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时间对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93.23 KB
- 文档页数:2
不同时间更换集尿袋对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刘杰【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时间更换集尿袋对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入88例留置导尿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普通集尿袋,观察组予以单向活瓣集尿袋,比较两组尿培养结果以及尿路感染情况.结果:两组尿培养结果中阳性率和阴性率差异有意义(P<0.05),两组尿路感染情况比较:插管3d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插管5d、插管7d、插管9d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尿袋选择、更换时间都是影响尿路感染原因,使用单向活瓣集尿袋不仅可以减少尿路感染,同时可以减少更换次数,减少患者感染机率.使用普通集尿袋应当1次/日进行更换,避免发生感染.【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8(024)022【总页数】2页(P114-115)【关键词】不同时间;集尿袋;留置导尿;尿路感染【作者】刘杰【作者单位】大连市金州区中医医院外科辽宁大连 11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导尿术是临床上最常用诊疗技术之一,可以解除患者尿潴留、尿失禁,也是观察尿量基本手段。
导致患者尿路感染各项因素中,最不可忽略的是腔内途径逆行感染,病原菌主要来自于集尿袋、尿袋口。
尿路感染为留置导尿患者最主要临床并发症之一,有研究表明[1],留置导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约占医院感染42%,外界细菌感染是主要因素,通过集尿袋以及与集尿袋连接处的排尿口侵入。
临床上主要通过更换集尿袋从而减少感染发生,目前临床上对于留置导尿患者更换集尿袋时间在教科书以及参考资料中并无统一标准[2]。
本文就对不同时间更换集尿袋对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影响进行探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入88例留置导尿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无严重心、脑、肾等严重原发疾病;无言语、认知障碍患者;无药物过敏史;治疗依从性较好,能配合医护治疗。
更换导尿管的原则
1、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
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以免增加患者感染的机会。
2、更换集尿袋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更换频率不是死的,是具体情况具体把握的。
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更换导尿管时应将集尿袋同时更换。
如果尿管被拔除,集尿袋自然也不会存留。
3、每天评估患者留置导管情况
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以积极避免逆行感染。
4、以患者安全为上
留置导尿属于临床基础护理操作,应用普通集尿袋者还好说一些,尤其是应用子母式集尿器等高值护理耗材的患者,整个住院疗程下来,留置导尿护理相关费用,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在成本节约上,患者的高值耗材的消耗,也是护患需要考量的现实问题。
记住:省钱要建立在患者安全的基础之上。
5、沟通在前
如果患者确实需要应用高值耗材,且这些护理耗材又属于自费项目,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达成共识,使之配合医疗护理工作,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留置导尿管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摘要:留置导尿管术是基础护理中最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在临床上极为广泛。
但它所带来的并发症也不忽视,长期留置导尿管,不恰当的导尿护理可能导致泌尿感染、尿道损伤、膀胱痉挛、膀胱结石等并发症。
今年来,护理界对尿管相关并发症及护理进行大量研究。
常用于手术、截瘫或昏迷等患者。
目的是避免术中误伤,术后引流,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减少并发症。
目前临床常用气囊导尿管,其优点易固定、不易脱落、易于会阴清洁。
临床常见的留置导尿术护理技术,术侵入性操作之一。
若护理操作不当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愈后,甚至危及生命。
不少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提高对留置导尿的认识,加强导尿的护理管理.关键词:留置导尿管、并发症、护理措施1导尿管导尿管是以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氢乙烯制成的管道。
可以经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出来。
导尿管插入膀胱后,靠近导尿管头端有一个气囊固定导尿管留在膀胱,而不易脱出,且引流管连接尿袋收集尿液。
导尿容易引起医源性感染,因为在导尿的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极易造成膀胱、尿道粘膜的损伤及细菌入侵。
如果细菌入侵,将很快扩散至整个泌尿系统,导致泌尿系统的感染。
因此,必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导尿。
2留置导尿术2.1 定义及目的留置导尿书是指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以引流尿液的方法。
留置导尿管术用于抢救为重、休克病人时,能正确记录尿量、测量尿比重,以观察病情变化。
盆腔手术病人术前留置导尿管,引流出尿液,以保持盆腔空虚,避免术中误伤。
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术后留置导尿管,便于引流及冲洗,还可以减轻手术切口的力,促进伤口的愈合。
尿失禁、昏迷、会阴或肛门附近有伤口不宜自行排尿者,留置导尿管可引流尿液,以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为尿失禁病人行膀胱功能的训练。
2.2 注意事项双腔气囊导管固定应注意膨胀气囊不能卡在尿道口,以避免压迫膀胱壁使粘膜损伤。
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尿管受压、扭曲、堵塞。
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尿道口清洁:女病人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外阴及尿道口,男病人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尿道口、龟头及包皮,每天1~2次。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留置尿管是临床常用的侵入性护理操作,常用于手术,截瘫或昏迷等患者。
目的是避免术中误伤术后引流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减少并发症。
目前临床常用气囊导尿管,其优点是易固定、不易脱落、易于会阴清洁。
留置气囊导尿管常见并发症:尿路感染、尿道损伤、拔管困难、尿潴留等。
1.保持良好功能,预防尿道损伤:(1)嘱病人翻身时注意保护勿脱出,集尿袋内尿液达1/3-1/2时即倾倒,防止重力作用使尿管脱出。
对烦躁病人约束固定好四肢,预防病人强行拨管,使膨大的气囊强行拉出,致尿道粘膜撕裂出血。
(2)更换集尿袋时,避免用力牵拉导管,观察尿管是否扭曲、受压、移位或插入过深过浅;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2.防止逆行感染的措施:(1)将集尿袋固定在床旁,集尿袋不得超过膀胱高度并避免挤压,防止尿液返流。
(2)保持外阴清洁,用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外口,每日1-2次,以减轻尿道口粘膜损伤和水肿及预防感染。
(3)尿管长期留置时,每日更换集尿袋1 次,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硅胶导尿管可酌情延长更换时间(2周或一个月)。
(4)保持导尿管与引流管连接部位的清洁。
观察尿量和颜色,若尿色深或混浊,应加量饮水并及时送尿标本检查,每天保持尿量在2000 ml以上,以达到膀胱自净作用; (5)卧床病人应经常变换体位,使尿液尽量排出;若有尿盐沉渣或血块,可用生理盐水、1:5000呋喃西林液或3 %硼酸溶液低压冲洗。
一般一周内不主张冲洗膀胱。
感染病人可根据医嘱用药液冲洗,每日2-4次。
3.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并观察尿液情况,发现尿液浑浊、沉淀、有结晶时,应及时处理,每周尿常规检查一次。
4.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由于机械刺激,尿道及膀胱粘膜对感染的防御能力降低,易引起粘膜损伤。
因此,应增加营养及给予抗菌药物,给病人安慰,减轻留置尿管对病人的心理影响和不适,亦有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
尿管第一天持续开放,以后改为4小时或病人有尿意时开放一次。
5.拔管及预防拔管后尿潴留:留置导尿影响膀胱蓄尿功能,且可发生过敏反应;文献报道,长期接触乳胶制品,过敏者达34%,所以应尽早拔管,一般留置1-3天,小儿最长7天。
长期留置尿管者,首先需定期更换,更换时间没有具体标准,总的来讲,更换时间间隔越短,并发症越少,两周左右较好,如条件不允许,也可到1个月才更换,但最好不要超过1个月,长时间不更换易生结石。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郑俊鸿其次是预防感染问题,由于长期留置尿管是异物刺激,菌尿不可防止,但只要注意作好预防措施,大局部不会引起尿路感染表现,措施包括多行尿道口消毒,多饮水,多活动,尿管勤更换,注意无菌操作,一般在更换尿管当天可适量口服抗菌素或中药清热利尿药等。
如条件许可,可连续行膀胱冲洗。
最后,还要注意尿管放置的位置,防止长期造成对尿道的压迫,造成尿道粘膜的坏死和疤痕形成。
为了配合手术需要,如今很多手术都会留置导尿管,但留置尿管后会出现很多问题。
下面跟大家一起分享手术尿管留置护理的本卷须知。
防止泌尿系统逆行感染资料说明留置导尿管1d的感染发生率很小,留置尿管3-21d,患者菌尿发生率是按照5%递增。
目前,一般常规手术后第二天就拔掉尿管,甚至有些患者手术当天就拔掉尿管,因此不必过于担忧感染。
只要严格遵循晨晚间尿护及无菌操作,在拔掉尿管之前根本可以防止尿路感染。
缓解留置尿管患者的不适感尿管刺激症由于尿道遍布神经末梢,痛觉敏感,轻微的刺激即可引起患者的不适。
现如今为了减轻插尿管的刺激,许多尿管都是在患者全麻以后留置,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
当患者手术完毕进入麻醉苏醒室,由于镇静药、肌松药代谢完,患者由于留置尿管,觉得憋得慌。
虽然护士会抚慰患者,但患者依然会觉得难受。
这就是尿管刺激症,是一种由于留置尿管以后,患者主观感觉憋得慌的一种感受。
患者不适的潜在危害如果不处理好,患者会烦躁,导致尿管括约肌收缩,这样会更一步加剧对尿管的刺激。
导致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特别烦躁的患者还会有坠床的危险。
如何缓解患者不适针对这一问题,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心理干预护理。
1、语言上的抚慰,以及耐心向患者解释,让患者放松;2、手术室巡回护士在术前1日进展访视,并向其介绍留置尿管的原因,重点解释术后留置尿管可能出现的不适属于正常现象,告诉患者与家属不要过分担忧、害怕;3、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再次讲解留置尿管的本卷须知,帮助患者放松紧张心理;4、术后,患者在苏醒期,假设患者烦躁,可大声呼唤其姓名,告诉患者手术完毕,嘱其不要乱动,从而顺利度过苏醒期。
留置导尿期间一次性集尿管更换时间的探讨【摘要】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的感染来源与一次性集尿袋的更换时间。
方法将对本院肿瘤科住院130例手术病人中需留置尿管的患者分成a、b、c 3组,a组每天更换一次集尿袋,b组每三天更换一次,c组每七天更换一次集尿袋,对三组患者集尿袋中的尿液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三组尿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组尿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和a组,而以b组阳性率最低。
结论为了减少临床上因集尿袋所致的感染,一次性集尿袋以每三天更换一次最佳,其次为每天更换一次。
【关键词】留置导尿集尿袋更换时间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153-01留置导尿所引起的感染最常见为尿路感染,临床上常采用定时更换集尿袋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目前国内集尿袋更换时间尚未达成一致。
大多数学者认为,一次性集尿袋应每天更换一次,而姚蕴伍[1]主编的《护理学基础教程》中则要求更换集尿袋每周两次。
为寻找一个恰当的集尿袋更换期限,探索集尿袋保留时间与尿路感染之间的关系,我院自2006年8月至2010年12月,在肿瘤科手术需留置导尿的患者进行不同间隔时间更换集尿袋的比较研究。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为2006年8月—2010年12月中肿瘤科住院手术后需留置导尿超过达3天以上的患者130例,除外合并泌尿系统疾病者,均为女性,年龄25—78岁,平均50.5岁。
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3组患者在年龄、病种、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分组按手术日随机分3组,每周二手术病人为a组(55例),每天更换集尿袋1次,周三手术病人为b组(45例),每3天更换集尿袋1次,周五手术病人为c组(30例),每7天更换集尿袋1次。
三组患者均按护理质量控制要求进行管道护理和会阴护理。
1.2.2 材料三组患者均使用谌江市事达实业有限公司12号双腔气囊导尿管,一次性使用集尿袋(引流袋)购自杨州市客乐医用器械厂。
泌尿外科留置导尿管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干预赵越发布时间:2023-06-09T06:33:44.051Z 来源:《护理前沿》2023年05期作者:赵越[导读] 导尿术是一种常用的侵入性护理技术,它通过将导尿管插入至膀胱引出尿液。
荆州市中心医院湖北荆州 434020摘要:导尿术是一种常用的侵入性护理技术,它通过将导尿管插入至膀胱引出尿液。
然而,留置导尿管后或拔除导尿管 48 小时内,患者可能会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据统计,约有 40%的患者会发生这种感染,这是居住院内感染的首位。
事实上,80%的尿路感染与使用导尿管有关。
这种感染被称为 CAUTI,即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它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可能影响患者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
因此,在导尿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更加细致的护理,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泌尿外科;留置导尿管;尿路感染;护理1 泌尿外科 CAUTI 的流行病学CAUTI 的发生与导尿管使用时间、导尿管放置方式、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等因素有关,尿路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更是导致感染的最主要因素。
尿培养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念珠菌属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由于导尿管是直接插入尿道,所以 CAUTI 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住院患者中。
CAUTI 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还增加了医疗成本和负担。
治疗 CAUTI 主要依赖于抗生素,但由于尿路细菌的耐药率逐渐增加,已成为临床院内感染的难题。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预防CAUTI 的关键在于降低导尿管使用的频率和时间,尽可能减少导尿管的刺激和损伤。
此外,加强手卫生、保持导尿管清洁、避免导尿管的被动移位和提前拔管也是预防 CAUTI 的有效措施。
2 CAUTI 的发生机制导尿管相关尿道感染(CAUTI)是一种在医院和长期护理机构内非常常见的细菌感染。
其发生与发展是导尿管、细菌与宿主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插入导尿管和留置导尿管的过程中,机械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尿道炎性反应和膀胱黏膜水肿,引起组织学和病理学改变。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导尿管是一种用于排尿的医疗器械,一般适用于患有尿潴留、泌尿系统疾病或因手术需要长期卧床休息的患者。
长期留置导尿管可能会出现漏尿的情况,这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便,还可能导致感染等并发症。
对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了解,对护理工作者及患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1. 尿道口位置问题尿道口位置问题是导致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常见原因之一。
如果导尿管没有正确插入到尿道内,或者导尿管在插入的过程中刺激到尿道口,都有可能导致尿液从导尿管周围漏出。
2. 导尿管阻塞导尿管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被尿垢、结石或血块等物质堵塞,导致尿液无法正常排出体外,从而导致漏尿情况发生。
3. 导尿管位置不当导尿管如果被压迫或者被拉扯,都有可能导致导尿管位置不当,从而引起漏尿情况。
4. 尿道括约肌失去调节功能长期留置导尿管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尿道括约肌失去对尿液的正常调节功能,从而导致尿液的不断漏出。
1. 导尿管插入技术在插入导尿管时,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导尿管正确插入到尿道内,避免对尿道口造成刺激,从而减少导致漏尿的可能性。
对于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对导尿管进行清洗、冲洗,确保导尿管的通畅,减少导尿管被堵塞的风险。
在使用导尿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固定导尿管的位置,避免导尿管被压迫或拉扯,造成导尿管位置不当,从而避免漏尿的发生。
4. 加强括约肌锻炼5. 定期更换导尿管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需要定期更换导尿管,避免导尿管长时间留置导致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护理工作者和患者都需要重视。
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操作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导尿管的插入和护理,避免导致漏尿的原因发生。
患者在长期留置导尿管的过程中,也需要密切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加强自我护理意识,减少漏尿的发生。
希望通过全社会对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的重视和关注,能够减少这一情况的发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
文/ 卢毅(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医师) 杨永姣(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男科主治医师)【指导老师】刘晓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留置导尿管是住院患者最常见的诊疗
措施之一。
据调查,我国约有40%~50%的
住院患者曾留置导尿管。
长期留置导尿管
(7天以内为短期,超过28天为长期留管)
会引起诸多并发症。
现分享一病例,与读
者共同探讨。
变而移动,移动过程中其头端似分叉样。
提示膀胱内弧
形强回声异物可能。
线
入院第 2 天行
胱内见一枚弧形蛋壳样
结石,长度约20 mm。
状性菌尿的范畴。
留置导尿是引起此种菌尿症的直接和主要原因,一是留置导尿管
尿道外1/3及尿道口的细菌被带入
膀胱;三是细菌逆行侵入,细菌可
以经导尿管与尿道黏膜之间的空隙
进入膀胱、可以从导尿管的末端与集尿袋的连接处侵入、可以从集尿袋的放尿
2019.02 No.5。
导尿管留置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一、尿路感染(一)发生原因1.术者的无菌观念不强,无菌技术不合要求。
2.留置导尿管期间尿道外口清洁、消毒不彻底。
3.使用橡胶材料的、较硬的、劣质的、易老化的导尿管。
4.引流装置的密闭性欠佳。
5.尿道黏膜损伤。
6.导尿管滞留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发生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多。
7.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8.留置导尿管既影响尿道正常的闭合状态,易逆行感染;又刺激尿道使黏膜分泌增多,且排出不畅,细菌容易繁殖。
9.导尿和气囊的刺激,易引起膀胱痉挛发作,造成尿液从导管外排出,也是诱发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
10.尿袋内尿液因位置过高导致尿液反流,也是造成感染的原因之一。
(二)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当感染累及上尿道时可有寒颤、发热,尿道口可由脓性分泌物。
尿液检查可由红细胞、白细胞,细菌培养可呈阳性结果。
(三)预防及处理1,尽量避免留置导尿管,尿失禁者用吸水会阴垫,套式导管等。
必须留置导管时,尽量收缩留置工夫。
若需长工夫留置,可采取耻骨上经皮穿刺置入导尿管或行膀胱造瘘。
2.严格无菌操作,动作柔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保持会阴部干净,每天2次用2%错栓洗必泰或0.5%碘伏清洗外阴,同时用碘伏纱布包绕导管与尿道口衔接处。
每次大便后应清洗会阴和尿道口,避免粪便中的细菌对尿路的感染。
鼓励病人多饮水,无特殊禁忌时,每天饮水量在2000ml以上。
3.尽量接纳硅胶和乳胶资料的导尿管。
接纳0.1%乙烯雄酚无菌棉球作润滑剂涂擦导尿管,可降低泌尿道刺激病症;在导尿管外涂上水杨酸抑制革兰氏阳性杆菌,阻止细菌和酵母菌粘附到硅胶导尿管,达到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目的。
4.接纳封闭式导尿回路,引流装配最好是一次性导尿袋,引流装配低于膀胱位置,避免尿液的逆流。
5.目前已产出具有阻止细菌沿导尿管逆行功能的储尿器,初步应用认为可减少长期留置导尿管病人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有条件者可采用。
留置尿管引流袋的更换时间探讨摘要】更换留置尿管引流袋是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
但无论是教科书还是临床研究,对其更换时间尚无统一定论。
本文对留置尿管引流袋更换时间进行探讨和综述,全面分析留置尿管引流袋的更换时间与留置时间,引流袋材质以及使用季节的关系,以供广大护理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留置尿管引流袋更换时间1研究背景随着新材料技术不断进步,医疗器械不断更新换代,留置导尿管在临床治疗中使用的越来越多。
但是,目前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更换间隔时间在教科书及各类杂志上均不一样,临床上各医院,甚至各个病区亦不统一(每周更换1次、每3天更换1次、每1天更换1次),究竟留置尿管引流袋多长时间更换一次适宜,仍无准确的定论。
为此,本文对留置尿管引流袋的更换时间进行探讨和综述。
2研究成果综述2.1研究表明:留置尿管引流袋的更换频率与留置尿管的时间,留置尿管的材料有关。
2.1.1留置尿管引流袋普通引流袋,有研究者在更换留置尿管引流袋的间隔时间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认为应每周更换1次[1,2]。
更进一步的研究指出,根据留置尿管时间的不同,更换间隔时间也应进行调整,因为尿培养阳性率随置管时间延长而上升。
因此,置管1周以内的1周换袋1次,置管1周以上者,每周更换2次[3]。
2.1.2留置Foley导尿管患者的引流袋换袋时间的研究则认为,3d换袋1次较为科学可靠[910];但也有相反意见认为应隔天换1次[11]以及5~7 d更换1次[4]。
2.1.3Siriraj医院对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进行每天和每周更换引流袋的研究,结果没有临床和生物学意义上的差异[5],于是该医院将更换引流袋的时间改为1次/3d,然后将不换袋组和3d换袋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3d换袋组和不换袋组UTI(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因此规定,仅仅是当更换导尿管、尿袋撕破或破损时更换引流袋[5]。
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亦不鼓励常规换袋。
2.1.4刘谷秀建议使用抗反流引流袋,因抗反流引流袋与普通引流袋比较,出现UTI的时间较晚[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