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监测”调查表
- 格式:pdf
- 大小:170.59 KB
- 文档页数:6
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第18卷第39期115(下转第120页)0 引言肺结核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呼吸系统疾病,病死率高,其发病率还在逐年上升,目前药物疗法是控制结核病病情的主要方式,给药后能控制病情蔓延,但治疗期为6~8个月,过程中患者可能发生一些不良反应,为减轻病人痛苦,医务人员需积极探寻其有效防治措施[1-2]。
本文旨在探究常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特收集2017年4月至2017年12月入阿克苏市结核病定点医院接收诊疗的649例肺结核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收集2017年4月至2017年12月入阿克苏市结核病定点医院接收诊疗的649例肺结核患者,男380例,女性269例,年龄18~81岁,平均(61.51±10.09)岁;临床病情诊断均为Ⅲ型病例;初治者610例、复治者39例。
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且都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参与研究接受随访。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国家免费治疗方案,治疗前先进行临床分型、痰菌培养,询问既往用药情况,方案的确立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实施,包括2HRZE/4HR、2HRZES/6HRE、3HRZE/6HRE等,对应药物:H为异烟肼;R为利福平;Z为吡嗪酰胺;E为乙胺丁醇;S为链霉素,按治疗标准每清晨早起空腹温水顿服,1h后再进食[3]。
6~8个月治疗期内记录不良反应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通过t 检验,计数资料通过c 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649例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42例,发生率6.5%,不良反应类型详见表1。
2.2 单因素分析不良反应影响因素见表2。
3 讨论肺结核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多种不良反应,轻者影响病人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下降,严重者可威胁生命安全,为尽可能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医护人员需积极寻求防治措施,以减少药物对患体的伤害度[4]。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对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方法:选择的受试对象为2017年3月-2018年4月我院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80例患者,分析不良反应情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8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共有19例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率为23.75%;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与过敏史、年龄、肝病史、糖尿病有关;年龄≥60岁、肝病史、糖尿病是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年龄超过60岁、具有肝病史或者糖尿病史的患者是抗结核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重点监测群体,治疗期间要重点关注。
关键词: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糖尿病;肝病史;高龄;影响因素肺结核是感染性极强的一种传染病,长期迁延不愈导致胸腔内存在积液,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形成慢性的结核性脓胸,压迫患侧肺部,导致肺功能严重受损[1]。
抗结核药物广泛应用于肺结核治疗,由于需要长期服药因此不可避免产生不良反应,需要了解不良反应类型及其影响因素,从而预防不良反应发生。
本次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我院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80例患者。
男性44名,女性36名,年龄范围在48至71岁之间,平均(62.4±3.5)岁。
病程3.0-20年,平均(13.07±3.10)年。
1.2方法初次感染肺结核的患者采用抗结核感染“2HRZE/7HR”治疗方案;复发结核感染患者采用3DLVE/9DLE治疗方案。
(注:H=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D=对氨基水扬酸异烟肼、L=利福喷丁、V=左氧氟沙星)。
对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记录。
1.3统计学方法SPSS 20.0数据处理。
数据(x±s)格式,t检验;比例数据[n(%)]格式,2检;P<0.05差异有意义。
2结果2.1不良反应发生情况8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共有19例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率为23.75%,具体情况见表1。
300例肺结核病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分析周玲玲(本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科,辽宁本溪117000)摘要:目的调查分析300例肺结核病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方法选取本市某结核定点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收的300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严重程度、性别、年龄、涉及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
结果300例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33%(76/300),其中轻度、中度及重度不良反应分别为67.11%、26.32%及6.58%;男性占比52.63%,女性占比47.37%,不同性别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61岁患者最多,占比48.68%,其次为51~60岁患者,占比26.32%;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其中排名前三的系统依次为肝胆系统、肾脏系统及胃肠道系统,占比分别为27.63%、25.00%、22.37%。
结论肺结核病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且危害较大,可侵犯全身多个系统或器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需引起临床重视。
关键词:肺结核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严重程度肺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全球每年新增的肺结核患病者为800~1000万例次,该病早期症状并不典型,一般表现为盗汗、低热、乏力等,若未得到有效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可并发肺源性心脏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
肺结核的发病机制较复杂,其病原菌为结核分枝杆菌,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病多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虽能有效抑制分枝菌酸的合成,缩短传染期,降低死亡率,但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并引发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治疗进程和效果[2]。
随着制药技术的不断成熟,抗结核药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导致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加,因此,如何有效降低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3]。
本研究对本市某结核定点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00例肺结核患者的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旨在为抗结核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75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影响因素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涂阳肺结核患者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在知情同意下,以2017年10-12月到我医院接受固定复合制剂(FDC)治疗的75例初治涂阳患者为研究对象,监测其疗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其抗结核病药物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75例涂阳肺结核患者中1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3%。
经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χ2=23.815,P<0.001)、吸烟情况(χ2=12.040,P=0.024)及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在该疾病治疗期间,用充分考虑其影响因素,并进行相应的控制。
关键词: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with smear posi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receiving antituberculosis drug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uberculo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Methods: With informed consent, 75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smear positive patients receiving fixed composite preparation (FDC) from October to December 2017 in a hospital in Changchun were enrolle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ir medication was monitored.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method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 Results: Ninety-seven patients withsmear-posi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had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25.3%. The results of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χ2 = 23.815, P <0.001), smoki ng (χ2 = 12.040, P = 0.024) and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anti-TB drugs in newly smear posi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is relatively high.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should be fully consider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should be carried out.Keywords: Newly smeared posi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anti-TB drugs; adverse reactions前言: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传染性疾病,除毛发牙齿外,几乎全身任何组织器官均可发生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多见。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8 年第 5 卷第 45 期2018 Vol.5 No.45132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吕鸿蕾(乌兰察布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患有肺结核的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ixed-dosecombination,FDC)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研究,并且探索影响的因素,为证明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安全作出数据分析。
方法 我们将在本市定点的结核病防治医院从2014年2月3日到2015年11月30日期间接收的450名首次治疗肺结核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的资料,针对这些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后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分析,使用的分析方法是单因素以及多因素的分析,分析药物对ADRS产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 经过数据统计后的结果发现这450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高达63.5%。
多因素非条件的分析证明跟患者本身有糖尿病有直接因素,结论 经过研究表明使用了药物FDC进行治疗后发生ADRS的危险人群就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对各方面的指标多加检测,或者使用更加适合的方案进行治疗。
【关键词】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45.132.02根据《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一书的提出,我们国家到2016年为止抗结核药物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ixed-dosecombination,FDC)一定要覆盖全国的每个角落。
因为治疗结合疾病需要服用药物的时间疗程比较长,所以长时间的服用药物肯定会有人不同程度的发生一些不良反应,抵抗力比较低的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s,ADRs)的发生率较高。
这次我们通过将我市定点的结核病防治医院从2014年2月3日到2015年11月30日期间接收的450名首次治疗肺结核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的对象,通过其病例资料记录的一些数据和不良反应的分析,了解到针对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发生几率,针对药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减少不良反应率的发生做出依据和方案。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目的探討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医院诊断治疗的初治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分为不良反应组与无不良反应组,统计学分析影响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
结果(1)264例患者中,125例发生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占47.35%。
关联性评价为肯定的6例,判定为很可能的31例,判定为可能的88例。
(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HBsAg阳性、ALT>正常上限≤2×正常上限、ALT>2×正常上限、AST>2×正常上限、BUN>正常上限的患者不良反应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sAg 阳性、ALT>正常上限≤2×正常上限、ALT>2×正常上限、AST>2×正常上限、BUN>正常上限是抗结核药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并且ALT水平越高,患者不良反应风险越大(OR=4.225)。
结论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患者肝功能指标异常、肾功能指标异常、HBsAg阳性是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要重视乙肝、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尽量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同时应注意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dverse reactio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s. Methods The newly diagnosed and treated tuberculosis patients in the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7 to Dec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adverse reaction group and the non-adverse reaction group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adverse reaction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s occurred. Factors related to adverse reactions. The factors related to adverse reactions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1)125 out of 264 patients developed adverse reactions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s,accounting for 47.35%. There were 6 cases where the relevance evaluation was affirmative,31 cases were judged as very likely,and 88 cases were judged as possible. (2)The results of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with alcohol consumption,HBsAg positive,ALT〉upper limit of normal val ue≤2×upper limit of normal value,ALT〉2×upper limit of normal value,AST〉2×upper limit of normal value,BUN〉upper limit of normal value was higher,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3)The results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HBsAg positive,ALT〉upper limit of normal value≤2× upper limit of normal value,ALT〉2×upper limit of normal value,AST〉2×upper limit of normal value,BUN〉upper limit of normal value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adverse reactions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s(P<0.05). And the higher the ALT level,the greater the risk of adverse reactions(OR=4.225).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s is high. Abnormal liver function indexes,abnormal renal function indexes,and positive HBsAg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adverse reaction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s. In clinical work,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hepatitis B,liver function abnormalities,and kidney function abnormalities patients,try to choose relatively safe drugs,and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regular review of 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Key words]Anti-tuberculosis drugs; Adverse reactions; Liver function; Kidney function结核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在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位居第二,近年来全球结核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出现逆转,而耐药肺结核的流行成为抗结核治疗的重要的挑战之一。
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分析抗结核药物导致不良反应情况,为不断完善药物的使用提供研究依据。
方法选取我中心自2013年11月~2014年11月间的涂阳肺结核患者86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详细记录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分析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
结果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为37例,所占比例为43.02%,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7例,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例次为46次。
结论在肺结核治疗的过程中导致不良反应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患者不能够坚持完成治疗的过程、治疗方案不科学等,经健康宣教和多次会诊确定治疗方案后,不良反应情况将会得到缓解。
标签: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临床随着我国的医疗保健事业的不断发展,近几年城镇等肺结核的重发区发病率明显减少,相应的治愈率也不断的提升,这些成就和卫生部门实施的规划中确定的标准及短程化疗治疗方案息息相关[1]。
在我国目前治疗肺结核的药物主要为5种,部分患者在使用药物之后会出现严重的胃肠反应、肾、肝等重要脏器损伤,甚至还会导致全身关节疼等情况[2]。
为了更好的了解抗结核药物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情况,我中心耗时一年通过对收治的肺结核患者进行相关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中心自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86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在39~57岁,平均年龄为(46.8±2.1)岁,病程在1~4年,平均病程为(2.4±0.6)年;体重在45kg~74kg,平均体重为(60.4±3.2)kg,其中初治患者73例,复治患者13例;单纯的肺结核病患者78例,合并有其它疾病的患者8例。
1.2方法1.2.1治疗药物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药物都是有沈阳红旗制药厂生产,由国家卫生部统一招标采购并发放的板式抗结核免费药物[3]。
1.2.2治疗方法所有的患者肺结核患者均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的要求进行,均使用不住院短程的间歇治疗方案,对于初次治疗的患者采用2H3R3Z3E3/4H3R3的方案,第二次以后的治疗则采用2H3R3Z3E3S3/6H3R3E3的方案,分别在双日服用药物,1次/d。
第35卷第16期2019年*月Vol.35No.16Aug.2019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抗结核药物常见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杨霞(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安宁分院,甘肃兰州730050)摘要:了解抗结核药物常见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影响因素作进一步调查分析$随机选取2016年8月~ 2018年8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安宁分院收治的65例结核病确诊患者,监测并记录治疗过程中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抗结核药物常见临床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对可能影响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加以分析$在65例患者中,其中41例发生了不良反应,占比63.08%$以泌尿系统异常、肝胆系统异常、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发生抗结核药物常见临床不良反应的41例患者中,轻度不良反应、中度不良反应、重度不良反应患者所占比例依次为85.37%%12.20%%2.44%$抗结核药物常见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在是否患有糖尿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抗结核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偏高,以泌尿系统异常、肝胆系统异常、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合并糖尿病可在一定程度增加其发生率$关键词: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978.3结核病属于蔓延广泛、发病率高的多见呼吸系统疾病,疾病治疗过程强调规律、全程等,而药物治疗必不可少,其在控制疾病、生命方面虽有成效,但也不可避免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如胃肠道反应、皮肤损害等,影响治疗,生命^$基于此,本研究调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安宁分院65例结核病确诊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确切控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本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结核病确诊患者,随机选取65例,其中男40例,女25例,年龄16+80岁,平均年龄(43.27士12.64)。
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缪志伟(江苏省扬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扬中212200)摘要:目的观察抗结核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与其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
方法以2005—2010年该市使用标准化疗方案的确诊肺结核患者1368例为研究对象,对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抗结核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7%,主要的不良反应事件为肝功能损害及胃肠道反应;单因素统计结果发现年龄、BMI、月收入、诊断分型及肝炎病史为抗结核治疗相关可疑危险因素,多因素统计分析发现年龄≥60岁(OR=3.27,95%CI=2.073 5.439,P= 0.002)、BMI<18.5(OR=1.377,95%CI=1.021 3.548,P=0.037)及肝病史(OR=1.82,95%CI=1.003 6.248,P=0.046)为治疗相关危险因素。
结论抗结核药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当患者存在高龄、营养状态差及肝炎病史可一定程度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结核病;治疗;不良反应;危险因素Risk factors of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anti-TB drugsMIAO Zhi-wei(Yangzho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Yangzhong,Jiangsu2122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anti-TB drugs and to analyze its risk factors.Meth-ods1368cases of patients diagnosed as tuberculosis who received standard treatment options were selected from2005to,2010in Yan-gzhong city.The adverse reactions and its risk factors were analyzed statistcally.Results12.97%of these patients had adverse reac-tion.The main adverse reactions were liver dysfunction and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s.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BMI,monthly income,diagnostic classification and history of hepatitis were the suspected risk factors.Multivariat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age≥60(OR=3.27,95%CI=2.073 5.439,P=0.002),BMI<18.5(OR=1.377,95%CI=1.021 3.548,P=0.037)and with history of hepatitis(OR=1.82,95%CI=1.003 6.248,P=0.046))were the risk factors of adverse reactions.Conclusions The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anti-TB drugs are relatively high and if the patient was in advanced age or with poor nutritional status or with history of hepatitis the probability of adverse reactions will increase.Key words:tuberculosis;therapy;adverse reaction;risk factor结核病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蔓延的慢性呼吸道传播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1]。
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分析目的研究分析肺结核患者在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过程当中产生的不良反应。
方法将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32例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的肺结核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归总分类及分析。
结果肺结核患者在经过抗结核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肝肾功能受损害,并且消化道出现症状或中枢神经出现症状等;年龄超过50岁的患者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年龄低于50岁的患者(P<0.05)。
结论肺结核的患者在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时应该加强对于药物使用的监督指导以及随访,患者应该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如果一旦发现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
标签:肺结核;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这几年肺结核的发病率逐日上升,伴随着各种抗结核药物的广泛临床应用,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开始逐渐呈现出来。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的232例肺结核患者在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过程当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并以此作为依据,从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防范与治疗措施[1]。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2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的病症特征以及实验室的各项内容检查结果表明,该232例患者皆符合相关文献的诊断标准,并且对全部患者皆使用规范化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强化期间: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1次/d,为期2个月。
巩固期间:异烟肼,利福平;1次/d,为期4个月),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所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症状。
在232例患者当中,男性患者为127例,女性患者为105例,平均年龄为(54.2±9.7)岁,其年龄超过50岁的患者有180例,年龄低于50岁的患者有52例。
1.2方法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皆采用常规化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强化期间: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1次/d,为期2个月。
巩固期间:异烟肼,利福平;1次/d,为期4个月)。
如果一旦肝脏功能出现损害表现的时候,务必立即停止用药,马上给予保护肝脏的治疗方案,等到患者的皮疹全部消失之后,可以逐渐加药,并需密切观察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自身的过敏情况,要停用所有会引起过敏的药物或者是将现有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映一、概念:指合格药物在正常常利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映二、不良反映严峻程度分类药度:症状轻微,不需要停药或特殊处置中度:有明显症状,对器官和功能有必然伤害,需医治处置或停药。
重度:症状严峻,对器官和功能有显著伤害,乃至危及生命,需及时医治抢救。
三、不良反映发生率我国1996年—2005年共发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映相关文献117篇,不良反映发生率%。
按我国500万活动结核病人均同意抗结核医治,发生药物不良反映患者可达万人。
因此,国内报导因抗结核药物毒副反映而改变最佳医治方案者约20%。
四、识别及处置不良反映目的一、提高患者对医治的依从性,保护病人安全,保证疗程完成。
二、关系患者经济负担,良好本钱效益等社会问题。
五、正确熟悉抗结核药物不良反映一、结核药物不良反映范围普遍,包括对肝、肾、胃、肠、血液、精神神经和过敏反映等各方面。
二、各类抗结核药物均有可能发生不良反映,大部份为轻度反映,少部份可能发生严峻反映,应引发重视。
六、一线抗结核药物引发的不良反映一、异烟肼:毒性较低,常规剂量少见毒性反映,发生率%。
(1)对肝脏影响:约10%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1%发生明显肝损,多见老年及肝脏有慢性疾患者。
(2)周围神经炎:双下肢感觉消退,蚁走感,肢体麻木,剌痛、灼热感、常见慢性乙酰化者。
(3)中枢神经系统影响:有兴奋作用,燥动不安,欣快感,记忆消退,注意力不集中、头痛、失眠、精神失常等。
(4)其他:偶可出现神经炎、排尿困难,便秘,内分泌障碍,高血糖,粒细胞减少,高血糖等。
二、利福平(1)肝损害,多发生在用药后6—50天,与药物使肝细胞中毒、过敏、肝内胆管胆汁、肝肠循环等有关。
(2)胃肠道反映:厌食、恶心、呕吐、腹账、腹痛及腹泻。
(3)流感样综合征:发冷寒战、发烧乏力、头痛肌痛,可能是肝肾功能损害的信号。
(4)皮肤综合征:皮肤发红,尤其头脸部可伴皮疹、发烧或结膜充血。
(5)其他:血小板、粒细胞减少,致畸作用。
抗结核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动态监测目的动态监测肺结核患者的抗结核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系统地观察我院2年内诊治的所有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84例肝功能损害及265例其他不良反应;肝功能轻度异常52例(4.96%),中度异常26例(2.48%),重度异常6例(0.57%)。
265例不良反应中,发热96例(9.16%),有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61例(5.82%),血尿酸增高32例(3.05%),头晕19例(1.81%)、皮疹12例(1.14%),其他24例(2.29%)。
结论抗结核药易引起药物性肝炎,用药期间应注意肝功能检测及其他不良反应,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注意用药。
[Abstract] ObjectiveTo dynamically monitor the incide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nti-TB drug-induced liver function damage and other adverse reactions in TB patients. MethodsA p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to systematically observe the incide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nti-TB drug-induced liver function damage and other adverse reactions of all newly smear-positive TB patients treated in the past two years at our hospital. ResultsEighty-four cases showed damages to liver functions including 52 cases(4.96%) of mildly abnormal liver function,26 cases(2.48%)of moderate abnormality,6 cases(0.57%)of severe abnormality ,and 265 cases of other adverse reactions including 96 cases of fever(9.16%),61 cases(5.82%)of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nausea and emesis,32 cases(3.05%)of increased blood uric acid,19(1.81%)cases of dizziness,12 cases(1.14%)of skin rash and 24 other cases(2.29%). ConclusionAnti-TB drugs easily cause drug-induced hepatitis. It is important to examine liver functions and other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he period of medication. Individualized medication is necessary for the patients with high-risk factors.[Key words]Hepatitis; Drug induced; Anti-TB drugs; Adverse reactions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是指用药过程中肝脏因受药物的直接或间接作用而发生的功能和结构的损害,文献报道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为12.6%[1]。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处理2016-01-18字体大小:结核病需要多种抗结核药品联合使用,不间断用药半年以上。
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药品不良反应,造成不规则治疗、终止治疗, 甚至治疗失败,因不良反应就诊、治疗、住院,从而增加经济负担。
因此,临床医生对ADRs 的识别、及时处理,不但关系到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治疗的合理性,还关系到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获得良好的成本效益等社会问题。
一线抗结核药物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反应、肝毒性、皮疹/过敏反应等,具体如表1。
表1 一线抗结核药物主要不良反应北京胸科医院报道(中国防痨杂志,2008)1222 例住院应用抗结核药物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702 例(57.4 %),共25 种不良反应,287 例合并多种不良反应。
332 例(27.27%)因不良反应严重需要调整抗痨方案。
96% 的不良反应发生在60 天之内。
各种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吡嗪酰胺为首。
表2 各种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图1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其中血尿酸升高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其他常见不良反应:肝损害是中断治疗的主要因素,我国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发生率较高,为8-30%(印度:8-10%,美国:<1%, 英国:4%,巴塞罗那:3.3%)。
4304 例肺结核,106 例发生DILI,累积发生率2.55%。
(肖和平,中国抗痨杂志,2013)。
常见可致药物性肝损(DILI) 的抗结核药物防治DILI 的策略1. 严格遵循抗结核药物治疗原则2. 治疗前充分评估全身和肝脏情况3. 详细了解用药情况4. 合理使用保肝药物预防性使用保肝药物的指征1. 初治时有肝损害者复治时可能要预防性保肝2. 联合用药种类多者考虑预防性保肝3. 其他慢性病药物治疗中应当预防性保肝4. 有肝脏基础疾病者应当预防性保肝5. 有药物过敏或DILI 史者预防性保肝6. 肝衰竭倾向者停止抗结核治疗加保肝作者:李光辉。
86例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调查分析发表时间:2018-05-02T13:03:38.1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31期作者:田秀芬[导读]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田秀芬哈尔滨市阿城区结核病防治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摘要:目的: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
本研究主要探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分布及导致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查阅病历的方法,对我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6例肺结核患者进行统计,观察其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给予的相应护理措施。
数据真实可靠。
结果:86例患者给予临床应对治疗和护理措施后,有45例患者症状消失,患者结核空洞明显缩小,吸收结核病灶在30%以上,有40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有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
结论:对肺结核患者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可以减轻化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治愈率,正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毒性和不良反应是保证抗结核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抗结核药物;肺结核患者;不良反应Abstract:Objective:Tuberculosis is a chronic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fectio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ay invade all kinds of organs in the body,but it mainly invades the lungs and is called tuberculos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distribution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According to the way of referring to the medical records,86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admitted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7 in our department were counted. The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administr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nursing measures were observed. The data is true and reliable. Results:Afte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measures were given to 86 patients,the symptoms disappeared in 45 patients,the tuberculosis cavity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tuberculosis absorption was over 30%.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40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1 patient was ineffective death. Conclusion:Using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 for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an relieve the adverse reactions in chemotherapy and improve the cure rate. The correct and time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oxicity and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anti-TB drugs are the key to ensure the success of anti-TB treatment. Keywords:Antituberculosis drugs;Tuberculosis patients;Adverse reactions前言: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六、附件
附件1:患者信息表
患者编号□□□□□
一、患者基本信息
1.当地结核患者登记号:□□□□□
2.患者姓名:____________
3.患者住址:________地/市________区/县________(社区)村
4.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性别:⑴男⑵女
6.年龄:______岁
7.民族:⑴汉族⑵彝族⑶藏族⑷蒙古族⑸壮族⑹其它(请注明)_______
8.职业:⑴农民(不包括农民工)⑵企业职工⑶商业服务人员⑷医疗
卫生人员⑸教育工作者⑹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⑺交通运输业人员⑻离退休人员⑼待业/下岗人员⑽学生⑾外来务工人员(包括农民工)⑿其它(请注明)________
9.文化程度:⑴小学及以下⑵初中⑶高中⑷大学及以上
10.婚姻状况:⑴未婚⑵已婚⑶离异或丧偶
11.2013年家庭人均收入:____________元
12.体重:________公斤
13.既往病史:⑴无⑵有(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过敏史:⑴无⑵有(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饮酒情况:⑴从来不⑵过去饮酒,现在不⑶现在饮酒(平均每天_______
两)
16.吸烟情况:⑴从来不⑵过去吸,现在不吸(烟龄______年,以前每天平均吸
___支⑶现在吸(烟龄______年,每天平均_______支)
二、本次诊疗情况:
17.肺结核发病时间:_____年___月
18.本次症状:⑴咳嗽或咳痰⑵发热⑶盗汗⑷食欲下降⑸其他(请注明)____
⑹无症状
19.确诊时间:_____年___月
20.确诊机构:⑴县医院⑵县疾控中心结防门诊⑶市级及以上综合医院⑷结核
病专科医院⑸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
报告人职业(医疗机构):医生□药师□护士□其他□报告人职务职称(企业):报告人签名:
六、治疗转归
35.治疗管理方式:⑴全程督导⑵强化期督导⑶家庭督导⑷无督导
36.治疗转归:⑴治愈⑵完成治疗⑶失败⑷丢失⑸转出⑹死亡
37.治疗费用:⑴诊疗费______元⑵药品费______元⑶其他______元
38.不良反应处理:⑴诊疗费______元⑵药品费______元⑶其他______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