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袋包泡茶加工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制作桑叶茶的十大工艺流程一、采摘桑叶制作桑叶茶的第一步是采摘新鲜的桑叶。
一般来说,春季和秋季是采摘桑叶的最佳时期。
在采摘时,选择嫩绿色的叶子,避免叶片受损或有病虫害。
二、晾晒桑叶采摘回来的桑叶需要进行晾晒。
将桑叶均匀地摊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晾晒的目的是将桑叶中的水分蒸发掉,使其变得干燥。
三、炒制桑叶晾晒后的桑叶需要进行炒制。
首先,将桑叶放入炒茶锅中,用中小火加热。
炒制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5-10分钟。
炒制的目的是促使桑叶中的酶类物质失活,增强茶叶的香气。
四、揉捻桑叶炒制后的桑叶需进行揉捻。
将桑叶放入揉捻机中,进行轻轻揉捻。
揉捻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大,以免损坏桑叶的形状。
揉捻的目的是使桑叶中的汁液更充分地释放出来。
五、晾晒桑叶揉捻后的桑叶需要再次晾晒。
与第二步类似,将桑叶均匀地摊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晾晒的时间视桑叶的湿度而定,一般需要2-3天。
晾晒的目的是让桑叶更加干燥,便于保存。
六、筛选桑叶晾晒后的桑叶需要进行筛选。
将桑叶放入筛网中,进行筛选,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不完整的叶片。
筛选后的桑叶更加纯净,质量更好。
七、烘焙桑叶筛选后的桑叶需要进行烘焙。
将桑叶放入烘焙机中,进行适当的烘烤。
烘焙的温度和时间要掌握好,以保持桑叶的色泽和香气。
烘焙后的桑叶更加干燥,能够更好地保存。
八、包装桑叶烘焙后的桑叶需要进行包装。
将桑叶装入干燥、清洁、无异味的包装袋中,并尽量排除包装袋内的空气,以防止桑叶氧化。
包装好的桑叶可以长时间保存,并保持其新鲜度和香气。
九、冲泡桑叶茶制作好的桑叶茶可以用来冲泡。
将适量的桑叶放入茶壶或茶杯中,用80℃-90℃的热水冲泡。
冲泡的时间根据个人口味来定,一般控制在3-5分钟。
冲泡后的桑叶茶呈现出金黄色,散发出清香的桑叶香气。
十、品尝桑叶茶冲泡好的桑叶茶可以品尝了。
将桑叶茶倒入茶杯中,细细品味其中的香气和口感。
桑叶茶具有清淡的口感,带有桑叶的独特香气,可以醒神提神,还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桑叶袋泡茶加工技术1范围本技术准规泄了桑叶袋泡茶的术语和泄义、产品分类、加工要求、加工条件、加工技术、追溯方法、标签、标志、运输、贮存和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桑叶袋泡茶的加工过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标准DB-15/T 1932桑叶绿茶加工技术规程GH/T 1070茶叶包装通则GH/T 1077茶叶加工技术规程SB/T 10034茶叶加工技术术语3术语与定义SB/T 10034界上的以及下列术语和泄义适合本文件3. 1桑叶袋泡茶mulberry leaf teabag以桑树的桑叶、嫩芽制成绿茶、红茶为原料,加工制成一定规格,用过滤材料包装成的产品。
3.2桑叶红茶mulberry leaf red tea以桑树的桑叶、嫩芽为原料,按红茶工艺加工成的桑叶茶。
4产品分类分为桑叶绿茶袋泡茶和桑叶红茶袋泡茶。
5加工要求5. 1原料采摘桑芽或芽下第4片〜12片桑叶,去叶柄。
桑叶应新鲜、无烂叶、无病虫叶、无黄叶、无靈变叶、无异味,符合GB 2762、GB 2763的规定。
采摘下的叶用篓筐盛装,不能压实,避免太阳直晒,保证新鲜。
采摘后应及时运至加工场所,尽快摊开于阴凉通风处并轻翻叶片。
5.2生产卫生规范应符合生产加工厂房符合GB 14881、GH/T 1077的要求。
6加工技术6. 1工艺流程6.1.1桑叶绿茶袋泡茶鲜叶一淸洗一切条一摊青一杀青一摊凉一揉捻一烘干提香一粉碎一筛分一包装一桑叶绿茶袋泡茶。
6.1.2桑叶红茶袋泡茶鲜叶一淸洗一切条一摊青一杀青一摊凉一揉捻一发酵一烘干一粉碎一筛分一包装一桑叶红茶袋泡茶。
落叶果树㊀2020ꎬ52(1):14-16DeciduousFruits㊀㊀试验研究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DOI:㊀10.13855/j.cnki.lygs.2020.01.005㊀㊀桑叶复合袋泡茶的研制陈梅楠1ꎬ谭亚国1ꎬ刘腾飞2∗(1.山东省泰安市农业农村局ꎬ山东泰安271000ꎻ2.山东省果树研究所)㊀㊀摘㊀要:桑叶为主料ꎬ以红茶㊁绞股蓝为辅料ꎬ分别设置3质量水平进行复配ꎬ研发最佳等级复合袋泡茶ꎮ对正交试验设计的9个配方茶进行感官综合评价ꎬ选出优级配方3个ꎬ其中ꎬ以配方桑叶ʒ红茶ʒ绞股蓝=2.0ʒ0.4ʒ0.1质量配比时最优ꎬ氨基酸㊁水浸出物㊁茶多酚含量最高ꎬ且咖啡碱含量低ꎬ确定为最佳配方茶ꎮ㊀㊀关键词:桑叶复合袋泡茶ꎻ配方ꎻ感官品质ꎻ营养成分㊀㊀中图分类号:㊀S571.1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㊀文章编号:㊀1002-2910(2020)01-0014-03收稿日期:2019-10-21基金项目:山东省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2018GNC2307)ꎮ∗通讯作者:刘腾飞(1982-)ꎬ男ꎬ山东德州人ꎬ助理研究员ꎬ从事茶树生理生化研究工作ꎮE-mail:654823684@qq.com作者简介:陈梅楠(1984-)ꎬ女ꎬ山东泰安人ꎬ农艺师ꎬ从事茶叶㊁蔬菜栽培方面的工作ꎮE-mail:happychenmm@163.com㊀㊀桑叶富含人体17种氨基酸㊁粗蛋白㊁粗脂肪ꎮ传统医学认为ꎬ桑叶具有清肝明目聪耳ꎬ镇静神经㊁疏散风热㊁消肺润燥㊁凉血等作用ꎮ据研究报道ꎬ桑叶具有抗应激㊁抗衰老㊁增强机体耐力㊁降低血清胆固醇ꎬ调节肾上腺素功能等效果[1]ꎮ近年来发现桑叶中具有降血糖成分ꎬ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ꎬ野生桑树中该成分含量高于栽培桑树中的含量[2]ꎮ桑叶以独特风味㊁低廉价格和良好保健功能而深受广大用户欢迎ꎮ山东省目前桑树种植面积约3万hm2(45万亩)ꎬ泰安㊁日照两市桑园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0%以上ꎮ但桑蚕业在大农业中已属于小产业ꎬ发展状况不容乐观ꎬ桑叶得不到充足的利用ꎬ造成了浪费ꎮ桑叶茶是近年在研究开发并取得一定进展的新茶[3]ꎮ桑叶性寒凉ꎬ桑叶茶味苦㊁甘寒ꎮ提升桑叶茶的品质ꎬ对促进桑叶茶的消费和开发利用极为重要ꎮ绞股蓝是一种中草药ꎬ性微寒ꎬ具有降血压㊁降血脂㊁降血糖㊁延缓衰老等功效ꎬ常被加工成代用茶饮用ꎮ以寒凉的桑叶㊁微寒的绞股蓝为原料ꎬ搭配以性温的红茶ꎬ调和成复合茶ꎬ优化了复合茶的品质ꎬ为桑叶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途径ꎮ本研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不同配比的复合袋泡茶ꎬ以筛选出最优配方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材料㊀㊀袋泡茶原料:桑叶ꎬ采摘嫩叶ꎬ用清水清洗干净ꎬ进行杀青干燥ꎬ粉碎过筛后冷藏保存ꎮ红茶㊁绞股蓝购买于超市ꎬ粉碎后冷藏保存ꎮ袋泡茶研制流程ꎮ原料粉碎㊁过筛ң原料复配ң感官审评ң综合评价ң确定配方ꎮ1.2㊀试验设计与方法设计配方ꎬ对3因素桑叶㊁红茶㊁绞股蓝的复合茶配方ꎬ分别以3水平1㊁2㊁3配合(表1)ꎬ共有33=27个配方组合ꎮ应用正交表L9(33)设计组成9个配方组合(表3配方栏)ꎮ将复配好的桑叶茶包均以茶水比1ʒ75(质量:体积)沸水浸泡5分钟ꎬ过滤得到茶汤ꎬ再按上述方式进行第2次浸泡ꎬ两次茶汤合并ꎬ定容到200mL[4]ꎮ表1㊀袋泡茶的3因素3质量水平正交试验的因素及水平A桑叶(g)B红茶(g)C绞股蓝(g)13.00.2022.50.30.132.00.40.2㊀㊀模糊综合评价ꎮ茶叶感官审评标准(GB/T23776-2018)规定ꎬ袋泡茶的评价由香气㊁色泽㊁滋味㊁外形㊁叶底5个品质因子构成ꎬ且其权重分别为20%㊁30%㊁30%㊁10%㊁10%ꎮ桑叶复合袋泡茶不涉及外形和叶底ꎬ将其5个品质因子的权重调整为25%㊁30%㊁41第1期陈梅楠等:桑叶复合袋泡茶的研制45%㊁0%㊁0%ꎮ试验对每个因子按优㊁良㊁中㊁差4个等级进行感官审评(表2)ꎮ评审人员由20人组成ꎬ对9个配方样品茶汤品质均进行3因子4等级模糊评价[5]ꎬ根据最大隶属原则[6]得到各个配方的综合评价等级ꎬ筛选最优配方ꎮ表2㊀袋泡茶感官评价标准等级汤色香气滋味优黄橙ꎬ明亮香气协调ꎬ纯正醇爽ꎬ口感良好良黄橙ꎬ尚明亮较协调ꎬ能接受ꎬ平和醇厚中黄橙ꎬ欠亮稍有青气和淡ꎬ口感欠佳差黄橙ꎬ浑浊ꎬ异常青气味明显涩味明显㊀㊀复合茶成分分析ꎮ9个配方样品茶汤的浸出物测定按照GB/T8305-2013ꎬ茶多酚测定按照GB/T8313-2018ꎬ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按照GB/T8314-2013ꎬ咖啡碱测定按照GB/T8312-2013ꎮ所得数据用Excel2010㊁SPSS进行整理分析ꎮ2㊀结果与分析2.1㊀桑叶复合袋泡茶的感官评价如表3ꎬ对9个配方的桑叶复合袋浸泡茶汤ꎬ按照3个因素汤色㊁香气㊁滋味的4个等级优㊁良㊁中㊁差ꎬ进行20个品评人员的品评ꎮ对品评结果进行模糊综合评价ꎮ表3㊀桑叶复合袋泡茶感官审评结果配方编号配方A㊀㊀㊀B㊀㊀㊀C汤色优㊀㊀良㊀㊀中㊀㊀差香气优㊀㊀良㊀㊀中㊀㊀差滋味优㊀㊀良㊀㊀中㊀㊀差①11131124574441042②12213520117209650③1335753511315681④212116301172091010⑤223677056635294⑥2315780659032114⑦3137751511402495⑧321693428463773⑨332124401073011810权重0.250.300.45㊀㊀如配方①ꎬ汤色因子4个等级ꎬ20品评人中ꎬ评价优的3人ꎬ良的11人ꎬ中的2人ꎬ差的4人ꎬ则汤色4个等级的比率分别为优0.15ꎬ良0.55ꎬ中0.10ꎬ差0.20ꎮ同法对香气的4个等级㊁味道的4个等级进行评价ꎬ把评价结果列成模糊矩阵R1ꎮ㊀㊀矩阵R1中ꎬ第1㊁2㊁3行分别代表汤色㊁香气㊁滋味3个因子ꎮ第1㊁2㊁3㊁4列分别代表3个因子的优㊁良㊁中㊁差4个等级的比率ꎮ由此得到配方①的综合评审结果Xi=A Riꎮ㊀㊀其计算为:设A为mˑp的矩阵ꎬB为pˑn的矩阵ꎬ那么称mˑn的矩阵C为矩阵A与B的乘积ꎬ记作C=ABꎬ其中矩阵C中的第i行第j列元素可以表示为:㊀㊀归一化处理得到的X1={0.2025ꎬ0.4675ꎬ0.1750ꎬ0.1550}ꎬ配方①的综合评价等级为良ꎮ同法对另外8个配方的茶汤的品评结果进行计51落㊀叶㊀果㊀树第52卷算ꎬ得到X2~9ꎬ结果如表4ꎮ表4㊀桑叶复合袋泡茶的综合评审结果配方编号4级综合评价得分定等级①X1={0.2025ꎬ0.4675ꎬ0.1750ꎬ0.1550}良②X2={0.5300ꎬ0.3025ꎬ0.1675ꎬ0.0000}优③X3={0.2500ꎬ0.3875ꎬ0.2875ꎬ0.0750}良④X4={0.5050ꎬ0.4050ꎬ0.0900ꎬ0.0000}优⑤X5={0.2625ꎬ0.2225ꎬ0.3800ꎬ0.1350}中⑥X6={0.2200ꎬ0.2075ꎬ0.4825ꎬ0.0090}中⑦X7={0.2075ꎬ0.2825ꎬ0.3250ꎬ0.1250}中⑧X8={0.1725ꎬ0.3900ꎬ0.2550ꎬ0.2075}良⑨X9={0.5475ꎬ0.3350ꎬ0.1175ꎬ0.0000}优㊀㊀可以看出ꎬ9个配方所得评价等级之间存在较大差异ꎮ综合评价:配方②㊁④㊁⑨为优级ꎻ配方①㊁③㊁⑧为良级ꎻ配方⑤㊁⑥㊁⑦为中级ꎻ无差级出现ꎮ优㊁良㊁中3等级配方数各占试验配方数的1/3ꎮ在优级中ꎬ配方⑨综合评价得分最高ꎬ其次是配方②和配方④ꎮ在良等级中ꎬ配方①大于配方③和⑧ꎬ配方③和⑧相差不大ꎮ在中级中ꎬ配方⑥大于配方⑤和⑦ꎮ综合分析ꎬ配方⑨综合评价得分最高ꎬ优于其它配方ꎮ2.2㊀桑叶复合袋泡茶生化品质成分如表5ꎬ对桑叶复合袋泡茶3个优级配方进行生化品质分析表明ꎬ配方⑨的水浸出物㊁氨基酸㊁茶多酚的含量指标都高于其他配方ꎬ而咖啡碱含量低于配方②和④ꎻ配方⑨所制茶包耐冲泡ꎬ鲜爽度高ꎬ可降低滋味中的苦涩度ꎬ配方⑨是最优的配方ꎮ表5㊀桑叶复合袋泡茶优级配方的品质成分含量配方编号含水量(%)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②4.1124.810.614.412.51④4.0624.470.594.482.55⑨4.1725.490.684.592.493㊀小结与讨论以桑叶㊁红茶㊁绞股蓝为原料ꎬ进行的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的9个配方茶进行感官综合评价和茶成分测定表明ꎬ以配方桑叶ʒ红茶ʒ绞股蓝=2.0ʒ0.4ʒ0.1质量配比时复合茶最优ꎮ它改善了单一原料茶的口感ꎻ茶的水浸出物㊁氨基酸㊁茶多酚含量高而咖啡碱含量低ꎬ优化了桑叶本身的青涩滋味ꎬ拓宽了桑叶的应用空间和渠道ꎮ本试验所得配方的桑叶复合茶品质好ꎮ但对所配制的复合茶包的功能成分还需进一步研究ꎬ以探明保健效果ꎻ并且还可利用桑叶与其他茶类如绿茶㊁白茶等或其他代茶植物进行复合调制ꎬ以研发出多品类的桑叶茶饮料ꎬ从而丰富桑叶深加工产品ꎬ增强其保健效果ꎮ参考文献:[1]㊀李克和ꎬ章道周ꎬ何卫中ꎬ等.桑叶茶的保健功能及其加工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ꎬ2007(21):160.[2]㊀顾雪芳ꎬ张桂芳ꎬ朱兴淦ꎬ等.浅谈桑叶茶的开发和利用[J].上海农业科技ꎬ2010(1):125-126.[3]㊀黄正勇.桑叶茶生产的比较效益分析及其发展策略[J].广西蚕业ꎬ2015ꎬ52(1):53-56.[4]㊀王星天.新型复合桑叶茶饮料的研制工艺[D].天津:天津科技大学ꎬ2016.[5]㊀朱珍ꎬ吴晖ꎬ安辛欣ꎬ等.荷叶复合袋泡茶的研制[J].食品与机械ꎬ2009ꎬ25(4):141-143ꎬ159.[6]㊀胡宝清.模糊理论基础[M].湖北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ꎬ2004ꎬ203-210.61。
自制桑叶茶的简单方法桑树浑身是宝,尤以叶为最,即可用来养蚕吐丝,又可以制作桑叶茶,供老百姓饮用。
桑叶茶中含有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生物碱,这是非常特别的一种生物碱,是一种α-糖苷酶的抑制剂,只在桑树中有。
另外,桑叶中富含人体17种氨基酸,粗蛋白,粗脂肪,被人将其与人参类比,素来有“人参热补,桑叶清补”的美誉。
因此,经常喝桑叶茶,养生丰富,对身体很好。
桑叶是我国广泛种植的一种经济植物,几乎各省都有。
桑叶茶制作简单,只要3步,自己动手,也能轻松学会。
下面,就跟我一起学一学吧。
桑叶茶3步制作法第一步:采叶清洗选择生态环境优越,远离马路和工业区的桑园,找到肥壮匀整的叶片,用剪刀剪下来,或者直接用手掰断掐断也可以。
但用剪刀最好,不伤桑枝。
将有虫眼病害的桑叶去除,放入清水浸泡5分钟,再用清水反复冲洗,必要时,可以用小毛刷轻轻擦洗。
洗干净的桑叶,要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沥干水分。
第二步:杀青揉捻将晾干水分的桑叶,放入蒸笼里,上锅蒸5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杀青。
如果想省事,直接利用日光晒干,也可以,但味道不如蒸青的好,植物的青气比较重。
蒸青完成后,应将其摊放在干净的器具内,温度稍凉,即可进行揉捻。
揉捻很简单,沿着一个方向揉搓即可,直到桑叶出汁就好。
揉捻结束后,要将搓成团的桑叶打散,方便后期干燥。
第三步:干燥包装可以直接采取日光晒干的方式来处理,这种做法最简单方便,桑叶茶还能获得一股清新的阳光味道。
如果天气不好,没有条件晾晒,可以用锅具炒干,注意火要小,防止烧焦。
另外,有烘干机的话,直接烘干也很方便。
烘干后,可以将大片的桑叶捏碎,这样做的目的是好包装,也好冲泡,并且能够将粗壮的叶脉去除,只留下桑叶部分。
到这里,整个加工流程就算结束了,大家可以冲泡一杯试试。
为何霜后桑叶茶最好?经过科学测定,桑叶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多种生理活性物质,但这些物质在桑叶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季节时间的不同,会出现一些细微的变化。
桑叶保健茶粗加工技术
作者:暂无
来源:《乡村科技》 2015年第11期
一、加工过程
原料采收→杀青→冷却→脱水→揉制→干燥→包装→成品。
二、技术要点
1.原料的采收。
采摘嫩叶时应防止叶脉受伤,否则溢出的汁液遇空气会氧化变色。
采后应立即将其放在阴凉处贮藏。
2.杀青。
即将桑叶放入100 ℃热水中烫20秒。
杀青的目的是使鲜桑叶中的酶失活,同时除去生青味,使其产生特有的清香,另外也可增强其柔韧性,有利于揉制。
3.冷却。
热烫后立即将桑叶取出,用冷水迅速冷却至常温。
4.脱水。
将冷却后的桑叶用甩干机进行充分脱水,以利于揉制和快速干燥。
5.揉制。
将脱水后的桑叶放入揉捻机中,迅速进行揉制,再以50℃左右的热风干燥30~40分钟。
揉制时间要短。
6.干燥。
采用滚筒热风干燥,起始温度为50 ℃,逐渐升至80 ℃,至叶片自身收缩呈卷状(水分含量约10%),再升温至100 ℃,最终烘干至含水量在7%以下。
7.包装。
将干燥好的桑叶茶用包装机包装为不同规格,成品检验合格后出售。
王夫彬山东省临沭职业中专 276700。
桑叶松针复方袋泡茶生产技术作者:高爱武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3年第05期摘要:介绍了以桑叶为主要原料,配伍松针、茶叶等其他原料生产复合袋泡茶工艺,为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桑叶;松针;袋泡茶;生产技术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5-88-02桑叶松针复方袋泡茶是以桑叶、茶叶、松针、茉莉花为原料,结合绿茶、花茶制作工艺和袋泡茶加工方法,加以改进制作的新型保健袋泡茶。
其具有独特的可口滋味和清香,汤色明亮翠绿,同时具有较好的预防、保健和治疗的作用。
作为一种功能性茶饮,桑叶松针复方袋泡茶集营养和保健于一身,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功能性饮品。
1 原料1.1 桑叶桑叶中含有丰富的糖、蛋白质、纤维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具有滋阴补血、疏风散热、益肝通气、降压利尿之功效。
《本草纲目》李时珍曰:“桑叶可以明目长发”,“煎浓汁服,可除脚气水肿”,“炙熟煎饮,代茶止渴”,“桑叶可常服,或以代茶饮,令人聪明”。
国家卫生部又将其列为药食两用品种。
桑是“药食同源”植物。
但其青涩味较重,除部分人将之作为清火祛燥热、降血压、血脂、血糖和糖尿病的辅助治疗品外,难以让人接受,必须经过独特的炒制工艺,将其加工成为大众所能接受的、营养与保健作用相结合的上佳植物饮品。
桑叶具有类似人参的补益和抗衰老作用,同时还具有稳定神经系统功能、缓解老人更年期情绪激动和性情乖戾、降低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阻止体内超氧化物的生成和减少、消除已产生并积滞于体内的脂褐质(即老年斑)从而延缓衰老等作用。
1.2 茶叶茶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450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40多种。
茶叶中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
有机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
而铁观音所含的有机化学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多种氨基酸等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茶类。
桑叶茶的作用及生产加工技术(一)摘要:桑叶茶具有保健疗效作用,生产桑叶茶可使农户增收、帮助致富。
介绍了桑叶茶的作用、生产及加工制作技术,以期为桑叶茶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桑叶茶;作用;生产;加工桑叶茶是利用新鲜的桑树嫩叶采摘后,经清洗、晾干、切碎、烘烤加工制成的新颖茶产品,它含有17种氨基酸和多种丰富的营养物质,服用后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并对人的多种疾病具有保健疗效作用1]。
吴江是全国著名蚕桑之乡,蚕丝产品闻名海内外。
在发展养蚕业生产同时,开发桑叶茶生产是增加蚕农效益、帮助蚕农致富的有效途径。
1桑叶茶的的作用桑叶茶中含有17种氨基酸和多种丰富的营养物质,例如粗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醚的浸出物、无机物及其他成分。
仅粗蛋白质中就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15种为人体需要的氨基酸(与普通茶叶对照,桑叶中不含茶氨胶、谷氨酰胺)。
碳水化合物中主要是糖类果胶和粗纤维。
无机物主要有钾、钙、硅等,其他成分中主要有维生素及其衍生物有机酸和色素等2]。
桑叶茶为绿色食品,以其独特的风味、低廉的价格和良好的保健功能而深受广大用户欢迎。
人们饮用桑叶茶时,起初感到味苦、甘寒等,可常服,对人体可起到强身保健功能。
特别在辐射条件下的工作者,长期饮用桑叶茶,有一定消除辐射的保健功能,并且不会产生因兴奋而失眠的副作用。
将桑叶茶汁煎代茗,能止消渴;煎浓汁服,能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嫩叶煎酒治一切风病,鸡桑煮汁熬膏服,可祛风及宿血,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
现代医学已鉴明:桑叶具有驱散风热、清肝明目等功能。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检测仪器的先进,生化界和医学界对蚕桑提取物的研究,已清楚发现蚕桑中具有降身糖成分,为一类生物碱衍生物,主要成分为1-脱氧野尻毒素(1-deoxynojirimycin.DNJ)。
据测定无论是蚕粗提取物,还是桑叶提取物,都具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和效果3]。
这不仅为开发新型降血糖制剂提供了新的途径,而且为进一步从蚕、桑中分离纯化DNJ准备了前提条件。
蚕桑通报Bulletin of Sericulture31(4)57霜桑袋泡茶的研制和应用王介庆1张怡2冯缵治1(1.浙江省安吉县中老年绿色饮品研究所,安吉313301;2.安吉县中医院,安吉313300))桑叶为常用中药和饮品。
本草微要 说桑叶 可止汗去风、明目长发 有疏风清热,凉血明目的功效。
霜桑叶为11月份后,经霜打后的桑叶,其功效更为显著。
我们根据 温病条辨 的医方,研制成了霜桑茶袋泡剂型饮品,现将制备方法和投放市场应用情况报告如下:1制备方法1.1组方:霜桑叶400g野菊花200g高山绿茶200g刘寄奴(六月霜)200g制成1000g1.2制备方法:采集10~11月经霜后的桑叶,洗净,晒干后揉碎,剔除叶脉茎络杂物。
绿茶、野菊花、刘寄奴三味碾粉。
上述四味用振动筛过筛后,进锥式混合机混和10min,上自动袋泡袋装机,每袋4g,即成。
每20袋为1盒,盒中各放硅胶吸潮剂一包。
2质量标准2.1性状:本品用沸水冲泡后,有桑、茶、菊共有的清香味,味甘微涩,茶水清彻、明亮、淡黄、无泡沫。
2.2颗粒粒度:一般粒度为14~60目筛之间。
2.3水分: 12.0%2.4重量差异:每袋标示量 12%,即:3.52~4.48g。
2.5卫生标准:参照中国红绿茶卫生标准制定。
2.6稳定性考察:本品置室温一年,留样观察后,其外观、性状及品味无变化,质量稳定。
3用途与功效作为居家旅行常备饮品。
有缓解伤风感冒初起症状,消食化积,并对饮酒过量而致的诸种不适之症有帮助解除恢复的作用。
4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每次一袋,亦可按个人口味酌量加倍冲服。
5市场反应该产品作为绿色饮品,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生产投放市场后,以其独特的风味、精美的包装、低廉的价格和食疗功效而倍受用户欢迎。
首次生产的桑霜袋泡茶已销售一空。
南京、上海有关高等院校的专家教师,品尝饮用后有很中肯的评价,认为在辐射条件下的工作者长期饮用桑霜茶,有一定消除辐射的保健功效,可以推广使用。
桑叶袋泡茶加工技术
作者:施英廖森泰肖更生
袋泡茶是一种快节奏生活的产物,很受欢迎。
桑叶的保健功效已被越来起多的消费者认可。
将桑叶与茶叶、干花、干果、中药等拼配制成袋泡茶,产品风味独特,保健功效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市场前景良好。
1生产桑叶袋泡茶的工艺流程如图。
桑叶袋泡茶的工艺流程
2生产技术要点
采摘、凋萎:采摘桑树的第2~3位叶片,然后摊开2~3cm厚,晾在阴凉处5~10min;去梗后再将桑叶撕成条状放在竹垫上摊晾5~10 min。
杀青:将凋萎的桑叶在270~330℃的条件下边翻炒边揉捻5~10 min,至桑叶含水率为50%~60%。
揉捻:将经过杀青后的桑叶热揉捻3~5 min。
炒干、揉碎、包装:将揉捻后的桑叶在150~200℃的条件下翻炒揉捻5~10 min,至桑叶含水率4%~6%,然后将桑叶摊晾到竹垫上,晾凉,揉碎,包装,即得袋泡桑叶绿茶。
来源:《中国蚕业》。