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铁路枢纽总布置示意图2012
- 格式:pdf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1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课件《交通运输》一课比拟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为大家提供了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的课件,欢送参考!1.通过阅读数据等资料,比拟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并能根据地图说出我国重要的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
1.教学重点:重要的铁路干线名称、分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选择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
2.教学难点: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名称。
本节内容中的“选择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是教学重点,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会,总结出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课堂上多用实例练习加以稳固。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需要给学生提供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示意图,以及充足的练习,帮助他们去理解和说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和分布。
例如,可以设计虚拟旅行,让学生在模拟旅行中掌握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和交通枢纽;也可以利用事先准备好的铁路干线空白图让学生填图。
课前预热老师:播放音乐“我要去”,同时播放图片,让学生欣赏青藏高原上的铁路、当地的特有动物──藏羚羊、牦牛,以及拉萨布达拉宫。
【设计意图:音乐轻松、优美、欢快,可以舒缓情绪,放松心情。
这些音乐、图片,为进入新课做了铺垫,同时也为后面的一个教学环节的完成埋下了伏笔。
】引入新课老师:我们现在去拉萨困难吗?都有哪些交通方式呢?在众多的交通运输方式中,我们如何做好最正确选择和线路换乘呢?为什么青藏铁路修了那么久?铁路的修建都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交通运输”这一节。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例子形象地告诉学生,那么遥远的地方,那么难修的路段,不仅路通了,而且交通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这说明我国的交通运输也越来越兴旺,越来越完善。
】讲授新课老师:大家想一想,交通工具和交通运输方式有什么区别呢?学生答复。
以洛阳龙门站为例谈既有铁路站房改造设计要点分析摘要:以洛阳龙门站站房改造工程为例,结合既有铁路站房现状及新建站房,通过改造既有站房,优化进出站流线组织,提升站房服务水平,满足乘客需求,通过该项目分析改造设计的重难点,提出站房改造设计的原则、设计思路、施工工法、施工组织顺序及相关建议。
关键词:既有铁路;铁路站房;改造设计1.项目背景及工程概况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不断完善,客流的不断递增,建于早期的铁路站房的建筑规模、功能布局、客流组织以及以人为本的空间感受都不能满足乘客对铁路站房的需求;那么就有必要对既有站房进行改造,对站房空间组织进行提升、扩大规模、完善功能以及增加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以满足乘客出行的需求;洛阳龙门综合交通枢纽是已建徐兰高铁客运专线,与规划中“呼南高铁豫西通道” “市域城际”铁路交汇共站的重要铁路枢纽站,汇集地铁、长途客运、公交车、出租车、社会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目标打造一座“一体化零换乘”的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呼南豫西通道的新增、并结合市域城际实施,提升洛阳副中心城市在枢纽中心位置的核心性。
图1 洛阳龙门综合交通枢纽鸟瞰图洛阳龙门站为郑西客专上的中间站,现有站房为线侧平式站房,建筑规模约3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9.45m,设有无柱雨棚,站场为3台7线,(含正线2条,正线不临靠站台),并在南侧预留了1台1线,到发线有效长度均满足650m条件。
呼南高铁项目启动后,需要在南侧新建站房、高架候车厅以及相应配套服务设施,在新建站房的同时考虑到原有的进出站流线已经无法满足后期枢纽型车站客流组织的需求,需要结合新建站房以及在原有站房基础上进行重新组织,由此涉及到对原有站房的改造工程。
1.改造内容及难点原有站房的客流组织为上进下出,通过站房中部的进站天桥进站,出站通过东侧的地下通道出站;为实现新的枢纽规划中南北互通的高架候车厅,需要结合新的要求对进出站流线组织,同时结合需要对原有站房以及风雨棚进行改造;图2 原有站房进出站流线图改造的内容主要为:1)需要将北站房原有进站天桥及雨棚改造为线上式候站厅。
国内各大铁路枢纽资料图1北京枢纽北京铁路枢纽是联结八个方向的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
有京广、京沪、京九、京沈、京包、京通等铁路呈辐射状通向全国,并有国际列车通往朝鲜、蒙古和俄罗斯。
北京铁路枢纽属环形铁路枢纽,核心区形成内环(北京一北京南一广安门一北京西)和外环(丰台、丰西一东南环一双桥一东北环一西北环一丰沙一丰台、丰西)二重环线。
通过环线连接京广、京山、京包、京原、京九、京承、京秦、京通、丰沙等9条铁路干线。
北京铁路枢纽是以特大型客运站北京站、北京西站和路网性编组站丰台西站为主,辅之以北京南站、北京北站等客运站和枢纽辅助编组站丰台站、双桥站,以及广安门、大红门、百子湾、石景山南站等货运站组成的中国最大的铁路枢纽北京站:车站现有站台8座。
初期,各站台长度371米、面积34133平方米,雨棚6座25100平方米。
1976年以来,历次进行站台东扩西延工程延长施工,站台有效长分别增至497米至603米,可接发客车18至20辆,适应了列车扩大编组需要,提高了车站的客运能力。
2002年,站台总面积为46838平方米,雨棚总面积为27278平方米。
2004年4月,北京站扩能改造主体工程交付使用,在全路首次建成站台无柱雨棚79000平方米,新建站台2座、列车到发线3条,大型地下行包库20000平方米。
北京西站:北京西客站是一座现代化客运站,占地5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7万平方米,候车摩天楼高90米,呈“品”字形;整个车站内设9个站台。
北京西客站的投资总额达23.5亿元。
北京西站是京九铁路的龙头工程,这里开出的旅客列车可直达香港九龙。
被誉为“亚洲第一大站”的北京西客站最高客运能力可达每日90对列车60万人次,是世界最大的铁路客运站之一;随着铁路运输的不断的发展,北京西客站已成为北京向全国、全世界传递信息的重要窗口;北京西客站出发的列车覆盖华南、西南、西北地区的主要城市:香港、广州、深圳、武汉、西安、郑州、南昌、成都、重庆、长沙、石家庄、太原、福州、厦门、桂林、南宁、呼和浩特、西宁、济南、乌鲁木齐、昆明等;北京南站:中国最大的客运特等站,客流量名列世界第三,被誉为“亚洲第一站”。
第2课时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数据等资料,比较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并能根据地图说出我国重要的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重要的铁路干线名称、分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教学难点: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名称。
三、教学策略本节内容中的“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是教学重点,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会,总结出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课堂上多用实例练习加以巩固。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需要给学生提供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示意图,以及充足的练习,帮助他们去理解和说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和分布。
例如,可以设计虚拟旅行,让学生在模拟旅行中掌握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和交通枢纽;也可以利用事先准备好的铁路干线空白图让学生填图。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课前预热老师:播放音乐“我要去西藏”,同时播放图片,让学生欣赏青藏高原上的铁路、当地的特有动物──藏羚羊、牦牛,以及拉萨布达拉宫。
【设计意图:音乐轻松、优美、欢快,可以舒缓情绪,放松心情。
这些音乐、图片,为进入新课做了铺垫,同时也为后面的一个教学环节的完成埋下了伏笔。
】引入新课老师:我们现在去西藏拉萨困难吗?都有哪些交通方式呢?在众多的交通运输方式中,我们如何做好最佳选择和线路换乘呢?为什么青藏铁路修了那么久?铁路的修建都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交通运输”这一节。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例子形象地告诉学生,西藏那么遥远的地方,那么难修的路段,不仅路通了,而且交通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这说明我国的交通运输也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完善。
】讲授新课老师:大家想一想,交通工具和交通运输方式有什么区别呢?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交通工具: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管道交通运输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老师:你出去旅行时,经常选择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呢?说一下你选择这种交通工具所考虑的因素是什么?学生回答。
中国十大主要铁路干线铁路网是由相互联结的铁路干线、支线、联络线和铁路枢纽构成的铁路网系统。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全国以北京为中心,各省以省会为中心伸展线路的铁路网骨架,连接着许多不同规模的铁路枢纽,枢成我国铁路网骨架的主要干线:中国主要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分布示意图京广线南北交通的中枢:京广线从北京南下经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直达祖国南大门广州。
沿途纵贯六省市,跨越五大流域,途经华北平原、两湖平原、江南丘陵,穿越南岭山地,连接珠江三角洲,沿线人中稠密、物产富饶、经济发达、城镇密布、运输十分繁忙。
南运货物主要有煤炭、钢铁、木材及出口物资,北运货物主要有稻米、有色金属及进口物资。
京沪线东西沿海地区交通大动脉:京沪线京沪线始于北京,经天津、济南、徐州、南京直抵我国最大城市上海。
贯穿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和冀、鲁、苏、皖四省,跨越四大水系,连接华北平原、江淮平原和长江三角洲。
京沪线北接京沈线,南接沪杭。
京沪线沿线地势低平、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煤炭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
南运的货物主要是煤炭、钢铁、木材、棉花等;北运货物主要有机械、仪表、百货等。
焦柳线纵贯南北的第二大交通中枢:北同蒲—太焦—焦柳全线北起山西大同、经太原、焦作、枝城达柳州。
基本上与京广线平行。
沿线经过五省(区),跨越三大流域,纵贯黄土高原、豫西山地、江汉平原、湘西山地和两广丘陵。
全长2395KM,沿线盛产粮、棉、油、烟叶等农副产品及煤、有色金属等矿产,该线对改善我国铁路布局,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分流京广运量,都具有重要作用。
京九线纵贯南北的第三大交通中枢:京九线京九线始于北京,以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广东直抵香港九龙。
全长2538KM,沿线跨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五大水系,纵贯华北平原、鄱阳湖平原、大别山、井冈山、两广丘陵。
沿线地区不仅是我国粮棉油等农副产品的重要产区,也是矿产资源、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