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气象与海洋学基础模块二 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征
- 格式:ppt
- 大小:2.68 MB
- 文档页数:108
航海气象与海洋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气象学基础知识第三节气压1.地面气压场分布图:(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鞍型场)第五节空气水平运动---风1.梯度风中三力平衡关系图2.梯度风三力平衡公式梯度风平衡公式:Gn+An+C=0(水平气压梯度力Gn,水平地转偏向力An,惯性离心力C,摩擦力R) 高压中梯度风三力平衡公式:An=Gn+C低压中梯度风三力平衡公式:Gn=An+C2.自由大气层中3.气压场中风向判断5.全球气压带和信风带分布图6.海陆风和山谷风,向岸风和离岸风向岸风,白天,海风+谷风离岸风,夜间,陆风+山风第八节云和降水1.产生连续性降水的云:雨层云Ns 高层云As 层积云Sc2.产生阵性降水的云:积云Cu 积雨云Cb 不稳定的层积云Sc3.间歇性降水的云:层积云Sc 厚薄不均匀的高层云As4.伴随雷暴,阵雨,大风等剧烈天气的云:积雨云Cb5.层状云:高层云As 层云St 卷层云Cs6.波状云:卷积云Cc 高积云Ac 层积云Sc7.积状云:积云Cu 积雨云Cb8.低云:层云St 积云Cu 雨层云Ns 层积云Sc 碎雨云F n第二章海洋学基础知识及应用1.海流北半球:背倾斜流而立,右侧等压面(海面)高,左侧等压面(海面)低;背密度流而立,密度小的(高温)水域在右,密度大的(低温)水域在左。
南半球:背倾斜流而立,右侧等压面(海面)低,左侧等压面(海面)高;背密度流而立,密度小的(高温)水域在左,密度大的(低温)水域在右2.海浪第三章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征第一节气团和锋1.北半球槽线和切变线的气流分布图2.北半球几种气流切边分布图3.南北半球冷暖锋面通常走向和气流分布图4.南北半球冷暖锋面通常走向和气流分布图5.锋面附近垂直运动分布图暖锋第一型冷锋第二性冷锋6.锋和云暖锋典型云序:卷云Ci---卷层云Cs---高层云As---雨层云Ns一型冷锋(缓行冷锋)云序:雨层云Ns---高层云As---卷层云Cs---卷云Ci 二型冷锋(急行冷锋)云序:卷云Ci---卷层云Cs---高层云As---雨层云Ns准静止锋云序:雨层云Ns---高层云As---卷层云Cs---卷云Ci第二节锋面气旋南北半球典型锋面气旋图第三节冷高压第四章天气图基础知识第二节地面天气图1.地面图上符号天气:气温降低气温升高降水强度小云层增厚气压升高气压下降时间长降水增强锋后降水,连续降水区域大区域扩大狂风暴雨强度小2.各种填图符号及含义:3.地面天气图填图符号4.第五章.船舶气象信息的获取和应用第二节.船舶分析和应用气象信息.1.锋面气旋发展阶段。
历届简答题:1.推导地转风公式,并讨论其物理意义。
(5分)评分标准:地转风公式1分,物理意义要点各1分。
地转风是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达到平衡:G = A于是有(1)地转风与水平气压梯度成正比,即等压线密集,Vg大。
(2)Vg与密度成反比,气压梯度一定时,高空的Vg大于低空的Vg。
(3)Vg与纬度的正弦成反比,低纬Vg大于高纬Vg。
(4)赤道附近不遵守地转风原则。
2.何谓季风?简述季风成因和全球主要季风区。
(5分)评分标准:季风定义1分,季风成因3分,主要季风区1分。
季风定义:大范围风向随季节而有规律改变的盛行风。
要求盛行风的方向改变120°,其频率占40%。
季风的成因(Formation of Monsoons):(1)海陆季风:由海陆之间热力异差引起的风系,随季节有极明显的变化,•称海陆季风。
(2)行星季风:由于行星风带随季节移动而引起的风系变化,典型代表是南亚季风。
(3)高大地形作用:青藏高原在夏季的热源作用和冬季的冷源作用对维持和加强南亚季风起了重要的作用。
主要季风区:季风主要分布在南亚、东亚、东南亚和赤道非洲四个区域。
3.简述Ⅰ型冷锋的主要天气特征(云系、降水、温度、气压、风向风速)。
(5分)(5分)评分标准:指出云系、降水、温度、气压、风向风速各1分。
云系:依次为Ns、As、Cs、Ci;降水:连续性降水;温度:逐渐降低;气压:逐渐升高;风向北到西北,风速明显增大。
4.简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天气模式。
(5分)评分标准:副高中心、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各1分。
副高中心:以晴朗、微风、炎热、少云天气为主;副高东部:盛行偏北风,大气层结稳定,海上出现雾和层云;副高西部:偏南气流,大气层结不稳定,多雷阵雨和雷暴,多形成平流雾。
副高南部:一般天气晴好,偶有东风波、热带气旋活动时,可产生雷暴、雷雨大风等天气。
副高北部:与西风带相邻,多锋面(温带)气旋,常带来阴雨和风暴天气。
5.简述摩擦层中的风压定律绘制示意图。
航海学(气象部分)海事局船长考试大纲考试大纲适用对象无限9201船长沿海9202船长20 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征20.1 气团和锋20.1.1 气团20.1.1.1气团的定义、形成、源地及变性20.1.1.2气团的地理分类及主要天气特征20.1.1.3冷、暖气团的定义及主要天气特征◎◎20.1.1.4影响我国沿海的主要气团○○20.1.2 锋20.1.2.1锋的定义和空间结构○○20.1.2.2锋的特征和分类◎◎20.1.2.3锋面天气◎◎20.1.2.4锋的移动规律○○20.2 锋面气旋20.2.1气旋概述20.2.1.1气旋的定义及流场特征20.2.1.2气旋的范围和强度20.2.1.3气旋的分类20.2.1.4气旋的一般天气特征20.2.2锋面气旋20.2.2.1锋面气旋形成及发展○○20.2.2.2锋面气旋的天气模式◎◎20.2.2.3锋面气旋中风浪的分布○○20.2.3爆发性温带气旋◎20.2.4锋面气旋的生成源地和移动规律20.2.4.1东亚气旋生成源地和移动规律○○20.2.4.2太平洋中部和东部锋面气旋移动规律○20.2.4.3北大西洋锋面气旋移动规律○20.2.5影响中国海域的锋面气旋○○20.3 冷高压20.3.1反气旋概述20.2.1.1反气旋的定义及流场20.2.1.2反气旋的范围和强度20.2.1.3反气旋的分类20.2.1.4反气旋的一般天气特征20.3.2冷高压天气模式◎◎20.3.3东亚冷空气的源地和活动规律○○20.3.4寒潮20.3.4.1寒潮的概念和警报○○20.3.4.2寒潮活动的一般天气特征○○20.4 副热带高压20.4.1副热带高压概述20.4.1.1副热带高压的定义、形成及天气特征○○20.4.1.2副热带高压的活动规律○○20.4.2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20.4.2.1西太平洋高压的活动概况○○20.4.2.2表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特征指数○○20.4.2.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活动规律○○20.4.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天气模式◎◎20.4.4西太平洋副高活动对中国东部沿海天气的影响◎◎20.5 热带气旋20.5.1 热带气旋概述20.5.1.1热带气旋的定义20.5.1.2热带气旋的名称和强度等级标准20.5.1.3热带气旋警报20.5.2热带气旋的发生源地、季节及生命史20.5.2.1全球热带气旋发生的源地及季节○○20.5.2.2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的源地○○20.5.2.3热带气旋的生命史○○20.5.3热带气旋的结构和天气海况特征20.5.3.1热带气旋的天气结构○○20.5.3.2热带气旋的天气海况特征◎◎20.5.4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20.5.5热带气旋的移动20.5.5.1世界大洋热带气旋的典型移动路径○○20.5.5.2西北太平洋台风的移动路径◎◎20.5.5.3影响台风移动的因子○○20.5.5.4影响台风移动的天气系统◎◎20.5.6南海热带气旋20.5.6.1南海热带气旋的活动概况○○20.5.6.2南海热带气旋的特点○○3.5.6.3南海热带气旋的路径◎◎20.5.7船舶测算台风和避离台风20.5.7.1台风来临前的征兆○○20.5.7.2台风中心方位判定法○○20.5.7.4台风部位的划分○○20.5.7.5船舶所处的台风部位及其判定法◎◎20.5.7.6船舶避离热带气旋的常用方法◎◎21 天气图21.1 天气图基本知识21.1.1天气图定义、投影方式21.1.2天气图种类21.2 地面天气图21.2.1 地面天气图填图格式21.2.2 地面天气图分析项目21.3 高空天气图21.3.1 高空等压面与等高线○○21.3.2 高空天气图填图格式○○21.3.3 高空天气图分析项目○○22 船舶气象信息的获取和应用22.1 气象信息的获取○○22.2 气象报告的识读○○22.3 传真图的识读22.3.1 地面图、热带气旋警报图22.3.2 高空图22.3.3 海浪图22.3.4 海流图和海冰图22.3.5 卫星云图23 船舶气象导航23.1 气象航线与气候航线的概念与特点○23.2 气象导航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23.3 气象导航服务程序○23.4 船舶使用气象导航程序及注意事项○评估纲要适用对象9201 92021. 气象传真图的识别1.1 地面天气图1.1.1 地面天气图的图名标题内容识别√√1.1.2 地面天气图中等值线概念√√1.1.3 地面天气图中英文缩写及符号的含义√√1.1.4 地面分析图中的英文简报内容√√1.1.5 地面分析图测站填图格式中符号的含义√√1.1.6 地面天气图中的天气系统的识别√√1.1.7 地面预报图的预报时效√√1.1.8 地面天气图中恶劣天气区的识别√√1.2 流线图1.2.1 流线图中的英文缩写及符号的含义√√1.2.2 流线图中常见的水平流场型式√√1.3 热带气旋(预)警报图√√1.3.1 热带气旋预报时效及英文简报内容√√1.3.2 热带气旋(预)警报图中扇形及三种圆的含义√√1.4 波浪图1.4.1 波浪传真图的图名标题内容√√1.4.2 波浪预报图的预报时效√√1.4.3 等波高线的识别和绘制等波高线的依据√√1.4.4 波浪传真图中英文缩写及符号的含义√√1.4.5 波浪分析图中的船舶测站内容√√1.4.6 波浪传真图中恶劣海况区的识别√√1.4.7 有效波高的概念√√1.5 卫星云图1.5.1卫星云图的时效、图区和种类√√1.5.2卫星云图中不同亮度对应的云和地物特征√√1.5.3卫星云图中主要天气系统的识别√√1.6 高空天气图1.6.1 高空天气图的图名标题内容识别√1.6.2 高空天气图中槽、脊、切变线、冷暖平流等的识别√1.7 海冰图1.7.1 海冰图中英文缩写及符号的含义√1.7.2 海冰图中冰况的识别√2.气象传真图综合分析运用2.1 天气系统分析2.1.1 分析图中某一给定天气系统的中心位置、强度和动√√态2.1.2 分析图中某一给定天气系统的主要天气特征√√2.1.3 分析某一给定天气系统未来24h、48h或72h的中心√√位置、强度、移动方向、大风、浪范围及其变化2.2 海区天气、海况分析2.2.1 分析影响某一给定海区的天气系统及其主要天气√√特征2.2.2 分析影响船舶的天气系统及其主要天气特征√√2.2.3 根据给定的船位结合气象传真图,确定船舶当前受√√何天气系统控制,并处在该天气系统的何部位,主要天气特征如何2.3 航线天气、海况预报根据给定的气象传真图、船位和船舶的航向、航速,作出√未来某一时段内航线上的天气和海况预报。
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知识点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是研究航海和海洋环境的重要学科,它们涉及到航海安全、气象预报、海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航海气象学和海洋学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它们的关系以及各自的研究内容。
一、航海气象学的基本概念航海气象学是研究气象对航行活动的影响以及气象预报在航海中的应用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气象要素(如风、浪、气压等)对航行活动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气象预报来指导航海行动。
航海气象学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准确的气象预报,帮助航海人员做出科学决策,确保航行安全。
航海气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气象要素的观测与分析、气象要素的预报与预警、气象要素对船舶的影响与应对等。
在航海中,风力和风向对船舶的航行速度和航向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风力和风向的准确预报对航海非常重要。
此外,浪高和浪向也是航海中需要关注的气象要素,它们对船舶的稳定性和航行舒适度有着重要影响。
航海气象学还研究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和预测方法,以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海洋学的基本概念海洋学是研究海洋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学科,它主要研究海洋的形成、演化、结构和功能等问题。
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的水体,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区域,对地球的气候、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海洋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海洋的物理特性、海洋的化学成分、海洋的生物多样性等。
海洋的物理特性主要包括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等方面的研究,它们对海流的形成和海洋环境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海洋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海水中的溶解物质、营养盐、氧气等,它们对海洋的生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海洋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包括海洋生物的分类、分布、数量等方面的内容,它们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影响。
三、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的关系航海气象学和海洋学是密切相关的学科,它们共同研究海洋环境对航海活动的影响。
航海气象学主要关注气象要素对航行活动的影响,而海洋学主要关注海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特性。
航海⽓象与海洋学重点讲义⼀、名词解释天⽓:指⼀定区域在较短时间内各种⽓象要素的综合表现。
天⽓表⽰⼤⽓运动的瞬时状态。
⽓候:指某⼀区域天⽓的多年平均特征,其中包括各种⽓象要素的多年平均及极值。
⽓候表⽰长时间的统计平均结果。
露点温度:指空⽓中⽔汽含量不变且⽓压⼀定时,?降低温度使其空⽓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平⽓压梯度⼒:单位距离内⽓压的改变量称⽓压梯度。
在⽔平⽅向上称⽔平⽓压梯度,⽅向垂直于等压线,由⾼压指向低压,即-ΔP/Δn。
其物理意义表⽰了由于空间⽔平⽓压分布不均匀⽽作⽤在单位体积空⽓上的⼒。
⽔平地转偏向⼒:由于地球⾃转,作⽤在运动物体上产⽣使运动物体发⽣偏转的⼒,称地转偏向⼒,⼜称可科利奥⾥⼒(Coriolis force)或科⽒⼒。
地转风;当⽔平⽓压梯度⼒和⽔平地转偏向⼒达到平衡时,空⽓沿等压线(等压⾯)作⽆磨擦的直线运动,称地转风。
梯度风:在⾃由⼤⽓中,当⽔平⽓压梯度⼒、地转偏向⼒和惯性离⼼⼒达到平衡时,空⽓沿等压线作⽔平、⽆摩擦、等速作曲线运动。
在⾃由⼤⽓中,空⽓的⽔平圆周运动称为梯度风(Gradient Wind)。
梯度风可以看成是⽔平⽓压梯度⼒、⽔平地转偏向⼒和惯性离⼼⼒三者平衡时的⽔平运动。
⼤⽓稳定度:某⼀⽓块受到垂直⽅向的扰动后,⼤⽓层结(周围⼤⽓),使其具有返回或远离其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称⼤⽓稳定度,⼜称⼤⽓层结稳定度。
海陆风:在海岸附近,由于海陆间热⼒差异的⽇变化引起的。
⽩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称海风;夜间: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称陆风。
海风?陆风,主要出现在中低纬度,⽓温⽇较差较⼤,多在夏季晴朗天⽓条件下。
辐射雾:由下垫⾯辐射冷却,使低层⽓温降到露点或以下时所形成的雾。
?多见于陆地上,⼜称陆地雾。
平流雾:暖湿空⽓流经冷的下垫⾯,导致⽓温下降,⽔汽凝结所形成的雾。
此雾多形成于冷暖海流交汇处的冷⽔⾯⼀侧。
⽓团在⼴⼤空间⾥存在着⽔平⽅向上物理属性(主要指温度、湿度和稳定度等)相对⽐较均匀的⼤块空⽓,称⽓团。
《航海气象与海洋学》实验指导书目录《航海气象与海洋学》 (1)实验指导书 (1)陈达森编....................................................................................... 错误!未定义书签。
广东海洋大学航海学院...................................................................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00七年五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 (2)实验一海洋水文和气象要素观测 (3)实验一海洋水文和气象要素观测一、实验目的进行海洋水文和气象要素观测是《航海气象与海洋学》课程大纲的要求。
通过实验,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主要水文和气象要素的含义,又使学生掌握这些要素的观测、记录和计算方法,为日后进行船舶海洋水文气象辅助测报工作打好基础。
二、实验内容1、气象项目:海面有效能见度、云、天气现象、风、气压、空气温度和湿度。
2、水文项目:表面海水温度、盐度、海发光、风浪和涌浪。
三、各项目的观测(一)能见度的观测视力正常的人在四周海面1/2以上视野范围内能见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称为海面有效能见度。
能见度以千米(km)为单位,所谓“能见”,在白天指目力能辨认出目标物的形体和轮廓,在夜间指能清楚地看见目标灯的发光点。
“不能见”是指看不清目标物的轮廓,分不清其形体,或者所见目标灯的发光点模糊,灯光散乱。
观测时参照表1,选择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夜间应站在不受灯光影响处)。
白天观测应根据海天交界处的清晰程度判定海面有效能见度。
当海天交界处完全看不清楚时,则按经验判定。
表1 海面有效能见度参照表(二) 云的观测云的观测主要是判定云状,估计云量和目测最低云的云底高度。
航海学气象知识点总结气象是航海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航行中的天气情况对船舶的安全和航行计划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航海学气象知识点对于海员和船长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航海学气象知识点总结中,我们将探讨气象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天气预报、气象图解、气象观测和应对气象变化等方面的知识。
一、气象的基本概念1.气象学的定义和目的: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大气的学科,旨在揭示大气的物理和动力特性,探讨气象现象的规律和变化。
2.大气和气压:大气是地球表面向上的气体层,其主要成分为氮气和氧气。
气压是大气对地球表面的压强,是气象学研究的重要指标之一。
3.气候和天气:气候是指某地区长期的气象特征和规律,而天气是指某一时刻和某一地点的大气状态和气象现象。
4.大气循环和气象要素:大气循环是指地球大气层内不断进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气象要素包括空气温度、湿度、气压、风力、风向、云量等。
二、影响因素1.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球气候区带的分布规律;地球公转使得不同季节地球所受太阳辐射的强度和角度不同。
2.地形和地表特征:地形和地表特征对气流的流向和速度、云雾的分布和形成、地面气温的变化等都有着直接影响。
3.水汽、云和降水:水汽的蒸发和凝结是大气中的重要物理过程,不同程度的蒸发和凝结会导致不同的气象现象。
4.地球辐射平衡:地球辐射平衡包括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之间的平衡,这一平衡会对气温和气象现象产生重要影响。
5.季风和海洋影响:季风和海洋对气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风向和气温的变化上,而且海洋也是气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天气预报1.天气预报的目的和意义:天气预报的目的是提前预知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为人们的出行、生活和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2.天气预报的方法:天气预报的方法主要包括经验预报、数值预报、统计预报和模拟预报等。
3.气象台和气象卫星:气象台是进行天气观测和预报的重要机构,而气象卫星则能够为预报提供丰富的观测数据。
《航海气象与海洋学》笔记气温的日变化1.极值最低气温:日出前后最高气温:海洋:12h30m陆地:14h 冬13h~14h夏14h~15h2.气温日较差:(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纬度升高小纬度降低大季节:夏>冬海拔高度升高小海拔高度降低大天气:晴>阴下垫面:海>陆气温年变化(月平均值,北半球)1.极值陆地最冷月:1月,最热月:7月海洋最冷月:2月,最热月:8月2.气温年较差(月平均最高值—月平均最低值)纬度升高大纬度降低小下垫面:海<陆海拔高度升高小海拔高度降低大海平面平均气温的分布赤道向→两极降低冷极:南半球:南极北半球:夏:极地冬:东西伯利亚、格陵兰岛气温垂直递减率气流的水平方向流动:平流气流的垂直方向流动:对流气压1.温压场对称:(中心轴线垂直)深厚系统:暖高压、冷低压;高度升高,气压系统增强浅薄系统:冷高压、热低压;高度升高,气压系统减弱热带气旋是:暖性低压深厚系统2.温压场不对称:高压中心轴线向暖区倾斜北半球向SW向西倾斜西暖冬冷南半球向NW高压低压中心轴线向冷区倾斜 北半球 向NW 向西倾斜西冷东暖 南半球 向SW冷(西)暖(东)低压等高面:平面 等压面:高低起伏的曲面 地面图:等高面图,海平面气压场--------等压线 高空图:等压面图,特定等压面高低起伏-----等高线 平均高度: 500hPa--------5500m 700hPa--------3000m 850hPa--------1500m等压线高空图:海平面空气的水平运动----风1m/s ≈2kn高度 ↑ 气压 ↓风是矢量 风力 教材27页 方向:风向、来向来向:风向、浪向 去向:流向1.水平气压梯度力 G →① G =1/ρ (-∆р/Δп)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低压② 空气水平运动原动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2.地转偏向力 A →①A →=2Vw ѕіп φ A ⊥V 纬度↑ A ↓北半球偏右;南半球偏左②只改变运动方向,不改变运动速度3.惯性离心力C →曲线运动C →=V 2/r (曲率半径) V ⊥C曲线弯曲,曲率大,曲率半径小;曲线平直,曲率小,曲率半径大。
航海气象与海洋学一、介绍航海气象和海洋学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领域,它们都与海洋和大气环境有关,是研究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学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航海气象和海洋学的重点内容。
二、航海气象(一)风风是航海气象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风的来源、特点和变化对航运安全至关重要。
风的产生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日照引起的不平衡,从而形成了气压差。
气压差越大,风速越快。
船舶的绕航路线往往也是根据风向和风力来选择的。
(二)海流海洋中的水流运动也是航运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是对于长途航行的船只而言。
海流分为强弱不同的洋流和海岸线附近的潮汐流。
洋流主要受气候、海洋形态和地球自转的影响。
为此,航海员需要掌握洋流走向和流量等数据,以便调整船只的航行方向和速度。
(三)气象预报气象预报是航海气象学中的重要技术,通过分析气象数据和预报模型,预测未来气象变化趋势和天气状况。
准确的气象预报可以帮助船舶规避恶劣天气,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
同时,气象预报也可以为渔业、油田勘探和海洋保护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
三、海洋学(一)海洋环境海洋环境是海洋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海洋水文、海洋地质、海洋生物等方面。
其中,海洋水文研究的是海洋的物理特性,如水温、水深、盐度和水流等;海洋地质研究的是海洋的地质特征,如海洋地形和地震活动等;海洋生物研究的则是海洋中的各种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
(二)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资源开发是人类对海洋的利用和探索,包括渔业、油田勘探、海洋运输和海底矿产开采等方面。
利用海洋资源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同时也要注意保护海洋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遵守国际法律。
(三)海洋保护海洋保护是对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以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海洋保护涉及国际海洋法、国际公约、政策法规等多个方面,需要各国开展国际合作和共同努力。
四、航海气象和海洋学是十分重要的学科,对于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和保障航运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科普】航海气象基础知识1. 大气概况环绕地球表面的整个空气层称为大气层(atmosphere),简称大气。
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此外还包含一些悬浮的固体和液体杂质。
我们通常将大气的组成分为三个部分:干洁空气、水汽、气溶胶粒子。
大气垂直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大气的密度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大气质量的绝大部分集中在大气底层,越往高处大气质量越少。
在10km高度以下就集中了全部大气质量的75%,而在35km以下则高达99%。
大气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小,大气上界约为1000km。
(2)大气的垂直分层根据气温和水汽的垂直分布、大气的扰动程度和电离现象等不同特点,沿垂直方向自下而上依次将大气统一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等五个层次。
2. 主要气象要素气温、气压、风、云、雾、能见度等,是表征大气状态的物理量或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
天气(weather)是在一定区域、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的综合表现。
气候(cIimate)是某一区域天气的多年平均特征。
天气表示大气的瞬时状态,而气候则表示一段较长时间统计平均的结果。
1气温气温是用来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的数值表示法称为温标。
气象上经常采用摄氏温标(℃)和绝对温标(K),分别以0℃,100℃和273K,373K表示水的冰点和沸点。
2气压大气是有重量的。
单位截面上大气柱的重量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pressure)。
大气中任意高度上的气压,就是从该点起直至大气上界为止,单位面积铅直气柱的总重量。
气温为0℃,在纬度45°的海平面上,760mmHg水银柱高时的大气压称为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3风大气相对于地球总是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其主要运动方式包括有规则的环流运动和无规则的乱流运动。
环流运动又可以分解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个分量。
空气相对于地面或海面的水平运动称为风(wind)。
风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风速是单位时间内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