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156.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提纲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的球体。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2.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答:。
3.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答:(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再看到()。
这说明海面是曲面。
(4)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5)()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5.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1.纬线和纬度:纬线:纬线都是(),也称为纬线圈,长度()。
()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方向。
纬度:()是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用“S”作代号。
北纬、南纬各有2.经线和经度经线:也叫()。
经线是(),所有经线长度()。
经线指示()方向。
经度:零度经线也叫()。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以东的180°属于(),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用“W”作代号。
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3.东西半球的划分习惯上以()和()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成东西半球。
西半球(向西走):20°W—160°W,180°—160°E东半球(向东走):20°W—0°,20°E—160°E160°—180°永远属于西半球;0°—20°永远属于东半球。
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知识点七年级下科学的第三章主要讲解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这些知识点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从“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的分类”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是地球上所有有机体的总称,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细胞组成: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元,也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2.新陈代谢:生物可以自行进行代谢作用,摄取营养物质并转化为能量和生物体的物质,同时排出代谢废物。
3.生长和繁殖:生物可以通过有性或无性方式繁殖,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生长和发育。
4.适应环境:生物可以适应其所处的环境,并对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
5.具有遗传信息:生物都有DNA作为遗传物质,这种遗传信息会随着繁殖被传递给下一代。
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指所有生命体都具有的基本属性,这些属性是进行生物学分类的重要基础。
二、生物的分类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繁多,为了方便研究和认识,人们将生物按照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等特征进行分类。
生物分类的目的在于整理和描述生物的各种形态和特征,便于人们对生物的认识和研究。
生物分类依据不同的特征可以分为多种方式,其中最广泛应用的是基于生物的进化关系来进行分类的,这种分类方法被称为“系统发生学”。
根据系统发生学的原则,生物可以分为以下七个分类阶层:1.界:最高一级,包括生物界所有生物。
2.门:界下一级,包括拥有大量共同特征的生物。
3.纲:门下一级,包括同一门的生物,共同具有一些特征。
4.目:纲下一级,包括相似的科。
5.科:目下一级,包括同一目的生物,已经能够得到进化上和形态上的证实。
6.属:科下一级,包括共同特征明显的生物。
7.种:属的下一级,是生物分类的最小单位。
例如,在界Animalia(动物界)下,门Chordata(脊索动物门)包括了我们熟知的禽鸟、鱼类、哺乳动物等,属于Mammalia(哺乳动物纲)的有老虎、狮子、鲸鱼、海豹等,而属于Hominidae (人科)的则只有人类一种,人类是Homo sapiens的学名。
七年级下第三章科学知识点第三章主要讲述的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本章内容涉及到了生命存在的标准,生物如何获取养分,以及生命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点。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吧。
一、生命的存在标准生命的存在标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1. 细胞结构: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2. 能自我繁殖:生物能够通过遗传信息在其后代中复制自己的基因。
3. 能够适应环境:生物在适应和改变环境的过程中能发生进化。
4. 具有代谢活动:生物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从环境中获取养分。
二、生生不息的能量生物为了维持生命,需要不断获取能量。
不同种类的生物通过吸收光、摄取其他生物或者吸取矿物质来获取能量。
能量的转换使生物能够进行吸收、循环和消耗,这个过程被称为代谢。
三、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生命活动由许多基本过程组成,下面列举一些常见过程:1. 供能-贮能:让生物能够存储和使用能量。
2. 摄取和运输养分:生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摄取养分并将其运输至各个细胞。
3. 呼吸和呼出:生物通过呼吸将氧气和能量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其排出体外。
4. 排泄和呕吐:生物会将体内废物通过排泄或呕吐的方式排出体外。
四、生命活动的影响生命活动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养分:生物吸收和消耗养分,对环境中养分的需求程度不同。
2. 能量:生物的代谢和活动将消耗大量的能量,与环境中其他生物共同竞争。
3. 生物之间的关系:生物之间存在着很多关系,包括捕食和被捕食、共生等等。
总结本章所讲述的知识点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和变化。
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生命排列,还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演变和生物世界的丰富潜力。
第三章复习提纲第一节、机械运动1、参照物: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
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3、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较简单) 4、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⑵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39、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计算公式: 变形公式:7、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s ,读作:米每秒。
常用单位:千米/时,符号:km/h ,读作千米每时。
换算: 1米/秒=3.6千米/时, 1千米/时= 米/秒注:①单位换算过程:2m/s=2×3.6km/h=7.2km/h (过程单位同后)⑤常识:人步行速度:1.3米/秒,自行车速度:4米/秒,汽车速度:30米/秒,光速:3×810米/秒第二节、力的存在8、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9、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如吸铁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如相互挨着的课桌)10、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发生形变)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大小是否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但填写时都写运动状态改变);。
1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比如两车追尾,后车撞了前车,两车都损毁1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牛顿,简称牛,符号N 表示。
常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一个苹果重2N 13、力的测量:测力计,常用测力计为弹簧测力计18514、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受拉力越大。
一、物质与能量1.物质的组成与性质a.物质的分类和特征b.分子与原子的概念c.物质的性质:固体、液体、气体2.物质的变化a.物理变化的特点和示例b.化学变化的特点和示例c.化学反应的条件和标志二、能量与其转化1.能量的概念和单位2.能量的形式和转化a.动能和动能的转化b.势能和势能的转化c.热能和热能的转化d.光能和光能的转化e.电能和电能的转化3.能量守恒定律三、物质和能量的运动1.物质和能量的运动方式a.物质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b.能量的传递与转化:热传导、对流、辐射、能量的传递链2.物质和能量的运动受到的影响a.物质的受力情况及其影响b.能量传递中的损失四、机械功与功率1.功的概念和单位2.机械功的计算公式和物理意义a.力的功b.重力的功3.功率的概念和单位4.功率的计算公式和物理意义五、机械简单机械1.摩擦力和滑动摩擦a.摩擦力的产生和特征b.滑动摩擦的影响因素和特征2.斜面和斜面上物体的运动a.斜面上物体的平衡条件和运动规律b.斜面的作用和应用3.杠杆和杠杆的平衡条件a.杠杆的概念和组成部分b.杠杆的平衡条件和作用4.轮轴和轮轴的作用a.轮轴的概念和组成部分b.轮轴的作用和应用以上是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的知识点提纲,主要包括物质与能量、能量与其转化、物质和能量的运动、机械功与功率、机械简单机械等内容。
每个知识点都涵盖了基本概念、重要原理、相关公式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
第三章复习提纲一、机械运动1、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或是静止,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
2、参照物: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3、说明: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4、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注意参照物)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曲线运动5、机械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按运动的路线分) 直线运动(按快慢是否变化分) 变速直线运动:快慢改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①比较相同的时间,运动物体通过的距离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6、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②比较相同的路程,运动的物体所用的时间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综合①②两点可以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最佳方法:比较速度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 ,13.9S ,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乙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7、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复习提纲生物
1. 细胞与细胞器
-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 常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 动物的组织结构和器官
- 呼吸、消化、循环和排泄系统的功能
-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作用
3. 繁殖与遗传
- 生物的繁殖方式
- 遗传基因的传递与表现
- 变异和进化的原因和机制
物质与能量
1.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
-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常见的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例子
2. 物质的性质
-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物质的状态变化和能量转化
3. 空气和水的性质
-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 水的结构和性质
- 空气和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源与科技
1. 能源的种类与利用
- 主要能源的分类和特点
- 能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2.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 科学和技术的定义和区别
- 科学对技术的推动和引领
3. 安全与健康
- 安全用电和用火的常识
- 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和健康问题的预防地球与环境
1. 地球的运动与地理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 基本地理概念和地图阅读技巧
2. 生态环境与保护
-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3. 天气与气象观测
- 天气的形成和变化原因
- 常见的气象观测仪器和气象预报的基本知识。
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复习提纲)一、运动和能的形式1、运动的形式主要有机械运动、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等。
2、能(能量)的形式主要有机械能(包括______和______)、化学能、电能、声能、光能、热能等。
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能;处于高处或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______能。
当物体运动和变化时,_______会发生转变。
二、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是最简单、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其特征是物体的__________随时间发生变化。
2、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_______)作为标准;选取的_______不同,判断的结果就可能不同。
3、机械运动的分类: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分为_____运动和_____运动;直线运动根据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______直线运动和_____直线运动。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①比较相同时间(或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短;②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或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多少。
通常采用第①种方法计算物体运动速度。
5、匀速(变速)直线运动:路程用___字母表示,时间用___字母表示,速度用___字母表示。
公式(平均)速度(v)=__________s两个变形公式:①s=v t、②t=v一个重要的换算关系:1米/秒(m/s)=3.6千米/时(Km/h)练习:(1)根据天气预报,强热带风暴的中心距某地160千米处,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该地移动。
预计多少时间后强热带风暴的中心将在该地登陆?(2)下雷雨时,如果我们看到闪电后2.5秒才听到雷声,则发生雷电的地方距离我们大约有多远?(光传播的时间忽略不计,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米/秒)(3)在一次爆破中,为了爆破安全,爆破员至少远离爆破点200米。
若炸药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8厘米/秒,爆破员跑离的速度是5米/秒,则爆破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跑到安全区?导火线的长度不得短于多少厘米?(4)小明站在一座山崖的前面大喊一声,经过3秒后,他听到了自己喊声的回声。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提纲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提纲第三单元代代相传的生命知识巩固1、动物的生命周期: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
2、生殖使动物的种族不随个体的死亡而灭绝。
3、人的生命周期:精子+卵子——受精卵——胚胎期——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
4、完全变态发育: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类型。
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如:青蛙、蚕、菜粉蝶、蚊等)5、不完全变态发育:一生只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不经历蛹期。
(如:蝗虫、蟋蟀、蝼蛄、臭虫、螳螂、蝽象、豆娘等)6、影响动物寿命的因素:气候、食物、敌害等。
7、生命的起点——精子(约0.05毫米长,有一个尾巴,能够游动)与卵子(直径约0.1毫米,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结合生成的受精卵。
8、男性的生殖系统: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输精管(输送精子的通道)、精囊(分泌黏液,贮存精子和黏液)、前列腺(分泌黏液)。
9、女性的生殖系统: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卵细胞的通道,受精的场所)、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10、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11、妊娠期:从卵细胞受精到胎儿出生之间的一段时间。
人类妊娠期约为280天,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受精卵沿输卵管下行阶段:约4~7天;所需营养来自于卵黄。
(2)胚胎阶段:着床后开始的前8个星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
(3)胎儿阶段:从第九个星期到出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
12、分娩:胎儿从母体产出的过程。
产出的胎儿叫做婴儿。
分娩过程:宫颈扩张、胎儿娩出、胎盘娩出。
13、青春期:儿童逐渐成为成人的过渡时期。
(1)主要特征: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2)生殖器官成熟的标志:男遗精,女月经。
14、第二性征:男女除生殖器官外表现出的性别上的差异。
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1 •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的运动。
也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2. 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除研究对象本身外),科学中一般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可以不加以说明;若选取其他合适的物体做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则要作出说明。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4. 机械运动的分类: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而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快慢是否变宜,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即运动的方向和快慢不发生变化的运动。
4.力的作用效果:⑴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使发生形变。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5•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
6 •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实验室测量力的工具)。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使用注意事项:观察:量程、最小刻度(分度值);检查指针是否指零;测量时拉力应沿着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拉挂钩,且弹簧不能与面板摩擦;读数时,应让视线与面板相垂直;测量的拉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⑵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的区别:竖直向下是一个特殊的方向,是指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而垂直向下是指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垂直的方向,若接触面是斜面,则垂直斜面向下。
【拓展】在失重情况下,弹簧测力计不能测重力,但可以测量拉力,而天平也不能测量物体的质量,因为天平是利用了重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对两盘产生向下的压力,从而来测量质量的。
2. 弹力⑴弹性: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⑵弹力: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反抗形变的力,叫做弹力。
【注意】★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弹力的方向与引起物体发生形变的力的方向相反。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提纲第三单元代代相传的生命知识巩固1、动物的生命周期: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
2、生殖使动物的种族不随个体的死亡而灭绝。
3、人的生命周期:精子+卵子——受精卵——胚胎期——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
4、完全变态发育: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类型。
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如:青蛙、蚕、菜粉蝶、蚊等)5、不完全变态发育:一生只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不经历蛹期。
(如:蝗虫、蟋蟀、蝼蛄、臭虫、螳螂、蝽象、豆娘等)6、影响动物寿命的因素:气候、食物、敌害等。
7、生命的起点——精子(约0.05毫米长,有一个尾巴,能够游动)与卵子(直径约0.1毫米,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结合生成的受精卵。
8、男性的生殖系统: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输精管(输送精子的通道)、精囊(分泌黏液,贮存精子和黏液)、前列腺(分泌黏液)。
9、女性的生殖系统: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卵细胞的通道,受精的场所)、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10、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11、妊娠期:从卵细胞受精到胎儿出生之间的一段时间。
人类妊娠期约为280天,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受精卵沿输卵管下行阶段:约4~7天;所需营养来自于卵黄。
(2)胚胎阶段:着床后开始的前8个星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
(3)胎儿阶段:从第九个星期到出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
12、分娩:胎儿从母体产出的过程。
产出的胎儿叫做婴儿。
分娩过程:宫颈扩张、胎儿娩出、胎盘娩出。
13、青春期:儿童逐渐成为成人的过渡时期。
(1)主要特征: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2)生殖器官成熟的标志:男遗精,女月经。
14、第二性征:男女除生殖器官外表现出的性别上的差异。
七下科学第三章知识梳理第一节动物的生命周期1.人的生长过程: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2.各种动物也都有自己特有的生命运动和延续生命的方式。
3.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有腿的蝌蚪——幼蛙——成蛙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6.动物中最大的类群——昆虫。
它们的发育过程有两种类型: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7.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这种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例:家蚕、菜粉、蚊子、苍蝇、蜜蜂蝶)8.一生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不经过蛹期,这种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发育。
(例:蝗虫、蟋蟀、蝉、臭虫、螳螂)第二节新生命的诞生1.新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
人的受精卵是通过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相互结合而成的。
2.对于所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受精卵是个体发育的起点。
3.精子:精子很小,约0.05毫米长,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精子的形状似蝌蚪,由头部和长长地尾部组成,能够游动。
在弱碱性溶液中活动力强,每毫升精液中约有一亿个精子。
细胞的主要部份——细胞核在头部。
4.卵细胞:卵细胞呈球形,直径约为0.1毫米,用眼睛几乎可以直接看到,这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
卵细胞之所以大,是因为其细胞质内含有丰富的卵黄,卵黄是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5.睾丸是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可维持男性的第二性征。
6.一个健康的成年男性一天可产生上亿个精子。
7.精液的组成:由前列腺和精囊分泌的黏液和睾丸产生的精子组成。
8.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维持女性的第二性征。
健康的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
9.输卵管是精子和卵细胞相遇和受精的场所。
10.子宫是孕育新生命的场所,也是月经形成的场所。
11.男、女生殖系统的最主要性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卵巢,它们在功能上的共同点是:都能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
12.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
科学七下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第1节、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被选择的标准叫参照物。
如果选择的标准不同,则对同一物体的描述的结果是不同的。
所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机械运动的分类:根据_运动的路线_不同,可将物体的运动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直线运动又根据_运动快慢是否变化_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4、速度:①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是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二是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②速度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计算公式为V=S/t,速度常用单位有米/秒和千米/时。
③单位换算:1米/秒= 3.6千米/ 时;54千米/ 时= 15米/秒; 2.5米/秒=9千米/ 时④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某物体速度是10米/秒,它表示物体在1秒钟内通过的路程是10米;练习:1、甲.乙的时间之比是1:2,路程之比是3:2, 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3:12、一列长100米的列车,以36千米/时的速度完全通过一座铁桥.列车全部通过铁桥所需时间为50秒,铁桥的长度是多少? (400米)第2节力的存在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见产生力的条件是有两个物体相互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射箭运动员用力将弓拉弯,这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汽车在发动机牵引力的作用下缓慢开出车站,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力将乒乓球掷向墙壁,结果球被反弹回来,这是因为墙对球有力的作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力的测量:①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字母为N。
②测力的工具为测力计,实验室常用的是弹簧测力计。
使用时首先要使指针指向零刻度线;称量时,不能超过量程。
拉弹簧的力应沿着弹簧轴线的方向,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相平。
③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产生反抗形变的力叫弹力。
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弹簧秤就是利用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长度也越大的原理制造出来的。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知识要点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即极半径)是6357千米,赤道长约4万千米。
2.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上的基本元素:(1)地轴:地球自转的旋转轴,穿过地心;(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
(4)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
(5)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3.经度和纬度:4.东半球包括:0°~160° E和0°~20° W;西半球包括:160° E~180° E和20° W~180° W5.160° E的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20° W的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
6.纬度的划分:7.地图是以各种图式符号,将地球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8.地图的类型: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等。
9.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形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表示方向的三种方法:(1)指向标定向法:用一个指向北的方向标表示北方。
(2)经纬网定向法: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3)一般的表示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地图图幅大小一样,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描述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描述的内容越简略。
比例尺的类型:10.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1.5亿千米。
植物的向光性、光合作用和叶镶嵌等都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11.太阳是一颗气体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光球层,在日全食时可观察到日冕层。
XX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第三单元代代相传的生命知识巩固◇动物的生命周期: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
生殖使动物的种族不随个体的死亡而灭绝。
人的生命周期:精子+卵子——受精卵——胚胎期——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
完全变态发育: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类型。
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不完全变态发育:一生只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不经历蛹期。
影响动物寿命的因素:气候、食物、敌害等。
生命的起点——精子与卵子结合生成的受精卵。
男性的生殖系统: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
女性的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
0、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1、妊娠期:从卵细胞受精到胎儿出生之间的一段时间。
人类妊娠期约为280天,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受精卵沿输卵管下行阶段:约4~7天;所需营养来自于卵黄。
胚胎阶段:着床后开始的前8个星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
胎儿阶段:从第九个星期到出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
分娩:胎儿从母体产出的过程。
产出的胎儿叫做婴儿。
分娩过程:宫颈扩张、胎儿娩出、胎盘娩出。
3、青春期:儿童逐渐成为成人的过渡时期。
主要特征: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生殖器官成熟的标志:男遗精,女月经。
第二性征:男女除生殖器官外表现出的性别上的差异。
①男性:长胡须,喉结突出,嗓音变粗,肩宽骨盆窄,长出腋毛和阴毛。
②女性:乳房隆起,皮下脂肪较多,嗓音变尖,肩窄骨盆宽,长出腋毛和阴毛。
青春期的人体变化,还表现在内脏器官功能的日渐健全,如心脏收缩力增强、肺通气量增大、脑调节功能增强等。
幼儿期:迅速地生长;少年期:减慢生长;青春期:迅速地生长;成年期:体重或身高逐渐停止增长;衰老期:身体衰退。
动物的两种主要生殖方式: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而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第三章复习提纲第一节:动物的生命周期1、人的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2、青蛙一生的生长时期:受精卵—胚胎—蝌蚪—幼蛙—成蛙4、: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类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5、昆虫的发育类型: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如:蚕、蝶、蛾、蚊、蝇等)不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臭虫)6、动物的生长时期: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
7、动物的生命周期:由生长时期构成。
生命周期的时间就是这种动物的寿命。
第二节:新生命的诞生1、精子和卵细胞⑴⑸新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⑵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⑶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而精子有尾巴,能够移动。
精子和卵细胞属于⑷性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2、人的生殖系统⑴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
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⑵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
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的卵细胞,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3、受精与妊娠⑴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⑵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
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和氧气来自母体。
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
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5、分娩和养育⑴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
第三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动物的生命周期
1、人的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
2、青蛙一生的生长时期:受精卵—胚胎—蝌蚪—幼蛙—成蛙
在生活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类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5、昆虫的发育类型: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如:蚕、蝶、蛾、蚊、蝇等
不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臭虫)
6、动物的生长时期: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
7、动物的生命周期:由生长时期构成。
生命周期的时间就是这种动物的寿命。
第二节:新生命的诞生
1、精子和卵细胞
⑴⑸新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⑵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⑶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而精子有尾巴,能够移动。
精子和卵细胞属于
⑷性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2、人的生殖系统
⑴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
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⑵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
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
成熟
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的卵细胞,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3、受精与妊娠
⑴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⑵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
宫壁上,
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
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
4、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和氧气来自母体。
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
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5、分娩和养育
⑴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
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
出三个阶段。
⑵试管婴儿:(P81)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
(本质上是种
有性生殖)
⑶婴儿:产出的胎儿叫婴儿。
新生婴儿主要靠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还含有抗病物质。
第三节:走向成熟
1、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征是性发育、性成熟。
2、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
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P83)。
3、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4、月经是女孩的卵巢发育成熟,能产生卵细胞的标志。
遗精是男孩的睾丸发育成熟,能产生精子的标志。
第四节: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
1、动物的生殖方式:
2、胎生与哺乳对哺乳动物的繁殖的意义:为哺乳动物的幼体提供了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营养,
成活率有很大提高。
3、衰老的最终结果是死亡。
死亡的主要特征是心脏、肺和大脑停止活动。
死亡的主要标志:大脑停止活动。
4、克隆技术是无性生殖。
第五节: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结构 胚芽
胚轴 果皮与种皮 胚 胚根 胚乳 子叶
菜豆种子 子叶
(鲨、蝮蛇)
玉米种子
(双子叶) 胚芽
(单子叶)
种皮
胚轴 胚 胚根
2、植物的胚是新植物提体的幼体,它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3、根据胚中的子叶数目,可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小麦、玉米、水稻、高粱、甘蔗) (菜豆、大豆、棉、黄瓜、花生、橘)
4、根据种子里有无胚乳,可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
(小麦、玉米/水稻、蓖麻、柿) (菜豆、大豆、棉、黄瓜、花生)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5、有胚乳的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胚乳里;在无胚乳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
子叶中。
(淀粉遇碘会变蓝。
)
6、种子萌发时需要充足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7、种子萌发后长成的幼苗能独立生活的主要标志是胚芽发育成茎、叶并转绿。
8、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是胚根发育成根,其次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9、根据芽的着生位置,芽分为顶芽 和 侧芽。
叶原基发育成幼叶,芽轴发育成茎。
顶芽的
生长会使植物的茎增长,侧芽的生长会在植物体上形成侧枝。
10、顶芽发育较快,往往抑制侧芽的发育,摘除顶芽,就会促使侧芽发育,多长侧枝。
11、
(P97)
12、植物经过开花、传粉之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13、植物的一生经过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植株开花、结果等生长期后,将会死亡。
14、植物的种族是在生命周期的循环运动中得以延续的。
第六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1、雄蕊中的花粉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传粉的方式主要有
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其中较普遍的传粉方式是异花传粉。
2、根据传粉的不同途径,花分为虫媒花和风媒花;前者主要靠昆虫传粉,后者主要靠风力
传粉。
3、被子植物受精过程:
花的结构 花冠(由花瓣组成)
花蕊
雄蕊
雌蕊 花药:里面有花粉 花丝 柱头 花柱 子房:里面有胚珠 花托 花萼(由萼片组成) 昆虫/风力 黏液刺激
花粉
柱头 花粉管
4、植物受精后,受精卵发育成胚,珠被发育成种皮,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整个子房发育成
果实。
子房壁 果皮
子房 珠被 种皮 果实
胚珠 种子
受精卵 胚
(子房内的胚珠数决定了果实内的种子数)
5、为使作物的大多数雄蕊都能得到花粉,可以用人工的方法给作物传授花粉,这种方法叫做人工授粉。
6、通过种子来繁殖的方式叫做植物的有性生殖,不是通过种子来繁殖的方式叫做植物的无性生殖。
7、蕨的繁殖:
叶背上的孢子囊群 孢子囊 孢子 原叶体 幼蕨 蕨
8、植物的无性生殖
(1)孢子繁殖:(如:蕨、地钱、葫芦藓、藻类)
(2)营养繁殖:用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繁殖的方式。
包括:分根、压条、扦插和嫁接等。
(注:营养繁殖的优点 (1)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2)繁殖速度较快。
)
9、接穗能否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是否紧密结合。
10、组织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于无菌状态下离体培养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
和原生质体等,并使其增殖,分化来得到新植株的一种技术手段。
11、组织培养特点:1)新个体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2)亲本利用率高;3)适用范围广;
4)繁殖速度快,受季节影响小且诱导变异也比较容易。
(胚珠内的)卵细胞 受精卵 无性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