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4章 第2节 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
- 格式:doc
- 大小:113.00 KB
- 文档页数:5
第四章生产论内容介绍:第一节企业及企业目标第二节生产及生产函数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第四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第五节规模报酬第一节企业及企业目标问题:既然市场能够配置资源,为什么还会有企业这一组织形式存在?一、两种资源配置手段:1、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并非免费午餐:交易成本(1937 科斯企业的性质)2. 看得见的手——管理管理取代市场机制的调节可以节约交易成本。
问题:是否企业的规模越大越经济?计划经济的实践已经证明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企业的边界在哪里?注意:技术进步不断改变企业的边界。
二、企业的目标:经验研究:美国一项对500家大型企业高级经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企业有多重目标。
分项目标出现比例为:利润:96.9%;增长:86.2%;成本效率:81.5%;长期生存:74.5%;短期生存:55.4%;管理乐趣:53.8%微观经济学中将企业的目标设定为利润最大化。
第二节生产及生产函数一、生产者生产者亦称厂商(Firm),它是指能够作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厂商可以采用个人、合伙、公司等组织形式。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厂商被假定为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厂商提供产品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二、生产与生产要素1、生产(Production):是指厂商把其可以支配的资源(生产要素)转变为物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
或:将投入(Input)转变为产出(Output)的行为或活动。
2、生产要素:(1)劳动、(2)土地、(3)资本(4)企业家才能三、生产函数1、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1)定义: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的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Q = f ( L, K…N, E )Q = f ( L , K )(2)在理解生产函数时必须注意A、生产函数反映的是一定技术条件下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技术条件的改变必然产生新的生产函数。
《经济学原理》教案
授课时间_2012_年_4_月_3_日第__11__次课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二节 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
案例导入:杨格的实验,在土地上施肥量越多越好吗?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生产要素的投入应该有一个合适的比例。
让我们从简单的情况入手,分析短期内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
首先来了解一下相关变量的含义。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1、含义
总产量用TP 表示,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生产的产量总和。
即:)(L f Q TP ==。
曲线图。
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单位变动投入所生产的产量。
劳动的平均产量为: L TP
AP L =
边际产量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某种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边际产量用MP 表示,劳动的边际产量为: L TP
MP L ∆∆=dL
dTP MP L =
例题:假设生产函数的形式是:Q=f(L,,,K —)=f(L)=3L+2L 2-0.1L 3
,则:劳动的平均产量AP=Q\L=3+2L-0.1L 2;劳动的边际产量MP=dQ\dL=3+4L-0.3L 2
(1)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当边际产量增加,边际产量曲线上升时,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上凹地向右上dL
dTP =看,
L
=,所以平均产量就是从原点向总产量曲线所作射线的斜率。
由于总产量曲线先。
第4章基因的表达
第2节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教案
教学目标确定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概述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生物的性状主要通过蛋白质的表现,概述某些基因中碱基序列不变但表型改变的表观遗传现象,根据上述要求和建议,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举例说明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
2.理解细胞分化的本质
3.概述表观遗传现象
教学思路设计
首先给同学们展示水毛茛不同的叶子形态,使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继而引出基因对性状控制的过程。
情景引入
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
的关系展示水毛茛图片,引起同学们思考豌豆的圆粒与皱缩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细
胞分化
细胞分化的本质就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表观遗传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
现象
人的白化病
囊性纤维病
板书设计
第4章基因的表达
第2节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一、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
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细胞分化
三、表观遗传。
第2节铝及其化合物考纲定位要点网络1。
掌握铝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2.掌握铝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铝单质的性质及制备知识梳理1.铝的结构和存在铝位于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ⅢA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铝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丰富,仅次于氧、硅。
自然界中的铝全部以化合态存在。
2.铝单质的主要化学性质(写出有关方程式)②2Al+3Cl2错误!2AlCl3④2Al+2OH-+6H2O===2[Al(OH)4]-+3H2↑⑤Fe2O3+2Al错误!2Fe+Al2O3⑥2Al+3CuSO4===3Cu+Al2(SO4)33.铝热反应实验探究(1)铝热反应的实验装置及试剂作用:(2)原理:利用Al的还原性较强,高温下把金属氧化物中的金属置换出来。
(3)现象①镁带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白光,氧化铁与铝粉在较高温度下发生剧烈的反应;②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
(4)应用①冶炼难熔金属,如Cr、Mn、V、W、Cu、Fe等;②金属焊接,如野外焊接钢轨等。
注意: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是加少量KClO3,插上镁条并点燃。
4.工业电解熔融Al2O3制备Al(1)电极反应错误!(2)总反应方程式2Al2O3(熔融)错误!4Al+3O2↑。
注意:电解Al2O3时Na3AlF6的作用是作助熔剂。
[辨易错](1)除去氧化膜的铝箔在空气中加热,铝箔熔化但不滴落,说明铝易氧化形成氧化膜保护铝.(2)铝制容器可以用于盛装浓硫酸和浓硝酸,说明铝不与二者反应。
()(3)能与Al反应生成H2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4)Al在高温下与MgO发生铝热反应制备Mg。
(5)加入Al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可能存在Al3+、NO错误!。
[答案](1)√(2)×(3)×(4)×(5)×◎命题点1铝的性质及应用1.镁、铝性质相似,下表中对两者的对比不正确的是()铝镁A.与非金属反应能被Cl2、O2氧化能与N2、O2反应B。
第二节农业第1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农业的主要部门,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能力目标1.能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2.能初步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3.根据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间的差别,分析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
德育目标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科技兴农的思想,并为农业发展好好学习,献计献策。
教学重点1.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难点分析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的农业差异;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活动式教学。
教具准备投影仪、电脑、有关农业的资料卡片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要想富,先修路”,有了路,就可以发展各种产业,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发展农业就特别重要了。
请同学们判断以下产业哪些属于农业?种植水稻、伐木、饲养牲畜、捕鱼、采草药、生产桌椅。
我们归纳一下,什么是农业?讲授新课: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产品大多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
观察图片“主要农业部门”,从反映的内容看,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
什么是农业?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称为农业。
[提问]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发展农业非常重要,你能说一说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吗?这么多人需要吃饭、穿衣,粮食、棉花生产很重要;工业生产也需要大量的原料;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活动1]请你按照下面的提示再补充例证,具体说明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吃种植业能提供的食物畜牧业能提供的食物渔业能提供的食物林业能提供的食物穿用种植业的产品作原料制成的衣物用畜牧业的产品作原料制成的衣物用用畜牧业产品加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用林业产品加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过渡]我国是一个大国,东部、西部、南方、北方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造成农业的地区分布存在很大差异。
引子:GET《一些对比与对称:概念与范畴》消费者——生产者需求——供应消费集——生产集效用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支出最小化——成本最小化需求函数——供应函数支出函数——成本函数……《一些对比与对称:图解》图3-1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图4-2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图4-13 短期总成本曲线图4-14 短期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曲线《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4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第二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一、短期与长期生产理论微观经济学中,根据厂商对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量是否能够全部调整,把生产理论分为短期与长期生产理论。
在短期,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投入量不能调整,这些固定不变的要素一般是指厂商的资本品,如厂房、设备等。
短期内厂商能够调整的只有工人、原材料等投入要素。
在长期,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量都能够调整,厂商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对生产进行全面的调整。
由于厂商行业的不同决定了不同厂商的短期与长期的时间长度是不同的。
如一个大型的钢铁公司的短期与长期的分界线要比一个小零售商店的长得多。
在短期与长期划分的基础上,相应地把投入要素划分为固定投入和可变投入两类。
固定投入(fixed input),是指在所考察的时期内其数量不能改变的投入要素。
不管产量如何变动,固定投入的数量都是不变的,如工业生产用的厂房、设备,农业生产中的土地投入等。
变动投入(variable input),是指在所考察的时期内其数量可以改变的投入要素。
如当产量变化时,工业生产的直接生产工人、原材料、燃料,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化肥等投入都会发生变化。
如前所述,在短期,厂商的投入要素分为固定投入和可变投入,所以,厂商的生产函数也就被划分为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
通常以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考察短期生产理论,以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考察长期生产理论。
本节实际上研究短期生产理论,下一节研究长期生产理论。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含义1、总产量总产量(total product .简称TP )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如果只考察劳动L 和资本K 两个生产要素,如下式:),(K L f TP = (4-18)如果只考察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如劳动对产量的影响,可把资本要素作为固定因素分析用0K 表示,如下式:),(0K L f TP L = (4-19)式中,即L TP 表示由劳动L 变化决定的总产量。
《经济学原理》教案
授课时间_2012_年_4_月_3_日第__11__次课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二节 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
案例导入:杨格的实验,在土地上施肥量越多越好吗?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生产要素的投入应该有一个合适的比例。
让我们从简单的情况入手,分析短期内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
首先来了解一下相关变量的含义。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1、含义
总产量用TP 表示,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生产的产量总和。
即:)(L f Q TP ==。
曲线图。
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单位变动投入所生产的产量。
劳动的平均产量为: L TP
AP L =
边际产量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某种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边际产量用MP 表示,劳动的边际产量为: L TP
MP L ∆∆=dL
dTP MP L =
例题:假设生产函数的形式是:Q=f(L,,,K —)=f(L)=3L+2L 2-0.1L 3
,则:劳动的平均产量AP=Q\L=3+2L-0.1L 2;劳动的边际产量MP=dQ\dL=3+4L-0.3L 2
(1)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当边际产量增加,边际产量曲线上升时,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上凹地向右上dL
dTP =看,
L
=,所以平均产量就是从原点向总产量曲线所作射线的斜率。
由于总产量曲线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