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46.50 KB
- 文档页数:6
第4节升华和凝华步骤:师生双边活动二次备课一、情景引入,约3分钟多媒体播放图片,由图片引入本课内容。
【学情预设】:学生欣赏图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复习: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物态变化?【学情预设】:学生思考,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提出问题:固态和气态之间能不能直接转化?【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习惯,温故知新,对问题做出正确猜想。
二、学导并举、约26分钟一、形成新知【学情预设】: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注意是否有液体生成,学生思考。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演示实验。
同学们要仔细观察:碘在加热前、加热时、冷却时的状态变化。
多媒体播放视频:碘的升华、凝华实验。
引导学生注意碘的状态变化以及石棉网的作用,酒精灯的使用。
分析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展示完后,请学生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
【学情预设】:学生自己总结回答。
总结: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
升华需要吸热。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凝华。
凝华需要放热。
【设计意图】:发散学生的思维。
二、生活中的物理【学情预设】:学生试着进行分析,说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再判断发生了哪种物态变化;灯泡内壁发黑,是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
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1、樟脑丸变小了;2、灯泡内壁发黑;3、冬天,冰冻衣服变干;4、冬天北方窗玻璃上常出现的冰花;5、冬天雪、霜、树枝上出现“雾凇”【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
知识拓展:阅读科学世界“大漠里的故事”【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的循环现象。
【学情预设】: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归纳升华、凝华现象:1.雾凇、霜、雪的形成 2.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3.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4.樟脑丸变小了5.灯泡变黑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4节升华和凝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了解生活中
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2.过程与方法:
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
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
四.教具准备铁架台、锥形瓶、酒精灯、细线、碘、樟脑丸及粉未、枯树枝、旧的灯管灯泡.
五.教学设计
本人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的教学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首先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卫生球
变小引入课题,在实验中,引导学生根据猜想自主设计实验步骤:
你认为本实验要分几个过程进行观察? 每个过程主要观察什么?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让学生
在实验中带着目标去观察,避免了观察的盲目性,观察的过程中
让学生做好记录、把结果与同学进行交流,培养同学们观察能力
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
充分理解概念的基础上,从物理走向社会,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升
华凝华现象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解释中培养学生用
物理语言解释实际现象的能力.
六.教学程序:
七.板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2通过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欣赏色彩美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用具ation)——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师]生活中有升华和凝华的例子吗[生甲]冬天,室外湿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但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生乙]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粒[生丙]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升华现象[生丁]寒冷的冬天,早晨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凝华成固态冰,形成冰花[生戊]冬天,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凝华现象[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我们鼓掌进行鼓励我们知道熔化和汽化需要吸热,凝固和液化要放热,那么升华和凝华呢[生甲]升华需要吸热,因为做实验时我们加热了[生乙]凝华是放热,因为放入凉水中了[师]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2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板书)[师]阅读“科学世界”,能否用我们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对此现象做出解释[生甲]是雪升华了,变成水蒸气[生乙]是雪熔化后渗下去的三、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升华和凝华两个概念并通过实验知道了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四、布置作业五、板书设计1升华和凝华升华(sublimation)——物体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人教版八年级第四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课时1课时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碘升华仪、试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碘、樟脑丸、烧杯、热水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把樟脑丸碾成粉末后放入烧瓶中,用酒精灯微微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过一会儿,放入烧瓶学生观察后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实验导入,激发兴趣,引入新课课堂练习1、物质从固态_____变成气态叫______。
2、物质从气态_____变成固态叫______。
3、像____和____一样,升华需要_____。
4、像____和____一样,凝华需要_____。
5、下列属于升华现象的是:_______;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是:_______。
A春天到了,冰雪消融; B衣柜里的樟脑球消失了;C清晨花草上“打霜”; D锅里的水烧干了;E玻璃窗上的“冰花”.6、说说下列各现象中物质状态的变化并说明吸放热情况。
A 碘变成紫色的气体B 卫生球变小了C 霜的形成D 雾、露的形成E水结冰 F夏天衣服被晒干G冰化成水 H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I 冬天玻璃窗内表面结一层冰花思考:1、云、雨、雪、露、雾、霜是十分常见的自然现象,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2、降水的形成过程。
作业安排P85动手动脑学物理1,2,3[动手动脑学物理习题参考答案]课后反思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中的一组现象,与前面学习的四种现象一起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体系。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
入】。
【新课推进】
一、升华与凝华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造雪”实验中物
质的状态及其变化。
演示实验:碘的升华与凝华(提醒学生注
意观察物质的状态)。
(续表)
教学过程教师札记步骤:如图所示,往烧杯中放入少量碘,
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
现象;停止加热后,再观察现象。
提示: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加热过程中有液态的碘产生吗?停止加热,在烧瓶底部看到了什么现象?整个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
实验现象:固态碘直接变成了气态的碘蒸气,最后看到了紫黑色的碘颗粒(先也可播放视频“碘的升华与凝华”(见素材二)。
升华又凝华)。
归纳: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教师:展示实物(用久了的灯泡和新灯泡对比)。
设问1:你能解释产生灯泡变黑的原因吗?(1分钟小组讨论)
归纳:钨丝高温下升华形成钨蒸气,之后遇到冷的灯泡壁凝华形成固态的钨颗粒附着在灯泡壁上。
多媒体展示图片:
设问2:深秋,树叶、瓦等物体上会出现霜,霜是怎样形成的?严冬,窗玻璃上漂亮的冰花和室外的雾凇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归纳:霜、冰花、雾凇都是水蒸气由于迅速降温凝华而成的。
二、升华吸热的应用
展示小魔术:“在饮料中加入干冰”,提醒学生书写或叙述升华和凝华定义时,其中的“直接”一词必不可少,它的含义是不经历中间状态(液态)。
注意辨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不是空气凝华。
制造“白雾”。
设问1:我们看到的白雾是不是二氧化
碳或水蒸气?它的实质是什么?
归纳: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成的小水滴。
多媒体展示图片:
可播放视频“干冰及其升华”(见素材
二)。
(续表)
教学过程教师札记设问2:舞台上的“云雾”是怎样形成
的?
归纳:舞台上喷出的干冰瞬间升华,从
周围吸热,导致温度下降,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悬浮在空气中,即我们所见到“云雾”。
三、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与放热过程过渡设问:自然界中的物质有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间可以相互转化,在这些变化中哪些过程吸热?哪些过程放热?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物体的“三态六变”过程。
归纳:吸热过程:熔化、汽化、升华;放热过程:凝固、液化、凝华。
课堂小结(略)
课堂练习(略)
布置作业(略)注意辨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不是二氧化碳凝华。
播放视频“人工降雨的发明”(见素材二)。
播放“自然界的水循环”(见素材二)。
也可借助视频“水的三态变化”(见素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