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
- 格式:ppt
- 大小:383.00 KB
- 文档页数:57
科学七年级下第三章知识要点汇总1.人的生命周期.2. 是个体发育的起点,种子中的是由它发育而来的。
3.青蛙的生命周期。
5.青蛙的变态发育:象青蛙那样,从到的发育过程中,在和上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类型,叫做变态发育。
6.昆虫的变态发育有两种类型:(1)不完全变态发育(蝗虫、螳螂、蜻蜓、蟋蟀、蝼蛄、臭虫):受精卵→幼虫(若虫)→成虫(2)完全变态发育(蚊、蝇、蝶、蜂、蛾、蟑螂):受精卵→幼虫(如孑孓、毛毛虫、蛆、蚕、菜青虫)→蛹→成虫(如蚊子、蝴蝶、苍蝇、蚕蛾、菜粉蝶)7.人体中的生殖细胞是和。
男性的生殖系统由、、、等器官组成,其中是主要的性器官。
能分泌和产生。
10. 女性的生殖系统由、、、、等器官组成,其中是主要的性器官。
能分泌和产生。
11.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早期胚胎发育营养来自,胚胎着床后发育营养主要来自。
12.胚胎通过和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获得氧气和养料)。
13.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点是性发育、性成熟。
是女孩的卵巢发育成熟,能产生的标志;是男孩的睾丸发育成熟,能产生的标志。
14.第一性征是指,第二性征是指,男性的第二性征由分泌的来维持和激发。
女性的第二性征由分泌的来维持和激发。
激素直接进入血液而起作用。
15.男性的第二性征有,;女性的第二性征有。
16.通过和结合形成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是生物界普遍的生殖方式,如昆虫类、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17.有性生殖按照胚胎发育方式可分为①胎生如;②卵生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③卵胎生如鲨、腹蛇。
20..有性生殖按照受精方式分①体外(水中)受精的有鱼类、两栖类。
②体内受精的有昆虫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21.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
生物的无性生殖有①分裂生殖如细菌、变形虫、草履虫、衣藻、小球藻。
②出芽生殖如酵母菌、水螅。
③孢子生殖如蕨类、藻类、苔藓类植物。
④营养生殖:用被子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繁殖。
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知识点七年级下科学的第三章主要讲解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这些知识点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从“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的分类”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是地球上所有有机体的总称,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细胞组成: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元,也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2.新陈代谢:生物可以自行进行代谢作用,摄取营养物质并转化为能量和生物体的物质,同时排出代谢废物。
3.生长和繁殖:生物可以通过有性或无性方式繁殖,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生长和发育。
4.适应环境:生物可以适应其所处的环境,并对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
5.具有遗传信息:生物都有DNA作为遗传物质,这种遗传信息会随着繁殖被传递给下一代。
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指所有生命体都具有的基本属性,这些属性是进行生物学分类的重要基础。
二、生物的分类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繁多,为了方便研究和认识,人们将生物按照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等特征进行分类。
生物分类的目的在于整理和描述生物的各种形态和特征,便于人们对生物的认识和研究。
生物分类依据不同的特征可以分为多种方式,其中最广泛应用的是基于生物的进化关系来进行分类的,这种分类方法被称为“系统发生学”。
根据系统发生学的原则,生物可以分为以下七个分类阶层:1.界:最高一级,包括生物界所有生物。
2.门:界下一级,包括拥有大量共同特征的生物。
3.纲:门下一级,包括同一门的生物,共同具有一些特征。
4.目:纲下一级,包括相似的科。
5.科:目下一级,包括同一目的生物,已经能够得到进化上和形态上的证实。
6.属:科下一级,包括共同特征明显的生物。
7.种:属的下一级,是生物分类的最小单位。
例如,在界Animalia(动物界)下,门Chordata(脊索动物门)包括了我们熟知的禽鸟、鱼类、哺乳动物等,属于Mammalia(哺乳动物纲)的有老虎、狮子、鲸鱼、海豹等,而属于Hominidae (人科)的则只有人类一种,人类是Homo sapiens的学名。
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及能力训练第三章代代相传的生命第一节动物的生命周期1.动物的生命周期。
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这些生长时期组成动物的生命周期。
2.动物的寿命。
动物经历生命周期的时间长度。
3.动物延续种族的方法。
包括人类、青蛙、蝗虫等动物,其延续种族的方法是生殖。
生殖使动物的种族不随个体的死亡而灭绝。
4.人类、青蛙、蝗虫等的生长发育过程。
(1)人类:精子+卵子一受精卵一胚胎期一胎儿期一婴儿期一幼儿期一儿童期一青春期一中年期一老年期。
(2)青蛙:精子+卵子一受精卵一蝌蚪一幼蛙一成蛙。
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在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上有很大变化的发育类型。
(3)蝗虫:精子+卵子一受精卵一若虫一成虫。
(不完全变态发育) .若虫:除形体大小和生殖器官未成熟外,其余与成虫相似的幼虫。
(4)蝴蝶:精子+卵子一受精卵一幼虫一蛹一成虫。
(完全变态发育)第二节新生命的诞生1.生命的起点。
精子与卵子结合生成的受精卵。
2.受精。
精子和卵子的结合。
场所:输卵管。
3.精子和卵子(卵细胞)的来源。
都是由人类的生殖系统产生,其中男性的睾丸产生精子(睾丸也产生雄性激素),女性的卵巢产生卵子(卵巢也产生雌性激素)。
4.排卵。
成熟的卵细胞从卵巢中释放出来,进入一侧的输卵管的过程。
5.妊娠期。
从卵细胞受精到胎儿出生之间的一段时间。
人类妊娠期约为280天,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受精卵沿输卵管下行阶段:约4~7天;所需营养来自于卵黄。
(2)胚胎阶段:着床后开始的前8个星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
(3)胎儿阶段:从第九个星期到出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
6.分娩。
胎儿从母体产出的过程。
分临产阵缩、生产和胞衣(将胎盘和其他囊膜推出子宫)三个阶段。
第三节走向成熟1.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
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共分四个时期:婴儿期:从出生到1岁。
幼儿期:包括幼儿前期(1—3岁)和学前期(3~6或7岁)。
七年级下第三章科学知识点第三章主要讲述的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本章内容涉及到了生命存在的标准,生物如何获取养分,以及生命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点。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吧。
一、生命的存在标准生命的存在标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1. 细胞结构: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2. 能自我繁殖:生物能够通过遗传信息在其后代中复制自己的基因。
3. 能够适应环境:生物在适应和改变环境的过程中能发生进化。
4. 具有代谢活动:生物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从环境中获取养分。
二、生生不息的能量生物为了维持生命,需要不断获取能量。
不同种类的生物通过吸收光、摄取其他生物或者吸取矿物质来获取能量。
能量的转换使生物能够进行吸收、循环和消耗,这个过程被称为代谢。
三、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生命活动由许多基本过程组成,下面列举一些常见过程:1. 供能-贮能:让生物能够存储和使用能量。
2. 摄取和运输养分:生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摄取养分并将其运输至各个细胞。
3. 呼吸和呼出:生物通过呼吸将氧气和能量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其排出体外。
4. 排泄和呕吐:生物会将体内废物通过排泄或呕吐的方式排出体外。
四、生命活动的影响生命活动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养分:生物吸收和消耗养分,对环境中养分的需求程度不同。
2. 能量:生物的代谢和活动将消耗大量的能量,与环境中其他生物共同竞争。
3. 生物之间的关系:生物之间存在着很多关系,包括捕食和被捕食、共生等等。
总结本章所讲述的知识点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和变化。
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生命排列,还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演变和生物世界的丰富潜力。
一、物质与能量1.物质的组成与性质a.物质的分类和特征b.分子与原子的概念c.物质的性质:固体、液体、气体2.物质的变化a.物理变化的特点和示例b.化学变化的特点和示例c.化学反应的条件和标志二、能量与其转化1.能量的概念和单位2.能量的形式和转化a.动能和动能的转化b.势能和势能的转化c.热能和热能的转化d.光能和光能的转化e.电能和电能的转化3.能量守恒定律三、物质和能量的运动1.物质和能量的运动方式a.物质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b.能量的传递与转化:热传导、对流、辐射、能量的传递链2.物质和能量的运动受到的影响a.物质的受力情况及其影响b.能量传递中的损失四、机械功与功率1.功的概念和单位2.机械功的计算公式和物理意义a.力的功b.重力的功3.功率的概念和单位4.功率的计算公式和物理意义五、机械简单机械1.摩擦力和滑动摩擦a.摩擦力的产生和特征b.滑动摩擦的影响因素和特征2.斜面和斜面上物体的运动a.斜面上物体的平衡条件和运动规律b.斜面的作用和应用3.杠杆和杠杆的平衡条件a.杠杆的概念和组成部分b.杠杆的平衡条件和作用4.轮轴和轮轴的作用a.轮轴的概念和组成部分b.轮轴的作用和应用以上是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的知识点提纲,主要包括物质与能量、能量与其转化、物质和能量的运动、机械功与功率、机械简单机械等内容。
每个知识点都涵盖了基本概念、重要原理、相关公式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
七下科学第三章知识点科学是我们近代社会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作为学科,科学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自然科学部分则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它包括化学、物理、生物、地理等诸多方面。
在小学阶段科学的教育通常会将自然科学这一方面进行深入的讲解,那么在七年级的学期中,就有一章节重要知识点,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了解一下。
第三章,名为“物质的分类和分离”,包括了物质的分类、分离和浓度等知识点。
这一章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们学会如何正确的分类、分离物质以及掌握物质的浓度计算方法。
第一部分,物质的分类,主要是要让学生们了解物质的基本分类标准,按照物质是否是纯物质、类型等等分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而且可以通过实例学会如何正确的分类不同的物质。
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实验为辅助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这些物质特性的差异,看到纯物质的巨大作用。
第二部分,物质的分离,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物质分离的基本方法和对实际生活的应用。
举个例子,我们平时在工厂里,就需要将物质进行分离,譬如将石油分离,将铁和钢进行不同的分离和制造,并且学生也可以加深对实际应用的理解,将所学的知识点具体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发现科学的力量。
第三部分,浓度的计算,通常涵盖了体积分数、密度和质量分数等基本概念。
在这里,学生们可以通过综合运用知识来强化自己的理解,例如需要用到物质分离得到的结果和浓度的基本统计方法来更加科学的计算浓度,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计算各种物质的浓度。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自然科学的知识,更加有利于提升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
作为关乎日常生活和产业制造的重要技能,科学知识必须经过正确的学习和掌握才能真正具有实用性,实际推广价值。
这个章节也是考纲必考内容之一,及时及深刻掌握本章内容,不仅是为了拿到更高的成绩,更是为了更好的走进生活和实践,更好的发现和掌握未来的生活与繁荣的机会。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本文档将介绍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1. 物质的存在形式
- 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可以存在于固体、液体和
气体三种形态。
- 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排列紧密,分子运动较小。
- 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隙,分子运动较大。
- 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有较大的间隙,分子运
动很快。
2. 物质的变化
- 物质可以通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来改变其性质。
-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改变外部条件下,如温度、压力等,而
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变化,如固体的溶解、液体的沸腾等。
-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产生新的物质,如燃烧、腐烂等。
3. 物质的纯净度
- 纯净物质是指组成物质的所有粒子都是同一种物质。
-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 纯净度是衡量物质中纯净物质的比例,可通过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来获得更高的纯净度。
4.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 物质的分离是将混合物中不同的物质分开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过滤、蒸馏、浮选等。
- 物质的提纯是通过去除杂质,使物质更加纯净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结晶、沉淀等。
5. 物质的密度
- 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常用符号为ρ,计量单位为千克/立方米。
- 密度可以通过计算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比得到。
- 密度越大,表示单位体积内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小,表示单位体积内的质量越小。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23年春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课本目录第一章:生命活动与生物1. 生物的组成和生命活动(10页)2. 纤维素的结构和生物的多样性(15页)3.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2页)4. 食物链与食物网(10页)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 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14页)2. 元素与化合物(10页)3. 酸、碱和盐(16页)4. 实验室常用仪器(8页)第三章:能源与能量转化1. 能量的种类和转化(14页)2. 燃烧与能量转化(16页)3. 地球上的能源(12页)4. 能量的利用与保护(10页)第四章:力的作用和效果1. 介绍力和重力(15页)2. 合力和平衡力(12页)3. 机械能和运动(14页)4. 力的方向和大小(10页)第五章:声音与光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2页)2. 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光(14页)3. 光的反射和折射(16页)4. 颜色和光的成像(10页)第六章:生物活动和环境1. 垃圾分类与环境保护(12页)2. 饮食结构与身体健康(14页)3. 城市与农村的环境问题(16页)4. 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10页)第七章:地球与太阳系1. 地球的运动和太阳的运动(14页)2. 地球表面的特征(12页)3. 地球的内部结构(14页)4. 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10页)第八章:太阳能、风能、水能1. 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12页)2. 水能和地热能的利用(14页)3. 电的原理和应用(16页)4. 新能源与未来(10页)第九章:空气和空气运动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14页)2. 大气压和液体压强(12页)3. 风的形成和运动(14页)4. 大气污染与环境保护(10页)第十章:飞行的原理和技术1. 飞行的原理和条件(14页)2. 热气球和飞机的运动(12页)3. 直升机和火箭的运动(14页)4. 航空技术和航天技术(10页)第十一章:农作物和区域性农业1. 农作物的生长规律(14页)2. 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12页)3. 区域性农业的特点(14页)4. 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创新(10页)第十二章:生活用水和日常处理1. 水的重要性及其特性(14页)2. 自来水的制造和净化(12页)3. 废水的处理和水资源保护(14页)4. 节约用水和合理用水(10页)第十三章:探索者与新发现1. 著名科学家的探索与贡献(14页)2. 科学探索的原则和方法(12页)3. 科学发现的影响和前景(14页)4.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10页)以上是2023年春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课本的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