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保存共48页
- 格式:ppt
- 大小:4.39 MB
- 文档页数:2
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样品的采集从大量的检测对象中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供分析化验用,叫做采样。
正确采样的重要性采取的样品要有代表性。
采样的方法样品的采集有随机抽样和代表性取样两种方法。
随机抽样可以避免人为的倾向性,但是对难以混匀的食品的采样,必须结合代表性取样,从有代表性的各个部分分别取样。
因此,采样通常采用几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的取样方法,因分析对象的性质而异。
均匀固体物料确定采样件数:有完整包装的:可按总件数1/2的平方根确定采样件数,然后从样品堆放的不同部位,按采样件数确定具体采样袋。
采原始样:再用双套回转取样管采样。
将取样管插入包装中,回转180o取出样品,每一包装须由上、中、下三层取出三份检样;把许多检样综合起来成为原始样品。
制备平均样:用“四分法”将原始样品做成平均样品,即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后堆集在清洁的玻璃板上,压平成厚度在3厘米以下的图形,并划成“+”字线,将样品分成四份,取对角的两份混合,再如上分为四份,取对角的两份,此即是平均样品。
无包装的散堆样品:先划分若干等体积层,然后在每层的四角和中心点取样,得检样,再按上法处理的平均样品。
粘稠的半固体物料这类物料不易充分混合,可先按总件数1/2的平方根确定取样数。
启开包装,用采样器从各桶中分层分别取出检样,然后混合分取缩减到所需数量的平均样品。
液体物料如果数量较大。
可依容器的大小及形状,分区分层采取小样,再将各小样汇总混合,取出原始样品。
如果数量不大,可在密闭容器内旋转摇荡,或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反复数次或颠倒容器,采样前需用搅合器等搅拌一定时间,再用采样器缓慢匀速地自上端斜插至底部采取样品。
易氧化食品搅拌时要避免与空气混合;挥发性液体食品,用虹吸法从上、中、下三层采样。
组成不均匀的固体食品这类食品本身各部位极不均匀,个体大小及成熟程度差异很大,取样更应注意代表性,可按下述方法采样。
①肉类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和要求而定。
有时从不同部位取样,混合后代表该只动物;有时从一只或很多只动物的同一部位取样,混合后代表某一部位的情况。
样品的采集、保存及处理制度1、样品的采集(1)血样的采集A、根据动物种类确定采血部位。
选用真空管、无菌注射器、无菌采血瓶、毛细管等采血,采血量须满足试验需要。
B、若需抗凝血,则视实验要求选择抗凝剂。
如需血清,则待血凝固后无菌分离血清并分装于灭菌瓶(管)中。
(2)粪样的采集将消毒拭子插入动物肛门或泄殖腔中,采取直肠粘液或粪便,放入装有缓冲液的试管或瓶中,尽快送到实验室;若检查消化系统寄生虫,则需采取5-19g新鲜粪便。
(3)子宫阴道内分泌物或外生殖器包皮内分泌物的采集将消毒好的特制吸管插入子宫颈口或阴道内,向内注射少量营养液或生理盐水,多次揉搓,使液体充分冲洗包皮内壁,收集冲洗液注入无菌容器内。
⑷实质脏器的采集无菌采集脏器组织块,放入无菌容器内。
每块组织应单独放在无均容器内,注明日期、组织和动物名称。
注意防止组织间相互污染。
供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组织块的厚度不能超过0.5cm,切成1-2cm的方块,置于至少10倍于组织样品体积的中性缓冲10%福尔马林溶液中。
作组织学检查的样品不能冷冻。
⑸皮肤样品的采集产生水疱或皮肤病变的疾病,应直接从病变部位采样。
病变皮肤的碎屑以及未破裂水泡液也可作为样品。
⑹奶样的采集清洗乳头后采样。
弃去头把奶液后采集奶液装满无菌试管。
⑺胚胎的采样选取完整、无腐蚀的胚胎置于冰桶中尽快送抵实验室。
如果在24小时内不能将样品送达实验室,只能冷冻运输送。
2.样品的处理⑴用于病毒学检验的样品的处理A、实质器官组织样品的处理无菌采取一组织块,用无菌剪刀剪碎后,加5-10倍的批pH7.2-7.4含抗生素的营养液,研磨制成组织悬液冻融2-3次或超声波裂解,离心后取上清液做接种培养。
B、胚胎样品的处理同上。
C、分泌物和渗出物的处理将所采样品用pH 7.3-7.4含抗生素的稀释液作3-5倍稀释,室温感作60分钟后离心取上清液。
D、各种拭子的处理将所采的拭子立即放入2-5ml pH7.2-7.4含抗生素营养液中,充分刷洗拭子后,置于灭菌的离心管中室温感作30-60分钟,离心后取上清液。
样品前处理之样品的采集、保存假如说有天你正在构建实验室需要的遗传材料,刚刚完成了一些纯化插入片段,PCR产物,和半成品质粒,这时候突然有事需要你去处理,你只好赶紧把这些东西放到-20℃的冰箱里,但是却忘了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它们的位置。
之后你的同事想要继续完成这项工作,但他们不知道到哪里去找样品,你一时半会也回不来,那怎么办?在生物实验室经常有人说,我们最重要,最宝贵的资产就是冰箱里或者液氮罐里Eppendorf管里保存的东西,但是,在这些容器上要标注出处、用途、来源、时间等大量信息并不容易,而且还要考虑到某些人的潇洒字迹。
更别提经年累月后,几经易手后,令人费解的一连串神秘的字母和数字,如:SHC1-1标识的是什么意思?那是一个质粒,还是引物?全长的还是部分片段?浓度多少?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人员通常别无选择,只能抛弃这一也许具有重要价值的样品。
这种情况也许在每个实验室中不可避免,就算是进行了细致的文档记录,但是项目一旦完成,也许就不会再有人记起这些样品了。
The Scientist杂志近期汇总了一下专家的意见,看看他们的实验室是如何保存样品的?索取Bio-tek公司微孔板检测仪Synergy2的详细技术资料第一个例子:来自波士顿儿童医院的George Daley实验室George Daley教授是干细胞领域的著名学者,多年来从事多能干细胞维持全能性的分子机制研究,在多能干细胞向造血细胞分化等领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实验室是最早建立人iPS细胞及病人来源iPS细胞的实验室之一,Daley教授也曾于2007年担任国际干细胞学会的主席。
主要问题:Daley教授实验室在同一时期有20~40名实验室工作人员同时工作,他们都需要用到三台-80℃冰箱和两个液氮罐,这会导致产生大量需要保存的试管,容易丢失或错位。
解决方案: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Daley实验室出现了无数需要保存的细胞株和试剂。
2007年,实验室管理员Beth Kaleta加入他们实验室,当时寻找样品的唯一方法就是在一个留有各种涂鸦,“鬼画符”的活页夹上寻找试剂样品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