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培训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09 MB
- 文档页数:5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闽清县中医院卢庆强前言:●19世纪90年代末,Dr。
Osler曾告诫人们“像用劣质枪打靶那样用药,虽然有时可以击中病灶,但有时无意之中却伤害了病人”。
100年后,Dr。
Osler的告诫没能提醒人们警惕药品不良反应(ADR),也没能阻止不合理用药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1998年3月的一则报道:一位年轻的肝病专科医生,在自身用药过程中出现了肝脏的不良反应却全然不知,最后死于药源性肝衰竭。
这是一个可悲的故事,然而庚可悲的是居然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一位干炳南专科医生身上。
●进入20年代80年代以来,由于新药的不断涌现,以及新药不良反应的不断发生,各国政府纷纷加强了对新药开发的管理力度,并经常发布对上市药品的监管措施。
●我国自1984年开始ADR检测报告工作,1989年我国成立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1998年3月正式加入WHO国际药品检测合作中心,成为成员国;1999年11月25日国事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联合颁布试行“药品不良反应检测管理办法”。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的主要内容:一、定义二、职责三、报告与处置一、定义●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有害反应。
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的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ADR≠药品质量问题(伪劣药品)ADR≠医疗事故或医疗差错ADR≠药物滥用(吸毒)ADR≠超量误用●药品不良事件(ADE):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临床事件,它不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
一般来说,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果关系已确定的反应,而药品不良事件是指因果关系尚未确定的反应。
它在国外的药品说明书中经常出现,此反应不能肯定是由该药引起的,尚需要进一步评估。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可疑即报药品不良反应的常见临床表现从总体上来说,药品的不良反应可能涉及人体的各个系统、器官、组织,其临床表现与常见病、多发病的表现很相似,如表现为皮肤附件损害(皮疹、瘙痒等)、消化系统损害(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等)、泌尿系统损害(血尿、肾功能异常等)、全身伤害(过敏性休克、发热等)药品不良反应分类ADRs的分类可以揭示了药物间的相互关系,使人们关注引起同类反应的共同因素,从而采取相似的措施进行治疗或预防,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也需要进行此种分类。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培训课件一、引言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在正常剂量和使用条件下,由于药物的预期治疗效果或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引起的有害的、非预期的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与监测是确保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本次培训课程将介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重要性1.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能及时发现和记录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为医务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2. 提高药物监测水平: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是药物监测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不良反应的报告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药物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3. 促进药物研发和改进: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能够为药物研发和改进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帮助制药企业和科研机构改进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的流程1. 不良反应的识别和确认- 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根据国际规范,不良反应被定义为在正常剂量和使用条件下,由于药物的预期治疗效果或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引起的有害的、非预期的反应。
不良反应按照严重程度和预测性进行分类。
- 不良反应的识别和确认:医务人员需要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用药情况和检查结果等,结合药物说明书和临床经验,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了药物不良反应。
2. 不良反应的报告和记录- 不良反应的报告渠道:不良反应可以通过医疗机构、药店、药物生产企业、患者和监管部门等多个渠道进行报告。
医务人员应及时将不良反应报告给相关部门。
- 不良反应的记录和信息收集:医务人员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信息,包括发生时间、症状描述、用药情况、相关检查结果等,以便后续的分析和评估。
3. 不良反应的评估和分析- 不良反应的评估方法:医务人员可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不良反应评估方法,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和分级,以确定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与药物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