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数据与信息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5
教学设计模板否健康。
【设计意图】高一学生刚刚入学,每天会关注自己的健康情况,且与本节课的项目相契合。
二、讲授新知任务:获取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判断体质是否健康,进而提出增强体质的方法和途径。
活动1:获取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师:给出体重健康指数BMI公式: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使用搜索引擎检索,将自己的体质指数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表(男生:表1-1:女生:表1-2)进行对照,分析是否符合健康标准。
生:小组合作,使用搜索引擎完成任务,结果需要综合多个数据。
表1-1 男生体重指数(BMI)表1-2 女生体重指数(BMI)【设计意图】通过任务驱动,锻炼学生使用网络工具获取信息的能力。
活动2:讨论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生:通过查找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根据指数,小组讨论如何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小组之间相互分享学习。
【设计意图】体质健康标准是卫生部门通过专业的公示计算得出的,通过学习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
在学生查找和分析的过程中,经历了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接下来具体学习什么是数据、信息以及知识。
(一)数据、信息和知识——数据教师:在我们刚才的任务中45这些数字是数据,文字呢?图片呢?珠穆朗峰为例:1.8844.43(数字)2.世界最高峰(文字)3.图片4.视频图1-1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师:数据定义: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数据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数据有固定不变的,如圆周率;有不断变化的,如气温、股票;有随机出现的,如抛硬币的结果(二)数据、信息和知识——信息单纯的数据不能表达具体的含义,比如我们并不能知道45和1.6这样的数值在生活中的具体意义。
那么如果我们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或赋予其具体的情境后,这些数据就变成了有意义的信息。
45和1.6可以分别用于表达体重45kg,身高1.6m。
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
第一章会计信息化概论熟悉数据、信息及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掌握会计信息化的概念、特征了解国内外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第一节会计信息化的概念会计信息化是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最初的会计电算化简单应用,逐步深入到业务的各个领域,并在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会计信息化能帮助企业快速获取各种数据信息,以应对日益激烈变化的市场。
了解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及特点,更有利于会计信息化实务操作。
一、数据和信息(一)数据数据是对客观事物属性的描述,是反映客观事物性质、形态、结构和特征的符号。
用于记录数据的符号有数字、文字、字符、图形等多种形式,因此数据一般包括数字数据和非数字数据。
(二)信息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特征和变化的反映,是数据加工的结果。
对信息使用者来说,信息是一种经过加工处理后才有用的数据。
信息可以用数字、符号、文字、图表、声音和影像等形式来表示。
(三)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数据是对客观事实的记载,信息则是数据加工的结果。
信息必然是数据,但数据未必是信息,经过加工后有用的数据才是信息,而加工后没有被采用的数据仍然是数据。
二、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一)会计数据会计数据是指经济活动中产生的数据,是对经济活动属性(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的描述。
在会计工作中,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从不同来源、渠道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都属于会计数据。
(二)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是指经过加工处理后能对会计业务及管理活动起辅助决策作用的数据。
会计信息表现为在会计核算和会计分析中形成的各种凭证、账簿和报表等数据。
会计信息主要可分为财务信息、管理信息和决策信息三类。
财务信息是反映已经过去的业务活动的信息,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账簿等;管理信息是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特定信息,如预算与决算、本期与历史记录相比较产生的分析报告等;决策信息是对未来具有预测性和指导性的信息,如年度计划、单项预算、综合预算等。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GIS的基本概念一、信息、地理信息1、信息和数据信息(Information)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信息具有客观性、适用性、可传输性和共享性等特征。
信息来源于数据(Data)。
数据是一种未经加工的原始资料。
数字、文字、符号、图像都是数据。
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
例如,从实地或社会调查数据中可获取到各种专门信息;从测量数据中可以抽取出地面目标或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等信息;从遥感图像数据中可以提取出各种地物的图形大小和专题信息。
2、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表达地理特征与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
而地理数据则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包括空间位置、属性特征(简称属性)及时域特征三部分。
空间位置数据描述地物所在位置。
这种位置既可以根据大地参照系定义,如大地经纬度坐标,也可以定义为地物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空间上的相邻、包含等;属性数据有时又称非空间数据,是属于一定地物、描述其特征的定性或定量指标。
时域特征是指地理数据采集或地理现象发生的时刻/时段。
时间数据对环境模拟分析非常重要,正受到地理信息系统学界越来越多的重视。
空间位置、属性及时间是地理空间分析的三大基本要素。
3、地理信息的特征地理信息除了具有信息的一般特性,还具有以下独特特性:(1)空间分布性。
地理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的特点,先定位后定性,并在区域上表现出分布式特点,其属性表现为多层次,因此地理数据库的分布或更新也应是分布式。
(2)数据量大。
地理信息既有空间特征,又有属性特征,另外地理信息还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具有时间特征,因此其数据量很大。
尤其是随着全球对地观测计划不断发展,我们每天都可以获得上万亿兆的关于地球资源、环境特征的数据。
练习题11.数据是(预先约定的),具有(某种含义的)任何一个数字或(一个字母(符号))以及它们的组合。
2.严格来讲,数据通信的定义是:依照(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功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信息,它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终端以及终端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信息传递。
3.简要说明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
答:数据通信系统组成如下:1.数据终端设备(DTE):简单数据终端、中央计算机系统;2.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信号转换设备(模拟、数字);3.信道:模拟信道、数字信道。
数据电路由信道和两端DCE构成(物理链路),数据链路由数据电路加上DTE 中的通信控制功能构成(逻辑链路)。
传输控制器主要执行与通信网络之间的通信控制过程(即传输控制),包括差错控制终端的接续控制,传输顺序控制和切断控制等。
完成这些控制要遵照通信协议。
通信控制器作用与此相同。
4.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2W)Baud,设W 是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单位为Hz ,频带利用率η=(2)Bd/ Hz。
5.设带宽为3000 Hz的模拟信道,只存在加性高斯白噪声,如信号噪声功率比为30dB,试求这一信道容量。
6.传输媒体也称为传输介质或传输媒介,它可分为两大类:1.电磁波被导向沿着固体媒体传播,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称为(导向传输媒体);2.非导向传输媒体就是指(自由空间)。
其主要分为(地面微波)、卫星微波、无线电波、(红外线技术)。
7.信道复用技术是在一条传输信道中传输多路信号,以提高传输媒体的利用率,常用复用方式有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波分复用)。
8.根据信道传输信号的特征,分为(模拟)传输系统和(数字)传输系统。
旧的数字传输系统存在着许多缺点。
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下两个方面:速率标准不统一;不是同步传输。
ITU-T 制订出国际标准同步数字系列SDH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地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一、数据与信息data)为便于交流、解释或处理,对信息的可再解释的形式化表示。
理解:泛指表示一个指定的值或条件的数字、符号(或字母)等。
数据是表示信息的,但这种表示要适合传输、分析和处理。
在数字通信中,常把数据当作信息的同义词。
information)关于客体(如事实、事件、事物、过程或思想,包括概念)的知识,在一定场合中具有特定的意义。
二、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data)直接或间接关联着相对于地球的某个地点的数据。
(geographic information)关于那些直接或间接涉及相对于地球的某个地点的现象的信息。
GIS的操作对象是地理数据或空间数据。
P5-----Who?GIS空间数据(地理信息)的基本特征:空间特征、属性特征、时序或时间特征。
(1、2题的关系)P3------操作对象的特点GIS,7.132)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把各种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更新、显示、制图和综合分析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课后习题1、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它与一般计算机应用系统有哪些异同点?(P4)答: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把各种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更新、显示、制图和综合分析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GIS脱胎于地图学,是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众多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新兴学科。
但是,地理信息系统与这学科和系统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GIS与机助制图系统。
机助制图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技术基础,它涉及GIS中的空间数据采集、表示、处理、可视化甚至空间数据的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制图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空间分析方面。
一个功能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包含数字制图系统的所有功能,此外它还应具有丰富的空间分析功能。
(2)GIS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
活中的应用》矩震级达到9.3。
3、观看视频《大数据各种应用进入生活》引出计算机
中数据的表示和进位方法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二进制是计算技术中广泛采用的
一种数制。
二进制数据是用0和1两个数码来表示的数。
它的基数为2,进位规则是“逢二进一”,借位规则是
“借一当二”,由18世纪德国数理哲学大师莱布尼兹
发现。
当前的计算机系统使用的基本上是二进制系统,
数据在计算机中主要是以补码的形式存储的。
计算机中
的二进制则是一个非常微小的的开关,用1来表示“开”,
0来表示“关”。
今后的课程中我们将学习进制的转换。
4、信息的特征: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
5、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区别:那么,数据是否就是指可以存储和传输的信息
呢?未必!数据和信息是有区别的。
从信息论的观点来
看,描述信源的数据是信息和数据冗余(冗余有两层含
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多余的不需要的部分,第二层含义
是指人为增加地重复部分,其目的是用来对原本的单一
部分进行备份,以达到增强其安全性的目的,这在信息
通信系统当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之和,即:数据
=信息+数据冗余。
数据是数据采集时提供的,信息是从
采集的数据中获取的有用信息。
由此可见,信息可以简
单地理解为数据中包含的有用的内容。
不严格的说,“不
知道的东西,你知道了,就获得了一个信息”。
联系:数据和信息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数据是反映客观
事物属性的记录,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
数据经过加
工处理之后,就成为信息;而信息需要经过数字化转变
成数据才能存储和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