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琴文明的特征及表现
- 格式:docx
- 大小:23.32 KB
- 文档页数:3
爱琴海文明古代欧洲最早的文明之一爱琴海文明:古代欧洲最早的文明之一爱琴海文明是指位于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海沿岸地区的古代文明,是欧洲最早的文明之一。
它的发展时期约为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200年,主要集中在如今的希腊、土耳其、塞浦路斯和巴尔干半岛等地。
本文将从城市建设、艺术和宗教等方面介绍爱琴海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一、城市建设爱琴海文明的城市建设表现出了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在城市规划方面,爱琴海文明的城市通常由城市中心和周围的市民住宅区组成,城市中心往往是政治、宗教和经济活动的中心。
其次,在建筑方面,爱琴海文明的建筑风格主要是以宫殿、神庙和剧场等宏伟建筑为主,这些建筑往往采用了大理石和石灰石等材料,并装饰有雕塑和壁画等艺术元素。
二、艺术爱琴海文明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元素。
在雕塑方面,爱琴海文明的艺术家创作了大量的雕塑作品,以人物雕塑为主,形象生动逼真。
在绘画方面,爱琴海文明的壁画作品富有鲜明的色彩和纹饰,常用的题材包括神话故事和宗教仪式等。
此外,爱琴海文明的陶艺和金属工艺也十分发达,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的陶器和金属器。
三、宗教宗教在爱琴海文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爱琴海文明的人们崇拜多神,信仰以宙斯、雅典娜和阿波罗等为代表的众多神祇。
神庙是宗教活动的中心,人们会在这里祈祷和献祭。
此外,爱琴海文明的宗教仪式还包括举办庆典和参加戏剧演出等形式,这些活动对于社会的凝聚力和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结:爱琴海文明作为古代欧洲最早的文明之一,对欧洲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城市建设的特点包括规划合理和建筑壮观等,展现了爱琴海文明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
在艺术方面,爱琴海文明的雕塑、绘画、陶艺和金属工艺等创作获得了极高的成就,体现了爱琴海文明的独特艺术风格。
而宗教作为爱琴海文明的精神核心,不仅在宗教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社会的凝聚力和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爱琴海文明的繁荣和发展为人类文明史的演进贡献了宝贵的经验和资源。
爱琴文明(Aegean Civilization)定义爱琴文明是指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间的爱琴海域的上古文明。
它是指公元前20世纪~前12世纪存在于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海岛、希腊半岛及小亚细亚西部的欧洲青铜时代的文明,因围绕爱琴海域而得名。
在希腊文明之前,是最早的欧洲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泉。
主要包括米诺斯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两大阶段,前后相继。
有兴旺的农业和海上贸易,宫室建筑及绘画艺术均很发达,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代表[编辑本段]简介欧洲南部的希腊半岛,东邻爱琴海。
这里山峦起伏,海岸线曲折,海上岛屿星罗棋布,克里特岛就是其中的一个大岛。
相传在远古时期,这里由一个叫米诺斯的国王统治。
他修建了富丽堂皇的王宫,里面的通道纵横曲折,任何陌生人进去都不可能走出来。
19世纪的考古发掘证明,这并不纯粹是神话。
公元前2000年左右,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后来文明中心移至希腊半岛,出现迈锡尼文明。
克里特岛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合称爱琴文明,历史约800年,它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
[编辑本段]克里特岛文明爱琴文明最早起源于克里特岛,然后传播到希腊大陆和小亚细亚。
公元前1700~前1400年,克里特文明发展到它的全盛时期,不久突然衰退,有兴旺的农业和海上贸易,宫室建筑及绘画艺术均很发达,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代表。
克里特岛产生了君主制国家,王宫建筑群和象形文字的出现是其标志.公元前三千至前二千年代分布于爱琴海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在《荷马史诗》等传说的启示下,成功地发掘小亚细亚西北部古城特洛伊及南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太林斯等遗迹,使长期湮没的爱琴文化再出现于世。
二十世纪初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发掘克里特岛古城诺萨斯,得米诺斯王宫等重要遗址,大大充实了此项文化的内容。
前二千年代初进入青铜时代,出现象形文字(尚未译解),并有相当规模的建筑物;约前十七至前十六世纪被毁(或因地震)。
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发源,也是欧洲文明的源头。
爱琴文明是西方远古文明的起源,是指公元前2000年左右形成于爱琴海地区的青铜文化,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由于爱琴文明在衰亡之后300年希腊城邦才再度兴起,人们对爱琴文明已经一无所知,只在神话传说中还有一些模糊的记忆,因此长期以来,爱琴文明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美丽的,富有诗意的神话。
一、克里特文明克里特文明是爱琴文明的早期阶段。
约公元前3000年代中叶,克里特岛进入金石并用时代原始社会逐渐走向解体。
到公元前2000年前后,克里特岛进入青铜时代,出现了王宫建筑。
这标志克里特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即克里特文明的开始。
克里特文化深受西亚的薰陶,也有埃及的影响。
公元前2500年左右,有来自北非的移民迁至南克里特,与当地居民相混合。
从埃及输入了蓝釉陶珠、彩瓶、象牙和装饰品。
但克里特文化从一开始就不是对外来文化的复制和模仿,而是加以吸收改造,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约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出现了最初的国家。
克里特文明的最大特征是宫殿的修筑,每个城市国家多围绕王宫而形成,宫廷是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克里特易发生地震,由于天灾人祸,各地王宫多遭到过破坏和进行重建。
学者们根据这一特点将克里特文化的发展分成前王宫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代)、古王宫时期(约公元前2000—1700年)、新王宫时期(约公元前1700—1450或1380年)和后王宫时期(约公元前1450或1380—1100年)。
古王宫时期是克里特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期。
从发现的遗址看,最初的国家主要兴起于克里特岛的中部和东部地区,有克诺索斯、法埃斯特、马里亚、古尔尼亚、菲拉卡斯特罗和札克罗等克里特此时出现了欧洲地区最早的文字,初呈图形,后字体逐渐简化为线形,向音节符号演进,人称线形文字A,至今仍未被释读。
新王宫时期是克里特文明的繁荣期。
此时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朝不仅统治克里特岛,还包括基克拉迪斯群岛,米诺斯的商站和殖民点则遍及整个爱琴海地区,东可达罗德斯岛和小亚的米利都,西北及于希腊本土的迈锡尼、雅典和底比斯,最西可达意大利的利巴拉群岛。
爱琴文明的文化和宗教是什么样的爱琴文明简介本文导读:因这一文明的存在被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对迈锡尼地区始于1876年的发掘而进入人们的视野。
然而,后续的发现证明迈锡尼在爱琴文明的早期(甚至任何时期)并不占中心的地位,因而后来更多地使用更为一般的地理名称来命名这个文明。
文化特色自从它们被认真地研究以来,爱琴文明的独特性从未被怀疑过。
曾经有人怀疑那些出土的物品属于埃及或是腓尼基文明,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被发现,这种说法已被证明是不正确的。
爱琴文明发展出三个鲜明的特点:艺术爱琴艺术与其他史前时期和地域的艺术风格不尽相同。
的确,它借鉴了其它同时代的艺术,特别是在它的后期阶段,但是这种借鉴通过爱琴匠人的双手,烙上了鲜明而独创的特点,即现实主义的风格。
而从这点上来说,他们的确是希腊艺术的先行者。
克里特的壁画艺术、陶器主题、浮雕、独立雕塑以及金属浮雕工艺都提供了实例,能够进一步加深希腊大陆上(如迈锡尼、瓦斐奥、梯林斯等)已经发掘的金饰和绘画作品所给我们留下的这一印象。
建筑爱琴地区的宫殿有两种布置:一种(可能也是较早的)形式是所有的房间围绕着一个中心方形院落设置,互相之间以迷宫般复杂的通路连接,而这个更大的方形是从长边进入,以许多立柱纵向切分。
而第二种中,主要的房间为所谓正殿(“megaron”)形式。
它独立存在,同其余部分用走廊隔开,可以从短边的一个门厅进入。
它有一个中央的壁炉,由立柱环绕,并可能可以直接通向天空;不存在中央院落,其余的居室组合成不同的独立区间。
这种双重结构的形成可能有地理上的原因。
虽然许多埃及、巴比伦以及赫梯宫殿被发掘,还没有其他地区现存的遗迹显示出爱琴地区拥有的这些结构。
墓葬一种圆顶或称“蜂窝”形的墓葬(tholos),最著名的例子在迈锡尼。
克里特岛的“拉耳那克斯”(larnax)棺材,同样在爱琴海之外无人能比。
就当今所了解的知识,早期的墓葬形式为直立的石头所砌的墓葬腔,有时候也位于岩洞中,下葬之后腔室被土所掩埋。
高二历史选修一知识点高二历史选修一知识点: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一、爱琴文明1、克里特文明:(前2000-前1700年)标志—产生君主制国家,王宫建筑群,象形文字。
2、迈锡尼文明:(前1400年—前12世纪)特点—新的君主国兴起出现王宫,陵墓和刻有文字的泥版文书。
二、黑暗时代:前12世纪,迈锡尼文明彻底毁灭。
此后300年,希腊陷入“黑暗时代”三、古希腊城邦制度(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1、城邦:一种国家形态,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村落。
2、殖民扩张:A 原因: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少人多。
B 影响:促进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吸收先进文化成果;为创造独特文明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3、城邦政体——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A 公民界定: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成年男性成员。
妇女、奴隶、外邦公民没有公民权。
B 政体类型:君主制、寡头制僭主制、民主制、贵族制4、影响:城邦公民享受充分政治权力,雅典民主制提供宝贵经验高二历史选修一知识点: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一、民主里程1、民主初兴----贵族制:前8—前6世纪,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由君主制终身制、世袭制走向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2、走上正轨: 前594年,执政官梭伦改革3、确立民主:前509年平民克里斯提尼改革4、全面繁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二、雅典民主政治---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A. 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审决国家大事。
所有公民均有参与、知情、发言、选举和被选举权。
最重要的程序是辩论,促进了对知识的崇尚,大学说家辈出。
B. 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准备提案、主持大会、公民大会休会期间最高权力机构。
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
C. 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审核任职资格,避行贿舞弊三、意义和局限1、积极:A为人类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B多数人参与,决定更民主2、消极:A非公民无民主权利B妇女没有政治权利,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
论文题目:浅谈爱琴文明特征及其表现浅谈爱琴文明特征及其表现摘要爱琴文明主要由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构成,故又称为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克里特文明的特征是自由、和平的,而迈锡尼文明的特征则是集中、专制、好战、等级森严的。
本文将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的角度出发,介绍爱琴文明。
关键词:爱琴文明;特征;表现1.引言爱琴文明是欧洲大地上透射出的第一缕文明的曙光,是古代希腊乃至西方文明史册璀璨夺目的开首篇章。
19实际末以来,随着大批考古材料的陆续发现,以及相应研究的深入,远古希腊的历史概貌始露端倪,渐为世人所知。
2.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对于爱琴文明的定义,大部分文献资料给出了以下定义,爱琴文明是指爱琴海地区的青铜文化,大约是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的历史,由两大文明中心构成,即克里特文明(公元前300作一公元前1200年)和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65。
一.公元前1100年)。
所以,爱琴文明又称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郭子林,蔡艳辉,2005) 关于爱琴文明,最早的出处是《荷马史诗》,史诗里提到过克里特岛上有过一个繁华的国家。
史诗说的是迈锡尼王阿伽门农的时代,希腊联军渡过爱琴海去攻打特洛伊城的故事,以及攻下特洛伊城以后,希腊英雄奥德赛回国途中在海上漂流十年的经历。
按照《荷马史诗》的描写,发生特洛伊战争的时代,希腊地区有着很发达的文明。
古希腊的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公元前460—公元前400年)在他写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也提到克里特岛和米诺斯王。
[1]关于爱琴文明的研究比较少,且较为分散。
主要有:王以新的《迈锡尼时代的王权:起源和发展》晏绍祥的《迈锡尼国家的起源及其特征》郭子林、蔡艳辉的《爱琴文明与同期的古埃及文明关系初探》郭丹彤的《论古代埃及文明和爱琴文明的关系》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不难发现,学者们较为喜欢研究爱琴文明[1]希腊文明的摇篮—爱琴文化。
张友燕,张丽娟。
百科,46与埃及文明的关系以及迈锡尼国家的起源。
爱琴文明爱琴文明指公元前第3千纪末和前第2千纪分布于克里特岛及其周围地区以及希腊大陆的青铜时代文化。
其中,最突出的是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爱琴文明是希腊文明的最早一个历史阶段,它也是西欧文明的发源地。
公元前约12世纪,从北方来的尚处在原始社会的多利亚人侵入南希腊,毁灭了迈锡尼文明,氏族制度重新盛行。
希腊历史的发展出现了暂时的倒退。
此后,希腊早期历史进入了它的第二个阶段:荷马时代:铁器时代开始。
约公元前11到前9世纪。
希腊原始公社制度逐渐瓦解,奴隶已经出现,正处在阶级社会的前夜。
第三个阶段称为早期希腊,时间跨度大约是公元前8到前6世纪,这是希腊奴隶制城邦形成时期。
希腊古典时代是第四个阶段,时间约公元前5到前4世纪,是奴隶制城邦的兴盛和衰亡时期。
第五个阶段是马其顿统治下的希腊时期,时间是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控制希腊到前2世纪中期。
此后希腊就被罗马征服和统治。
爱琴文明晚于苏美尔和古埃及文明,但早于欧洲其他任何古文明,是迄今发现的欧洲最古老的文明。
爱琴海有480个以上的海岛,其中克里特岛最大。
克里特岛位于爱琴海的南部,是地中海的交通要冲,它东西长约260千米,南北最宽处大约有55千米,最窄处也有12千米,岛屿总面积达8 252平方千米。
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于发展畜牧业和农业。
此外,它还非常靠近埃及和两河流域,可能是希腊最早接触文明的地区。
克里特文明的创造者是当地的原住民。
在古文献中他们被称为皮拉斯基人、卡里亚人、勒结人,与西亚和埃及人联系较多,属所谓“地中海民族”。
克里特文明的兴起并不突然,早在公元前6000年这里就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到公元前2500年这里已进入金石并用时代,石瓶、印章、匕首金外饰都很精美,在克里特东部还出现了大型L形建筑,印章是为确认物品私有而雕刻的,说明当时克里特社会已出现了贫富的分化,跨入了文明的门槛。
但克里特文明的真正兴起,是在公元前2000~前1700年间。
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岛产生奴隶制城邦。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一、爱琴文明——指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⒈克里特文明⑴时间:前2000——前1700年间,前1400年销声匿迹⑵表现:①克里特岛上产生了君主制国家②出现王宫建筑群和象形文字⒉迈锡尼文明⑴时间:前1400年——前1100年⑵特点:新君主国兴起,伴之出现的是王宫、卫城、宏大的王室陵墓及众多刻有文字的泥版文书。
⒊前12世纪,迈锡尼文明彻底毁灭。
此后300多年,被称为“黑暗时代”。
二、古希腊城邦⒈兴起时间:前8世纪——前6世纪⒉概念: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若干村落。
⒊环境:多山,少耕地,三面环水,多港湾。
⒋代表:雅典和斯巴达⒌特征:小国寡民和各邦长期独立自治⒍政体:贵族、民主、君主、寡头、僭主制,其中贵族制和民主制最流行。
总结⒈古希腊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海外殖民的影响⑴原因:①希腊为多山地形,不宜农耕,粮食不能自给,必须殖民扩张;②希腊海岸线很长,海岛密布,港口众多,交通便利,利于殖民扩张。
⑵结果:地域的扩大促进了希腊各地的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也使希腊人打开了眼界,从东方吸收字母文字、建筑、雕刻、冶金、铸币等先进文化成果,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牢固基础。
⒉希腊的城邦特点怎样推动民主发展?⑴面积小,使公民有更多机会参与政治⑵独立自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⑶商品经济发达和海外活动频繁,使希腊人较早接受平等、民主观念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一、发展历程⒈希腊城邦雅典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
⒉发展历程:⑴古希腊进入文明社会之初,实行君主制。
⑵公元前8——前7世纪,贵族制取代君主制。
⑶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①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确立了个人自由不容侵犯的公民权利;②国家机构: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各级公民都可参加,四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休会期间最高权力的代表民众法庭是国家的最高审判机构③确立新的选举法,特别是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做法,体现了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④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打破了贵族制强调出身的世袭原则。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在古代世界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两者的发展和特点都对后来的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方面,分别介绍爱琴文明和古希腊城邦制度。
首先,爱琴文明是欧洲最早的文明之一,诞生于公元前2千年左右的克里特岛。
其社会结构分为三个等级:贵族、自由民和奴隶。
贵族是统治阶级,负责政治和军事事务;自由民是中产阶级,拥有一定的权利和财产;奴隶则是无权无势的阶级,为贵族和自由民服务。
这种等级制度体现了社会的不平等和等级分明,是爱琴文明的一个显著特点。
其次,古希腊城邦制度是古希腊社会的核心组织形式,城邦是由城市和周边农村地区组成的政治单位。
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以民主为核心,公民通过选举或抽签产生的议会制度决策重要事务。
此外,城邦还有负责日常行政和司法的官员,以及由贵族组成的议会和顾问机构。
这种政治制度体现了古希腊人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也是古希腊城邦制度的重要特点。
最后,爱琴文明和古希腊城邦制度在文化方面也各具特色。
爱琴文明以宗教为核心,崇拜多神,宗教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人们相信,通过祭祀和崇拜神灵,可以获得幸福和祝福。
古希腊城邦制度则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能力的提升。
古希腊人十分崇尚人类理性与自由的发展,提倡艺术、哲学、体育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综上所述,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都是古代世界历史中的杰出代表,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爱琴文明通过其社会结构的等级制度,展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和等级分明;古希腊城邦制度则以其民主政治制度和强调个体发展的文化特点,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这两者的发展和特点,既是对古代社会历史的重要记录,也是后世社会制度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参考和借鉴。
爱琴文明的组成及其特征爱琴文明是希腊及爱琴地区史前文明的总称。
它曾被称为“迈锡尼文明”,因为这一文明的存在被海因里希·施里曼对迈锡尼始于1876年的发掘而进入人们的视野。
然而,后续的发现证明迈锡尼在爱琴文明的早期(甚至任何时期)并不占中心的地位,因而后来更多地使用更为一般的地理名称来命名这个文明。
特征:自从它们被认真地研究以来,爱琴文明的独特性从未被怀疑过。
曾经有人怀疑那些出土的物品属于埃及或是腓尼基文明,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被发现,这种说法已被证明是不正确的。
爱琴文明发展出三个鲜明的特点:艺术爱琴艺术与其他史前时期和地域的艺术风格不尽相同。
的确,它借鉴了其它同时代的艺术,特别是在它的后期阶段,但是这种借鉴通过爱琴匠人的双手,烙上了鲜明而独创的特点,即现实主义的风格。
而从这点上来说,他们的确是希腊艺术的先行者。
克里特的壁画艺术、陶器主题、浮雕、独立雕塑以及金属浮雕工艺都提供了实例,能够进一步加深希腊大陆上(如迈锡尼、瓦斐奥、梯林斯等)已经发掘的金饰和绘画作品所给我们留下的这一印象。
建筑爱琴地区的宫殿有两种布置:一种(可能是较早的)形式是所有的房间围绕着一个中心方形院落设置,互相之间以迷宫般复杂的通路连接,而这个更大的方形是从长边进入,以许多立柱纵向切分。
而第二种中,主要的房间为所谓正殿形式。
它独立存在,同其余部分用走廊隔开,可以从短边的一个门厅进入。
它有一个中央的壁炉,由立柱环绕,并可能可以直接通向天空;不存在中央院落,其余的居室组合成不同的独立区间。
这种双重结构的形成可能有地理上的原因。
虽然许多埃及、巴比伦以及赫梯宫殿被发掘,还没有其他地区现存的遗迹显示出爱琴地区拥有的这些结构。
墓葬一种圆顶或称“蜂窝”形的墓葬(tholos),最著名的例子在迈锡尼。
克里特岛的“拉耳那克斯”(larnax)棺材,同样在爱琴海之外无人能比。
组成爱琴文明的组成部分极其广泛,包括其历史,政治机构,宗教,社会组织,商业,墓葬风俗,艺术创造等等。
爱琴文明的基本介绍爱琴文明是希腊及爱琴地区史前文明的总称。
它曾被称为“迈锡尼文明”,因为这一文明的存在被海因里希·施里曼对迈锡尼始于1876年的发掘而进入人们的视野。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爱琴文明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
爱琴文明的基本概述约公元前2000年,在爱琴海南端的克里特岛上,以及几百年后在希腊半岛南部的迈锡尼等地,出现过奴隶制小国。
它们的文明曾辉煌一时,被称为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主要包括以克里特岛、昔克拉底群岛为代表的“克里特文明”和以希腊半岛南部迈锡尼为代表的“迈锡尼文明”。
爱琴文明为古代希腊文明奠定了基础。
根据目前材料,公元前3000年,克里特进入早期青铜时代或铜石并用时代,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公元前2000至前1700年间,至少在克诺索斯、法埃斯特、马里亚、札克罗四地形成了君主制国家,其主要证据为王宫建筑群和象形文字的出现。
其中克诺索斯宫规模最大,宫殿以及周围建筑物约可容纳8万居民。
公元前1600年左右,许多宫殿被毁。
由于无火烧、设防的痕迹,可能是由于地震所导致。
不久,各地宫殿得到重建,克里特文明进入繁荣期。
青铜器、陶器、金银制作技术有明显进步,宫殿规模宏大,设计奇巧,如克诺索斯宫占地两万多平方米,依山而建,宫室环抱,有“迷宫”之称。
许多屋壁还饰有充满自然祥和气息的壁画。
更令人惊异的是克里特的宫殿竟无防御工事。
考古材料表明,克里特同希腊半岛、埃及、小亚细亚等地有广泛的商业联系。
这时的文字已转变为线型文字A(尚未被释读),并在约公元前1450年进一步发展为属印欧语系的线型文字B,系由希腊半岛传来。
约公元前1400年,克里特的宫殿相继受到人为破坏,估计是大陆希腊人所为。
自此以后,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合一,文明中心移向希腊半岛。
迈锡尼文明形成于前16世纪上半叶。
这是目前可确认的属印欧语系的古希腊人创造的文明,以南希腊为中心,辐射到中、北希腊。
迈锡尼文明的特点是一系列君主国家的兴起,伴之宫殿、卫城以及宏大的王室陵墓、众多线型文字B泥版文书等物质附属物。
爱琴文明的文名词解释爱琴文明源自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神话人物爱琴尼斯,据说他是希腊传说中的族群之一爱琴人的祖先。
爱琴人在欧亚大陆两侧都有分布,因此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明体系,被称为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600年左右的古代希腊时期,而其繁荣期则出现在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336年的古典希腊时期。
爱琴人的定居地位于地中海东部,包括现今的希腊、阿尔巴尼亚、土耳其西部和保加利亚等地。
1. 文明特点:爱琴文明以其独特的文化特点和贡献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爱琴人是第一个重视个人自由的民族,也是第一个在城邦中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
他们崇尚自由、平等和民主,对个人权力的追求使他们在政治、哲学、艺术和科学等多个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 政治体制:爱琴文明的政治体制主要是以城邦为单位,每个城邦是独立的实体,拥有自己的法律体系、政治机构和军队。
城邦由公民组成,公民有发言权和选举权,可以参与政治决策。
最著名的城邦是雅典,雅典民主体制对爱琴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文学艺术:爱琴文明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学和艺术形式而独树一帜。
在文学方面,爱琴人发展了史诗、戏剧和哲学等多种文体。
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史诗的代表作品,描绘了希腊神话中英雄事迹的宏伟叙事。
戏剧方面,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发源于爱琴文明,以戏剧节庆的形式在城邦中广泛演出。
4. 哲学思想:爱琴文明也是哲学思想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众多哲学家和他们的重要理论。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三大巨头,他们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苏格拉底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他强调道德、真理和自知之道。
柏拉图则探索了理念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理念世界”和“物质世界”的二元论。
而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系统整理和分类知识的哲学家,他在伦理学、物理学和政治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5. 科学发展:爱琴文明的科学发展在希腊科学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发源,也是欧洲文明的源头。
爱琴文明是西方远古文明的起源,是指公元前2000年左右形成于爱琴海地区的青铜文化,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由于爱琴文明在衰亡之后300年希腊城邦才再度兴起,人们对爱琴文明已经一无所知,只在神话传说中还有一些模糊的记忆,因此长期以来,爱琴文明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美丽的,富有诗意的神话。
一、克里特文明
克里特文明是爱琴文明的早期阶段。
约公元前3000年代中叶,克里特岛进入金石并用时代原始社会逐渐走向解体。
到公元前2000年前后,克里特岛进入青铜时代,出现了王宫建筑。
这标志克里特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即克里特文明的开始。
克里特文化深受西亚的薰陶,也有埃及的影响。
公元前2500年左右,有来
自北非的移民迁至南克里特,与当地居民相混合。
从埃及输入了蓝釉陶珠、彩瓶、象牙和装饰品。
但克里特文化从一开始就不是对外来文化的复制和模仿,而是加以吸收改造,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约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出现了最初的国家。
克里特文明的最大特征是宫
殿的修筑,每个城市国家多围绕王宫而形成,宫廷是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克里特易发生地震,由于天灾人祸,各地王宫多遭到过破坏和进行重建。
学者们根据这一特点将克里特文化的发展分成前王宫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代)、古王宫时期(约公元前2000—1700年)、新王宫时期(约公元前1700—1450
或1380年)和后王宫时期(约公元前1450或1380—1100年)。
古王宫时期是克里特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期。
从发现的遗址看,最初的国家主要兴起于克里特岛的中部和东部地区,有克诺索斯、法埃斯特、马里亚、古尔尼亚、菲拉卡斯特罗和札克罗等克里特此时出现了欧洲地区最早的文字,初呈图形,后字体逐渐简化为线形,向音节符号演进,人称线形文字A,至今仍未被释读。
新王宫时期是克里特文明的繁荣期。
此时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朝不仅统治克里特岛,还包括基克拉迪斯群岛,米诺斯的商站和殖民点则遍及整个爱琴海地区,东可达罗德斯岛和小亚的米利都,西北及于希腊本土的迈锡尼、雅典和底比斯,
最西可达意大利的利巴拉群岛。
克里特和埃及也建立了友好关系,商业交往更趋频繁。
海外商业的发达和海军的强大使米诺斯王朝建立了海上霸权,被日后的希腊人传为美谈。
克里特首都克诺索斯这时已有8万人口,加上海港,当在10万以上,足可称为地中海上最大城市。
它的王宫是克里特文明最伟大的创造,这里不仅是米诺斯王朝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也是经济中心,因为宫中有众多的库房、作坊、存放经济档案的办公室和征收税款的机关。
实际上,目前所知有关克里特文明的考古资料,有一半以上都来自这座王宫。
公元前 1500—1400年, 克诺索斯王宫可能是因为自然灾害接连被毁, 随后迈锡尼人开始入侵克里特岛, 占领强大的克诺索斯城邦,入主了克诺索斯王宫。
从此以后,爱琴文明的中心便转移到希腊本土的迈锡尼地区,克里特文明从此衰落,被人遗忘。
二、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文明由阿卡亚人创造, 与同时代的克里特文明水平相当, 但风格较为粗犷。
阿卡亚人是希腊民族的一支。
他们原先居住在多瑙河沿岸的平原地带, 大约在公元前 2200 年左右向南迁移, 侵入希腊, 并开始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
一般把希腊历史上大约从公元前1500 年到公元前 1200 年称为迈锡尼文明时期。
迈锡尼文明的范围包括希腊半岛的南部和中部, 以及克里特岛和爱琴海上的一些其他岛屿。
迈锡尼文明时期希腊半岛上出现了许多奴隶制城邦文明,主要有迈锡尼、雅典、梯林斯、皮洛斯等,以迈锡尼为代表,故称“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人是希腊人中最早到来的一支,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定居于伯罗奔尼撒半岛。
此时克里特已建立米诺斯文明,希腊本土的迈锡尼人则比较落后,虽已进入铜器时代,犹未建立国家,因此他们是在克里特直接影响下逐渐向文明过渡,到公元前1600年才称王立国。
这时的王朝按考古发掘的资料而称之为竖井墓王朝,约持续百余年,到公元前1500年后为圆顶墓王朝取代。
迈锡尼文明从公元前1200年以后渐呈衰败之势。
古希腊的神话传说曾模糊提及此时王朝更迭频繁,战乱相继;考古材料也反映陶器质量下降,生产萎缩,而“海上诸族”的骚扰更使国际贸易大受打击。
经济衰落可能迫使统治者依靠武力掠夺,于是各国各城之间的战争也愈演愈烈,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大战便是希腊同盟与小亚富裕城市特洛耶的战争。
此战打了十年之久,最后希腊联军虽攻下特
洛耶城,实际上却是两败俱伤。
大约在公元前 1100年左右,迈锡尼文明衰亡了。
约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居住在北方的多利安人大举南下,摧毁了迈锡尼文明。
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的遗迹后来也逐渐被湮没了。
此后从公元前11 世纪到公元前 8世纪被称为“荷马时代”古希腊文化从此开始。
爱琴文明和后来的古希腊文明之间其实有个断层, 在创造希腊古典文明的主要民族多利安人和爱奥尼亚人到达希腊本土之后, 他们是从一个远比爱琴文明更低的状态下发展起来的。
通过对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克里特文明的特征是一种海洋文明,具有开放性和海洋性。
克里特文明以自由和平为主,社会等级结构不太森严,居民们可以和睦相处。
而迈锡尼文明则以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行政制度为特征。
虽然文明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其细致程度不如克里特文明。
这也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好勇斗狠、集中专制且好战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