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十七讲 文化权力与传播秩序
- 格式:ppt
- 大小:134.50 KB
- 文档页数:43
跨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传播学机电工程学院过控082齐静恒2008112051跨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传播学什么是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指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群体或组织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
对于不少读者来者来说,跨文化传播是依然一个非常陌生的词语,不过实际上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我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玄奘取经、郑和下西洋等都是跨文化传播的典范。
在交通和通讯工具日新月异,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跨文化传播对于我们来说不再是稀罕的事情。
而因特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普及,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进行跨文化传播了。
在因特网上,人们完全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与来自境内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聊天、游戏。
如果说传播是一种生活方式,跨文化传播则是“地球村”中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随着跨文化传播活动的不断增多,不少跨文化传播的实践者便开始关注这一现象。
很早已前,佛教、基督教的宗教领袖,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以及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便注意到“说对方的语言,根据听众来调整传播技巧”的重要性(Sitaram & Cogdell, 1976, 第六页) 。
然而,系统地研究跨文化传播活动第一人则是爱德华•霍尔,20世纪50年代,爱德华•霍尔在美国外派人员培训学院(FSI)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了“跨文化传播”的概念。
什么是跨文化传播学呢?跨文化传播学是由美国人类学家、跨文化研究学者爱德华•霍尔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一门学科,其英文表达为“Intercultrual Communication 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在我国也翻译为“跨文化交际学”或者“跨文化交流学”。
跨文化传播学作为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旨在研究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是如何进行交流以及研究如何提高跨文化交流技巧,跨越跨文化交流障碍的方法和途径。
跨文化传播学是一门跨领域的学科,融合了人类学、文化学、心理学以及传播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文化与传播:爱德华霍尔的跨文化传播思想释读爱德华?霍尔(Edward T. Hall)是美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被认为是跨文化传播作为学术研究领域的奠基人。
20世纪50年代,他曾应邀到美国国务院外事服务所(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为外交官和援外技术人员提供文化培训,这使得他对文化与传播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其《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一书被公认为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奠基之作。
霍尔认为文化是人外化的一种筛子、屏障和桎梏,“无论他生在何方,赋予人特性的是他的文化,包括他的语调、行为、姿态,他处理时间、空间的方式,……”[1]他以一种跨文化的视角,关注他们非语言的、隐蔽的文化传播模式,使我们意识到文化因素对人际行为的影响。
文章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着重梳理和阐释霍尔的跨文化传播思想,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化研究以及理解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的交往具有启示意义。
一、人的延伸――在人际行为中定位文化对于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学者而言,文化是个极其重要的概念。
尽管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ylor)早在1871年就给文化下了定义:“人们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格和其他能力及习惯的复杂综合。
”[2]如今,这个概念看起来仍缺乏明确的界定。
霍尔在美国外事服务所工作期间,他发现,学员们对人类学家专注研究的文化问题不感兴趣,他们认为传统的文化理论在其交流实践中毫无用处,他们需要了解的是如何与不同文化的社会成员进行有效的传播。
霍尔摒弃人类学家单一的文化研究,关注不同文化的人之间互动行为。
他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人类传播的过程必定要走向表征(symbolization),在涉及交谈手段时(如姿态),文化决定着人们注意某一些事情,忽略另一些事情,因此“文化即传播,传播即文化”。
[3]这一路径提供了文化相对主义的方向,文化可以看作知觉和交流的辩证互动,一方面,人作为社会化的个体,他们的交流方式和行为深受其文化身份的影响;另一方面,人又通过各种交流方式创造并推动文化的演变。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随着新一轮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各个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变得不可避免,而跨文化传播学作为一门相对较新的学科,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与青睐。
它对我们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为许多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那么,跨文化传播学究竟是什么?它的内容又是什么?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些问题。
首先,什么是跨文化传播学?跨文化传播学是以文化为核心,重点研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传播活动,以推动全球化进程的学科。
它将世界各种文化背景的传播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使传播学有效运用于不同的文化环境当中。
跨文化传播的研究范围涉及传播者的角色、受众的特点和行为、传播媒质的选择及其使用、传播环境及其特点、以及信息传播中社会文化伦理与法律法规等一系列问题。
其次,跨文化传播学的内容是什么?跨文化传播学内容涉及比较传播学、传播研究、传播理论、传播数据分析、传播实践、多媒体传播技术等。
研究者在探究跨文化传播学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核心问题进行研究:如何有效的实现跨文化传播、如何理解各个文化的信息传播习惯及其影响、以及如何运用技术手段增进跨文化的信息传播等。
最后,跨文化传播学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随着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跨文化传播学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及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使全球化进程更加有效顺利。
它可以帮助政府及企业们更加有效的实现文化外交,促进文化融合,推动不同国家及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发展。
同时,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共性,发展全新的文化融合的模式,对抗不断变化的世界形势。
综上所述,跨文化传播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内容涉及比较传播学、传播研究、传播理论、传播数据分析、传播实践、多媒体传播技术等,它可以帮助政府及企业们更加有效的实现文化外交,促进文化融合,推动不同国家及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对抗不断变化的世界形势,对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跨文化传播学理论笔记1、爱德华·霍尔的非语言传播理论1955年在《科学美国》(Scientific A merican)发表了第一篇跨文化的非语言传播论文,即《举止人类学》(The Anthropology of Manners),通过日常沟通行文来分析文化。
扩展此文章思路,形成通俗读物《沉默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
他将文化看作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所习得的行为模式、态度和物质的总和”,并认为他从深层持续稳定地控制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也掩藏着人们行为方式的很多层面。
分析方法:通过定义文化的基本单位或“元素”(isolate),然后把这些元素联系到生物基础上,这样就能在不同文化间进行对比,从而建立统一的文化理论。
核心意义:学习理解眼意识层面的交流过程,即理解我们的潜意识文化(unconscious culture),因为“理解和洞见他人心理过程的工作比我们多少人愿意承认的困难得多而且情况也严重得多。
”霍尔所揭示的作为文化隐藏之物的无声的语言——声调、手势、表情、时间与空间等,无不蕴藏这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文化心理,尤其是非语言传播的文化无意识特点。
其他著作:《潜藏的层面》(The Hidden Dimension,1966)、《超越文化》(Beyond Culture 1976)、《理解文化差异》(Understanding Cultural Difference: Germans, French and Americans, 1990)等。
归纳出两种奠基性的跨文化传播学思想与方法:1、将人类学对单一文化的研究扩展为比较文化研究,关注不同文化的人之间如何互动。
最具启发的思想是:文化是人类之间的联系纽带,也是他们与他者互动的方式。
(这成为后来文化差异与互动研究的理论来源,如丁允珠的“面子协商”理论)2、将文化研究从宏观视野转为微观视野转向了微观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界定了文化的“基本讯息系统”(Primary Message Systems),即互动、联合、生存、两性、领土、时间、学习、消遣、防卫、利用,构成了对文化的立体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