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秋”字作用:
• 既点明季节,又渲染孤单、悲凉的气氛,烘托人 物孤寂、落寞的心情。
4.“何当”体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答:体现了诗人急切的回家见妻子(或 友人)的心情,突出今夜心境的郁闷、 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
5.“巴山夜雨”两次出现的作用。
• 答:诗人有意重复使用“巴山夜雨”,使音韵回环往 复,同时也恰当地表现了空间的来回转换。重复的作 用是突出思亲念旧,寂寞凄凉的感情,将现在和将来、 自己和亲友、巴蜀和北方(长安)联结起来。
• 【原文】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 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译文】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 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 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 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 跨过冰封的河流。
【鉴赏关键点】 •自然而巧妙(诗歌以风雨为题,通过风雨把 现实与梦境结合起来)杀敌报国、豪迈雄壮 (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读之荡气 回肠)壮志难酬,苍凉悲怆(只能在梦中重 现当年骑马驰骋的场景)“风吹雨”三字照 应了诗,尚思为国戍轮台。
赏析:我虽然年迈力衰困居在孤独、荒凉的小村 里,可是并不为自己不受重用而感到悲哀,还时 刻想着率领干军万马为祖国戍守边疆。这两句述 志,写诗人忠心报国的情思。
2.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 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 答:“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 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 坚定不移。
主旨
• 这首诗一反过去悲秋的情调,赞颂秋天的美好, 并以一鹤排云直上表现了愈挫愈奋的豪情和豁达 乐观的情怀。
(二)《夜雨寄北》 李商隐
•【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 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何时还家,我无法说准归期,巴 山夜雨连绵,秋水涨满了池塘。什么时候才能够 与你在家中的西窗下一起剪烛长谈,再说起我独 居巴山的客栈中面对夜雨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