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4.97 MB
- 文档页数:69
实验一泥土样品的收集与处理泥土样品的收集是泥土剖析工作中的一个主要环节,是关系到剖析成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精确的一个先决前提.因为泥土特别是农业泥土的差别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剖析误差大若干倍,是以必须十分看重收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此外,应依据剖析目标和请求采取不合的采样办法和处理办法.一.泥土样品的收集(一)采样时光泥土中有用营养的含量随季候的转变而有很大变更.剖析泥土营养供给情形时,一般都在晚秋或初春采样.统一时光内采纳的土样,其剖析成果才干互相比较.(二)采样办法采样办法因剖析目标和请求的不合而有所不同:1.泥土剖面样品研讨泥土根本理化性质,必须按泥土产生层次采样.2.泥土物理性质样品假如是进行泥土物理性质测定,须采原状样品.3.泥土盐分动态样品研讨盐分在剖面中的散布和变动时,不必按产生层次取样,而自地表起每l0cm或20cm收集一个样品.4.耕层泥土混杂样品为了评定泥土耕层肥力或研讨植物发展期内泥土耕层中营养供求情形,采取这种办法.(1)采样请求在采样时,请求土样有代表性,是以需多点取样,充分混杂,布点平均,混杂样品的取样数目应依据实验区的面积以及地力是否平均而定,平日为5~20个点,采样深度只需垦植层泥土0~20cm,最多采到犁底层的泥土,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可恰当增长采样深度.(2)采样办法依据地形.样点数目和地力平均程度安插采样点.面积不大,比较朴直,可采取对角线取样法;面积较大,外形朴直,肥力不匀的地块可采取棋盘式采样办法(方格取样法);面积较大,外形长条或庞杂,肥力不匀的地块多采取蛇形取样法(折线取样法)见图1所示,,对角线取样法棋盘式取样法蛇形取样法法一致;采土时应除去地面落叶杂物.采样深度一般取垦植层泥土20 cm 阁下,最多采到犁底层的泥土,对作物根系较深的泥土,可恰当增长采样深度.采土可用土钻或小土铲进行.用土钻时必定要垂直拔出土内.如用小土铲取样,可用小土铲斜着向下切取一薄片的泥土样品(图2),然后将土样分散起来混杂平均.量多时可用四分法弃去,取土样1kg 装入布袋或塑料袋,袋表里各放一标签,上面用铅笔写明编号.收集地点.地形.泥土名称.时光.深度.作物.收集人等,采完后将坑或钻眼填平.图2 小土铲采样图(3)采样数目假如采来的泥土样品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将过剩的泥土弃去,一般1kg 阁下的土样即够化学.物理剖析之用.四分法的办法是:将收集的泥土样品弄碎混归并铺成四方形,划分对角分成四等份,取其对角的两份,其余两份弃去,假如所得的样品仍然许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到所需数目为止.见图3所示二.泥土样品的处理样品处理的目标是:(1)挑出植物残茬.石块.砖块等,以除去非土样的构成部分;(2)恰当磨细.充分混匀,使剖析时所称取的少量样品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以削减称样误差;(3)全量剖析项目,样品须要磨细,以使剖析样品的反响可以或许完整和一致;(4)使样品可以长期保管,不致因微生物运动而霉坏,引起性质的转变.土块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图3 四分法取样泥土样品的处理包含风干.去杂.磨细.过筛.混匀.装瓶保管和登记操纵.(一)风干和去杂从田间采回的土样,应实时进行风干.其办法是将泥土样品弄成碎块平铺在清洁的纸上,摊成薄薄的一层放期近阴凉湿润通风,又无特别的气体(如氯气.氨气.二氧化硫等).无尘土污染的室内风干,经常翻动,加快湿润.切忌阳光直接曝晒或烘烤.在土样半干时,须将大土块捏碎(尤其是粘性泥土),以免完整干后结成硬块,难以磨细.样品风干后,应拣出枯枝落叶.植物根.残茬等.若泥土中有铁锰结核.石灰结核或石子过多,应细心拣出称重,记下所占的百分数.(二)磨细和过筛物理剖析时,取风干土样100~200g,放在木板或胶板上用胶塞或圆木棍碾碎,放在有盖底的18号筛(孔径1mm)中,使之经由过程lmm的筛子,留在筛上的土块再倒在木板上从新碾碎,如斯重复多次,直到全体经由过程为止.不得摈弃或漏掉,但石砾切勿压碎.留在筛上的石砾称重后须保管,以备石砾称重盘算之用.用时将过筛的土样称重,以盘算石砾重量百分数,然后将土样充分混杂平均后盛于广口瓶中,作为泥土颗粒剖析及其它物理性质测定之用.化学剖析时,取风干样品一份,细心挑去石块.根茎及各类新生体和侵入体,再用圆木棍将土样辗碎,使全体经由过程18号筛(1mm)这种土样可供速效性营养及交流机能.pH等项目标测定.测定泥土全氮.有机质等项目标样品,可用经由过程lmm筛孔的土样,用四分法或多点取样法掏出样品约50g,放入瓷研钵中进一步研磨,使其全体经由过程60号筛(孔径0.25mm)为止.假如须要测定全磷.全钾,还需从lmm土样中同样掏出约20g,磨细并使之全体经由过程100号筛(孔径0.15mm),分离混匀后,装入广口瓶中.(三)保管和登记样品装入广口瓶后,应贴上标签,记明土样号码.土类名称.采样地点.深度.日期.孔径.收集人等.瓶内的样品应保管在样品架上,尽量防止日光.高温.潮湿或酸碱气体等的影响,不然影响剖析成果的精确性.三.器具土钻.小土铲.米尺.布袋(盐碱土需用油布袋).标签.铅笔.土筛.广口瓶.天平.胶塞(或圆木棍).木板(或胶板)等.思虑题1.泥土样品的收集与处理在剖析工作中有何意义?2.处理土样时为什么<lmm.<0.25mm和<0.l5mm的细土必须重复研磨,使其全体过筛?3.处理经由过程lmm及0.25mm土筛的两种土样,可否将两种筛套在一路过筛,分离收集两种筛下的土样进行剖析测定?为什么?1.附注:(一)依据土样处理成果,盘算泥土石砾的百分率.(二)土筛号数即为每英寸长度内的孔(目)数,如100号(目)即为每一英寸长度内有100孔(目).筛号与筛孔直径对比见附表.附表尺度筛孔对比表。
第一章样品的采集和处理1范围本章规定了用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的全血、血清、血浆、细胞、唾液、尿液以及滤纸干血斑(DBS)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适用于HIV抗体检测、抗原检测、核酸检测、耐药检测,CD4+和CD8+T淋巴细胞测定和HIV分离培养。
2规范性引用文件《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93-2008《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检测质量保证指南(试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2月)《HIV-1病毒载量测定及质量保证指南(试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2月)Guidelines for Using HIV Testing Technologies in Surveillance WHO/CDS/CSR/EDC/2008《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卫生部第45号令2006年2月1日3样品种类及相应的用途3.1全血、血清、血浆、唾液、尿液以及DBS样品可用于HIV抗体检测。
3.2抗凝全血可用于CD4+和CD8+T淋巴细胞测定。
3.3血浆可用于HIV-1病毒载量、基因型及耐药检测。
DBS样品可用于HIV-1基因型及耐药检测。
3.4全血、血浆、淋巴细胞富集液、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及DBS样品可用于HIV核酸的定性检测。
3.5PBMC、全血、淋巴细胞富集液等可用于HIV-1分离培养。
4操作步骤4.1采样前准备根据检测项目的具体要求,确定采集样品的种类、处理、保存及运输的时限和方法,按照临床采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操作,遵守生物安全要求(参见本规范第八章实验室生物安全)。
要检查所需物品是否已备齐,是否在有效期内,有无破损,是否足量,特别应检查受检者信息与样品容器表面的标记是否一致,并注明样品采集时间。
选择合适的室内(外)采血空间,受检者坐(卧)于合适的位置,准备采血用具、皮肤消毒用品、采血管及试管架、硬质废弃物容器等。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 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及水分测定1.1土壤样品采集遵循多点、随机原则,每小区不少于两点。
用土钻分层次取土时,用标签纸在土钻上标好深度,务必盯准土钻刻度,以防采样过深或过浅。
从土钻中将土取出放入塑料袋时,为了防止上层土混入下层土,钻头上部2cm左右的土剔除不要。
同一小区各点同层土样放入编好号的塑料袋后,混匀,立即封口,以防止水分散失。
1.2土壤样品的处理土样带回实验室后,1-2天内测土壤水分。
对于硝铵态氮等指标测定需用鲜样的,应立即放入4℃冰箱保存。
水分测定结束后,将土样袋口敞开,摆放在公共晾土架上风干一周左右。
取出风干土样,剔出土壤以外的侵入体,充分混匀,用四分法将其分为两份,保留部分应不少于200 g,将样品倒在塑料布上,用干净玻璃瓶子或硬木质碾压工具将土块捻碎,使其全部通过合适大小的筛子(根据测定指标确定,如全量养分<0.15mm,硝铵态氮、有效磷钾≤1mm,轻质有机质<2mm),装入对应编号的塑封袋中保存。
1.3土壤水分测定将采回的土样捏碎混匀后,称20g左右鲜土样放入称好重量的铝盒中,放入烘箱,在105℃下干燥24小时,待铝盒放凉后量铝盒和土样干重。
用土样鲜重和干重之差计算水分含量,计算公式:土壤含水量=(土壤鲜重-土壤干重)/土壤干重×100%2 土壤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浸提及其测定与计算方法2.1土壤硝铵态氮的浸提与测定2.1.1浸提采回的新鲜土样捏碎、过3 mm筛后,称取5.00g新鲜土壤,加入1 mol·L-1KCL溶液50ml (土液比1:10)。
在120转左右/min下震荡1h,取出过滤,装入塑料瓶,盖紧瓶盖。
一起振荡的每批样品,需同时加3个空白做对照和1个标准土样的2个重复。
如浸提液不能及时测定,在每批浸提完后,上述土样、空白或标样的浸取液应立即放入于4℃冰箱冷藏。
2.1.2测定浸提液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
周总结化验员的样品采集与处理经验本周的工作总结主题是化验员的样品采集与处理经验。
在过去一周的工作中,我全面负责实验室的样品采集、测试和结果分析等任务。
通过不断总结和实践,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且在样品采集和处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样品采集在样品采集方面,我始终秉持着严谨细致的原则。
首先,我对各类样品的采集方法进行了详细了解,并根据实验要求制定了相应的操作流程。
其次,我注重采样点的选择,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同时,我也时刻注意采样容器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以防止污染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最后,我在样品管理方面加强了标识和记录工作,以便后续的处理和跟踪。
二、样品处理样品处理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样品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我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首先,我优化了样品处理工艺流程,减少了可能产生的误差和损失。
其次,我控制了样品的保存时间和条件,避免了样品变质和损坏。
另外,我注意了样品处理仪器的使用和维护,保证了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最后,我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样品处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三、结果分析结果分析是核实实验结果的关键环节。
为了正确分析实验结果,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我了解了实验目的和要求,并学习了相关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其次,我对实验数据进行了仔细的整理和比对,排除了数据中的异常情况。
然后,我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得出了科学可靠的结论。
最后,我结合实验结果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措施,以帮助提高实验的效果和质量。
总结起来,通过本周的工作实践,我对化验员的样品采集与处理经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合理的样品采集和处理方法可以提高实验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进而提升工作效率和科研水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样品采集和处理流程,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为实验室的科研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土壤样品(简称土样)的采集与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正确与否。
因此必须按正确的方法采集和处理土样,以便获得符合实际的分析结果。
分析某一土壤或土层,只能抽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少部份土壤,这就是土样。
采样的基本要求是使土样具有代表性,即能代表所研究的土壤总体。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可有不同的采样方法。
土壤剖面样品是为研究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发生分类。
应按土壤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挖掘剖面,根据土壤发生层次由下而上的采集土样,一般在各层的典型部位采集厚约l0厘米的土壤,但耕作层必须要全层柱状连续采样,每层采一公斤;放入干净的布袋或塑料袋内,袋内外均应附有标签,标签上注明采样地点、剖面号码、土层和深度。
为了解土壤肥力情况,一般采用混合土样,即在一采样地块上多点采土,混合均匀后取出一部份,以减少土壤差异,提高土样的代表性。
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应考虑地形基本一致,近期施肥耕作措施、植物生长表现基本相同。
采样点5—20个,其分布应尽量照顾到土壤的全面情况,不可太集中,应避开路边、地角和堆积过肥料的地方。
在确定的采样点上,先用小土铲去掉表层3毫米左右的土壤,然后倾斜向下切取一片片的土壤(见图1)。
将各采样点土样集中一起混合均匀,按需要量装入袋中带回。
测定土壤的某些物理性质。
如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等的测定,须采原状土样,对于研究土壤结构性样品,采样时须注意湿度,最好在不粘铲的情况下采取。
此外,在取样过程中,须保持土块不受挤压而变形。
为查明植株生长失常的原因,所采土壤要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确定,大面积危害者应取根际附近的土壤,多点采样混合;局部危害者,可根据植株生长情况,按好、中、差分别取样(土壤与植株同时取样),单独测定,以保持各自的典型性。
土壤某些性质可因季节不同而有变化,因此应根据不同的目的确定适宜的采样时间。
一般在秋季采样能更好地反映土壤对养分的需求程度,因而建议在定期采样时在一年一熟的农田的采样期放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和后茬作物种植前为宜,一年多熟农田放在一年作物收获后。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实验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因此,必须选择有代表性的土壤,此外,要根据分析目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1、土壤剖面样品的采集剖面土壤样品主要是研究土壤类型及生成发育,根据地形、植被、土类等选定取样点,挖掘剖面,按土壤发育层次,自下而上的逐层采集分析样品,通常采集各发生土层中部位置的土壤而不是整个发生层都采。
随后将所采样品放入布袋或塑料袋内,一般采集一公斤左右,在土袋的内外应附上标签,写明采集地点,剖面号数、土层深度、采样深度、采集日期和采集人等。
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的采集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须采原状样品,如测定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等物理性质,其样品可直接用环刀在各土层中部取样,对于研究土壤结构性的样品,采样时须注意土壤湿度,不宜过干或过湿,最好在不粘铲的情况下采取,此外,在取样过程中,须保持土块不受挤压,不使样品变形,并须剥去土块外面直接与土铲接触而变形的部分,保留原状土样,然后将采样品置于铁盒,或塑料盒中保持,,携回室内进行处理。
3、土壤盐分动态样品的采集研究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必按发生层次采样,而自地表起每10厘米或20厘米采集一个样品。
4、耕作土壤混合样品的采集为了研究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作层中养分供求情况,采样一般不需挖土坑,只需取耕作层土壤20厘米左右,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如小麦)土壤,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为了正确地反映土壤养分动态和植物长势之间的关系,可根据实验区的面积确定采样点多少,通常为5—20个点,可采用图1—1所示正确的蛇形取样法进行采样,采样方法是在确定的采样点上,用小土铲向下切片的土壤样品(图1—2),然后将样品集中起来混合均匀,随后将所采样品放入布袋或塑料袋内,在土袋的内外应附上标签,写明采集地点,田块号数、日期、采集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