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 西班牙、葡萄牙统治下的拉丁美洲社会经济状况文本素材 川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2
九年级上册历史16课笔记
以下是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的笔记内容:
第16课早期殖民活动
新航路的开辟:
1、1487年,迪亚士抵达非洲好望角。
2、1497-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3、1492年,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4、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活动:
1、葡萄牙:建立许多商站,垄断了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的贸易。
2、西班牙:占领了大片殖民地,在美洲建立“新西班牙”,在亚洲的菲律宾建立了殖民据点。
英法的殖民活动:
1、英国:在北美建立了13个殖民地;在印度,通过东印度公司进行殖民活动。
2、法国:在印度、北美建立了殖民据点。
“日不落帝国”的形成:
18世纪,英国逐步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殖民扩张的影响:
1、对欧洲: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
2、对亚非拉: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掠夺资源、人口贩卖、黑奴贸易等),但客观上带来了传播文明的种子。
这节课主要讲述了早期殖民活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通过了解新航路的开辟和各国的殖民活动,我们可以理解世界历史上的这一重要阶段。
同时,也要认识到殖民扩张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包括对欧洲和亚非拉地区的影响。
K12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K12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圣马丁
1778 —1850,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领导人。
出生于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拉普拉塔的亚佩尤。
曾经在马德里学习,加入过西班牙军队,在西班牙抗击法国拿破仑军队的战争中建立战功,获得少校军衔。
1810年,拉普拉塔发生独立战争。
1812年,他回国参加革命。
1813年,出任北方军司令。
1814年担任库约省省长,训练了一支五千人的“安第斯军”。
他宣布解放黑奴,并与印第安人结盟,得到了广泛支持。
1817年,他率领军队翻越安第斯山,进军智利。
1818年2月,智利独立。
1820年8月,他率领军队从海上进攻秘鲁。
1821年7月,秘鲁独立,圣马丁出任秘鲁“护国公”。
1822年7月,同玻利瓦尔在瓜亚基尔会晤,因意见不一,回到秘鲁。
9月辞去秘鲁护国公职务。
1824年去法国隐居,直到逝世。
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知识框架】早期殖民掠夺【重点梳理】1.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背景中世纪晚期,西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需要拓展市场,推销产品,寻找原料。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
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掠夺概况(1)葡萄牙人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与商站,如巴西、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从而控制了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并以殖民据点为基地在当地进行劫掠式的贸易(2)16世纪,西班牙凭借强大的海军舰队“无敌舰队”,在美洲建立起一个殖民大帝国。
西班牙殖民者使用武力强迫印第安人无偿开采金银矿,还在当地开发种植园,强迫印第安人和黑人作为奴隶在种植园里劳作2.英国的殖民扩张开始1588年,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与“无敌舰队”进行了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海战,“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灭。
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殖民掠夺方式(1)建立种植园:17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
英国殖民者在此建立大种植园,生产英国工业所需要的棉花、烟草、蓝靛、糖等原材料(2)三角贸易: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英国殖民者也从事贩卖非洲黑奴的活动。
18世纪,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再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
这个航程的路线呈三角形,故这个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三角贸易”(3)影响:种植园和黑奴贸易为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3.荷、法、英殖民争霸【知识延伸】“三角贸易”分别给欧洲、美洲、非洲带来了什么影响?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原料和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为美洲的开发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使非洲丧失大量精壮人口,严重破坏了非洲的社会经济,给非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是今天非洲落后的根源。
早期殖民掠夺
一、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1.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2.葡萄牙:在亚、非、拉美建立一些(殖民据点与商站),如巴西、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的澳门,从而控制了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并以殖民据点为基地在当地进行(劫掠式)的贸易。
3.西班牙:16世纪,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自称(“无敌舰队”)。
二、英国的殖民扩张:
1.1588年,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与“无敌舰队”进行了一场以少胜多的海战,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2.三角贸易
(1)原因:①美洲需要劳动力②有利可图
(2)路线:欧洲(英国)非洲美洲欧洲
出程: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送往非洲倾销;
中程:在非洲虏获黑奴,运往美洲,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
归程: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欧洲(英国)。
(3)资本原始积累:①特点:野蛮性、残酷性。
②方式:三角贸易和殖民掠夺。
(4)影响:
①欧洲: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美洲:促进了美洲的开发和发展。
③非洲: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动力,加剧了非洲的贫穷和落后。
④英国:给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
三、荷、法、英殖民争霸
1.荷兰: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2.英国:英国相继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
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九上历史第16课笔记一、早期殖民掠夺。
1. 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 葡萄牙。
- 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之一。
- 主要方向: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与商站,如巴西等。
- 方式:通过暴力掠夺和不平等贸易,用廉价商品换取当地的贵重物品,如香料、黄金等。
- 西班牙。
- 也是早期殖民强国。
- 主要区域:在美洲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
- 殖民掠夺方式:- 强迫印第安人无偿开采金银矿,大量的印第安人被奴役致死。
例如,在拉丁美洲的波托西银矿,无数印第安人在恶劣的条件下劳作。
- 开发种植园,强迫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隶在种植园里劳作,种植甘蔗、烟草等作物,然后将产品运回欧洲获取巨额利润。
2. 英国的殖民扩张。
- 背景。
- 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英国的手工业尤其是毛纺织业迅速发展,促使英国开拓海外市场。
- 英国位于大西洋中的不列颠岛上,具备发展海上贸易的有利地理位置。
- 扩张过程。
- 1588年,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与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进行了一场大海战。
英国海军以少胜多,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从此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
- 在北美,英国建立了13个殖民地。
这些殖民地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如弗吉尼亚种植烟草,为英国提供烟草原料。
- 在印度,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进行殖民侵略。
东印度公司从17世纪初开始在印度沿海建立据点,逐渐扩大在印度的势力范围。
到18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在印度进行了大规模的征服战争,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二、殖民争霸。
1. 英国与荷兰的争霸。
- 荷兰的崛起。
- 17世纪,荷兰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 荷兰的造船业发达,商船数量众多。
它积极进行海外贸易,在非洲、亚洲、美洲都建立了贸易据点。
例如,在亚洲,荷兰占据了印度尼西亚等地,垄断了东方香料贸易。
- 英荷战争。
- 结果:荷兰战败,英国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
2. 英国与法国的争霸。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玻利瓦尔
1783-1830,西属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领导人。
出生于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城的一个土生白人贵族家庭,曾经在加拉加斯和马德里受过教育,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游历过法国等欧洲国家。
1807年回加拉加斯后,进行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
1811年,委内瑞拉国民议会通过《独立宣言》,成立委内瑞拉共和国,他进入军队,获上校军衔,任一个要塞的司令.第二年,委内瑞拉共和国被西班牙军队镇压.他流亡到新格拉纳达,号召人民起来反对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解放委内瑞拉和南美洲。
1813年,他率领300人打回委内瑞拉,解放加拉加斯,重建共和国,任最高执政官,被授予“解放者"称号.但是,1814年7月,共和国再次遭到西班牙军队的镇压.1815年,流亡牙买加,发表《牙买加来信》,号召人民继续战斗。
1816年,在海地革命政府的支持下,率领军队在委内瑞拉登陆,对殖民军展开进攻,他宣布解放奴隶,许诺战后分给战士土地,得到了人民的拥护,队伍迅速壮大。
1818年,他再次成立共和国,当选总统.第二年解放波哥大。
同年12月,委内瑞拉同新格拉纳达联合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出任总统。
1822年,解放厄瓜多尔,厄瓜多尔也加入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822年7月,同圣马丁会晤。
1823年,指挥军队进入秘鲁作战。
第二年,在瓜亚基尔彻底击溃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军队.1829~1830年,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脱离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第二年,他辞去总统职务。
同年底在哥伦比亚逝世。
1。
部编历史九年上册第16课知识点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最早进行殖民掠夺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葡萄牙:
范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控制海域:印度洋到太平洋。
方式:以殖民据点为基地在当地进行劫掠式的贸易,用他们自己的手工业品,交换当地的象牙、珍珠、珠宝和香料,甚至抢劫当地人的黄金。
西班牙:
范围:美洲。
控制海域:地中海和大西洋。
方式:使用武力强迫印第安人无偿开采金银矿,还在当地开发种植园,强迫印第安人和黑人作为奴隶在种植园劳作。
英国的殖民扩张
背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英国的手工业发展迅速,促使英国开拓海外市场。
强大:1588年,英国海军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
殖民范围:北美洲。
殖民方式:在北美建立大种植园,生产英国工业所需的原材料。
三角贸易:
出程:英国--非洲,贩卖火器、机器制品和酒等。
中程:非洲--美洲,贩卖黑奴。
归程:美洲--英国,贩卖蔗糖、烟草等。
图片
荷、法、英殖民争霸
荷兰:控制波罗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贸易,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法国:17世纪下半叶先后在北美洲、非洲和亚洲建立了法属殖民地。
英国崛起:17世纪下半叶开始英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战胜了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强大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欧洲殖民掠夺的影响:
1、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2、给殖民地人民带了深重的灾难。
3、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战争》知识点归纳一、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1、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19世纪中期,印度三分之二的土地被英国侵占2、时间:1857年—1859年3、1858年,章西女王领导起义军队,应用抗击进犯章西的英国军队。
章西实现后,她率军转战外地,誓死不屈,最后壮烈牺牲。
4、影响:章西女王和印度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二、“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独占巴西;西班牙占领了除巴西以外的整个拉丁美洲。
2、概况:①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②玻利瓦尔在1816年以后的10年时间,由北向南,横扫大陆上的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
3、结果: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统治者为大势所迫,宣布独立。
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英国的宪章运动(时间:1836-1848年)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待遇却很差2、纲领:《人民宪章》3、性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活动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产生条件:①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政治基础;②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工人运动,不断总结经验;③吸收前人的精华2、《共产党宣言》①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或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②影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三、巴黎公社1、背景: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
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
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2、经过:①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②不久,人民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③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战士同攻入巴黎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这就是著名的“五月流血周”3、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展示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4、《国际歌》(作词:欧仁·鲍狄埃;作曲:狄盖特)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一、战争的爆发(时间:1861年4月)1、根本原因:南(种植园经济)北(资本主义工业)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2、矛盾的表现:①关税问题;②劳动力不足;③在西部新增的土地上是否实行奴隶制3、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废存4、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当选总统二、北方的胜利1、战争经过:①1861年3月,南方十一个州脱离联邦,组成“南部联盟”;②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③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战争出现重大转折;④1865年,北方军队攻占“南部联盟”的“首都”里士满,取得战争的胜利2、南北战争结束后不久,林肯在剧院被拥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身亡3、美国内战的意义: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西班牙、葡萄牙统治下的拉丁美洲社会经济状况
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进行殖民统治的最主要目的是掠夺财富。
黄金、白银等贵金属是殖民者首先要掠取的对象。
在殖民统治的300年间,西班牙从拉丁美洲掠夺了约250万千克黄金和1亿千克白银。
葡萄牙把巴西看成是其国库的主要财源。
为攫取巴西的宝藏,它在矿区设置了直接听命于里斯本“海外事务院”的矿业管理处,并规定所有采金者均须将所得黄金的1/5上缴王室。
1700~1801年,开采的黄金达1 000吨。
西班牙和葡萄牙还从拉美殖民地热带和亚热带的经济作物中榨取财富,例如从蔗糖生产中取得的利润要比从金矿和金刚钻矿取得的利润大十倍。
在300年间,英、法、荷等新起的资本主义强国,通过走私、劫掠和公开的战争,也参与了对拉丁美洲人民的掠夺,加深了拉美人民的灾难和痛苦。
殖民者还不断加强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殖民统治和殖民压迫。
总的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殖民者推行大土地占有制,贵族、商人、天主教会成为大片土地的主人,残酷剥削印第安人。
2.强迫劳动制。
西班牙殖民当局为掠夺贵金属,在秘鲁和墨西哥推行强迫印第安人劳动的“米他”制。
它规定印第安人每年要送一定数量的成年男人去矿区服役。
由于矿场的恶劣条件和殖民者的残酷虐待,使服役者的死亡率高达4/5。
据估计,在整个殖民统治时期,被埋葬在矿井下的印第安人达800多万!因此,“米他”制常常被比做“绞碎印第安人的机器”。
3.对黑人的奴役。
殖民者血腥的讨伐和奴役,使印第安人人口锐减,造成劳动力的严重短缺。
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大量贩运黑奴。
据著名黑人学者杜波伊斯估计,16~19世纪,被贩往美洲的黑奴共约1 500万人。
在巴西独立前夕,有黑奴近19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2。
黑奴的境遇比印第安人还惨。
在残暴的种族恐怖和过度劳累的折磨下,黑奴的存活率仅为4.5%,到巴西后平均寿命不过七年。
经过一二百年的殖民统治,占拉丁美洲绝大部分的西班牙的拉美殖民地,形成了一个比较独特的社会阶层构成。
处于塔顶的是西班牙白人官吏,是社会的最上层。
他们效忠西班牙王室,对殖民地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其次是土生白人。
他们和劳动人民不同,但又受到西班牙白人官吏的歧视。
他们对自己的政治地位不满。
混血人种集团构成了殖民地小资产阶级的基本核心,是反对殖民统治的一支骨干力量。
印第安人和黑人处于社会最底层,最受歧视和压迫,成为日后革命军队的主力。
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的主要人口构成是:印第安人,确切数字很难判断,大体上认为有大约七百万人;混血种人,约五百万人;土生白人,约三百万人;黑人奴隶,约七八十万人;欧洲出生的殖民者,约三十万人。
在西属殖民地的各社会阶层中,土生白人的情况比较特殊。
土生白人称为克列奥人,人数约三百万,绝大部分是西班牙人的后裔。
他们名义上(法律上)同30万从西班牙来的贵族移民(称为“半岛人”)“完全平等”,实际上备受宗主国贵族移民排斥,被视为“劣等种族”,只能在行政、军队和教会中担任中下级职务。
在殖民时代的300年中,共任命170名总督和602名省长,只有4名总督和14名省长是土生白人;706名主教和大主教中,土生白人只有105名。
由于土生白人世代居住在殖民地,因而也积聚了较大的社会经济实力。
他们中的上层分子掌握着殖民地大部分土地和
一部分矿场,是当地地主集团的核心。
有一些人从事律师、医生和教师职业,成为殖民地第一批知识分子。
他们认为自己是财富的生产者,把西班牙贵族移民看作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