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4.97 MB
- 文档页数:69
实验一泥土样品的收集与处理泥土样品的收集是泥土剖析工作中的一个主要环节,是关系到剖析成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精确的一个先决前提.因为泥土特别是农业泥土的差别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剖析误差大若干倍,是以必须十分看重收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此外,应依据剖析目标和请求采取不合的采样办法和处理办法.一.泥土样品的收集(一)采样时光泥土中有用营养的含量随季候的转变而有很大变更.剖析泥土营养供给情形时,一般都在晚秋或初春采样.统一时光内采纳的土样,其剖析成果才干互相比较.(二)采样办法采样办法因剖析目标和请求的不合而有所不同:1.泥土剖面样品研讨泥土根本理化性质,必须按泥土产生层次采样.2.泥土物理性质样品假如是进行泥土物理性质测定,须采原状样品.3.泥土盐分动态样品研讨盐分在剖面中的散布和变动时,不必按产生层次取样,而自地表起每l0cm或20cm收集一个样品.4.耕层泥土混杂样品为了评定泥土耕层肥力或研讨植物发展期内泥土耕层中营养供求情形,采取这种办法.(1)采样请求在采样时,请求土样有代表性,是以需多点取样,充分混杂,布点平均,混杂样品的取样数目应依据实验区的面积以及地力是否平均而定,平日为5~20个点,采样深度只需垦植层泥土0~20cm,最多采到犁底层的泥土,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可恰当增长采样深度.(2)采样办法依据地形.样点数目和地力平均程度安插采样点.面积不大,比较朴直,可采取对角线取样法;面积较大,外形朴直,肥力不匀的地块可采取棋盘式采样办法(方格取样法);面积较大,外形长条或庞杂,肥力不匀的地块多采取蛇形取样法(折线取样法)见图1所示,,对角线取样法棋盘式取样法蛇形取样法法一致;采土时应除去地面落叶杂物.采样深度一般取垦植层泥土20 cm 阁下,最多采到犁底层的泥土,对作物根系较深的泥土,可恰当增长采样深度.采土可用土钻或小土铲进行.用土钻时必定要垂直拔出土内.如用小土铲取样,可用小土铲斜着向下切取一薄片的泥土样品(图2),然后将土样分散起来混杂平均.量多时可用四分法弃去,取土样1kg 装入布袋或塑料袋,袋表里各放一标签,上面用铅笔写明编号.收集地点.地形.泥土名称.时光.深度.作物.收集人等,采完后将坑或钻眼填平.图2 小土铲采样图(3)采样数目假如采来的泥土样品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将过剩的泥土弃去,一般1kg 阁下的土样即够化学.物理剖析之用.四分法的办法是:将收集的泥土样品弄碎混归并铺成四方形,划分对角分成四等份,取其对角的两份,其余两份弃去,假如所得的样品仍然许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到所需数目为止.见图3所示二.泥土样品的处理样品处理的目标是:(1)挑出植物残茬.石块.砖块等,以除去非土样的构成部分;(2)恰当磨细.充分混匀,使剖析时所称取的少量样品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以削减称样误差;(3)全量剖析项目,样品须要磨细,以使剖析样品的反响可以或许完整和一致;(4)使样品可以长期保管,不致因微生物运动而霉坏,引起性质的转变.土块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图3 四分法取样泥土样品的处理包含风干.去杂.磨细.过筛.混匀.装瓶保管和登记操纵.(一)风干和去杂从田间采回的土样,应实时进行风干.其办法是将泥土样品弄成碎块平铺在清洁的纸上,摊成薄薄的一层放期近阴凉湿润通风,又无特别的气体(如氯气.氨气.二氧化硫等).无尘土污染的室内风干,经常翻动,加快湿润.切忌阳光直接曝晒或烘烤.在土样半干时,须将大土块捏碎(尤其是粘性泥土),以免完整干后结成硬块,难以磨细.样品风干后,应拣出枯枝落叶.植物根.残茬等.若泥土中有铁锰结核.石灰结核或石子过多,应细心拣出称重,记下所占的百分数.(二)磨细和过筛物理剖析时,取风干土样100~200g,放在木板或胶板上用胶塞或圆木棍碾碎,放在有盖底的18号筛(孔径1mm)中,使之经由过程lmm的筛子,留在筛上的土块再倒在木板上从新碾碎,如斯重复多次,直到全体经由过程为止.不得摈弃或漏掉,但石砾切勿压碎.留在筛上的石砾称重后须保管,以备石砾称重盘算之用.用时将过筛的土样称重,以盘算石砾重量百分数,然后将土样充分混杂平均后盛于广口瓶中,作为泥土颗粒剖析及其它物理性质测定之用.化学剖析时,取风干样品一份,细心挑去石块.根茎及各类新生体和侵入体,再用圆木棍将土样辗碎,使全体经由过程18号筛(1mm)这种土样可供速效性营养及交流机能.pH等项目标测定.测定泥土全氮.有机质等项目标样品,可用经由过程lmm筛孔的土样,用四分法或多点取样法掏出样品约50g,放入瓷研钵中进一步研磨,使其全体经由过程60号筛(孔径0.25mm)为止.假如须要测定全磷.全钾,还需从lmm土样中同样掏出约20g,磨细并使之全体经由过程100号筛(孔径0.15mm),分离混匀后,装入广口瓶中.(三)保管和登记样品装入广口瓶后,应贴上标签,记明土样号码.土类名称.采样地点.深度.日期.孔径.收集人等.瓶内的样品应保管在样品架上,尽量防止日光.高温.潮湿或酸碱气体等的影响,不然影响剖析成果的精确性.三.器具土钻.小土铲.米尺.布袋(盐碱土需用油布袋).标签.铅笔.土筛.广口瓶.天平.胶塞(或圆木棍).木板(或胶板)等.思虑题1.泥土样品的收集与处理在剖析工作中有何意义?2.处理土样时为什么<lmm.<0.25mm和<0.l5mm的细土必须重复研磨,使其全体过筛?3.处理经由过程lmm及0.25mm土筛的两种土样,可否将两种筛套在一路过筛,分离收集两种筛下的土样进行剖析测定?为什么?1.附注:(一)依据土样处理成果,盘算泥土石砾的百分率.(二)土筛号数即为每英寸长度内的孔(目)数,如100号(目)即为每一英寸长度内有100孔(目).筛号与筛孔直径对比见附表.附表尺度筛孔对比表。
第一章样品的采集和处理1范围本章规定了用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的全血、血清、血浆、细胞、唾液、尿液以及滤纸干血斑(DBS)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适用于HIV抗体检测、抗原检测、核酸检测、耐药检测,CD4+和CD8+T淋巴细胞测定和HIV分离培养。
2规范性引用文件《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93-2008《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检测质量保证指南(试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2月)《HIV-1病毒载量测定及质量保证指南(试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2月)Guidelines for Using HIV Testing Technologies in Surveillance WHO/CDS/CSR/EDC/2008《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卫生部第45号令2006年2月1日3样品种类及相应的用途3.1全血、血清、血浆、唾液、尿液以及DBS样品可用于HIV抗体检测。
3.2抗凝全血可用于CD4+和CD8+T淋巴细胞测定。
3.3血浆可用于HIV-1病毒载量、基因型及耐药检测。
DBS样品可用于HIV-1基因型及耐药检测。
3.4全血、血浆、淋巴细胞富集液、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及DBS样品可用于HIV核酸的定性检测。
3.5PBMC、全血、淋巴细胞富集液等可用于HIV-1分离培养。
4操作步骤4.1采样前准备根据检测项目的具体要求,确定采集样品的种类、处理、保存及运输的时限和方法,按照临床采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操作,遵守生物安全要求(参见本规范第八章实验室生物安全)。
要检查所需物品是否已备齐,是否在有效期内,有无破损,是否足量,特别应检查受检者信息与样品容器表面的标记是否一致,并注明样品采集时间。
选择合适的室内(外)采血空间,受检者坐(卧)于合适的位置,准备采血用具、皮肤消毒用品、采血管及试管架、硬质废弃物容器等。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 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及水分测定1.1土壤样品采集遵循多点、随机原则,每小区不少于两点。
用土钻分层次取土时,用标签纸在土钻上标好深度,务必盯准土钻刻度,以防采样过深或过浅。
从土钻中将土取出放入塑料袋时,为了防止上层土混入下层土,钻头上部2cm左右的土剔除不要。
同一小区各点同层土样放入编好号的塑料袋后,混匀,立即封口,以防止水分散失。
1.2土壤样品的处理土样带回实验室后,1-2天内测土壤水分。
对于硝铵态氮等指标测定需用鲜样的,应立即放入4℃冰箱保存。
水分测定结束后,将土样袋口敞开,摆放在公共晾土架上风干一周左右。
取出风干土样,剔出土壤以外的侵入体,充分混匀,用四分法将其分为两份,保留部分应不少于200 g,将样品倒在塑料布上,用干净玻璃瓶子或硬木质碾压工具将土块捻碎,使其全部通过合适大小的筛子(根据测定指标确定,如全量养分<0.15mm,硝铵态氮、有效磷钾≤1mm,轻质有机质<2mm),装入对应编号的塑封袋中保存。
1.3土壤水分测定将采回的土样捏碎混匀后,称20g左右鲜土样放入称好重量的铝盒中,放入烘箱,在105℃下干燥24小时,待铝盒放凉后量铝盒和土样干重。
用土样鲜重和干重之差计算水分含量,计算公式:土壤含水量=(土壤鲜重-土壤干重)/土壤干重×100%2 土壤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浸提及其测定与计算方法2.1土壤硝铵态氮的浸提与测定2.1.1浸提采回的新鲜土样捏碎、过3 mm筛后,称取5.00g新鲜土壤,加入1 mol·L-1KCL溶液50ml (土液比1:10)。
在120转左右/min下震荡1h,取出过滤,装入塑料瓶,盖紧瓶盖。
一起振荡的每批样品,需同时加3个空白做对照和1个标准土样的2个重复。
如浸提液不能及时测定,在每批浸提完后,上述土样、空白或标样的浸取液应立即放入于4℃冰箱冷藏。
2.1.2测定浸提液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
周总结化验员的样品采集与处理经验本周的工作总结主题是化验员的样品采集与处理经验。
在过去一周的工作中,我全面负责实验室的样品采集、测试和结果分析等任务。
通过不断总结和实践,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且在样品采集和处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样品采集在样品采集方面,我始终秉持着严谨细致的原则。
首先,我对各类样品的采集方法进行了详细了解,并根据实验要求制定了相应的操作流程。
其次,我注重采样点的选择,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同时,我也时刻注意采样容器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以防止污染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最后,我在样品管理方面加强了标识和记录工作,以便后续的处理和跟踪。
二、样品处理样品处理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样品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我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首先,我优化了样品处理工艺流程,减少了可能产生的误差和损失。
其次,我控制了样品的保存时间和条件,避免了样品变质和损坏。
另外,我注意了样品处理仪器的使用和维护,保证了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最后,我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样品处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三、结果分析结果分析是核实实验结果的关键环节。
为了正确分析实验结果,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我了解了实验目的和要求,并学习了相关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其次,我对实验数据进行了仔细的整理和比对,排除了数据中的异常情况。
然后,我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得出了科学可靠的结论。
最后,我结合实验结果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措施,以帮助提高实验的效果和质量。
总结起来,通过本周的工作实践,我对化验员的样品采集与处理经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合理的样品采集和处理方法可以提高实验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进而提升工作效率和科研水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样品采集和处理流程,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为实验室的科研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土壤样品(简称土样)的采集与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正确与否。
因此必须按正确的方法采集和处理土样,以便获得符合实际的分析结果。
分析某一土壤或土层,只能抽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少部份土壤,这就是土样。
采样的基本要求是使土样具有代表性,即能代表所研究的土壤总体。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可有不同的采样方法。
土壤剖面样品是为研究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发生分类。
应按土壤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挖掘剖面,根据土壤发生层次由下而上的采集土样,一般在各层的典型部位采集厚约l0厘米的土壤,但耕作层必须要全层柱状连续采样,每层采一公斤;放入干净的布袋或塑料袋内,袋内外均应附有标签,标签上注明采样地点、剖面号码、土层和深度。
为了解土壤肥力情况,一般采用混合土样,即在一采样地块上多点采土,混合均匀后取出一部份,以减少土壤差异,提高土样的代表性。
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应考虑地形基本一致,近期施肥耕作措施、植物生长表现基本相同。
采样点5—20个,其分布应尽量照顾到土壤的全面情况,不可太集中,应避开路边、地角和堆积过肥料的地方。
在确定的采样点上,先用小土铲去掉表层3毫米左右的土壤,然后倾斜向下切取一片片的土壤(见图1)。
将各采样点土样集中一起混合均匀,按需要量装入袋中带回。
测定土壤的某些物理性质。
如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等的测定,须采原状土样,对于研究土壤结构性样品,采样时须注意湿度,最好在不粘铲的情况下采取。
此外,在取样过程中,须保持土块不受挤压而变形。
为查明植株生长失常的原因,所采土壤要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确定,大面积危害者应取根际附近的土壤,多点采样混合;局部危害者,可根据植株生长情况,按好、中、差分别取样(土壤与植株同时取样),单独测定,以保持各自的典型性。
土壤某些性质可因季节不同而有变化,因此应根据不同的目的确定适宜的采样时间。
一般在秋季采样能更好地反映土壤对养分的需求程度,因而建议在定期采样时在一年一熟的农田的采样期放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和后茬作物种植前为宜,一年多熟农田放在一年作物收获后。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实验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因此,必须选择有代表性的土壤,此外,要根据分析目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1、土壤剖面样品的采集剖面土壤样品主要是研究土壤类型及生成发育,根据地形、植被、土类等选定取样点,挖掘剖面,按土壤发育层次,自下而上的逐层采集分析样品,通常采集各发生土层中部位置的土壤而不是整个发生层都采。
随后将所采样品放入布袋或塑料袋内,一般采集一公斤左右,在土袋的内外应附上标签,写明采集地点,剖面号数、土层深度、采样深度、采集日期和采集人等。
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的采集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须采原状样品,如测定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等物理性质,其样品可直接用环刀在各土层中部取样,对于研究土壤结构性的样品,采样时须注意土壤湿度,不宜过干或过湿,最好在不粘铲的情况下采取,此外,在取样过程中,须保持土块不受挤压,不使样品变形,并须剥去土块外面直接与土铲接触而变形的部分,保留原状土样,然后将采样品置于铁盒,或塑料盒中保持,,携回室内进行处理。
3、土壤盐分动态样品的采集研究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必按发生层次采样,而自地表起每10厘米或20厘米采集一个样品。
4、耕作土壤混合样品的采集为了研究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作层中养分供求情况,采样一般不需挖土坑,只需取耕作层土壤20厘米左右,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如小麦)土壤,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为了正确地反映土壤养分动态和植物长势之间的关系,可根据实验区的面积确定采样点多少,通常为5—20个点,可采用图1—1所示正确的蛇形取样法进行采样,采样方法是在确定的采样点上,用小土铲向下切片的土壤样品(图1—2),然后将样品集中起来混合均匀,随后将所采样品放入布袋或塑料袋内,在土袋的内外应附上标签,写明采集地点,田块号数、日期、采集人等。
实验一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
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若干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此外,应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一)采样时间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随季节的改变而有很大变化。
分析土壤养分供应情况时,一般都在晚秋或早春采样。
同一时间内采取的土样,其分析结果才能相互比较。
(二)采样方法采样方法因分析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别:1.土壤剖面样品 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
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 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性质测定,须采原状样品。
3.土壤盐分动态样品 研究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必按发生层次取样,而自地表起每l0cm 或20cm 采集一个样品。
4.耕层土壤混合样品 为了评定土壤耕层肥力或研究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层中养分供求情况,采用这种方法。
(1)采样要求在采样时,要求土样有代表性,因此需多点取样,充分混合,布点均匀,混合样品的取样数量应根据试验区的面积以及地力是否均匀而定,通常为5~20个点,采样深度只需耕作层土壤0~20cm ,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2)采样方法根据地形、样点数量和地力均匀程度布置采样点。
面积不大,比较方正,可采用对角线取样法;面积较大,形状方正,肥力不匀的地块可采用棋盘式采样方法(方格取样法);面积较大,形状长条或复杂,肥力不匀的地块多采用蛇形取样法(折线取样法)见图1所示图1 采样点分布采集混合样品时,每一点采取的土样,深度要一致,上下土体要一致;采土时应除去地面落叶杂物。
采样深度一般取耕作层土壤20 cm 左右,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土壤,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对角线取样法棋盘式取样法蛇形取样法法采土可用土钻或小土铲进行。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答案)一、选择题1.(4);2.(2);3.(1);4.(3);5.(2);6.(2);7.(2);8.(1);9.(3);10.(4)二、填空题1.各组分的挥发性不同2.从样品的上、中、下分别取样混合均匀3.消除干扰因素、使被测组分浓缩、完整保留被测组分4.样品混合均匀后、取适量的样品5.有机物破坏法、蒸馏法、溶剂提取法、色层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浓缩法6.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7.原始样品、特点、数量、满足检验的要求、食品分析8.随机抽样、代表性取样9.干扰成分、干扰成分、不干扰测定状态、金属元素三、名词解释1.随机抽样:按照随机原则,从大批物料中抽取部分样品。
操作时,应使所有物料的各个部分都有被抽到的机会。
2.代表性取样:是用系统抽样法进行采样,根据样品随空间(位置)、时间变化的规律,以便采集的样品能代表其相应部分的组成和质量的样品。
3.采样:是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作为分析材料(分析样品),这项工作又称为样品的采集4.平均样品:将原始样品按照规定方法经混合平均,均匀的分出一部分样品。
5.检样:是由组批或货批中所抽取的样品称为检样,检样的多少,按该产品标准中检验规则所规定的抽样方法和数量执行。
四、简答题1.简述采样必须遵循的原则。
⑴采集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⑵采样方法必须与分析目的保持一致;⑶采样及样品制备过程中高潮保持原有理化指标,避免预测组分发生化学变化或丢失;⑷要防止和避免预测组分的玷污;⑸样品的处理过程尽可能简单易行。
2.简述食品分析过程采样的原则及一般步骤。
采样混合处理缩分待检食品→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分成三分,分保为样测样品、复检样品和保留样品3.简述样品预处理的目的及要求。
目的:消除干扰因素、使被测组分浓缩、完整保留被测组分要求:样品在处理过程中,既要排除干扰因素,又要不至于使被测物质受到损失,而且应能使被测定物质达到浓缩,从而使测定能得到理想结果,所以在食品分析测定时,样品的处理是整个分析测定的重要步骤。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采集土壤样品的过程,听上去好像有点儿枯燥,但其实乐趣无穷啊!咱们得穿上那身“战袍”,也就是防水靴和手套,准备好一切工具。
铲子、铲子、再铲子,还有一个大大的桶,嘿,这可是我们的大功臣。
带着这些装备,走出家门,心里那个激动啊,就像孩子们等着开派对一样。
好吧,首先咱们得选个地方,嘿,别小看这个选择,土壤可有门道了!公园里、田野间,甚至自家后院的土,都可能藏着惊喜。
拿着铲子,像个考古学家一样,小心翼翼地挖下去。
土壤可不是随便一捧就能拿的,挖的时候得有技巧。
要尽量挖到15到20厘米的深度,哦,这样才能取到最有代表性的样品。
别忘了,挖土的时候,心里默念:“我不是在挖土,我是在挖金!”每一铲下去,都是在和大自然亲密接触。
你会感受到泥土的温度,闻到那种土壤独特的气息,哎呀,简直就像在做美食,滋味无比!然后,把土样放到那个大桶里,别心疼啊,虽然看上去一捧泥巴,但这可是科学的宝贝。
把这些土样送回实验室,啊,实验室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满是各种设备。
首先得对土壤进行处理,简单来说,就是把土样晒干,碎碎,更细腻的土壤就像撒上了细盐,均匀又透亮。
晒干的时候可得耐心啊,别心急,晒得越透,结果越好。
处理完土壤样品后,还得进行筛分,嘿,这可是个技术活。
筛子要用得当,大颗粒和小颗粒的分开,真是个精细活儿,像是在过筛蛋糕粉。
处理好的土壤样品,像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真让人欣慰。
不过,别以为这就完事了,后面还有一系列的检测,什么pH值、养分含量,统统都要来个“大检阅”。
这些可都是为了了解土壤的健康状况,哦,听起来像医生在给土壤做检查。
在实验室忙碌的时候,有时候会忍不住笑,觉得自己真是个“土豪”,哈哈。
每次得到数据,心里那个满足感,简直像中了彩票!不过也有失落的时候,比如结果不太理想,那种感觉就像把最爱的零食藏起来,却找不到一样。
不过没关系,这就是科学探索的魅力嘛,失败也是成功的一部分。
整理好这些数据,准备写实验报告,嘿嘿,这是个把这些“土豪数据”展示给大家的机会。
生物样品的采集、储存和预处理的SOP1. 生物样品的采集:服药前取空白血样,服药后取样点应包括吸收相,分布相,消除相;药浓度峰值前至少有4个点,峰后取6个点或6个以上点,峰时间附近应有足够的取样点。
总取样点不少于11个,取样应持续到3 ~ 5个半衰的1/10 ~1/20。
具体可依据文献报道及预试验结果确定具体采血时期,或Cmax间点。
于服药前(0 h)和各时间点,取前臂静脉血5mL,处理后,离心10 min ( 3000r.p.m),分离血浆或血清样品置试管中。
2. 生物样品的储存:血浆、血清样品,尽快分离(24h内),冷冻保存;短期内分析,可置4℃冰箱内冷藏。
长期分析,于- 20℃冰箱内冷冻保存。
3. 生物样品的预处理:依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其酸碱性(pKa)、分子的亲脂性、挥发性、稳定性及可能的生物转化途径,制定相应的预处理方法。
a. 沉淀蛋白法生成不溶性沉淀:酸性试剂(三氯醋酸、高氯酸、钨酸、焦磷酸)重金属盐类(锌盐、铜盐、银盐、汞盐)盐析、脱水: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等中性盐。
甲醇、乙腈、丙酮等可与水混溶的有机试剂。
各种沉淀试剂使用情况表b. 液-液萃取法水相pH:碱性药物最佳pH应高于其p Ka 2 ~ 3个单位酸性药物最佳pH应低于其p Ka 2 ~ 3个单位常用的有机溶剂:正己烷、异辛烷、环己烷、四氯化碳、甲苯、乙醚、苯、1,2-二氯乙烷、氯仿、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极性由依次小至大)。
有机溶剂与水相容积比一般为 1:1或2:1。
选择提取溶剂的原则:对被测物有较大的亲和力;与水不互溶,极性较小;沸点适宜;不影响紫外检测;价廉、无毒、不易燃烧;化学性质稳定。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土壤样品(简称土样)的采集与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正确与否。
因此必须按正确的方法采集和处理土样,以便获得符合实际的分析结果。
一、土样的采集分析某一土壤或土层,只能抽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少部份土壤,这就是土样。
采样的基本要求是使土样具有代表性,即能代表所研究的土壤总体。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可有不同的采样方法。
(一)土壤剖面样品土壤剖面样品是为研究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发生分类。
应按土壤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挖掘剖面,根据土壤发生层次由下而上的采集土样,一般在各层的典型部位采集厚约l0厘米的土壤,但耕作层必须要全层柱状连续采样,每层采一公斤;放入干净的布袋或塑料袋内,袋内外均应附有标签,标签上注明采样地点、剖面号码、土层和深度。
(二)耕作土壤混合样品为了解土壤肥力情况,一般采用混合土样,即在一采样地块上多点采土,混合均匀后取出一部份,以减少土壤差异,提高土样的代表性。
1、采样点的选择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应考虑地形基本一致,近期施肥耕作措施、植物生长表现基本相同。
采样点5—20个,其分布应尽量照顾到土壤的全面情况,不可太集中,应避开路边、地角和堆积过肥料的地方。
2、采样方法:在确定的采样点上,先用小土铲去掉表层3毫米左右的土壤,然后倾斜向下切取一片片的土壤(见图1)。
将各采样点土样集中一起混合均匀,按需要量装入袋中带回。
(三)土壤物理分析样品测定土壤的某些物理性质。
如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等的测定,须采原状土样,对于研究土壤结构性样品,采样时须注意湿度,最好在不粘铲的情况下采取。
此外,在取样过程中,须保持土块不受挤压而变形。
(四)研究土壤障碍因素的土样为查明植株生长失常的原因,所采土壤要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确定,大面积危害者应取根际附近的土壤,多点采样混合;局部危害者,可根据植株生长情况,按好、中、差分别取样(土壤与植株同时取样),单独测定,以保持各自的典型性。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前处理李巨秀食品学院食品化学教研室食品分析的对象包括各种原材料、农副产品、半成品、各种添加剂、辅料及产品。
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来源不一,分析的目的,项目和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无论哪种对象,都要按一个共同程序进行一般为: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成分分析数据记录,整理分析报告的撰写。
第一节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一、样品的采集1.采样:由于食品数量较大,而且目前的检测方法大多数具有破坏作用,故不能对全部食品进行检验,必须从整批食品中采取一定比例的样品进行检验。
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作为分析化验样品,这项工作即称为样品的采集或采样。
食品采样是食品检测结果准确与否的关键,也是营养食品卫生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2.采样目的和要求食品采样的主要目的是鉴定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包括食品中营养成分的种类、含量和营养价值;食品及其原料、添加剂、设备、容器、包装材料中是否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及其种类、性质、来源、含量、危害等。
食品采样是进行营养指导、开发营养保健食品和新资源食品、强化食品的卫生监督管理、制定国家食品卫生质量标准以及进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和重要依据。
进行食品检验,是在整批被检食品中抽取一部分作为检验样品,而对样品进行检验的结果用来说明整批食品的性状。
因此,采样时必须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均匀性。
3.正确采样的意义尽管一系列检验工作非常精密、准确,但如果采取的样品不足以代表全部物料的组成成分,则其检验结果也将毫无价值,甚至得出错误结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以至误伤人命,酿成大祸。
4.正确采样的原则(1)代表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待鉴定食品不可能全部进行检测,而只能抽取其中的一部分作为样品,因此,所采的样品应能够较好地代表待鉴定食品各方面的特性。
(2)真实性采样人员应亲临现场采样,以防止在采样过程中的作假或伪造食品。
所有采样用具都应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食品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