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的选择
- 格式:pdf
- 大小:169.96 KB
- 文档页数:2
黑晶头和陶瓷头假体在人工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比较杨立明;万君;刘梦婷;谢欣蓉;刘程俊;曾建伟;程丽佳【摘要】目的探讨黑晶头和陶瓷头假体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临床疗效、生物性能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36髋为黑晶头人工髋关节置换(n=28);B组32髋为陶瓷头人工髋关节置换(n=28).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56.13±1.2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45.00±18.26)mL;B组手术时间(57.02±1.01)min;术中出血量(243.00±20.67)mL(P>0.05).术后随访48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愈合时间4~6个月.A组Harris术前评分(23.12±4.23)分,术后评分(86.33±3.56)分;B组Harris术前评分(23.47±3.98)分,术后评分(88.22±3.42)分(P>0.05).X线片显示两组患者术后48个月人工关节均未引起任何并发症,假体与患者髋骨间连接紧密,假体无松动、磨损现象.结论黑晶头和陶瓷头假体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相当,但黑晶头相比陶瓷头具有价格优势.【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8(047)027【总页数】3页(P3504-3506)【关键词】关节成形术,置换,髋;黑晶头;陶瓷头【作者】杨立明;万君;刘梦婷;谢欣蓉;刘程俊;曾建伟;程丽佳【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610000;成都大学医学院,成都610106;成都大学医学院,成都610106;成都大学医学院,成都610106;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610000;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610000;成都大学医学院,成都6101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4老年性骨关节炎、类风湿性骨关节炎、股骨颈坏死、创伤后关节炎等疾病可导致患者不能下地负重行走,失去了正常活动能力,且会引起高血压、高血糖、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1- 2]。
如何做好一台完美的初次髋关节置换,技巧全在这!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精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败的决定因素每台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之前至少需要回答以下问题:•该患者具备手术适应证并且排除了禁忌症。
(经得起同行评议)•该患者术前身体状况是否已调整到耐受麻醉和手术风险的状态。
•该患者的手术难以程度(常规与非常规),以现在的医院设备、技术团队、器械商准备假体种类和配合能力是否有九成以上的把握完成手术,并保证至少八成以上优良率,如果不能,请不要尝试冒险。
•非常规手术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预后有个预判,如果不能获得患者对术后并发症的信任理解,不要尝试挑战高难度。
如何制定手术方案?1.怎么样才是一个接近完美的初次全髋置换?•合适的外展角、前倾角、联合前倾角(防止脱位和延长假体使用寿命);•正确的旋转中心(将髋臼放入真臼、双下肢基本恢复等长);•合适的偏心距、保持臀中肌张力(良好步态和远期假体生存率);•尽可能多保留骨量情况下获得可靠的初始稳定性(促进骨长入及为下次翻修保留骨量);•在骨性结构改造与软组织松解间取得某种平衡(不能为了恢复长度牺牲过多软组织)。
2.如何设计一个完美的髋关节置换?入路选择,后外?前侧?前外?•术前模板测量,假体安放设计:(可借助模板或CT测量)•髋臼侧:需要多大的臼,是涂层还是金属骨小梁,是否需要加强杯;准备把髋臼放在什么位置?(旋转中心)多大角度?(前倾,外展),有没有足够的骨量(是否需植骨);•股骨侧:是否存在明显畸形,需要准备何种假体,是否需要股骨近端截骨、骨重建?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四步曲髋关节术前计划髋臼侧操作股骨侧操作术后影响学评估1.术前评估:如何从一张普通骨盆片中获取足够信息中心边缘角(CE角):髋臼外上缘到股骨头中心连线与垂线所成之角,正常20°~30°,DDH患者此角变小,反应股骨头旋转中心移位程度,小于20°提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
Sharp角:在骨盆正位片上,双侧泪滴下缘连线与泪滴下缘至髋臼上缘连线的夹角,正常值为33°~38°,此角大于40°提示髋臼发育不良。
全髋关节置换前假体型号的选择方法李建龙;李毅中;林金矿;姚学东;庄华烽【摘要】10.3969/j.issn.2095-4344.2012.48.003% 背景:假体和股骨近段髓腔横断面的匹配非常重要,模板测量法术前预测股骨假体型号准确率低,因此有必要寻找新的方法用于全髋关节置换前预测假体型号.目的:利用 CT 测量股骨峡部最小髓腔内径及股骨颈髓腔内侧径,并通过两种髓腔径大小术前选择股骨假体型号.方法:利用 CT 测量52例61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前股骨颈髓腔内侧径和峡部最小髓腔内径大小,根据两种髓腔的大小进行术前选择股骨假体型号;以常规模板测量法作为对照.分析两种方法术前选择股骨假体型号的可行性、准确性.结果与结论:股骨颈髓腔内侧径和峡部最小髓腔内径大小与股骨假体型号之间都存在很强的相关性(r=0.97-0.99, P <0.05).CT 峡部测量法术前选择股骨假体型号的优秀率为47.5%;比模板测量法有更好准确性,尤其是在≤65岁的年龄段.股骨颈内侧径测量法置换前选择股骨假体型号优秀率为52.5%;比模板测量法有更好准确性,尤其在>45岁的年龄段.CT 峡部测量法对于年龄≤65岁或股骨干髓腔窄小者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股骨颈内侧径测量法则在年龄>45岁或股骨干髓腔宽大者的置换前选择假体型号方面具有更好的准确性.两种方法综合运用有利于选择出匹配度更高的股骨假体.【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2(000)048【总页数】5页(P8943-8947)【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前计划;假体;股骨;CT【作者】李建龙;李毅中;林金矿;姚学东;庄华烽【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学院骨科,福建省泉州市 3620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学院骨科,福建省泉州市 3620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学院骨科,福建省泉州市 3620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学院骨科,福建省泉州市 3620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学院骨科,福建省泉州市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0 引言全髋关节置换的目标是缓解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度,改善功能,重建髋关节正常的生物力学[1-2]。
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的处理及髋臼假体的正确放置方法发表时间:2016-07-21T10:56:58.29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2期作者:张伟[导读] 总之,在行THA时,应正确处理髋臼,合理放置髋臼假体,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张伟大屯营卫生院湖南宁乡县 410600 【摘要】目的:分析和讨论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髋臼的处理及髋臼假体的正确放置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121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X线、Harris评分评估治疗效果,讨论髋臼假体的正确放置方法。
结果:治疗前患者的Harris评分为(42.98±8.97)分,低于治疗后的(85.37±4.7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42例优,32例良,20例中,6例差,优良率为74.00%;X线评价:优良75例,差25例,优良率75.00%。
结论: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髋臼的处理及假体正确放置,有利于保障手术治疗效果,加快康复速度,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髋臼假体;放置方法随着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骨科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在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骨肿瘤等方面具有不错的效果[1]。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目的在于模拟人体髋关节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减轻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由于全髋关节置换术难度系数高,术中应正确处理髋臼、安放髋臼假体,从而达到良好的软组织平衡,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本文收集了100例(髋121)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析髋臼处理和髋臼假体放置的正确方法,情况如下。
1资料、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00例(121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男性54例(髋65),女性46例(髋56),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54.87±1.33)岁;单侧86髋,双侧35髋;其中股骨头坏死49例,原发性关节炎20例,髋臼发育不良31例。
•576 •医学临床研究 2021年4月第38卷第丨期J Clin Res.Apr.2021,Vol 38, N q4•论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曰假体外展角大小对髋关节假体使用寿命的影响殷勇1王胜涛1张波1蔡杰勇1肖波1杨国奇】彭得全1张世勇1王恒2(1.成都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暨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骨科,四川成都611700;2.绵阳市骨科医院髖关 节科,四川绵阳621000)[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 H A)中髋臼假体外展角大小对髋关节假体使用寿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8年9月在本院行单侧T H A治疗的34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外展角55°为戴断值分为A组(外展角>55°)和B组(<55°),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髋关节假体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
【结果】两组患者性别、髋部疾病类型、术前活动能力、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 SA)分级、手术时间、置换部位、手术入路、假体类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年龄、外展角、体重指数(B M I)、髋关节假体使用寿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外展角>55°、年龄>70岁、BM I>28 k g/m2是髋关节假体使用寿命的危险因素。
【结论】髋臼外展角过大是影响T H A术后患者髋关节假体寿命的危险因素,临床可辅助3D打印辅助、导向器定位等方法以提高髋臼假体定位精度,从而延长患者髋关节假体使用寿命。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置换•髋;髋假体/仪器和设备;预期寿命Influence of Acetabular Abduction Angle on Hip Joint Life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Y IN Yong >,WANG Sheng-tao, Z H A N G Bo, et al( Department o f Orthopedics ^The ThirdAffiliated Hospital o 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and Chengd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ChengduSichuan611700)LAbstract [Objectivej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abduction angle of acetabular prosthesis on hip jointlife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 H A).【Methods】A total of 347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TH A in our hospitalfrom January 2010 to Sept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group A (abduction angle ^55°) and group B (abduction angle <55°) with abduction angle of 55 °as cut-offvalu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The confounding factors were removed bymultivariate logistic analysis. The independent correlation between abduction angle and hip joint life span wasobserved.【Resiilts】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type of hip disease, preoperative activityability,ASA grade,operation tim e,replacement site, surgical approach, prosthesis type and 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bduction angle >55〇and <55° respectively ( P〉0.05),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e, abduction angle, body mass index and prosthesis survival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C0.05). Multivariate analysis vshowed that abduction angle ^55° was a risk factor for hip joint survival.The other influencing factors included age ^70years old and body mass index ^28k g/m2. [ConclusionlThcacetabular abduction angle is a risk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life of hip prosthesis in THA patients. Clinical methods such as 3D printing assistance and guide positioning can be assisted to improve the positioning accuracy ofthe acetabular prosthesis, thereby prolonging the patienfs hip prosthesis service life.[Keywords] A rthroplasty,Replacement. Hip; Hip Prosthesis/IS;Life Expectancy[中图分类号]R684.75 [文献标识码]A [doi:l0.3969/j.issn.l671-7171.2021.04.028][文章编号]1671-7171(2021)04-0576,582-04医学临床研究2021年.1月第38卷第.丨期J Clin Kus,Apr.2021, Vol 38, \'〇4• 577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展的加速.髋关节炎、股骨颈 骨折等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加上酗酒及激素的使用可导致的股骨头坏死,给社会造成巨大经济负担。
人工髋关节置换假体的分类与选择假体的选择应基于患者本身的具体情况和假体设计特点,同时兼顾手术医师本人临床经验,必要时可术前准备多种假体。
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生物固定型和骨水泥固定型两大类。
选择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年龄、髋臼状况和股骨近端形态、骨质情况、骨缺损程度、医师操作习惯等各个方面。
1、生物固定型假体初始稳定性由假体的形态、表面处理等与髓腔和髋臼形成物理固定,长期稳定性则依靠骨长入或骨长上后形成生物固定。
生物固定型假体根据表面涂层可以分为微孔型、喷砂型和羟基磷灰石型等。
不同类型的生物型假体,如果手术技术掌握得当,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适合于绝大多数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尤其适用于骨质条件较好的患者。
优点:手术时间短,避免了骨水泥本身可能导致的并发症。
缺点: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尤其是假体的大小型号要选择得当,否则会影响术后效果,另外,发生术中及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可能性较骨水泥型假体稍高。
2、骨水泥固定型假体稳定性由骨水泥固化后与松质骨之间形成微交锁而提供,因此该类型假体可以提供即刻的稳定性,术后患者即可以完全负重活动。
骨水泥型假体尤其是骨水泥型股骨柄可以适用于大部分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重、骨质条件差、合并症多的高龄患者,使用骨水泥人工髋关节利于早期负重活动。
优点:获得即刻的稳定性,患者可以术后完全负重锻炼;术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假体的角度。
缺点:由于需要等待骨水泥固化,因此手术时间较生物型假体更长;骨水泥固化过程中有可能导致一过性血压、心率等变化;一旦假体失败后翻修时取出骨水泥困难;使用骨水泥型假体需要掌握骨水泥技术。
1、陶瓷头-陶瓷内衬陶瓷对陶瓷摩擦界面的最大优势,在于其耐磨性在目前所有摩擦界面中最高,但陶瓷碎裂的风险、异响、脱位率相对较高。
由于陶瓷对陶瓷摩擦界面具有高耐磨性,因此尤其适用于活动要求高、相对年轻的患者使用。
2、陶瓷头-超高分子聚乙烯内衬对于超高分子聚乙烯内衬,强烈建议使用高交联聚乙烯。
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配合一、巡回护士的配合1.安全核查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三方按照手术三方核查表共同逐项核对病人信息,并在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2.安放体位病人睡侧卧位体位板,全麻下由护士、麻醉医生、外科医生共同摆放健侧卧位,头下垫头圈,腋下垫10cm厚软垫,两腿间膝部处垫软枕,健侧下肢摆直,患侧下肢屈膝90°,前后用4根挡板分别固定于胸骨柄、肩胛下角、骶骨及耻骨联合,并用棉垫保护,妥善固定骨盆,避免术中盆骨移动。
纱布覆盖会阴,薄膜封闭会阴,双层托手板放置双手避免牵拉腋神经。
腋下、髂前上棘、健侧外踝等受压部位用棉垫或硅胶垫体位垫保护。
3.皮肤准备安放好体位后用含4%氯己定的消毒液刷洗术区皮肤2次,清洗干净后用75%医用酒精脱脂,准备好聚维酮碘溶液消毒病人皮肤。
4.手术物品清点手术开始前和器械护士严格清点器械物品,保证消毒灭菌合格,并检查器械的完整性。
5.连接仪器设备认真检查高频电刀,负压吸引等仪器设备是否处于工作状态,选择健侧肢体肌肉发达血流丰富且毛发较少的地方张贴负极板,待手术台上准备好后进行安装连接。
6.关注术中出血情况和生命体征的变化为了保证有效止血,减少出血,术中巡回护士应准备好医生术中会用到的止血材料,随时查看高频电刀,负压吸引是否处于工作状态,负极板是否脱落,保证输液管道通畅,以便药物能迅速进入体内。
随时观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
7.术中保温所有的输入液体及血液经加温输液器加温至36.5~37.5℃输入,术中用冲洗液经由电子恒温水温箱加温至38℃用脉冲反复冲洗术区。
随时查看保温毯电源线及导气管是否有脱落。
8.完善相关文书认真填写手术病人交接单、手术安全核查单、手术护理器械清点单等,植入假体的合格证贴在各个记录单相应的位置,术毕持手术护理器械清点单与器械护士逐项进行清点。
9.预防再脱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置换的关节脱位是主要并发症之一,因此术后保持外展中立位很重要。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年1月第20卷第1期生物固定假体植入与骨水泥假体植入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对比王艳波马君赵晓(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骨科焦作454002)摘要: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术中采取生物固定假体植入与骨水泥假体植入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64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
对照组行骨水泥假体植入,观察组行生物固定假体植入,对比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下肢运动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治疗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中下肢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骨水泥假体植入比较,髋关节置换术中采取生物固定假体植入的效果更为显著,可显著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下肢运动功能,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生物固定假体植入;骨水泥假体植入;髋关节功能;下肢运动功能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20.01.062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负重关节之一,同时也是容易受累的关节之一,在人体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
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自身因素与外在因素作用易使髋关节活动及功能受限,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得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人口比例增加[1]。
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术方式,患者术后早期即可下床活动,能在最大程度上恢复患者的活动功能,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但由于髋关节置换术的实施常因患者骨质脆弱以及骨量不足等原因,而加大了后期假体安装与下肢重建的困难,影响患者恢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