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批判学派教学精品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779.42 KB
- 文档页数:23
课题6 批判理论一、传播学的批判学派兴起与发展的历史。
兴起背景:批判学派的兴起还与西方文明整体发展出现的危机有关。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在实现了工业化并逐步还向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出现了现代性晚期所特有的各种矛盾和危机,诸如环境危机、精神危机、和平危机、能源危机、人权危机等一系列社会矛盾引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在实现了工业化并逐步还向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出现了现代性晚期所特有的各种矛盾和危机,诸如环境危机、精神危机、和平危机、能源危机、人权危机等一系列社会矛盾引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发展现实的反思。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播学的批判研究立足于欧洲的批判传统,把矛头对准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过度商业化和垄断化的传播体制,对其中所隐含的权力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对西方信息传播的意识形态属性进行分析与揭露。
理论来源:第一,新黑格尔马克思主义。
第二,存在主义哲学。
第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方法。
第四,韦伯的现代化批判理论。
第五,德国古典主义哲学传统。
阶段:(1)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孕育时期。
一般认为,传播研研究的批判学派起源于欧洲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法兰克福学派.1923年成立的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标志着法兰克福学派的诞生,其后该学派的人部分成员于1934年左右移居美国,直到l950年在德国重建学派。
代表人物:霍克海默,马尔库塞;(2)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勃兴时期。
除法兰克福学派外,还出现A,英国累斯特大学大众传播学研究中心:默多克,戈尔丁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派”。
B,伯明翰大学现代文化研究中心,代表人威廉斯,霍尔为代表的“社会—文化学派”。
(3)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传人哈貝马斯最著名。
哈贝马斯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旗手,哈贝马斯批判地继承了阿多诺等人对工具理性的批判,主张用交往理性米取代工具理性,从面重建理性在人类生活世界中的基础性地位。
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传播观点:1.霍克海默的人众文化研究 2.阿多诺的文化工业论 3,本雅明的机械复制艺术论 4.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二、批判理论的基本涵义。
本专题主要论述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相关问题,主要问题包括。
批判学派起源与发展的背景、法兰克福学派的概况、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现点、伯明翰学派与文化研究的兴起、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及其代表性人物的现点。
■要点梳理一、批判学派起源与发展的背景严格说来,传播学的批判学派并不是一个学派,面是对欧美等国持不同于美国经验主义研究立场、坚持以批判的现点和方法进行的研究的总称,是不同现点、不同方法的集合体.所谓传播学的批判学派,实际上囊括了西方各种涉及到传播问题的具有批判倾向的理论研究,它涉及到哲学、社会学、语言学、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等各个层面的社会科学研究。
传播学的批判研究的代表性流派有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研究学派、传播政治经济学、女性主义的传播研究、结构主义符号学的传播研究等。
(一)欧洲传统中的传播现念一般所谓的“传播学"是一个学科意义上的概念,它诞生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
但传播作为一种现念则是起源于欧洲。
英文communication一词源自拉丁文,原意是指人际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沟通,起初流行于口语。
l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这个词语引入哲学和社会学领域,汉语一般翻译为“交往”。
实际上,对传播问题的研究是伴随着欧洲学本发展的整个历程的。
在古希腊的哲学、政治学、历史学、语言学研究以及近代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研究中常常涉及到对传播问题的研究.人们一般把欧洲的现代传播理论总称为传播的批判理论,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三个研究取向。
一是德家的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研究,二是法家的结构主义符号学研究,三是英家伯明翰学派为代表的文化研究学派。
实际上,欧洲传播研究远远不同于这三个取向的研究。
在欧洲传统的视野中,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传播学的学科,面只存在问题导向的宽泛意义上的传播或传媒研究。
(二)批判学派兴起的背景批判学派的兴起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面是有着一定的社会的和学本的背景。
首先,批判学派植根于欧洲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之中,深受欧洲传统的人文批判思潮的影响.欧洲的批判传统自古希腊以来绵延数千年,铸就了欧洲大陆学本思想浓郁的批判品格,这与美国学本界鲜明的实用主义氛围完全不同。
第十二章传播学的批判学派概念:传统学派、批判学派:传统学派注重如何传播,批判学派关心为何传播。
第一节历史描述概念:1. 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始终自认是马克思批判理论的继承者,始终把自己的理论看作马克思批判理论的直接延续。
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教授霍克海默,担任研究所所长后,网罗了一大批志同道合、学识渊博的人才,代表人物有马尔库塞和阿道尔诺。
霍克海默在1932年创办了研究所专刊《社会研究杂志》,一批地资本主义丑陋文明满怀厌恶和义愤的年轻思想家,便以此为阵地,用一篇篇冷峻严厉、入木三分的文字,对社会现实展开全面的剖析和深刻的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的名称便由此而来。
法兰克福学派虽然形成于二战之前,但直到60年代中期之后,才由于马尔库塞的作用而出名,马尔库塞成为“法兰克福学派中最著名的”人物。
第二代领袖是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
2. 马尔库塞: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
二次大战后,马尔库塞留在美国。
到六七十年代西方青年学生选择运动风起支涌时,他被奉为新左派的思想导师、精神领袖。
人们甚至将他同马克思、毛泽东并称为“三M”。
法兰克福学派虽然形成于二战之前,但直到60年代中期之后,才由于马尔库塞的作用而出名,马尔库塞成为“法兰克福学派中最著名的”人物。
3. 霍克海默:哲学家,是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教授。
担任研究所所长后,网罗了一大批志同道合、学识渊博的人才。
于1932年创办了研究所专刊《社会研究杂志》,从此法兰克福学派出现。
1937年,霍克海默在《社会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为法兰克福学派奠定思想根基的论文《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
他指出:批判理论是同传统理论相对立的。
两者之间本质区别是:①传统理论把自己置于现存社会之中,旨在帮助社会再生产过程;批判理论则把自己放在既定秩序之外,旨在推翻这个社会再生产过程。
②传统理论总是从既定的事实出发,通过实证性的研究,得出同现存社会秩序相调合的顺从化结论;③而批判理论首先是要破坏一切既定性、事实性的东西,证明它们是不真实的,是同人的本质相背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