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行为、生活事件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52.10 KB
- 文档页数:5
分类号密级U D C 编号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生活事件和网络使用动机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院(系)心理学院专业心理学年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二○一一年四月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word. (2)1 前言 (3)2文献综述 (4)2.1 网络成瘾的定义 (4)2.2 网络成瘾的界定标准 (4)2.3网络成瘾相关理论 (6)2.3.1使用与满足理论 (6)2.3.2影响网络成瘾的心理因素 (6)2.4网络成瘾与动机 (7)2.5生活事件与网络成瘾 (8)2.6 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 (9)3 研究方法 (11)3.1研究对象 (11)3.2研究工具 (11)3.2.1主观幸福感量表 (11)3.2.2网络成瘾问卷 (12)3.2.3生活事件量表 (12)3.2.4网络使用动机问卷 (12)3.3问卷测试过程以及数据处理 (12)4 结果 (14)4.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14)4.1.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14)4.1.2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个体差异 (14)4.2大学生生活事件 (14)4.2.1大学生生活事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14)4.2.2大学生生活事件的个体差异 (14)4.3大学生网络使用动机 (14)4.3.1大学生网络使用动机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16)4.3.2大学生网络使用动机的个体差异 (16)4.4大学生网络成瘾 (17)4.4.1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17)4.4.2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个体差异 (17)4.5网络使用动机、大学生生活事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的相关关系 (17)4.6网络使用动机、大学生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作用 (18)5 讨论 (19)5.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生活事件、网络使用动机和网络成瘾状况 (19)5.2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生活事件、网络使用动机和网络成瘾的个体差异 (19)5.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生活事件、网络使用动机和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 (20)6 结论 (22)参考文献 (23)附录 (26)内容摘要:使用生活事件量表、网络使用动机问卷、网络成瘾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44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的生活事件、主观幸福感和网络使用动机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综述摘要:网络成瘾是指过度使用和依赖网络,使得自身的社会功能、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受到严重的影响和损害。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主要是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形成原因、控制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对策等介绍研究,进而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这一社会现象提供有益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预防与对策一、前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互联网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网络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隐患。
网民如果过度或不当使用网络,不仅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而且会使其身心受到影响,尤其是正处于身心发展重要阶段的大学生。
大学生活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是形成比较成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年龄区段。
网络的过度使用可能会对其心里产生消极作用,引发心理障碍,影响身心发展,容易产生网络成瘾等心理问题。
所以怎样干预治疗已经网络成瘾的大学生,成为重要的课题二、网络成瘾(一)网络成瘾的概念及诊断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ia)又称网络成瘾症(internet disorder;iad)或病态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
goldherg是最早提出网络成瘾的概念,他认为其主要是作为一种对机制的行为过瘾,近年来,更多学者将其大致归为网络关系成瘾、网络娱乐成瘾、信息搜集成瘾三个大类。
纽约的精神医师goldberg博士于1994年第一个正式提出网络成瘾症这个术语,他认为如果互联网使用者在一年内表现出一下三条或更多的症状,就可以诊断患有iad。
1、耐受性。
是指需要明显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获得满足感。
或者上网时间不变,满足感就会明显下降。
2、上网的次数比计划多,时间比计划长。
3、一直希望能努力减少或控制互联网的使用,但却没有成功。
4、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与使用互联网有关的事情上(如:购买网络书籍、尝试新的浏览器、整理下载的材料等)。
心理技术与应用2021,Vol.9,No.2,102-108Psychology: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大学生压力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史滋福侯如月管锦亮田慧郑美菱彭丽芳(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认知与人类行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1)摘要为探究大学生压力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以及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领悟社会支持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采用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文版基本心理需要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6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压力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游戏成瘾显著正相关。
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游戏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领悟社会支持调节了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游戏成瘾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具体表现为调节了该中介模型的前段路径。
因此,在大学生压力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游戏成瘾倾向之间存在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关键词大学生;压力性生活事件;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领悟社会支持;网络游戏成瘾分类号B849DOI:10.16842/ki.issn2095-5588.2021.02.0051引言2018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将网络游戏成瘾认定为一种精神障碍。
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接触网络游戏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成为最大的受众人群(Kandell&Jonathan,1998;Mehroof&Griffiths,2010;Wan&Chiou,2006)。
虽然适度的网络游戏可以放松身心,但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甚至成瘾则会使得个体攻击性增强、学业成绩受影响,并且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障碍(魏华,周宗奎,田媛,鲍娜,2012)。
因此,深入探究影响网络游戏成瘾的内在机制,为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势在必行。
所谓网络游戏成瘾,是指个体通过网络游戏来逃避现实、缓解生活中遇到的压力,从而产生对网络游戏过度依赖的现象(Griffiths,Kuss,& King,2012)o纵观以往,影响网络游戏成瘾的因素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与防治对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其中大学生群体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
本文将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和相应的防治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1.1 好奇心的驱使大学生正处于探索世界和了解新事物的阶段,网络无疑是满足这种好奇心的最佳途径之一。
通过互联网,他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娱乐活动和社交平台,而这些新奇的东西往往让他们难以自拔。
1.2 逃避现实的渴望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各种困扰,而网络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的港湾。
在虚拟世界中,他们可以暂时忘记自己的烦恼,沉迷于游戏、网购或社交网络中,获得一种短暂的心理安慰。
1.3 社交需求的满足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广泛的社交平台,使他们可以与其他人交流、分享和建立人际关系。
特别是在现实中较为内向或孤独的大学生群体,更容易通过网络社交来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防治对策2.1 加强教育宣传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教育宣传。
通过讲座、家长会、社会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大学生传递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和认知,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
2.2 设立合理的时间限制学校和家长可以制定一份合理的时间表,限制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时间。
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他们专注于学业和其他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事务。
2.3 提供适度的娱乐活动为了减少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可能性,学校应提供多样化的娱乐活动和课外社团,如体育运动、音乐、绘画等,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促使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2.4 加强心理辅导针对那些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大学生,学校应加强心理辅导工作。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问卷等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问题的严重性,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让他们从网络成瘾中解脱出来。
2.5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大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定期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社交习惯等。
论文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 (350002) 林绚晖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 (100875) 阎巩固摘 要 目的:了解大学生上网行为特点,对网络成瘾现象及其原因进行探讨。
方法:293名福州大学学生参加本研究,其中男生230名,女生63名,平均年龄20 98岁。
使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对所有被试进行测试。
结果:大学生上网人群中网络成瘾者占9 6%。
上网成瘾的发生与上网时间、上网参与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16PF的推理能力(B)、支配性(E)与非成瘾者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网络心理学 网络成瘾 上网参与程度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Online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Lin Xuanhui Humanities&Social Science Department,Fuzhou University,Fuzhou350002Yan Gonggu Departmen t of Psychology,Pek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875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on-line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study the phenomenon of internet addic tion disorder(IAD)Method:Two hundred and ninety-three college students were tested by Internet Usage Inventory,IAD Scale and16PF Results:9 6%subjects can be defined as IAD according to IAD scale On-line ti me and internet involve mentdid not lead to IAD for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ed in factor B and E of16PF be tween IAD and non-IAD groupKey Words cyber-psychology internet addiction di sorder internet involvement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心理学(Cyberpsychology)由此应运而生。
大学生网络成瘾论文概述国外有人研究发现网络成瘾者存在偏执、回避和反社会人格障碍倾向。
他们表现为敏感多疑,行为思想固执死板,社会关系不良,行为退缩,心理自卑,不善交际,以自我为中心,分不清幻想和现实,易怒,好发泄,冲动,不遵守社会规范,个体缺乏对冲动的控制。
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下相关知识。
浅谈网络成瘾1第一:学校应设法引导学生的求知方向,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
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团体归属感;制定措施规范网络行为,如规定时间开通宿舍的网络,限制上网流量等;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机构应该设置网络成瘾问题的咨询、教育,发布一些网络成瘾预防规范。
2第二:青少年在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要注意提高自己的调适能力,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
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人际交往,通过多参加各种体育活动,适当参加一些积极有益的学生团体,在团体中找到归属感,充实生活,避免精神空虚;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进行整体规划和做好学期计划,使生活有目标。
要积极发掘和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真正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比如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发展方向、业余爱好;当青少年出现过度使用迹象应及早从改变行为习惯入手来改变对网络的心理依赖。
比如,改变以前的固定上网时间,规律作息,不到校外网吧上网,杜绝通宵上网。
青少年应关注自己的情绪及心理状态,当感觉出现问题时应及时寻求帮助,如向朋友倾诉,到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找老师做心理咨询。
3第三:青少年网络成瘾永远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家长难辞其咎,夫妻关系以及父母与孩子间的互动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家庭治疗的特点在于将着眼点放在全家人身上,注重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模式、每一位成员在家庭中所处位置和作用。
治疗的目的是调动每一位成员在家庭中的作用,使一个家庭成为心理功能健全的家庭,以此改善家庭成员的心理与行为问题。
注意事项青少年时期是心理上不断成熟的特殊阶段,他们对新事物敏感,容易接受、寻求自我并实现自我,好奇心强,渴望友谊和交流,自制力相对较弱。
关于大学生沉迷网络的调查报告公共管理学院社政152马嘉骏公共管理学院社政152关于大学生沉迷网络的调查报告一、前言: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建设者,她们在祖国未来的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关注这一群体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关注我们祖国的发展,我们民族的发展。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就在于经过对本校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分析,揭开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的缘由,重新反思高校,家长,学生,网吧,社会管理部分所承当的责任,并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网络游戏沉迷给许多青少年带来危害,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网络游戏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虚拟的现实技术吸引力强,完善的游戏产业链和游戏中现实商品的诱惑力大。
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压力缺少释放空间,对成就感的渴望缺少社会支持,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缺失和学校教育管理滞后等因素,是大学生网络游戏沉迷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调查研究相干说明1、研究目的(1)经过调查研究了解本校学生网瘾现状,把握网瘾比例在年级、地域和性别上的散布情况。
(2)经过对不同上网目的、网民分类(非网瘾、网瘾偏向、低度网瘾、中度网瘾、高度网瘾)的交叉对照分析,探索上网成瘾与网上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3)经过对不同程度网民的家庭状态等题目进行分析对照,调查家长对大学生消费及上网题目的态度。
(4)经过对调查对象平时的在校情况及上网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学校及社会其它方面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题目的影响。
(5)经过对不同程度网瘾大学生网民的人格因素进行对照分析,探究人格因素对网络成瘾程度的影响。
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星软件进行抽样调查,共收回问卷128份,其中有效问卷113份。
3、调查对象我校的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基本上反映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三、调查数据简单分析1、具有网瘾和网瘾偏向的学生范围(1)我校学生网瘾比例约16.3%当前我校网瘾学生约占学生网民总数的16.3%,网瘾现象在我校已不容忽视,需要引发多方关注。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调查研究方案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调查研究方案一、调查研究课题及背景:6月24日《第一观察》节目播出了“网瘾少年”,上网成瘾是当前在大学生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引起了学生家长的焦虑与不安,同时更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重视。
虽然电脑和网络已成为现代人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强大的网络功能为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但正是因为其功能的强大,而使网络暗含着很多的隐患。
虚拟的网络空间对于判断能力较差且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较强的大学生来说,也起到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产生这种负面作用严重危害了正值学生时代的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很多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
因为沉迷于网络而放弃学业、离家出走、甚至是犯罪事件时有发生,两名中学生因通宵上网而在铁轨上熟睡被轧死,17岁的少年因网上的几句玩笑而话赶到百里之外的网吧行凶,几名中学生为上网而十几天彻夜不归,还有不少大学生因痴迷上网而荒废了学业……这一件件事例为当前的教育敲响了警钟。
网络开启了孩子们通往世界的窗口,可是网络却也让孩子们迷失了自己前行的方向,关闭了与她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我们不禁要问,网络时代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网络,带给大学生的究竟应该是什么?二、调查研究目的及意义:经过这次调查研究,我们希望对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有一个清晰地认识,明确的分析大学生中有多少人正常使用网络,以及有多少人网络成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如何引导大学生正常使用网络,或者如何帮助父母和学校共同管理大学生。
而且经过这次调查研究,帮助我们正确设计一份调查问卷,掌握有关社会调查的相关知识,检验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考验我们的毅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调查研究的内容:主要调查研究大学生初次上网的时间,上网时间及频率,上网目的以及课外活动内容,上网成瘾者的日常学习和她们的性格。
以此来分析上网成瘾者的群体特征。
澳门大学生网络使用现况与网络成瘾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了解澳门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现况,分析不同群体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差异,探讨网络成瘾的相关因素,为有效指导大学生正确上网、减少网络使用的负面影响提供一定的依据。
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澳门两所大学1120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网络使用调查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CIAS-R)、大学生活量表修订版、自尊量表四部份。
采用SPSS 13.0处理数据,运用描述性分析、x~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皮尔森积差相关等统计分析方法。
结果(1)澳门大学生网络使用现况:上网地点主要在家里、宿舍、学校计算机室;最常浏览的网站类型为媒体新闻、聊天交友、在线游戏;主要上网动机为查找数据、收发电子邮件和上聊天室/ICQ;大部分学生每周上网时间7小时以下,12.6%为36小时以上;晚上十点到凌晨零点上网的人最多。
(2)大学生网络成瘾相关因素:男生网络成瘾量表得分高于女生;不同专业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得分有差异;在宿舍上网的学生比在家里和其它地点上网的学生网络成瘾量表得分高;玩在线游戏、浏览色情暴力和影视八卦偶像网站的学生网络成瘾量表得分比不使用此类网站的学生高;上网为寻求刺激(色情及赌博)和玩网络游戏的学生网络成瘾量表得分比非此类上网动机的学生高;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状况与网络成瘾量表得分呈负相关;上网时间和费用与网络成瘾量表得分呈正相关;大学生活量表和自尊量表得分与网络成瘾量表得分呈负相关。
结论澳门大学生主要是夜晚在家里上网,网络成瘾的相关因素有性别、专业、身心健康状况、上网地点、上网时间、上网费用、上网动机、使用的网站类型和大学生活适应情况及自尊方面,学校应依据这些因素指导学生正确上网,控制网络使用时间,减少网络使用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网瘾调查报告4篇【第1篇】大学生网瘾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随着1994年我国引入互联网,各大高校纷纷投入极大的财力和物力建设校园网络。
信息丰富、传播速度快、交流互动性强、影响范围广便是网络的的显著特点。
这也促使大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利用网络平台把自己锤炼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
网络带给我们方便和效益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和冲击,其中一些身心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无节制地沉湎于网络不能自拔,自制力和自控力差,易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不按时就餐,夜不归宿,通宵达旦,影响纪律;生物钟混乱,影响健康;社会交往简单,人际关系淡薄等问题现象的出现。
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扭曲了美好的心灵,荒废了学业。
为此,针对此大学生网瘾问题,我将作出此次有关大学生网瘾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式1.上网查找关于大学生网瘾问题的相关资料;2.通过与身边的同学当面交流沟通,了解当今大学生对待网络的态度;3.网上聊天,与网友、同学讨论大学生网瘾现状;4.制作网上问卷调查,对部分大学生网瘾进行可靠数据收集;5.私下出访校内外网吧,大概了解网吧上网人群。
三、调查结果1.通过网上查阅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在我国现有的网迷中,60%以上的是大学生,在此当中10%的大学生有网络综合症的倾向。
早在2023年2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就对全国13所高校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情况不容乐观,在大学生中断学业的调查结果分析有80%的大学生是因为网络成瘾。
据北京公安部门统计,青少年犯罪中3/4的人都是网络成瘾患者。
2.在调查问卷中,结果发现现在很多的大学生都基本上呆在宿舍上网,很少出校外网吧或者到校内网吧上网。
宿舍成了大学生网络蜗居的场所。
3.由于大学生自身都携带电脑来学校,因此校外的网吧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没那么大。
通过私下走访一些校外网吧,发现进出网吧的人群更多的是中小学生或者社会上的人。
有些网吧甚至还出现未成年人自由出入的现象。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游戏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逐渐凸显,引起了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全面剖析网络游戏成瘾的成因、现状及其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文章首先将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定义、诊断标准及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接着,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了解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心理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分析网络游戏成瘾对大学生学业、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具体影响。
文章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提出针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预防和干预策略。
这些策略旨在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从而有效预防和解决网络游戏成瘾问题。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游戏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其中大学生群体尤为显著。
然而,网络游戏成瘾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此问题的预防和解决提供理论支持。
在国外,关于网络游戏成瘾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视角也更为多元化。
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以及医学专家等都从不同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Goldberg提出的“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概念,他认为网络游戏成瘾是一种类似于药物依赖的心理疾病。
韩国学者Kim等(2009)在研究中发现,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社交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当前⼤学⽣⽹络成瘾情况调查报告【当前⼤学⽣⽹络成瘾情况调查报告】当前随着电⼦计算机⽹络的飞速发展,⼤学⽣沉迷于⽹络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这种过度使⽤互联⽹⽽导致的社会、⼼理损害的⼀种现象,称之为⽹络成瘾。
⽹络成瘾给⼤学⽣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下滑、⾝体健康的损害、道德⼈格的缺失,更有甚者会因此引发犯罪。
作为⾼等教育管理⼯作者,我们应当对此引起⾼度的重视。
加强⽹络思想政治⼯作,加强对上⽹学⽣的⼼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对⼤学⽣教育和管理的重要课题。
⼀、⼤学⽣⽹络成瘾的危害⽹络成瘾的规范定义是指⽆成瘾物质作⽤下的上⽹⾏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互连⽹⽽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理功能损害。
⽹络⽤户长期过度使⽤互连⽹,使⽹络⼏乎成了现实社会的替代品,从⽽导致学习、⼯作和⽣活不能正常进⾏,精神和情感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
如果将他们与⽹络隔离,他们会感到孤独或脾⽓暴躁,与沉溺赌博、吸毒和贪⾷等⽆异。
主要表现为⽹络游戏成瘾、⽹上聊天与交际成瘾、⽹上收集信息成瘾等多种形式。
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个⽅⾯:1、⼈格发展障碍。
上⽹成瘾的学⽣整⽇⾯对冷冰冰的机器,⽆形中拉⼤了⼈与⼈之间的距离。
在⽹上你可以畅所欲⾔,没⼈知道你的⾝份、真假,运⽤的表情、动作、乃⾄触觉信息都是在现实⽣活中难以感知的。
⼤多数成瘾者在⽹上是谈笑风⽣,幽默风趣,可在现实⽣活中往往不善⾔谈,孤僻冷漠。
成瘾者⼀上⽹,精神就表现出极度亢奋,⽽⼀旦下⽹,则焦躁不安。
久⽽久之不仅混淆虚拟与现实世界,忘记⾃⼰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感缺失,还形成封闭、孤⽴的性格特征,不利于⼈际交往,从⽽造成社会适应能⼒下降,甚⾄退化。
2、⾝体健康损害。
整天泡在⽹上对眼睛的损害是必然的。
据有关专家调查,⽹络成瘾的⼤学⽣眼疾发病率⽐⼀般学⽣要⾼的多。
特别是偏爱⽹络游戏的学⽣,因为游戏是闪烁跳跃的,上下左右变化迅速。
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并且还要随着游戏的变化速度进⾏视觉调节,会引起眼球过度疲劳,轻者引发近视,重者将引起视⽹膜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