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自由度排爆机器人操作臂运动学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88.57 KB
- 文档页数:3
六自由度柔性机械臂的运动学分析毕业设计论文简介本毕业设计论文旨在对六自由度柔性机械臂的运动学进行分析。
柔性机械臂在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研究机械臂的运动学,可以深入了解其运动特性和参数,为进一步的控制和优化提供基础。
研究目标1. 分析六自由度柔性机械臂的关节运动学以及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
2. 研究不同控制参数对机械臂运动学的影响。
3. 探究柔性杆件对机械臂运动学的影响。
4. 比较刚性机械臂和柔性机械臂的运动学性能。
方法1. 建立六自由度柔性机械臂的数学模型。
2. 使用逆运动学方法求解关节角度。
3. 应用运动学方程计算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
4. 进行仿真实验,验证模型和算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研究成果1. 描述六自由度柔性机械臂的关节运动学和末端执行器的运动学。
2. 对机械臂运动特性进行分析和讨论。
3. 提出柔性杆件对机械臂运动学性能的影响。
4. 比较刚性机械臂和柔性机械臂的运动学性能差异。
结论本毕业设计论文对六自由度柔性机械臂的运动学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研究,揭示了机械臂运动特性和柔性杆件对其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对于机械臂的控制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对进一步发展柔性机械臂技术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1] Author 1, Author 2. (Year). Title of Paper 1. Journal Name, Volume(Issue), page range.[2] Author 3, Author 4. (Year). Title of Paper 2. Conference Name, page range.。
六自由度机器人运动学分析殷固密,王建生(五邑大学智能制造学部,广东江门529020)0引言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的提出与发展,机器人在“机器换人”和提高社会生产力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
为了使机器人平稳准确地完成指定任务,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其中,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的基础就是D-H 参数建立和正逆运动学求解及验证。
通过基础分析,可以帮我们了解机器人的工作方法,揭示机构的合理运动方案和控制算法。
结合使用仿真软件的计算可视化,可以更直观地体现机器人的设计效果,及时发现缺点和不足并改正。
以库卡机器人KR16-2,一种末端三关节轴线相交于一点的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为研究对象,通过Craig 和Spong 两种不同的D-H 法则(全称Denavit-Hartenber)对该机器人机型进行运动学建模,推导出机器人正逆运动学模型,并利用MATLA 及Robotics Toolbox 进行运动学分析仿真验证。
1机器人建模KR16-2机器人实物模型的基本结构及尺寸如图1所示。
1.1Craig 的D-H 方法建模Craig 的D-H 方法又称改进D-H 方法(简称MDH ),其建立各个关节参考坐标系为:以关节轴i 和i+1的交点或公垂线与i 轴的交点作为连杆坐标系{i }的原点;以关节轴i 轴的方向为坐标轴z i 的方向;以关节轴i 和i+1的公垂线方向为x i 方向,且指向指向关节轴i+1的方向;y i 根据右手直角坐标系螺旋法则确定,建立D-H 坐标系如图2所示。
根据建立的D-H 坐标系,得出各个关节的D-H 参数,如表1所示。
其中,连杆长度a i 为沿x i 轴从z i 移动到z i+1的距离;连杆扭角αi 为绕x i 轴从z i 旋转到z i +1的角度;连杆偏距d i 为沿z i 轴从x i -1移动到x i 的距离;连杆转角θi 为沿z i 轴从x i -1旋转到x i 的角度。
摘要:针对机器人不同运动学的建模方法,以KUKA机器人KR16-2为模型,分别采用Craig和Spong的D-H方法(全称Denavit-Hartenberg方法),建立D-H坐标系,建立机器人运动学模型,求解正逆运动学方程,并利用MATLAB中的Robotics Toolbox工具箱对机器人正逆运动学进行示教验证。
6自由度机械手的算法介绍6自由度机械手是一种具有6个自由度的机械臂,可以在空间中完成复杂的运动任务。
为了实现机械手的精确控制和运动规划,需要使用一系列算法来实现。
本文将探讨6自由度机械手的算法,包括逆运动学、正运动学、轨迹规划等。
逆运动学逆运动学是指已知机械手末端位置和姿态,计算出各个关节角度的过程。
对于6自由度机械手而言,逆运动学问题是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
以下是逆运动学算法的基本步骤:1.确定机械手的DH参数,包括关节长度、关节偏移、关节旋转角度等。
2.根据机械手的DH参数,构建正运动学方程,即末端位置和关节角度的关系。
3.根据末端位置和姿态,求解正运动学方程,得到关节角度的解。
4.对于多解的情况,选择最优解,例如使关节角度变化最小或满足特定约束条件的解。
正运动学正运动学是指已知机械手各个关节角度,计算出末端位置和姿态的过程。
对于6自由度机械手而言,正运动学问题相对简单,可以通过矩阵变换来实现。
以下是正运动学算法的基本步骤:1.确定机械手的DH参数。
2.根据机械手的DH参数,构建正运动学方程,即关节角度和末端位置的关系。
3.根据关节角度,求解正运动学方程,得到末端位置的解。
轨迹规划轨迹规划是指在给定起始位置和目标位置的情况下,确定机械手的运动路径和速度的过程。
对于6自由度机械手而言,轨迹规划需要考虑运动的平滑性和避免碰撞等因素。
以下是轨迹规划算法的基本步骤:1.确定起始位置和目标位置。
2.根据起始位置和目标位置,计算出机械手的途径点和运动方向。
3.根据途径点和运动方向,生成平滑的运动路径。
4.考虑机械手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生成合适的速度曲线。
5.考虑碰撞检测,避免机械手和其他物体的碰撞。
动力学建模动力学建模是指根据机械手的结构和参数,建立机械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的过程。
对于6自由度机械手而言,动力学建模需要考虑关节间的耦合效应和惯性等因素。
以下是动力学建模的基本步骤:1.确定机械手的质量、惯性等参数。
六自由度机械手实验报告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机自114学号:********学生姓名:郭2014年12月30日六自由度机械手实验报告一、机械手介绍六自由度机器手是由六个关节组成,每个关节上安装一个电动机,通过控制每个电动机旋转,就可以实现机械手臂的空间运动。
本实验做的六自由度的机械手臂是能实现物品的抓取和移位的机械自动控制机构。
该六自由度机械手臂的底座能进行大角度转动,实现机械抓取物体的移位;关节的俯仰和摆动能实现机械手臂不同位置的抓取物体;手部关节部分关节的变换,手腕的末端安装一机械手,机械手具有开闭能力,能实现物体的抓取和放下。
每个关节自由度都是用电动机转动来实现机械手臂的转动、俯仰和摆动等运动。
六自由度机械手臂每个关节处都有一个小型电机控制,分别能实现个关节的转动、俯仰等动作。
各个电机用采用AT89S52单片机片控制,通过单片机输出程能实现六个电机按照规定角度运动,从而带动关节的运动。
二、机械手的结构1、机械部分本实验中六自由度机械手的机械系统包括机身、臂部、手腕、手部。
图1机械手臂的实物图图2机械手臂的结构简图系统共有6个自由度,分别是a.基座的回转、b.连杆一转动、c.连杆二转动、d..手腕转动、e.手腕旋转、f..手部开合。
前面三个关节确定手部的空间位置,后面三个关节确定手部的姿态。
图3 自由度2、控制部分1、人机通信模块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大脑,它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机器人的先进程度和功能强弱。
机械人控制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等多学科的内容,是一项跨多个学科的综合性技术。
本实验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硬件由单片机AT89S52、运动控制模块、驱动模块和通讯模块组成。
其单片机AT89S52模块如下图3.1所示,该模块由一块AT89S52单片机、串行口通信接口、转串口下载线连接接头、电源接口、开关、信号输出口Q等组成。
图4 单片机AT89S52模块图2、舵机驱动模块该舵机驱动模块采用的是parallax公司生产的16路舵机控制模块,其包括16路舵机控制线接口、单片机通信接口、舵机驱动电源接口、开关、复位键、控制芯片等部分组成。
六自由度机器人结构设计、运动学分析及仿真学科:机电一体化姓名:袁杰指导老师:鹿毅答辩日期: 2012.6摘要近二十年来,机器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各种用途的机器人在各个领域广泛获得应用。
我国在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与工业化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研究和设计各种用途的机器人特别是工业机器人、推广机器人的应用是有现实意义的。
典型的工业机器人例如焊接机器人、喷漆机器人、装配机器人等大多是固定在生产线或加工设备旁边作业的,本论文作者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小型的、固定在AGV 上以实现移动的六自由度串联机器人。
首先,作者针对机器人的设计要求提出了多个方案,对其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其中最优的方案进行了结构设计;同时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用D-H 方法建立了坐标变换矩阵,推算了运动方程的正、逆解;用矢量积法推导了速度雅可比矩阵,并计算了包括腕点在内的一些点的位移和速度;然后借助坐标变换矩阵进行工作空间分析,作出了实际工作空间的轴剖面。
这些工作为移动式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动力学分析和运动控制提供了依据。
最后用ADAMS 软件进行了机器人手臂的运动学仿真,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在机械设计中使用虚拟样机技术做了尝试,积累了经验。
第1 章绪论1.1 我国机器人研究现状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进行编程,并在自动控制下执行某种操作或移动作业任务的机械装置。
机器人技术综合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及人工智能等多种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典型代表,是当代科技发展最活跃的领域。
机器人的研究、制造和应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
近十几年来,机器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各种用途的机器人在各个领域广泛获得应用。
我国是从 20 世纪80 年代开始涉足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的。
1986年,我国开展了“七五”机器人攻关计划。
1987 年,我国的“863”计划将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列入其中。
目前,我国从事机器人的应用开发的主要是高校和有关科研院所。
六自由度机械手的坐标建立及运动学分析1.坐标建立:在六自由度机械手的坐标建立中,一般采用DH约定法(Denavit-Hartenberg法)来建立坐标系。
DH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能够简化坐标系的描述,方便运动学分析。
首先,根据机械手的实际结构和运动方式,确定基座系(O-1-X1-Y1-Z1)和工具系(O-6-X6-Y6-Z6)两个坐标系。
其中,基座系固定在机械手的基座上,而工具系固定在机械手臂的末端执行器部分。
然后,根据机械手的连杆关系,逐个确定每个连杆的坐标系。
对于每个连杆的坐标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确定:1)确定连杆旋转轴,选择旋转轴为Z轴。
2)确定连杆的连杆中心线与相邻连杆中心线的夹角,选择夹角为连杆坐标系的转角θ。
3)确定连杆坐标系的原点与相邻连杆坐标系的原点之间的距离,选择距离为连杆坐标系的运动方向z。
4)确定连杆坐标系的x轴,通过右手定则确定。
根据以上步骤,可以逐个确定各个连杆的坐标系,最终建立整个六自由度机械手的坐标系。
2.运动学分析:运动学正解是指通过给定每个关节的转角,计算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
运动学正解的计算可以采用连乘法则,从基座系逐步向前计算每个连杆的变换矩阵,最终得到末端执行器的变换矩阵。
运动学逆解是指通过给定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计算每个关节的转角。
运动学逆解的计算可以通过逆运动学方法实现,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解析法,通过求解多元非线性方程组得到关节转角的解析解。
在进行运动学分析时,还需要考虑机械手的工作空间限制、奇异位置的问题以及碰撞检测等。
因此,在实际运动学分析中,可能需要进行机器人的轨迹规划和路径规划。
总结:六自由度机械手的坐标建立和运动学分析是机械手设计和控制的基础。
通过建立机械手的坐标系,可以方便地描述六自由度机械手的结构和运动方式。
而运动学分析可以通过运动学正解和逆解,实现机械手的位置和姿态的计算。
熟练掌握六自由度机械手的坐标建立和运动学分析,对于机械手的设计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用型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作者:杨煜俊陈洵凛来源:《科技资讯》2017年第03期摘要:针对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分析和轨迹规划过程中的计算烦琐问题,以通用型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在Matlab环境下,利用Robotics Toolbox工具箱对该机器人进行运动学建模,并建立该机器人的D-H模型,对其进行运动学求解和轨迹规划与仿真。
实验表明,Robotics Toolbox工具箱极大地简化了通用型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的正、逆解的求解过程,并且能直观地显示机器人的运动特性、参数和轨迹。
对通用型这类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 Robotics Toolbox 运动学求解轨迹规划仿真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c)-0097-04机器人是当代新科技的代表产物,是高新技术的代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科学与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工业机器人的研究中,由于其价格昂贵,对用实物机器人进行实践学习的普及难度较大,因此机器人的软件仿真实验变得非常重要。
对机器人进行软件仿真实验,可以模拟出机器人的运动情况图像,更加直观地显示了机器人的运动参数与轨迹特征,从而有利于分析很多重要的信息。
在机器人的运动仿真这块,很多学者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例如:文献[1]以一个五自由度护理机器人为例,利用Robotics Toolbox工具箱对其进行运动学建模与求解;文献[2]以一个SCARA机器人为例,利用Robotics Toolbox工具箱来讨论标准D-H参数和改进D-H参数建模方法的区别,并对其轨迹规划仿真;文献[3]以Cincinnati T3-746机器人为例,对其运动学轨迹规划进行了分析与仿真,但以上所建立的机器人模型只能适用于相应的机器人运动学研究。
一种通用的、能通过简单修改便可适用于任何一种通用型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仿真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第6期2021年2月No.6February ,2021六自由度机器人运动学及主要构件的有限元分析摘要:文章以六自由度机器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的作业情况,对机器人进行运动学分析以及主要构件的有限元分析。
运动学分析分为正运动学分析和逆运动学分析,解决的是机器人的手臂转向何方,分析的是手部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
有限元分析主要是机械系统静力学分析。
对主要构件建立模型、模型简化、网格划分,根据危险工况的受力情况,分析了各构件的应力、形变等性能,确保结构设计合理。
对于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传动等方面,运动学和有限元分析能够判断整机设计是否达到设计目标,对结构件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六自由度;机器人;运动学;有限元分析中图分类号:TP242.2文献标志码:A 程锴(南京以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39)作者简介:程锴(1981—),男,江苏南京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电子产品总体结构设计。
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引言在当前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先进的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1]。
特别是机器人在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类似于码垛搬运的六自由度机器人在搬运货物中节省大量劳动力,但安全性与可靠性一直备受考验。
因此,本文主要对六自由度机器人进行运动学和静力学分析[2]。
机器人运动学研究解决的是机器人的手臂转向何方,分析的是手部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
运动学方程是进行机器人位移分析的基本方程,也称为位姿方程。
机器人运动学分为正运动学分析和逆运动学分析。
正运动学是机器人运用各个关节角度、各个构件车长度等已知条件来判断末端执行器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而逆运动学正好相反,它解决的是机器人需要如何运动才能使得末端执行器到达指定位置这一问题。
静力学分析用来分析结构在给定静力载荷作用下的响应。
六自由度机械臂运动规划六自由度机械臂运动规划摘要:本文介绍了六自由度机械臂运动规划的相关理论及实践应用,涵盖了机器人运动规划的基本流程、运动学、轨迹生成、碰撞检测等方面。
通过对机器人的自主学习与优化,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更高效、更精准的生产力量。
关键词:机器人、运动规划、六自由度、运动学、轨迹生成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与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成熟,机器人的运动规划成为了机器人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机器人运动规划的目标是生成机器人能够执行的、符合任务要求的运动轨迹。
本文旨在介绍六自由度机械臂运动规划的相关理论、算法及实践应用。
二、机器人运动规划的基本流程机器人运动规划的基本流程包括:建模、运动学分析、约束建模、轨迹生成、路径规划、碰撞检测和性能评估。
其中,运动学分析是机器人运动规划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确定的是机器人的末端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
三、六自由度机械臂的运动学六自由度机械臂是指机械臂具有六个运动自由度,分别为:x,y,z方向的平移自由度和绕x,y,z轴的旋转自由度。
六自由度机械臂的运动学可以通过矩阵变换来表示,通过矩阵变换能够精确计算机器人末端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
四、轨迹生成在确定机器人的末端位置和方向后,需要产生一条能够满足任务需求的运动路径。
轨迹生成是机器人运动规划中比较困难的一部分,需要考虑整个轨迹的平滑性、速度规划和轨迹的长度等因素。
五、碰撞检测在生成轨迹后,还需要进行碰撞检测,以确保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不会碰触到其它物体或机器人。
碰撞检测需要考虑到机器人的形状和大小、环境中的其它物体、碰撞检测的精度等因素。
六、实践应用机器人运动规划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疗保健、物流等领域。
例如,机器人运动规划可以用于工业装配、零件加工、医疗手术等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手术精度。
七、结论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运动规划将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研究方向。
不断提高机器人运动规划的精度和效率,将能够为工业生产、医疗手术等领域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八、挑战与展望虽然机器人运动规划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六自由度机械手毕业论文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题多自由度机械手机械设计摘要文中设计了一种六自由度机械手。
该机械手主要由底座,腰部,主板,大手臂,小手臂,手腕,夹爪组成,采用步进电机驱动,单片机控制。
手臂的尺寸与人手臂的大小相当。
手臂的运动主要包括:腰部转动,大手臂摆动,小手臂摆动,手腕摆动,手腕转动,夹爪夹取。
此手臂的空间活动半径0.5m,定位精度为5mm.它能够抓取重量较轻的物体,并放到预定位置。
该机械手有过载保护以及断电空间位置的自锁功能.可以用于教学演示,或者在有放射性的环境中完成特定工作。
文中对机械手进行了正运动学分析, 采用齐次坐标变换法得到了机械手末端位置和姿态随关节夹角之间的变换关系,并完成了总体机械结计、步进电机选型、蜗轮蜗杆及带传动比的确定以及部分重要零件的设计。
关键词:机械手六自由度步进电机同步带。
AbstractA kind of manipulator of six degrees of freedom has been designed in this paper. This manipulator is made up of the foundation, the waist, the big arm, the small arm, the wrist, and the claw; the manipulator is driven by stepper motor, and controlled by single chip. The size of the manipulator is equal in the size to the arms of people. Locomotion of the manipulator includes: waist turning, big arm swung, small arm swung, wrist swung, wrist rotating, claw fetching. The radius of action is 0.5m, and the accuracy is 5 mm. It can pick the light-weight object, and put it to the recalculated position. The manipulator has overload protection function, and space position self-lock function. This arm can be used in teaching, or in radioactive environments. In this paper, robot kinematic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using homogeneous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method was the end manipulator joint position and attitude with the chang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gle and stepper motor designing, physical construction designing had been completed.Keywords: manipulator, six degrees of freedom, stepper motor, locking band.目录目录 (4)1 绪论 (6)1.1 国内机械手研状 (6)1.2 机械手的构成 (7)1.3 机械手的发展趋势 (9)1.4 本设计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9)2 机械手的总体方案设计 (10)2.1 机械手基本形式的选择 (10)2.2 机械手的主要部件及运动 (11)2.3 驱动机构的选择 (12)2.4 传动机构的选择 (12)3机械手的数学建模 (12)3.1 机器人数学基础 (12)3.2 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 (13)4 机械手的整体设计计算 (15)4.1 手部设计基本要求 (15)4.2 典型的手部结构 (16)4.3 机械手手指的设计计算 (16)4.3.1 选择手抓的类型和加紧机构 (16)4.3.2手抓加紧力与驱动力的力学分析 (16)4.4 驱动电机的选择 (17)4.4.1 手指张合电机的选择 (17)4.4.2 手腕电机的选择 (19)4.4.3 大手臂摆动电机的选择 (19)4.4.4 小手臂摆动电机的选择 (20)4.4.5 手腕摆动电机的选择 (20)4.4.6 底座转动电机的选择 (21)4.5 涡轮蜗杆、带轮的选择及传动比的确定 (21)4.5.1 底座电机处涡轮蜗杆的传动的确定 (21)4.5.2 大手臂电机处涡轮蜗杆及带传动的确定 (22)4.5.3 小手臂电机处涡轮蜗杆及带传动的确定 (23)4.5.4 手腕摆动电机处涡轮蜗杆及带传动的确定 (24)4.6 小手臂摆动处轴的校核 (25)5 总结与展望 (29)谢辞 (30)[参考文献] (31)附录一科技文献翻译 (32)附录二毕业设计任务书与开题报告 (46)多自由度机械手机械设计1 绪论机械手 (manipulator)是一种能按给定的程序或要求,自动地完成物体(材料、工件、零件或工具等)传送或操作作业的机械装置,它能部分地代替人来进行繁重、危险、重复等手工作业。
六自由度机器人工作原理讲解六自由度(Six Degrees of Freedom,简称6-DOF)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在空间中六个方向上进行运动的机器人。
它由六个关节连接的机械臂组成,每个关节都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旋转运动或者沿着固定的轨道进行直线运动,从而实现机械臂在大范围内的灵活运动。
那么,六自由度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首先,六自由度机器人由底座、臂1、臂2、臂3、臂4、末端执行器等部分组成。
每个部分之间通过关节连接,关节可以旋转或者线性移动,从而实现机械臂的运动。
其中,底座一般固定在地面上,起到支撑整个机器人的作用;末端执行器则负责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比如抓取、组装等。
接下来,六自由度机器人的运动控制通过一套复杂的数学模型来实现。
通常,机器人会配备一套传感器系统,通过检测周围环境以及机器人本身的状态,获得输入信号。
这些传感器可以包括激光传感器、摄像头、编码器等。
在获取到输入信号后,机器人会经过控制算法的处理,得到输出的关节控制信号。
这些信号经过电机和驱动器的作用,驱动机械臂的关节进行相应的运动。
通过对各个关节的协调控制,整个机械臂可以完成复杂的三维空间运动。
而在运动过程中,六自由度机器人会根据需要进行路径规划和碰撞检测来确保安全。
路径规划是指确定机械臂的运动轨迹,通常采用逆运动学算法来实现。
碰撞检测则是通过传感器检测机器人是否会与周围的障碍物发生碰撞,如果发现可能的碰撞,机器人会立即停止运动,避免事故发生。
六自由度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工业生产、医疗、物流等。
它可以完成一些重复性高、精度要求高的工作,比如汽车组装、零件加工等。
同时,六自由度机器人还能够在狭小、危险或不适宜人工操作的环境下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总之,六自由度机器人通过底座、机械臂和末端执行器等部分的组合,通过控制算法和传感器系统的配合,实现机械臂在空间中六个自由度上的运动。
它在工业生产、医疗、物流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人类提供了更加灵活、安全和高效的机器人助力。
毕业论文-六自由度移动机械手臂结构设计引言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械手臂作为一种重要的自动化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物料搬运、装配和焊接等工作场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四自由度机械手臂已经无法满足复杂工作任务的需求。
因此,六自由度移动机械手臂的研究和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重点研究六自由度移动机械手臂的结构设计。
1. 六自由度移动机械手臂简介六自由度移动机械手臂是指具有六个自由度的机械手臂系统。
它可以实现对物体在三维空间内的任意位置和姿态的控制。
六自由度移动机械手臂由底座、臂1、臂2、臂3、臂4和工具组成。
臂1、臂2、臂3、臂4连接处都有一个关节,通过电机和传动装置控制关节的运动。
工具则用于实现对目标物体的操纵。
1.1 底座底座是机械手臂的基础部分,用于支撑机械手臂的其他部件。
底座通常由铁铸造而成,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底座上安装有各个关节的电机和传动装置,通过这些装置控制关节的运动。
1.2 臂1、臂2、臂3、臂4臂1、臂2、臂3、臂4是六自由度移动机械手臂中的主要臂段。
它们通过关节连接在一起,可以相互运动。
每个臂段都由一对平行连接杆和关节组成。
这种结构设计保证了机械手臂具有良好的刚性和可控性。
1.3 工具工具是机械手臂的末端执行器,用于实现对目标物体的操纵。
工具通常包括夹爪、吸盘或焊接枪等装置。
工具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实际工作场景的需求,并与臂4结合起来实现对目标物体的精确控制。
2. 结构设计方法2.1 正逆运动学分析结构设计的第一步是对机械手臂的正逆运动学进行分析。
通过正运动学分析,可以得到机械手臂各关节的位置和姿态信息,为控制算法提供基础。
通过逆运动学分析,可以根据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要求,计算出各个关节的运动参数,从而实现对目标物体的物理操作。
2.2 结构参数设计结构参数设计是结构设计的关键步骤。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机械手臂的运动范围、稳定性、负载能力等因素。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仿真分析等方法,确定机械手臂各关节的型号、长度和材料等参数。
六自由度空间柔性机械臂的动力学分析与控制论文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六自由度空间柔性机械臂的动力学分析与控制姓名:郭秉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指导教师:贾庆轩20090215北京邮电人学硕士学位论文六自由度空间柔性机械臂的动力学分析与控制摘要随着世纪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对太空探索的不断深入,未来空间任务越来越多,如空间站的建造维护、空间设备的维修、科学实验等, 目前尚不能全靠宇航员来完成,由于空间机械臂具有适应太空作业环境的能力,利用空间机械臂完成一些太空作业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已经成为空间技术研究领域内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来源于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空间柔性机器入动力学/控制耦合系统的研究,本论文以此为依托,重点对大型空间柔性机械臂动力学建模理论和控制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本文首先对空间六自由度柔性机械臂的动力学建模方法进行研究。
针对设计的六自由度空间柔性机械臂,采用假设模态法描述臂杆的柔性,运用方法建立了空间柔性机械臂的动力学模型。
分析机械臂关节柔性约束,给出了臂杆的弹性.阻尼边界条件,通过仿真和试验研究,验证柔性机械臂在此约束条件下的动力学特性。
其次,为验证柔性机械臂的固有频率等动力学特性,在有限元环境下,对柔性机械臂进行瞬态响应分析、频率响应分析,并通过实际的模态分析试验,验证其动力学特性。
再次,针对空间柔性机械臂的控制任务,应用奇异摄动理论将柔性机械臂的动力学方程分解为慢变子系统和快变子系统,采用复合控制策略实现精确轨迹跟踪的同时实现有效的振动抑制;在慢变子系统中,设计模糊滑模控制策略提高机械臂刚性运动的鲁棒性,快变子系统中,采用控制抑制柔性机械臂的弹性振动。
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策略不仅可保证高精度的定位控制精度,而且可有效的抑制弹性振动。
为验证建模理论和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建立了一个两自由度的柔性机械臂的地面试验平台,并进行试验研究。
六轴联动机械臂运动学及动力学求解分析V0.9版随着版本的不断更新,旧版本文档中的一些笔误得到了修正,同时文档内容更丰富,仿真程序更完善。
作者朱森光Email zsgsoft@完成时间 2016-02-281引言笔者研究六轴联动机械臂源于当前的机器人产业热,平时比较关注当前热门产业的发展方向。
笔者从事的工作是软件开发,工作内容跟机器人无关,但不妨碍研究机器人运动学及动力学,因为机器人运动学及动力学用到的纯粹是数学和计算机编程知识,学过线性代数和计算机编程技术的人都能研究它。
利用业余时间翻阅了机器人运动学相关资料后撰写此文,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更多的人发表有关机器人技术的原创性技术文章。
本文内容的正确性经过笔者编程仿真验证可以信赖。
2机器建模既然要研究机器人,那么首先要建立一个机械模型,本文将以典型的六轴联动机器臂为例进行介绍,图2-1为笔者使用3D技术建立的一个简单模型。
首先建立一个大地坐标系,一般教科书上都是以大地为XY平面,垂直于大地向上方向为Z轴,本文为了跟教科书上有所区别同时不失一般性,将以水平向右方向为X轴,垂直于大地向上方向为Y轴,背离机器人面向人眼的方向为Z轴,移到电脑屏幕上那就是屏幕水平向右方向为X轴,屏幕竖直向上方向为Y轴,垂直于屏幕向外为Z轴,之所以建立这样不合常规的坐标系是希望能够突破常规的思维定势训练在任意空间建立任意坐标系的能力。
图2-1图2-1中的机械臂,底部灰色立方体示意机械臂底座,定义为关节1,它能绕图中Y轴旋转;青色长方体示意关节2,它能绕图中的Z1轴旋转;蓝色长方体示意关节3,它能绕图中的Z2轴旋转;绿色长方体示意关节4,它能绕图中的X3轴旋转;深灰色长方体示意关节5,它能绕图中的Z4轴旋转;末端浅灰色机构示意关节6即最终要控制的机械手,机器人代替人的工作就是通过这只手完成的,它能绕图中的X5轴旋转。
这儿采用关节这个词可能有点不够精确,先这么意会着理解吧。
六自由度机械臂工作原理引言六自由度机械臂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机器人,它能够实现多种灵活的运动和操作。
本文将介绍六自由度机械臂的工作原理,包括其结构、运动自由度和控制系统。
结构六自由度机械臂由底座、连杆和末端执行器组成。
底座是机械臂的支撑部分,通常固定在工作台上。
连杆是连接底座和末端执行器的部分,可以通过关节连接,使得机械臂能够灵活地运动。
末端执行器是机械臂的工作部分,可以根据需要搭载不同的工具或抓取装置。
运动自由度六自由度机械臂有六个自由度,分别为平动自由度和旋转自由度。
平动自由度通过机械臂中的关节使得机械臂能够在三个平面上进行平移运动。
旋转自由度通过机械臂中的关节使得机械臂能够在三个轴向上进行旋转运动。
通过这些自由度的组合,六自由度机械臂可以实现多种复杂的运动。
控制系统六自由度机械臂的控制系统通常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组成。
传感器用于感知机械臂当前的状态和环境信息,包括位置、速度、力等参数。
控制器负责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息计算出控制指令,并将其发送给执行器。
执行器根据控制指令驱动机械臂进行相应的运动。
控制系统的关键是确定控制指令的计算方法。
常见的方法包括位置控制和力控制。
在位置控制中,控制器根据期望位置和当前位置之间的差距计算控制指令,使机械臂移动到目标位置。
在力控制中,控制器根据期望力和当前力之间的差距计算控制指令,使机械臂施加合适的力。
应用领域六自由度机械臂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线上的自动化操作,特别是需要高精度和高速度的任务。
例如,它可以用于在组装线上进行零件拾取和组装,或用于在仓库中进行货物搬运。
此外,六自由度机械臂还可以应用于危险环境下的操作,如核电站的维护和清理,以及危险化学品的处理。
它可以取代人工操作,降低风险和提高效率。
结论六自由度机械臂是一种非常灵活和多功能的机器人,能够实现多种复杂的运动和操作。
它在工业生产和其他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效益。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探索,六自由度机械臂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中文)六自由度机器人运动分析及优化(英文) Motion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6-DOF robot学院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院年级专业 2013级汽车服务工程(中德) )学生姓名吴子璇正学号 130154494 7指导教师安康安完成日期 2017 年 3 月摘要当今世界,工业化日趋成熟,机器人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最常用到的有四自由度,六自由度机器人.其中,自动化水平较高的汽车制造业和电子装配业经常常常要使用到六自由度机器人。
因此对其实施运动学分析,是进行科学设计的基础,也是降低机器人生产成本,优化机器人运动轨迹的前提。
此外,运动分析过程有效的模拟了机器人运动的真实情况,有助于提供有效可行的优化方案。
本文主要探讨六自由度机器人的运动分析,基于经典运动学以及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概念,首先通过solidworks做出机械臂各部分零件的三维图,然后通过SolidWorks装配出六自由度机器人机械臂的三维模型. 通过该模型,选取其中一个关节和底座,并用SolidWorks进行运动学分析,对六自由度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
最后得到六自由度机器人的其中一个自由度的运动仿真实例。
通过对该运动仿真实例的分析,得出最佳优化方案,优化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降低机器人生产成本.关键词:六自由度机器人;运动分析;运动学;动力学;目录摘要 (I)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绪论 (1)1。
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2机器人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12 六自由度机器人运动学分析 (3)2。
1六自由度机器人的结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