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立体表面上点投影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25
第三章 基本几何体的投影通常所说的基本几何体,包括棱柱体、棱锥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和环等。
前两种立体的表面都是平面,称为平面立体;其余四种的表面是回转面或回转面与平面,称为回转体。
本章主要研究这些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特性及其作图方法。
§3-1 平面立体的投影一、棱柱体的投影图3-1是五棱柱体和它的投影图。
该五棱柱体的顶面和底面均处于水平位置,其水平投影反映实形,正面和侧面投影均积聚成水平直线。
棱柱的五个侧棱面中最后的棱面DEE1D1处于正平面的位置,其正面投影反映实形,是不可见的面,故DD1、EE1两条棱线的正面投影d′d′1、e′e′1画成虚线,该棱面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积聚成直线。
其余四个侧棱面均为铅垂面,它们的水平投影都积聚成直线,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为比实形小的矩形(类似形)。
图3-1 五棱柱体的投影画图时,一般先画反映底面实形的那个投影(即水平投影),然后再画正面和侧面投影,如图3-1b所示。
在实际生产中所用的图纸都不必画出投影轴,如图3-1c所示,但三个投影必须保持左右、上下、前后的对应关系,即V 、H 两面投影左右对正,V 、W 两面投影上下平齐,H 、W 两面投影前后相等。
二、棱锥体的投影图3-2是正三棱锥体和它的投影图。
该三棱锥体的底面处于水平位置,其水平面投影反映实形,正面和侧面投影积聚成水平直线。
三棱锥的右侧棱面SBC 为正垂面,其正面投影s ′b ′c ′积聚成直线,水平面投影sbc 和侧面投影s ″b ″c ″为类似形。
前棱面SAB 和后棱面SAC 均为一般位置平面,因而,它们的三面投影均为类似形(正面投影两个三角形重合)。
图3-2 正三棱锥体的投影画图时,先画出底面三角形ABC 和锥顶S 的投影,然后顺次连接各棱线SA 、SB 、SC 的同面投影,如图3-2b所示。
通过棱柱和棱锥体的投影分析,可归纳如下几点:1)由于平面立体的棱线是直线,所以画平面立体的投影图就是先画出各棱线交点的投影,然后顺次连线,并注意区分可见性。
《汽车机械识图习题册》答案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1-1 制图基本规定1.字体练习(略)2.字体练习(略)3.在右侧按照1:1的比例绘制左侧图形(略)12§1-2 尺寸标注)角度尺寸)圆的直径和圆弧半径3))4§1-3 常用绘图工具1.在下侧按照1:1的比例绘制平面图形(略)2.在下侧按照1:1的比例绘制平面图形(略)5§1-4 几何图形的画法)作圆的内接正五边形)作圆的内接正六边形62.在下侧按照1:1的比例抄绘平面图形(略)3.斜度和锥度练习(略)4.选择合适的比例,绘制拉楔平面图,并标注斜度、锥度和尺寸(略)7§1-5 圆弧连接)用半径为R的圆弧连接两直角边)用半径为R的圆弧与圆外切,与直线相切83)以已知半径为R的连接弧画弧,与圆弧O1外切,与圆内切)绘制椭圆(水平轴长为50㎜,竖直轴长为32㎜,作图线)91011§1-6 平面图形的画法1.按照样图上所注尺寸,在下方绘制图形,并标注尺寸(略)12144.按照样图上所注尺寸,在下方绘制图形(比例为1:1)(略)15第二章投影作图§2-1 投影法与三视图(3)根据立体图绘制三视图(同步训练))根据两视图绘制第三视图(同步训练)3))))))3))§2-2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1.点、线的投影练习(1)根据点的两面投影求作第三投影(2)补画直线的第三投影,并填空(3)补画直线的第三投影,并填空(4)补画直线的第三投影,并填空(2)(3)(4)(3)(4)4.补画第三视图,求出标注字母的平面的未知投影,并填空 (1)(2)(3)(4)§2-3 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补画左视图(同步训练))补画正六棱柱的俯视图)补画正六棱锥的左视图(4)补画正四棱锥的俯视图)补画正三棱锥的左视图4)补画俯视图(3)补画左视图)补画左视图)根据圆锥的主视图补画俯、左视图)根据球的主视图补画俯、左视图3)补画1/4圆锥的主视图)补画1/4球的左视图(3)补画左视图(4)补画左视图(4)(5)(6)§2-4 轴测图)绘制棱台座的正等轴测图(同步训练))绘制圆柱的正等轴测图(同步训练)))绘制圆柱的正等轴测图(3)(4))(4)第三章截交线与相贯线§3-1 立体表面上点的投影)求圆柱表面上点的投影)求圆锥表面上点的投影)求球面上点的投影(同步训练))补画半球的左视图,并求其表面上点的投影§3-2 截交线)补画左视图上的截交线,并绘制俯视图)根据主、左视图绘制俯视图)补画俯视图上的截交线,并绘制左视图)补画俯视图上的截交线,并绘制左视图)补画斜割圆锥体俯视图上的截交线,并绘制左视图)根据主、俯视图绘制左视图)补画左视图上的缺线,并绘制俯视图(4)补画俯、左视图上的缺线(同步训练))根据主、俯视图绘制左视图)根据主、俯视图绘制左视图§3-3 相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