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4
牛顿简介一、生平简介牛顿(1643—1727)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是十七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
1643年1月4日(儒略历1642年12月25日)牛顿诞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小镇乌尔斯索普的一个自耕农家庭。
12岁进入离家不远的格兰瑟姆中学。
牛顿于1661年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664年成为奖学金获得者,1665年获学士学位。
1665~1666年伦敦大疫。
剑桥离伦敦不远,为恐波及,学校停课。
牛顿于1665年6月回故乡乌尔斯索普。
1667年牛顿返剑桥大学,10月1日被选为三一学院的仲院侣,次年3月16日被选为正院侣。
当时巴罗对牛顿的才能有充分认识。
1669年10月27日巴罗便让年仅26岁的牛顿接替他担任卢卡斯讲座的教授。
1672年起他被接纳为皇家学会会员,1703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主席牛顿于1696年谋得造币厂监督职位,1699年升任厂长,1701年辞去剑桥大学工作。
1705年受封为爵士。
牛顿晚年患有膀胱结石、风湿等多种疾病,于1727年3月30日深夜在伦敦去世,葬在威斯特教堂,终年84岁。
人们为了纪念牛顿,特地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力的单位,简称“牛”。
二、科学成就牛顿一生对科学事业所做的贡献,遍及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等领域。
1.牛顿在物理学上最主要的成就,是创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从而光成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综合。
2. 对于光学,牛顿致力于光的颜色和光的本性的研究,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3. 牛顿在数学方面,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工作,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式定理,创立了微积分。
4. 在天文学方面,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并且用它初步观察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牛顿在17世纪70年代设计的望远镜。
它一般被称为反射望远镜,效果远优于伽利略所设计的著名的折射望远镜。
三、趣闻轶事1. 关于苹果落地的故事一个偶然的事件往往能引发一位科学家思想的闪光。
这是1666年夏末一个温暧的傍晚,在英格兰林肯郡乌尔斯索普,一个腋下夹着一本书的年轻人走进他母亲家的花园里,坐在一棵树下,开始埋头读他的书。
牛顿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经典力学体系的奠基人。
牛顿1643年1月4日(儒略历1642年12月25日)诞生于英格兰东部小镇乌尔斯索普一个自耕农家庭。
出生前八九个月父死于肺炎。
自小瘦弱,孤僻而倔强。
3岁时母亲改嫁,由外祖母抚养。
11岁时继父去世,母亲又带3个弟妹回家务农。
在不幸的家庭生活中,牛顿小学时成绩较差,“除设计机械外没显出才华”。
牛顿自小热爱自然,喜欢动脑动手。
8岁时积攒零钱买了锤、锯来做手工,他特别喜欢刻制日晷,利用圆盘上小棍的投影显示时刻。
传说他家里墙角、窗台上到处都有他刻划的日晷,他还做了一个日晷放在村中央,被人称为“牛顿钟”,一直用到牛顿死后好几年。
他还做过带踏板的自行车;用小木桶做过滴漏水钟;放过自做的带小灯笼的风筝(人们以为是彗星出现);用小老鼠当动力做了一架磨坊的模型,等等。
他观察自然最生动的例子是15岁时做的第一次实验:为了计算风力和风速,他选择狂风时做顺风跳跃和逆风跳跃,再量出两次跳跃的距离差。
牛顿在格兰瑟姆中学读书时,曾寄住在格兰瑟姆镇克拉克药店,这里更培养了他的科学实验习惯,因为当时的药店就是一所化学实验室。
牛顿在自己的笔记中,将自然现象分类整理,包括颜色调配、时钟、天文、几何问题等等。
这些灵活的学习方法,都为他后来的创造打下了良好基础。
牛顿曾因家贫停学务农,在这段时间里,他利用一切时间自学。
放羊、购物、农闲时,他都手不释卷,甚至羊吃了别人庄稼,他也不知道。
他舅父是一个神父,有一次发现牛顿看的是数学,便支持他继续上学。
1661年6月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作为领取补助金的“减费生”,他必须担负侍候某些富家子弟的任务。
三一学院的巴罗(Isaac Barrow,1630~1677)教授是当时改革教育方式主持自然科学新讲座(卢卡斯讲座)的第一任教授,被称为“欧洲最优秀的学者”,对牛顿特别垂青,引导他读了许多前人的优秀著作。
牛顿名人故事
牛顿,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挑战,但最终凭借着执着和智慧,成为了科学史上的传奇人物。
牛顿的名人故事不仅是他个人的传记,更是一部科学发展史和人类精神力量的写照。
牛顿出生在英国的一个农家,他的父亲去世时,他还只是个婴儿。
母亲再婚后,牛顿被送到乡村寄宿学校读书。
在那里,他展现出了非凡的数学天赋,成为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学习楷模。
后来,牛顿考入剑桥大学,开始了他的科学探索之路。
在大学期间,牛顿对数学和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钻研数学和力学,提出
了著名的“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这些成就为他赢得了众多学者和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然而,牛顿并不满足于此,他开始着手研究光学,并最终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提出了光的波动理论,这一发现被誉为科学史上的重大突破之一。
除了在科学研究上的成就,牛顿还在政治和经济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曾担
任英国皇家铸币局长,通过改革货币制度,稳定了英国的经济,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同时,他还在政治上表现出了坚定的原则和勇气,不畏强权,坚持自己的信念,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伟大领袖。
牛顿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故事,他的成就和贡献不仅影响了他所处的时代,也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名人故事不仅是一部传记,更是一部科学史和人类精神力量的写照。
牛顿用他的一生诠释了“执着”和“智慧”的真正含义,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探索未知,创造奇迹。
牛顿在数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1. 发展了微积分:牛顿首次系统地研究了这一数学分支,并创立了微积分的基本原理。
他提出了微积分的核心概念,如极限、导数和积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后来的
数学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总结了二项式定理:牛顿以自己的方式提出并证明了二项式定理,将其应用到了
代数学的各个领域。
这一定理在代数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后来代数学的发展提供了
重要的基础。
3. 揭示了物体的运动规律:牛顿通过对物体运动的观察和实验研究,发现了物体运
动背后的规律。
他建立了质点运动规律、力学定律以及引力定律等经典力学的基本原理,
为后来的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4. 提出了差分和积分的方法:为了解决计算机曲线和函数的问题,牛顿提出了差分
和积分的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为数学分析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工具,也对后来的科学研究产
生了重大影响。
5. 开创了数学物理学:牛顿将力学和数学结合起来,开创了数学物理学的研究领域。
他利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并成功预测了天体运动和行星轨道等自然现象,极大地推
动了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
这些成就使得牛顿成为了数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工作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影响,也对后来数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牛顿(科学家)—搜狗百科少年牛顿1643年1月4日,在英格兰林肯郡小镇沃尔索浦的一个自耕农家庭里,牛顿诞生了。
牛顿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三磅重,接生婆和他的亲人都担心他能否活下来。
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会成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科学巨人,并且竟活到了84岁的高龄。
牛顿出生前三个月父亲便去世了。
在他两岁时,母亲改嫁给一个牧师,把牛顿留在外祖母身边抚养。
11岁时,母亲的后夫去世,母亲带着和后爸所生的一子二女回到牛顿身边。
牛顿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强,这种习性可能来自他的家庭处境。
大约从五岁开始,牛顿被送到公立学校读书。
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资质平常、成绩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
传说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己制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
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的跑动,于是轮子不停的转动;又一次他放风筝时,在绳子上悬挂着小灯,夜间村人看去惊疑是彗星出现;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
每天早晨,小水钟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催他起床。
他还喜欢绘画、雕刻,尤其喜欢刻日晷,家里墙角、窗台上到处安放着他刻画的日晷,用以验看日影的移动。
牛顿12岁时进了离家不远的格兰瑟姆中学。
牛顿的母亲原希望他成为一个农民,但牛顿本人却无意于此,而酷爱读书。
随着年岁的增大,牛顿越发爱好读书,喜欢沉思,做科学小实验。
他在格兰瑟姆中学读书时,曾经寄宿在一位药剂师家里,使他受到了化学试验的熏陶。
牛顿牛顿在中学时代学习成绩并不出众,只是爱好读书,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例如颜色、日影四季的移动,尤其是几何学、哥白尼的日心说等等。
他还分门别类的记读书笔记,又喜欢别出心裁的作些小工具、小技巧、小发明、小试验。
当时英国社会渗透基督教新思想,牛顿家里有两位都以神父为职业的亲戚,这可能影响牛顿晚年的宗教生活。
牛顿科学发明大全
牛顿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的成就和贡献几乎涉及到所有自然科学领域。
以下是牛顿的主要科学发明和贡献:
1. 引力理论:牛顿的引力理论是我们现代科学的基石之一。
他发现了引力力量的规律,并开创了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的新时代。
2. 光学理论:牛顿的光学理论是现代光学的基础,他研究了光的折射和反射,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和显微镜。
3. 微积分:牛顿发明了微积分,这是现代数学的关键之一。
他证明了微积分的基本定理,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
4. 热力学:牛顿在热力学方面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他的热力学理论帮助人们理解了热的本质和热力学定律。
5. 音乐理论:牛顿对音乐理论的研究是他在物理学领域以外的贡献之一。
他发现了音乐中调和的关系,并提供了音乐合成的新方法。
6. 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在任何两个物体间存在的引力。
这个定律为天体物理学和航天研究提供了基本理论。
7. 牛顿环:牛顿还研究了光的干涉,发现了一种现象叫做"牛
顿环"。
这一发现为光学领域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8. 牛顿冷却:牛顿还发明了一种冷却方法,叫做“牛顿冷却”。
这种方法利用不同物体的热传导性质来降低温度,是现代制冷技术的基础。
总之,牛顿是一位创造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为我们的科学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牛顿简介最负盛名的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同时是英国当时炼金术热衷者。
他在1687年7月5日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以及他的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石。
牛顿还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
他总共留下了50多万字的炼金术手稿和100多万字的神学手稿。
【牛顿的成就】力学方面的贡献牛顿在伽利略等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了物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牛顿三定律):①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即原来静止的继续静止,原来运动的继续作匀速直线运动。
②任何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其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通常可表述为: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
③当物体甲给物体乙一个作用力时,物体乙必然同时给物体甲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在同一直线上。
这三个非常简单的物体运动定律,为力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一定律的内容伽利略曾提出过,后来R.笛卡儿作过形式上的改进,伽利略也曾非正式地提到第二定律的内容。
第三定律的内容则是牛顿在总结C·雷恩、J·沃利斯和C·惠更斯等人的结果之后得出的。
牛顿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
他在1665~1666年开始考虑这个问题。
1679年,R·胡克在写给他的信中提出,引力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地球高处抛体的轨道为椭圆,假设地球有缝,抛体将回到原处,而不是像牛顿所设想的轨道是趋向地心的螺旋线。
牛顿没有回信,但采用了胡克的见解。
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以及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上,他用数学方法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把地球上物体的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到一个基本的力学体系中,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体系。
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宏观运动规律,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统一。
关于牛顿的故事众所周知,牛顿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他的发现和理论对整个科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牛顿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一生经历不仅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更展现了他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品质。
牛顿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智慧。
在家庭的支持和鼓励下,他努力学习,不断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年幼的牛顿就展现出对物理学和数学的浓厚兴趣,他喜欢观察自然现象,思考其中的道理。
在他的努力下,他成为了剑桥大学的一名学生,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
在剑桥大学期间,牛顿开始了他的伟大发现之路。
据说,有一天,牛顿坐在树下,看到了一颗苹果从树上掉落。
这个简单的观察引发了他对万有引力的思考,最终导致了他对引力的研究和理论的建立。
这一发现被认为是牛顿一生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也是物理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除了万有引力理论之外,牛顿还在光学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了色散理论和光的波动理论,为后人的光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他的光学理论和实验成果被后人广泛应用,并对现代光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牛顿一生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成就,比如他的三大运动定律和微积分理论等,都为科学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成就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对后人的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他的学术成就,牛顿的一生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品质让人钦佩。
他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从未放弃,始终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的科学家和研究者,成为了他们的榜样和楷模。
总的来说,牛顿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学术成就,更展现了他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品质。
他的成就和精神不仅对科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启发和影响。
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
三大定律分别是: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一、牛顿三大定律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惯性定律。
第一定律说明了力的含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表述为: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第二定律指出了力的作用效果:力使物体获得加速度。
表述是: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与物体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第三定律揭示出力的本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表述是: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二、牛顿三大定律的影响牛顿运动定律是建立在绝对时空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超距作用基础.上的所谓超距作用,是指分离的物体间不需要任何介质,也不需要时间来传递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相互作用以无穷大的速度传递。
除了上述基本观点以外,在牛顿的时代,人们了解的相互作用。
如万有引力、磁石之间的磁力以及相互接触物体之间的作用力,都是沿着相互作用的物体的连线方向,而且相互作用的物体的运动速度都在常速范围内。
三、牛顿三大定律的相关知识1.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各定律互相独立,且内在逻辑符合自洽一致性。
其适用范围是经典力学范围,适用条件是质点、惯性参考系以及宏观、低速运动问题。
牛顿运动定律阐释了牛顿力学的完整体系,阐述了经典力学中基本的运动规律,在各领域上应用广泛。
2.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中重要的定律,是研究经典力学甚至物理学的基础,阐述了经典力学中基本的运动规律。
该定律的适用范围为由牛顿第-运动定律所给出惯性参考系,并使人们对物理问题的研究和物理量的测里有意义。
3.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宏观问题。
当考察的物体的运动线度可以和该物体的德布罗意波相比拟时,由粒子运动不确定性关系式可知,该物体的动里和位置已不能同时准确获知,故牛顿动力学方程缺少准确的初始条件而无法求解,即经典的描述方法由于粒子运动不确定性关系时已经失效或者需要修改。
科学家牛顿主要事迹科学家牛顿主要事迹5篇牛顿,是一位闻名中外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他取得了划世纪的成就,突破了平凡的17世纪。
下面是作者为你准备的科学家牛顿主要事迹,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科学家牛顿主要事迹(精选篇1)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大家一定熟知,然而,作为这样的一个伟大科学家,他有时也不开窍。
牛顿小时候养有两只猫,一只大,一只小。
牛顿为了让猫自由出入,在门上开了两个洞,也是一个洞大,一个洞小。
一天他的邻居见到他,对他说:你何必要开两个洞,只要开一个大洞不就行了。
牛顿听了,恍然大悟,连声称赞道:“说得对,真是高见!可我怎么也想不出你这个好主意来。
”牛顿一辈子打光棍英国天才的科学家艾萨克·牛顿(1642—1727)从小就迷上了书,迷上了宇宙,没有时间去修边幅。
往往是领带不结,袜带未系,马裤也不扣钮扣。
他的这些不修边幅行为,竟然使他在情场失意,终生未娶。
牛顿年轻的时候也谈过恋爱。
有一次,这位年轻的科学家热情奔放地向一位相识的姑娘求婚。
能得到这样一位青年学者的钟情,姑娘自然感到幸运。
牛顿轻轻地握着她的手,含情脉脉地望着这位漂亮的少女,她羞涩地低下了头,两朵红云飞上了脸颊。
然而,正在这热恋的时刻,牛顿的思想忽然跑到另一个世界去了,满脑子尽是些符号、公式,完全忘记了身边的情人。
他的手抓着情人的一个手指,误为捅烟斗的捅条,硬往他的烟斗里塞,痛得姑娘大叫起来。
牛顿这才从数学王国里跳出,明自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赶紧向她道歉说:“亲爱的,饶恕我吧!我知道,这是不行了。
看来,我是该一辈子打光棍的。
”牛顿的一生真应着了他的话,他一辈子是“光棍”。
科学家牛顿主要事迹(精选篇2)有一次,他自己做了一架小风车带到学校。
同学们都围拢过来看。
正在一帮小家伙眨巴着眼睛羡慕牛顿的时候,一个同学怪声怪气地说:“哟!这风车做得还怪灵巧呢!”这同学讲的是反话,因为他平时学习成绩好,一直在牛顿之上,看到牛顿在他面前表演,很不服气,于是又提高嗓门说:“你这小风车外型造得还可以,可它为什么会转动,你懂得这原理吗?”牛顿一时答不上来,脸就红了。
牛顿基本单位:
牛顿(Newton)是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基本单位,用符号"N"表示。
牛顿是以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的名字命名的,用来衡量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
在国际单位制(SI)中,牛顿被定义为使1千克质量的物体获得1米/秒^2的加速度所需的力。
换句话说,1牛顿等于施加在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上,使其产生1米/秒^2的加速度所需的力。
这种定义确保了牛顿的独立性和稳定性,使其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
牛顿单位的符号为"N",在物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被广泛使用。
例如,当我们谈论一个人推动一辆小车所施加的力时,通常会用牛顿作为单位来描述这个力的大小。
牛顿(Isacc Newton,1642—1727)是英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
1642年12月25日出生于英国北部林肯郡的偏僻农村——伍尔索朴的一个农民家里,出生前2个月,牛顿的父亲就去世了。
他的父亲名叫伊萨克,可他的母亲仍把儿子的名字叫做伊萨克,牛顿出生时才3磅,接生婆甚至没料到他能活下来,更没有料到他竟活到85岁高龄,而且是世界上出类拔萃的科学家。
牛顿两岁时,母亲改嫁给一个名叫巴顿的牧师,从此牛顿就由外祖母抚养。
到了学龄期,牛顿被送到公立学校读书,12岁时进中学,寄宿在一家药铺里。
在学校里,他读书成绩开始并不突出。
他沉思默想,喜欢动手制作小玩具。
例如读小学时,就制成了令人惊讶的精巧的小水车,在读中学时,自制了一个小水钟。
黎明,水会自动滴到他脸上,催他起床。
后来,巴顿病故,母亲领了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回到了家。
母亲希望牛顿放牧耕种,14岁的牛顿就辍学在家。
牛顿充满理想,虽停学在家,还是一心想着各种学习问题。
他在自家石墙上雕刻了一个太阳钟,争分夺秒地学习,母亲要他放牧,他牵马上山,边走边想着天上的太阳,待走到山顶想骑马,可是马跑得不见了,自己手里只剩下一条缰绳。
叫他放羊,他独自在树下看书,以致羊群走散,糟塌了庄稼。
舅父叫佣人陪他一道上市场熟悉熟悉做交易的生意经,可是牛顿却恳求佣人一个人上街,自己躲在树丛后看书。
有一次,他在暴风雨中测风速,浑身湿透。
母亲简直惊呆了,怕他发疯,只好让他回到中学读书。
牛顿如痴似疯地学习,一生闹了许多笑话。
一次,他边读书边煮鸡蛋,待他揭开锅子想吃蛋时,锅子里竟是一块怀表,还有一次,他请一位朋友吃饭,菜已摆在桌上,可是牛顿突然想到一个问题独自进了内室,很久还不出来。
朋友等得不耐烦了,就自己动手把那份鸡吃了,骨头留在盘里,不告而别。
隔一会儿,牛顿走了出来,看到盘子里的骨头,自言自语地说:“我还以为自己没有吃饭呢!原来已经吃过了。
”传说牛顿在其重要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后的一天,强迫自己到剑桥大学附近的一个幽静的旅馆里去休息一下,但他怎么也静不下来。
牛顿科学发明大全
1. 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在1687年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认为任意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其大小与两物体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2.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讲述了物体在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的表现,这是物理学中基础的法则之一。
3. 牛顿第二定律:也被称为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所受力与其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它改变了我们对力的概念,将其定义为质量×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它阐述了每一个作用力都会有一个相等而反向的反作用力。
5. 反射望远镜:牛顿于1668年发明,利用弯曲的镜片代替了早期望远镜中所使用的透镜。
其结构简单,成像清晰,广泛用于天文观测。
6. 分光镜:牛顿在1666年通过实验发现白光可以被分解成多种颜色,并设计了一种可以将光分成不同颜色的分光镜。
7. 牛顿冷却定律:由牛顿于1701年发现,描述了热量从热物体向冷物体的传递速率与温度差的平方成反比的关系。
8. 牛顿环:由牛顿于1704年发现,是由于在透明介质和反射介质的交界处产生的干涉现象。
9. 牛顿天文钟:由牛顿在1676年发明,是一种基于地球自转的时钟,用于天文观测。
10. 牛顿拉链:牛顿在1696年发明,是一种可以缩短时钟摆长度来改变振动周期的装置,广泛应用于时钟制造。
数学家故事·牛顿
牛顿(Newton 1643-1727)牛顿是生活在地球上的影响最大的科学家之一。
他是遗
腹子,生于伽利略逝世的那一天。
牛顿少年时代即表现出手工制作精巧机械的才能。
虽然他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
但并未引起他的老师们的注意。
成年时,母亲令其退学,因为希望儿子成为一名出色的农夫。
十分幸运的是他的主要天赋不满足于他在农业方面发挥,因此,他18岁时入剑侨大学,极快地通晓了当时已知的自然与数学知识,之后转入个人的专门研究。
自21岁至27岁,奠定了某些学科理论基础,导致以后世界上的一次科学革命。
他的第一个轰动科学世界的发现就是光的本质。
经过—系列的严格试验,牛顿发现普通白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
经过—番光学研究,制造了第一架反射天文望远镜;这架天文望远镜一直在天文台使用到今天。
莱布尼茨曾说:“在从世界开始到牛顿生活的时代的全部数学中,牛顿的工作超过了一半。
”的确,牛顿除了在天文及物理上取得伟大的成就,在数学方面,他从二项式定理到微积分,从代数和数论到古典几何和解析几何、有限差分、曲线分类、计算方法和逼近论,甚至在概率论等方面,都有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
牛顿在数学上的成果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发现二项式定理
在一六六五年,刚好二十二岁的牛顿发现了二项式定理,这对於微积分的充分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二项式定理把能为直接计算所发现的
等简单结果推广如下的形式
二项式级数展开式是研究级数论、函数论、数学分析、方程理论的有力工具。
在今天我们会发觉这个方法只适用於n是正整数,当n是正整数1,2,3,....... ,级数终止在正好是n+1项。
如果n不是正整数,级数就不会终止,这个方法就不适用了。
但是我们要知道那时,莱布尼茨在一六九四年才引进函数这个词,在微积分早期阶段,研究超越函数时用它们的级来处理是所用方法中最有成效的。
创建微积分
牛顿在数学上最卓越的成就是创建微积分。
他超越前人的功绩在於,他将古希腊以来求解无限小问题的各种特殊技巧统一为两类普遍的算法--微分和积分,并确立了这两类运算的互逆关系,如:面积计算可以看作求切线的逆过程。
那时莱布尼兹刚好亦提出微积分研究报告,更因此引发了一埸微积分发明专利权的争论,直到莱氏去世才停熄。
而後世己认定微积是他们同时发明的。
微积分方法上,牛顿所作出的极端重要的贡献是,他不但清楚地看到,而且大赡地运用了代数所提供的大大优越於几何的方法论。
他以代数方法取代了卡瓦列里、格雷哥里、惠更斯和巴罗的几何方法,完成了积分的代数化。
从此,数学逐渐从感觉的学科转向思维的学科。
微积产生的初期,由於还没有建立起巩固的理论基础,被有受别有用心者钻空子。
更因此而引发了着名的第二次数学危机。
这个问题直到十九世纪极限理论建立,才得到解决。
引进极坐标,发展三次曲线理论
牛顿对解析几何作出了意义深远的贡献,他是极坐标的创始人。
第一个对高次平面曲线进行广泛的研究。
牛顿证明了怎样能够把一般的三次方程
所代表的一切曲线通过标轴的变换化为以下四种形式之一:
在《三次曲线》一书牛顿列举了三次曲线可能的78种形式中的72种。
这些中最吸引人;最难的是:正如所有曲线能作为圆的中心射影被得到一样;所有三次曲线都能作为曲线
的中心射影而得到。
这一定理,在1973年发现其证明之前,一直是个谜。
牛顿的三次曲线奠定了研究高次平面线的基础,阐明了渐近线、结点、共点的重要性。
牛顿的关於三次曲线的工作激发了关於高次平面曲线的许多其他研究工作。
推进方程论,开拓变分法
牛顿在代数方面也作芔了经典的贡献,他的《广义算术》大大推动了方程论。
他发现实多项式的虚根必定成双出现,求多项式根的上界的规则,他以多项式的系数表示多项式的根n次幂之和公式,给出实多项式虚根个数的限制的笛卡儿符号规则的一个推广。
牛顿在还设计了求数值方程的实根近似值的对数和超越方程都适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的修正,现称为牛顿方法。
牛顿在力学领域也有伟大的发现,这是说明物体运动的科学。
第—运动定律是伽利略发现的。
这个定律阐明,如果物体处于静止或作恒速直线运动,那么只要没有外力作用,它就仍将保持静止或继续作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定律也称惯性定律,它描述了力的一种性质:力可以使物体由静止到运动和由运动到静止,也可以使物体由一种运动形式变化为另一种形式。
此被称为牛顿第一定律。
力学中最重要的问题是物体在类似情况下如何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解决了这个问题;该定律被看作是古典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基本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描述了力能使物体的运动产生变化。
它说明速度的时间变化率(即加速度a与力F成正比,而与物体的质量里成反比,即a=F/m或F=ma;力越大,加速度也越大;质量越大,加速度就越小。
力与加速度都既有量值又有方向。
加速度由力引起,方向与力相同;如果有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就由合力产生加速度,第二定律是最重要的,动力的所有基本方程都可由它通过微积分推导出来。
此外,牛顿根据这两个定律制定出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两个物体的相互作用总是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
对于两个直接接触的物体,这个定律比较易于
理解。
书本对子桌子向下的压力等于桌子对书本的向上的托力,即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
引力也是如此,飞行中的飞机向上拉地球的力在数值上等于地球向下拉飞机的力。
牛顿运动定律广泛用于科学和动力学问题上。
本文转载自数学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