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4、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5、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6、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7、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8、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解析说明:a点:室温,晶体处于固态ab段:晶体处于固态,吸热升温c点:晶体处于熔点温度,即将熔化bc段:晶体处于熔点温度,处于熔化过程,固液共存态,固态晶体越来越少,同温度液体越来越多。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知识点(一)温度与温度计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2、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1)常用温度计的原理: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常用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常用的液体温度计的主要部分是一根内径很细并且均匀的玻璃管,管下端是一个玻璃泡,泡内装有适量的测温物质,如水银、染成红色的煤油、酒精等,玻璃管外标有均匀的刻度和所用单位的符号。
长刻度线旁标着数字,两个长刻度线之间还有短刻度线,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温度叫它的分度值。
(3)常用温度计的分类①液体温度计:根据测温物质的不同分为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根据用途的不同分为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②固体温度计如根据不同金属连接时的温差现象制成的热电偶温度计,根据不同温度下电路导电性不同制成的电子体温计,利用红外线原理制成的非接触红外线温度计,利用不同金属膨胀率不同制成的双金属片温度计等。
③气体温度计:多用氢气或氦气作测温物质,精确度很高,多用于精密测量。
知识点(二)摄氏温度1、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符号是℃。
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该温度计采用的是摄氏温度。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0℃和100 ℃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注:0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与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冷热程度相同,而不是说物体没有温度。
3、摄氏温度的表示方法:在书写摄氏温度时,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在数字的前面加“﹣”号,如﹣10 ℃,读作“负10摄氏度”或“零下10摄氏度”;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省略数字前面的“+”号,如10 ℃,读作“10摄氏度”或“零上10摄氏度”。
注: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度,又称开尔文温标、绝对温标。
理论上宇宙中的最低温度是绝对零点温度-273.15℃,热力学温标将-273.15℃定义为0K,分度方法与摄氏温标相同,表达式为T=t+273.15℃,使用热力学温标时冰水混合物温度为273.15K。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教学设计与反思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课题第一节温度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温度》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三章《物态变化》的第一节。
《物态变化》这一章的教学以“温度”和“温度计”为起点,不仅仅因为它们是本章的预备知识,是热学的基础,更因为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 进行的。
可以说“温度”是“物态变化”的核心,而学会使用“温度计”则是学习本章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本节课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有四项要求:( 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会测量温度。
( 4)有关注环境温度的意识。
虽然容量较大,但要求都不太高。
所以教材在编写时从学生觉得熟悉的,但对其含义又没有明确认识的“温度” 入手,通过实验让学生对已有的经验产生疑问,引导学生关注“温度”的科学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测量温度的兴趣。
这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新理念。
学情分析1.本课所面对的学生多数是农村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好动与好奇,对新生事物持有浓厚兴趣,但秉承了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准确、不科学的语言;2.他们生活气息比较浓厚,在一些生活情境中得到温度的认识,例如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家用寒暑表等,这也是学习本课的一个有利条件;3.学生对温度的了解虽然具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并没有得到理论的上升。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计工作原理;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2、温度计使用方法与读数。
难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请学生欣赏章首图——雾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