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优秀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9.02 KB
- 文档页数:4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辨别被细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
2.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
二、重点难点重点:1.区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
2.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
难点: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
三、教学准备发霉腐败的食物、自制的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培养基、自制课件四、引入新课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当你们走进五彩缤纷的自然界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什么?接着发问:大家可曾想过自然界中除了植物和动物外,还存在另一类生物吗?下面就分组观察各组准备的实物,然后回答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课前要求学生准备一些发霉的橘子、长毛的馒头、发馊的牛奶、腐败的食物) 教师提点,导入新课。
回答问题:有花、有草、有树还有动物。
学生回答看到的现象,有的食品是长毛腐败,有的虽然腐败但看不到东西。
通过观察总结,让学生感知到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存在,起到很好的导入效果。
五、探究新知一、观察菌落1.菌落的概念由细菌和真菌个体微小,肉眼难见,导出菌落的概念: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2.观察菌落,区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展示课前准备好的细菌和真菌菌落,让学生观察,分析培养皿中的菌落有几种?大小、形态和颜色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细菌菌落比较小,呈白色,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真菌菌落比较大,颜色呈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形态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二、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自学教材67页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简单总结培养步骤。
教师总结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步骤:1.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用琼脂做材料,牛奶、牛肉汁或土壤浸出液做营养物质。
学习并理解菌落的概念。
观察菌落,分析特点。
学生列表比较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区别。
自学教材资料,总结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步骤。
教学设计2024秋季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学生能够认识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分布,理解它们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的能力,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实验,探究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4.社会责任:增强学生对环境和公共卫生的意识,理解保持环境清洁和防止病菌传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掌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难点•理解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
•设计并实施有效的实验方案来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
•多媒体课件(包含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示意图、实验视频等)。
•实验材料:培养基、无菌棉签、标签纸、培养皿、显微镜(可选)等。
•课外读物或网络资源,介绍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动画等直观展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
•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实验,探究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导入: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面包、牛奶、土壤、空气等),提问:“这些物品中可能含有哪些微生物?它们是如何分布的?”引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话题。
•揭示课题: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及探究方法。
2. 新课教学•细菌和真菌的广泛分布:•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分布示意图,包括水体、土壤、空气、动植物体内外等环境。
•讲解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条件和适应性特征。
•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菌落的概念;2.培养菌落的一般方法;3.分辨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4.细菌和真菌的分布;5.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生活条件。
6.设计并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技能目标 1、通过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科学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通过对探究实验的汇报交流,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索精神;2.培养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精神。
【教学重点】1.培养菌落的一般方法;2.细菌和真菌的分布;3.设计并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教学难点】设计并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学生探究、观察、交流、讨论、讲解等结合(课前准备)学生准备:1、以组为单位确定探究计划并完成探究;2、设计一个记录观察和实验结果的表格;3、完成探究实验报告。
教师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
2、制作相关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描述生活中与细菌和真菌相关的情境,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三>新课教授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菌落 1、课前一周以生物学习小组为单位选定单变量设计 1、指导学生探究并进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2、第一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交流探究结果、结论 2、引导学生总结3、举手表述——“菌落”的概念“菌落”概念二细菌菌落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相关练习指导学生分辨和真菌菌落学会大致分辨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细菌菌落和的特征真菌菌落三、培养菌落的 1、第二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探究结果引导分析“培养菌落一般方法交流探究结论的方法步骤”的原理 2、讨论、总结:培养菌落的一般方法四、细菌和真菌观看ppt 拓展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出的分布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十分广泛五、细菌和真菌的回顾生活条件交流的两组学生探究的具体做法总结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板书相关内容第三组学习小组代表介绍交流:选定变量所进行的探究实验<实验结果的展示> 相关情感教育 <实验报告的交流与表达><四> 课堂小结 1.菌落的概念;2.培养菌落的一般方法;3.分辨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4.细菌和真菌的分布;5.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生活条件。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教案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教学目标:1.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掌握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3.了解细菌和真菌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1.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真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3.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4.细菌和真菌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5分钟)1.引入:通过展示细菌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出细菌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性。
2.讲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微小单细胞生物、无细胞核、无器官、无色素等。
3.讲解细菌的分类:按形状分类(球形、杆状、螺旋状)、按染色性分类(革兰氏染色、酸性染色)等。
步骤二:真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5分钟)1.引入:通过展示真菌的图片或视频,讲述真菌的特点,引起学生兴趣。
2.讲解真菌的基本特征:多细胞、有细胞核、有菌丝和分生孢子等。
3.讲解真菌的分类:按生活方式分类(营养菌、寄生菌、共生菌)、按菌丝产生方式分类(单核菌、双核菌、多核菌)等。
步骤三: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30分钟)1.细菌的分布:讲解细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包括土壤、水体、空气、人体等,引导学生思考细菌为什么会在这些地方生存繁殖。
2.真菌的分布:讲解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包括土壤、水体、植物体、人体等,引导学生思考真菌为什么会在这些地方生存繁殖。
步骤四:细菌和真菌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作用(30分钟)1.细菌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讲解细菌在食品、药物、发酵等方面的应用,并让学生归纳总结。
2.真菌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讲解真菌在食物加工、药物合成、废物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并让学生归纳总结。
四、教学方法:1.授课法:通过讲解、示例等方式进行知识传授;2.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直观地展现细菌和真菌的特点和分布情况;3.提问互动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材分析:从学生身边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景,通过观察、分析、交流,达到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目的,并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学情分析:学生对细菌和真菌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它们是什么样?在哪儿?等问题却知之甚少。
所以要求教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分析学生熟知的典型事例,了解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积极参加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观察----分析----交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人教版生物八上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word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2、尝试采纳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样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4、明白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样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专门条件。
5、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内容从宏观上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知识,让学生明白如何在培养基上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同细菌和真菌分布广,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习接种和对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学习生物技术打下了一定基础。
同时,也教育学生关怀自己的生活环境,用科学去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并养成良好的卫生适应。
2、教学重点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2)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3、教学难点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刻做好观看记录4、课时安排:本节教学内容为一课时三、教学预备变质的牛奶、米饭长“毛”的馒头长有木耳的树桩蘑菇足癣、背癣的图片培养菌落实物实物投影仪琼脂培养皿烧杯牛肉膏蛋白胨酒精灯吸管三脚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四、教学策略1、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教师与学生交流:“细菌和真菌是什么样的?”“细菌和真菌在哪儿”“我是如何样明白细菌和真菌的存在的?”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积存的有关细菌和真菌方面知识的情形,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导入新课;也能够联系食物变质、物品发霉等生活体会,创设情形,激发爱好,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也能够开门见山地问:同学们想了解关于细菌和真菌地那些方面的知识?由学生提出问题,从而进入新课。
也能够从生物的分类引出细菌和真菌。
学习菌落时,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插图,并阅读相关内容,也能够展现不同形状菌落图片或课前培养好的菌落。
关于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样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自学,也能够先行对各小组组长进行课前培训,让它们在课堂上演示讲解,也能够由教师直截了当演示讲解。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观察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菌落,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分布特点;
2.通过学习,了解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并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菌落,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自制的细菌和真菌菌落培养基以及拍摄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
板书设计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细菌和真菌的大小
3.
菌落概念:一个细菌或真菌 集合体
3. 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区别:大小、颜色、形态
4. 培养细菌和真菌 的一般方法
1.配置培养基
2.高温灭菌
3.接种
4.恒温培养 快速繁殖。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进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教学准备培养基、培养皿、无菌棉棒、无菌水、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等材料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展示香菇、发霉的面包、发霉的橘子的图片,讲解:当你在大自然中畅游时,映入眼帘的生物大都是植物或动物,偶尔还会看见蘑菇,它属于真菌。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发霉的面包、发霉的橘子,那是真菌中的霉菌。
至于细菌,肉眼就看不见了。
其实,在你周围有数不清的细菌和真菌。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新课——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师活动】展示现代化养鸡场的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1.养鸡场又不是医院,饲养员为什么要像医生一样穿着白大褂呢?2.给散养的鸡喂食时不用穿白大褂,这又是为什么?【学生活动】思考,尝试回答问题。
新知探究一、观察菌落【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6~67页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细菌很小,大部分真菌的个体也比较小,应该如何观察和检测它们呢?【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思考。
【教师活动】展示有菌落的培养皿图片,讲解:在培养皿中加入适于细菌或真菌生长的物质,制成培养基来培养。
在培养基上,它们会迅速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继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菌落呢?【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得出答案: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展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区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呢?【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思考,尝试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再次展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图片,进行总结:细菌的菌落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较大,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辨别被细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2、通过学生介绍,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3、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基上,它们会迅速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展示:培养基培养的不同形态的菌落问题:1、大家观察培养基上有几种形态的菌落?(出示细菌菌落特征和真菌菌落特征)区分哪种是细菌菌落,哪种是霉菌菌落。
2、我们观察的菌落是怎么培养的?指导学生学习67页关于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并指出注意事项:①要对所用材料用高温灭菌。
②培养皿要冷却后再用,并且不要随意打开培养皿。
③接种时要用无菌棉棒,避免污染。
④要进行恒温培养。
三、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导入:在实际生活中,其实细菌、真菌在多种环境都有存在,它们的分布非常广泛。
我们能否通过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真菌,来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呢?——学生阅读教材p68探究问题的讨论。
2、组织学生分组开展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
指导:学生根据提示了解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进行探究计划的制定。
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方案设计的讨论,并注意引导与点拨,鼓励学生提出多种不同方案,以保证实验的结论接近事实。
展示:探究计划制定的提示以及注意的相关问题。
引导:学生对关键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对一些小组的活动进行指导。
展示案例,加强对学困生的帮助,进一步引导学生完成计划面的差异,来区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自学教材67页相关内容。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常识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技能目标:通过对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数量的探究进一步培养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难点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设计通过本节课使学生了解细菌真菌分布广泛的特点,所以前面概念的介绍通过图片简单的讲解,通过观察菌落引出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讨论探究试验计划时,把提示出示给学生,使讨论带有目的性。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播放动画片《白雪公主》片断)问题:大家都看到哪些生物?这些植物的遗体及动物的遗体及排泄物最后被哪些生物分解了?这些生物怎么被大家忽略了?这些生物虽然大多数很小,但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却很重要,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也联系紧密。
(板书)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出示蘑菇、木耳、牛肝菌、灵芝、发霉食物的图片)蘑菇、木耳、牛肝菌、灵芝等都属于大型真菌,食物发霉长的毛毛,是真菌中的霉菌。
霉菌不见得都是对人类有害的,有些霉菌还可以用来制作豆酱、腐乳等食品,真菌还包括酵母菌,我们做面包蒸馒头都离不开它。
真菌是有细胞核的低等生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细胞内没有叶绿体,通常寄生在其它生物体上,陆生能力较强。
自由发言发言:细菌和真菌。
发言:因为他们很小。
观察图片,了解细菌和真菌的概念(出示肺炎球菌、大肠杆菌、淡水中的螺旋菌的显微照片)这些都属于细菌,细菌是单细胞的低等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微小,细胞内没有叶绿体,直接吸取周围环境中的有机物。
细菌和大部分真菌都比较小,我们要用肉眼观察它们,应怎么办?(出示培养基培养的不同形态的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比较小,我们把他们进行培养,这样我们就可以肉眼看见它们了。
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成为菌落。
八年级生物第周第_____课时时间_______ 主备人课题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4、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师:变质的牛奶、各种真菌(木耳、香菇、灵芝等)长霉的馒头、面包,腐烂变质的水果;琼脂、培养皿、烧杯、甜豆浆、酒精灯、吸管、三角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自主学习 (一)菌落 1.概念:_____个细菌或者真菌在一定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作用:便于观察:因细菌和某些真菌都比较小,肉眼看不到。
培养成菌落,肉眼可见。
3.比较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特征:(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培养细菌或真菌菌落的方法步骤:(1)配制_______:培养基=琼脂+营养物质①琼脂:煮沸呈液态,冷却后胶化成固态。
只起固定作用,没任何营养。
②营养物质:为细菌或真菌提供营养。
不同的细菌或真菌所用培养基不同,区别就在所含的营养物质的不同。
(2)培养基_______灭菌并冷却(3)_______;把要培养的细菌或真菌取少量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
(4)恒温培养:放在恒温箱或室内温暖的地方。
2、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寒冷的地带、热的温泉,到处都有它们的踪迹。
二、合作探究项目细菌菌落 真菌菌落大小比较____ 比细菌大几倍到几十倍 形态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霉菌的常呈_____、絮状或蜘蛛网状 颜色 多为乳___色或无色透明 ____、褐、___、黑、黄色等不同颜色怎样区别是细菌菌落还是真菌菌落?三、当堂总结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与困惑,教师加以补充、点拨。
4、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教学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4、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重点: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2、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难点: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观察记录。
三、课前准备教师:1、变质的牛奶、各种真菌(木耳、香菇、灵芝等)长霉的馒头、面包,腐烂变质的.水果;2、实物投影仪;3、培养菌落实物;4、琼脂、培养皿、烧杯、甜豆浆、酒精灯、吸管、三角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
学生:预习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四、课时分配一课时五、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引入新课积极思考、踊跃提问展示变质的牛奶,提出问题,引入新课认识大型的真菌和真菌中的霉菌仔细观察,从实物中获得有感性认识。
展示大型真菌及霉菌实物。
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请两个同学讲解和演示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提问并解答。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的特点观察菌落实物、区分其分布的特点。
阅读教材。
将课前培养的菌落实物分发给各小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及时点评并给予鼓励。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通过对实物、图片的观察总结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展示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制定探究活动的方案制定实施方案、交流活动的计划及展示观察记录的表格下课后半小时内将在各自环境中已接种的培养皿密封好,送回教室后排的空桌上。
布置设计探究方案,提醒学生注意设计对照组。
巡视和指导、参与设计,及时激励。
每组发给两套有培养基的培养皿。
5、《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辨别被细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2、通过学生介绍,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3、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4、根据所学知识,对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并阐述自己的论据,培养相关的科学素养;5、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对日常现象的观察,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
2.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及菌落实物,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3.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的思想意识,从而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2.通过做“细菌和真菌分布”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体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细菌和真菌的形态。
2.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3.探究实验的设计并实施实验的过程。
难点:
1.如何确认培养基中的菌落类型及描述它们的特点。
2.探究实验的组织教学。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夏天,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么一些现象:吃剩的馒头长出黑色的毛,水果容易腐烂,隔夜的菜有股谡味等。
你们知道这些都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吗?要想解开这个谜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二、教学引导及点拨
同学们,你们对细菌和真菌了解有多少啊?比如细菌和真菌是什么样的呢?细菌和真菌在哪里啊?我们是如何知道细菌和真菌的存在啊?
(学生发言)
老师:是的,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确实很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但是,我们在一般情况下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只有当它们大量繁殖形成集合体后,肉眼才能看到。
那么,这个集合体叫什么呢?如何培养细菌或真菌呢?(板书:菌落的概念)
互动1
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66页第二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培养细菌和真菌要用到什么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土壤”)
②.怎样配制培养基?
③.什么是接种?
回答非常好,你们想一想,在接种之前,我们把配置好的培养基应该
如何处理,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
接种后,应把培养基放在什么地方培养?
看来对于培养微生物并不那么简单,但大致过程是相同的。
配制培养基f髙温灭菌,冷却f接种f恒温培养
互动2
观察菌落(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
①.细菌的菌落大小如何?颜色怎样?(细菌的菌落较小,呈白色。
)
②.你认为细菌的表面怎样?光滑黏稠,还是粗糙干燥?(有的光滑黏稠,有的粗糙干燥。
)
③.和细菌菌落相比,真菌的菌落大小如何?形态如何?(真菌的菌
落比细菌的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
)
④.霉菌形成的菌落大小如何?形态如何?(霉菌的菌落往往较大, 常呈绒毛状、絮状和蜘蛛网状,颜色多样。
)
小结:
细菌菌落:较小,呈白色,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真菌菌落:较大,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多样。
互动3
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去培养细菌和真菌?适当的时候可以提示:如何来养鱼,如何去种花呢?
引导学生达成共识,培养基是培养细菌和真菌所必须的。
接下来,以农民如何防止杂草和农作物抢夺养料为例启发学生,培养基在使用之前是需要灭菌的。
接下来,教师讲解怎样配制培养基?什么是接种?(类比种子种到地里)
互动4
带领学生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地点去调查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同时不能忽视在实验过程中要设置对照组,和进行重复实验,以保证数据的科学性。
回忆探究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一制定计划f实施计划一得出结论f表达交流
①.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活动。
问:我们为什么要经常洗手?洗过的手和没有洗过的手上的细菌的数量有什么不同?
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细菌和真菌在哪种环境中最适宜?
③.确定问题和假设
假设: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存在
④.制定探究计划。
让学生设计“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方案
⑤.实廉探究计划
⑥.引导各小组得出结论。
(1)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2)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动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知道这些生物在生物圈中广泛分布。
及它们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
四、当堂检测课件练习题1 -5题。
五、作业设计练习题1-1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