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
- 格式:ppt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13
科学巨人-牛顿的生平简介生平简介牛顿(1643—1727)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是十七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
牛顿出生于公元1642年12月25日,那天是基督教的圣诞节,地点在英国的林肯郡伍尔索普镇。
牛顿家境贫寒,父亲是个小农场主,在牛顿出生以前三个月就已经去世,那时他的生身父母结婚才半年多。
牛顿3岁时母亲改嫁给一位牧师,是外祖母把他抚养大。
12岁他的继父又去世,他回到了母亲身边,发现自己多了三个同母异父的弟妹。
牛顿的小学教育,主要是在外祖母家完成的。
牛顿在离家较远的格兰萨姆文科学校读中学,寄读在一位药剂师的家中。
在那里,他获得了极为宝贵的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制做各种玩具,从事多种化学、物理实验的机会。
牛顿的童年没有得到父爱和母爱,这种不幸使小牛顿性格孤僻内向,他没有知心朋友,他的课余时间全都献给了如饥似渴的阅读和兴趣盎然的实验。
但是他的学习成绩不好,一度还是班级里倒数第二。
直到有一次他与一个欺负他的同学打架并且赢的了那场本来实力悬殊的殴斗,他萌发出强烈的上进心,天才的一面开始展现出来,成绩也一跃进入前茅。
牛顿中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被推荐到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他极其勤奋地读书、思考、他研究了大量古代和当代人的著作,特别是有关自然哲学、数学和光学方面的。
不久他的指导年间,英国流行大鼠疫,各大学师生被疏散,牛顿回到家乡。
在这18个月里,牛顿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富于创造力的阶段。
牛顿晚年回忆道:'1665年初,我发现了逼近级数学法和把任意二项式的任意幂化成这样一个级数的规则。
同年5月,我发现格里高利(Gregory,james,1638-1675)和司罗斯(Slues,Rene-Francoisde,1622-1685)的切线方法。
11月,得到了直接流数方法。
次年1月,提出颜色理论。
5月里我开始学会反流数法。
同一年里,我开始想到引力延伸到月球轨道(并且发现计算使小球紧贴着内表面在球形体内转动的力的方法),并且由开普勒定律、行星运动周期倍半正比于它们到期轨道中心距离,我推导出使行星维系于其轨道上的力,必定反比于它们到其环绕中心距离的平方。
牛顿简介一、生平简介牛顿(1643—1727)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是十七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
1643年1月4日(儒略历1642年12月25日)牛顿诞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小镇乌尔斯索普的一个自耕农家庭。
12岁进入离家不远的格兰瑟姆中学。
牛顿于1661年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664年成为奖学金获得者,1665年获学士学位。
1665~1666年伦敦大疫。
剑桥离伦敦不远,为恐波及,学校停课。
牛顿于1665年6月回故乡乌尔斯索普。
1667年牛顿返剑桥大学,10月1日被选为三一学院的仲院侣,次年3月16日被选为正院侣。
当时巴罗对牛顿的才能有充分认识。
1669年10月27日巴罗便让年仅26岁的牛顿接替他担任卢卡斯讲座的教授。
1672年起他被接纳为皇家学会会员,1703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主席牛顿于1696年谋得造币厂监督职位,1699年升任厂长,1701年辞去剑桥大学工作。
1705年受封为爵士。
牛顿晚年患有膀胱结石、风湿等多种疾病,于1727年3月30日深夜在伦敦去世,葬在威斯特教堂,终年84岁。
人们为了纪念牛顿,特地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力的单位,简称“牛”。
二、科学成就牛顿一生对科学事业所做的贡献,遍及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等领域。
1.牛顿在物理学上最主要的成就,是创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从而光成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综合。
2. 对于光学,牛顿致力于光的颜色和光的本性的研究,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3. 牛顿在数学方面,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工作,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式定理,创立了微积分。
4. 在天文学方面,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并且用它初步观察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牛顿在17世纪70年代设计的望远镜。
它一般被称为反射望远镜,效果远优于伽利略所设计的著名的折射望远镜。
三、趣闻轶事1. 关于苹果落地的故事一个偶然的事件往往能引发一位科学家思想的闪光。
这是1666年夏末一个温暧的傍晚,在英格兰林肯郡乌尔斯索普,一个腋下夹着一本书的年轻人走进他母亲家的花园里,坐在一棵树下,开始埋头读他的书。
牛顿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经典力学体系的奠基人。
牛顿1643年1月4日(儒略历1642年12月25日)诞生于英格兰东部小镇乌尔斯索普一个自耕农家庭。
出生前八九个月父死于肺炎。
自小瘦弱,孤僻而倔强。
3岁时母亲改嫁,由外祖母抚养。
11岁时继父去世,母亲又带3个弟妹回家务农。
在不幸的家庭生活中,牛顿小学时成绩较差,“除设计机械外没显出才华”。
牛顿自小热爱自然,喜欢动脑动手。
8岁时积攒零钱买了锤、锯来做手工,他特别喜欢刻制日晷,利用圆盘上小棍的投影显示时刻。
传说他家里墙角、窗台上到处都有他刻划的日晷,他还做了一个日晷放在村中央,被人称为“牛顿钟”,一直用到牛顿死后好几年。
他还做过带踏板的自行车;用小木桶做过滴漏水钟;放过自做的带小灯笼的风筝(人们以为是彗星出现);用小老鼠当动力做了一架磨坊的模型,等等。
他观察自然最生动的例子是15岁时做的第一次实验:为了计算风力和风速,他选择狂风时做顺风跳跃和逆风跳跃,再量出两次跳跃的距离差。
牛顿在格兰瑟姆中学读书时,曾寄住在格兰瑟姆镇克拉克药店,这里更培养了他的科学实验习惯,因为当时的药店就是一所化学实验室。
牛顿在自己的笔记中,将自然现象分类整理,包括颜色调配、时钟、天文、几何问题等等。
这些灵活的学习方法,都为他后来的创造打下了良好基础。
牛顿曾因家贫停学务农,在这段时间里,他利用一切时间自学。
放羊、购物、农闲时,他都手不释卷,甚至羊吃了别人庄稼,他也不知道。
他舅父是一个神父,有一次发现牛顿看的是数学,便支持他继续上学。
1661年6月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作为领取补助金的“减费生”,他必须担负侍候某些富家子弟的任务。
三一学院的巴罗(Isaac Barrow,1630~1677)教授是当时改革教育方式主持自然科学新讲座(卢卡斯讲座)的第一任教授,被称为“欧洲最优秀的学者”,对牛顿特别垂青,引导他读了许多前人的优秀著作。
1牛顿的定义牛顿(Newton),简称牛,符号为N。
是一种衡量力的大小的国际单位,以科学家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的名字而命名。
在国际单位制(SI)中,力的计量单位为牛顿。
牛顿的定义是:加在质量为1kg的物体上,使之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为1N。
其量纲为[F]=M・L・T-2,即:1N=1kg×1m/s2。
力单位的十进倍数单位和分数单位,可用SI词头加SI单位构成。
例如,千牛(kN)、兆牛(MN)、毫牛(mN)、微牛(μN)等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是一种衡量力的大小的国际单位。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知1N=1kg·m/s²能使一千克质量的物体获得1m/s²的加速度所需的力的大小定义为1牛顿。
物理学中,用G=mg求重力,其中G为重力,m为质量,g为常数,约为9.8N/kg。
[2]注:g也是重力加速度,也是常数,约9.8m/s²g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而变化[2]9.8N/kg=9.8m/s²推导:9.8N/kg=9.8(kg·m/s²)/kg=9.8m/s²力是一个矢量,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来确定[3] 。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能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使物体形状发生变化。
也就是说,凡能使物体动量发生变化而获得加速度或者使物体发生变形的作用都称为力。
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效应叫力的动力效应,使物体产生变形的效应叫力的静力效应在物理中牛顿(Newton,符号为N)是力的公制单位。
它是以创立经典力学的艾萨克·牛顿(Sir Isaac Newton)命名。
牛顿是一个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它是由kg·m/s²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导出。
牛顿简介※牛顿始终是英国最重要的科学圣地的最高领导※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是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
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牛顿出生在英国离伦敦不远的一个农民家中。
幼年的牛顿学习成绩并不出众,但很爱好动手制作机械玩具,他制作了风车模型、时钟、风筝,等等。
他还设计了极其精巧的日圭仪,用它来给村里的人们指示时间。
1661年5月牛顿以“减资生”身份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数学。
1667年进三一学院当研究生,次年获硕士学位。
1672年11月牛顿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成为英国当时最有名望的学者。
1696年他受聘担任造币厂监督。
1703年起牛顿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直到去世,他始终是英国最重要的科学圣地的最高领导。
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牛顿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这部书总结了牛顿一生中许多重要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其中包括物体运动的定律。
牛顿在其晚年特别崇拜“上帝”,是一个机械唯物主义者,因此而对一些理论做了错误地解释。
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
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
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
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
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
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牛顿(科学家)—搜狗百科少年牛顿1643年1月4日,在英格兰林肯郡小镇沃尔索浦的一个自耕农家庭里,牛顿诞生了。
牛顿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三磅重,接生婆和他的亲人都担心他能否活下来。
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会成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科学巨人,并且竟活到了84岁的高龄。
牛顿出生前三个月父亲便去世了。
在他两岁时,母亲改嫁给一个牧师,把牛顿留在外祖母身边抚养。
11岁时,母亲的后夫去世,母亲带着和后爸所生的一子二女回到牛顿身边。
牛顿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强,这种习性可能来自他的家庭处境。
大约从五岁开始,牛顿被送到公立学校读书。
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资质平常、成绩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
传说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己制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
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的跑动,于是轮子不停的转动;又一次他放风筝时,在绳子上悬挂着小灯,夜间村人看去惊疑是彗星出现;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
每天早晨,小水钟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催他起床。
他还喜欢绘画、雕刻,尤其喜欢刻日晷,家里墙角、窗台上到处安放着他刻画的日晷,用以验看日影的移动。
牛顿12岁时进了离家不远的格兰瑟姆中学。
牛顿的母亲原希望他成为一个农民,但牛顿本人却无意于此,而酷爱读书。
随着年岁的增大,牛顿越发爱好读书,喜欢沉思,做科学小实验。
他在格兰瑟姆中学读书时,曾经寄宿在一位药剂师家里,使他受到了化学试验的熏陶。
牛顿牛顿在中学时代学习成绩并不出众,只是爱好读书,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例如颜色、日影四季的移动,尤其是几何学、哥白尼的日心说等等。
他还分门别类的记读书笔记,又喜欢别出心裁的作些小工具、小技巧、小发明、小试验。
当时英国社会渗透基督教新思想,牛顿家里有两位都以神父为职业的亲戚,这可能影响牛顿晚年的宗教生活。
数学家牛顿简介牛顿(Isacc Newton,1642—1727)是英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
1642年12月25日出生于英国北部林肯郡的偏僻农村——伍尔索朴的一个农民家里,出生前2个月,牛顿的父亲就去世了。
他的父亲名叫伊萨克,可他的母亲仍把儿子的名字叫做伊萨克,牛顿出生时才3磅,接生婆甚至没料到他能活下来,更没有料到他竟活到85岁高龄,而且是世界上出类拔萃的科学家。
牛顿两岁时,母亲改嫁给一个名叫巴顿的牧师,从此牛顿就由外祖母抚养。
到了学龄期,牛顿被送到公立学校读书,12岁时进中学,寄宿在一家药铺里。
在学校里,他读书成绩开始并不突出。
他沉思默想,喜欢动手制作小玩具。
例如读小学时,就制成了令人惊讶的精巧的小水车,在读中学时,自制了一个小水钟。
黎明,水会自动滴到他脸上,催他起床。
后来,巴顿病故,母亲领了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回到了家。
母亲希望牛顿放牧耕种,14岁的牛顿就辍学在家。
牛顿充满理想,虽停学在家,还是一心想着各种学习问题。
他在自家石墙上雕刻了一个太阳钟,争分夺秒地学习,母亲要他放牧,他牵马上山,边走边想着天上的太阳,待走到山顶想骑马,可是马跑得不见了,自己手里只剩下一条缰绳。
叫他放羊,他独自在树下看书,以致羊群走散,糟塌了庄稼。
舅父叫佣人陪他一道上市场熟悉熟悉做交易的生意经,可是牛顿却恳求佣人一个人上街,自己躲在树丛后看书。
有一次,他在暴风雨中测风速,浑身湿透。
母亲简直惊呆了,怕他发疯,只好让他回到中学读书。
牛顿如痴似疯地学习,一生闹了许多笑话。
一次,他边读书边煮鸡蛋,待他揭开锅子想吃蛋时,锅子里竟是一块怀表,还有一次,他请一位朋友吃饭,菜已摆在桌上,可是牛顿突然想到一个问题独自进了内室,很久还不出来。
朋友等得不耐烦了,就自己动手把那份鸡吃了,骨头留在盘里,不告而别。
隔一会儿,牛顿走了出来,看到盘子里的骨头,自言自语地说:“我还以为自己没有吃饭呢!原来已经吃过了。
”传说牛顿在其重要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后的一天,强迫自己到剑桥大学附近的一个幽静的旅馆里去休息一下,但他怎么也静不下来。
牛顿生平及简介
牛顿,出生于1643年,当时的明朝还没有灭亡。
1643年1月4日,在英格兰林肯郡小镇沃尔索浦的一个自耕农民家庭里,诞生了一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三磅多重,差点流产。
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家伙会成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科学巨人,并且竟活到了84岁的高龄。
牛顿出生前三个月父亲便去世了。
在他两岁时,母亲改嫁给一个牧师,把牛顿留在外祖母身边抚养。
11岁时,母亲的后夫去世,母亲带着和后爸所生的一子二女回到牛顿身边。
牛顿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强,这种习性养成可能来自他童年悲惨的家庭处境,而且也造就了牛顿极强的自律能力和过目不忘的学习能力。
当其他地区的人,还在杀伐黑暗争斗这些循环往复中人人自危、刀耕火种、部落混战,人们不知道明天的死活,现代生产力没有丝毫进步的时候,牛老30岁前已经完成了自己在科学上的所有成就。
境界超越了这个时代,越想越恐怖,天不生牛顿,万古如长夜。
牛顿几乎以一己之力奠定天文学、光学、运动学、力学、声学和热力学等学科的主干基础,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反射望远镜,发现光的色散原理,越了解越是觉得这个人真的太伟大了。
然而物理学之外,在数学领域他还发明了微积分、二项式定理、无穷级数、函数零点定理、恒等式、幂级数、迭代法、牛顿法、数值分析、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等多种数学核心成就,除此之外,在经济学上,牛顿提出金本位制度。
最牛的是,牛顿30岁后就基本重点研究宗教学、人类学和上帝了。
牛顿生平简介牛顿(Newton Isaac,1642—1727)是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牛顿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而且还是一个遗腹子,小时智力一般,对读书无兴趣。
后来他发奋读书,以特别优异的成绩考入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22岁(1664年)获得学士学位。
1665年,伦敦地区流行鼠疫,剑桥大学暂时关闭。
牛顿回到出生地,在乡村幽居的两年中(1665—1666),终日思考各种问题,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他平生三大发明:微积分,万有引力定律,光谱分析都萌发于此地,时年23岁。
1667年,牛顿回到剑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669年获得“路卡斯教授”的职位(时年27岁)。
牛顿对数学的贡献最突出的有三项:流数术(微积分)、二项式定理与广义算术(代数学)。
单就数学方面的贡献,他就与古希腊的数学之神阿基米德、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齐名,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三位数学家。
牛顿生平对科学有四大贡献:创建微积分,为近代数学奠定基础;奇迹般地做了光谱分析,打开了通向近代光学的大门;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孕育了近代天文学;总结了力学三大定律,创立了牛顿经典力学。
由于牛顿对科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人们的高度崇敬。
莱布尼兹说:“在从世界开始到牛顿生活的年代的全部数学中,牛顿的工作超过一半。
”汤姆森(Thomson)说:“牛顿的发现对英国及人类的贡献超过所有英国国王。
”牛顿被后人誉为“一个为人类增添光辉的人”。
牛顿墓碑上的碑铭最后一句是“他是人类真正的骄傲”。
牛顿终生未娶,全身心献身于科学事业。
牛顿知识雄厚,思路宽阔,勤于思考。
他曾说:“我的成功归功于精心的思索”。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我并没有什么方法,只不过对于一件事情,总是花很长时间热心地去考虑罢了”。
“只有不断地思考才能到达发现的彼岸”。
牛顿一生功绩卓著,成绩斐然,但他自己却很谦虚,临终时留下这样一段遗言:“我不知道,世人会怎样看我,不过,我自己觉得,我只像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一会儿拣起一块比较光滑的卵石,一会儿找到个美丽的贝壳;而在我面前,真理的大海还完全没有发现。
牛顿的简历牛顿的简历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牛顿(Isaac Newton)可以说是英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他出生于1643年1月4日,死于1727年3月31日,享年84岁,其整个的学术生涯都在英国,他的学术成就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里介绍一下他的履历:1661年,牛顿就读于剑桥大学,当时他仅18岁,但却是剑桥大学最聪明的学生之一。
他在学习期间发现了自己对数学和物理的独特兴趣,他开始深入研究算术、代数、几何和物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1665年,牛顿攻读了梵文和希腊语,并在1667年获得学士学位。
他还在同一年写了《几何原本》,提出了“连续性”、“可加性”和“可乘性”等概念,并将它们运用到了几何中,形成了今天的几何学。
1669年,牛顿被任命为剑桥大学教授,同年他遇到了以色列·爱迪生,并与他一起研究光学。
在1671年,他发表了《论光的色彩》,提出了“光有红绿蓝三原色”的理论,这一理论被称为“牛顿光谱”。
1685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三定律,这一定律奠定了力学的基础,被誉为物理学上的重要突破,它也使牛顿成为物理学界的第一人,并得以后来被誉为“万有引力之父”。
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算术原理》,其中他提出了牛顿-莱布尼兹方程,这一方程被誉为“物理学神童”,是物理学上最重要的方程之一。
1696年,牛顿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的第一任总秘书,他在英国皇家学会发表了自己的许多论文,并在1703年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第二版。
1705年,牛顿成为剑桥大学的校长,同年他被授予英国陛下的科学勋章,成为英国科学界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1714年,牛顿被任命为英国国家科学院的首任主席,他在任期间为英国科学界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帮助改善了国家科学院的教育体系,并发掘新的科学家。
1719年,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三版中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在1720年出版了《论太阳系的形成》,这一书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他也成为了英国最有名的天文学家。
牛顿简介: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经典力学体系的奠基人。
牛顿1643年1月4日(儒略历1642年12月25日)诞生于英格兰东部小镇乌尔斯索普一个自耕农家庭。
出生前八九个月父死于肺炎。
自小瘦弱,孤僻而倔强。
3岁时母亲改嫁,由外祖母抚养。
11岁时继父去世,母亲又带3个弟妹回家务农。
在不幸的家庭生活中,牛顿小学时成绩较差,“除设计机械外没显出才华”。
牛顿的成就:1、力学贡献:以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为基础建立牛顿力学,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2、天文学贡献:建立行星定律理论的基础。
3、光学贡献:致力於三菱镜色散之研究并发明反射式望远镜。
4、数学贡献:发现数学的二项式定理及微积分法等。
5、热学贡献:近代原子理论的起源。
6、哲学贡献:牛顿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不可避免地有着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和不彻底性,这是科学处于幼年时代的最高成就。
关于苹果落地的故事:牛顿在他家的花园里的苹果树下看到苹果落地,首先想到苹果为什么不飞上天而落到地呢?如果苹果树长得非常高,苹果是否也会下落?他认为苹果都会落回地面,与高度无关.他接着想到,苹果如果长在月亮那么高处,也会落回地面,但是,月亮为什么不落回地面呢?月亮不是很像一个大苹果吗?他又想到在山顶上把一个炮弹发射出去,炮弹将以曲线轨道落到地面,发射速度越大,炮弹落得越远,如果发射速度足够大,炮弹就会绕地球旋转,永远不落回地面.接着,他想到,以足够大的速度绕地球旋转的炮弹多么像月亮,可是又为什么不飞离地球呢?一定是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的力.正是这种作用力,使炮弹、月亮围绕地球旋转;地球、水星、金星等围绕太阳旋转,这样就基本形成了万有引力思想.最后他发挥自己的数学才能,终于完成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述.牛顿的名言:1、胜利者往往是从坚持最后五分钟的时间中得来成功。
2、你若想获得知识,你该下苦功;你若想获得食物,你该下苦功;你若想得到快乐,你也该下苦功,因为辛苦是获得一切的定律。
牛顿的定义
牛顿的定义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定义之一,英国科学家牛顿于17世纪末提出,它是
牛顿力学的基础。
一言以蔽之,牛顿的定义是:“质点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其运动轨迹等
于直线的速度不变。
”
牛顿定律的本质是:自由落体任意一点,物体会具有定向运动的力量。
物体按常理会
受外來力抑制,但即使沒有外來力作用,其运动也持续不断。
总而言之就是即使沒有外來
力作用仍然会藉由力量运动,这就是牛顿定律的核心。
牛顿定律和传统经典力学说中,物体不动是由于它受外力作用而静止,都是客观事实,只是就该客观事实的运动机制和推动力来说,有差异。
传统经典力学说就是受“动力”
的作用而运动,是“动力”作用的推动力;而牛顿定律却说自有动力,是自身力量推动运
动的。
牛顿定律还衍生出了一些列公式,比如动量公式、力矩公式、算术平均加速度公式、
牛顿-莱布尼兹定律等等。
这些公式被应用到物理学、化学、力学等各个领域中,在现代
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牛顿定律是物理学中最有影响力的定义,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使现在的科学发展能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按照牛顿定律可以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为科技领域发展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