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完
- 格式:doc
- 大小:82.0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习题难度】《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既是本章的重难点,也是本册书的重难点,尤以“呼吸运动”最难理解,在各级考试中属难度系数较大的题目。
【习题形式】多以图、图解、表格、曲线等形式呈现,常有与血液循环等其他知识点结合的综合题。
【核心考点】考点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_________完成的。
1.吸气过程:2.呼气过程:考点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_____作用完成的。
1.气体扩散作用原理:气体的浓度越大压力就越___,肺内氧气的浓度_____血液中的氧气浓度,就形成了压力差。
气体由压力大的向压力小的方向流动,肺内的_____就扩散到血液中,同理,血液中的_________就扩散到了肺泡,直到两边氧气与二氧化碳浓度平衡为止。
2.结果:血液由_____血变为_____血。
3.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1)肺泡外包绕着_________。
(2)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_____,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3)肺泡的数目_____。
考点三: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_____作用完成的。
1.结果:血液由_____血变为_____血。
2.意义: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的_______中被利用,参与___________,分解有机物,释放________,一方面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另一方面释放热量维持体温的恒定。
【习题导练】1.如图所示是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下列对该图的描述错误的是:A.①模拟的是气管B.③模拟的是肺C.⑤模拟的是膈肌D.甲装置模拟的是吸气过程2.能正确反映吸气时膈肌和肺活动情况的是:A.甲膈肌收缩,肺容积缩小B.甲膈肌舒张,肺容积扩大C.乙膈肌舒张,肺容积缩小D.乙膈肌收缩,肺容积扩大3.图甲表示气管a、胸腔b、肺c三者的组合示意图:图乙表示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①、②两种状态。
当图乙中的膈肌从①状态向②状态转化时,图甲a、b、c三部位的气压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b<c<a B.a<b<c C.a<c<b D.c<a<b4.图甲是肺内压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人体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
4.3.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同步卷1一.选择题(共10小题)1.某同学测定肺活量时的三组数据分别是2800m1L、3000L、3260mL,受测者的肺活量应该是()A.2800mL B.3000mL C.3260mL D.3020mL2.如图甲是肺内压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人体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曲线ab段表示呼气B.图甲曲线bc段表示吸气C.图甲曲线ab段时,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的B位置D.图甲曲线cd段时,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的A位置3.“478呼吸睡眠法”可帮助身体放松,不仅有助于睡眠,还能缓解焦虑。
具体步骤为:步骤一慢慢用鼻子吸气4秒;步骤二憋气7秒;步骤三嘴唇微开吐气8秒,下列对此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进行步骤一时:呼吸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气体入肺B.进行步骤二时:呼吸肌收缩导致膈顶处于上升状态C.进行步骤三时:呼吸肌舒张→胸廓容积扩大→气体出肺D.进行步骤三时:气体依次经肺、气管、支气管、喉、咽、鼻4.如图所示为胸廓的两种运动状态。
从图甲到图乙的过程中,呼吸肌、胸廓、肺等的变化是()A.肋间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B.肋间肌收缩,胸廓缩小,肺收缩C.肋间肌舒张,胸廓扩大,肺扩张D.肋间肌舒张,胸廓缩小,肺收缩5.人进行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②水分增加③氧含量增加④二氧化碳含量减少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6.在一次模拟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的急救训练中,错误的是()A.让被救者仰卧,头后仰B.吹气时捏住被救者鼻孔C.每分钟吹气次数为16~18次D.为争取时间,可不清除口鼻内的异物,直接吹气7.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的变化是()A.动脉血→动脉血B.动脉血→静脉血C.静脉血→动脉血D.静脉血→静脉血8.打嗝是因为膈肌不由自主地痉挛,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两条声带之中的裂隙骤然收窄,因而引起奇怪的声响。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演示模拟膈肌的运动实验说明:胸廓扩大和缩小导致吸气和呼气。
提问:为什么胸廓扩大就能吸进气体呢?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注射器的推拉”,知道气体会从气压高的地方向气压低的方向流动,直到平衡为止。
过渡:过渡:进入肺内的气体与血液之间是怎样进行交换的呢?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展示图片:小朋友在书房闻到厨房的香味。
利用生活经验给学生讲解气体扩散原理让学生阅读教材第45页“想一想,议一议”并说出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观察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说出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师生共同总结。
观察呼吸时膈肌的运动,并归纳运动规律。
讨论:小气球代表什么?(肺)橡皮膜代表什么?(膈肌)气球在什么情况下涨大?在什么情况下回缩?感受归纳:气体容积减小时,压力增大,气体容积增大时,压力减小学生讨论后归纳肋间肌,膈肌的运动规律并分析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的差别,思考气体成分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借助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理解知识。
锻炼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让学生意识到空气进入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
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教材和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一章《生命的世界》中的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主要从了解的角度认识生物学,本节内容可分为三个内容:第一,认识生物圈;第二,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第三,认识生物的特征。
主要目的在于引领学生走入充满魅力的生命世界,领略生命的连续性、多样性、同一性的魅力,区别"生机勃勃"的生命与"死气沉沉"的非生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并使之以积极的态度去感受生命世界的无穷魅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物知识,认识和熟悉一些生物,其中有些学生还饲养过小动物、养过花草、参观过动植物园等。
学生虽然知道生物多种多样,但对生物多样性理论还较为陌生,有待系统的理论学习。
另外,一些学生通过阅读书籍、看电视等途径已经能够初步判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但对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就很难表达清楚,有待进一步总结生物的特征。
4.3.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同步卷2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用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B.我们常常看到衣物发霉长毛,这是细菌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菌落C.小肠中含有消化液和消化酶的种类最多,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D.自然界中的大部分细菌、真菌、病毒都是分解者2.某司机在交警要求下正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下列对他呼吸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A.肺处于扩张状态B.肋间外肌、膈肌舒张C.胸廓的容积增大D.肋骨上升3.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增加,根本原因是()A.持续在进行呼吸运动B.肺泡在进行气体交换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D.组织细胞吸收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4.二氧化碳从血液进入肺泡中需要经过的细胞层数是()A.1B.2C.3D.45.如图为胸廓及肺部示意图。
当肋间肌与膈肌舒张时,a、b两处的压力大小是()A.a>b B.b>a C.a=b D.不能确定6.如图所示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的变化曲线图。
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B→C时:吸气,膈肌收缩B.C→D时:呼气,膈顶部下降C.C→D时:胸廓容积扩大D.C→D时:肺内气压降低7.春城昆明“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闻花香时,膈肌和胸腔容积的变化是()A.膈肌收缩,胸腔容积缩小B.膈肌舒张,胸腔容积增大C.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D.膈肌收缩,胸腔容积增大8.吸气时,下列现象不会出现的是()A.肋间肌和膈肌收缩B.胸廓扩大C.膈顶部下降D.肺内气压增大9.血液流经肺后,血液成分中增多的是()A.氧气B.二氧化碳C.营养物质D.尿素10.能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的化学试剂是()A.碘液B.酒精C.澄清的石灰水D.氢氧化钠溶液二.解答题(共5小题)11.如图是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表示不同的血管,a、b、c、d表示气体,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据图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授课时间2014年3月 26 日科目生物课型新授课年级七年级课时1课时主备人李威备课时间2014年3月备课组长签字高升学习目标:1、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2、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3、准确说出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课前预习:1、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进入,在肺里与进行气体交换。
2、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叶,右肺叶。
3、胸廓地扩张和收缩,是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胸廓容积的扩大和缩小,还与的运动有关。
4、左右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两肺,形成树枝状的分支,在分支的末端,形成了许多,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
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仅由层上皮细胞构成。
新课学习:(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分析下图:(1)呼吸时,肋骨怎样运动?胸廓有何变化?答:当你深吸气时,肋骨向上向运动,胸廓;深呼气时,肋骨向下向运动,胸廓。
(2)呼吸时,膈是怎样活动的?答:膈位于(也即),主要是组织。
在吸气时,膈肌,膈顶部,胸廓的增大;呼气时,膈肌,膈顶部,胸廓的缩小。
(3)呼吸时,肺内的气体压力是怎样变化的?(课本P46演示实验)答: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胸腔的容积扩大,肺便扩张,肺内气压,外界空气吸入肺。
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胸腔的容积缩小,肺便收缩,肺内气压,肺内的气体被排出。
备注根据前面内容,完成下边并牢记!呼吸运动肋间外肌、膈肌胸廓前后径、左右径肺肺容积肺内气压气流方向吸气扩大于外界肺呼气缩小于外界肺(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1、吸入和呼出的气体在组成成分上发生的什么变化?吸入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二氧化碳的含量。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二氧化碳的含量。
说明:。
肺泡在与血液间进行气体交换时,肺泡中的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里;血液中的进入肺泡。
(三)气体扩散原理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在肺泡与血液之间,氧气和二氧化碳也是通过气体扩散的原理来进行交换的。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每课检测及解析——4.3.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选择题1.如图是人体呼吸全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b表示氧气扩散过程,c,d表示二氧化碳扩散过程B.肺吸气后进行的过程依次是a,b,c,d,最后完成呼气过程C.a过程后,毛细血管中的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D.C过程后,血液到达心脏时,首先流人左心房【答案】A【解析】考点: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的呼吸过程包括四个过程:分别为肺的通气,是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过程;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解答:A、由图示中的箭头可以看出,肺泡内的a气体进入血液,血液中的d气体进入肺泡,说明是在肺泡内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
箭头bc可以看出,血液中的气体进入组织,组织里的气体进入血液,说明是在组织内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
A正确;B、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导致肺内的容积增大,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
呼气过程和吸气过程正好相反。
而b、c指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在组织里的交换,和吸气、呼气是同时进行的。
B错误;C、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肺泡中的高、氧气的含量比肺泡中的低,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这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故C说法错误;D、c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属于体循环,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到达心脏时,首先流入右心房。
4.3.1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2课时同步练习1.如图是重型新冠肺炎感染者出现胸部X片及CT影像学上所说的“白肺”,这说明病毒已经严重损伤了肺的基本结构单位()A.肺泡 B.肺部毛细血管C.支气管D.气管【答案】A【详解】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肺的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而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泡,因此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同时,从肺的结构来看,肺中的支气管经多次反复分枝成无数细支气管,它们的末端膨大成囊,囊的四周有很多突出的小囊泡,即为肺泡,因此肺泡又是肺的结构单位。
故重型新冠肺炎感染者出现胸部X片及CT影像学上所说的“白肺”,这说明病毒已经严重损伤了肺的基本结构单位肺泡,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肺通气与肺的换气分别是靠什么实现的()A.呼吸运动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呼吸运动C.气体扩散呼吸运动 D.呼吸运动气体扩散【答案】D【详解】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泡借弹性缩回→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泡,因此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气体扩散是指某种气体分子通过扩散运动而进入到其它气体里。
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因此肺的换气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故选D。
3.观察如图所示探究实验,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呼出气体中增多的二氧化碳是由肺泡产生的B.该探究实验中用于吸气的是甲瓶C.该实验中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乙瓶D.该实验能说明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答案】A【详解】A.人体呼出较多的二氧化碳最根本的原因是全身的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分解产生的,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肺部毛细血管,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进入肺泡,后随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A错误。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概述肺内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能力:通过探究外界气体是怎样进出肺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教学难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模拟隔肌运动的模型。
【教学设计】一、引言: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通过回忆以前的知识思考问题。
并阅读P45资料复习呼吸系统的组成。
提出问题: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肺是怎样实现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二、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肺的位置和结构2、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是否发生变化?3、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
3、肺容积的变化与吸气和呼气有什么关系?4、为什么肺容积的变化会导致吸气和呼气?三、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1、肺内气体是如何发生变化的?2、体内的气体是如何进行交换的呢? 1、观看呼吸系统示意图,找出肺的位置,明白肺的结构和功能2、学生用双手轻触自己胸侧的肋骨处,做深呼吸,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吸气时,手向什么方向移动?呼气时,手向什么方向移动?呼吸时,胸廓容积发生变化了吗?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深吸气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
深呼气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
学生提出假设: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是有关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学生观察动画,阅读书本相关内容,讨论、交流:1、呼吸运动时,主要哪些肌肉的收缩、舒张引起了胸廓容积的变化?在呼吸肌收缩和舒张时,胸廓容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随着胸廓容积的变化,肺的容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根据探究结果作出假设:肺容积的变化导致了气体的吸入和呼出吗?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讨论问题,得出结论:肺容积的变化导致了吸气和呼气。
2021-2021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生物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人体吸入的氧最终的去向是()A. 用来构建组织B. 用来与血红蛋白结合C. 用来分解有机物D. 用来交换二氧化碳2.下图是肺泡与毛细血管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B. Ⅰ和Ⅱ的进出,依赖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C. 气体分子B进入血液最少需要穿过两层细胞D. 当血液流经肺泡处周围毛细血管时,二氧化碳增多3.李静同学在平静状态时,胸围长度为86cm,尽力呼气的胸围长度为80cm,尽力吸气的胸围长度为92cm,她的胸围差是()A. 170厘米B. 158厘米C. 6厘米D. 12厘米4.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①温度升高②水分增加③氧气含量增加④二氧化碳含量增加.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5.肺泡适于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是:A. 肺泡数量多B. 肺泡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C. 肺泡壁薄D. 以上都是6.下列对肺泡结构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肺泡由一层薄的上皮细胞构成B. 肺泡壁有平滑肌,故肺泡能舒缩C. 肺泡外面包被着毛细血管D. 肺泡数目极多7.人体呼吸过程中,当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舒张时。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胸廓由大变小B. 膈的位置上升C. 气体排出肺D. 气体进入肺8.体育课进行100米赛跑后,同学们出现的现象是()A. 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不变B. 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增加C. 呼吸比较深,呼吸频率不变D. 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增加9.人体吸气时,胸廓容积扩大,呼吸肌的活动状态应该是A. 膈肌舒张,肋间外肌舒张B. 膈肌收缩,肋间外肌收缩C. 膈肌收缩,肋间外肌舒张D. 膈肌舒张,肋间外肌收缩10.人体的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相比,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是A. 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加B. 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C. 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增加D. 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加11.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A. 肺泡数目多B. 肺泡外缠绕着许多毛细血管C. 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都只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12.下图是呼吸全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1)过程A叫做________ ,是通过________ 实现的。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发生在肺内气体交换(第二课时)》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第三章第二节和第四章第三节部分内容的重新整合,这节课内容将的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和后面学习的血液循环紧密联系起来,再进行深入加工,将肺泡处的气体交换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一并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对比、理解。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自学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和血液循环等有关内容。
经过初中的生物学习,已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描述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描述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型制作、演示和动手操作,实现体验、感知、实践、参与。
以此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
3、情感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模型,将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生物的实用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制作模型,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生物学科素养。
四、重点、难点定位1)教学重点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及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是人体内气体交换的两个重要方面,是本节课的重点。
2)教学难点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及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是人体内气体交换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五、教法学法教法:问题导入、探索发现、模型演示、推理、总结学法:观察、操作、体验、归纳、思考、探索、交流、反思参与学习六、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二课时)一、肺泡处气体交换二、组织细胞处气体交换三、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呼吸)四、总结七、教学反思(1)分组合作制作模型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演示,相互交流,增加合作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热情和对未知事物探究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锻炼学习能力,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知识基础,同时真正落实了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一个客观的、有形的生理现象,但受现有条件的限制,无法将其显现出来,学生看不见,摸不着。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一课三练·提能培优知识点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2017·枣庄质检)在人体呼吸过程中,当膈肌收缩时( )A.膈顶部上升B.胸廓容积增大C.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D.气体排出肺【解析】选B。
当膈肌收缩时,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气体进入肺。
2.当人吸气时,胸廓和肺的变化分别是( )A.扩大、缩小B.缩小、扩张C.缩小、缩小D.扩大、扩张【解析】选D。
吸气时,呼吸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下降,气体经呼吸道入肺。
【拓展归纳】人体胸廓的组成及功能人体的胸廓是一个近似圆锥形的支架,由12个胸椎、12对肋骨和1个胸骨围成。
胸廓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活动性,以缓冲外力,起着支持、保护胸腔、腹腔脏器的作用。
同时通过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的节律性扩大或缩小,导致肺内气压的变化,完成吸气和呼气过程。
3.呼吸运动的完成依赖于( )A.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B.肺泡的弹性C.气体分子的运动D.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解析】选A。
本题考查呼吸运动的产生。
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引起肺的扩张和收缩,导致肺内气压降低和升高,引起吸气和呼气过程,该过程叫做呼吸运动,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互动探究】吸气时,呼吸肌处于哪种状态?提示:收缩状态。
知识点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4.下列关于肺的叙述中,不属于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特点的是( )A.肺的末端形成肺泡,总数约7亿个B.每个肺泡的壁很薄,只由一层细胞构成C.肺可分为左肺和右肺D.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解析】选C。
肺泡数量多,面积大,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肺分为左肺和右肺,与气体交换无关。
5.(2017·黄冈质检)下图表示肺容积在呼吸过程中的变化曲线,当肺容积由b变化到c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的舒缩状态分别是( )A.收缩、舒张B.收缩、收缩C.舒张、舒张D.舒张、收缩【解析】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